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8817B - 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8817B
CN101938817B CN200910146767.4A CN200910146767A CN101938817B CN 101938817 B CN101938817 B CN 101938817B CN 200910146767 A CN200910146767 A CN 200910146767A CN 101938817 B CN101938817 B CN 101938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point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67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8817A (zh
Inventor
李承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filed Critical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467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8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8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8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8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88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能够大幅延长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待机期间的长度,并有效降低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使得行动通讯装置的总待机时间能够更为延长。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控制装置、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一第二行动通讯装置。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该控制装置所涵盖之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之一待机期间;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依照该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之一活动期间而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系使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透过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该控制装置沟通。

Description

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尤指一种能够藉由复数个行动通讯装置之间的点对点(Peer-To-Peer,P2P)传输机制有效地降低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并延长行动通讯装置的总待机时间的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科技不断地发展,各式各样具有不同功能的行动通讯装置,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由于行动通讯装置的优点在于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所以行动通讯装置的待机时间长短一直是使用者相当重视的问题。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行动通讯装置均定义有所谓的「待机模式」(standby mode)或称为「等待模式」(waitingmode)。假设行动通讯装置处于待机模式下,亦即使用者并未使用行动通讯装置进行通讯,行动通讯装置每隔一段时间(例如3秒)才会启动一次其与基地台的相互沟通。在此一待机模式下,上述的时间间隔为待机期间(standby period),而启动与基地台的相互沟通的时间则为活动期间(activeperiod)。
请参照图1,图1为传统的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时间与耗电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行动通讯装置处于待机模式时,每隔一段约数秒的待机期间t2才会启动一次其与基地台的相互沟通,并且行动通讯装置启动时的活动期间t1非常短,大约只有数毫秒(msec)的长度。借着此一短暂的沟通机会,行动通讯装置将会校正与基地台的时间及频率、调整传送端及接收端的功率、判断是否要进行基地台(base station)之间的交接(hand-over)以及检查是否有来电。若检查结果为基地台没有接收到任何拨打给行动通讯装置的来电,行动通讯装置就会关闭与基地台的联机并再次进入待机期间t2。很明显地,相较行动通讯装置于活动期间t1内的耗电量峰值P1高达数百mA或数十mA,由于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期间t2内仅需开启时间控制单元负责计时,其它部分的电源均可关闭,故其耗电量P0相当低,大约只有数百μA或数十μA左右。
如上所述,由于一般使用者通话时间并不长,所以行动通讯装置处于待机模式的比例非常高,亦即行动通讯装置的耗电量与待机模式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若能减少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行动通讯装置的总待机时间自然就能延长。再者,由于行动通讯装置于活动期间t1内的耗电量峰值P1远较待机期间t2内的耗电量P0来得高,因此,若欲延长行动通讯装置的总待机时间,最当务之急的课题即是如何减少行动通讯装置于活动期间t1内的总耗电量。
如图2及图3所示,目前较常见的减少行动通讯装置于活动期间t1内的总耗电量的作法,大多采用将活动期间t1缩短至t1’或将活动期间t1的耗电量峰值P1降低至P1’等方式,但效果仍不够理想。此外,若采用直接删除活动期间t1的方式,行动通讯装置即无从得知是否有来电;若单纯采用延长待机期间t2的方式,一旦有来电时,行动通讯装置将会较晚得知来电的讯息,来电者亦需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接通电话,亦不是一种良好的解决之道。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范畴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可以有效实现使得位于无线通讯系统之的基地台所涵盖之的无线通讯范围内的所有行动通讯装置除了依照原本的通讯协议与基地台进行沟通之外,还能够透过通过点对点传输机制作为彼此间与基地台沟通的桥梁,从而能够大幅延长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待机期间的长度,并有效降低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使得行动通讯装置的总待机时间能够更为延长,亦可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趋势。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讯系统,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控制装置,其可涵盖一无线通讯范围;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其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一待机期间;以及一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其依照所述无线通讯协议处于一活动期间而与所述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其中,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位于所述控制装置所涵盖的所述无线通讯范围内,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系使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沟通。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作一无线通讯系统的方法,所述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控制装置、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一第二行动通讯装置,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所述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一待机期间;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依照所述无线通讯协议处于一活动期间而与所述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以及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利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沟通。
