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9360B -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9360B
CN101929360B CN 201010270569 CN201010270569A CN101929360B CN 101929360 B CN101929360 B CN 101929360B CN 201010270569 CN201010270569 CN 201010270569 CN 201010270569 A CN201010270569 A CN 201010270569A CN 101929360 B CN101929360 B CN 101929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rance
connects
outlet
pressure heater
temperatur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705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9360A (zh
Inventor
于立军
徐建
冯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JTU ZHONGYUA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0102705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93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9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9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9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93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包括:顶部循环系统组件和与之相连的底部循环系统组件。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由两个不同的中低温热源发电循环并联而成,顶层循环是有机物朗肯循环,底层循环是卡里纳循环,底层的卡里纳循环在利用顶层循环排出的低温热源发电时的热效率高于有机物朗肯循环,更适合回收较低品位的热源,相比原技术更符合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因此本发明机组热效率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装置及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国急需发展新型的发电技术。全球中低温热源蕴藏丰富,而且来源也很广泛,大量的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都属于中低温热源。目前,中低温热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直接利用,如供热、烘干等,这种利用只能局限于小规模的利用,而且利用程度也很低。将这些中低温热源转换成电力是最好的利用方式,不仅可以大规模利用这些蕴藏丰富的中低温热源,还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在中低温热源的利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冰岛,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为202MW,占国家装机容量的13%以上,地热开发不仅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温室效应的头号祸首二氧化碳已由1960年的27万吨减少到2000年的3千吨,减少了98.9%。然而,中低温热源发电技术很难在全球得到推广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热效率较低,只有10%左右。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北部的斯蒂尔沃特地热电站是由七个相同的发电机组组成,每个发电机组是基于由两个相同的有机物朗肯循环并联而成的循环,总装机容量为12.4MW,机组热效率为8.9%(Exergy analysis of a dual-level binarygeothermal power plant.Geothermics 31(2002)709-724)。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由两个不同的中低温热源发电循环并联而成,顶层循环是有机物朗肯循环,底层循环是卡里纳循环,底层的卡里纳循环在利用顶层循环排出的低温热源发电时的热效率高于有机物朗肯循环,更适合回收较低品位的热源,相比原技术更符合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因此本发明机组热效率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包括:进行有机物朗肯循环的顶部循环系统组件和与之相连的进行卡里纳循环的底部循环系统组件,其中:
所述的顶部循环系统组件包括:预热器、蒸发器、过热器、汽轮机、发电机、给水泵和冷凝器,其中:预热器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的入口,蒸发器的出口连接过热器的入口,过热器的出口连接汽轮机的入口,汽轮机与发电机相连并带动发电,汽轮机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给水泵的入口,给水泵的出口连接预热器的入口;
所述的顶层循环系统组件内充有有机或无机工质,如氟利昂、烷烃类或氨水混合物;
所述的底部循环系统组件包括:分离器、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减压阀和混合器,其中:蒸发器的出口连接分离器的入口,分离器的出口连接汽轮机的入口和高压加热器的入口,汽轮机与发电机相连并带动发电,汽轮机的出口连接混合器的入口,高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减压阀的入口,减压阀的出口连接混合器的入口,混合器的出口连接低压加热器的入口,低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给水泵的入口,给水泵的出口连接低压加热器的入口,低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高压加热器的入口,高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的入口。
所述的底层循环系统组件内充有无机工质,如氨水混合物。
本发明涉及上述装置的热循环方法,包括:有机物朗肯循环和卡里纳循环,其中:
所述的有机物朗肯循环是指:有机物工质或无机物工质经给水泵升压后送入预热器,经预热器加热后的饱和液送入蒸发器被加热成饱和蒸汽,然后进入过热器,从过热器出来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做功后的尾气进入冷凝器被凝结为过冷液,之后进入给水泵完成循环;
