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1916A -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1916A
CN104641916A CN201510101467.XA CN201510101467A CN104641916A CN 104641916 A CN104641916 A CN 104641916A CN 201510101467 A CN201510101467 A CN 201510101467A CN 104641916 A CN104641916 A CN 104641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ge
centimetre
willow
ridges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14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41916B (zh
Inventor
张珏
韩杰锋
何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orestry Academ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orestry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orestry Academ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orestry Academy
Priority to CN2015101014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41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41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1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41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1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柳树滩地高垅栽培方法。在汛期短时间淹水的滩地,采用高垅作业技术栽培柳树,并在栽培区四周修筑围堰;其中垅的修筑方向为与江堤平行。本项“柳树高垅栽培技术”,除具有传统高垅栽培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更好的防涝渍和保墒情功能,适于低湿滩地发展农林业。本发明平行于江堤方向起垅,垅的高度随着随地势降低而逐步加大,在较低位置起的垅更高一些,在较低位置起的垅低一些,有利于保证编织柳栽植区域水平面变化较小,有于于提高成活率与促进生长。本发明编织柳高垅栽培技术采用垅向与水道平行方向利于汛期行洪,避免洪水冲垮栽植垅。

Description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编织柳树栽培领域,涉及一种柳树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长江中下游滩地90余万公顷,大部分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亟待治理和开发。研究认为,开发利用滩地资源应与河道整治、经济建设、血防工作及湿地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一个集生产、防护与游憩于一体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体系,更好地发挥黄金水道对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景观季节性变化明显,降水充沛。但在年内雨季和旱季差别十分明显,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因此,滩地多呈冬陆夏水、“枯水一线,丰水一片”的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该地区滩地水热资源丰富,土壤深厚肥袄,植被以耐水性强的荻、芦苇和耐水湿的莎草、苔草为主。由于滩地地形复杂,为非封闭状态,且水流、水位变化大,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就了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的适宜生存环境,是血吸虫病在这一地区流行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长江中下游滩地开发利用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
2O世纪80年代初,鉴于工业原料如火柴、胶合板、中密度纤维等对杨树木材的需求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引种黑杨派的无性系,当时有人在安徽省安庆的新洲滩地作小块栽种试验获得成功,人们开始注意在滩地造林的潜在意义。出自不同目的但都在滩地实施林业作业的项目不断出现,如世行贷款造林、纤维板原料、火柴杆原料等等,尽管采用了不同的经营模式,但主要选用黑杨派的南方耐水湿无性系材料,以及如池杉、杂交柳等耐湿树种。目前,杨树造林已是长江中下游滩地比较重要的经营方式。与此同时,开发利用的门类正在拓宽,正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有机地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休闲观光旅游业等服务行业。但目前绝大部分滩地的利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规模小,加之投入不足,滩区道路、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有大片可利用的滩地、沙洲、水面仍属“处女地”,可利用的潜力未能充分发。