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动通讯装置,覆盖行动通讯装置包含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及一点对点传输模块,耦接至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以于一待机期间利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与一另一行动通讯装置沟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无线通讯系统。于此实施例中,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控制装置、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一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并且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该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其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standby mode)下的一待机期间(standby period);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依照该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活动期间而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系使用一点对点(Peer-To-Peer,P2P)传输机制通过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该控制装置沟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无线通讯系统运作方法。于此实施例中,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控制装置、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一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且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该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于该方法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待机期间,且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依照该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活动期间而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使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该控制装置沟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为一种行动通讯装置。于此实施例中,该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该行动通讯装置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待机期间,同样位于该无线通讯范围内的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依照该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活动期间而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该行动通讯装置包含一点对点传输模块。该点对点传输模块使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与该控制装置沟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为一种行动通讯装置。于此实施例中,该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该行动通讯装置系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活动期间,同样位于该无线通讯范围内的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系依照该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待机期间。该行动通讯装置包含一无线通讯模块及一点对点传输模块。该无线通讯模块系用以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该点对点传输模块使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与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沟通。
于实际应用中,该点对点传输模块可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自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接收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一开机状态,该无线通讯模块再将该开机状态传送给该控制装置,以通知该控制装置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系处于开机状态。此外,由于该无线通讯模块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该无线通讯模块可以自该控制装置接收对应于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一来电讯息指示,该点对点传输模块再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将该来电讯息指示传送至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
综上所述,于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通讯系统中,由于位于无线通讯系统的基地台所涵盖的无线通讯范围内的所有行动通讯装置除了依照原本的通讯协议与基地台进行沟通之外,还能够通过点对点传输机制作为彼此间与基地台沟通的桥梁。通过各行动通讯装置之间此一通力合作的模式,本发明的无线通讯系统及其运作方法能够大幅延长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待机期间的长度,并有效降低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使得行动通讯装置的总待机时间能够更为延长,亦可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趋势。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传统的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时间与耗电量的示意图。
图2及图3为传统上通过缩短活动期间及降低活动期间的耗电量峰值以减少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无线通讯系统的示意图;图4(b)为第二行动通讯装置通过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将开机状态传送至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4(c)为控制装置通过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将来电讯息指示传送至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的示意图;图4(d)为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开启其接收端以自控制装置接收来电讯息。
图5为图4中的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详细功能方块图。
图6(a)为当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待机期间为tS=2秒时,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耗电量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6(b)为当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待机期间延长为tS’=4秒时,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耗电量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6(c)系分别绘示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的活动期间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待机期间均为tS’=4秒)。
