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1855A - 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1855A
CN101931855A CN2009101485456A CN200910148545A CN101931855A CN 101931855 A CN101931855 A CN 101931855A CN 2009101485456 A CN2009101485456 A CN 2009101485456A CN 200910148545 A CN200910148545 A CN 200910148545A CN 101931855 A CN101931855 A CN 101931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phone number
module
request
transceiver modul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85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松
陈健儿
王志中
蒋春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485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18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1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1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登记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判断所述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如果是初次申请,设置业务口令后执行下一步;如果是非初次申请,发送包括所述业务口令的请求,并在验证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执行下一步;将确认码发送到所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中;当接收到所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发送的所述确认码后,保存所述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本发明提供了更为经济、长效和灵活的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信业务领域,尤其涉及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电信业务高速发展,运营商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人们更换运营商比较频繁,而号码携带业务还未开展,更换运营商就意味着要更换号码,更换号码会带来很多不方便。目前运营商大都采用保留旧号码并设置无条件呼叫转移实现号码变更通知,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技术实现较复杂,占用现有网络资源较多;
存在时间局限性,一般只能免费保留三个月到半年,过期后如果继续使用此方法,需要用户每月缴付费用,加大了用户的开销;
不能解决用户多次变更号码时的查询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从而提供了更为经济、长效和灵活的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登记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判断所述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如果是初次申请,设置业务口令后执行下一步;如果是非初次申请,发送包括所述业务口令的请求,并在验证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执行下一步;将确认码发送到所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中;当接收到所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发送的所述确认码后,保存所述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系统,其中:终端包括: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登记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发送设置的业务口令,以及将接收到的确认码发送给第二接收模块;服务器包括:第二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登记请求并发送给判断模块;接收所述判断模块返回的判断结果,当所述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时,通知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设置所述业务口令,发送所述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当所述登记请求为非初次申请时,接收所述业务口令并在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发送所述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的所述确认码时,向保存模块发送保存通知;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判断所述业务口令是否正确,判断所述确认码是否正确,并将所述判断结果返回给所述第二收发模块;保存模块,保存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旧电话号码和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服务器,包括:第二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登记请求并发送给判断模块;接收所述判断模块返回的判断结果,当所述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时,通知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设置所述业务口令,发送所述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当所述登记请求为非初次申请时,接收所述业务口令并在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发送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的所述确认码时,向保存模块发送保存通知;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判断所述业务口令是否正确,判断所述确认码是否正确,并将所述判断结果返回给所述第二收发模块;保存模块,保存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旧电话号码和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登记请求并发送给判断模块,所述登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接收判断模块返回的判断结果,当所述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时,通知第一收发模块设置业务口令,发送所述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当所述登记请求为非初次申请时,接收所述业务口令并在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发送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的所述确认码时,向保存模块发送保存通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解决多运营商范围内对所有电话号码的变更后进行登记的问题;
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基本不占用网络资源;
不存在时间局限,一次登记终身使用;
可以解决用户多次号码变更时的查询问题;
