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1938B - 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31938B CN101931938B CN 200910150037 CN200910150037A CN101931938B CN 101931938 B CN101931938 B CN 101931938B CN 200910150037 CN200910150037 CN 200910150037 CN 200910150037 A CN200910150037 A CN 200910150037A CN 101931938 B CN101931938 B CN 1019319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mobile
- advance
- delivering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预先建立与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当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所述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通过与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建立转交隧道来转发通信节点发向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数据,保证了移动节点在与源代理移动网断开后还能与通信节点收发数据,防止数据丢包,为移动节点进行网间无缝切换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以下简称IETF)分别于2004年6月正式提出移动IPv6(Mobility Support in IPv6,简称MIPv6)协议RFC3775。MIPv6为移动节点(Mobile Node,简称MN)在移动的同时能够连续访问Internet提供了成熟的网络层支持,这种基于主机的移动管理协议中,标准切换规定:当移动节点(Mobile Node,简称MN)从一个移动网切换到另一个移动网时,由于网络前缀发生改变,它在新移动网络中的转交地址(Care of Address,简称CoA)也随之改变,需要向整个全局移动网中的家乡代理(Home Agent,简称HA)和通信节点(Correspondent Node,简称CN)分别注册新的CoA,又由于数据主要通过HA与MN的无线链路转发,所以此时转发的数据流存在切换延时大、包丢失率高、信令负载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IETF在2008年5月又正式提出了基于网络端的代理移动IPv6(ProxyMobile IPv6,简称PMIPv6)协议RFC5213,与MIPv6相比,在PMIPv6中新增了两大功能实体MAG(Mobile Access Gateway,移动接入网关)和LMA(LocalMobility Anchor,本地移动锚点)。MAG的主要功能是探测MN的移动,并代替MN完成与其移动相关的信令交互。LMA为每个注册的MN维护一个BCE(Binding Cache Entry,绑定缓存条目),其主要功能是维护节点在PMIPv6域内移动时的可达性,是MN本地网络的逻辑锚定点,反映了MN当前所在的位置。CN的数据通过LMA-MAG之间的双向隧道,以前缀路由的方式,传送到MN。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在于:对于有多网络接口的MN,从原代理移动网向接入技术不同的新代理移动网切换时,根据标准的PMIPv6协议,MN的新接口在New MAG(NMAG)下会获得一个和正在通信的接口不同的家乡网络前缀(Home Network Prefix,简称HNP),构成一个MN在新代理移动网内的HoA,当MN之前的正在通信的接口与Previous MAG(PMAG)断开连接,采用NMAG连接新接口时,CN由Previous LMA(PLMA)发往MN的数据,由于转交地址与MN新接口地址不同而被网络端丢弃,并且根据标准PMIPv6协议,CN无法自行修改路由连接到New LMA(NLMA),最终造成切换过程失败,所以如何使MN在切换网络时根据现有MIPv6以及PMIPv6持续保持与CN进行收发数据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旦有效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将可使得MN有望进行代理移动网间的无缝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这样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得移动节点MN在进行代理移动网间切换时有效保证与通信节点CN的数据传输,从而为移动节点向新的代理移动网进行切换提供了有力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预先建立与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
当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所述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单元,用于预先建立与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
第一转交隧道激活单元,用于当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在所述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本地移动锚点,用于向全局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并通过与全局移动锚点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发送数据给全局移动锚点,其中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为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
全局移动锚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后,预先建立与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当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移动节点进行网间切换的过程中,通过与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建立转交隧道来转发通信节点发向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数据,保证了移动节点在与源代理移动网断开后还能与通信节点收发数据,防止数据丢包,为所述移动节点成功切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为移动节点进行网间无缝切换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全局移动锚点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移动节点在代理移动网间切换时收发数据的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是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的技术,通过建立与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在移动节点进行移动网间切换时,保证移动节点收发数据的持续性,防止数据收发时丢包,为移动节点顺利完成网间切换提供保证。
其中所述的移动节点具有不同类型的移动网络端口(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为例说明),支持PMIPv6协议和MIPv6协议,可以和全局移动网中的通信节点CN进行数据传输,全局移动网中还设置有全局移动锚点GMA(Global Mobility Anchor),所述全局移动锚点GMA兼具家乡代理HA以及本地移动锚点LMA的功能,主要用于负责协助移动节点在代理移动网间切换时的全局移动管理。移动节点在全局移动网中的地址是不变的,但在不同的代理移动网中会得到对应家乡地址,这个对应不同移动网中的家乡地址即是移动节点与通信节点进行数据收发的源地址或目的地址。以下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代理移动网即为源代理移动网,第二代理移动网即为目标代理移动网。
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的流程框图。所述方法包括:
101.全局移动锚点在移动节点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之前,预先建立与所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一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
102.全局移动锚点当移动节点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103.全局移动锚点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所述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节点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向第二代理移动网切换,当进入第二代理移动网中时,移动锚点由于此时移动节点已离开第一代理移动网,无法与通信节点传输数据,所以为了与通信节点之间保持着数据传输,此时必须尽快将通信节点发向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第一本地移动锚点的数据转发至移动节点,否则移动节点与通信节点将中断连接,影响数据的传输。所以步骤101中全局移动锚点会预先建立与所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一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比如当接收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后,向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以此使得全局移动锚点会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
