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0031B -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0031B
CN101950031B CN2010105118675A CN201010511867A CN101950031B CN 101950031 B CN101950031 B CN 101950031B CN 2010105118675 A CN2010105118675 A CN 2010105118675A CN 201010511867 A CN201010511867 A CN 201010511867A CN 101950031 B CN101950031 B CN 101950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ngth reduction
reduction factor
earthquake
ductility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18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0031A (zh
Inventor
翟长海
谢礼立
李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0105118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0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0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0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0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它适于抗震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未反映中国设计反应谱的特点以及也未反映中国地面运动特征的问题。技术要点:选择目标延性系数μi、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保持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Fy(μ=1)、确定结构的屈服位移为xy=Fy/K0、判断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μ是否等于目标延性系数μi、计算给定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μ=Fy(μ=1)/Fy(μ=μi)、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本发明考虑了中国的地面运动特征,并结合中国抗震规范的特点,考虑设计地震分组的概念,改变了以往使用国外强度折减系数模型而引起的误差。

Description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抗震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强度折减系数既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又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中确定非弹性反应谱的主要依据,强度折减系数的研究对于完善和发展抗震设计理论、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深入了解地面运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强度折减系数比较早的研究应归于20世纪70年代Newmark和Hall给出的著名“等能量原理”和“等位移原理”,这项研究对于以后强度折减系数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后,学者提出了很多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但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未反映中国设计反应谱的特点(如中国的场地分类标准及设计地震分组概念等),也未反映中国地面运动特征,因此,在我国直接应用这些强度折减系数模型构造非弹性反应谱必有一些不妥之处,很有必要根据我国设计反应谱的具体特点,充分利用我国取得的强震记录,建立适合我国规范构建非弹性设计谱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未反映中国设计反应谱的特点(如中国的场地分类标准及设计地震分组概念等)、也未反映中国地面运动特征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中国规范”是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本发明利用强震记录,尤其是充分利用我国的强震记录,给出一种基于中国抗震规范强度的折减系数模型。共收集到国内外的水平向地震动记录947条,这些记录都是在自由场地表面或低于两层的建筑物的一层地面取得的,其峰值加速度均大于50gal。根据台站原来的分类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按照我国规范的分类方法对地震动记录进行了分类,最后,归入I、II、III、IV类场地的地震动记录数分别为:214、268、307、158条。收集的地震动记录的震级范围从4级至8.1级,震中距范围从0.1公里至200公里。本文选取的地震动记录是从国内外34次破坏性大地震中选取的,除包括美国、日本等几次著名的大地震(如:Loma Prieta地震、Northridge地震、Kobe地震等)外,更为重要的是本文还选取了新近发生的1999年集集地震以及我国发生的几次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唐山地震、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2001年施甸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充分利用了我国取得的强震记录。从地震动记录的数量、选择的范围、震级及震中距的范围来讲,用于研究强度折减系数的地震动记录是相当广泛的,且包含了中国发生的几次破坏性地震记录到的地震动。应用的地震动记录选择广泛及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的地面运动特征是这里给出的强度折减系数的特色之一。根据选择的地震动,并按中国场地的分类标准和设计地震分组概念统计分析,得到基于中国抗震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选择地震动记录,并按照中国规范的场地分类方法和设计地震分组分类;
步骤二、选择目标延性系数μi
步骤三、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
步骤四、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K0、c、ωn,其中,K0为结构的刚度,c为阻尼系数,ωn为自振频率;
步骤五、选择结构的恢复力模型;
步骤六、计算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保持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Fy(μ=1);μ为结构延性系数;
步骤七、令结构的屈服强度为Fy=Fy(μ=1)-nΔF;其中ΔF为假定的结构保持完全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与结构实际屈服强度的差值梯度,n为循环次数;
