CN101951282A - 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1282A
CN101951282A CN2010102224136A CN201010222413A CN101951282A CN 101951282 A CN101951282 A CN 101951282A CN 2010102224136 A CN2010102224136 A CN 2010102224136A CN 201010222413 A CN201010222413 A CN 201010222413A CN 101951282 A CN101951282 A CN 101951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ort
communication module
signal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24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1282B (zh
Inventor
许宏凯
钟元鸿
邱显期
王维
简文盈
林倬安
谢易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51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1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6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switche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用于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共存。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包含:天线、无线通信芯片组以及路径选择电路。无线通信芯片组包含用于收发多个第一无线信号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用于收发多个第二无线信号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路径选择电路用于通过第一收发路径或第二收发路径,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天线,以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无线信号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无线信号的多个收发状态来收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信号。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干扰,从而可以避免损害系统的吞吐率。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共存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通信功能被逐渐地整合到移动设备之中。如图1所示,图1是移动电话通过其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以下简称为WiFi)模块连接到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为WLAN),且同时通过其蓝牙(Bluetooth,以下简称为BT)模块与BT手机(或BT车载音响,或其他)通信的示意图。WLAN系统通常实现于建筑物内部,作为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s,以下简称为LAN)的扩展,并且可以提供有线网络与移动或固定装置之间最后几米的连接。依据IEEE 802.11标准,大多数WLAN系统可以在2.4GHz的许可频带(license-free frequency band)下运行,且因为来自BT的共存干扰(coexistence interference)而具有很低的吞吐率(throughput rate)。请参阅图1,WLAN系统由访问点(access point,以下简称为AP)建立,其中,AP通过以太网电缆而连接到LAN。AP通常在WLAN与有线网络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之间接收、缓冲以及传输数据。AP平均可以支持20个装置,并且可以覆盖到有障碍(例如,墙、楼梯或电梯等)区域20米到无障碍区域100米的不同范围。BT是用于从固定及移动装置来短距地交换数据的开放式无线协议,它建立了个人局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s,以下简称为PAN)。移动电话可以通过WiFi模块来接收因特网语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以下简称为VoIP)数据,且进一步通过已建立的PAN将VoIP数据传输到BT手机上,反之亦然。可选地,所述移动电话可以通过已建立的PAN来传输数字音乐,以在BT手机中播放。WLAN以及BT系统都占用了2.4GHz的工业、科学以及医学(Industrial,Scientific,and Medical,以下简称为ISM)频带的一部分,这部份频带的带宽为83MHz。由于元件的成本问题以及空间需求,现代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超便携移动个人电脑(Ultra-Mobile PC,以下简称为UMPC)或其他)配备有WiFi模块以及BT模块,这两个模块共享单个天线,而不是多个天线。
图2是BT跳频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范例中,BT系统使用跳频展频(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以下简称为FHSS),并且在BT频谱(spectrum)中79个不同的1 MHz宽的信道之间跳频。WLAN系统使用直接序列展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以下简称为DSSS),而不是FHSS。WLAN系统的载波仍然位于22 MHz宽的信道中央。如图1所示,当WiFi模块以及BT模块同时在同一个区域中运行时,22 MHz宽的单个WLAN信道占用与79个1 MHz宽的BT信道中22个信道相同的频率空间。当一个频带上发生BT传输,且所述频带位于正在进行中的WLAN传输所占用的频率空间中时,将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干扰,这取决于传输的信号强度(signal strength)。由于WiFi模块以及BT模块共享同一个频谱,且同时共享单个天线,因此需要避免这两个模块之间的干扰。
图3是共享单个天线的WLAN与BT通信服务之间的操作冲突的示意图。在图3中,预定的时隙中,被共享的单个天线在WLAN与BT通信服务之间切换来收发数据。如果BT通信服务承载了需要实时传输的音频数据,则BT通信服务的优先级高于WLAN通信服务的优先级。在这种情形下,当WLAN收发程序与实时BT收发程序同时发生时,时隙将分配给BT收发程序,而WLAN收发程序将被阻塞。如图3所示,WLAN的接收操作(以下简称为Rx操作)1发生在BT通信服务空闲的时隙中。因此,Rx操作1的执行没有受到干扰,且确认(acknowledgement,以下简称为ACK)信息2被发送到WLAN的AP(例如,图1所示的AP),来作为指示Rx操作1已经完成的回复信息。在Rx操作1之后,执行WLAN的另一个Rx操作3,因为BT通信服务处于空闲状态,所以Rx操作3的执行也没有受到干扰。然而,由于对应于Rx操作3的ACK信息4的时隙已经分配给了BT传输操作(以下简称为Tx操作),因此无法将ACK信息4回复到WLAN的AP。相应地,决定Rx操作3失效。为了响应操作失效,WLAN的AP将用较低的数据率重新发送这个数据,以便期望可以成功地将这个数据传输到移动装置的WLAN模块。然而,操作周期延长的重新执行的Rx操作5,将更有可能与BT收发程序重叠。因此,可以进一步尝试用比第一次重新发送这个数据时更低的数据率,再次重新发送这个数据,但是这种做法将会导致与BT收发程序比第一次重新发送时有更多的重叠。因此,WLAN与BT无线通信服务共享单个天线,这极大地损害了WLAN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用于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共存,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包含:天线、无线通信芯片组以及路径选择电路。无线通信芯片组包含: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收发多个第一无线信号;以及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收发多个第二无线信号;路径选择电路用于通过第一收发路径或第二收发路径,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天线,以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无线信号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无线信号的多个收发状态来收发所述多个第一无线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用于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共存,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包含:天线、路径选择电路以及无线通信芯片组。路径选择电路提供第一收发路径以及第二收发路径,经过第一收发路径的信号比经过第二收发路径的信号具有较少信号损耗;无线通信芯片组包含:第一端口,耦接于第一收发路径;第二端口,耦接于第二收发路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耦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以及控制单元,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时能一段时间周期,以及在所述时间周期中,使能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中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收发路径的信号发送或接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用于处理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共存,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包含:决定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否正在发送或接收第一无线信号,或者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是否正在发送或接收第二无线信号;决定所述第一及第二无线信号的多个收发状态;以及通过第一收发路径或第二收发路径,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天线,以根据所述多个收发状态来收发第一无线信号。
以上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可以使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达到共存,且可以有效减小所述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干扰,从而避免损害系统的吞吐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电话通过其WiFi模块连接到WLAN,且同时通过其BT模块与BT手机通信的示意图。