在所述移动节点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时,表示移动节点已获得在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家乡地址以及该家乡地址对应的转交地址,从而可以更新通信节点中的对应所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完成网间切换,这样通信节点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发送至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二本地移动锚点,但是在这之前,通信节点的数据仍是发向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第一本地移动锚点的,所以此时根据步骤102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从而根据步骤103使得全局移动锚点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所述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其中转发数据的方法可以是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之前,根据接收到所述移动节点发送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移动节点连接的第二转交隧道,通过所述建立的第二转交隧道,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所述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而当所述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中包括激活隧道标识时,所述步骤102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可以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激活隧道标识,向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后,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在移动节点完成向通信节点更新转交地址前,通信节点与移动节点之间的数据都是通过第一转交隧道发向全局移动锚点,再由全局移动锚点转发至移动节点。从而减小了移动节点在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包,保证了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当移动节点完成向通信节点更新转交地址后,第一、第二转交隧道可以拆除,比如当所述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时,所述全局移动锚点可以根据所述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在激活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时,启动对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的计时;当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根据计时到达的生存时间自动拆除时,拆除所述第二转交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全局移动锚点的地址对于移动节点是公知的,所以,当移动节点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后,会主动向全局移动锚点上报其在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地址,以便全局移动锚点在步骤103中根据该地址将通过第一转交隧道接收的数据转发至移动节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代理移动网即为源代理移动网,第二代理移动网即为目标代理移动网。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移动节点进行网间切换的过程中,通过与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建立转交隧道来转发通信节点发向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数据,保证了移动节点在与第一代理移动网断开后还能与通信节点收发数据,防止数据丢包,为所述移动节点成功切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为移动节点进行网间无缝切换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201.全局移动锚点在移动节点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之前,接收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本实施例中移动节点先在第一代理移动网中注册(即注册第一端口)并获得在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一转交地址。通过该第一转交地址,移动节点上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代理移动网与通信节点传输数据。当移动节点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向接入技术不同的第二代理移动网进行迁移时,移动节点上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第二代理移动网中接入网关发送的路由公告信息,此时移动节点开始向第二代理移动网发起注册同时要求获得本地网络前缀,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二本地移动锚点根据本地授权规则申请对移动节点第二端口的授权认证并获取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第一本地移动锚点的地址以及对应移动节点的会话延时参数(Session-Timeout),第二本地移动锚点根据获得的会话延时参数(Session-Timeout)就会知道有移动节点开始向本地切换,需要立即建立与所述移动节点连接的数据转交隧道来防止通信节点与移动节点中断收发的数据,因为一旦通信节点与移动节点中断收发的数据,那移动节点的切换也将失败,所以根据此消息第二本地移动锚点向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消息。
当第一本地移动锚点接收到第二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消息后,会根据鉴权规则首先验证该请求的合法性(验证该请求合法性的步骤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比如验证该移动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已被认证授权。其中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消息可以为一种移动头消息,该移动头消息中除了包括移动头选项等常用信息外,还包括指定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标志位,其中将该标志位设置为0和1两种状态,当该标志位为0时表示该移动头消息包括普通的代理绑定更新请求;当该标志位为1时表示指示第一本地移动锚点预先建立与全局移动网中的全局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本实施例中该标志位为1。
通过合法认证后第一本地移动锚点根据接收到的指示消息中的标志位为1即可知道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由于全局移动锚点的地址对于各个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是公知的,所以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向全局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本实施例中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即为一种代理绑定更新消息,这种代理绑定更新消息主要由移动头消息构成,该移动头消息中除了包括移动头选项等常用信息外,还包括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初始化标志位和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激活标志位,其中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初始化标志位设置为0和1两种状态,当该标志位为0时表示该移动头消息包括普通的代理绑定更新请求;当该标志位为1时表示请求初始化建立与全局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其中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激活标志位也设置为0和1两种状态,当该标志位为0时表示不激活第一转交隧道,当该标志位为1时表示激活第一转交隧道。本步骤中所述初始化标志位此时设置为1,而激活标志位此时设置为0,即表示请求预先建立与全局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但暂时不激活此第一转交隧道。