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查询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系统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终端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服务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查询的终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方法流程图。
在步骤101,用户发送登记电话号码的请求,该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新电话号码、旧电话号码(如果存在),用户信息可以是机主姓名。
如果用户单独提供正在使用的新电话号码,只登记新电话号码,该号码和之前系统内存在的该用户的旧号码(如果之前登记过)形成号码链;如果用户同时提供了旧电话号码,则新旧电话号码共同和之前系统内存在的该用户的旧号码(如果之前登记过)形成号码链。
在步骤102,判断该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如果是,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6。
经查询存在所述登记请求中携带的用户信息和旧电话号码时,认为该登记为非初次登记,否则认为是初次登记。
在步骤103,判断旧电话号码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04。
初次登记之前,资料库里并没有该用户的历史信息,如果用户的旧号码已经停用,为了防止用户恶意登记变更,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防止恶意登记。对于已停机或销号的旧号码的确认,可以通过用户标识信息进行认证,比如,通过身份证作为用户登记信息的凭证。登记姓名和身份证上的姓名必须保持一致。只要用户的第一次记录是可靠的,那么后续的记录都不需要用户标识信息,只需要业务口令就可以保证整串号码的安全性。如果不是初次登记,就算旧号码已经停用,也不需要进行身份认证。
在步骤104,要求提供用户标识信息,当验证用户标识信息正确时,执行步骤105。若验证用户标识信息不正确,则结束流程。
在步骤105,设置业务口令。
初次登记时用户需要自行设置业务密码等业务口令,并且在登记后续新电话号码时,用户必须提供业务口令才能录入新电话号码,以此口令来防止以后的恶意登记。比如,张三原来在系统里登记过A号码,后来李四想假冒登记,由于李四不知道张三设置的业务密码,因此无法录入自己的信息。业务口令是用户进行一切变更登记操作的唯一凭据,应由用户妥善保管,如果发生遗失,可以凭用户标识重新设定业务口令。
在步骤106,要求用户提供业务口令,验证业务口令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执行步骤107。若验证业务口令不正确,则结束流程。
如果用户首次登记时刚刚设定了业务口令,则不需要进行此步骤的相关验证。
在步骤107,要求用户提供新电话号码,并发送确认码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中。
如果在步骤101中,即发送登记请求时已发送了新电话号码,则在该步骤中不需要再发送新电话号码了。在将确认码发送给变更后的新号码时,如果旧号码未停用,确认码也需要发给旧号码,以确认旧号码的真实性,并取代繁琐的用户标识信息验证。
用户信息只是用于标明各个不同用户,用户标识信息是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对用户进一步区分和确认。用户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身份证、用户的单位名称或者地址等。用户可以通过拨打语音平台号码、发送手机短信或者登陆WEB网站等方式提供用户标识信息。
在步骤108,接收到通过所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发送的正确的验证码,保存所述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若验证码不正确,则结束流程。
登记时必须包含新电话号码(可收到确认信息的新电话号码),可以只登记新电话号码,也可以同时登记旧电话号码和新电话号码。只登记已停用的旧电话号码是不被允许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旧电话号码已经停用,失去了被查询的意义。
当提供用户标识信息时,还可以保存所述用户信息、用户标识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仅以身份证作为用户标识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在要求提供用户标识信息时,需要用户出示身份证,当面验证用户所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姓名是否一致,验证无误后才可以录入系统,并保留身份证复印件作为存档备考。
当多次变更电话号码时,依次保存所述旧电话号码与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在步骤109,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验证,如果需要,执行步骤110,否则直接结束流程。
在步骤110,输入验证问题和答案,结束流程。当然,判断是否需要验证,以及输入验证问题和答案的操作不是必须的,即不必须执行步骤109和步骤110。只是通过设置验证操作来验证查询者的身份,只有答对问题的人才能得到查询结果,以进一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比如,在查询变更后的电话号码时,只有通过验证的用户可以查询到新电话号码,从而,提高了查询操作的安全性。
图2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查询的方法结构图。
在步骤201,发送查询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和所述旧电话号码,用户信息可以是机主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
在步骤202,根据已保存的所述旧电话号码与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返回所述新电话号码。
用户可以通过拨打语音平台号码、发送手机短信或者登陆WEB网站等方式提供旧电话号码,由此可以查询到对应的新电话号码。因此,通过开发与语音、SMS、WEB等业务平台之间的接口,使各个业务平台利用此接口提供对号码变更的查询业务。
对于旧电话号码的机主发生改变时,将分别保存变更记录,并在接收到包括旧电话号码的查询请求时,返回符合条件的记录。
比如,张三最先使用的号码是123,后来张三把号码改成了456,一段时间之后,运营商又把123这个号码给了李四,又过了一段时间,李四又放弃123号码,改用号码789。两位用户的所有变更都在系统内做了登记,此时系统内会存在如下两条可区分的记录:张三123→张三456;李四123→李四789。当查询者提供机主的姓名时,可以确切的返回与机主姓名对应的记录。
当电话号码发生多次变更时,在发送查询电话号码的请求时,在所述请求中包括多次变更的任一所述旧电话号码,就可以获取最新的电话号码。比如,电话号码从A→B→C→D,在系统中保存完整的号码链,要查询最新的电话号码D时,只需要知道任何一个旧号码A、B或C,就可以查询到D。
当然,在接收到查询请求时,也可以记录该查询请求,用户可以通过发送包括电话号码和用户信息的请求,获取查询的历史记录。
图3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系统结构图。包括终端和服务器。
图4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终端结构图。
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登记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新电话号码以及旧电话号码(如果存在)。发送设置的业务口令,以及将接收到的确认码发送给第二接收模块,以表明该第一收发模块要登记新电话号码。
如果用户单独提供正在使用的新电话号码,只登记新电话号码,该号码和之前系统内存在的该用户的旧号码(如果之前登记过)形成号码链;如果用户同时提供了旧电话号码,则新旧电话号码共同和之前系统内存在的该用户的旧号码(如果之前登记过)形成号码链。
第一收发模块在接收到第二收发模块的通知后,设置业务口令。如果该第一收发模块是初次登记且旧电话号码处于使用状态,直接发送设置的业务口令。如果该第一收发模块是初次登记且旧电话号码处于未使用状态,则需要先向第二收发模块发送用户标识信息,以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再向第二收发模块发送业务口令。