所述的卡里纳循环是指:无机物工质经给水泵升压后依次经过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蒸发器,从蒸发器出来的饱和蒸汽进入分离器,被分成富氨溶液和贫氨溶液,富氨溶液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贫氨溶液进入高压加热器,然后经过减压阀与做功后的尾气在混合器中混合成基本溶液,混合后的基本溶液依次经过低压加热器、冷凝器,之后进入给水泵完成循环。
本发明中的热源首先经过顶层有机物朗肯循环的过热器和蒸发器,降到合适的温度后进入底层卡里纳循环的蒸发器,之后进入顶层循环的预热器,最后离开整个发电装置。
本发明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火用损失比有机物朗肯循环和卡里纳循环单独使用时要小,使两个循环能够优势互补并且充分发挥卡里纳循环利用低温热源的优势,达到最大限度利用中低温热源的目的,可以使热效率保持在10%以上,通过对循环状态参数及主要设备进行优化,可以使其热效率进一步达到15%左右。
由于该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是由两个不同的循环发电装置并联起来的,每个装置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循环回路,当一个循环发电装置出现问题或进行检修时,另一个循环发电装置在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后仍可照常使用。因此,各装置具有较好的独立性,整体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给水泵、2预热器、3第一蒸发器、4过热器、5第一汽轮机、6第一发电机、7第一冷凝器、8第二蒸发器、9分离器、10第二汽轮机、11第二发电机、12混合器、13低压加热器、14冷凝器、15第二给水泵、16高压加热器、17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一给水泵1、预热器2、第一蒸发器3、过热器4、第一汽轮机5、第一发电机6、第一冷凝器7、第二蒸发器8、分离器9、第二汽轮机10、第二发电机11、混合器12、低压加热器13、第二冷凝器14、第二给水泵15、高压加热器16和减压阀17。上述组件的安装连接关系如下:第一给水泵1的出口连接预热器2的入口,预热器2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3的入口,第一蒸发器3的出口连接过热器4的入口,过热器4的出口连接第一汽轮机5的入口,第一汽轮机5带动第一发电机6发电,第一汽轮机5的出口连接第一冷凝器7的入口,第一冷凝器7的出口连接第一给水泵1的入口而完成顶层循环系统组件的连接;第二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分离器9的入口,分离器9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二汽轮机10的入口和高压加热器16的入口,第二汽轮机10带动第二发电机11发电,第二汽轮机10的出口连接混合器12的入口,高压加热器16的出口连接减压阀17的入口,减压阀17的出口连接混合器12的入口,混合器12的出口连接低压加热器13的入口,低压加热器13的出口连接第二冷凝器14的入口,第二冷凝器14的出口连接第二给水泵15的入口,第二给水泵15的出口连接低压加热器13的入口,低压加热器13的出口连接高压加热器16的入口,高压加热器16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8的入口而完成底层循环系统组件的连接。
该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由顶层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装置和底层卡里纳循环发电装置并联组成。顶层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装置利用中低温热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等)及底层发电装置排出的热源,输出机械功,或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底层卡里纳循环发电装置利用顶层发电装置排出的低温热源,输出机械功,或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
顶层发电装置通过预热器2利用底层发电装置排出的热源,加热经过第一给水泵1升压后的工质,从预热器2出来的饱和液经过第一蒸发器3变成饱和蒸汽,接着进入过热器4被加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第一汽轮机5膨胀做功,第一汽轮机5带动第一发电机6产生电能,从第一汽轮机5出来的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7被凝结成过冷液,然后进入第一给水泵1,完成一个循环。
底层发电装置通过第一蒸发器8利用顶层发电装置排出的低温热源,将从高压加热器16出来的基本溶液加热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入分离器9被分离成富氨溶液和贫氨溶液,富氨溶液进入第二汽轮机10膨胀做功,第二汽轮机10带动第二发电机11产生电能,贫氨溶液经过高压加热器16被冷却,进而进入减压阀17减压,减压后的贫氨溶液与第二汽轮机10排出的富氨溶液在混合器12中混合,生成基本溶液,基本溶液经过低压加热器13被冷却,进而进入冷凝器14被凝结成过冷液,然后经过第二给水泵15被升压,升压后进入低压加热器13被加热,之后进入高压加热器16,完成一个循环。
两装置所配置的换热工质,与其热源相匹配。顶层换热工质包括氟利昂、烷烃类等有机工质以及氨水混合物等无机工质,底层换热工质为氨水混合物无机工质。
本发明的顶层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装置采用预热器,即用底层卡里纳循环发电装置排出的热源对第一给水泵1输出的工质进行预热,提高了进入第一蒸发器3工质的温度,减小了工质与热源的温差,进而减少了不可逆传热损失,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火用效率。
该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中的底层卡里纳循环发电装置适合低温热源发电,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顶层发电装置排出的低温热源,进而提高整个发电装置的热效率。为了避免汽轮机尾部蒸汽凝结而影响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要求富氨溶液的浓度大于97%。
本发明是在国外相关技术理念的基础上,将原技术基于有机物朗肯循环的底层循环替换为基于卡里纳循环的底层循环,充分发挥卡里纳循环在利用较低品位热源进行发电时的优越性,更加符合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原技术机组热效率为8.9%,改进后机组热效率为11.6%,机组热效率比原技术提高30.3%,通过对循环状态参数及主要设备进行优化,机组的热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以达到15%左右。