图2是BT跳频的示意图。
图3是共享单个天线的WLAN与BT通信服务之间的操作冲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享单个天线的两个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由单刀双掷开关实现的开关装置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由双刀双掷开关实现的开关装置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使用衰减器实现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使用定向耦合器实现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8A至图8G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图4中系统处理WiFi模块以及BT模块共存的流程图。
图9A及图9B是WiFi的Rx/Tx信号的理想功率对BT的Rx/Tx信号的理想功率的共存运行范围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共享单个天线的两个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G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图10中的系统处理WiFi模块以及BT模块共存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共享单个天线的GPS以及子系统共存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代特定的元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是一个开放式的用语,因此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以直接电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连接至第二装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享单个天线的两个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400的示意图。系统400包含天线10、开关装置20、连接装置30以及无线通信芯片组100。无线通信芯片组100包含控制单元110、WiFi模块120、BT模块130、分离器140、WiFi的Tx前端151、WiFi/BT的Rx前端152、BT的Tx前端153、BT的Rx前端154、BT的Tx前端155、平衡-不平衡转换(BALanced-UNbalanced,以下简称为Balun)单元161、Balun开关(Balun-switch)单元162以及Balun切换单元163。Balun单元161、Balun切换单元162及163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用于将接地(差分)平衡的电信号转换成不平衡的信号(单端),反之亦然。Balun单元161可以作为无线通信芯片组100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以下简称为I/O)端口(如图中所示的端口1)。Balun切换单元162及163可以作为无线通信芯片组100的另外的I/O端口(分别为图中所示的端口2及端口3)。开关装置20以及连接装置30可以整合为路径选择电路,且被布置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简称为PCB)上。
WiFi的Tx前端151连接到WiFi模块120,且执行传输的前端功能,例如,调变传输的载波信号。WiFi/BT的Rx前端152连接到分离器140,且执行接收的前端功能,例如,解调已接收的载波信号。分离器140用于将WiFi/BT的Rx前端152的组合信号中的WiFi以及BT的Rx信号分离,且将已分离的WiFi以及BT的Rx信号分别引导到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类似的,BT的Tx前端153及155都连接到BT模块130,执行传输的前端功能,且BT的Rx前端154连接到BT模块130,执行接收的前端功能。WiFi的Tx前端151、WiFi/BT的Rx前端152、BT的Tx前端153、BT的Rx前端154以及BT的Tx前端155的运行状态由控制单元110来控制。通过将运行状态设置成“ON”,可以启动(activate)对应的前端单元。相反地,通过将运行状态设置成“OFF”,可以停止(deactivate)对应的前端单元。或者可选地,将运行状态设置为“DOWN”,则对应的前端单元运行在空闲模式之中,即,运行低频时钟且大多数电路停止运行,从而减小功耗。应该注意,当任何前端单元被设置为“OFF”或“DOWN”时,停用其所对应的传输或接收能力。控制单元110可以作为分组流量仲裁器(packettraffic arbitrator,以下简称为PTA),来从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中接收流量需求,且决定在一段时间周期内,WiFi的流量需求是否与BT的流量需求冲突。如果发生冲突,控制单元110可以同时保障两个流量需求,或者只保障其中一个流量需求,而拒绝另一个,这取决于WiFi以及BT的流量需求的频带、优先级、操作类型(例如,Tx/Rx操作,即传输/接收操作)、功率电平或其它参数。此外,控制单元110进一步控制开关装置20,来将终端22连接到终端24或终端26;控制Balun切换单元162,来将终端162-2连接到终端162-4或终端162-6;以及控制Balun切换单元163,来将终端163-2连接到终端163-4或终端163-6。应该注意,控制单元110可以整合到WiFi模块120或BT模块130之中,以便减少硬件成本。
图4中的开关装置20可以由单刀双掷(single-pole double-thrown,以下简称为SPDT)开关来实现。图5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由单刀双掷开关实现的开关装置20的示意图。如第5图所示,SPDT开关包含终端22、24及26,且用于选择性地将终端22连接到终端24或终端26。此外,终端24及终端26分别连接到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芯片组100的端口1及端口2。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4中的开关装置20也可以由双刀双掷(double-pole double-thrown,以下简称为DPDT)开关来实现。图5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由双刀双掷开关实现的开关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开关24选择性地连接到终端22及终端28,且终端26选择性地连接到终端22及终端28。终端28可以耦接或连接到外部节点,来进行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连接装置30包含端口32、34及36,用于耦接端口32及端口34,来形成收发路径(直通通路),且耦接端口32及端口36,来形成另一条收发路径(耦合通路),其中,端口34以大致20dB与端口36隔离,且经过端口32与端口36之间路径的电信号基本上以6dB或10dB衰减(attenuate)。图6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衰减器(attenuator)来实现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请参阅图6A,连接装置30可以包含衰减器,以20dB来衰减经过端口32以及端口36的电信号。可选地,连接装置30可以包含定向耦合器。图6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使用定向耦合器实现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B所示,端口32及端口34耦接成直通通路,端口36及端口38耦接成直通通路,端口32及端口36耦接成耦合通路,且端口34及端口36以大致20-40dB的损耗隔离。直通通路是直接直通或间接直通,且连接到端口38的外部节点可以是电阻(例如,50Ω的电阻或50Ω的等效终端)。需要注意,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基本上具有0.5dB的损耗,而端口32与端口36之间的耦合通路基本上具有10dB的损耗,或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基本上具有1.2dB的损耗,而端口32与端口36之间的耦合通路基本上具有6dB的损耗。
图7A及图7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结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7A,两条传输线设置为充分靠近,以便从端口32(连接到图中标示为“输入端口”的端口)引导到端口34的电信号(或能量)耦接于端口36(连接于图中标示为“耦合端口”的端口)。类似地,请参阅图7B,从端口36(连接于图中标示为“输入端口”的端口)引导到传输端口(例如,图6B中所示的端口38)的电信号(或能量)耦接于端口32(连接于图中标示为“耦合端口”的端口),且与端口34(连接于图中标示为“隔离端口”的端口)隔离,以使耦合信号可以被加到经过端口32及端口34之间的电信号之中。
除了图6A所示的衰减器以及图6B所示的定向耦合器之外,连接装置30可以在功率分割器中实现,其中,端口34及端口36隔离,且两个端口都具有理想的3dB损耗(实现中,损耗是3.5dB)。此外,连接装置30可以在功率分配器中实现。所述功率分配器的结构与所述功率分割器的结构相似,但两者的输出端口之间的损耗不同。对于功率分配器,端口34及端口36的损耗不同。例如,端口36可以有10dB的损耗,而端口34可以有0.5dB的损耗,或者端口36可以有6dB的损耗,而端口34可以有1dB的损耗。此外,连接装置30可以由具有一个输入端口以及两个输出端口的PCB焊垫来实现,其中,有鉴于设计需求,输出端口中的一个具有N dB的损耗,且另一个输出端口具有小于1dB的损耗。需要注意,功率分配器可以使用定向耦合器来实现,例如图6B中所示的定向耦合器,其中,端口38连接到电阻来进行阻抗匹配,且端口34与端口36隔离。使用如图6B所示的定向耦合器来实现的功率分配器,端口36可以有10dB的损耗,而端口34可以有0.5dB的损耗,或者端口36可以有6dB的损耗,而端口34可以有1dB的损耗。
对于以上所述的无线通信芯片组100之间的元件以及连接配置,需要注意,WiFi模块120具有一个Tx前端以及一个Rx前端,而BT模块130具有两个Tx前端以及两个Rx前端,表1描述了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由系统400所执行的潜在操作类型(potential operation types)的组合,如下:
表1
Figure BSA00000181086600081
在表1中,“1”是指TRUE,代表对应操作的启动,而“0”是指FALSE,代表对应操作的停止。下文将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详细说明表1中的操作模式。
