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8676B -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8676B
CN101938676B CN200910150680.4A CN200910150680A CN101938676B CN 101938676 B CN101938676 B CN 101938676B CN 200910150680 A CN200910150680 A CN 200910150680A CN 101938676 B CN101938676 B CN 101938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reflector
receiver
power budget
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06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8676A (zh
Inventor
徐继东
张博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506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8676B/zh
Priority to US13/381,122 priority patent/US865517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3821 priority patent/WO2010145500A1/zh
Priority to JP2012518013A priority patent/JP5328061B2/ja
Publication of CN101938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8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8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8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其中光功率预算包括:将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定义的OLT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以及ONU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中具有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重新组合,使光链路的光功率预算能够克服在大分光比ODN上运行的以太无源光网络最少的光链路损耗,从而找到与大分光比ODN相适应的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本发明既使得分光器能够带动尽可能多的光网络单元,也能够将分光器的损耗降低到最小,从而有效地降低整个光链路的损耗,故可为运营商节约大量的投资成本。

Description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光网络系统,尤其涉及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上网交流信息、查资料、远程服务、在家办公和电话会议以及看电影、电视等娱乐活动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极大地推动了宽带接入技术向更宽更快的方向发展,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就是其中最宽最快以及最环保的一种宽带接入技术,正在被绝大多数远营商所接受并被部署了光纤接入系统以及被用于逐步取代现有的铜线(有线)系统,这就是光进铜退的趋势,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用户以及更快速和更好的服务需求。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如图1所示。无源光网络包括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以及光分配网络(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通常是由一个光线路终端OLT通过光分配网络ODN的光功率分离器(简称分光器)连接多个光网络单元ONU构成的点到多点结构。其中,ONU中包含用于光纤入户(FTTH,Fiber To The Home)的光网络终端(ONT,OpticalNetwork Terminal),它属于ONU定义范畴的一种特殊形态。
在无源光网络的安置过程中,运营商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越来越多的光纤到家FTTH的客户需求并尽可能地节省投资成本。因此希望一个光线路终端OLT通过光分配网ODN能够带动尽可能多的光网络单元(ONU/ONT)。这就需要ODN中的分光器增加分光比。而每增加一次分光比,虽然能增加一倍的ONU,但是光链路的损耗相应地增加3分贝(dB)。理论上1∶2N分光器的损耗是3*N(单位是dB),但由于某些生产工艺的不完善和一些光纤耦合损耗等因素,实际上的损耗是3*N+M(单位dB)。最好的或最小损耗的1∶2N分光器的M值一般都小于3dB。目前市场上供应最大的1∶2N分光器,也就是1∶64,即N=6。绝大部分厂家所能提供的最大分光器是1∶32,即N=5。因此对于N>6的分光器,必须用小的分光器进行组合,这种组合可能多种多样,可以有许多级。但是级数越多,工序也越多,相应的损耗也就越大。而最小损耗的1∶2N分光器一般最多为两级。
图2、图3及图4分别给出了分光比分别为1∶128、1∶256以及1∶512的分光器的最佳配置组合,其相应的损耗是3*(N+1),即24dB、27dB以及30dB。如果以5公里光分配网络为例,考虑到光纤每公里损耗是0.4dB/km,忽略其它损耗,则其最少的光链路损耗相对以上三种分光器是26dB、29dB以及32dB。很明显,分光器的损耗在整个光链路损耗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此挑选级数低的分光器在ODN中对于降低整个光链路的损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要在大分光比的光分配网络上运行,除了安置有最佳分光器以降低损耗以外,还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光功率预算系统,亦即它的光功率预算必须能克服最少的光链路损耗,这样系统才能运行。但现有的无源光网络的标准中,只有IEEE P802.3av(10G以太无源光网络)才提供大于30dB光功率预算的类别,分别是PR30和PRX30,详见表1.