用户信息只是用于标明各个不同用户,用户信息可以是机主姓名,用户标识信息是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对用户进一步区分和确认。用户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身份证、用户的单位名称或者地址等。用户可以通过拨打语音平台号码、发送手机短信或者登陆WEB网站等方式提供用户标识信息。
图5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服务器结构图。
第二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登记请求并发送给判断模块;接收所述判断模块返回的判断结果,当所述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时,通知第一收发模块设置业务口令,发送确认码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中。
如果该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且所述旧电话号码处于使用状态,直接发送设置业务口令的通知,如果该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且旧电话号码处于未使用状态,先向第一收发模块发送提供用户标识信息的通知。当接收到该用户标识信息并验证正确的情况下,再向第一收发模块发送设置业务口令的通知。
初次登记时用户需要自行设置业务密码等业务口令,并且在登记后续新电话号码时,用户必须提供业务口令才能录入新电话号码,以此口令来防止以后的恶意登记。比如,张三原来在系统里登记过A号码,后来李四想假冒登记,由于李四不知道张三设置的业务密码,因此无法录入自己的信息。业务口令是用户进行一切变更登记操作的唯一凭据,应由用户妥善保管,如果发生遗失,可以凭用户标识重新设定业务口令。
第二收发模块在所述登记请求为非初次申请时,接收用户提供的业务口令,并在判断模块验证该业务口令正确时,发送确认码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中。
对于初次申请的用户,在登记过程中设置了业务口令,对于非初次申请的用户,也已经设置了业务口令。因此,无论是否为初次申请,第二收发模块都会接收到业务口令。当验证业务口令正确后,就可以将确认码发送给变更后的新号码,如果旧号码未停用,确认码也需要发给旧号码,以确认旧号码的真实性,并取代繁琐的用户标识信息验证。
用户信息只是用于标明各个不同用户,用户标识信息是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对用户进一步区分和确认。用户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身份证、用户的单位名称或者地址等。用户可以通过拨打语音平台号码、发送手机短信或者登陆WEB网站等方式提供用户标识信息。
第二收发模块接收到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的确认码时,通知保存模块保存所述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判断模块判断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判断业务口令是否正确,并将判断结果返回给所述第二收发模块。如果用户首次登记时刚刚设定了业务口令,则判断模块不需要验证业务口令是否正确。当判断为初次申请时,还判断所述旧电话号码是否处于使用状态。
经查询存在所述登记请求中携带的用户信息和旧电话号码时,认为该登记为非初次登记,否则认为是初次登记。
初次登记之前,资料库里并没有该用户的历史信息,如果用户的旧号码已经停用,为了防止用户恶意登记变更,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防止恶意登记。对于已停机或销号的旧号码的确认,可以通过用户标识信息进行认证,比如,通过身份证作为用户登记信息的凭证。登记姓名和身份证上的姓名必须保持一致。只要用户的第一次记录是可靠的,那么后续的记录都不需要用户标识信息,只需要业务口令就可以保证整串号码的安全性。如果不是初次登记,就算旧号码已经停用,也不需要进行身份认证。
保存模块保存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登记时必须包含新电话号码(可收到确认信息的新电话号码),可以只登记新电话号码,也可以同时登记旧电话号码和新电话号码。只登记已停用的旧电话号码是不被允许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旧电话号码已经停用,失去了被查询的意义。
当提供用户标识信息时,还可以保存所述用户信息、用户标识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仅以身份证作为用户标识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在要求提供用户标识信息时,需要用户出示身份证,当面验证用户所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姓名是否一致,验证无误后才可以录入系统,并保留身份证复印件作为存档备考。
此外,当多次变更电话号码时,保存模块还依次保存所述旧电话号码与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图6为本发明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查询的终端结构图。终端还包括查询模块,发送查询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和所述旧电话号码,用户信息可以是机主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第二收发模块根据该查询请求,查找保存模块已保存的对应关系,并将该旧电话号码对应的新电话号码返回给查询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拨打语音平台号码、发送手机短信或者登陆WEB网站等方式提供旧电话号码,由此可以查询到对应的新电话号码。通过开发与语音、SMS、WEB等业务平台之间的接口,使各个业务平台利用此接口提供对号码变更的查询业务。因此,可以由第二收发模块担任此接口,并单独设置在服务器上,即第二收发模块可以与判断模块、保存模块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也可以分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对于旧电话号码的机主发生改变时,保存模块将分别保存变更记录,并在接收到包括旧电话号码的查询请求时,返回符合条件的记录。
比如,张三最先使用的号码是123,后来张三把号码改成了456,一段时间之后,运营商又把123这个号码给了李四,又过了一段时间,李四又放弃123号码,改用号码789。两位用户的所有变更都在系统内做了登记,此时系统内会存在如下两条可区分的记录:张三123→张三456;李四123→李四789。当查询者提供机主的姓名时,可以确切的返回与机主姓名对应的记录。
当电话号码发生多次变更时,在发送查询电话号码的请求时,在所述请求中包括多次变更的任一所述旧电话号码,就可以获取最新的电话号码。比如,电话号码从A→B→C→D,在系统中保存完整的号码链,要查询最新的电话号码D时,只需要知道任何一个旧号码A、B或C,就可以查询到D。
当然,在接收到查询请求时,也可以记录该查询请求,用户可以通过发送包括电话号码和用户信息的请求,获取查询的历史记录。
为进一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第一收发模块在发送登记请求时,还可以设置验证问题和答案,是否设置问题的答案的这种验证方式,由用户自行决定。第二收发模块将接收的问题和答案存储到保存模块中。在查询者根据旧电话号码查询新电话号码时,要求查询者根据验证问题进行回答,只有答对问题的人才能得到查询结果,以此来验证查询者的身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比如,在查询变更后的电话号码时,要求查询者提供旧电话号码的机主的身份证号码,只有通过验证的用户可以查询到新电话号码,从而,提高了查询操作的安全性。
本发明中,用户在系统中登记自己的号码和姓名等资料,更换新号码时,再次在系统内登记自己的新号码和姓名等资料,所有资料都必须要经过验证有效后才可进入数据库,具体验证方法可以是系统发送业务确认码到用户登记的终端上,要求用户输入正确的确认码即可确认资料为有效。更换号码前后,用户经过2次以上成功登记,系统中会出现一个该用户的号码链,比如A→B,系统依靠这个号码链进行顺序搜索。当用户的联系人要查询旧号码所对应的新号码时,只需要通过语音、SMS、WEB等业务平台进行查询,提供机主姓名及其历史上任意一个系统中登记过的旧号码,即可查询到对应的最新号码,新电话号码返回可以是语音、短信、网页等多种形式。
