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0549A - 像素结构、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像素结构、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0549A
CN101950549A CN2010105015306A CN201010501530A CN101950549A CN 101950549 A CN101950549 A CN 101950549A CN 2010105015306 A CN2010105015306 A CN 2010105015306A CN 201010501530 A CN201010501530 A CN 201010501530A CN 101950549 A CN101950549 A CN 101950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
comb electrode
lcd
comb electrodes
vertical alig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15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0549B (zh
Inventor
黄郁升
徐雅玲
侯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015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05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0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0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像素结构,适用于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像素结构包括多个梳状电极以及多个像素晶体管;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至少一梳状电极对;像素晶体管分别电性耦接至各个梳状电极。各个梳状电极通过像素晶体管接收多个数据电位且这些数据电位至少部分不相等,并且每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接收的数据电位相异。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的像素结构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及其像素驱动方法。

Description

像素结构、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有关于像素结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以及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因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型电脑、桌上型显示器以及电视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并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而成为显示器的主流。
目前,具有防窥功能的笔记型电脑的液晶显示荧幕非常符合商务人士的需求,而市面上最普遍的3M防窥膜效果虽好,但会使亮度降低,且多人观看荧幕时需拆卸防窥膜,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可调式防窥荧幕如LG推出的视角可控荧幕可自由调整成广视角模式与窄视角模式,但因为多了一颗视角可调的次像素,在广视角模式时此次像素并无作用(亦即,不发亮),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亮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像素结构,视角可调且可克服现有技术面板亮度降低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视角可调且可克服现有技术面板亮度降低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可调整视角并可克服现有技术中面板亮度的技术缺陷。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像素结构适用于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本实施例的像素结构包括多个梳状电极以及多个像素晶体管。其中,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至少一梳状电极对;像素晶体管分别电性耦接至各个梳状电极。各个梳状电极通过像素晶体管接收多个数据电位且这些数据电位至少部分不相等,并且每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接收的数据电位相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像素结构的每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通过像素晶体管中的二相应者,从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同一条数据线接收相异数据电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像素结构显示的每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通过像素晶体管中的二相应者,分别从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二数据线接收相异数据电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像素结构中,与同一梳状电极对电性耦接的二像素晶体管分别被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二栅极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依序致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像素结构中,与同一梳状电极对电性耦接的二像素晶体管被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同一栅极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致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梳状电极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交错排列而构成二梳状电极对;各个梳状电极接收的数据电位部分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包括:第一数据线、二栅极线以及像素结构。其中,栅极线与第一数据线交叉设置;像素结构包括多个像素晶体管以及多个梳状电极,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且分别通过各个像素晶体管与二栅极线电性耦接,并且至少部分梳状电极分别通过像素晶体管中的相应者与第一数据线电性耦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更包括第二数据线,上述的梳状电极中不与第一数据线电性耦接者中的至少部分者通过像素晶体管中的相应者与第二数据线电性耦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梳状电极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二梳状电极对,并且此二梳状电极对设置在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梳状电极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二梳状电极对,并且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设置在此二梳状电极对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梳状电极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二梳状电极对,并且第一及第二数据线与此二梳状电极对沿栅极线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而形成至少一梳状电极对,同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通过像素晶体管中的二相应者分别电性耦接至二栅极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而形成至少一梳状电极对,同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通过像素晶体管中的二相应者电性耦接至二栅极线中的同一者。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执行于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在此,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包括像素结构及二栅极线,而像素结构包括多个梳状电极以及多个液晶分子。梳状电极与二栅极线电性耦接并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多个梳状电极对,且每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分别电性耦接至二栅极线或者电性耦接至二栅极线中的同一者。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包括步骤:依序致能二栅极线;以及提供多个不完全相等的数据电位分别至各个梳状电极,以藉此调变像素结构中的上述多个液晶分子的取向;其中,每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接收的二数据电位相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更包括步骤:各个梳状电极通过接收上述的数据电位使像素结构中的液晶分子趋向于取向同一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更包括步骤:各个梳状电极通过接收上述的数据电位使像素结构中的液晶分子趋向于取向多个相异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像素电极的结构设计,并搭配不同的数据电位(驱动电压)控制像素结构中液晶分子的取向,因此可实现广视角模式与窄视角模式可调的像素结构,并且不会因具备防窥功能而损失广视角模式下的面板亮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20、30、40、50: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