表1IEEE P802.3av光功率预算类别
PR10 PR20 PR30 PRX10 PRX20 PRX30
下行(dB) 22.5 25.5 30.5 22.5 25.5 30.5
上行(dB) 23 27 32 23 26 30.4
由表1可以分析出,PR30或PRX30光功率预算只能支持最佳1∶2N(N=7)分光器(即1∶128分光比)的无源光网络小于10公里的距离,而对于更大分光比1∶2N(N>7)的光分配网络,PR30或PRX30的光功率预算就远远不够了。因此为了支持大分光比的以太无源光网络,需要提供相应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及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传输的光功率预算系统及其方法,能够为实现大分光比以太无源光网络传输配备相适应的光功率预算类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的光功率预算方法,包括:
将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定义的光线路终端OLT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以及光网络单元ONU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中具有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重新组合,使光链路的光功率预算能够克服在大分光比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的以太无源光网络最少的光链路损耗,从而找到与大分光比ODN相适应的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
进一步地,光链路包括下行光链路和上行光链路,该方法还包括:
对下行光链路中OLT的发射器和/或ONU的接收器的工作速率进行重新定义,以使下行光链路中的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工作速率相互匹配;或者,对上行光链路中所述ONU的发射器和/或OLT的接收器的工作速率进行重新定义,以使上行光链路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工作速率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优选ODN中光功率分离器来得到最佳光链路损耗预算,并检验光链路损耗预算必须小于或等于光功率预算,以使光功率预算的物理层支持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在大分光比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
进一步地,大功率的发射器至少是指最小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器,高灵敏度的接收器是指最大灵敏度的绝对值为大的接收器,光功率预算包括下行光功率预算和上行光功率预算,其中:
下行光功率预算等于OLT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小发射功率减去ONU的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
上行光功率预算等于ONU的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功率减去OLT的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
下行光功率预算和上行光功率预算均能够克服在大分光比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的以太无源光网络最少的光链路损耗。
进一步地,大功率的发射器还指最大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器,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包括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和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其中:
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等于OLT的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ONU的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下行光链路的损耗必须大于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
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等于ONU的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OLT的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上行光链路的损耗必须大于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
进一步地,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为IEEE P802.3av的PR30和PRX30以及PR20和PRX20,找到的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包括非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1GBASE-PRX30ext和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GBASE-PR30ext。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线路终端OLT、由光功率分离器组成的光分配网络ODN以及光网络单元ONU;其中:
OLT,用于通过发射器发射下行信号到ODN,或用于通过接收器接收来自所述ODN光功率分离的上行信号;
ODN,用于以大分光比将OLT的发射器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光功率分离到多个ONU的接收器;或者,用于将ONU的发射器发射的上行信号进行光功率分离到OLT;
ONU,用于通过接收器接收来自ODN光功率分离的下行信号;或用于通过发射器发射上行信号到ODN;
OLT的发射器、接收器以及ODN的发射器、接收器是将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所定义的OLT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以及ONU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中具有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重新组合形成,以分别使下行光功率预算和上行光功率预算均能够克服在大分光比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的以太无源光网络最少的光链路损耗;
光功率分离器通过优选,以得到最佳光链路损耗预算,并检验光链路损耗预算小于或等于光功率预算。
进一步地,
下行光链路中OLT的发射器和/或ONU的接收器的工作速率被重新定义,以使下行光链路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工作速率相互匹配;或者,上行光链路中ONU的发射器和/或OLT的接收器的工作速率被重新定义,使上行光链路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工作速率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大功率的发射器至少是指最小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器,高灵敏度的接收器是指最大灵敏度的绝对值为大的接收器;
