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3250B -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3250B
CN101933250B CN2009801035024A CN200980103502A CN101933250B CN 101933250 B CN101933250 B CN 101933250B CN 2009801035024 A CN2009801035024 A CN 2009801035024A CN 200980103502 A CN200980103502 A CN 200980103502A CN 101933250 B CN101933250 B CN 101933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de 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bloc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35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3250A (zh
Inventor
金昭延
郑载薰
石智爱
李文日
高贤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33767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933250(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9/00045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96730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93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3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介绍了一种高效地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在能够同时发送最多两个码字的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针对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信息块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新数据指示符(NDI)、和冗余版本(RV);以及发送附加控制信息,所述附加控制信息包括互换指示符和使能/禁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该互换指示符表示在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信息块之间是否发生互换,而所述使能/禁止信息表示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是否被禁止。当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被禁止时,保留所述互换指示符,由此减少了信令开销并且能高效地发送所需的信息。

Description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天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高效地发送包括码字互换信息(codeword swapping information)和码字使能/失效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差错控制算法可以大致分成自动重传请求(ARQ)方案和前向纠错(FEC)方案。ARQ方案包括停止并等待ARQ、倒退NARQ、选择重传ARQ等。停止并等待ARQ是指确认是否已经准确地接收到发送帧之后发送下一帧的方案。倒退N ARQ是指发送N个连续的数据帧,并且如果发送不成功,则对紧随发生错误的帧之后的所有数据帧进行重传的方案。选择性重传ARQ是指选择性地只重传发生错误的帧的方案。
此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是指将重传与纠错组合使得在重传期间接收到的数据的纠错编码能力最大化的差错控制方案。根据在重传期间发送比特的特性,HARQ可分成chase合并(CC:ChaseCombining)HARQ和增量冗余(IR:Incremental Redundancy)HARQ。CC HARQ通过在重传期间使用用于初始发送的数据来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SNR)而获得增益。IR HARQ通过在重传期间组合冗余比特来提高性能而在接收端获得了编码增益。
图1是解释HARQ中的停止并等待ARQ方案的概念的图。
在停止并等待ARQ协议中,在发送了一个处理块之后,通过从接收端单独地接收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信号来决定是否重传数据。尽管停止并等待ARQ方案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发送方法,但是在发送端从接收端接收到ACK/NACK信号之前,其链路发送效率降低了一个往返时间(RTT:round trip time)。
图2是解释N个信道的停止并等待HARQ协议方案的图。
为了克服参照图1介绍的方案的缺点,N个信道的停止并等待HARQ协议方案执行N次独立的停止并等待HARQ操作长达一段时间,在该段时间中,直到发送并接收到了ACK/NACK信号才使用发送链路。N个信道的停止并等待HARQ协议方案可以减小处理延迟。
同时,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通过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中使用两根或更多根发送/接收天线在空间上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而增加了系统的容量。MIMO方案可以利用多根发送天线来获得发射分集增益或波束成形增益。
发射分集方案利用多根发送天线发送相同的数据而在快速时变信道环境中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其优点在于,即使没有来自接收机的与信道有关的反馈信息也能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波束成形方案被用于通过将权值与多根发送天线相乘来提高接收机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通常,由于频分双工(FDD)系统具有独立的上行和下行信道,因而需要高可靠性的信道信息来获得正确的波束成形增益,因此使用了从接收机接收到的附加的反馈信息。
下面简单介绍用于单用户和用于多用户的空分复用方案。
图3是例示了用于MIMO通信系统中的空间复用和空分多址方案的概念的图。
用于单用户的空间复用称作SM或单用户(SU)-MIMO,其利用多根天线向一个用户发送数据(如图3左侧所示)。因此,MIMO信道的容量的增加与天线的数量成比例。同时,用于多个用户的空间复用被称作空分多址(SDMA)或多用户(MU)-MIMO,其通过多根用户天线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如图3右侧所示)。