12、22、32、42、52:像素结构
E1、E2、E3、E4:梳状电极
T1、T2、T3、T4:像素晶体管
121a、121b、221a、221b、321a、321b:液晶分子
DL(m-1)、DL(m)、DL(m+1):数据线
GL(n-1)、GL(n):栅极线
G(n-1)、G(n):栅极驱动脉冲
H:高电位
L:低电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中仅绘出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10的单个像素结构作为举例说明,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结构的数量。如图1所示,像素结构12包括梳状电极E1、E2、E3及E4以及像素晶体管T1、T2、T3及T4;在此,梳状电极E1、E2、E3及E4共同构成像素结构12的像素电极。当然,像素结构12通常还包括与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图1中未绘示)以及设置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例如121a及121b。本实施例中,梳状电极E1、E2、E3及E4为两两交错排布,其中梳状电极E1的各个电极指向右延伸而梳状电极E2的各个电极指向左延伸,因而梳状电极E1与E2构成一梳状电极对;类似地,梳状电极E3的各个电极指向右延伸而梳状电极E4的各个电极指向左延伸,因而梳状电极E3与E4构成另一梳状电极对;液晶分子121a位于共用电极与梳状电极对E1及E2之间,液晶121b位于共用电极与梳状电极对E3及E4之间。
承上述,梳状电极E1通过像素晶体管T1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1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1),梳状电极E2通过像素晶体管T2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1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梳状电极E3通过像素晶体管T3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1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1),且梳状电极E4通过像素晶体管T4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1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其中m及n皆为正整数;简言之,同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例如E1与E2(或者E3与E4)电性耦接至同一数据线例如DL(m-1)(或者DL(m)),但分别电性耦接至二栅极线GL(n-1)及GL(n)。
在像素结构12显示单一灰阶值时,栅极线GL(n-1)及GL(n)将依序提供栅极驱动脉冲G(n-1)及G(n)以致能像素晶体管T1、T2、T3及T4,进而使梳状电极E1、E2、E3及E4能够从数据线DL(m-1)及DL(m)上接收数据电位。图1中示出梳状电极E1、E2、E3及E4在依序提供栅极驱动脉冲G(n-1)及G(n)的期间所接收的数据电位的四种不同情形:
(1)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亦即,梳状电极E1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梳状电极E2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梳状电极E3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且梳状电极E4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因此,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121a趋向于向右倾倒,而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121b趋向于向左倾倒,此时像素结构12工作在广视角模式。
(2)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亦即,梳状电极E1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梳状电极E2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梳状电极E3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且梳状电极E4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因此,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121a趋向于向左倾倒,而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121b趋向于向右倾倒,此时像素结构12工作在广视角模式。
(3)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也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则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121a趋向于向左倾倒,且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121b也趋向于向左倾倒,此时像素结构12工作在窄视角模式(亦即防窥模式)且仅适于使用者从右侧观看。
(4)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也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则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121a趋向于向右倾倒,且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121b也趋向于向右倾倒,此时像素结构12工作在窄视角模式(亦即防窥模式)且仅适于使用者从左侧观看。
请参阅图2,其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中仅绘出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20的单个像素结构作为举例说明,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结构的数量。如图2所示,像素结构22包括梳状电极E1、E2、E3及E4以及像素晶体管T1、T2、T3及T4;在此,梳状电极E1、E2、E3及E4共同构成像素结构22的像素电极。当然,像素结构22通常还包括与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图2中未绘示)以及设置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例如221a及221b。本实施例中,梳状电极E1、E2、E3及E4为两两交错排布,因而梳状电极E1与E2构成一梳状电极对,梳状电极E3与E4构成另一梳状电极对;液晶分子221a位于共用电极与梳状电极对E1及E2之间,液晶221b位于共用电极与梳状电极对E3及E4之间。
承上述,梳状电极E1通过像素晶体管T1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2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1),梳状电极E2通过像素晶体管T2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2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梳状电极E3通过像素晶体管T4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2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且梳状电极E4通过像素晶体管T3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2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1),其中m及n皆为正整数;简言之,同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例如E1与E2(或者E4与E3)电性耦接至同一数据线例如DL(m-1)(或者DL(m)),但分别电性耦接至二栅极线GL(n-1)及GL(n)。
在像素结构22显示单一灰阶值时,栅极线GL(n-1)及GL(n)将依序提供栅极驱动脉冲G(n-1)及G(n)以致能像素晶体管T1、T2、T3及T4,进而使梳状电极E1、E2、E3及E4能够从数据线DL(m-1)及DL(m)上接收数据电位。图2中示出梳状电极E1、E2、E3及E4在依序提供栅极驱动脉冲G(n-1)及G(n)的期间所接收的数据电位的四种不同情形:
(i)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也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亦即,梳状电极E1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梳状电极E2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梳状电极E3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且梳状电极E4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因此,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221a趋向于向右倾倒,而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221b趋向于向左倾倒,此时像素结构22工作在广视角模式。
(ii)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也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亦即,梳状电极E1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梳状电极E2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梳状电极E3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且梳状电极E4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因此,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221a趋向于向左倾倒,而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221b趋向于向右倾倒,此时像素结构22工作在广视角模式。
(iii)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则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221a趋向于向左倾倒,且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221b也趋向于向左倾倒,此时像素结构22工作在窄视角模式(亦即防窥模式)且仅适于使用者从右侧观看。
(iv)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则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221a趋向于向右倾倒,且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221b也趋向于向右倾倒,此时像素结构22工作在窄视角模式(亦即防窥模式)且仅适于使用者从左侧观看。
请参阅图3,其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中仅绘出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30的单个像素结构作为举例说明,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结构的数量。如图3所示,像素结构32包括梳状电极E1、E2、E3及E4以及像素晶体管T1、T2、T3及T4;在此,梳状电极E1、E2、E3及E4共同构成像素结构32的像素电极。当然,像素结构32通常还包括与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图3中未绘示)以及设置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例如321a及321b。本实施例中,梳状电极E1、E2、E3及E4为两两交错排布,因而梳状电极E1与E2构成一梳状电极对,梳状电极E3与E4构成另一梳状电极对;液晶分子321a位于共用电极与梳状电极对E1及E2之间,液晶321b位于共用电极与梳状电极对E3及E4之间。
承上述,梳状电极E1通过像素晶体管T1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3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1),梳状电极E2通过像素晶体管T3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3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1),梳状电极E3通过像素晶体管T2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3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且梳状电极E4通过像素晶体管T4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3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其中m及n皆为正整数;简言之,同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例如E1与E2(或者E3与E4)分别电性耦接至二数据线DL(m-1)及DL(m),但电性耦接至同一栅极线GL(n-1)(或者GL(n))。
在像素结构32显示单一灰阶值时,栅极线GL(n-1)及GL(n)将依序提供栅极驱动脉冲G(n-1)及G(n)以致能像素晶体管T1、T2、T3及T4,进而使梳状电极E1、E2、E3及E4能够从数据线DL(m-1)及DL(m)上接收数据电位。图3中示出梳状电极E1、E2、E3及E4在依序提供栅极驱动脉冲G(n-1)及G(n)的期间所接收的数据电位的四种不同情形:
(I)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亦即,梳状电极E1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梳状电极E2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梳状电极E3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且梳状电极E4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因此,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321a趋向于向右倾倒,而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321b趋向于向左倾倒,此时像素结构32工作在广视角模式。
(II)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高电位H切换至低电位L,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依序从低电位L切换至高电位H;亦即,梳状电极E1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梳状电极E2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梳状电极E3接收的数据电位为低电位L,且梳状电极E4接收的数据电位为高电位H。因此,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321a趋向于向左倾倒,而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321b趋向于向右倾倒,此时像素结构32工作在广视角模式。
(III)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保持为高电位H,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保持为低电位L,则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321a趋向于向左倾倒,且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321b也趋向于向左倾倒,此时像素结构32工作在窄视角模式(亦即防窥模式)且仅适于使用者从右侧观看。
(IV)当数据线DL(m-1)上的数据电位保持为低电位L,且数据线DL(m)上的数据电位保持为高电位H,则由梳状电极对E1及E2控制的液晶分子321a趋向于向右倾倒,且由梳状电极对E3及E4控制的液晶分子321b也趋向于向右倾倒,此时像素结构32工作在窄视角模式(亦即防窥模式)且仅适于使用者从左侧观看。
简言之,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通过适当变换像素电极中各个梳状电极E1~E4与像素晶体管T1~T4、数据线DL(m-1)及DL(m)以及栅极线GL(n-1)及GL(n)的电连接关系以及采用适当的数据电位提供方式,使各个梳状电极E1~E4所接收的数据电位不完全相等,并且同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所接收的数据电位相异,因此可自由调整像素结构12、22及32中液晶分子的取向,例如使各个液晶分子趋向于取向同一方向或者趋向于取向多个相异方向,从而使得像素结构12、22及32可操作在广视角模式或防窥模式,而无需牺牲广视角模式下的面板亮度。
另外,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单个像素结构中的各个梳状电极E1~E4设置于相邻两个数据线DL(m-1)与DL(m)之间,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各个梳状电极E1~E4与数据线的相对位置还可采用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型态。
请参阅图4,其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中仅绘出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40的单个像素结构作为举例说明,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结构的数量。如图4所示,像素结构42包括梳状电极E1、E2、E3及E4以及像素晶体管T1、T2、T3及T4;在此,梳状电极E1、E2、E3及E4共同构成像素结构42的像素电极。当然,像素结构42通常还包括与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图4中未绘示)以及设置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图4中未绘示)。本实施例中,梳状电极E1、E2、E3及E4为两两交错排布,因而梳状电极E1与E2构成一梳状电极对,梳状电极E3与E4构成另一梳状电极对。
