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1020B -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1020B
CN101921020B CN2010102964520A CN201010296452A CN101921020B CN 101921020 B CN101921020 B CN 101921020B CN 2010102964520 A CN2010102964520 A CN 2010102964520A CN 201010296452 A CN201010296452 A CN 201010296452A CN 101921020 B CN101921020 B CN 101921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epth
plantation
bamboo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64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1020A (zh
Inventor
钱永江
刘金春
钱旭东
潘福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BENYUAN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BENYUAN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BENYUAN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BENYUAN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964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1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1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1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1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10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3月份种植芦苇、与荇菜;3月份培育茭草苗;4月份进行菱苗营养钵育苗;3~4月在种菱区域外围布置软隔离和竹簖,在两道竹簖和软隔离后移栽已经育好的菱苗,在最靠岸边的一道软隔离至水深为1米的水体浅滩带内种植培育好的茭草苗作为植物消浪带;9~10月采收菱角;10月种植苦草;12月份将芦苇、荇菜、茭草与菱的叶茎清出水体。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修复水体一年后,水生植物覆盖率达到95%左右;可以使得水体的蓝藻削减率达到84%以上;水体透明度提高至1~1.2m;防治区内的水质已由原来V类水标准达到III类水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湖泊水质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江苏省无锡市紧临太湖,因水而美,因水而富庶,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时过境迁,如今无锡面临水安全、水污染、水生态的问题。太湖的富营养化、河网水体质量恶化、水质型缺水成了制约无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锡市已投入巨资,采取各种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局部水域的水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1990年6月19日,太湖蓝藻开始危害无锡县华庄镇自来水厂,致使该厂自来水不能饮用。1990年7月6日至7月29日,无锡市梅园水厂因蓝藻爆发,导致被迫减产50%,造成无锡市百万市民用水告急,市政府决定116家工厂停产、半停产让水于民,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2007年5~6月,太湖蓝藻再次大爆发和引起大规模“湖泛”,影响无锡市区70%,200万市民饮用水。对此国务院、江苏省委高度重视。无锡市领导和全市人民同心协力,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顺利地解决了水危机。但正如温家宝总理2007年6月1日批示所指出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虽开展多年,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至今日,太湖水生态环境仍然处于脆弱状态,蓝藻爆发的隐患未除,水质没有明显提高,水的物理观感仍不能令人满意。多年来,政府持续不断投资,但收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水环境污染的形成,回顾无锡市歌《太湖美》中“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所描述优美的原生态水环境丢失的历史过程,从中受到启迪,创新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
曲仲湘(1948年)将无锡太湖水生植被分为:芦苇带、浮叶根生植物带、沉水根生植物带及浮生植物类。并分别描述为:在水陆相接的潮湿处到1m的浅水湖滨是芦苇带,芦苇带最宽处可达50m左右,在接近湖水一面,是单纯的芦苇带,苇秆挺直、密不通人,少有其他植物混生其中;渐近陆地,则逐渐衰退,与其他湿生植物如苔属、蓼科、唇形科及其他禾本科等成混生状态,芦苇带渐为陆生植物所代替。在湖面水深0.67~1.6m的区域为浮叶根生植物带,种类主要是荇草(荇菜),其次是菱,其最宽处可达百米左右。凡水深1.3~2.6m处(也有伸展至3.3m之处)是沉水根生植物带,主要为狐尾藻、丝藻(小眼子藻)等种类。浮生植物无固定分布区域,在根生植物各带均能生长,种类主要有金鱼藻,生长极为旺盛。另外显著可见的还有刚毛藻等丝状藻类。这是一幅随湖水深度分布的结构极为精巧的原生态水生植物配置图。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许多水面人工放养满江红(绿萍)、水浮莲、凤眼莲(水葫芦)、空心苋(水花生),它们大量繁殖,充作绿肥和饲料。这些植物现已普遍分布,随处可见,有时河道为之阻塞。