图8A至图8G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图4中系统处理WiFi模块以及BT模块共存的流程图。这个程序以图8A中的步骤S801开始,在步骤S801中,获得有关于潜在操作的信息,其中,潜在操作将会由WiFi模块120及BT模块130在即将来临的时间周期中执行。之后,相应地执行有关于已获得的信息的一系列检验,来决定在WiFi模块120及BT模块130中,是其中一个模块占用一段时间周期还是两个模块都占用这段时间周期,并且决定其中一个模块的Tx/Rx操作所占用的时间周期是否与其中另一个模块的Tx/Rx操作所占用的时间周期冲突。具体来说,在步骤S802中,决定是否只有BT模块130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Tx操作。如果步骤S802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03,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BT的Tx前端153,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BT的Tx前端153,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1),由此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3、端口2以及端口34与端口32之间的直通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如果步骤S802的判定为“否”,进入图8B中的步骤S804,决定是否只有BT模块130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Rx操作。如果步骤S804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05,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2),由此使能BT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BT模块130从天线10接收。如果步骤S804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806,决定是否只有WiFi模块120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Tx操作。如果步骤S806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07,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1(见表1中的模式3),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端口1以及端口34与端口32之间的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如果步骤S806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808,决定是否只有WiFi模块120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Rx操作。如果步骤S808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09,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4),由此使能WiFi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WiFi模块120从天线10接收。
如果步骤S808的判定为“否”,意味着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它们各自的操作。然而,需要注意,当WiFi的Rx/Tx操作以及BT的Rx/Tx操作都发生在相同时间时,WiFi的Rx/Tx信号可能干扰BT的Rx/Tx信号,且反之亦然。因而,WiFi的Tx信号的理想功率(wanted power)越大,它对BT的Rx/Tx信号的干扰越大,反之亦然。出于这种原因,在步骤S810中,决定WiFi的Rx/Tx信号以及BT的Rx/Tx信号的收发状态是否处于可运行范围,其中,在可运行范围内,可以达到WiFi模块与BT模块的共存。所述收发状态可以是WiFi的Rx/Tx信号或BT的Rx/Tx信号的理想功率、已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以下简称为RSSI)、历史误包率(packet error rate,以下简称为PER)、历史误码率(bit error rate,以下简称为BE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以下简称为SNR)、干扰信号比(interference-to-signal ratio,以下简称为ISR)或信号对干扰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以下简称为SINR)。除此之外,所述收发状态可以是历史WiFi的Rx/Tx操作或历史BT的Rx/Tx操作的一定数目的重连接(reconnection)。
图9A及图9B是WiFi的Rx/Tx信号的理想功率对BT的Rx/Tx信号的理想功率的共存运行范围的示意图。如图9A所示,阴影区域定义了同时执行WiFi的Rx/Tx操作以及BT的Rx/Tx操作时,可以使两者达到共存的运行范围。这个共存运作范围的大小可以取决于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的抗干扰(anti-interference)能力。空白区域定义了在一定时间内,只执行WiFi的Rx/Tx操作以及BT的Rx/Tx操作中的一个操作的独立运行范围。如图9B所示,线L1表示BT模块130的抗干扰能力边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BT模块130的抗干扰能力边界可以通过将ISR值设置为25dB来定义。类似的,线L2表示WiFi模块120的抗干扰能力边界,且可以通过将ISR值设置为特定值来决定。线L1与线L2之间的阴影区域定义了BT模块130及WiFi模块120可以达到共存的共存运行范围,且空白区域定义了在一定时间内,只执行WiFi的Rx/Tx操作以及BT的Rx/Tx操作中的一个操作的独立运行范围。除了图9A及图9B所示之外,WiFi的Rx/Tx信号以及BT的Rx/Tx信号的收发状态是否处于共存运行范围可以根据映射表来决定,其中,所述映射表指明了对应于共存运行范围以及独立运行范围的收发状态值。
再次参考图8B,如果步骤S810的判定为“是”,进入图8E中的步骤S811,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占用时间周期,来分别用于Rx以及Tx操作。如果步骤S811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12,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BT的Tx前端155、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3切换到BT的Tx前端155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5),由此使能WiFi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WiFi模块120从天线10接收,同时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5、端口3以及端口32与端口36之间的耦合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如果步骤S811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813,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Rx操作。如果步骤S813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14,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BT的Rx前端154、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3切换到BT的Rx前端154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6),由此使能WiFi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WiFi模块120从天线10接收,同时使能BT的Rx信号依次地经由端口32与端口36之间的耦合通路、端口3以及BT的Rx端154,由BT模块130从天线10接收。如果步骤S813的判定为“否”,进入图8F中的步骤S815,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占用时间周期,来分别用于Tx以及Rx操作。如果步骤S815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16,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以及BT的Rx前端154、将Balun切换单元163切换到BT的Rx前端154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1(见表1中的模式7),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Balun单元16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同时使能BT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6之间的耦合通路、端口3以及BT的Rx前端154,由BT模块130从天线10接收。如果步骤S815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817,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Tx操作。如果步骤S817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18,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以及BT的Tx前端155、将Balun切换单元163切换到BT的Tx前端155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1(见表1中的模式8),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Balun单元16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同时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5、端口3以及端口32与端口36之间的耦合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
