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8204A - 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8204A
CN101948204A CN 201010273352 CN201010273352A CN101948204A CN 101948204 A CN101948204 A CN 101948204A CN 201010273352 CN201010273352 CN 201010273352 CN 201010273352 A CN201010273352 A CN 201010273352A CN 101948204 A CN101948204 A CN 101948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ast
water
pipeline
seawat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733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振光
赵瀛
李勇华
原培胜
马艳玲
刘家勇
韩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 20101027335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82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8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82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8Originating from marine vessels, ships and boats, e.g. bilge water or ballast water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大型船舶尤其是远洋船舶压载水内海洋生物的处理,消除其对异地海洋环境及生物的影响和破坏,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该系统主要包括:海水泵、过滤器、紫外消毒器等;其中过滤器采用旋流分离器,利用重力和离心力将海水中的海洋生物、藻类、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分离出去,紫外消毒器可将水中的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等)杀死,出水达到《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D-2排放指标要求。本发明对压载水中的海洋生物、细菌、病毒等有较高的杀除效果,不产生活性物质,不会对海洋产生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阐明的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大型船舶(尤其是远洋船舶)压载水中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的处理,消除其对异地海洋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的破坏,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压载水是船舶在空载或轻载航行时为了自身安全而携带的海水,压载操作是指船舶对压载舱注入和排出压载水的操作。通过压载操作,可调整船舶吃水和稳性,减轻船体变形和航行阻力,降低船体振动,改善船舶的适航性,压载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必备条件。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随之转移的压载水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估计每年有110亿吨的压载水在全球转移,这些压载水主要是取自于船舶卸货港口及其附近水域,包含的生物就有数千种之多。虽然,大部分水生生物无法忍受压载舱内恶劣环境在旅途中死亡,但是少数“强者”却能顺利到达压载水排放水域,并能在当地水域立足繁殖,成为入侵者,这种外来生物的入侵会造成港口国水域生态平衡的破坏,给当地经济带来损失,还可能带来具有地域特色的病原体,导致流行病的传播,危害公众健康。
2004年2月,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 Ballast Water and Sediments)。公约要求:航行时,船舶应在深海、开阔水域并尽可能远离海岸处进行压载水更换,需距离最近陆地至少200海里和水深至少200m以上。并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并对现有船舶执行追溯,在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均需要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否则将不能驶入IMO成员国港口。
按照公约要求,进行压载水处理最简单的办法是置换法。但压载水置换带来了两个风险:一是船舶比其设计时预计的压载水操作量几乎增加了一倍,那么压载水置换所产生的交变应力必然给船体造成更多的疲劳负担,船体结构必然比其设计时的预期更早地进入疲劳期;另一个是进行压载水置换操作均是由船员按照认可的计划进行,船员的人为因素必将对实际执行有关规定的情况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不善,经过多次违规操作,船体将更加提早产生疲劳缺陷,这对大型或超大型油轮、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的运输来说,是个很大的风险,尤其是集装箱船产生疲劳裂纹的概率偏大。同时,使用传统的置换方法还会使船舶在深海中耽搁一段时间,对船东来说,是很不愿意看到的,使用压载水处理设备则可以减少在中途的航程耽搁,对于营运周转快的船舶,特别是集装箱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船舶压载水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生物入侵和人类健康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海水抽吸泵、海水排放泵、旋流分离器、紫外消毒器和压载水舱;
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海水,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压载水,旋流分离器采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海水进行杂质分离;紫外消毒器对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压载水舱存储压载水;
海水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旋流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路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3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4连接海水排放泵的入口;海水排放泵的出口通过管路5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紫外消毒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6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正常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进入压载水舱;
正常卸载操作为:管路4、5、6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排出本系统外。
较佳地,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并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管路1、8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旋流分离器就进入压载水舱。
较佳地,所述海水抽吸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时,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紫外消毒器就进入压载水舱。
较佳地,所述海水抽吸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地和卸载地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管路7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