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在无锡太湖这一特定的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条件下逐步演变形成的,它是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取决于太湖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的稳定。一旦这种生态系统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变而失衡时,水生植物链发生断裂。在太湖已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湖水中,这种生态失衡和植物链断裂,为个体更小,抗污染能力更强的初级生产者,如蓝藻等低生态位的植物提供了生长和发展空间,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导致它们爆发性生长。
水污染是水生植物链断裂和湿生植物灭绝和濒临灭绝的首要原因。无锡除太湖外,河网密布,河叉众多。平均河网密度达1.1km/km2。加上水稻田和库塘组成的人工湿地,水生和湿生植物在野生植物资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强度的开发和水环境治理的滞后,使20世纪70年代后期水环境污染从流域性的带状分布向面状分布扩散,且日趋严重。突出表现为河网水质污染严重和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太湖水质基本上每十年下降一个等级,野生的水生植物难以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濒临灭绝。当然,这些濒危水生植物属非地带性植被,随着水质治理净化而恢复,大部分暂时失落的水生植物种类可能重新出现。
外来物种的入侵是一些植物绝灭的另一原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来物种的成功传播的概率大为提高 。有个别种类适应性、繁殖力、生命力强,迅速向外扩张成为入侵种,以致改变了局地的植物景观,例如,水花生在无锡地区的各种生长环境,如旱生、沼生、水生等中能生长发育,甚至是在受污染的水环境中均能良好繁殖,抢占生态位,排挤其他植物,导致群落物种单一化,使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水生植物链断裂,造成初级生产者,如蓝藻等大量繁殖,大量抢占低端生态位,加快了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近20年来,受水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侵入的影响,水生植物已大量减少。调查和研究表明,至21世纪 另有206种土著植物在本地区的野外绝灭或濒临绝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湖泊陆地相接的潮湿淤泥处到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芦苇,芦苇苗带根系种入土中,芦苇苗3~5枝分为一株,芦苇种植的株距为0.7~0.8m、行距为0.7~0.8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荇菜,荇菜种植的株距为0.4~0.5m、行距为0.4~0.5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0.1~0.3米水深的浅水湖滨带培育茭草苗,茭草育苗株距0.5~0.6m,行距0.5~0.6m,培育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病虫管理;
4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3~16℃时在水深为0.1~0.2m的背风向阳水域进行菱苗营养钵育苗,每7~9天将营养钵往水深处移动一次,每次移动保证水深增加0.2~0.3m,营养钵共移动8~10次;
3~4月日平均气温为8~15℃时在水深为1~3米的种菱区域外围布置若干道软隔离和若干道竹簖,软隔离和竹簖数目一致,软隔离紧挨着竹簖并布置在竹簖的内侧,两道竹簖之间相距15~16m,每道竹簖均由若干个竹簖横向相联形成;在两道软隔离之间移栽已经育好的菱苗,移栽菱苗的叶子应当浮出水面,菱苗移栽的株距为2~2.5m、行距为2~2.5m,菱苗移栽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和防治天敌管理;在最靠岸边的一道软隔离至水深为1米的水体浅滩带内种植培育好的茭草苗作为植物消浪带,种植后进行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9~10月开始采收菱角;
10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8~20℃时在水深和透明度为0.5~0.8m的水域种植沉水植物苦草,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12月份将芦苇、荇菜、茭草与菱的叶茎清出水体。
修复后,当湖泊水体透明度达到0.5~0.8m,则在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水深0.5~0.8m的浅水湖滨带种狐尾藻,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芦苇是土著野生挺水植物,现在野生的已经濒临灭绝。3月中旬至4月中旬正值枯水期,在湖泊陆地相接的潮湿处到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种植芦苇。每三枝以上分为一株,并带根系种入土中。在芦苇接近水面一边,单纯的芦苇带,苇杆挺拔,密不通人,少有其它植物混生其中,即使像生命力很强的外来入侵物种水花生在芦苇丛中也显得弱不禁风,很难生存。芦苇是多年生物种,种活以后不用再年年种植,并且越长越好。芦苇是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生长,修复原生态系统的主力军。
荇菜是土著野生的浮叶根生植物,它与菱属同一物种,都是浮叶根生植物。但是菱有土中根、水中根,而荇菜只有土中根,没有水中根。 3月中旬将它种在水深0.5米左右的浅水区。它的繁殖是无性繁殖,因此大面积种植难度大。4月上旬荇菜开始生长,比5月中旬菱移栽定植要提早生长1个多月,这就填补了这段时间的生态空白,为抢占生态位与蓝藻竞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此荇菜是生态链的先锋物种。