如果步骤S810的判定为“否”,进入图8C中的步骤S819,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占用时间周期,来分别用于Rx以及Tx操作。如果步骤S819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20,控制单元110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的流量需求是否发生冲突,且当发生冲突时,仲裁应该保障哪一个流量需求。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WiFi模块120,在步骤S821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9),由此使能WiFi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WiFi模块120从天线10接收。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BT模块130,在步骤S822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BT的Tx前端153、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BT的Tx前端153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9),由此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3、Balun切换单元162、端口2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如果步骤S819的判定为“否”,进入图8D中的步骤S823,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Rx操作。如果步骤S823的判定为“是”,进入图8G中的步骤S824,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10),由此使能组合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端口2以及WiFi/BT的Rx前端152,由分离器140从天线10接收。之后,分离器140将组合信号分离成WiFi的Rx信号以及BT的Rx信号,且分别将其转送到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如果步骤S823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825,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占用时间周期,来分别用于Tx以及Rx操作。如果步骤S825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26,控制单元110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的流量需求是否发生冲突,且当发生冲突时,仲裁应该保障哪一个流量需求。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WiFi模块120,在步骤S827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1(见表1中的模式11),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Balun单元16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BT模块130,在步骤S828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11),由此使能BT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BT模块130从天线10接收。如果步骤S825的判定为“否”,进入图8G中的步骤S829,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Tx操作。如果步骤S829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830,控制单元110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的流量需求是否发生冲突,且当发生冲突时,仲裁应保障哪一个流量需求。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WiFi模块120,在步骤S831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1(见表1中的模式12),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Balun单元16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BT模块130,在步骤S832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BT的Tx前端153、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BT的Tx前端153以及将开关装置20切换到端口2(见表1中的模式12),由此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3、端口2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直通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
应注意,通过将连接装置30实现于三端功率分配器(3-port power splitter)(具有一个输入端口32以及两个输出端口34以及端口36)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修饰系统400的硬件结构。输入端口32以及输出端口34之间的第一路径具有第一路径损耗,且输入端口32以及输出端口36之间的第二路径具有第二路径损耗。对于具有等损耗(equal loss)的功率分配器,第一及第二路径损耗相同,而损耗不等(unequal loss)的功率分配器则不相同。功率分配器的耦合值可以参考下表2:
表2:
  直通通路的耦合值 功率比(%)
  3dB   50/50
  6dB   75/25
  8dB   85/15
  10dB   90/10
  15dB   97/3
  20dB   99/1
以耦合值为3dB的功率分配器(例如,3dB的定向耦合器)为例,它的直通通路基本上具有3dB的路径损耗,且它的耦合通路基本上也具有3dB的路径损耗。对于6dB的定向耦合器,它的直通通路基本上具有1dB的路径损耗,且它的耦合通路基本上也具有6dB的路径损耗。对于10dB的定向耦合器,它的直通通路基本上具有0.5dB的路径损耗,它的耦合通路基本上也具有10dB的路径损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系统400可以包含附加开关装置。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共享单个天线的两个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1000的示意图。与图4所示的系统400类似,图10所示的系统1000也包含天线10以及无线通信芯片组100。天线10以及无线通信芯片组100中除了控制单元110之外的元件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图4。然而,在系统1000中,天线10与无线通信芯片组100之间的元件不同于系统400中对应的元件。与开关装置20类似,开关装置1020是根据控制单元1010的控制,选择性地将终端22连接到终端24或终端26,其中,终端24连接到端口1,终端26连接到端口2,且终端22连接到连接装置1030的端口34。开关装置1020可以由SPDT开关来实现。连接装置1030与连接装置30类似,其中,连接装置1030的端口32及34通过第一直通通路连接、端口36及38通过第二直通通路连接、端口32及36通过第一耦合通路耦接、端口34及38通过第二耦合通路耦接、端口34与36隔离以及端口32与38隔离,其中,第一及第二直通通路连接成直接或间接直通。此外,端口32以及38分别连接到开关装置1040的终端44以及46,且端口36连接到端口3。开关装置1040与开关装置1020类似,其中,开关装置1040包含三个终端:终端42、44以及46,且开关装置1040是根据控制单元1010的控制,选择性地将终端42连接到终端44或终端46,其中,终端42连接到天线10。开关装置1020及1040,以及连接装置1030可以整合为路径选择电路,且布置在PCB上。请注意,第一及第二直通通路基本上可以具有0.5dB的损耗,而第一及第二耦合通路基本上可以具有10dB的损耗;或者,第一及第二直通通路基本上可以具有1dB的损耗,而第一及第二耦合通路基本上可以具有6dB的损耗。
在下文的讨论中,请参考表1及其描述。为了响应路径选择电路所做的变化,控制单元1010执行与图4所示的控制单元110类似但不同的功能。图11A至图11G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图10中的系统处理WiFi模块以及BT模块共存的流程图。程序从图11A中的步骤S1101开始,在步骤S1101中,获得有关于潜在操作的信息,其中,潜在操作将由WiFi模块120及BT模块130,在即将来临的时间周期中执行。之后,相应地执行有关于已获得的信息的一系列检验,来决定WiFi模块120及BT模块130中,是其中一个模块占用一段时间周期,还是两个模块都占用此段时间周期,且决定其中一个模块的Tx/Rx操作所占用的时间周期是否与其中的另一个模块的Tx/Rx操作所占用的时间周期存在冲突。具体的,在步骤S1102中,决定是否只有BT模块130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Tx操作。如果步骤S1102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03,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BT的Tx前端153,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BT的Tx前端153,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1),由此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3、端口2以及端口34与端口32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如果步骤S1102的判定为“否”,进入图11B中的步骤S1104,决定是否只有BT模块130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Rx操作。如果步骤S1104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05,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2),由此使能BT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BT模块130从天线10接收。如果步骤S1104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1106,决定是否只有WiFi模块120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Tx操作。如果步骤S1106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07,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1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3),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如果步骤S1106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1108,决定是否只有WiFi模块120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Rx操作。如果步骤S1108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09,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4),由此使能WiFi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WiFi模块120从天线10接收。