较佳地,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或者当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时,卸载操作为:管路4、9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直接排出系统外。
较佳地,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0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在压载操作初期,令管路1、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本系统外。
较佳地,所述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
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令管路4、11和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系统外。
较佳地,系统中的管路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运行。
较佳地,所述海水抽吸泵和海水排放泵共用一个泵。
较佳地,所述旋流分离器设计为去除粒径大于或等于50μm的存活生物。
较佳地,所述紫外消毒器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在240nm~270nm范围内,且不产生臭氧。
较佳地,所述紫外消毒器中设置液位计,紫外消毒器的进水管路中设置浊度计,当液位计采集信息显示液位达到预设值时,开启紫外灯管;开启紫外灯管的数量根据浊度计采集的液体浊度进行调整,浊度越大,开启紫外灯管的数量越多。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对进入压载水舱的海水进行双重处理,从而提高对海水中的微生物的去除率和灭活率;压载水排出船外之前,再次进行紫外消毒,从而将降低海洋微生物光复活的可能性,保证排入海域的压载水满足《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压载水执行标准(D-2标准),极大的减少了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排入海域的压载水不产生活性物质,不会对海域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可以采用PLC控制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预先设置多套运行方案,实现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无人操作,满足一切海洋条件。
(3)本发明采用的紫外线灯管,寿命超过13000小时,运行成本低。
(4)各部件都是通过管路和法兰连接,安装方便。
(5)海水抽吸泵和海水排放泵可以共用同一海水泵,管路也可以有复用段,从而使得系统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符合船舶结构的特殊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海水抽吸泵、海水排放泵、旋流分离器、紫外消毒器和压载水舱。
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海水,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压载水。
旋流分离器,采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海水进行杂质分离,使全部的海洋生物、绝大部分的海洋絮体、藻类、浮游生物及部分微生物与海水分离,从旋流分离器的下部排出,返回当地海域,经分离后洁净海水从上部流出。
紫外消毒器对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
压载水舱存储压载水。
本系统各组成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
海水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旋流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路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3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4连接海水排放泵的入口;海水排放泵的出口通过管路5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紫外消毒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6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正常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进入压载水舱;
正常卸载操作为:管路4、5、6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排出本系统外,流入海洋。
这些管路的导通和截止可以通过手动控制,较佳地,系统中的管路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都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运行,从而实现系统管理的自动化。
由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核心内容可见,本发明采用旋流分离器使全部的海洋生物、绝大部分的海洋絮体、藻类、浮游生物及部分微生物与海水分离,从而将海水中的绝大部分杂质去除;紫外消毒器对旋流分离器未分离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压载水的纯净度。在压载水卸载时,还对压载水进行再次的紫外消毒处理,从而将降低海洋微生物光复活的可能性,保证排入海域的压载水的纯净度。
在实际中,在满足一些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设计管路,实现海水只经过旋流分离器而不经过紫外消毒器进入压载水舱,或只经过紫外消毒器而不经过旋流分离器进入压载水舱,还可以实现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而不经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以适合不同的操作工况,兼顾节能。
具体来说:
(A)海水只经过旋流分离器而不经过紫外线消毒器的压载操作条件为: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并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压载操作为:管路1、8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旋流分离器就进入压载水舱。
(B)海水只经过紫外线消毒器而不经过旋流分离器的压载操作条件为: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海水抽吸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紫外消毒器就进入压载水舱。
(C)海水不经过旋流分离器器也不经过紫外线消毒的压载操作条件为: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地和卸载地海洋环境基本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压载操作为:管路7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
为了适合不同的操作工况,兼顾节能,压载舱的压载水可不通过紫外消毒器直接排放,这种卸载操作的条件(D)是: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或者当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连接压载水排放口。卸载操作为:管路4、9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直接排出系统外。
在压载操作初期,也就是正式向压载水舱注水之前,经过旋流分离的海水可直接排放,避免压载水舱的污染,也有清洗管路的作用。那么,如图2所示,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0连接压载水排放口;在压载操作初期,令管路1、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本系统外,流入海洋。
在压载操作完成时,可用压载水舱中的已消毒水对旋流分离器进行反冲洗,降低其微生物残留。那么,如图2所示,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令管路4、11和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系统外。
为了使得经过上述步骤之后得到的海水达到《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压载水执行标准(D-2标准),旋流分离器设计为去除粒径大于或等于50μm的存活生物。