目前长江滩地种植编织柳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的问题:1)是在长江汛期淹水条件下,主要靠自然条件生长天然柳林,成活率与生长速度降低;无法保证稳定经营,效益不高;2)江滩地面临水体保护的问题。在对江滩地进行人工编织柳林开发时,要优先保证江水资源安全,因此,一般缺少有效的开发手段。3)长江中下游滩地面积广、战线长,汛期水流、水位变化大,地形复杂;钉螺具有很高的繁殖系数,幼螺还可以随水流及附着物长距离漂移,钉螺容易驻宿在滩地种植植物上。
现有的高垄栽培是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把栽培行做成20-30公分高的垄,作物种在垄上,增加通风透光的一项栽培方式,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便于田间管理,节约用水。
与江堤垂直方向修筑高垅,因垅与岸堤垂直,在雨季或汛期,垅沟水很易形成高速冲涮径流,造成垅体与江堤严重浸蚀;因垅向与水流方向不一致,不利于汛期行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编织柳柳树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在汛期短时间淹水的滩地,采用高垅作业技术栽培柳树,并在栽培区四周修筑围堰;其中垅的修筑方向为与江堤平行。
其中,所述的高垅作业技术栽培编织柳树的方法优选:结合翻耕整地,在作业区,按照与江堤平行方向,每隔60-120厘米,修筑1条高50-100厘米、宽120-600厘米的垅,垅的高度随着随地势降低而逐步加大,使得栽培区域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在垅上开坑栽种柳树插穗。
所述的编织柳树滩地高垅栽培方法中,优选选取基径不小于1厘米、小头直径不小于0.8厘米的健壮柳条作为造林种条,剪成长20-40厘米的插穗。
所述的编织柳树滩地高垅栽培方法中,优选于2月-3月底进行春季造林,在准备好的栽培垅上,按株距20-30厘米,把插穗基部向下插入土中,入土深度15-30厘米,地上留5-10厘米。
所述的编织柳树滩地高垅栽培方法中,优选所述的围堰高1-2米、宽2-4米,在面江一侧的堰体上留1个敞开式或涵洞式排水道,排水道宽1-2米;排水道与堰体内侧围绕整个栽植区的排水沟连成一体,排水沟宽1-2米,深60-150厘米;排水沟与排水道的作用是保证栽植区抗旱排涝功能。
所述的编织柳树品种优选自在长江中下游主要栽培品种或其他较耐水的柳树栽培品种;进一步优选簸箕柳、杞柳或它们的杂交种。
所述的编织柳树滩地高垅栽培方法中,优选出苗后1周第一次施肥,尿素用量为20-25公斤/亩,行穴状点施,每间隔20-30天施肥一次,至8月中旬停止施肥;其间视生长情况可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
其中,所述的行穴状点施方法优选于两株之间开10-15厘米深施肥穴,每穴置入20-25克尿素,以土覆盖。
所述的编织柳树滩地高垅栽培方法中,优选秋季停止生长落叶后割条,割条时留茬5-10厘米;新造林第1年不割条。
所述的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中,编织柳树品种优选自在长江中下游主要栽培品种或其他较耐水的柳树栽培品种;进一步优选簸箕柳、杞柳或它们的杂交种。
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滩地的冬陆夏水以及血吸虫流行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将农业上的高垅栽培移用到滩地编织柳的栽培上,并且基于滩地的特点,与江堤平行筑垅。本项“柳树高垅栽培技术”,除具有传统高垅栽培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下列独特优点:
1、本发明编织柳栽培用的高垅比农业上传统的高垅栽培所筑的垅大,垅高度达50-150厘米,垅宽度达60-600厘米,具有更好的防涝渍和保墒情功能,适于低湿滩地发展农林业。
2、本发明平行于江堤方向起垅,垅的高度随着随地势降低而逐步加大,在较低位置起的垅更高一些,在较低位置起的垅低一些,有利于保证编织柳栽植区域水平面变化较小,有于于提高成活率与促进生长。
3、本发明编织柳高垅栽培技术采用垅向与水道平行方向利于汛期行洪,避免洪水冲垮栽植垅。
4、本发明编织柳高垅栽培技术利于减少钉螺驻宿,有抑制血吸虫病的作用。
5、本发明在栽植垅与栽植垅之间形成循环水道,可供养殖鱼虾蟹等,提高了滩地利用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筑栽培垅
结合翻耕整地,在作业区,按照与江堤平行方向,每隔60厘米修筑1条基部宽600厘米、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垅,垅与垅之间的间距按照两条垅之间的最高点(即垄脊)间距计算;垅高50-100厘米、随着随地势降低而逐步加大,使得栽培区域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
2围堰
为了保护整个栽植区,在栽植区四周筑一条高1米、宽2米的围堰,在面江一侧的堰体上留1个排水道,排水道宽1-2米,敞开式或涵洞式均可。其具体宽度可视整个栽植区面积而适当调整。堰体内侧围绕整个栽植区修有排水沟,排水沟宽1米,深60厘米;排水道与堰体内侧围绕整个栽植区的排水沟连成一体。排水沟与排水道的作用是保证栽植区抗旱排涝功能。
3栽培品种选择
选择在长江中下游主要栽培品种簸箕柳。
4造林用的插穗
选取基径不小于1厘米、小头直径不小于0.8厘米的健壮柳条作为造林种条,剪成长40厘米的插穗,每100根1捆,按照芽向上做好标记,置于清水池中备用。
5造林
于2月-3月底进行春季造林。
在准备好的栽培垅上,按株距20厘米,把插穗基部向下插入土中,入土深度30厘米,地上留10厘米。
6抚育
1)施肥:
出苗后1周第一次施,尿素用量为20公斤/亩,行穴状点施,即:于两株之间开10厘米深施肥穴,每穴置入25克尿素,以土覆盖。每间隔20天施肥一次,至8月中旬停止施肥。其间视生长情况可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
2)锄草:
可选用地膜覆盖压苗方法,此方法的要点是于插苗造林完成后,立即用黑地膜将整个苗垅覆盖。地膜与地膜结合处用土压实,苗木露出地膜的地方即垄脊上隈土压膜以防烧苗。
如不采用地膜压革,则于每次施肥前锄草1次。锄草时注意从垄的底部向上垄上行锄,同时有隈垄作用。
3)病虫害防治:
观察病虫害疫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4)补植
苗木发芽后1周,检查出苗率,及时补植。
5)水份管理
如遇汛情或长时间枯水期,注意人工抗旱排涝,降低损失。
6)收获
秋季停止生长后,落叶后即可割条。新造林第1年可不割条,以培育后期产量,提前实现丰产、高产。