承上述,梳状电极E1通过像素晶体管T1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4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1),梳状电极E2通过像素晶体管T2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4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梳状电极E3通过像素晶体管T3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4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1),且梳状电极E4通过像素晶体管T4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4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其中m及n皆为正整数;简言之,同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例如E1与E2(或者E3与E4)电性耦接至同一数据线DL(m-1)(或者DL(m)),但分别电性耦接至二栅极线GL(n-1)及GL(n)。
再者,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数据线DL(m-1)及DL(m)设置于梳状电极对E1及E2与梳状电极对E3及E4之间。
请参阅图5,其绘示出相关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中仅绘出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50的单个像素结构作为举例说明,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结构的数量。如图5所示,像素结构52包括梳状电极E1、E2、E3及E4以及像素晶体管T1、T2、T3及T4;在此,梳状电极E1、E2、E3及E4共同构成像素结构52的像素电极。当然,像素结构52通常还包括与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图5中未绘示)以及设置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图5中未绘示)。本实施例中,梳状电极E1、E2、E3及E4为两两交错排布,因而梳状电极E1与E2构成一梳状电极对,梳状电极E3与E4构成另一梳状电极对。
承上述,梳状电极E1通过像素晶体管T1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5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1),梳状电极E2通过像素晶体管T2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5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梳状电极E3通过像素晶体管T3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50的数据线DL(m)及栅极线GL(n-1),且梳状电极E4通过像素晶体管T4电性耦接至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50的数据线DL(m+1)及栅极线GL(n),其中m及n皆为正整数;简言之,同一梳状电极对中的二梳状电极例如E1与E2(或者E3与E4)分别电性耦接至二数据线DL(m-1)及DL(m)(或者DL(m)及DL(m)),且分别电性耦接至二栅极线GL(n-1)及GL(n)。
再者,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数据线DL(m-1)、DL(m)及DL(m+1)与梳状电极对E1、E2及E3、E4沿栅极线GL(n-1)及GL(n)的长度方向(对应图5中的水平方向)交替排列;或者说每一梳状电极对设置于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像素电极的结构设计,并搭配不同的数据电位控制像素结构中液晶分子的取向,因此可实现广视角模式与窄视角模式可调的像素结构,并且不会因具备防窥功能而损失广视角模式下的面板亮度。
另外,从本发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可知,单个像素结构也可认为仅包括一个梳状电极对,通过调变梳状电极对中二梳状电极的数据电位,可使相应的液晶分子趋向于向左或向右倾倒,进而切换不同的窄视角模式,同样可达成防窥的目的。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该像素结构包括:
多个梳状电极,这些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至少一梳状电极对;以及
多个像素晶体管,分别电性耦接至这些梳状电极;
其中,这些梳状电极通过这些像素晶体管接收多个数据电位且这些数据电位至少部分不相等,并且每一该梳状电极对中的二个该梳状电极接收的这些数据电位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梳状电极对中的二个该梳状电极通过这些像素晶体管中的二个相应的像素晶体管,从该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同一条数据线接收这些相异数据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梳状电极对中的二个该梳状电极通过这些像素晶体管中的二个相应的像素晶体管,分别从该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二条数据线接收这些相异数据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与同一该梳状电极对电性耦接的二个该像素晶体管分别被该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二条栅极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依序致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与同一该梳状电极对电性耦接的二个该像素晶体管被该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同一栅极线提供的栅极驱动信号致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梳状电极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交错排列而构成二个该梳状电极对;这些梳状电极接收的这些数据电位部分相等。
7.一种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数据线;
二条栅极线,与该第一数据线交叉设置;以及
一像素结构,该像素结构包括:多个像素晶体管;以及多个梳状电极,这些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且分别通过这些像素晶体管与该二个栅极线电性耦接,并且至少部分这些梳状电极分别通过这些像素晶体管中的相应的像素晶体管与该第一数据线电性耦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二数据线,这些梳状电极中不与该第一数据线电性耦接的梳状电极中的至少部分梳状电极通过这些像素晶体管中的相应的像素晶体管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耦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这些梳状电极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二个梳状电极对,并且该二个梳状电极对设置在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这些梳状电极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二个梳状电极对,并且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设置于该二梳状电极对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这些梳状电极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二个梳状电极对,并且该第一及第二数据线与该二梳状电极对沿该二条栅极线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这些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而形成至少一梳状电极对,同一该梳状电极对中的二个该梳状电极通过这些像素晶体管中的二相应的像素晶体管分别电性耦接至该二条栅极线。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这些梳状电极两两交错排布而形成至少一梳状电极对,同一该梳状电极对中的二个这些梳状电极通过这些像素晶体管中的二个相应的像素晶体管电性耦接至该二条栅极线中的同一条栅极线。
14.一种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于一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该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像素结构及二条栅极线,该像素结构包括多个梳状电极以及多个液晶分子,这些梳状电极与该二条栅极线电性耦接且两两交错排布而构成多个梳状电极对,且每一这些梳状电极对中的二个该梳状电极分别电性耦接至该二条栅极线或者电性耦接至该二条栅极线中的同一条栅极线;该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包括步骤:
依序致能该二条栅极线;以及
提供多个不完全相等的数据电位分别至这些梳状电极,以借此调变该像素结构中的这些液晶分子的取向;
其中,每一这些梳状电极对中的二个该梳状电极接收的二个该数据电位相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步骤:
这些梳状电极通过接收这些数据电位使该像素结构中的这些液晶分子趋向于取向同一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步骤:
这些梳状电极通过接收这些数据电位使该像素结构中的这些液晶分子趋向于取向多个相异方向。
CN201010501530.6A 2010-09-29 2010-09-29 像素结构、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 Active CN101950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1530.6A CN101950549B (zh) 2010-09-29 2010-09-29 像素结构、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1530.6A CN101950549B (zh) 2010-09-29 2010-09-29 像素结构、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549A true CN101950549A (zh) 2011-01-19
CN101950549B CN101950549B (zh) 2014-03-26

Family

ID=4345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1530.6A Active CN101950549B (zh) 2010-09-29 2010-09-29 像素结构、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器像素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05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3170A (zh) * 2014-12-12 2015-04-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6292084A (zh) * 2016-08-26 2017-01-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004A (zh) * 2001-09-18 2003-05-07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设备
US20050122302A1 (en) * 2001-06-28 2005-06-0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208962A1 (en) * 2005-03-07 2006-09-21 Takuro Sekiya Organic transistor, organic transistor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726784A (zh) * 2009-12-14 2010-06-09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1726893A (zh) * 2008-10-28 2010-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水平电场液晶显示器
CN101916014A (zh) * 2010-08-03 2010-1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视角的液晶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2302A1 (en) * 2001-06-28 2005-06-0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416004A (zh) * 2001-09-18 2003-05-07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设备
US20060208962A1 (en) * 2005-03-07 2006-09-21 Takuro Sekiya Organic transistor, organic transistor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726893A (zh) * 2008-10-28 2010-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水平电场液晶显示器
CN101726784A (zh) * 2009-12-14 2010-06-09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1916014A (zh) * 2010-08-03 2010-1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视角的液晶显示面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3170A (zh) * 2014-12-12 2015-04-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503170B (zh) * 2014-12-12 2017-02-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6292084A (zh) * 2016-08-26 2017-01-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8036029A1 (zh) * 2016-08-26 2018-03-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92084B (zh) * 2016-08-26 2019-07-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549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4772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62914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283061B2 (en) Pixel structur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10297213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data line sharing structure
US1039409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multiple sub-common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US871107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herein the data lines covered by each pixel electrode are supplied with data signals of opposite polarities
EP301865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polarity inversion driving method, driv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629145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lowering switch frequency of drive polarity in data lines
US9177519B2 (en) Driving circuit
CN104834138A (zh) 高画质液晶显示器像素电路
TWI417833B (zh) 半源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
TW201312240A (zh) 畫素結構
US10379406B2 (en) Display panel
US954721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7010372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6707640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560906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17022907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dop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hereof
TWI483238B (zh) 畫素驅動電路與畫素矩陣
US2013013536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07433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9110339B2 (en) Pixel structure, vertical alignment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ixel driv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7014627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f
US1105468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59179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