全局移动锚点在接收到此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后,会进行该消息的合法验证,比如检查该消息中的标志位,若该标志位符合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则创建本地绑定更新条目,其中包括移动节点身份信息,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地址,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状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激活状态,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本地移动锚点在接收到本地接入网关发送的请求分配给所述移动节点本地网络标识的消息后会对移动节点进行认证,其主要是通过向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验证、授权、帐户)服务器查询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AAA服务器会对移动节点的身份进行确认并向第二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绑定注册列表ABL(Active Binding List),所述绑定注册列表ABL包括移动节点在第一代理移动网中注册的信息,比如包括第一本地移动锚点的地址等。所以第二本地移动锚点根据第一本地移动锚点的地址向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消息,由于此步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公知技术,本文不对此做详细描述,至此简单说明。
202.全局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
此处,当全局移动锚点对接收到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合法验证后,便向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当第一本地移动锚点接收到所述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后,第一转交隧道便预先建立完成。此时的第一转交隧道为未激活状态,因为此时一旦激活隧道,数据将从通信节点传输至全局移动锚点,而此时的全局移动锚点无法将数据传输至切换中的移动节点,必将造成切换失败,所以在第二转交隧道未建立完成前,不能激活第一转交隧道。
本步骤中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即为一种代理绑定应答消息,该代理绑定应答消息主要由一种移动头消息构成,包括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初始化标志位和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激活标志位,两个标志位的设置也都与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相同,即初始化标志位此时设置为1,而激活标志位此时设置为0。
由于第一转交隧道已经预先建立完成,所以此时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向第二本地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应答消息。该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应答消息与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消息类似,也为一种移动头消息,所不同的是该移动头消息中不包括指定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标志位,而包括应答指定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标志位,其中其中将该标志位设置为0和1两种状态,当该标志位为0时表示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失败或普通的代理绑定更新请求;当该标志位为1时表示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成功。所以本步骤中该标志位为1,即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成功。
第二本地移动锚点接收到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应答消息后,响应于接入网关之前发送的请求分配给所述移动节点本地网络标识的消息,即建立与本地网关连接的双向隧道并通过本地接入网关向移动节点发送本地(即第二代理移动网)网络前缀,以使移动节点的第二端口根据本地网络前缀配置对应本地网络前缀的转交地址(即第二转交地址),此时移动节点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与此同时第二本地移动锚点与本地接入网关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通道也完成,从而可以使得移动节点在向通信节点更新完转交地址后通过此双向数据传输通道与通信节点收发数据。
203.全局移动锚点接收所述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当移动节点配置完转交地址后根据全局移动锚点地址向全局移动锚点发送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可以为绑定更新消息,该绑定更新消息主要由移动头消息构成,其中包括激活第一转交隧道的标识,该标志位设置为0和1两种状态,当该标志位为0时表示普通的绑定更新请求;当该标志位为1时表示指示激活第一转交隧道。当全局移动锚点接收到该消息后,即表示要与移动节点建立第二转交隧道,也表示可以激活第一转交隧道了。
204.全局移动锚点向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根据接收到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确认该请求消息的中的移动节点的身份以及对应的第一转交隧道是否存在,若第一转交隧道存在则向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本步骤中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即为一种代理绑定更新消息,这种代理绑定更新消息主要由移动头消息构成,该移动头消息中除了包括移动头选项等常用信息外,还包括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初始化标志位和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激活标志位,其中初始化标志位仍为1,而激活标志位也为1,表示激活第一转交隧道。
205.全局移动锚点接收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
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在接收到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后,根据该请求消息激活标志位上的参数确定全局移动锚点要激活第一转交隧道,所以第一本地移动锚点会先设置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并将该设置好的时间设置到向全局移动锚点发送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中。
其中设置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可以是通过移动节点与通信节点的会话信息来完成。比如由于移动节点在第一代理移动网中与通信节点传输数据时是通过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和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接入网关之间的隧道转发的,所以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在缓存中都记录有移动节点与通信节点的会话信息,这些会话信息包括会话个数以及会话时间,所以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设置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设每个会话的地址更新时间为t,移动节点与通信节点在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活动会话个数为n,常数为m,其中m取值范围在0~5之间,所以第一隧道的生存时间T可以为T=m×n×t。
本步骤中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即为一种代理绑定更新应答消息,这种代理绑定更新应答消息主要由移动头消息构成,与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一样,该移动头消息中除了包括移动头选项等常用信息外,还包括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初始化标志位和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激活标志位,其中初始化标志位仍为1,而激活标志位也为1,表示激活第一转交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全局移动锚点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前,第一本地移动锚点会删除之前移动节点在第一代理移动网中对应的第一本地移动锚点与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接入网关之间的隧道信息。