下行光功率预算等于OLT的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功率减去ONU的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
上行光功率预算等于ONU的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功率减去OLT的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
进一步地,大功率的发射器还指最大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器;其中,
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等于OLT的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ONU的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下行光链路的损耗必须大于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
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等于ONU的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OLT的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上行光链路的损耗必须大于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
进一步地,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为IEEE P802.3av的PR30和PRX30以及PR20和PRX20,由PR30和PRX30以及PR20和PRX20定义的光线路终端OLT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以及光网络单元ONU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中具有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重新组合成与大分光比的ODN相适应的非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1GBASE-PRX30ext和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GBASE-PR30ext;该系统由10/1GBASE-PRX30ext中的OLT、ONU物理层与大分光比的ODN构成,或由10GBASE-PR30ext中的OLT、ONU物理层与大分光比的ODN构成。
采用本发明的以太无源光网络传输的光功率预算系统及其方法,通过拆散原有IEEE P802.3av标准中的OLT、ONU各自的发射器及接收器的组合,并进行重新组合,由此提供了与大分光比分光器相适应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及其系统,既使得分光器能够带动尽可能多的光网络单元,也能够将分光器的损耗降低到最小,从而有效地降低整个光链路的损耗,故本发明可为运营商节约大量的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无源光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光比为1∶128的两级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光比为1∶256的两级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分光比为1∶512的两级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由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功率预算10/1GBASE-PRX30ext类别构成的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由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功率预算10GBASE-PR30ext类别构成的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以太无源光网络传输的光功率预算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传输的光功率预算系统及其方法,其发明构思是,通过拆散原有IEEE P802.3av标准中的OLT、ONU各自的发射器及接收器的组合,将其中具有更大发射功率的发射器和更高灵敏度的接收器进行重新组合,找到与大分光比分光器相适应的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对其中的OLT、ONU各自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的工作速率进行重新定义,使发射和接收的工作速率相互适应;通过光链路损耗预算,检验光链路损耗预算是否小于或等于光功率预算类别中预算的光功率,以使得光功率预算的物理层支持系统的运行。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以下例举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参见表2,前已述及,按照表2中IEEE P802.3av定义的光模块的组合,无法为大分光比的以太无源光网络传输提供相适应的光功率预算系统。
表2标准IEEE P802.3av定义的光模块的组合
光功率预算的类别 OLT(发射器/接收器) ONU(发射器/接收器)
PR10 10GBASE-PR-D1 10GBASE-PR-U1
PR20 10GBASE-PR-D2 10GBASE-PR-U1
PR30 10GBASE-PR-D3 10GBASE-PR-U3
PRX10 10/1GBASE-PRX-D1 10/1GBASE-PRX-U1
PRX20 10/1GBASE-PRX-D2 10/1GBASE-PRX-U2
PRX30 10/1GBASE-PRX-D3 10/1GBASE-PRX-U3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将原有标准IEEE P802.3av中定义的OLT发射器和接收器以及ONU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组合拆散,将其中具有更大发射功率(包括最小发射功率和最大发射功率均较大)的发射器和更高灵敏度(是指最大灵敏度的绝对值最大)的接收器进行重新组合,使上、下行光功率预算能够克服在大分光比的光分配网络上运行的以太无源光网络最少的光链路损耗,找到与大分光比的光分配网络相适应的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其中包括非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1GBASE-PRX30ext(简称PRX30ext)和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GBASE-PR30ext(简称PR30ext)。
非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PRX30ext,其下行的速率是10.3125Gbit/s,光功率预算是33.5dB;其上行的速率是1.25Gbit/s,光功率预算是33.78dB。为便于比对,将其中OLT及ONU的物理参数列于表3。
表3新组合的非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PRX30ext
由PRX30ext光功率预算类别中的OLT、ONU与分光器组合形成的10G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下行光链路和上行光链路;其中:
下行光链路包括:
OLT的发射器10/1GBASE-PRX-D2,用于发射下行信号到分光器,其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即发射功率范围为5~9dBm;