如果步骤S1108的判定为“否”,意指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它们各自的操作。由于WiFi的Rx/Tx信号可能干扰BT的Rx/Tx信号,且反之亦然。因此,在步骤S1110中,决定WiFi的Rx/Tx信号以及BT的Rx/Tx信号的收发状态是否处于可运行范围,其中,在可运行范围内,可以达到WiFi模块与BT模块的共存。所述收发状态可以是WiFi的Rx/Tx信号或BT的Rx/Tx信号的理想功率、RSSI、历史PER、历史BER、SNR、ISR或SINR。此外,所述收发状态可以是历史WiFi的Rx/Tx操作或历史BT的Rx/Tx操作的一定数目的重连接。关于共存运行范围的详细描述,请参考图9A及图9B及其描述。如果步骤S1110的判定为“是”,进入图11E中的步骤S1111,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占用时间周期,来分别用于Rx以及Tx操作。如果步骤S1111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12,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BT的Tx前端155、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3切换到BT的Tx前端155、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或端口38(见表1中的模式5),由此使能WiFi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WiFi模块120从天线10接收,同时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5、端口3以及端口36与端口38之间的第二直通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如果步骤S1111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1113,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Rx操作。如果步骤S1113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14,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BT的Rx前端154、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3切换到BT的Rx前端154、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或端口38(见表1中的模式6),由此使能WiFi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WiFi模块120从天线10接收,同时使能BT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6与端口38之间的第二直通通路、端口3以及BT的Rx端154,由BT模块130从天线10接收。如果步骤S1113的判定为“否”,进入图11F中的步骤S1115,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占用时间周期,来分别用于Tx以及Rx操作。如果步骤S1115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16,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以及BT的Rx前端154、将Balun切换单元163切换到BT的Rx前端154、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1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或端口38(见表1中的模式7),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同时使能BT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6与端口38之间的第二直通通路、端口3以及BT的Rx前端154,由BT模块130从天线10接收。如果步骤S1115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1117,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Tx操作。如果步骤S1117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18,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以及BT的Tx前端155、将Balun切换单元163切换到BT的Tx前端155、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1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或端口38(见表1中的模式8),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同时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5、端口3以及端口36与端口38之间的第二直通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
如果步骤S1110的判定为“否”,进入图11C中的步骤S1119,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占用时间周期,来分别用于Rx以及Tx操作。如果步骤S1119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20,控制单元1010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的流量需求是否发生冲突,且当发生冲突时,仲裁应保障哪一个流量需求。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WiFi模块120,在步骤S1121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9),由此使能WiFi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WiFi模块120从天线10接收。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BT模块130,在步骤S1122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BT的Tx前端153、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BT的Tx前端153、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9),由此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3、端口2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如果步骤S1119的判定为“否”,进入图11D中的步骤S1123,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Rx操作。如果步骤S1123的判定为“是”,进入图11G中的步骤S1124,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10),由此,使能组合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端口2以及WiFi/BT的Rx前端152,由分离器140从天线10接收。之后,分离器140将组合信号分离成WiFi的Rx信号以及BT的Rx信号,且分别将其转送到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如果步骤S1123的判定为“否”,进入步骤S1125,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占用时间周期,来分别用于Tx以及Rx操作。如果步骤S1125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26,控制单元1010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的流量需求是否发生冲突,且当发生冲突时,仲裁应保障哪一个流量需求。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WiFi模块120,在步骤S1127,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1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11),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BT模块130,在步骤S1128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BT的Rx前端152、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WiFi/BT的Rx前端152、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11),由此使能BT的Rx信号依次地通过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端口2、WiFi/BT的Rx前端152以及分离器140,由BT模块130从天线10接收。如果步骤S1125的判定为“否”,进入图11G中的步骤S1129,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是否都占用时间周期来用于Tx操作。如果步骤S1129的判定为“是”,进入步骤S1130,控制单元1010决定WiFi模块120以及BT模块130的流量需求是否发生冲突,且当发生冲突时,仲裁应保障哪一个流量需求。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WiFi模块120,在步骤S1131,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WiFi的Tx前端151、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1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12),由此使能WiFi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WiFi的Tx前端151、端口1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从WiFi模块120传输到天线10。如果决定保障的流量需求来自BT模块130,在步骤S1132中,在这段时间周期中,控制单元1010发送控制信号,来启动BT的Tx前端153、将Balun切换单元162切换到BT的Tx前端153、将开关装置1020切换到端口2以及将开关装置1040切换到端口32(见表1中的模式12),由此,使能BT的Tx信号依次地通过BT的Tx前端153、端口2以及端口32与端口34之间的第一直通通路,从BT模块130传输到天线10。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根据图4及图10的结构,以及图8A至图8G及图11A至图11G的控制流程,也可以对实施方式做出相关变化,来实现由控制单元管理的BT模块以及WiFi模块之间的共存方法。
本发明的以上实施方式以WiFi以及BT无线通信服务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也可以使用其他无线通信服务,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以下简称为GPS)。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共享单个天线的GPS以及子系统共存的系统1200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子系统可以是除去天线10的系统400以及系统1000中的任何一个。系统1200包含天线10、双工器(diplexer)1210、GPS模块1220以及子系统1230。双工器1210包含三个终端:终端12、14以及16,且双工器1210用于将终端12连接到两个终端14及16,来通过双工器1210将GPS信号(Tx或Rx信号)传输到共享的天线10,或者通过双工器1210从共享的天线10接收GPS信号,且同时,通过双工器1210将子系统1230的无线信号(Tx或Rx信号)传输到共享的天线10,或者通过双工器1210从共享的天线10接收子系统1230的无线信号。