图7(a)为在图6(a)的情况下来电时间Tc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接收到来电讯息的时间Tr的关系的示意图;图7(b)及图7(c)为在图6(c)的情况下来电时间Tc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接收到来电讯息的时间Tr’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无线通讯系统运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图8中的步骤S12的详细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本发明附图中所包含的各组件列示如下:
S10~S128:流程步骤 1100:接收端
t1、t1’、tA:活动期间 t2、tS、tS’:待机期间
P1、P1’:活动期间耗电量峰值 P0:待机期间耗电量
1:无线通讯系统 10:控制装置
11:第一行动通讯装置 12:第二行动通讯装置
13:第三行动通讯装置 110:无线通讯模块
112:定位模块 114:控制模块
116:点对点传输模块 T1~T3:启动时间点
Tc:来电时间点 ΔT:时间差
Tr、Tr’:接到来电讯息时间点 R:无线通讯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通过复数个行动通讯装置之间的点对点传输机制有效地降低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并延长行动通讯装置的总待机时间的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无线通讯系统。请参照图4,图4为该无线通讯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无线通讯系统1包含控制装置10、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其中,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均系位于控制装置10所涵盖的无线通讯范围R内。值得注意的是,无线通讯系统1所包含的行动通讯装置的数目以及控制装置10所涵盖的无线通讯范围大小并不以此例为限,端视实际情形而定。
于实际应用中,控制装置10可以是一无线行动通讯基地台。若提供无线行动通讯服务给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的电信业者与控制装置10的电信业者相同,控制装置10即可提供基地台服务给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也就是说,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与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已开机且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通话模式下或待机模式下的活动期间内,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与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即能够通过该无线通讯协议与控制装置10分别形成通讯连结(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以相互沟通。
如图4(a)所示,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与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除了能够与控制装置10分别形成通讯连结以进行相互沟通之外,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与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之间亦可通过一点对点传输机制(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直接联机以进行相互的沟通。实际上,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为例,当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与控制装置10形成通讯连结时,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将周遭能够与其通过该点对点传输机制沟通的行动通讯装置的清单传送给控制装置10。
如图4(b)所示,假设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活动期间且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待机期间,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与控制装置10形成通讯连结,但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则未与控制装置10形成通讯连结。此时,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可以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先将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的一开机状态信号通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接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再将该开机状态传送给控制装置10,藉以让控制装置10得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目前系处于开机状态。也就是说,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与控制装置10沟通。
如图4(c)所示,承上所述,在此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未与控制装置10形成通讯连结的状况下,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无法直接接收来自控制装置10的来电讯息。此时,控制装置10可先将对应于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的一来电讯息的来电讯息指示传送给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接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再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将该来电讯息指示传送至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当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接收到该来电讯息指示时,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立即开启其接收端,以自控制装置10接收该来电讯息,如图4(d)所示。
接下来,将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为例就无线通讯系统1所包含的各行动通讯装置的架构进行介绍。至于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与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的架构亦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相同,在此不另行赘述。请参照图5,图5为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详细功能方块图。如图5所示,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包含无线通讯模块110、定位模块112、控制模块114及点对点传输模块116。其中,无线通讯模块110包含一接收端1100。无线通讯模块110、定位模块112及点对点传输模块116均分别耦接至控制模块114。
于此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模块110系用以负责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无线通讯语音/数据的接收与传送。实际上,无线通讯模块110所遵循的无线通讯协议的型式并无一定的限制,可以是常见的2G(第2代无线行动通讯技术)、3G(第3代无线行动通讯技术)、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AN,WLAN)、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3.5G(第3.5代无线行动通讯技术,例如高速下行封包存取(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Access,HSDPA)技术)或4G(第4代无线行动通讯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技术)等任何型式的无线通讯协议。