分光器,用于将OLT的发射器10/1GBASE-PRX-D2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光功率分离到不同的ONU的接收器10/1GBASE-PRX-U3,其分光比最大可达1∶512;
ONU的接收器10/1GBASE-PRX-U3,用于接收来自分光器的下行信号,其具有较佳的接收信号灵敏度(接收信号灵敏度绝对值大),即接收信号的最大灵敏度为-28.50dBm。
下行光功率预算是将OLT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功率减去ONU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即:下行光功率预算值=5-(-28.5)=33.5dB。
下行的工作速率是10.3125Gbit/s,工作波长是1577nm;
下行要求的最小光链路损耗是将OLT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ONU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即:下行最小光链路损耗值=9-(-10)=19dB;这表示如果下行光链路的损耗小于19dB,则ONU的接收器会被损坏。系统不支持在这种ODN中运行。
上行光链路包括:
ONU的发射器10GBASE-PR-U3,用于发射上行信号到分光器,其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即其发射功率范围为4~9dBm,且其工作速率为适应OLT接收器的工作速率而重新定义为1.25Gbit/s;
分光器,用于将ONU的发射器10GBASE-PR-U3发射的上行信号进行光功率分离到OLT的接收器10/1GBASE-PRX-D3,其分光比最大可达1∶512;
OLT的接收器10/1GBASE-PRX-D3,用于接收来自分光器的上行信号,其接收信号的最大灵敏度为-29.78dBm,且其接收工作速率为1.25Gbit/s。
上行光功率预算是将ONU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功率减去OLT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即:上行光功率预算值=4-(-29.78)=33.78dB;
上行工作速率是1.25Gbit/s,工作波长是1270nm;
上行要求最小的光链路损耗是将ONU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OLT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即:上行最小光链路损耗值=9-(-9.38)=18.38dB;这表示如果上行光链路的损耗小于18.38dB,则OLT接收器会被损坏,系统不支持在这种ODN中运行。
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PR30ext,其下行的速率是10.3125Gbit/s,光功率预算是33.5dB;其上行的速率是10.3125Gbit/s,光功率预算是32.0dB。为便于比对,将其中OLT及ONU的物理参数列于表4。
表4新组合的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PR30ext
由PR30ext光功率预算类别中的OLT、ONU与分光器组合形成的10G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下行光链路和上行光链路;其中:
下行光链路包括:
OLT的发射器10GBASE-PR-D2,用于发射下行信号到分光器,其发射功率范围为5~9dBm;
分光器,用于将OLT的发射器10GBASE-PR-D2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光功率分离到不同的ONU的接收器10GBASE-PR-U3,其分光比最大可达1∶512;
ONU的接收器10GBASE-PR-U3,用于接收来自分光器的下行信号,其接收信号的最大灵敏度为-28.50dBm。
下行光功率预算是将OLT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功率减去ONU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即:下行光功率预算值=5-(-28.5)=33.5dB。
下行工作速率是10.3125Gbit/s,工作波长是1577nm;
下行要求最小的光链路损耗是将OLT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ONU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即:下行最小光链路损耗值=9-(-10)=19dB;这表示如果下行光链路的损耗小于19dB,那末ONU接收器会被损坏,系统不支持在这种ODN中运行。
上行光链路包括:
ONU的发射器10GBASE-PR-U3,用于发射上行信号到分光器,其发射功率范围为4~9dBm,且其发射工作速率为10.3125Gbit/s;
分光器,用于将ONU的发射器10GBASE-PR-U3发射的上行信号进行光功率分离到OLT的接收器10GBASE-PR-D3,其分光比最大可达1∶512;
OLT的接收器10GBASE-PR-D3,用于接收来自分光器的上行信号,其接收信号的最大灵敏度为-28dBm,且其接收工作速率为10.3125Gbit/s。
上行光功率预算是将ONU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功率减去OLT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即:上行光功率预算值=4-(-28)=32dB;
上行工作速率是10.3125Gbit/s,工作波长是1270nm;
上行要求最小的光链路损耗是将ONU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OLT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即:上行最小光链路损耗值=9-(-6)=15dB;这表示如果上行光链路的损耗小于15dB,则OLT接收器会被损坏,系统不支持在这种ODN中运行。
由PR30ext光功率预算类别和PRX30ext光功率预算类别构成的对称和非对称10G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由于是由大功率激光发射器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组成,它也有一个最低的光链路损耗的要求。根据以上的物理参数,它上下行能接收的最小的ODN光链路损耗是19dB,也就是说在5公里以内最少应有1∶64的分光比。小于1∶64的分光比必须延长光传输距离,如1∶32的分光比至少应在10公里以上的ODN运行。
PRX30ext上下行至少有33dB的光功率预算,以及PR30ext上下行至少有32dB的光功率预算,它们是否满足大分光比的光分配网络(ODN)的要求,以及是否能够承受最大分光比(1∶512)和相应的最大传输距离,需要分别进行各自的光链路损耗预算。以下仅以PRX30ext的光链路损耗预算为例,PR30ext的光链路损耗预算类似。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看看光链路损耗预算的定义和成分:光链路损耗预算(OLLB,Optical Link Loss Budget)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光通道插入损耗(CHIL,Channel Insertion Loss),它包括光纤损耗和光功率分离器(即分光器)的损耗以及连接器和融接损耗;
2)光纤非线性损失(NLP,Non-linear penalties),包括拉曼(Raman)和受激布利渊散射(SBS),该光纤非线性损失取决于入射光功率和信号调制模式以及速率;
3)光传输色散损失(TDP,Transmitterand Dispersion Penalty),取决于信号的波长和传输距离。
因此,光链路损耗预算OLLB=CHIL+NLP+TDP。