Claims (7)

1.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行有机物朗肯循环的顶部循环系统组件和与之相连的进行卡里纳循环的底部循环系统组件;
所述的底部循环系统组件包括:分离器、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减压阀和混合器,其中:蒸发器的出口连接分离器的入口,分离器的出口连接汽轮机的入口和高压加热器的入口,汽轮机与发电机相连并带动发电,汽轮机的出口连接混合器的入口,高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减压阀的入口,减压阀的出口连接混合器的入口,混合器的出口连接低压加热器的入口,低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给水泵的入口,给水泵的出口连接低压加热器的入口,低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高压加热器的入口,高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顶部循环系统组件包括:预热器、蒸发器、过热器、汽轮机、发电机、给水泵和冷凝器,其中:预热器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的入口,蒸发器的出口连接过热器的入口,过热器的出口连接汽轮机的入口,汽轮机与发电机相连并带动发电,汽轮机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给水泵的入口,给水泵的出口连接预热器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顶部循环系统组件内充有有机或无机工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顶部循环系统组件内充有氟利昂、烷烃类或氨水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部循环系统组件内充有无机工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部循环系统组件内充有氨水混合物。
7.一种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的热循环方法,包括:有机物朗肯循环和卡里纳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有机物朗肯循环是指:有机物工质或无机物工质经给水泵升压后送入预热器,经预热器加热后的饱和液送入蒸发器被加热成饱和蒸汽,然后进入过热器,从过热器出来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做功后的尾气进入冷凝器被凝结为过冷液,之后进入给水泵完成循环;
所述的卡里纳循环是指:无机物工质经给水泵升压后依次经过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蒸发器,从蒸发器出来的饱和蒸汽进入分离器,被分成富氨溶液和贫氨溶液,富氨溶液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贫氨溶液进入高压加热器,然后经过减压阀与做功后的尾气在混合器中混合成基本溶液,混合后的基本溶液依次经过低压加热器、冷凝器,之后进入给水泵完成循环。
CN 201010270569 2010-09-02 2010-09-02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9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0569 CN101929360B (zh) 2010-09-02 2010-09-02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0569 CN101929360B (zh) 2010-09-02 2010-09-02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9360A CN101929360A (zh) 2010-12-29
CN101929360B true CN101929360B (zh) 2013-08-21