旋流分离器的上段为筒形进料段,进料段设置一切向进液口,旋流分离器的下段为锥形旋流段;旋流分离器的顶部出口为出液口,出液口设置滤网板,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为出渣口,出渣口直接排放分离物或者出渣口处设置用于收集分离物的收集器。海水引入旋流分离器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及本身的重力作用下,海洋生物和部分的微生物从旋流分离器的下部的出渣口排出,与海水分离,而海水从上部的出液口流出。
本发明紫外消毒器内部均匀排列着一定数量的石英套管,石英套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与海水完全隔离,在石英管内放置紫外灯管,紫外发射波长可以在240-270nm范围内,且不产生臭氧。水路和光路的优化设计可保证海水中微生物接受到足够的辐射剂量,灭活率在99.5%以上。
海水在外消毒装置内受紫外光线照射的时间可以设置为约30秒钟,那么微生物总灭活率将提高到99.5%。对排出压载水的再次照射时间也可以为30秒钟,有效地灭活光复活和压载舱滋生的微生物。
紫外消毒器中设置液位计,紫外消毒器的进水管路中设置浊度计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与PLC相连,当液位计采集信息显示液位达到预设值时,开启紫外灯。开启紫外灯的数量根据浊度计采集的液体浊度进行调整,浊度越大,开启紫外灯的数量越多。
为了减小系统体积,本发明的海水抽吸泵和海水排放泵可以共用同一海水泵,管路也可以有复用部分。下面举一个较佳实施例来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由于管路出现复用,因此打乱图1和图2的管路编号。
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海水泵、旋流分离器、紫外消毒器、管路和多个阀门。海水泵从海水或压载水舱中抽吸海水。
海水通过管路1进入海水泵的吸入口,管路1上设置阀门1;海水泵的排出口通过管路2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管路2上设置阀门2;旋流分离器的上出口通过管路3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管路3上设置阀门3;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45接压载水舱的入口,管路45上串联设置阀门4和阀门5;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6接海水泵的吸入口,管路6上设置阀门6;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管路8上设置阀门8;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进一步通过管路10接压载水排放口,管路10上设置阀门10。
正常压载操作为:阀门1、2、3、4、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进入压载水舱。
正常卸载操作为:阀门6、8、4、10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排出本系统外。
旋流分离器的上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接入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上;当满足上述条件(A)时,压载操作为:阀门1、2、11、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经过旋流分离器的处理就进入压载水舱。
当满足上述条件(B)时,压载操作为:阀门1、8、4、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经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就进入压载水舱。
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接压载水舱的入口,管路7上设置阀门7;当满足上述条件(C)时,压载操作为:导通阀门1、7,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
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接压载水排放口,管路9上设置阀门9;当满足上述条件(D)时,卸载操作为:导通阀门6、9,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
压载水排放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0接入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上;在压载操作初期,导通阀门1、2、11、10,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经过旋流分离器后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
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导通阀门6、2、11、10,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经过旋流分离器后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
本较佳实施例中的各阀门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运行。
其中,阀门2、阀门7、阀门8和阀门9可以为调节型电动阀,其他阀门为电磁阀或电动阀。调节型电动阀可以调节阀门开度,从而控制海水泵的出口压力,从而调节水质。
其中,较佳地,阀门4、阀门5、阀门10和阀门11可以为单向阀,设置方向为防止海水回流紫外消毒器和旋流分离器,从而保证紫外消毒器和旋流分离器的较佳工作状态。
旋流分离器的下出口通过阀门12排出分离排放物。那么通过控制阀门12可以控制排放物的排放频率,如果海水质量较差,可以令阀门2常开,如果海水质量较好,则可以定时开放阀门2。
经过本发明各阶段处理后的压载水的水质指标明详见表1。
Figure BSA00000258287600101
表1
经过上述步骤之后得到的海水达到《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压载水执行标准(D-2标准),即:
(1)根据本发明进行压载水管理的船舶排放的压载水中,每立方米可检出尺寸大于或等于50微米的存活微生物少于10个,每毫升可检出尺寸大于或等于10微米存活微生物少于50个;
(2)指示生物:
每100毫升小于1cfu的有毒霍乱菌(01和039)或1克的浮游动物样品(湿重)小于1cfu;(cfu=菌落单位);
每100毫升250cfu的大肠杆菌;
每100毫升100cfu的肠道球菌。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海水抽吸泵、海水排放泵、旋流分离器、紫外消毒器和压载水舱;
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海水,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压载水,旋流分离器采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海水进行杂质分离;紫外消毒器对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压载水舱存储压载水;
海水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旋流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路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3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4连接海水排放泵的入口;海水排放泵的出口通过管路5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紫外消毒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6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正常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进入压载水舱;