根据大量的实际经验NLP与TDP之和(NLP+TDP)的损耗最小为0.5dB,最大为1.5dB。光通道插入损耗CHIL主要取决于分光器的插入损耗。由于不同的生产工艺和不同厂家生产的分光器有不同的插入损耗,以及现有的市场上尚没有现存的N>6以上的1∶2N分光器出售。因此对于1∶128(1∶2N,N=7)以上的分光器,必须使用两级以上的分光器的组合。根据调查了22个厂家的产品以及各种分光器的组合,现分光器损耗的估算值3*(N+1)正好在实际分光器损耗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而且非常接近于它的最佳值。因此可以被用来估算分光器的损耗。考虑到下行光纤损耗的平均值是0.25dB/km,上行光纤损耗的平均值是0.35dB/km。以及连接器损耗的平均值是0.2dB,融接损耗的平均值是0.08dB,其它的非线性损失(NLP+TDP)是1.0dB。
根据以上参数,可以计算出针对不同的大分光比的光分配网络ODN的光链路损耗预算OLLB。只有光链路损耗预算OLLB小于或等于光功率预算类别中的光功率预算时,光功率预算的物理层才支持该系统的运行。
对于PRX30ext的类别,给出以下预算实例:
实例1:对于1∶128的光分配网络ODN考虑到有最少4个连接器,每2公里有一次连接,那么它的上行可传输至少20公里,下行可传输26公里。因此对该ODN传输20公里是可行的。
实例2:对于1∶256的光分配网络ODN考虑到有最少4个连接器,每2公里有一次连接,那么它的上行可传输至少12公里,下行可传输16公里。因此对该ODN传输12公里是可行的。
实例3:对于1∶512的光分配网络ODN考虑到有最少4个连接器,每2公里有一次连接,那么它的上行可传输至少5公里,下行可传输5.8公里。因此对该ODN传输5公里是可行的。
所以这个新的光预算功率类别PRX30ext在最佳分光器的损耗下,可支持最大1∶512分光比的光分配网络,至少传输5公里的距离。同样在此5公里距离内,它所能支持的最小的分光比是1∶64。在所有以上的光功率计算中,均没有考虑前向纠错FEC的益处。如果考虑到FEC,一般多了1.5dB的功率预算,那么以上的预测计算则更加切实可行。
综合以上实施例及实例,可以给出本发明的以太无源光网络传输的光功率预算方法实施例流程,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710:拆散原有标准IEEE P802.3av中定义的OLT发射器、接收器以及ONU发射器、接收器的组合,将其中具有大发射功率(包括最小发射功率和最大发射功率均为大)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是指最大灵敏度的绝对值为大)的接收器进行重新组合,找到与大分光比分光器相适应的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以便与该分光器组成10G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
找到的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包括非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PRX30ext和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PR30ext,它们分别与大分光比(最大可达1∶512)的分光器组和形成各自的10G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
720:对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中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的工作速率进行重新定义,使发射和接收的工作速率相互适应;
譬如PRX30ext上行光链路的ONU发射器10GBASE-PR-U3的工作速率为适应于OLT接收器10/1GBASE-PRX-D3的工作速率1.25Gbit/s,而重新定义为1.25Gbit/s。
730:通过优选分光器来得到最佳光链路损耗预算,检验光链路损耗预算是否小于或等于光功率预算类别中预算的光功率,以使得光功率预算的物理层支持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在大分光比的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的光功率预算方法,包括:
将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定义的光线路终端OLT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以及光网络单元ONU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中具有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重新组合,使光链路的光功率预算能够克服在大分光比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的以太无源光网络最少的光链路损耗,从而找到与所述大分光比ODN相适应的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
所述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为IEEE P802.3av的PR30和PRX30以及PR20和PRX20,找到的所述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包括非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1GBASE-PRX30ext和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GBASE-PR30ext。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链路包括下行光链路和上行光链路,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PRX30ext上行光链路的ONU的发射器的工作速率调整为OLT的接收器的工作速率。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优选所述ODN中光功率分离器来得到最佳光链路损耗预算,并检验所述光链路损耗预算必须小于或等于所述光功率预算,以使所述光功率预算的物理层支持所述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在大分光比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的发射器至少是指最小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器,所述高灵敏度的接收器是指最大灵敏度的绝对值为大的接收器,所述光功率预算包括下行光功率预算和上行光功率预算,其中:
所述下行光功率预算等于所述OLT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小发射功率减去所述ONU的接收器的所述最大灵敏度;
所述上行光功率预算等于所述ONU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小发射功率减去所述OLT的接收器的所述最大灵敏度;
所述下行光功率预算和所述上行光功率预算均能够克服所述在大分光比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的以太无源光网络最少的光链路损耗。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的发射器还指最大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器,所述新的光功率预算类别包括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和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其中:
所述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等于所述OLT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大发射功率减去所述ONU的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所述下行光链路的损耗必须大于所述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
