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0882A - 一种空气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0882A
CN101930882A CN 201010290010 CN201010290010A CN101930882A CN 101930882 A CN101930882 A CN 101930882A CN 201010290010 CN201010290010 CN 201010290010 CN 201010290010 A CN201010290010 A CN 201010290010A CN 101930882 A CN101930882 A CN 101930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ircuit breaker
half shell
breaker accord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900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0102900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08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0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0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断路器,包括驱动元件、电极、绝缘外壳、驱动装置、盖,所述电极绝缘外壳由上半壳与下半壳沿着外围耦合面相互耦合组成,此驱动元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电端子,两个电端子里侧分别连接能够相互耦合或断开的固定触头与动触头;所述上半壳与下半壳中部开口两侧的壳体底部分别设有隔间,两个隔间外围壳体分别设有容纳空间。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具有结构紧凑、可减少生产成本、易于制造、使用操作方便、组装简单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灵活拼装不同的脱扣器,从而便于企业生产计划调配;在电极外设外壳可防止电极在使用中产生热量而烫伤操作者,同时可降低操作中的损坏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断路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空气断路器通常为双壳体结构,它由模块化电极、操作机构、模块化脱扣器等部件组成;电极与脱扣器都放置于一个外部框架中,这个框架构成断路器的外壳其作用有助于保持这些电极相互之间机械连接,而且在结构上承受断路器在其正常寿命中经受的压力,在框架上增设盖构成断路器上盖,这样断路器的脱扣器被封装在一起,不便于对脱扣器更换和调配安装不同的脱扣器。此外,还可把若干电极和操作机构组成合成块,把一端装有脱扣器的盖耦合,这样就形成了电极的若干外壳直接作为断路器侧壁,但这样断路器在使用中电弧产生的温度较高,电极的外壳温度较高,容易烫伤操作者,为了保证耐压、耐电弧一般都采用热固性塑料作为电极材料,而这种热固性塑料既容易在碰撞下碎裂同时也不可回收利用,不适合用于当今低碳环保大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观的减少生产成本、易于制造、操作方便、组装简单的断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断路器,包括驱动元件、电极、绝缘外壳、驱动装置、盖,电极中部设置驱动元件,盖中部设有驱动杆孔,所述电极绝缘外壳由上半壳与下半壳沿着外围耦合面相互耦合组成,此绝缘外壳内部设有两侧分别安装电弧隔板,此驱动元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端子与第二电端子,其中的第一电端子里侧连接能够相互耦合或断开的固定触头与动触头用于对电极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其中的第二电端子里侧连接能够相互耦合或断开的另一对固定触头与动触头用于对电极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
所述下半壳外围耦合面上设有凸出端并且上半壳外围耦合面配有相应的凹槽。
所述上半壳与下半壳中部均设有开口,此开口两侧的壳体底部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容纳固定触头、动触头与电弧隔板的隔间,两个隔间相对应的外围壳体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第一电端子的容纳空间与第二电端子的容纳空间。
所述绝缘外壳两侧外壁位置处分别设有排气通道,下半壳的外围框体上设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空心销,此空心销与相应的孔之间相互耦合形成横向延伸到绝缘外壳外壁的绝缘通道。
所述绝缘通道内插入装配补偿件并且通过按压与电极耦合在一起,所述驱动装置上设有操作者可调节的驱动杆。
本发明所述的断路器的有益效果为:具有结构紧凑、可减少生产成本、易于制造、使用操作方便、组装简单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灵活拼装不同的脱扣器(如电子脱扣器,电磁脱扣器等),从而便于企业生产计划调配;在电极外设外壳可防止电极在使用中产生热量而烫伤操作者,同时热塑性材料的外壳牢固性优于热固性的电极材料,可降低操作中的损坏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表现在:
(1)绝缘外壳借助它的自支撑结构有力的把结构功能和容纳功能结合,相比现有技术,不需要使用另外的外部壳体装置;
(2)构成外壳的半壳形状可使电极与用于支撑和移动可动触头的元件相耦合,从而给电极内部产生的气体提供必要的相对流动性和必需的严密性,因此不使用另外的壳体或密封装置来封闭电极和所述驱动元件相耦合的区域;