206.全局移动锚点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并向移动节点发送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
全局移动锚点根据接收到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将绑定更新条目中第一转交隧道的激活状态设置为1,使得第一转交隧道被激活,也使得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开始计时。与此同时,全局移动锚点向移动节点发送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从而完成与移动节点间第二转交隧道的建立。其中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可以为一种绑定应答消息,该绑定应答消息主要由移动头消息构成,该移动头消息包括激活第一转交隧道的标识,该标志位设置为0和1两种状态,当该标志位为0时表示普通的绑定更新应答;当该标志位为1时表示指示激活第一转交隧道。
至此第一转交隧道被激活,第二转交隧道建立完毕,由于此时通信节点发送数据的目的地址仍然是第一转交地址,因为此时通信节点上的目的地址还没有被更新。同样,移动节点发送数据的源地址仍然是第一转交地址,因为此时移动节点还没有完成项通信节点更新转交地址的步骤,所以此时通信节点传向移动节点的数据通过第一本地移动锚点拦截经由第一转交隧道发送到全局移动锚点,全局移动锚点将第一转交地址更改为第二转交地址后再将数据通过第二转交隧道传输至在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移动节点。
由上可知,通过全局移动锚点转发数据的原理就在于:在转交地址更新完成前,即移动节点向通信节点更新转交地址完成前,全局移动锚点对收发的数据进行转交地址的变更,从而保证了移动节点和通信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而在通过全局移动锚点转发数据的同时,移动节点也立刻开始向通信节点上报更新转交地址的过程,以使在隧道生存时间到达前完成向通信节点更新转交地址的过程。由于移动节点向通信节点上报更新转交地址为现有技术,即通过标准的MIPv6绑定注册来完成,故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转交隧道被激活时,由于为了移动节点通过数据转交隧道进行数据的收发,所以要断开第一代理移动网与其的连接,因为此时断开连接不会影响网间切换,所以第一移动锚定删除移动节点之前移动节点在第一代理移动网中注册时的绑定缓存条目,从而拆除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和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接入网关之间的隧道。
207.当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根据计时到达的生存时间自动拆除时,全局移动锚点拆除所述第二转交隧道。
此处,当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根据计时到达的生存时间自动拆除时,说明移动节点与通信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即可通过新的转交地址来实现,通信节点向移动节点传输的数据已可以由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接入网关与第二本地移动锚点间的双向隧道转发,最后路由到移动节点。第二转交隧道的存在已毫无意义,所以全局移动锚点拆除所述第二转交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代理移动网即为源代理移动网,第二代理移动网即为目标代理移动网。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全局移动锚点可以建立连接移动节点与第一本地移动锚点的数据转交隧道,而该数据转交隧道由两段组成,第一段为第一转交隧道,连接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和全局移动锚点;第二段为第二转交隧道,连接全局移动锚点和移动节点。使得移动节点在完成切换前与通信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可由这两个转交隧道通过全局移动锚点的连接来完成,防止了移动节点在网间切换时的数据丢包现象,为所述移动节点成功在网间切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为移动节点进行网间无缝切换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
实施例三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装置的结构框图,所述结构框图包括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单元301、第一转交隧道激活单元302、请求消息接收单元303、第二转交隧道建立单元303、数据接收单元305、数据发送单元306、第二请求消息接收单元307和响应消息发送单元308其中,
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单元301,主要用于预先建立与所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
第一转交隧道激活单元302,主要用于当移动节点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第一请求消息接收单元303,主要用于接收所述移动节点发送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第二转交隧道建立单元304,主要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接收单元303接收到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移动节点连接的第二转交隧道;
数据接收单元305,主要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306,主要用于将所述数据接收单元305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在所述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比如,通过第二转交隧道建立单元303建立的第二转交隧道向移动节点发送从第一转交隧道接收到的数据;
第二请求消息接收单元307,用于在所述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单元301预先建立与所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前,接收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响应消息发送单元308,用于向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激活单元303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321,主要用于当所述请求消息接收单元303接收到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中包括激活隧道标识时,根据所述激活隧道标识,向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322,主要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
激活模块323,主要用于在接收模块322接收到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后,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激活单元302还可以包括:
计时启动模块324,主要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322接收到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在激活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时,启动对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的计时;
隧道拆除模块325,主要用于当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根据计时到达的生存时间自动拆除时,拆除所述第二转交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代理移动网即为源代理移动网,第二代理移动网即为目标代理移动网。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可以很好的实现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所述的方法,使得本装置,如全局移动锚点通过与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建立转交隧道来转发通信节点发向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的数据,保证了移动节点在与第一代理移动网断开后还能与通信节点收发数据,防止数据丢包,为所述移动节点成功切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为移动节点进行网间无缝切换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系统,如图4所示,骨干网与第一、第二代理移动网一起构成全局移动网,在该全局移动网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主要用于向全局移动锚点403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并通过与全局移动锚点403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发送数据给全局移动锚点403,其中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为第一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