所述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等于所述ONU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大发射功率减去所述OLT的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所述上行光链路的损耗必须大于所述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
6.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线路终端OLT、由光功率分离器组成的光分配网络ODN以及光网络单元ONU;其中:
所述OLT,用于通过发射器发射下行信号到所述ODN,或用于通过接收器接收来自所述ODN光功率分离的上行信号;
所述ODN,用于以大分光比将所述OLT的发射器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光功率分离到多个所述ONU的接收器;或者,用于将所述ONU的发射器发射的上行信号进行光功率分离到所述OLT;
所述ONU,用于通过接收器接收来自所述ODN光功率分离的下行信号;或用于通过发射器发射上行信号到所述ODN;
所述OLT的发射器、接收器以及所述ODN的发射器、接收器是将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所定义的OLT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以及ONU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中具有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重新组合形成,以分别使下行光功率预算和上行光功率预算均能够克服在大分光比光分配网络ODN上运行的以太无源光网络最少的光链路损耗;
所述光功率分离器通过优选,以得到最佳光链路损耗预算,并检验所述光链路损耗预算小于或等于所述光功率预算;
所述现有标准中光功率预算类别为IEEE P802.3av的PR30和PRX30以及PR20和PRX20,由所述PR30和PRX30以及PR20和PRX20定义的光线路终端OLT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以及光网络单元ONU的发射器、接收器组合中具有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重新组合成与所述大分光比的ODN相适应的非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1GBASE-PRX30ext和对称模式光功率预算类别10GBASE-PR30ext;所述系统由所述10/1GBASE-PRX30ext中的OLT、ONU物理层与大分光比的ODN构成,或由所述10GBASE-PR30ext中的OLT、ONU物理层与大分光比的ODN构成。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PRX30ext上行光链路的ONU的发射器的工作速率调整为OLT的接收器的工作速率。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的发射器至少是指最小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器,所述高灵敏度的接收器是指最大灵敏度的绝对值为大的接收器;
所述下行光功率预算等于所述OLT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小发射功率减去所述ONU的接收器的所述最大灵敏度;
所述上行光功率预算等于所述ONU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小发射功率减去所述OLT的接收器的所述最大灵敏度。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的发射器还指最大发射功率大的发射器;其中,
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等于所述OLT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大发射功率减去所述ONU的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下行光链路的损耗必须大于所述下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
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等于所述ONU的发射器的所述最大发射功率减去所述OLT的接收器能接收的最大功率;上行光链路的损耗必须大于所述上行最小的光链路损耗。
CN200910150680.4A 2009-06-29 2009-06-29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Active CN101938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0680.4A CN101938676B (zh) 2009-06-29 2009-06-29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US13/381,122 US8655171B2 (en) 2009-06-29 2010-06-11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tical power budget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CT/CN2010/073821 WO2010145500A1 (zh) 2009-06-29 2010-06-11 无源光网络的光功率预算方法及装置
JP2012518013A JP5328061B2 (ja) 2009-06-29 2010-06-11 受動光ネットワークの光パワーバジェット方法及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0680.4A CN101938676B (zh) 2009-06-29 2009-06-29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8676A CN101938676A (zh) 2011-01-05
CN101938676B true CN101938676B (zh) 2014-11-05

Family

ID=43355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0680.4A Active CN101938676B (zh) 2009-06-29 2009-06-29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55171B2 (zh)
JP (1) JP5328061B2 (zh)
CN (1) CN101938676B (zh)
WO (1) WO20101455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76010B2 (en) * 2009-02-12 2012-09-25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based system to control and monitor power consumption of networked elements
EP3016303B1 (en) * 2013-07-24 2019-03-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US9621295B1 (en) * 2013-11-21 2017-04-11 Adtran, Inc. PON overlay on a legacy optical access network
JP6285885B2 (ja) * 2015-03-05 2018-02-2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トランシーバ設計装置、トランシーバ設計方法およびトランシーバ設計プログラム