将会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讨论的方法步骤是由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指令(代码段)的处理(即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处理器来执行的。还将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实现方式或编程技术,并且本发明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用于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功能的技术来实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编程语言或操作系统。从而,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为方法、诸如专用装置这样的装置、诸如数据处理系统这样的装置,或者承载介质,例如计算机程序产品。承载介质承载用于控制处理系统实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代码段。因此,本发明的方面可以采取方法、纯硬件实施例、纯软件实施例或者结合了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此外,本发明可以采取承载包含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段的承载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包括诸如磁盘或硬盘这样的磁存储设备,或者诸如CD-ROM这样的光存储介质。
作为对详细描述的结论,应该注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很清楚可对优选实施例做出许多变化和修改,而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这种变化和修改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登记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
判断所述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如果是初次申请,设置业务口令后执行下一步;如果是非初次申请,发送包括所述业务口令的请求,并在验证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执行下一步;
将确认码发送到所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中;
当接收到所述新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发送的所述确认码后,保存所述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记方法,其中,如果是初次申请,设置业务口令的操作,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旧电话号码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如果是,直接设置所述业务口令;否则,在验证用户标识信息正确后,设置所述业务口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查询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信息和旧电话号码;
根据已保存的所述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与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返回所述新电话号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多次变更电话号码时,依次保存所述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与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登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查询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多次变更的任一所述旧电话号码;
根据已保存的所述旧电话号码与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返回所述新电话号码。
6.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系统,其中:
终端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登记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发送设置的业务口令,以及将接收到的确认码发送给第二接收模块;
服务器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登记请求并发送给判断模块;接收所述判断模块返回的判断结果,当所述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时,通知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设置所述业务口令,发送所述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当所述登记请求为非初次申请时,接收所述业务口令并在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发送所述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的所述确认码时,向保存模块发送保存通知;
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判断所述业务口令是否正确,判断所述确认码是否正确,并将所述判断结果返回给所述第二收发模块;
保存模块,保存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旧电话号码和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登记系统,其中,所述判断模块在判断所述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时,还判断所述旧电话号码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当未处于使用状态时,还验证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是否正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登记系统,其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查询模块,发送查询电话号码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信息和旧电话号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登记系统,其中,所述保存模块还在电话号码发生多次变更时,依次保存所述旧电话号码与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登记系统,其中,所述查询模块还在电话号码发生多次变更时,在所述查询请求中包括多次变更中任一所述旧电话号码。
11.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服务器,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接收所述登记请求并发送给判断模块;接收所述判断模块返回的判断结果,当所述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时,通知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设置所述业务口令,发送所述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当所述登记请求为非初次申请时,接收所述业务口令并在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发送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的所述确认码时,向保存模块发送保存通知;