茭草也是土著野生挺水植物,它和芦苇一样原来生长在湖滨,能净化水质。在消浪带多种生物材料试验中,茭草和水花生一样有浮生于水面的特性,它是最好的植物消浪带材料。它的抗风浪和抗蓝藻能力比水花生强得多,所以,将茭草作为消浪带生物材料,替代现在普遍采用的水花生消浪带,抢占水花生的生存空间。由于野生的茭草种源极少,在3月中旬茭草开始发芽时将茭草种苗按每三枝分为一株,并且要求带根须,种植在0.3米深的浅水中,加强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加快春繁速度,为生物消浪带制作备好材料。
菱是土著唯一人工栽培种植的濒临灭绝的浮叶根生植物。菱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都有栽培。选用它作为主体物种原因有:
1、菱是种子繁殖,与同类物种荇菜比,菱繁殖速度快,可以大面积种植。它特有的水中根吸附吸收能力强。
2、与浮叶类植物水葫芦比,菱是种子越冬,不需建温室;而水葫芦是种苗越冬,必须建温室,因此越冬难度大、成本高。菱生长周期基本与蓝藻生长周期相吻合,对蓝藻的竞争优势明显。水葫芦春繁对温度要求高,它的生长跟不上蓝藻生长步伐。菱由土中根固定,而水葫芦是漂浮类植物,常常泛滥成灾,堵塞河道,成为公害。菱在气温15℃左右时(4月上旬)开始催芽,营养钵育苗。育苗基地选择背风向阳,水深10-20cm溶介氧高,无鼠害等有害生物地段。5月中旬至6月中旬菱苗移栽定植,水深1-3米左右,要求移植菱苗叶子浮出水面,以确保菱苗成活率。定植至8月中旬是菱的营养生长盛期。管理得好,一株菱充分生长其菱盘面积达250m2左右(鲍忠洲,1986)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开花结果,9月中旬开始采收菱角至10月下旬霜降,菱开始消亡。在整个菱生长期间做好天敌防治,防治病虫,合理施肥等管理工作。
苦草是常绿型的沉水植物,它在冬天照常能生长。由于上述菱、茭草、荇草等夏绿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在10月份开始在湖滨0.5~0.8m浅水区种植苦草等沉水植物直至第二年3月中旬,和夏绿型水生植物相连接,形成一个周年生态链。坚持数年,原生态链将得到全面的修复,使湖泊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修复水体一年后,水生植物覆盖率达到95%左右;可以使得水体的蓝藻削减率达到84%以上;水体透明度提高至1~1.2m;防治区内的水质已由原来V类水标准达到III类水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修复地点: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桥公园内约10亩水域,;修复前水体透明度为0.05 m左右,水质为V类水标准。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湖泊陆地相接的潮湿淤泥处到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芦苇,芦苇苗带根系种入土中,芦苇苗3~5枝分为一株,芦苇种植的株距为0.7~0.8m、行距为0.7~0.8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荇菜,荇菜种植的株距为0.4~0.5m、行距为0.4~0.5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0.1~0.3米水深的浅水湖滨带培育茭草苗,茭草育苗株距0.5~0.6m,行距0.5~0.6m,培育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病虫管理;
4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3~16℃时在水深为0.1~0.2m的背风向阳水域进行菱苗营养钵育苗,每7~9天将营养钵往水深处移动一次,每次移动保证水深增加0.2~0.3m,营养钵共移动8~10次;
3~4月日平均气温为8~15℃时在水深为1~3米的种菱区域外围布置二道软隔离和两道竹簖,软隔离紧挨着竹簖布置在竹簖内侧,两道竹簖之间相距15~16m,每道竹簖均由若干个竹簖横向相联形成,在软隔离之后移栽已经育好的菱苗,移栽菱苗的叶子应当浮出水面,菱苗移栽的株距为2~2.5m、行距为2~2.5m,菱苗移栽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和防治天敌管理;在最靠岸边的一道软隔离至水深为1米的水体浅滩带内种植培育好的茭草苗作为植物消浪带,种植后进行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9~10月开始采收菱角;
10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8~20℃时在水深和透明度为0.5~0.8m的水域种植沉水植物苦草,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12月份将芦苇、荇菜、茭草与菱的叶茎清出水体;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修复水体一年后,蠡湖大桥公园水面水生植物覆盖率达到100%;有效阻挡外来蓝藻的入侵,蓝藻平均削减率达到88.2%;水的透明度提高到1~1.2m;经过原生态修复系统后水体氨氮已达I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已达II类水标准,即防治区内的水质已由原来V类水标准达到III类水标准。
实施例2
修复地点:江苏省无锡市渤公岛生态公园荷花池欧鹭岛之间约50亩;修复前水体透明度为0.05 m左右,水质为V类水标准。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湖泊陆地相接的潮湿淤泥处到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芦苇,芦苇苗带根系种入土中,芦苇苗3~5枝分为一株,芦苇种植的株距为0.7~0.8m、行距为0.7~0.8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荇菜,荇菜种植的株距为0.4~0.5m、行距为0.4~0.5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0.1~0.3米水深的浅水湖滨带培育茭草苗,茭草育苗株距0.5~0.6m,行距0.5~0.6m,培育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病虫管理;