全局移动锚点403,主要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后,预先建立与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当移动节点404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第一代理移动网中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所述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本地移动锚点401,所述第二本地移动锚点401为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
所述第二本地移动锚点401,用于向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返回的指示应答消息,向所述移动节点404发送本地网络前缀以使所述移动节点404从第一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第二代理移动网;
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二本地移动锚点401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消息,并返回所述指示应答消息给所述第二本地移动锚点401。
当全局移动锚点403接收到的移动节点404发送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中包括激活隧道标识时,所述全局移动锚点403还用于根据所述激活隧道标识,向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发送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其中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还用于在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之前,根据本地缓存中的会话信息,在所述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中设置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以使所述第一转交隧道被激活后,在的生存时间到达时自动拆除。其中当所述会话信息包括会话个数n以及每个会话的地址更新时间t时,所述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T为:
T=m×n×t
其中参数值m的取值范围为0~5之间。
全局移动锚点403,还用于当接收到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在激活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时,启动对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的计时,当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根据计时到达的生存时间自动拆除时,拆除所述第二转交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代理移动网即为源代理移动网,第二代理移动网即为目标代理移动网。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全局移动网中引入全局移动锚点403,建立连接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和全局移动锚点403的第一转交隧道,以及建立连接移动节点404和全局移动锚点403的第二转交隧道,实现将第一本地移动锚点402通过第一转交隧道与第二转交隧道组成的数据转交隧道与移动节点404相连,这样在移动节点404切换完毕前,移动节点404就可以通过所述数据转交隧道与通信节点405进行数据传输,减少了移动节点404在网间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包现象。而且移动节点404还可以通过全局移动锚点完成与通信节点405的转交地址更新,缩短了切换时延,实现移动节点404在代理移动网间的无缝切换。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模块或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存储介质可以是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全局移动锚点预先建立与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并根据接收到的移动节点发送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移动节点连接的第二转交隧道;
当所述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转交隧道,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所述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与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向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中包括激活隧道标识时,所述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激活隧道标识,向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在接收到的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后,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在激活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时,启动对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的计时;
当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根据计时到达的生存时间自动拆除时,拆除所述第二转交隧道。
5.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单元,用于预先建立与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
第一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动节点发送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第二转交隧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移动节点连接的第二转交隧道;
第一转交隧道激活单元,用于当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转交隧道,将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在所述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转交隧道预先建立单元预先建立与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前,接收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响应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激活单元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中包括激活隧道标识时,根据所述激活隧道标识,向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 隧道的响应消息;
激活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到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后,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激活单元还包括:
计时启动模块,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激活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的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在激活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时,启动对第一转交隧道的生存时间的计时;
隧道拆除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根据计时到达的生存时间自动拆除时,拆除所述第二转交隧道。
9.一种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本地移动锚点,用于向全局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并通过与全局移动锚点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发送数据给全局移动锚点,其中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为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