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做一些改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用于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共存,该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包含:
天线;
无线通信芯片组,包含: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收发多个第一无线信号;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收发多个第二无线信号;
以及
路径选择电路,用于通过第一收发路径或第二收发路径,将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该天线,以根据该多个第一无线信号以及该多个第二无线信号的多个收发状态来收发该多个第一无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收发状态是该多个第一无线信号以及该多个第二无线信号的理想功率、已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误包率、误码率、信噪比、干扰信号比或信号对干扰噪声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没有发送或接收该多个第二无线信号,该路径选择电路进一步用于通过该第一收发路径,将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该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路径选择电路进一步用于通过第三收发路径,将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该天线,来发送该多个第二无线信号,或者该路径选择电路进一步用于通过该第一收发路径,将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该天线,来接收该多个第二无线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路径选择电路进一步用于通过该第一收发路径,将该无线通信芯片组的分离器连接到该天线,以接收组合无线信号,并将该组合无线信号分离成该多个第一及第二无线信号,以及将该多个第一及第二无线信号分别发送的该第一及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路径选择电路包含:
连接装置,包含:
第一端口,连接到该天线;
第二端口,耦接于该第一端口;以及
第三端口,将该第二收发路径耦接至该第一端口;
以及
开关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将该第一及第三收发路径连接到该第二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是定向耦合器,该第一及第二端口透过具有第一路径损耗的第一直通通路耦接,且该第一及第三端口透过具有第二路径损耗的第一耦合通路耦接,其中,该第二路径损耗小于该第一路径损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基本上该连接装置是10dB的定向耦合器,该第一路径损耗是0.5dB,且该第二路径损耗是10dB。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定向耦合器进一步包含第四端口,该第四端口与该第一端口隔离,透过第二耦合通路而耦接于该第二端口,透过第二直通通路而耦接于该第三端口,以及该第四端口连接到外部节点,以进行阻抗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部节点是50欧姆的电阻,或者是50欧姆的等效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是功率分配器,该第一及第二端口以第一路径损耗连接,该第一及第三端口以第二路径损耗连接,且该第二路径损耗不同于该第一路径损耗。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装置是单刀双掷开关。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装置是双刀双掷开关,该双刀双掷开关具有连接到外部节点的终端来进行阻抗匹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部节点是50欧姆的电阻,或者是50欧姆的等效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路径选择电路包含:
第一开关装置,具有连接到该天线的第一终端,且该第一开关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将该第一终端连接到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
连接装置,包含:
第一端口,连接到该第二终端;
第二端口,耦接于该第一端口;
第三端口,连接到该第二收发路径;以及
第四端口,将该第三端口耦接至该第三终端;
以及
第二开关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将该第一及第三收发路径连接到该第二端口。
16.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用于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共存,该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包含:
天线;
路径选择电路,提供第一收发路径以及第二收发路径,其中,经过该第一收发路径的信号比经过该第二收发路径的信号具有较少的信号损耗;以及
无线通信芯片组,包含:
第一端口,耦接于该第一收发路径;
第二端口,耦接于该第二收发路径;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耦接于该第一及第二端口;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选择性地将该第一及第二端口使能一段时间周期,以及在该时间周期中,使能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中通过该第一及/或第二收发路径的信号发送或接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芯片组更包含:
第一前端,耦接于该第一端口、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及该控制单元;以及
第二前端,耦接于该第二端口,其中,该第一端口通过启动该第一前端来使能,且该第二端口通过启动该第二前端来使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前端对信号进行调变或解调。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芯片组进一步包含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耦接于该第一端口,且在该时间周期中,当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没有执行信号发送及接收时,该控制单元使能该第一端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芯片组进一步包含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耦接于该第一端口,且在该时间周期中,当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执行信号发送或接收时,该控制单元使能该第一及第二端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该第二端口发送或接收信号,且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该第一端口发送或接收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蓝牙模块,且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是无线保真模块。
23.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用于处理共享一个天线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共存,该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包含:
决定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否正在发送或接收第一无线信号,或者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是否正在发送或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决定该第一及第二无线信号的多个收发状态;以及
通过第一收发路径或第二收发路径,将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天线,以根据该多个收发状态来收发该第一无线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收发状态是该第一无线信号以及该第二无线信号的理想电源、已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误包率、误码率、信噪比、干扰信号比或信号对干扰噪声比。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如果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没有发送或接收该第二无线信号,则通过该第一收发路径,将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该天线。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进一步包含:通过第三收发路径,将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该天线来发送该第二无线信号,以及通过该第一收发路径,将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该天线来接收该第二无线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进一步包含:通过该第一收发路径,将分离器连接到该天线来接收组合无线信号,将该组合无线信号分离成该第一及第二无线信号,以及将该第一及第二无线信号分别发送到该第一及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收发路径具有基本上为0.5dB的路径损耗,且该第二收发路径具有基本上为10dB的路径损耗。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收发路径具有基本上为0.5dB的路径损耗。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无线保真模块或蓝牙模块中的一个,且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是该无线保真模块或该蓝牙模块中的另一个。
CN201010222413.6A 2009-07-09 2010-07-09 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19512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2410709P 2009-07-09 2009-07-09
US61/224,107 2009-07-09