4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3~16℃时在水深为0.1~0.2m的背风向阳水域进行菱苗营养钵育苗,每7~9天将营养钵往水深处移动一次,每次移动保证水深增加0.2~0.3m,营养钵共移动8~10次;
3~4月日平均气温为8~15℃时在水深为1~3米的种菱区域外围布置二道软隔离和两道竹簖,软隔离紧挨着竹簖布置在竹簖内侧,两道竹簖之间相距15~16m,每道竹簖均由若干个竹簖横向相联形成,在软隔离之后移栽已经育好的菱苗,移栽菱苗的叶子应当浮出水面,菱苗移栽的株距为2~2.5m、行距为2~2.5m,菱苗移栽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和防治天敌管理;在最靠岸边的一道软隔离至水深为1米的水体浅滩带内种植培育好的茭草苗作为植物消浪带,种植后进行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9~10月开始采收菱角;
10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8~20℃时在水深和透明度为0.5~0.8m的水域种植沉水植物苦草,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12月份将芦苇、荇菜、茭草与菱的叶茎清出水体。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修复水体一年后,蠡湖大桥公园水面水生植物覆盖率达到100%;有效阻挡外来蓝藻的入侵,蓝藻平均削减率达到88.2%;水的透明度提高到1~1.2m;经过原生态修复系统后水体氨氮已达I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已达II类水标准,即防治区内的水质已由原来V类水标准达到III类水标准。
实施例3
修复地点:江苏省无锡市梅园水厂取水口,主体布设在太湖中犊山和小箕山之间,修复前蓝藻爆发时取水口表层藻类数量高达13.2亿个/升,梅园水厂滤池遭堵塞,导致被迫减产50%,造成百万市民用水告急,市政府为保证市民用水决定116家工厂停产、半停产,让水于民。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湖泊陆地相接的潮湿淤泥处到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芦苇,芦苇苗带根系种入土中,芦苇苗3~5枝分为一株,芦苇种植的株距为0.7~0.8m、行距为0.7~0.8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荇菜,荇菜种植的株距为0.4~0.5m、行距为0.4~0.5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0.1~0.3米水深的浅水湖滨带培育茭草苗,茭草育苗株距0.5~0.6m,行距0.5~0.6m,培育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病虫管理;
4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3~16℃时在水深为0.1~0.2m的背风向阳水域进行菱苗营养钵育苗,每7~9天将营养钵往水深处移动一次,每次移动保证水深增加0.2~0.3m,营养钵共移动8~10次;
3~4月日平均气温为8~15℃时在水深为1~3米的种菱区域外围布置二道软隔离和两道竹簖,软隔离紧挨着竹簖布置在竹簖内侧,两道竹簖之间相距15~16m,每道竹簖均由若干个竹簖横向相联形成,在软隔离之后移栽已经育好的菱苗,移栽菱苗的叶子应当浮出水面,菱苗移栽的株距为2~2.5m、行距为2~2.5m,菱苗移栽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和防治天敌管理;在最靠岸边的一道软隔离至水深为1米的水体浅滩带内种植培育好的茭草苗作为植物消浪带,种植后进行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9~10月开始采收菱角;
10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8~20℃时在水深和透明度为0.5~0.8m的水域种植沉水植物苦草,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12月份将芦苇、荇菜、茭草与菱的叶茎清出水体。
由于水源保护区是一个开放系统,实施本工程的目的是防治蓝藻,确保水厂正常供水,所以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修复水体一年后,梅园水厂取水口蓝藻平均削减率达到84.63%,工厂和居民的供水都没有受到影响。

Claims (2)

1.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湖泊陆地相接的潮湿淤泥处到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芦苇,芦苇苗带根系种入土中,芦苇苗3~5枝分为一株,芦苇种植的株距为0.7~0.8m、行距为0.7~0.8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水深0.5米的浅水湖滨带种植荇菜,荇菜种植的株距为0.4~0.5m、行距为0.4~0.5m,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0.1~0.3米水深的浅水湖滨带培育茭草苗,茭草育苗株距0.5~0.6m,行距0.5~0.6m,培育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病虫管理;
4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3~16℃时在水深为0.1~0.2m的背风向阳水域进行菱苗营养钵育苗,每7~9天将营养钵往水深处移动一次,每次移动保证水深增加0.2~0.3m,营养钵共移动8~10次;
3~4月日平均气温为8~15℃时在水深为1~3米的种菱区域外围布置若干道软隔离和若干道竹簖,软隔离和竹簖数目一致,软隔离紧挨着竹簖并布置在竹簖的内侧,两道竹簖之间相距15~16m,每道竹簖均由若干个竹簖横向相联形成;在两道软隔离之间移栽已经育好的菱苗,移栽菱苗的叶子应当浮出水面,菱苗移栽的株距为2~2.5m、行距为2~2.5m,菱苗移栽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和防治天敌管理;在最靠岸边的一道软隔离至水深为1米的水体浅滩带内种植培育好的茭草苗作为植物消浪带,种植后进行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9~10月开始采收菱角;