正常卸载操作为:管路4、5、6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排出本系统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并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管路1、8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旋流分离器就进入压载水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抽吸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时,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紫外消毒器就进入压载水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抽吸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地和卸载地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管路7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或者当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时,卸载操作为:管路4、9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直接排出系统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0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在压载操作初期,令管路1、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本系统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
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令管路4、11和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系统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中的管路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抽吸泵和海水排放泵共用一个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器设计为去除粒径大于或等于50μm的存活生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消毒器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在240nm~270nm范围内,且不产生臭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消毒器中设置液位计,紫外消毒器的进水管路中设置浊度计,当液位计采集信息显示液位达到预设值时,开启紫外灯管;开启紫外灯管的数量根据浊度计采集的液体浊度进行调整,浊度越大,开启紫外灯管的数量越多。
13.一种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海水泵、旋流分离器、紫外消毒器、管路和多个阀门;
海水泵从海水或压载水舱中抽吸海水,旋流分离器采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海水进行杂质分离;紫外消毒器对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压载水舱存储压载水;
海水通过管路1进入海水泵的吸入口,管路1上设置阀门1;海水泵的排出口通过管路2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管路2上设置阀门2;旋流分离器的上出口通过管路3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管路3上设置阀门3;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45接压载水舱的入口,管路45上串联设置阀门4和阀门5;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6接海水泵的吸入口,管路6上设置阀门6;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管路8上设置阀门8;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进一步通过管路10接压载水排放口,管路10上设置阀门10;
正常压载操作为:阀门1、2、3、4、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进入压载水舱;
正常卸载操作为:阀门6、8、4、10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排出本系统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旋流分离器的上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接入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上;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接压载水舱的入口,管路7上设置阀门7;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接压载水排放口,管路9上设置阀门9;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并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阀门1、2、11、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经过旋流分离器的处理就进入压载水舱;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时,压载操作为:阀门1、8、4、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经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就进入压载水舱;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地和卸载地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导通阀门1、7,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或者当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时,卸载操作为:导通阀门6、9,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压载水排放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0接入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上;
在压载操作初期,导通阀门1、2、11、10,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经过旋流分离器后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
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导通阀门6、2、11、10,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经过旋流分离器后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中的各阀门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运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阀门2、阀门7、阀门8和阀门9为调节型电动阀,其他阀门为电磁阀或电动阀。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阀门4、阀门5、阀门10和阀门11为单向阀,设置方向为防止海水回流紫外消毒器和旋流分离器。
CN 201010273352 2010-09-07 2010-09-07 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Pending CN1019482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3352 CN101948204A (zh) 2010-09-07 2010-09-07 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3352 CN101948204A (zh) 2010-09-07 2010-09-07 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8204A true CN101948204A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51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73352 Pending CN101948204A (zh) 2010-09-07 2010-09-07 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8204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1571A (zh) * 2011-12-19 2012-06-13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一种景观水回用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2874966A (zh) * 2012-10-23 2013-01-16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CN102923292A (zh) * 2012-10-23 2013-02-13 上海船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海生物污染防护联合压载水处理系统