Family

ID=43368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7056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9360B (zh) 2010-09-02 2010-09-02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93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7240A (zh) * 2012-08-14 2012-11-14 天津大学 两级朗肯循环的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
JP6021637B2 (ja) * 2012-12-28 2016-11-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発電システム、発電方法
CN103089355B (zh) * 2013-01-27 2015-07-29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朗肯-低沸点工质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3089354B (zh) * 2013-01-27 2015-05-13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朗肯-氨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3147806B (zh) * 2013-01-27 2015-06-10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3306764A (zh) * 2013-07-05 2013-09-18 重庆大学 一种带两相膨胀机的Kalina循环系统
CN103410576B (zh) * 2013-08-22 2015-09-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针对低品位热能的完全封闭循环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EP3037390A1 (en) * 2014-12-22 2016-06-29 L'air Liquide, Societe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Optimized process and installation for melting vitrifiable material in a flame fired furnace
CN105019959A (zh) * 2015-07-29 2015-11-0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复叠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05952507A (zh) * 2016-06-07 2016-09-2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发电系统及具有其的发电方法
CN109826674B (zh) * 2019-02-25 2022-04-05 东北大学 一种钢铁企业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574A (zh) * 1985-08-31 1987-03-18 奥马蒂系统公司 利用低温和中温源流体的改进型级联发电站
CN101248253A (zh) * 2005-03-29 2008-08-20 Utc电力公司 利用废热的级联有机兰金循环
CN101614139A (zh) * 2009-07-31 2009-12-30 王世英 多循环发电热力系统
WO2010016825A2 (en) * 2008-08-04 2010-02-11 Utc Power Corporation Cascaded condenser for multi-unit geothermal orc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574A (zh) * 1985-08-31 1987-03-18 奥马蒂系统公司 利用低温和中温源流体的改进型级联发电站
CN101248253A (zh) * 2005-03-29 2008-08-20 Utc电力公司 利用废热的级联有机兰金循环
WO2010016825A2 (en) * 2008-08-04 2010-02-11 Utc Power Corporation Cascaded condenser for multi-unit geothermal orc
CN101614139A (zh) * 2009-07-31 2009-12-30 王世英 多循环发电热力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卡林那循环.《中国电力百科全书 火力发电卷》.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第二版),366-367. *
氨-水朗肯循环的优化设计;邱海平;《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80930;第10卷(第3期);第12-15页 *
邱海平.氨-水朗肯循环的优化设计.《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8,第10卷(第3期),第12-15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9360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9360B (zh)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中低温热源发电装置及其热循环方法
CN102022144B (zh) 一种具有乏汽回收功能的火力发电系统
CN104963776B (zh) 一种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02324538B (zh)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的有机郎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04552850U (zh) 卡琳娜循环和闪蒸循环相结合的新型热电联供系统
CN103147943B (zh) 一种用于地热能利用的基于氨水混合工质的冷电联供系统
CN101270675A (zh) 太阳能和燃煤机组混合的热发电系统
CN103216401A (zh) 一种应用卡琳娜循环技术的干热岩发电系统
CN103089356A (zh)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装置
CN104500158A (zh) 一种低浓度煤层气或瓦斯发电系统
CN101638998A (zh) 一种前置火电机组双压吸热回热循环热力系统
CN210176512U (zh) 一种利用燃机余热的海水淡化系统
CN204552849U (zh) 带有抽气回热的卡琳娜和有机郎肯热电联合循环系统
CN103089556A (zh) 紧凑型的太阳能集热技术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耦合发电技术
CN211737228U (zh) 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耦合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11412033B (zh) 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耦合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1598040B (zh) 动力循环系统以及动力循环方法
CN211737229U (zh) 一种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双重循环发电系统
CN107642383A (zh) 耦合卡琳娜循环和朗肯循环的中低温余热利用系统
CN202108547U (zh) 一种低温发电机组
CN103726999B (zh) 太阳能地热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6468383U (zh) 提高朗肯循环热效率的装置
CN112879161B (zh) 一种温控加热型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204436487U (zh) 一种低温余热高效回收系统
KR101403174B1 (ko) 열에너지를 전환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505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29

Address after: 200240, No. 4299 Jin Du Road,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40 Dongchuan Road, Shanghai, No. 800, No.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2

Address after: 450000, Yang Jinlu, No. 9, Jinshui District, Henan, Tianyuan, Zhengzhou B

Patentee after: SJTU ZHONGYUAN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200240, No. 4299 Jin Du Road,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