(3)具有隔间并且还具有用于容纳端子的两个容纳空间以及两个排气通道的结构,可确保电极带电部分之间具有适当的电气绝缘,同时促使气体只通过优选通道流出壳体外并防止气体与电端子发生危险接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断路器的电极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断路器的电极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断路器的电极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断路器的带有驱动装置的多个电极耦合过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断路器的多个电极在耦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断路器的元件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断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半壳;2、上半壳;3、驱动元件;4、动触头;5、固定触头;6、第一电端子;7、第二电端子;8、开口;9、隔间;10、隔间;11、空心销;12、孔;13、容纳空间;14、容纳空间;15、电弧隔板;16、电弧隔板;17、动触头;18、固定触头;19、电极;20、凸出端;21、绝缘外壳;22、排气通道;23、排气通道;24、侧壁;25、侧壁;26、驱动装置;27、驱动杆;28、装配补偿件;29、横向连接件;30、外壳;31、盖;32、标牌;33、驱动杆孔;34、模块化脱扣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断路器,包括驱动元件3、电极19、绝缘外壳21、驱动装置26、盖31,所述电极绝缘外壳21由上半壳2与下半壳1沿着外围耦合面相互耦合组成为自支撑结构,其下半壳1外围耦合面上设有凸出端20而上半壳2外围耦合面配有相应的凹槽,并且确保隔间9与隔间10可密封在短路后于电弧隔板内产生的电离气体;此绝缘外壳21内部设有两侧分别安装电弧隔板15与电弧隔板16,电极19中部设置驱动元件3,此驱动元件3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端子6与第二电端子7,其中的第一电端子6里侧连接能够相互耦合或断开的固定触头5与动触头4用于对电极19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其中的第二电端子7里侧连接能够相互耦合或断开的固定触头18与动触头17用于对电极19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所述上半壳2与下半壳1中部均设有开口8用于使驱动元件3可相对于外壳作相对运动并且确保开口8的气密性,该开口8两侧的壳体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触头5、动触头4与电弧隔板16的隔间9,以及用于容纳固定触头18、动触头17与电弧隔板15的隔间10,此隔间9与隔间10相对应的外围壳体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第一电端子6的容纳空间13与第二电端子7的容纳空间14;所述绝缘外壳21两侧外壁位置处分别设有排气通道22与排气通道23,使驱动元件3可以相对于外壳作相对运动并且确保开口3的气密性。通过结构的叙述,可知绝缘外壳21借助它的自支撑结构有力的把结构功能和容纳功能结合,相比现有技术,不需要使用另外的外部壳体装置;构成外壳的半壳形状可使电极19与用于支撑和移动可动式触头的元件相耦合,从而给电极19内部产生的气体提供必要的相对流动性和必需的严密性,因此不使用另外的壳体或密封装置来封闭电极和驱动元件3相耦合的区域;通过设置隔间、用于容纳端子的空间以及两个排气道的结构,可确保电极带电部分之间具有适当的电气绝缘,同时促使气体只通过优选通道流出壳体外并防止气体与电端子发生危险接触。所述下半壳1的外围框体上设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空心销11,上半壳2的对应位置处则开设若干孔12与之相对应配合,可借助空心销11与相应的孔12之间的相互耦合,形成横向延伸到绝缘外壳21的外侧壁24与外侧壁25上的绝缘通道,空心销11和相应孔12可沿着界定隔间或容纳空间的周界形成在凸出端20各个座的耦合面上,因此不通过隔间9、隔间10或容纳空间13和容纳空间14的内部。
如图4-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断路器,外壳30内设有多个电极19组合,外壳30外部封装带有标牌32的盖31,此盖31中部设有驱动杆孔33;所述电极19的各个开口8以及绝缘通道对齐,该绝缘通道通过空心销11与孔12耦合形成,所述绝缘通道内插入装配补偿件28并且通过按压与电极19耦合在一起,所述电极19后壁上的通道内插入横向连接件29可将电极19与驱动装置26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装置26上设有操作者可调节的驱动杆27,其中的空气断路器断路部分与模块化脱扣器34拼装形成完整的空气断路器整体。
以上实施例是本发明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断路器,包括驱动元件(3)、电极(19)、绝缘外壳(21)、驱动装置(26)、盖(31),电极(19)中部设置驱动元件(3),盖(31)中部设有驱动杆孔(3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绝缘外壳(21)由上半壳(2)与下半壳(1)沿着外围耦合面相互耦合组成,此绝缘外壳(21)内部设有两侧分别安装电弧隔板(15)与电弧隔板(16),此驱动元件(3)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端子(6)与第二电端子(7),其中的第一电端子(6)里侧连接能够相互耦合或断开的固定触头(5)与动触头(4)用于对电极(19)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其中的第二电端子(7)里侧连接能够相互耦合或断开的固定触头(18)与动触头(17)用于对电极(19)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壳(1)外围耦合面上设有凸出端(20)并且上半壳(2)外围耦合面配有相应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壳(2)与下半壳(1)中部均设有开口(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