US12/625,613 US9130605B2 (en) 2009-07-09 2009-11-25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sharing single antenna
US12/625,613 2009-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1282A true CN101951282A (zh) 2011-01-19
CN101951282B CN101951282B (zh) 2016-06-08

Family

ID=4330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2413.6A Active CN101951282B (zh) 2009-07-09 2010-07-09 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30605B2 (zh)
CN (1) CN101951282B (zh)
DE (1) DE102010000440B4 (zh)
TW (1) TWI41343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8378A (zh) * 2012-02-07 2013-08-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并合接收与传输装置、及其适用的信息反馈方法
CN106233633A (zh) * 2014-03-17 2016-12-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多无线连接的单天线共享
CN107786289A (zh) * 2016-08-25 2018-03-09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智能终端内通信系统共存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334858A (zh) * 2018-06-26 2021-02-05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 用于仲裁并置通信电路的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4285430A (zh) * 2021-12-31 2022-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9782B1 (en) 2007-08-13 2013-02-0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luetooth wideband scan mode
US8577305B1 (en) 2007-09-21 2013-11-0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oscillating signals
US8588705B1 (en) 2007-12-11 2013-11-1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Power over Ethernet impairment
US8301186B2 (en) * 2008-04-04 2012-10-30 Stmicroelectronics Ltd. Enhanced sensitivity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JP5343276B2 (ja) 2008-06-16 2013-11-13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近距離無線通信
US8310967B1 (en) 2008-06-19 2012-11-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Infrastructure and ad-hoc node device
US8600324B1 (en) 2008-06-27 2013-12-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
US8472968B1 (en) 2008-08-11 2013-06-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Location-based detection of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9288764B1 (en) 2008-12-31 2016-03-1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iscovery-phase power conservation
US8254296B1 (en) 2009-03-19 2012-08-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eer-to-peer frequency band negotiation
US8472427B1 (en) 2009-04-06 2013-06-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acket exchange arbitration for coexisting radios
US20100296498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Jeyhan Karaoguz Integrated femtocell and wlan access point
US9060311B2 (en) * 2009-05-22 2015-06-16 Broadcom Corporation Enterprise level management in a multi-femtocell network
US9066369B1 (en) 2009-09-16 2015-06-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oexisting radio communication
US8340034B1 (en) * 2009-11-11 2012-12-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AN arbitration
US8514798B2 (en) * 2010-02-25 2013-08-20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scheduling channel activities for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in a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8767771B1 (en) 2010-05-11 2014-07-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Wakeup beacons for mesh networks
US8817662B2 (en) 2010-10-20 2014-08-2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re-association discovery
GB2485561B (en) * 2010-11-18 2017-06-14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 Ltd Transmit/Receive switch
US8750278B1 (en) 2011-05-26 2014-06-1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f-channel device invitation
US8983557B1 (en) 2011-06-30 2015-03-1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multi-antenna transceiver
US9125216B1 (en) 2011-09-28 2015-09-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among multiple radios
US9484961B2 (en) 2011-12-12 2016-11-01 Apple Inc.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ry
US9036517B2 (en) 2012-01-09 2015-05-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session between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215708B2 (en) 2012-02-07 2015-12-1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network communication
US9609676B1 (en) 2012-03-30 2017-03-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icient transition from discovery to link establishment
US9450649B2 (en) 2012-07-02 2016-09-2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haping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ignals
TWI500275B (zh) * 2012-07-12 2015-09-11 Issc Technologies Corp 使用類比數位轉換器進行寬頻接收訊號強度指示偵測之電路與方法
CN104469818B (zh) * 2013-09-18 2018-11-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避免信道干扰的电路、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9374122B2 (en) * 2013-09-26 2016-06-21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grated on-chip duplexer for simultaneous wireless transmission
TWM484153U (zh) * 2013-11-19 2014-08-11 Taiwan Name Plate Co Ltd 無線傳輸模組與使用其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5515598A (zh) * 2014-09-23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210308B1 (de) * 2014-10-20 2024-05-22 Hirschmann Car Communication GmbH Abgesetzte antenneneinrichtung zur fahrzeug-zu-fahrzeug (c2c) oder fahrzeug-zu-x (c2x) kommunikation
US10484111B2 (en) * 2017-09-01 2019-11-19 Powercast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R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single antenna energy harvesting
US11483726B2 (en) * 2019-08-06 2022-10-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existence management in device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8798A (zh) * 2001-02-09 2002-09-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方法和采用其的无线通信系统