10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8~20℃时在水深和透明度为0.5~0.8m的水域种植沉水植物苦草,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12月份将芦苇、荇菜、茭草与菱的叶茎清出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其特征是:修复后,如果湖泊水体透明度达到0.5~0.8m,则在3月份日平均气温为8~12℃时在水深0.5~0.8m的浅水湖滨带种狐尾藻,种植后进行除杂草、施肥、防治病虫管理。
CN2010102964520A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1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64520A CN101921020B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64520A CN101921020B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1020A CN101921020A (zh) 2010-12-22
CN101921020B true CN101921020B (zh) 2012-04-18

Family

ID=43336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645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1020B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1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6722B (zh) * 2011-08-10 2012-11-14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提高湖滨带植物多样性的方法
CN104761060B (zh) * 2015-04-15 2016-09-07 无锡市舜帝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藻型、富营养湖泊水生态修复方法
CN113439619A (zh) * 2021-07-15 2021-09-28 苏州水淹禾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产业的绿色生态循环生产方法
CN115362870A (zh) * 2022-08-23 2022-11-22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深绿山龙眼在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781C (zh) * 2004-03-27 2007-08-15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种湖岸带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0575612C (zh) * 2005-06-17 2009-12-30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湖滨带自然湿地的恢复及其多级抗污调控技术工艺
WO2008098322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Evlogy Notev Method for biological cleaning of water from reservoi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1020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7249B (zh) 涵养石漠化山地的桑树的栽培方法
CN102783369B (zh) 干旱区紫叶矮樱嫁接繁育方法
CN101874447B (zh) 滨梅根插育苗方法
CN102939840B (zh)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桑树的栽培方法
CN102232345B (zh) 一种大叶藻种子萌发、幼苗培育及海草场恢复方法
US20210161109A1 (en) Method for protecting ecology of coastal mudflat and system used in the method
CN206294619U (zh) 一种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
CN103348857A (zh) 一种高海拔区域的三七种植方法
CN105917903B (zh) 一种土壤薄层石质山地侵蚀陡坡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法
CN100421548C (zh) 一种生物固定流沙和修复荒漠化土地的复合方法
CN102318499A (zh) 一种榉树套种下的多层林木栽培方法
CN101921020B (zh) 一种利用原生态植物系统修复湖泊水生态的方法
CN106856918A (zh) 在南方潮汐湿地种植芦苇的方法
CN102124908B (zh) 工厂化单损伤培育腾冲红花油茶本砧嫁接苗技术
CN103918461A (zh) 一种南荻的单根茎芽快速扩繁方法
CN104641856A (zh) 菊芋的繁殖方法
CN113243155A (zh) 丘陵山区水资源与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管控方法
CN115039627B (zh) 耐盐红树林苗木的快速育苗方法
CN100384324C (zh) 一种杂交芦苇的培植方法
CN1276962A (zh) 大叶金丝垂柳选育栽培技术
CN103053310B (zh) 苦草苗的培育方法
CN111406570A (zh) 一种红树植物的淡水化繁育方法
CN104620811A (zh) 半干旱地区山地培育白皮松园林绿化树的方法
CN104641916A (zh)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CN108633600A (zh) 海水中种植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