MIMO方案包括单码字(SCW)方法(其利用一个信道编码块同时发送N个数据流)和多码字(MCW)方法(其利用M(M等于或小于N)个信道编码块来发送N个数据流)。各个信道编码块生成独立的码字,并且各个码字被设计成能独立地检测错误。
另一方面,通过一个或多个层发送上述码字,并且通过码字发送的信息可以互换以进行发送。在能同时发送多个码字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定的码字有可能禁止。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高效地发送包括码字互换信息和码字使能/失效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通过一种在能够同时发送最多两个码字的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针对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信息块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新数据指示符(NDI)、和冗余版本(RV);以及发送附加控制信息,所述附加控制信息包括互换指示符和使能/禁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互换指示符表示在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信息块之间是否发生互换,而所述使能/禁止信息表示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是否被禁止,其中,当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被禁止时,保留所述互换指示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此处提供了一种在能够同时接收最多两个码字的多天线系统中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针对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信息块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新数据指示符(NDI)、和冗余版本(RV);以及接收附加控制信息,所述附加控制信息包括互换指示符和使能/禁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互换指示符表示在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信息块之间是否发生互换,而所述使能/禁止信息表示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是否被禁止,其中,当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被禁止时,保留所述互换指示符。
所述附加控制信息可以表示4种状态情形,所述4种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在该状态中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信息块而不进行互换;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中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信息块并进行互换;以及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这两个状态中,当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被禁止时,通过一个使能的码字来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信息块中的一个。
当所述两个码字全部使能时,所述互换指示符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内作为1比特显式信息被发送,并且可以通过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组合将所述使能/禁止信息隐式地发送给接收端:所述NDI、所述RV、和所述MCS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可以高效的发送包括码字交换信息和码字使能/禁止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解释HARQ中的停止并等待ARQ方案的概念的图;
图2是解释N个信道的停止并等待HARQ协议方案的图;
图3是例示了用于MIMO通信系统的空间复用和空分多址方案的概念的图;
图4是例示了利用多个码字的MIMO系统的发送端的结构的图;
图5是例示了码字与物理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图;
图6是解释多HARQ方案的图,在该多HARQ方案中,同时发送m个HARQ处理块并且接收针对各个HARQ处理块的ACK/NACK信号;
图7是解释将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设置为共享的HARQ处理号的方法的图;
图8(a)和8(b)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特定码字发送空数据(null data)的概念;
图9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码字互换来进行发送的概念的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解释区分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并且允许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互换以及发送空数据的概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例示了它们的实施例。参照附图给出的以下具体说明旨在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不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能实施的唯一实施方式。
下面的详细说明为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而包括了具体细节。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可以不需要这些具体的细节来执行本发明。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本发明的概念发生模糊,省略了公知的构造和/或设备,或者以框图的形式来示出这些公知的构造和/或设备,重点集中于结构和/或设备的重要特征。在本说明书中通篇使用的相同参考标号来指代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高效地发送包括码字互换信息和码字使能/失效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为此,将介绍多天线系统中的码字发送关系以及通常用于下行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下面,将介绍高效地发送互换信息和码字使能/失效信息的方法。