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登记请求是否为初次申请,判断所述业务口令是否正确,判断所述确认码是否正确,并将所述判断结果返回给所述第二收发模块;
保存模块,保存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旧电话号码和新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
12.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的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登记请求并发送给判断模块,所述登记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旧电话号码以及新电话号码;接收判断模块返回的判断结果,当所述登记请求为初次申请时,通知第一收发模块设置业务口令,发送所述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当所述登记请求为非初次申请时,接收所述业务口令并在所述业务口令正确时,发送确认码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发送的所述确认码时,向保存模块发送保存通知。
CN2009101485456A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19318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85456A CN101931855A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85456A CN101931855A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1855A true CN101931855A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70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85456A Pending CN101931855A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3185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7956A (zh) * 2015-12-31 2016-05-11 网易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6888446A (zh) * 2015-12-15 2017-06-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验证信息接收方产权身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87165A (zh) * 2020-06-30 2020-10-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多号码管理方法、系统、通信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70443A (zh) * 2020-09-14 2020-12-11 深圳市智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修改智能快递柜的快递运单中电话号码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8446A (zh) * 2015-12-15 2017-06-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验证信息接收方产权身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77956A (zh) * 2015-12-31 2016-05-11 网易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11787165A (zh) * 2020-06-30 2020-10-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多号码管理方法、系统、通信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70443A (zh) * 2020-09-14 2020-12-11 深圳市智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修改智能快递柜的快递运单中电话号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70443B (zh) * 2020-09-14 2024-03-22 深圳市智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修改智能快递柜的快递运单中电话号码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0019B2 (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N110049066B (zh) 一种基于数字签名和区块链的资源访问授权方法
US10218839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devices for authenticating a call session
JP4685876B2 (ja) 複数の信用証明認証プロトコルを提供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30054433A1 (en) Multi-Factor Identity Fingerprinting with User Behavior
US201203035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okenizing Financial Information
US772998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ssage correction in a transaction authorization service
CN104954383A (zh) 一种应用程序登录方法及系统
CN109784031B (zh) 一种账户身份验证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29283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ed commands
DK3092774T3 (en) SYSTEM AND PROCEDURE FOR COMMUNICATING USER DATA
CN101611588A (zh) 对于受限资源的安全访问
CN105939362A (zh) 用户账号管理方法及装置
TW201909072A (zh) 電子帳戶的掛失、解掛、業務管理方法、裝置及設備
US8625761B2 (en) Method, system,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KR101724619B1 (ko) 계좌번호를 대체하는 식별정보를 이용한 금융 오픈 플랫폼과 금융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US823932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orizing transactions using transaction phrases in a transaction authorization service
CN101931855A (zh) 一种对变更后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和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CN108111533A (zh) App的注册登录方法及系统
CN101551890A (zh) 使用手机注册进行电子交易行为的验证系统
CN112583606B (zh) 安全校验方法及服务器、终端、存储介质
EP312518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inancial account access management
JP5947358B2 (ja) 認証処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78338B (zh) 密码保护信息维护方法及装置
CN111901299A (zh) 申请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