割条时留茬10厘米,保证次年生长均匀。
本实施例中,在汛期垅面最大淹水时间不超过7天的高垅,存活率达95%以上。通过加高围堰可以防止淹水,确保成活率。
对比例1
1筑栽培垅
结合翻耕整地,在作业区,按照与江堤垂直方向筑垅,每隔60厘米修筑1条基部宽600厘米、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垅,垅与垅之间的间距按照两条垅之间的最高点(即垄脊)间距计算;垅高50-100厘米,从江堤向江心方向顺着地势筑垅,垅面坡度与江滩一致。
2围堰
为了保护整个栽植区,在栽植区四周筑一条高1米、宽2米的围堰,在面江一侧的堰体上留1个排水道,排水道宽1-2米,敞开式或涵洞式均可。其具体宽度可视整个栽植区面积而适当调整。堰体内侧围绕整个栽植区修有排水沟,排水沟宽1米,深60厘米;排水道与堰体内侧围绕整个栽植区的排水沟连成一体。排水沟与排水道的作用是保证栽植区抗旱排涝功能。
3栽培品种选择
选择在长江中下游主要栽培品种簸箕柳。
4造林用的插穗
选取基径不小于1厘米、小头直径不小于0.8厘米的健壮柳条作为造林种条,剪成长40厘米的插穗,每100根1捆,按照芽向上做好标记,置于清水池中备用。
5造林
于2月-3月底进行春季造林。
在准备好的栽培垅上,按株距20厘米,把插穗基部向下插入土中,入土深度30厘米,地上留10厘米。
7抚育
1)施肥:
出苗后1周第一次施,尿素用量为20公斤/亩,行穴状点施,即:于两株之间开10厘米深施肥穴,每穴置入25克尿素,以土覆盖。每间隔20天施肥一次,至8月中旬停止施肥。其间视生长情况可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
2)锄草:
可选用地膜覆盖压苗方法,此方法的要点是于插苗造林完成后,立即用黑地膜将整个苗垅覆盖。地膜与地膜结合处用土压实,苗木露出地膜的地方即垄脊上隈土压膜以防烧苗。
如不采用地膜压革,则于每次施肥前锄草1次。锄草时注意从垄的底部向上垄上行锄,同时有隈垄作用。
3)病虫害防治:
观察病虫害疫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4)补植
苗木发芽后1周,检查出苗率,及时补植。
5)水份管理
如遇汛情或长时间枯水期,注意人工抗旱排涝,降低损失。
6)收获
秋季停止生长后,落叶后即可割条。新造林第1年可不割条,以培育后期产量,提前实现丰产、高产。
割条时留茬10厘米,保证次年生长均匀。
本实施例中,在汛期最大淹水时间不超过7天时,存活率只有65%。此种情况下,围堰对防止淹水作用不大。
对比例2
1筑栽培垅
结合翻耕整地,在作业区,按照与江堤平行方向,每隔60厘米修筑1条基部宽600厘米、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垅,垅与垅之间的间距按照两条垅之间的最高点(即垄脊)间距计算;垅高50-100厘米、随着随地势降低而逐步加大,使得栽培区域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
2栽培品种选择
选择在长江中下游主要栽培品种簸箕柳。
3造林用的插穗
选取基径不小于1厘米、小头直径不小于0.8厘米的健壮柳条作为造林种条,剪成长40厘米的插穗,每100根1捆,按照芽向上做好标记,置于清水池中备用。
4造林
于2月-3月底进行春季造林。
在准备好的栽培垅上,按株距20厘米,把插穗基部向下插入土中,入土深度30厘米,地上留10厘米。
5抚育
1)施肥:
出苗后1周第一次施,尿素用量为20公斤/亩,行穴状点施,即:于两株之间开10厘米深施肥穴,每穴置入25克尿素,以土覆盖。每间隔20天施肥一次,至8月中旬停止施肥。其间视生长情况可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
2)锄草:
可选用地膜覆盖压苗方法,此方法的要点是于插苗造林完成后,立即用黑地膜将整个苗垅覆盖。地膜与地膜结合处用土压实,苗木露出地膜的地方即垄脊上隈土压膜以防烧苗。
如不采用地膜压革,则于每次施肥前锄草1次。锄草时注意从垄的底部向上垄上行锄,同时有隈垄作用。
3)病虫害防治:
观察病虫害疫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4)补植
苗木发芽后1周,检查出苗率,及时补植。
5)水份管理
如遇汛情或长时间枯水期,注意人工抗旱排涝,降低损失。
6)收获
秋季停止生长后,落叶后即可割条。新造林第1年可不割条,以培育后期产量,提前实现丰产、高产。
割条时留茬10厘米,保证次年生长均匀。
本实施例中,在汛期垅面最大淹水时间不超过7天的高垅,存活率达70%。由于没有围堰,在汛期淹水时,垅被冲塌,冲塌的垅面,成活率仅有10%。
对比例3
1筑栽培垅
结合翻耕整地,在作业区,按照与江堤垂直方向,每隔60厘米修筑1条基部宽600厘米、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垅,垅与垅之间的间距按照两条垅之间的最高点(即垄脊)间距计算;垅高50-100厘米、随着随地势降低而逐步加大,使得栽培区域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
2栽培品种选择
选择在长江中下游主要栽培品种簸箕柳。
3造林用的插穗
选取基径不小于1厘米、小头直径不小于0.8厘米的健壮柳条作为造林种条,剪成长40厘米的插穗,每100根1捆,按照芽向上做好标记,置于清水池中备用。
4造林
于2月-3月底进行春季造林。
在准备好的栽培垅上,按株距20厘米,把插穗基部向下插入土中,入土深度30厘米,地上留10厘米。
5抚育
1)施肥:
出苗后1周第一次施,尿素用量为20公斤/亩,行穴状点施,即:于两株之间开10厘米深施肥穴,每穴置入25克尿素,以土覆盖。每间隔20天施肥一次,至8月中旬停止施肥。其间视生长情况可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
2)锄草:
可选用地膜覆盖压苗方法,此方法的要点是于插苗造林完成后,立即用黑地膜将整个苗垅覆盖。地膜与地膜结合处用土压实,苗木露出地膜的地方即垄脊上隈土压膜以防烧苗。
如不采用地膜压革,则于每次施肥前锄草1次。锄草时注意从垄的底部向上垄上行锄,同时有隈垄作用。
3)病虫害防治:
观察病虫害疫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4)补植
苗木发芽后1周,检查出苗率,及时补植。
5)水份管理
如遇汛情或长时间枯水期,注意人工抗旱排涝,降低损失。
6)收获
秋季停止生长后,落叶后即可割条。新造林第1年可不割条,以培育后期产量,提前实现丰产、高产。
割条时留茬10厘米,保证次年生长均匀。
本实施例中,在汛期垅面最大淹水时间不超过7天的高垅,存活率达45%。由于没有围堰,在汛期淹水时,垅被冲塌,冲塌的垅面,成活率仅有10%。