US20050148370A1 (en) * 2001-09-13 2005-07-07 Calin Moldovean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stee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060009256A1 (en) * 2004-07-06 2006-01-12 Frank Michael L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signal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US20080192806A1 (en) * 2007-02-12 2008-08-14 George Andrew Wyp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AN Coexistence
WO2008127993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Thingmagic, Llc Multi-mode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0681B2 (en) * 2001-11-14 2005-11-29 Broadcom, Corp. Integrated multimode radio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7561852B2 (en) * 2001-11-14 2009-07-14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grated multimode radio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7130446B2 (en) 2001-12-03 2006-10-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multiple individuals using multiple cues
US20060056372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ultiple data-stream pathways
ATE385386T1 (de) * 2004-11-24 2008-02-15 Siemens Spa Italian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eilnehmer- umbesetzung in einem digitalen zellularen kommunikationssystem
US20070223615A1 (en) * 2006-03-24 2007-09-27 Sathwant Dosanjh Transceiver interface architecture
US8036683B2 (en) * 2006-10-31 2011-10-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ordination among multiple co-located radio modules
US8654773B2 (en) * 2006-11-30 2014-02-18 Conexan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of WLAN and bluetooth networks
US8923780B2 (en) * 2006-12-06 2014-12-30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low noise amplifier circuitry in a single chip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933561B2 (en) * 2006-12-11 2011-04-26 Appl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with simultaneous receive capabilitie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7818029B2 (en) * 2007-04-11 2010-10-19 Appl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with antenna sharing capabilitie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8594050B2 (en) * 2007-12-28 2013-11-2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US7907585B2 (en) * 2008-04-18 2011-03-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with shared antenna
CN201199687Y (zh) * 2008-04-21 2009-0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模天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8798A (zh) * 2001-02-09 2002-09-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方法和采用其的无线通信系统
US20050148370A1 (en) * 2001-09-13 2005-07-07 Calin Moldovean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stee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060009256A1 (en) * 2004-07-06 2006-01-12 Frank Michael L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signal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US20080192806A1 (en) * 2007-02-12 2008-08-14 George Andrew Wyp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AN Coexistence
WO2008127993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Thingmagic, Llc Multi-mode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8378A (zh) * 2012-02-07 2013-08-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并合接收与传输装置、及其适用的信息反馈方法
CN106233633A (zh) * 2014-03-17 2016-12-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多无线连接的单天线共享
CN107786289A (zh) * 2016-08-25 2018-03-09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智能终端内通信系统共存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786289B (zh) * 2016-08-25 2021-03-30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智能终端内通信系统共存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334858A (zh) * 2018-06-26 2021-02-05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 用于仲裁并置通信电路的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2334858B (zh) * 2018-06-26 2022-04-08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 用于仲裁并置通信电路的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4285430A (zh) * 2021-12-31 2022-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
CN114285430B (zh) * 2021-12-31 2023-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13436B (zh) 2013-10-21
DE102010000440A1 (de) 2011-01-13
US9130605B2 (en) 2015-09-08
TW201129221A (en) 2011-08-16
DE102010000440B4 (de) 2013-08-29
US20110009074A1 (en) 2011-01-13
CN101951282B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1282B (zh) 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系统及方法
KR101608023B1 (ko) 공유 저잡음 증폭기를 구비한 블루투스 및 wlan 공존 구조
TWI474747B (zh) 通訊系統
JP444988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TWI508591B (zh) 行動通訊系統及降低訊號干擾之方法
CN10261284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与多个无线通信模块共存的方法
US8543059B2 (en) Combo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9295075B2 (en) Coordinating data communications us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8208867B2 (en) Shared multiband antennas and antenna diversity circuitr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199727A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CN108923790A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1567704A (zh) 无线通信装置
EP1709753A4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857609B (zh) 在耳机与基站之间传输无线电信号
US8600316B2 (en) Wireless circuits with minimized port counts
CN103236870A (zh) 一种具有lna的高隔离度电路及其提高隔离度方法
CN202841106U (zh) 一种多工器
JP2011250362A (ja) 送受信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電話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