CN103319036A (zh) * 2013-06-30 2013-09-25 镇江雷明特种光源有限公司 船舶压舱水净化装置以及方法
CN103459246A (zh) * 2012-04-13 2013-12-18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 船舶及压载水处理装置
CN104661911A (zh) * 2013-05-23 2015-05-2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压载水处理设备和压载水管理系统
CN104925985A (zh) * 2015-04-09 2015-09-2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N107531521A (zh) * 2015-04-30 2018-01-02 株式会社可乐丽 压载水处理装置以及压载水处理方法
CN107746138A (zh) * 2017-10-25 2018-03-02 威海职业学院 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系统
CN110997482A (zh) * 2017-05-29 2020-04-10 巴瓦特股份公司 用于对船舶的水进行热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13754158A (zh) * 2021-09-28 2021-12-07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复合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1043A (zh) * 2010-02-10 2010-07-21 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1043A (zh) * 2010-02-10 2010-07-21 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航海》 20071231 刘飞等 旋流-紫外线法处理船舶压载水的实用性研究 , 第4期 2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1571A (zh) * 2011-12-19 2012-06-13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一种景观水回用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2491571B (zh) * 2011-12-19 2014-01-29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一种景观水回用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3459246A (zh) * 2012-04-13 2013-12-18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 船舶及压载水处理装置
CN102874966A (zh) * 2012-10-23 2013-01-16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CN102923292A (zh) * 2012-10-23 2013-02-13 上海船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海生物污染防护联合压载水处理系统
US9908793B2 (en) 2013-05-23 2018-03-0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ballast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CN104661911A (zh) * 2013-05-23 2015-05-2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压载水处理设备和压载水管理系统
CN103319036A (zh) * 2013-06-30 2013-09-25 镇江雷明特种光源有限公司 船舶压舱水净化装置以及方法
CN104925985A (zh) * 2015-04-09 2015-09-2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N107531521A (zh) * 2015-04-30 2018-01-02 株式会社可乐丽 压载水处理装置以及压载水处理方法
CN110997482A (zh) * 2017-05-29 2020-04-10 巴瓦特股份公司 用于对船舶的水进行热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10997482B (zh) * 2017-05-29 2023-12-15 巴瓦特股份公司 用于对船舶的水进行热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7746138A (zh) * 2017-10-25 2018-03-02 威海职业学院 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系统
CN113754158A (zh) * 2021-09-28 2021-12-07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复合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8204A (zh) 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KR100743946B1 (ko) 밸러스트수 정화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를 탑재한 선박
JP5358440B2 (ja) 水浄化装置
CN104684802B (zh) 具有连续生物淤积控制的压载水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Sutherland et al. Effect of a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on survivorship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rine plankton
JP5537582B2 (ja) バラスト水浄化装置、船舶及びバラスト水浄化方法
JP2007534543A5 (zh)
CN101987771B (zh) 船舶含盐生活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JP2007534543A (ja) 汚水処理
CN102367192A (zh) 过滤、紫外超声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和设备
US6875363B2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particularly for ships
Abu-Khader et al.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hydrocyclonic a viable option
Taylor et al. Preventive treat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ballast water
CN201770563U (zh) 压载水处理系统
CN201932930U (zh) 一种船用紫外线消毒器
CN205362197U (zh) 舰船用生活污水及餐厨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CN105585209B (zh) 一种船用生活污水多级深度处理装置
CN106045204A (zh) 一种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2367191A (zh) 过滤、紫外超声、充氮脱氧组合式压载水处理方法和设备
CN214654227U (zh) 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港口处理装置
CN101693589B (zh) 一种压载水岸上生物灭活方法
CN202643486U (zh) 组合式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Chen et 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hip BWMS
CN102627369A (zh) 超声波处理压载水杀菌灭藻的方法和系统设备
CN202297291U (zh) 过滤、紫外超声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