图4是例示了利用多个码字的MIMO系统的发送端的结构的图。
具体而言,通过编码(例如,图4所示的turbo编码)和调制(例如,图4所示的正交幅度调制(QAM))产生了M个数据分组作为M个码字。各个码字具有独立的HARQ处理块。在MIMO侧根据多天线方案对M个调制后的数据符号同时进行编码,并且通过各个物理天线将它们发送。接收端可以通过反馈关于多天线信道状态的信道质量信息来控制空间复用率、编码率以及调制方案。
对于图4所示的MIMO传输,存在发送端使用的必需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指示发送的数据是新数据还是重传数据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关于在重传时哪个子分组被重传的冗余版本(RV)信息等。
同时,码字与物理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任意形式。
图5是例示了码字与物理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图。
具体而言,图5例示了根据3GPP TS 36.211中的下行链路中的空间复用率的码字-到-层之间的映射。当空间复用率为1时,一个码字被映射到一层,在一层中生成的数据通过预编码方案被编码,从而经由四根天线被发送出去。当空间复用率为2时,两个码字被映射到两层,然后通过预编码器被映射到四根天线。对于空间复用率为3的情形,两个码字中的一个通过串行-至-并行(S/P)转换器被映射到两层。其结果,总计两个码字被映射到三层,然后通过预编码器被映射到四根天线。如果空间复用率为4,两个码字的各个通过S/P转换器被映射到两层。因此,总计四层被预编码器映射到四根天线。
也就是说,具有四根发送天线的基站可以具有最多四层以及四个独立的码字。但是,图5例示了配置为最多只具有两个码字的系统。因此,假设在图5所示的系统中,各个码字具有独立的HARQ处理,则最多可以发送两个独立的HRAQ处理。
而且,预编码器通常由发送天线的数量Mt乘以空间复用率v得到的矩阵来表示,并且自适应地使用这样的预编码矩阵,即,该预编码矩阵采用了由发射机和接收机根据环境预先设定的矩阵集合。这种预编码矩阵的集合被称作码本(codebook)。下表1和表2例示了3GPP TS 36.211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码本的例子。
[表1]
Figure BPA00001187363500061
[表2]
Figure BPA00001187363500071
具体而言,表1例示了用于2天线系统(2-Tx系统)的码本,而表2例示了用于4天线系统(4-Tx系统)的码本。
同时,在停止并等待HARQ方案中,数据接收端通过检错码(诸如循环冗余校验(CRC))来确认是否已经成功地接收到数据。为了便于说明,将可以检测到错误的数据单元称作“HARQ处理块”。将可以在系统的预定间隔内(即,RTT内)发送的、用于在多个HARQ处理块之间进行区分的标识符称作“HARQ处理号”。
当检测到数据中没有错误时,接收端发送ACK信号。当检测到有错误时,接收端发送NACK信号。接收到ACK信号的数据发送端发送下一个数据。接收到NACK信号的数据发送端对出现错误的相应数据进行重传。重传的数据可以根据HARQ的类型来改变其格式。
如果发送带宽较宽或者利用多根天线来发送数据,则可以同时发送多个HARQ处理块。
图6是解释多HARQ方案的图,在该多HARQ方案中,同时发送m个HARQ处理块并且接收针对各个HARQ处理块的ACK/NACK信号。
如图6所示,发送端可以在给定的发送单元中同时发送m个HARQ处理块。接收到数据的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发送针对这m个HARQ处理块的m个ACK/NACK信号。可以通过将图6所示的多个停止并等待HARQ方案与参照图2介绍的N个信道的停止并等待HARQ方案组合来应用有效的数据传输。
也就是说,对于能在RTT内操作最多n个HARQ处理块并同时发送m个HARQ处理块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可生成的HARQ处理号的组合的数量如下:
[式1]
mnpm+mnp(m-1)+mnP(m-2)+…+mnP2+mnP1组合
用于表示全部HARQ处理号的组合的控制信令的比特数x如下:
[式2]
{min(x)|2xmnPm+mnP(m-1)+nmP(m-2)+…+mnP2+mnP1,x是整数}
同时,如果利用任意信号来表示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的数量(即,同时使用的层的数量),则用于表示HARQ处理号的组合的控制信令的比特数x如下:
[式3]
{min(x)|2x≥max(mnPmmnP(m-1)mnP(m-2),…,mnP2mnP1),x是整数}
作为减少这种控制信息的开销的方法,也可以在MIMO中使用在单输入多输出(SIMO)中用于对多个HARQ处理ID之间进行区分的N比特。
图7是解释将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设置为共享的HARQ处理号的方法的图。
具体而言,在图7中,由于可以同时使用两层,所以在RTT期间可以操作最多8个HARQ处理块,在RTT期间可以发送最多16个HARQ处理块。图7中,由于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共享HARQ处理号0至7,所以只使用3比特的控制信息就可以表示HARQ处理号。
对于参照图4介绍的MIMO传输,以及参照图5介绍的层映射、预编码以及HARQ处理号信令,已经讨论将以下控制信息用于3GPP LTE系统。
[表3]
Figure BPA00001187363500091
但是,上述控制信息的形式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例如,假设最多可以发送两个码字,并且多天线系统具有4根发送天线。如果空间复用率为4,则第一码字CW1可以通过第一层和第二层发送,而第二码字CW2可以通过第三层和第四层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码字为单位来检测错误。如果仅在第一码字CW1中检测到错误,并且由于在重传时间点的信道环境的变化导致应当利用空间复用率为2来发送该码字,则发生错误的码字CW1不能采用诸如chase合并的HARQ方案。
此外,如果第二码字CW2的传输结束,且码字CW2的缓存器因而为空,则难以正确地应对尽管空间复用率为4但是只发送码字CW1的情况。
此外,在共享在MIMO模式下通过一个HARQ处理号同时发送的多个HARQ处理块时,如果映射到层的数据的位置由于在重传期间天线选择或者秩自适应(rank adaptation)或者发送了一个数据单元而发生改变,则无法仅通过HARQ处理号来识别HARQ处理块。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向特定码字发送空数据的方法。
图8A和8B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特定码字发送空数据的概念。
具体而言,图8A和8B例示了当一个码字的缓存器为空或者在图5所示的层映射关系中利用2或2以上的空间复用率来发送数据的环境下,信道的空间复用率下降时,通过一个码字来发送空数据的概念。图8A中,通过码字CW1来发送空数据,在图8B中,通过码字CW2来发送空数据,