于此实施例中,定位模块112系用以自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关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位置信息以及通过动态传感器侦测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是否产生移动,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10将位置信息及移动信息传送至控制装置10,以利控制装置10确实掌握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目前的位置以及是否产生移动,以决定控制装置10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活动期间进行沟通时,控制装置10是否只需告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是否有来电即可。
于实际应用中,该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是最常见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GlobalPositioning System,A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LONASS)或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但不以此为限。
于此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4系用以负责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无线通讯模块110所使用的不同无线行动通讯模式的间的切换。举例而言,假设无线通讯模块110能够使用2G及3G两种无线行动通讯模式,并且在目前的无线通讯系统1的通讯情况下,2G及3G两种模式均能正常地使用。此时,控制模块114即会根据2G及3G两种模式中何者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较低决定无线通讯模块110究竟要使用哪一种模式。
另一方面,控制模块114亦用以负责控制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时序(timing)。于实际应用中,控制模块114通常包含一个频率为32.768KHz的计数器。当控制模块114决定好无线通讯模块110要采用何种无线行动通讯模式后,控制模块114即根据计数器的计数告知处于待机模式下的无线通讯模块110何时需要进入待机期间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活动期间。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点对点传输模块116系用以与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进行相互沟通,例如数据的传输,但不以此为限。实际上,点对点传输模块116处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将会远小于无线通讯模块110处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此外,点对点传输模块116所采用的点对点传输机制可以是蓝牙(Bluetooth)传输机制、Wibree传输机制、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输机制或其它任何适用于行动通讯装置之间进行沟通的传输机制,并无一定的限制。
接下来,将通过实际的例子就上述运作情形进行说明。请参照图6(a)~(c),图6(a)为当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待机期间为tS=2秒时,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耗电量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6(b)为当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待机期间由tS延长为tS’=4秒时,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耗电量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6(c)系分别绘示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的活动期间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待机期间均为tS’=4秒)。
如图6(a)所示,假设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原本处于待机模式下的待机期间为tS=2秒且活动期间为tA,其中tS远大于tA。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控制模块114系已通过选择于待机模式下耗电量较低的无线行动通讯模式的方式将耗电量峰值由原本的P1降低至P1’。
接着,如图6(b)所示,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于待机模式下的总耗电量,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于待机模式下的待机期间欲从原本的tS=2秒延长为tS’=4秒。若于一般的无线通讯系统中,此一单纯地延长待机期间的动作将会导致一旦有来电时,行动通讯装置将会较晚得知来电讯息,来电者亦需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接通电话。然而,于本发明的无线通讯系统1中,即可有效地避免先前技术中的此一缺点。
如图6(c)所示,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均具有相同的待机期间tS’=4秒以及活动期间tA。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于待机模式下的活动期间tA系分别于不同的活动时间点T1~T3开始进行启动,亦即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开始启动的时间点T1~T3是相互错开的。
于实际应用中,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的启动时间点及待机期间长短可以由控制装置10根据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判断后自动产生排程结果,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再根据此一排程结果调整本身的启动时间点及待机期间长短。
接下来,请参照图7(a)~(c),图7(a)为在图6(a)的情况下来电时间点Tc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接收到来电的时间点Tr的关系的示意图;图7(b)及图7(c)则为在图6(c)的情况下来电时间点Tc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接收到来电的时间点Tr’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7(a)所示,在图6(a)的情况下,假设控制装置10在时间点Tc时自无线通讯网路接收到欲拨打给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来电讯息,然而,由于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需等到时间点Tr时才会进入活动期间而与控制装置10进行沟通,所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即需等到时间点Tr才能接收到该来电讯息。
为了改善上述情形,如图7(b)所示,在图6(c)的情况下,虽然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的待机期间均由原本的tS=2秒延长为tS’=4秒,但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及第三行动通讯装置13开始启动的时间点是相互错开的。假设和图7(a)一样,控制装置10亦在时间点Tc时自无线通讯网路接收到欲拨打给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一来电讯息,此时,即如同图7(c)所示,由于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亦于时间点Tc时进入活动期间tA,也就是说,于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启动与控制装置10的沟通的期间,正好控制装置10自无线通讯网路接收到欲拨打给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该来电讯息。