Claims (9)

1.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汛期短时间淹水的滩地,采用高垅作业技术栽培编织柳,并在栽培区四周修筑围堰;其中垅的修筑方向为与江堤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垅作业技术栽培柳树的方法为:结合翻耕整地,在汛期短时间淹水的滩地作业区,按照与江堤平行方向,每隔60-120厘米,修筑1条高50-100厘米、宽120-600厘米的垅,垅的高度随着随地势降低而逐步加大,使得栽培区域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在垅上开坑栽种编织柳插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基径不小于1厘米、小头直径不小于0.8厘米的健壮柳条作为造林种条,剪成长20-40厘米的插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2月-3月底进行春季造林,在准备好的栽培垅上,按株距20-30厘米,行距50-80厘米把插穗基部向下插入土中,入土深度15-30厘米,地上留5-1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堰高1-2米、宽2-4米,在面江一侧的堰体上留1个敞开式或涵洞式排水道,排水道宽1-2米;排水道与堰体内侧围绕整个栽植区的排水沟连成一体,排水沟宽1-2米,深60-150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柳树品种选自在长江中下游主要栽培品种或其他较耐水的柳树栽培品种;优选簸箕柳、杞柳或它们的杂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出苗后1周第一次施肥,尿素用量为15-20公斤/亩,行穴状点施,每间隔20-30天施肥一次,至8月中旬停止施肥;其间视生长情况可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穴状点施方法为于两株之间开10-15厘米深施肥穴,每穴置入20-25克尿素,以土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秋季停止生长落叶后割条,割条时留茬5-10厘米;新造林第1年不割条。
CN201510101467.XA 2015-03-06 2015-03-06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Active CN104641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1467.XA CN104641916B (zh) 2015-03-06 2015-03-06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1467.XA CN104641916B (zh) 2015-03-06 2015-03-06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1916A true CN104641916A (zh) 2015-05-27
CN104641916B CN104641916B (zh) 2017-10-10