上述方法表面上使用多天线方案,好像两个码字全部被使用了一样,但是,实际上,由于存在空数据,空间复用率可以设置为很小。通过特定码字发送空数据可以表现为使相应的码字禁止。使特定码字禁止包括使码字本身禁止(当发送空数据时),以及使通过各个码字发送的信息禁止。例如,图8A和图8B示出了使码字本身CW1禁止,或者另外还存在包括映射到码字CW1或CW2的第一或第二传输块的尺寸为0的情况的概念。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互换地发送码字CW1和CW2的位置。
图9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码字互换来进行发送的概念的图。
图9中,示出了在图5所示的层映射关系中发送两个或更多个码字时,码字CW1和CW2的发送位置的互换。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互换假设为如下概念,其包括互换地发送映射到码字的信息的位置的情况以及改变两个码字本身的发送位置的情况。例如,当将传输块映射到各个码字用于发送时,改变映射到码字的传输块的位置、以及改变码字本身的发送位置均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互换的概念中。
因此,提出将图7所示的HARQ处理块的索引进行如下改变。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解释区分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并且允许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互换以及发送空数据的概念的图。
也就是说,用“a”和“b”来区分同时发送的HARQ处理块,并且甚至在重传期间,也用“a”和“b”来区分HARQ处理块。
当将各个HARQ处理块映射到层时,优选为可以互换映射为“a”和“b”的层。
为此,建议向接收端发送附加控制信息以区分下面6种状态。
[表4]
  索引   内容
  1   (无互换CWA/B)
  2   (互换CWA/B)
  3   (无互换/空Tx A)
  4   (无互换/空Tx B)
  5   (互换/空Tx A)
  6   (互换/空Tx B)
表4中,“互换”表示改变码字的发送位置或者交换映射到各个码字的信息,而“空Tx”表示向码字CWA或CWB发送空数据或者使映射到各个码字的传输块禁止。
当这种信息出现在控制信息字段时,它们可以显式或者隐式地进行表示。例如,可以显式地在表3中添加用于表示表4的情况的控制信息字段。当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时,需要3比特控制信息来表示6种情况。
但是,由于用于表示6种情况的3比特控制信息是可以表示8种情况的比特数量,所以3比特控制信息可以解释为在表示6种情况时包含一些开销(overhead)。因此,建议将表4的6种情况减少为下表5的4种情况,由此来减少开销并且保持类似的性能。
[表5]
  索引   内容
  1   (无互换CWA/B)
  2   (互换CWA/B)
  3   (无互换/空TxA)
  4   (无互换/空Tx B)
具体而言,在表5中,通过在码字CWA或CWB禁止时保留使用互换功能而省略了表4的情况中的两种情况。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一个码字禁止,由于互换码字的发送位置不如发送两个码字有利,所以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建议当任何一个码字禁止时,保留互换功能。
如前面所叙述的,可以通过显式的信令发送或者通过其它控制信息隐式地发送表5的4种情况的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建议利用表3的2比特的重传序列号(RSN)字段信息来表示互换或不互换。例如,可以将RSN字段设置为0来表示没有使用互换,将RSN字段设置为1至3来表示执行互换。另选的是,可以如下设置1比特的新数据指示符(NDI)以及2比特的RSN信息来指示互换或不互换。
[表6]
 NDI索引   RV索引
 0   0   不互换
 1   0   互换
 1   1   不互换
 1   2   互换
 1   3   不互换
如果在任何控制信息字段中存在冗余状态,则可以添加必要的信息。
例如,如果冗余状态存在于上表1所示的预编码信息字段中,则可以将表示码字CWA/CWB的互换的状态(其为必需信息)添加到空状态中。
[表7]
表7的上侧示出了表1,而表7的下侧示出了向表1的空状态添加表示码字互换的预编码矩阵的情形。
如果存在更多的冗余状态,可以添加其它的必需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修改表1所示的码本以表示特定的码字禁止。
[表8]
Figure BPA00001187363500141
在表8中,字段“层的数量”和表1所示的预编码信息字段出现在同一列,索引0至5表示用于秩1的信息,而其它索引表示用于秩2的信息。具体而言,索引9至11表示代表码字A发送空数据的“空Tx A”,而索引12至14表示代表码字B发送空数据的“空Tx B”。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以下方法:将下行控制信息中是否出现互换的指示包括为1比特的显式信息并且隐式地通过表8所示的另一个控制信息来使特定码字禁止。
下表9表示利用1比特显式信息来表示是否出现互换并且利用表8中示出的预编码信息来表示码字的使能/禁止信息的一个示例。
[表9]
Figure BPA00001187363500151
在表9中,状态“1”或“2”表示根据显式的互换标志的状态。在表8中,索引6至14用于层2,因此根据是否出现互换而表示不同的状态。尤其是,索引9至14表示特定的码字禁止。
如上面所介绍的,利用控制信息字段,同一状态可具有不同的含义。
作为另一个例子,如果表3的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的传输格式具有表示数据尺寸为0的含义,则可以如表9中的例子那样来标识下表10的状态信息。也就是说,显式的互换标志用于表示是否出现互换,以及是否另一个控制信息(即,例如,NDI、冗余版本(RV)和MCS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用于表示空Tx。
[表10]
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两者的传输格式的数据尺寸为0的指示。这些方法中的一种用于在传输格式字段中表示指示数据尺寸为0的状态。或者,当数据尺寸为0时,可能不表示该字段。如果被赋予了表示第一传输块被映射到码字CW1和第二传输块被映射到码字CW2的含义,则可以除去第一传输块的传输格式字段以使码字CW1禁止并且除去第二传输块的传输格式字段以使码字CW2禁止。
但是,如果被赋予了将一个数据单元发送给第一传输块的含义,则当发送一个数据单元时,可以设置为通过第一传输块的传输格式字段来发送该数据单元而与码字CW1或CW2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假设通过任何状态信息来显式地或者隐式地区分码字CW1和CW2。
可以将表示数据尺寸为0的状态添加到第一和第二传输块的传输格式字段。当使用显式的互换信息时,可以呈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4种必需状态。
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实施并实现本发明。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介绍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应符合与此处所公开的原则及创新性特征一致的最广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通过相同的原则不仅可应用于上述3GPP LTE系统,还可以应用于能同时发送最多两个码字和要求互换并使特定的码字失效的任何多天线系统。