US11212001B1 (en) 2020-11-20 2021-1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mit optical power adjustment based on receive optical power measurement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246A (zh) * 2008-08-11 2009-01-07 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延长传输距离的以太无源光网络
CN101345599A (zh) * 2007-07-13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多址无源光网络的升级方法和无源光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788C (zh) 2004-10-27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
EP1653641B1 (en) * 2004-10-29 2010-12-15 Alcatel Lucent Optical access node
KR100763530B1 (ko) * 2006-09-29 2007-10-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수동 광 통신망의 광 선로 종단 장치를 위한 자동 광 출력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JP2009077323A (ja) * 2007-09-25 2009-04-09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局舎側光通信装置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JP5070034B2 (ja) * 2007-12-26 2012-1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光集線装置及び光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1247182B (zh) 2008-03-07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的功率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599A (zh) * 2007-07-13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多址无源光网络的升级方法和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01340246A (zh) * 2008-08-11 2009-01-07 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延长传输距离的以太无源光网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55171B2 (en) 2014-02-18
CN101938676A (zh) 2011-01-05
US20120106952A1 (en) 2012-05-03
WO2010145500A1 (zh) 2010-12-23
JP5328061B2 (ja) 2013-10-30
JP2012531857A (ja) 2012-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5552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541774B1 (en) Coexistenc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for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CN101938676B (zh) 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功率预算方法
Effenberger Industrial trends and roadmap of access
WO2012082375A1 (en) Opt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optical line terminal transceiv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Neto et 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use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n future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US20080193130A1 (en) Pon System With a Remote Upstream Repeater
US10993003B2 (en) Forty channel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00178053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optical line terminals
CN105516831B (zh) 基于微波光子滤波的光接入网的拉曼抑制系统
KR20050114715A (ko) 광증폭기능을 지니는 광통신시스템
Lora et al. Review of SDM/WDM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Piehler Next-generation components for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CN102780529B (zh) 无源光网络及其光线路终端光模块
CN112203171A (zh) 一种工业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信号传输方法
Zhang et al. 50 Gbps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50G-PON) for Broadband Access and Beyond
Chien et al. Long-reach, 60-GHz Mm-wave optical-wireless access network using remote signal regeneration and upconversion
CN204517996U (zh) 一种用于epon系统的混合型无源光网络装置
CN210839935U (zh) 用于直连光通信的数据通信系统
Zheng et al.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in FTTH Networks Combining
CN202737880U (zh) 无源光网络及其光线路终端光模块
Herber Changing the network structure: leaving the past behind
Diouf et al. Evolution to 200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7809227B2 (en)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access network, local area network and optical parts for communication, which use the optical fiber
CN201150067Y (zh) 新型的混合型无源光网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