然而,此时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仍处于待机期间而无法与控制装置10进行联机,因此,控制装置10即利用此次与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联机沟通的机会,将对应于该来电讯息的一来电讯息指示传送给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并请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帮忙将该来电讯息指示转达给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当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接收到该来电讯息指示后,第二行动通讯装置12即会将该来电讯息指示通过其点对点传输模块传送给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点对点传输模块116。
当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的点对点传输模块116于时间点Tr’接收到该来电讯息指示后,控制模块114将会根据该来电讯息指示立即启动无线通讯模块110的接收端1100,以与控制装置10联机并接收该来电讯息。实际上,该来电讯息可以是任何型式的讯息,例如文字(text)讯息、声音(voice)讯息、数据(data)讯息或多媒体(multimedia)讯息等型式,并无一定的限制。至于该来电讯息指示则系对应于该来电讯息,并系用以通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应尽快启动其无线通讯模块110的接收端1100以接收该来电讯息,故该来电讯息指示可以是一指示讯号,但不以此为限。如图7(c)所示,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接收到来电讯息的时间点Tr’较图7(a)中的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接收到来电讯息的时间点Tr来得早,并且两者的时间差为ΔT=Tr-Tr’,亦即本发明能够通过行动通讯装置间彼此的通力合作,有效地使得第一行动通讯装置11提早了ΔT的时间即能够接收到来电讯息,以避免先前技术中由于延长行动通讯装置的待机期间而导致行动通讯装置接收到来电讯息的时间变久的现象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某些行动通讯装置可能会关机或移动到其它地方,所以当行动通讯装置每次与控制装置10形成通讯连结时,控制装置10亦会将更新过后的最新信息传送给行动通讯装置。此外,当位于此一点对点传输网络内的行动通讯装置数目愈多时,控制装置10即可根据不同行动通讯装置的待机期间及活动期间进行最有效率的调配。甚至当行动通讯装置的数目够多时,即使其中任一行动通讯装置处于待机期间内而无法与控制装置10形成通讯连结,但此行动通讯装置仍能通过其它行动通讯装置随时掌握来电讯息而马上启动与控制装置10的联机,以实时地接收到来电讯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无线通讯系统运作方法。于此实施例中,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控制装置、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一第二行动通讯装置,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该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请参照图8,图8为该无线通讯系统运作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于步骤S10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待机期间,且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依照该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活动期间而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接着,于步骤S12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使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该控制装置沟通。之后,于步骤S14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根据其与该控制装置沟通的结果执行一动作,例如进入活动期间并根据一来电讯息指示立即开启其接收端以自该控制装置接收一来电讯息,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9,图9为上述步骤S12的详细流程图。如图9所示,步骤S120~S128为步骤S12的子步骤。于步骤S120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将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一开机状态信号通知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接着,于步骤S122,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将该开机状态传送给该控制装置。藉此,虽然此时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并非处于活动期间,但该控制装置仍可通过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得知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目前系处于开机状态。
假设于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该控制装置进行沟通的期间或之前,于步骤S124中,该控制装置自无线通讯网路接收到欲拨打给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一来电讯息,此时,由于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暂时无法与该控制装置联机而得知有来电,因此,于步骤S126中,该控制装置将对应于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该来电讯息的一来电讯息指示传送给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接着,于步骤S128中,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将该来电讯息指示转达给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
于实际应用中,该来电讯息可以是任何型式的讯息,例如文字(text)讯息、声音(voice)讯息、数据(data)讯息或多媒体(multimedia)讯息等型式,并无一定的限制。该控制装置可以是一无线行动通讯基地台。当该控制装置分别利用与各行动通讯装置联机沟通的机会接收到各行动通讯装置所回传的相关讯息,例如某一行动通讯装置能够与其它哪些行动通讯装置进行点对点的传输以及每个行动通讯装置原本的待机期间及启动时间点,该控制装置即可根据各行动通讯装置的活动期间分布状况自动产生一排程结果,并将该排程结果传送至各行动通讯装置。各行动通讯装置即根据该排程结果调整本身的待机期间及活动期间,以避免先前技术中由于延长待机期间而导致接收到来电的时间变久的现象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为一种行动通讯装置。于此实施例中,该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该行动通讯装置包含一无线通讯模块、一定位模块、一控制模块及一点对点传输模块。该无线通讯模块包含一接收端。至于该行动通讯装置的详细功能方块图亦请参照图5及其相关说明,于此不另行赘述。
于此实施例中,该行动通讯装置系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待机期间,至于同样位于该无线通讯范围内的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则依照该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活动期间而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动通讯装置虽处于待机模式下的该待机期间,但其点对点传输模块仍能使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与该控制装置沟通。
举例而言,由于该行动通讯装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该待机期间,无法通过其无线通讯模块直接与该控制装置沟通,但该行动通讯装置的点对点传输模块可以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先将该行动通讯装置的一开机状态信号通知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接着,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再将该开机状态传送给该控制装置,藉以让该控制装置得知该行动通讯装置目前系处于开机状态。
此外,因为该行动通讯装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该待机期间,该控制装置亦无法将对应于该行动通讯装置的一来电讯息的一来电讯息指示直接传送给该行动通讯装置。然而,由于该控制装置与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形成通讯连结,所以该控制装置可先将该来电讯息指示传送给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接着,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再使用该点对点传输机制将该来电讯息指示传送至该点对点传输模块。当该点对点传输模块接收到该来电讯息指示时,该控制模块将会立即根据该来电讯息指示开启该无线通讯模块的该接收端,以自该控制装置接收该来电讯息。