8)两侧的壳体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触头(5)、动触头(4)与电弧隔板(16)的隔间(9),以及用于容纳固定触头(18)、动触头(17)与电弧隔板(15)的隔间(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间(9)与隔间(10)相对应的外围壳体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第一电端子(6)的容纳空间(13)与第二电端子(7)的容纳空间(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21)两侧外壁位置处分别设有排气通道(22)与排气通道(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壳(1)的外围框体上设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空心销(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销(11)与孔(12)之间相互耦合形成横向延伸到绝缘外壳(21)外壁的绝缘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通道内插入装配补偿件(28)并且通过按压与电极(19)耦合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6)上设有可调节的驱动杆(27)。
CN 201010290010 2010-09-25 2010-09-25 一种空气断路器 Pending CN1019308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90010 CN101930882A (zh) 2010-09-25 2010-09-25 一种空气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90010 CN101930882A (zh) 2010-09-25 2010-09-25 一种空气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0882A true CN101930882A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69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90010 Pending CN101930882A (zh) 2010-09-25 2010-09-25 一种空气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3088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977A (zh) * 1996-12-25 1998-07-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断路器
CN1602536A (zh) * 2001-12-10 2005-03-30 Abb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低压电力断路器的电极以及相关的断路器
CN201845727U (zh) * 2010-09-25 2011-05-25 赵建平 一种空气断路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977A (zh) * 1996-12-25 1998-07-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断路器
CN1602536A (zh) * 2001-12-10 2005-03-30 Abb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低压电力断路器的电极以及相关的断路器
CN201845727U (zh) * 2010-09-25 2011-05-25 赵建平 一种空气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6175C (zh) 用于低压电力断路器的电极以及相关的断路器
CN102428535B (zh) 电气式功率开关和带有功率开关的开关板
CN102299014B (zh) 开关,特别是用于低压的负荷断路开关
JP5507010B2 (ja) タンク型真空遮断器
TW201409884A (zh) 開關裝置及開關裝置之組裝方法
CN102280832B (zh) 箱式固定式高压开关柜
CN201229884Y (zh) 一种快速接地开关
CN102683100B (zh) 高压真空灭弧室串联结构
CN201845727U (zh) 一种空气断路器
CN203434515U (zh) 一种充气柜用隔离开关-断路器组合电器
JP2008283734A (ja) 金属閉鎖形スイッチギヤ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3814490B (zh) 断路器
CN106971882A (zh) 电路中断设备、灭弧装置及相关方法
CN201821034U (zh) 带隔离开关的断路器柜
CN204216476U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箱型固定充气式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CN202268608U (zh) 一种固封全真空开关装置
CN101930882A (zh) 一种空气断路器
EP1772883A1 (en) A medium-voltage vacuum circuit breaker and a related medium-voltage switchboard
CN204333736U (zh) 一体化固体绝缘极柱
CN102360986A (zh) 一种固封全真空开关装置
CN106921122B (zh) 环保气体全绝缘全密封小型化开关柜
JP2004064955A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CN204045481U (zh) 一种110kV隔离开关
CN102568942B (zh) 多极电开关器件
CN202839450U (zh) 真空灭弧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