步骤八、利用步骤七给出的屈服强度,确定结构的屈服位移为xy=Fy/K0
步骤九、计算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所产生的最大位移为xmax
步骤十、计算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为μ=xmax/xy
步骤十一、判断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μ是否等于目标延性系数μi,如果μ=μi,执行步骤十二,否则,返回至步骤七;
步骤十二、计算给定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μ=Fy(μ=1)/Fy(μ=μi);
步骤十三、变化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并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十二,可以得到对应目标延性系数为μi的强度折减系数谱;
步骤十四、利用步骤二至步骤十三,可以得到多条地震动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谱,最后按照不同的地震动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得到对应不同场地类型、不同设计分组的平均强度折减系数谱;
步骤十五、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R μ = ( μ - 1 ) T T 0 + 1 T ≤ T 0 μ T > T 0 - - - ( 3 )
其中,T为结构的周期,T0为拟合参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模型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地面运动特征,并结合中国抗震规范的特点,考虑设计地震分组的概念,改变了以往使用国外强度折减系数模型而引起的误差。在使用本发明成果时,非常简单实用,直接根据结构所在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延性需求,利用上面的模型即可对弹性设计谱进行折减得到非弹性反应谱。
附图说明
图1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框图,图2为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选择地震动记录,并按照中国规范的场地分类方法和设计地震分组分类;
步骤二、选择目标延性系数μi
步骤三、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
步骤四、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K0、c、ωn,其中,K0为结构的刚度,c为阻尼系数,ωn为自振频率;
步骤五、选择结构的恢复力模型;
步骤六、计算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保持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Fy(μ=1);μ为结构延性系数;
步骤七、令结构的屈服强度为Fy=Fy(μ=1)-nΔF;其中ΔF为假定的结构保持完全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与结构实际屈服强度的差值梯度,n为循环次数;
步骤八、利用步骤七给出的屈服强度,确定结构的屈服位移为xy=Fy/K0
步骤九、计算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所产生的最大位移为xmax
步骤十、计算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为μ=xmax/xy
步骤十一、判断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μ是否等于目标延性系数μi,如果μ=μi,执行步骤十二,否则,返回至步骤七;
步骤十二、计算给定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μ=Fy(μ=1)/Fy(μ=μi);
步骤十三、变化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并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十二,可以得到对应目标延性系数为μi的强度折减系数谱;
步骤十四、利用步骤二至步骤十三,可以得到多条地震动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谱,最后按照不同的地震动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得到对应不同场地类型、不同设计分组的平均强度折减系数谱;
步骤十五、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R μ = ( μ - 1 ) T T 0 + 1 T ≤ T 0 μ T > T 0 - - - ( 3 )
其中,T为结构的周期,T0为拟合参数。
本发明共收集到国内外的水平向地震动记录947条,其峰值加速度均大于50ga,按照我国规范的分类方法对地震动记录进行了分类。《2001抗震规范》以地震影响系数的设计特征周期将每类场地分为三组,采用表1给出的标准对每类场地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分类,经分类的每组地震动记录的数目及平均特征周期见表2。
表1不同场地类别的地震动按特征周期分类的标准
Figure GDA0000107409310000042
表2对应各类场地、各类地震动分组的地震动数量及平均特征周期
Figure GDA0000107409310000043
Figure GDA0000107409310000051
强度折减系数R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0107409310000052
其中,Fy(μ=1)表示结构体系在给定的地震动作用下保持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而Fy(μ=μi)表示在相同的地震动作用下,结构达到给定的延性水平μi所需要的屈服强度。
给定的地面运动,一个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可通过求解下列的微分方程得到:
Figure GDA0000107409310000053
其中fs为恢复力,c为阻尼系数,x为相对位移,vg为地面位移。
对强度折减系数来讲,计算Fy(μ=μi)就可以利用式(2)对每个周期和目标位移进行屈服强度Fy的迭代,直到计算得到的延性在某个容许的精度范围内接近目标延性μi。这样每给定一个地震动时程,利用式(2)计算不同周期的一簇单自由度体系,就可得到不同μi对应的由不同的强度折减系数Rμ所构成的强度折减系数谱,强度折减系数Rμ的计算框图见图1。
根据图1给出的计算框图,计算了每条记录的强度折减系数谱,然后对12组(四类场地、三组设计地震分组)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相应的平均谱,最后通过拟合就可以得到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中国抗震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如下:
R μ = ( μ - 1 ) T T 0 + 1 T ≤ T 0 μ T > T 0 - - - ( 3 )
其中,T为结构的周期,T0为拟合参数,具体取值见表3。
表3周期T0的取值
Figure GDA0000107409310000061

Claims (1)