于实际应用中,该行动通讯装置与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待机期间的长短可以由该控制装置根据该行动通讯装置与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活动期间分布状况进行调整。至于该点对点传输模块所使用的该点对点传输机制可以是一蓝牙传输机制、一Wibree传输机制或一射频识别传输机制,但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为一种行动通讯装置。于此实施例中,该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该行动通讯装置包含一无线通讯模块、一定位模块、一控制模块及一点对点传输模块。该无线通讯模块包含一接收端。至于该行动通讯装置的详细功能方块图亦请参照图5及其相关说明,于此不另行赘述。
于此实施例中,该行动通讯装置系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活动期间并通过该无线通讯模块,至于同样位于该无线通讯范围内的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则依照该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的一待机期间。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动通讯装置虽处于待机模式下的该待机期间,但其点对点传输模块仍能使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与该控制装置进行沟通。
综上所述,于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通讯系统中,由于位于无线通讯系统的基地台所涵盖的无线通讯范围内的所有行动通讯装置除了依照原本的通讯协议与基地台进行沟通之外,还能够通过点对点传输机制作为彼此间与基地台沟通的桥梁,藉以大幅延长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待机期间的长度,故可有效地降低行动通讯装置于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使得行动通讯装置的总待机时间能够更为延长,并可符合当前节能的环保潮流。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系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控制装置,其可涵盖一无线通讯范围;
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透过一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和该控制装置相互通讯,其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处于待机模式下之一待机期间;以及
一第二行动通讯装置,透过该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和该控制装置相互通讯,以及透过一点对点传输机制直接和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相互通讯,其中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处于待机模式下之一活动期间;
其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位于该控制装置所涵盖之该无线通信范围内,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透过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传输一开机状态信号给该控制装置;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处于该待机期间而未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接的情况下,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来电讯息指示传送给第二行动通讯装置,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再使用点对点传输机制将该来电讯息指示传送至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接收到该来电讯息指示时,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立即开启其接收端,以自该控制装置接收该来电讯息;
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的待机期间的长短系由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的活动期间分布状况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系一无线行动通讯基地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装置收到该开机状态信号,该控制装置透过该第二行动装置传输一来电讯息给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收到该来电讯息,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进入通话模式,直接和该控制装置相互通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与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之间所采用的所述点对点传输机制系一蓝牙传输机制、一Wibree传输机制或一无线射频识别传输机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分别具有一点对点传输模块,并通过所述点对点模块彼此沟通以形成一点对点网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对点模块的待机消耗功率小于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的一无线通讯模块的待机消耗功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时,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将周遭能够与其通过所述点对点传输机制沟通的行动通讯装置的清单传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9.一种运作一无线通讯系统的方法,所述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控制装置、一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一第二行动通讯装置,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系位于所述控制装置所涵盖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透过一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和该控制装置相互通讯,其中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依照一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之一待机期间;
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透过一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和该控制装置通讯,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依照所述无线通讯协议处于待机模式下之一活动期间而与所述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结;以及
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利用一点对点传输机制通过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沟通;以及
所述第一行动装置及该第二行动装置位于该控制装置所涵盖的无线通信范围内,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透过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一传输开机状态信号给该控制装置;
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处于该待机期间而未与该控制装置形成通讯连接的情况下,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来电讯息指示传送给第二行动通讯装置,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再使用点对点传输机制将该来电讯息指示传送至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接收到该来电讯息指示时,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立即开启其接收端,以自该控制装置接收该来电讯息;