Family

ID=53233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1467.XA Active CN104641916B (zh) 2015-03-06 2015-03-06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4191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7797A (zh) * 2016-11-23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快速繁殖龙江柳的扦插方法
CN107047186A (zh) * 2017-04-17 2017-08-18 吕克 一种在涝渍地进行国槐下套种多层植物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92033B1 (ko) * 2007-08-13 2008-01-04 (주)우주엔지니어링 하천 생태계 보호를 위한 버드나무 인공섬
CN101243748A (zh) * 2008-03-07 2008-08-20 江苏道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在沿海滩涂上栽培粉葛的方法
CN103518519A (zh) * 2013-10-22 2014-01-2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覆膜起垄耐盐种植方法
CN103798038A (zh) * 2014-02-18 2014-05-21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黄秋葵一播全苗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92033B1 (ko) * 2007-08-13 2008-01-04 (주)우주엔지니어링 하천 생태계 보호를 위한 버드나무 인공섬
CN101243748A (zh) * 2008-03-07 2008-08-20 江苏道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在沿海滩涂上栽培粉葛的方法
CN103518519A (zh) * 2013-10-22 2014-01-2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覆膜起垄耐盐种植方法
CN103798038A (zh) * 2014-02-18 2014-05-21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黄秋葵一播全苗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圣清等: "巢湖堤岸防护林建设综述", 《安徽林业科技》 *
肖金辉: "沿海垦区盐碱地造林技术探讨", 《防护林科技》 *
陆晓荣: "杞柳扦插管理技术", 《农村科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7797A (zh) * 2016-11-23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快速繁殖龙江柳的扦插方法
CN107047186A (zh) * 2017-04-17 2017-08-18 吕克 一种在涝渍地进行国槐下套种多层植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1916B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546A (zh) 一种野生水果冷饭团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3988651B (zh) 一种乔木丛植的培育方法
CN102714998B (zh) 一种油茶良种芽苗芽砧嫁接方法
CN105993805B (zh) 盐碱地高垄果园的营建方法
CN103975666B (zh) 一种适用于棉花栽培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控盐的方法
CN206294619U (zh) 一种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
CN102640653A (zh) 利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壤种植花生的方法
CN105309261A (zh) 一种高矮化砧苹果苗的生产方法
CN106961870A (zh) 一种辣椒种植的灌溉排水系统及其灌溉排水方法
CN104604627A (zh) 一种仿榕树森林式造型大树的栽培方法
CN104255278A (zh) 一种何首乌的种植技术方法
CN104255106A (zh) 山坡地经济林木粉垄耕作方法
CN104686156B (zh) 一种富硒茶叶的套种方法
CN105178269B (zh) 一种低养护持久景观生态沟渠
CN104106363A (zh) 一种北方五味子的栽培方法
CN101713179A (zh)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径流塘-草网络固土稳水方法
CN105875323A (zh) 一种绿茶香榧的套种方法
CN104641916B (zh) 一种编织柳滩地高垅栽培方法
CN108391480A (zh) 一种干旱荒漠区退耕地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CN1615685A (zh) 荒漠林生态保育与恢复方法
CN102715019B (zh) 一种长林系列与金引系列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
CN102714999B (zh) 一种长林系列与大别山系列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
CN109548553A (zh) 一种控制葡萄新梢生长的设施栽培方法
CN105993262B (zh) 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
CN108848733A (zh) 一种改良滨海重盐碱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Jue

Inventor after: He Xudong

Inventor after: Han Jiefeng

Inventor after: Wang Wei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Jue

Inventor before: Han Jiefeng

Inventor before: He Xud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