Claims (4)

1.一种在能够同时发送最多两个码字的多天线系统中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针对第一信息块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第一新数据指示符NDI、和第一冗余版本RV以及针对第二信息块的第二MCS信息、第二NDI、和第二RV,其中通过所述两个码字来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以及
发送附加下行控制信息,所述附加下行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互换指示符或使能/禁止信息,所述互换指示符表示在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之间是否发生互换,而所述使能/禁止信息表示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是否被禁止,
其中,当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所述任何一个发送被禁止时,保留所述互换指示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控制信息表示4种状态,所述4种状态包括:
第一状态,在该状态中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而不进行互换;
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中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并进行互换;以及
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这两个状态中,当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所述任何一个发送被禁止时,通过一个使能的码字来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中的一个。
3.一种在能够同时接收最多两个码字的多天线系统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针对第一信息块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第一新数据指示符NDI、和第一冗余版本RV以及针对第二信息块的第二MCS信息、第二NDI、和第二RV,其中通过所述两个码字来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以及
接收附加下行控制信息,所述附加下行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互换指示符或使能/禁止信息,所述互换指示符表示在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之间是否发生互换,而所述使能/禁止信息表示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任何一个发送是否被禁止,
其中,当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所述任何一个发送被禁止时,保留所述互换指示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控制信息表示4种状态,所述4种状态包括:
第一状态,在该状态中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而不进行互换;
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中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并进行互换;以及
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这两个状态中,当通过所述两个码字进行的所述任何一个发送被禁止时,通过一个使能的码字来发送通过所述两个码字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中的一个。
CN2009801035024A 2008-01-30 2009-01-30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Active CN101933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488908P 2008-01-30 2008-01-30
US61/024,889 2008-01-30
KR1020080090733A KR100908064B1 (ko) 2008-01-30 2008-09-16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달 방법
KR10-2008-0090733 2008-09-16
PCT/KR2009/000455 WO2009096730A1 (en) 2008-01-30 2009-01-30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3250A CN101933250A (zh) 2010-12-29
CN101933250B true CN101933250B (zh) 2012-12-19

Family

ID=4133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35024A Active CN101933250B (zh) 2008-01-30 2009-01-30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337167B2 (zh)
KR (1) KR100908064B1 (zh)
CN (1) CN101933250B (zh)
ES (1) ES2706294T3 (zh)
TW (1) TWI384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9804A1 (ja) 2010-10-12 2012-04-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3718493B (zh) * 2012-08-02 2017-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ES2607884T3 (es) 2012-09-21 2017-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étodo y aparat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CN104919848B (zh) * 2013-12-18 2019-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发送方设备以及接收方设备
CN104780620A (zh) * 2014-01-10 2015-07-15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间通信的控制信令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设备