1.一种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选择地震动记录,并按照中国规范的场地分类方法和设计地震分组分类;
步骤二、选择目标延性系数μi
步骤三、选择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
步骤四、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K0、c、ωn,其中,K0为结构的刚度,c为阻尼系数,ωn为自振频率;
步骤五、选择结构的恢复力模型;
步骤六、计算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保持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Fy(μ=1);μ为结构延性系数;
步骤七、令结构的屈服强度为Fy=Fy(μ=1)-nΔF;其中ΔF为假定的结构保持完全弹性所需要的最低强度与结构实际屈服强度的差值梯度,n为循环次数;
步骤八、利用步骤七给出的屈服强度,确定结构的屈服位移为xy=Fy/K0
步骤九、计算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所产生的最大位移为xmax
步骤十、计算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为μ=xmax/xy
步骤十一、判断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μ是否等于目标延性系数μi,如果μ=μi,执行步骤十二,否则,返回至步骤七;
步骤十二、计算给定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μ=Fy(μ=1)/Fy(μ=μi);
步骤十三、变化单自由度结构的周期,并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十二,可以得到对应目标延性系数为μi的强度折减系数谱;
步骤十四、利用步骤二至步骤十三,可以得到多条地震动对应的强度折减系数谱,最后按照不同的地震动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得到对应不同场地类型、不同设计分组的平均强度折减系数谱;
步骤十五、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R μ = ( μ - 1 ) T T 0 + 1 T ≤ T 0 μ T > T 0 - - - ( 3 )
其中,T为结构的周期,T0为拟合参数。
CN2010105118675A 2010-10-19 2010-10-19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0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18675A CN101950031B (zh) 2010-10-19 2010-10-19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18675A CN101950031B (zh) 2010-10-19 2010-10-19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031A CN101950031A (zh) 2011-01-19
CN101950031B true CN101950031B (zh) 2012-07-04

Family

ID=4345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186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0031B (zh) 2010-10-19 2010-10-19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00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2378A (zh) * 2020-06-03 2020-09-04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序列型地震作用下基于延性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8937B (zh) * 2013-12-29 2016-08-17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基于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地震损伤水平评估方法
CN109782352A (zh) * 2019-03-04 2019-05-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效率的地震记录截取方法
CN111208559B (zh) * 2020-01-09 2022-04-01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一种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装置和计算方法
CN111324951B (zh) * 2020-02-14 2023-12-26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强度折减系数谱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2214825B (zh) * 2020-11-05 2022-07-0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结构抗震易损性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5945A (ja) * 1998-08-26 2000-03-03 Sekisui Chem Co Ltd 地下速度を用いた構造推定装置及び構造推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5945A (ja) * 1998-08-26 2000-03-03 Sekisui Chem Co Ltd 地下速度を用いた構造推定装置及び構造推定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2378A (zh) * 2020-06-03 2020-09-04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序列型地震作用下基于延性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CN111622378B (zh) * 2020-06-03 2021-11-05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序列型地震作用下基于延性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031A (zh)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0031B (zh) 基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Kalkan et al. Modal-pushover-based ground-motion scaling procedure
CN106709182B (zh) 一种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可靠性安全评价方法
CN104485665B (zh) 计及风速预测误差时空相关性的动态概率潮流计算方法
Colombi et al. Deriving vulnerability curves using Italian earthquake damage data
CN111458748A (zh) 基于三层数据集神经网络的性能地震动危险性分析方法
CN102680193B (zh) 一种结构抗震分析的区间反应谱法
CN102147479A (zh) 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
CN107657393B (zh)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桥梁的抗震评估方法
CN106099932A (zh) 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时空相关性的日前计划潮流分析方法
CN109613611A (zh) 用于结构抗震时程分析的输入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9839493A (zh) 地下工程岩体质量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Xie et al. Study on the severest real ground motion for seismic design and analysis
WO2021142901A1 (en) Method of physical mode extraction for engineering structure flexibility identification
Kareem et al. A cyber-based data-enabled virtual organization for wind load effects on civil infrastructures: VORTEX-Winds
CN106202817A (zh) 一种基于现场实测大型冷却塔综合等效阻尼比取值方法
CN108427833B (zh) 基于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谱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
CN113836625A (zh) 一种基于能力谱法的输电塔抗震性能等级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02539537A (zh) 基于附加虚拟质量的框架结构损伤方法
CN103150616A (zh) 一种史前聚落遗址分布特征的挖掘方法
CN106803006B (zh) 一种基于帕累托多目标优化的最不利地震动选择方法
CN104008305B (zh) 用于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可发电风资源分布估计方法
CN103106304A (zh) 基于性态谱谐函数的抗震设计方法
Fengxin et al. Influence of near-fault velocity pulse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CN111929722A (zh) 一种快速可靠的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