全局移动锚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后,预先建立与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连接的第一转交隧道,并根据接收到的移动节点发送的建立第二转交隧道的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移动节点连接的第二转交隧道;当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时,激活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转交隧道,通过所述第一转交隧道接收所述源代理移动网中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转交隧道,将所述数据转发到在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所述移动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本地移动锚点,所述第二本地移动锚点为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本地移动锚点;
所述第二本地移动锚点,用于向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发送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返回的指示应答消息, 向所述移动节点发送本地网络前缀以使所述移动节点从源代理移动网切换到目标代理移动网;
所述第一本地移动锚点,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代理移动网中的第二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的预先建立第一转交隧道的指示消息,并返回所述指示应答消息给所述第二本地移动锚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150037 CN101931938B (zh) | 2009-06-26 | 2009-06-26 | 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150037 CN101931938B (zh) | 2009-06-26 | 2009-06-26 | 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31938A CN101931938A (zh) | 2010-12-29 |
CN101931938B true CN101931938B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337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150037 Active CN101931938B (zh) | 2009-06-26 | 2009-06-26 | 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319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2125B (zh) * | 2011-10-13 | 2018-03-23 | 广州市瑞雅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流迁移方法及装置 |
CN103428685B (zh) * | 2012-05-23 | 2017-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视频监控方法及全局移动锚点实体 |
CN104094637B (zh) * | 2012-12-31 | 2017-10-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及异构网络切换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2050A (zh) * | 2004-05-17 | 2005-02-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切换的方法 |
CN101060692A (zh) * | 2006-04-18 | 2007-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演进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1175316A (zh) * | 2006-10-30 | 2008-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跨本地移动管理域切换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15513B1 (ko) * | 2007-11-13 | 2009-09-0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프락시 모바일 IPv6에서 패킷 손실을 줄이기 위한 패킷버퍼링 장치 및 방법 |
-
2009
- 2009-06-26 CN CN 200910150037 patent/CN1019319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2050A (zh) * | 2004-05-17 | 2005-02-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切换的方法 |
CN101060692A (zh) * | 2006-04-18 | 2007-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演进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1175316A (zh) * | 2006-10-30 | 2008-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跨本地移动管理域切换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31938A (zh) | 2010-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13948B2 (en) | Support for continuity of tunnel communications for mobile nodes having multiple care of addressing | |
EP1894423B1 (en) | Method to facilitate handover | |
KR100763534B1 (ko) | IPv6 기반 모바일 시스템에서 빠른 리액티브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장치 | |
CN101662804B (zh) |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 |
CN101175316B (zh) | 跨本地移动管理域切换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 |
US7920521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eign agent re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 |
CN101212461B (zh) | 异构ip网络切换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和核心网网关 | |
CN101383755B (zh) | 代理移动IPv6切换方法及相关网络实体 | |
KR101400415B1 (ko) | 네트워크 기반 서비스 플로우 바인딩 방법 | |
KR101080852B1 (ko) | 프록시 모바일 아이피 네트워크에서의 네트워크 이동성 관리장치 및 방법 | |
KR100834011B1 (ko) | 이종 무선 네트워크 간의 수직 핸드오버 방법 | |
KR100862722B1 (ko) | 네트워크기반의 지역 이동성 관리기법에 의한 빠른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1594609B (zh) | 在不同域间切换时保持会话连续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 |
CN100405871C (zh) | 一种基于二层预测和触发的三层移动切换实现方法 | |
CN101931938B (zh) | 网间切换时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996911A (zh) | 一种在多主机WiMAX系统中控制R3重锚定的方法 | |
US20040081128A1 (en) | Method for relocating the diversity point of a mobile station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
KR101258238B1 (ko) | 프록시 모바일 인터넷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핸드오버 방법 | |
KR100989732B1 (ko) | HMIPv6 네트워크 기반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액세스 라우터와 모바일 노드 | |
US20110134883A1 (en) | Network based mobility system and handover method thereof | |
KR100935637B1 (ko) | 프록시 모바일 아이피에서 고속 경로 최적화 방법 | |
KR100938281B1 (ko) | 다중 인터페이스를 갖는 이동 노드에서 링크 트리거 신호를이용한 이종망 간의 핸드오버 방법 | |
CN101621793B (zh) | 基于非中心化移动性管理业务架构的快速切换方法及装置 | |
KR101527611B1 (ko) | 이종망 접속 방법 | |
KR20060026311A (ko) | 휴대인터넷에서의 명시적 멀티캐스팅 기법을 이용한핸드오버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