US10893509B2 (en) * 2015-02-11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tri-state HARQ process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144A (zh) * 2004-04-07 2006-1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的方法
CN1868143A (zh) * 2004-04-07 2006-1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Mimo 系统中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
EP1833228A1 (en) * 2004-12-28 2007-09-12 Fujitsu Ltd. Retransmission control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2315928A1 (en) * 2002-04-09 2003-10-23 Nec Australia Pty Ltd Improved signalling scheme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US7391755B2 (en) * 2002-09-30 2008-06-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ignaling and control mechanisms in MIMO harq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373426B2 (ja) * 2006-01-18 2009-11-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WO2007088579A1 (ja) * 2006-01-31 2009-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227702B (zh) * 2006-02-03 2016-06-2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接收多个传输块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和方法
EP2157708A4 (en) * 2007-05-21 2013-10-23 Fujitsu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HIS USING TH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144A (zh) * 2004-04-07 2006-1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的方法
CN1868143A (zh) * 2004-04-07 2006-1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Mimo 系统中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
EP1833228A1 (en) * 2004-12-28 2007-09-12 Fujitsu Ltd. Retransmission contro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84783B (zh) 2013-02-01
JP2011510556A (ja) 2011-03-31
ES2706294T3 (es) 2019-03-28
TW200943775A (en) 2009-10-16
JP5337167B2 (ja) 2013-11-06
KR100908064B1 (ko) 2009-07-15
CN101933250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6145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2255465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downlink signal
KR101430470B1 (ko) Harq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신호재전송 방법
KR101405974B1 (ko)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를 전송하는 방법
EP204880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data by using harq process identity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95221B1 (en)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and data in ul mimo system based on sc-fdm
CN101611586A (zh) 实现harq的系统中码字到层的映射
CN101933250B (zh)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2084602A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US20090249151A1 (en) MIMO-HARQ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0813344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CN10129119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重传中重新安排比特的方法和装置
KR101319876B1 (ko) Mim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와 스트림의 조합 표시방법
CN101095302A (zh) 在无线通信多天线系统中选择重发格式的方法
CN101399639A (zh) Mimo空间复用系统中harq的方法和装置
KR20090034206A (ko) 프로세스 블록 인덱스 조합 구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시그널링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PTICAL CEL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G ELECTRONICS INC.

Effective date: 201406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18

Address after: texas

Patentee after: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Electronic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