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的待机期间的长短系由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及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的活动期间分布状况进行调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沟通的步骤包含下列步骤:
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使用所述点对点传输机制将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的一开机状态信号通知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以及
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将所述开机状态传送给所述控制装置,以通过所述第二行动通讯装置通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系处于开机状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动通讯装置通过该第二行动通讯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沟通的步骤包含下列步骤:
当该控制装置收到该开机状态信号,该控制装置透过该第二行动装置传输一来电讯息给该第一行动装置通讯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收到该来电讯息,该第一行动通讯装置进入通话模式,直接和该控制装置相互通讯。
CN200910146767.4A 2009-07-01 2009-07-01 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8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6767.4A CN101938817B (zh) 2009-07-01 2009-07-01 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6767.4A CN101938817B (zh) 2009-07-01 2009-07-01 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8817A CN101938817A (zh) 2011-01-05
CN101938817B true CN101938817B (zh) 2016-10-05

Family

ID=43391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676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8817B (zh) 2009-07-01 2009-07-01 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388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0177B (zh) * 2012-07-18 2016-04-06 宁波尚泰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报警器的无线互联通信模块的控制方法
CN113973338A (zh) * 2020-07-23 2022-01-25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接收系统以及封包接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80405A1 (en) * 2001-03-30 2002-10-1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ommunication relay device
CN1812618A (zh) * 2005-01-26 2006-08-02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自组网络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EP2048908A1 (en) * 2007-10-09 2009-04-15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ommunications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9355B2 (en) * 2004-10-27 2008-03-2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prox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80405A1 (en) * 2001-03-30 2002-10-1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ommunication relay device
CN1812618A (zh) * 2005-01-26 2006-08-02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自组网络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EP2048908A1 (en) * 2007-10-09 2009-04-15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ommunications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使用Adhoc模式改善蜂窝网的性能;潘枫春;《山东通信技术》;20040930;第24卷(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8817A (zh) 201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7641B2 (ja) 分散複数無線制御装置
CN102687484B (zh) 机器到机器设备和服务的信令标识
CN104581845B (zh) 一种5g系统中基于成簇的超密集小网络移动性管理办法
CN101345992B (zh) 一种异构网络的寻呼方法和系统、及用于异构网络的终端
CN102165755A (zh) 用于控制电话的能耗的方法、电话、电信设备以及装置
CN101473672A (zh) 包括时钟同步有效性保护的多无线电调度
CN101982006A (zh) 控制信号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168293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非连续询问
JP2005045637A5 (zh)
CN108282835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建立呼叫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0563368C (zh) 长期演进网络中用户设备寻呼方法及其系统
CN102088658A (zh) 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的节电方法及系统
CN103906255B (zh) 多卡多待通信终端及其收发冲突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3260217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移动控制节点以及无线通信的方法
RU2008104612A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глобальных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ей и локальных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ей или персональных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ей
WO2007078042A3 (en) Method for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38817B (zh) 无线通讯系统、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105848235A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04019230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304563A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和系统
MY137476A (en) Handoff in a hybri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005673B (zh) 一种在双模移动手持机中实现同时待机的方法
CN1184747C (zh) 在便携式数据通信系统中降低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43708A (zh) 使用不同扫描速率的多模移动终端
US773841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