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975B -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8975B
CN101908975B CN201010238354.1A CN201010238354A CN101908975B CN 101908975 B CN101908975 B CN 101908975B CN 201010238354 A CN201010238354 A CN 201010238354A CN 101908975 B CN101908975 B CN 101908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mode
mode
network data
glob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83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8975A (zh
Inventor
周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xing Guangtai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383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8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8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975A/zh
Priority to EP11809199.0A priority patent/EP2587735A4/en
Priority to US13/811,387 priority patent/US914340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74596 priority patent/WO201201001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8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89Techniques to speed-up the configuration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79Manual configuration through opera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所述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到为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配置指令时,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第一配置模式为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在第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第二配置模式为全局配置模式或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使用本发明,能够有效节约网络数据配置过程中的模式切换操作,提高了网络数据的配置效率。

Description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网络管理人员通常是利用网络设备上提供的CLI(Command LineInterface,指令行界面)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配置,具体的配置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首先根据输入的配置指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下可以包括多个配置模式,每个配置模式下又可以包括多个配置模式,类似于树形结构,全局配置模式包括多个子节点,每个子节点又可以包括多个子节点,以此类推。其中,每一配置模式对应网络设备上的一具体模块。
步骤102,如果需要在第一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的子节点)下进行数据配置,则需要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模式切换指令,从全局配置模式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并在第一配置模式下进行数据配置。
步骤103,如果还需要在第二配置模式(第一配置模式的子节点)下进行数据配置,则需要在第一配置模式下输入模式切换指令,退出第一配置模式,并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并在第二配置模式下进行数据配置。
步骤104,如果还需要在第三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的子节点)下进行数据配置,则需要在第二配置模式下输入退出指令,退出第二配置模式,并切换回第一配置模式;
步骤105,在第一配置模式下输入退出指令,退出第一配置模式,并切换回全局配置模式;
步骤106,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模式切换指令,从全局配置模式切换至第三配置模式,并在第三配置模式下进行数据配置。
如图2所示为上述网络数据配置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假设需要完成的数据配置内容如下:gei_1/1(千兆以太网端口)模块的数据配置、BGP4+(边界网关协议)模块的数据配置、address-family(地址协议族)模块的数据配置以及vlan(虚拟局域网)模块的数据配置。
从步骤201~步骤209可以看出,在配置完一个模块的数据后,若想对另外一个模块进行数据配置,需要从当前模块对应的配置模式逐级返回到全局配置模式,然后再由全局配置模式逐级切换至下一个模块对应的配置模式,例如图2中需要从BGP4+配置模式的子节点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切换至vlan配置模式时,需要首先从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切换回BGP4+配置模式,再由BGP4+配置模式切换回全局配置模式,最后由全局配置模式切换至vlan配置模式,期间执行了多次模式切换操作,这无疑会对网络数据的配置效率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能够有效节约网络数据配置过程中的模式切换操作,提高了网络数据的配置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为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配置指令时,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
在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或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的步骤;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具体为: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获取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的步骤;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具体为: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获取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每一用户具有在一个或多个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具体为: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每一用户具有在一个或多个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具体为: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为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配置指令时,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或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还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每一用户具有在一个或多个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从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而无需逐级进入,也可以由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回全局配置模式,而,无需逐级退出,也可以从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全局配置模式下的其他任一配置模式,从而能够有效节约网络数据配置过程中的模式切换操作,提高了网络数据的配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数据配置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所述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在接收到为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配置指令时,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可以包括多个子配置模式,每个子配置模式下又可以包括多个子配置模式,类似于树形结构,全局配置模式包括多个子节点(对应于全局配置模式下的第一级子配置模式),每个子节点又可以包括多个子节点(对应于全局配置模式下的第二级子配置模式),以此类推。其中,每一配置模式对应网络设备上的一具体模块,所述具体模块可以是一物理设备模块,例如网络设备的vlan端口,也可以是一功能模块,例如网络设备的BGP4+协议模块,在每一模块对应的配置模式下,能够执行对该模块进行数据配置的指令,对该模块的数据进行配置。
步骤302,在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可以是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第一级子配置模式(子节点)、第二级子配置模式的子配置模式(孙节点)或第N级子配置模式等等。
步骤303,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或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从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例如,直接切换至全局配置模式的子节点、孙节点或曾孙节点等等,而无需逐级进入;另外,也可以由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回全局配置模式,而,无需逐级退出;另外,也可以从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全局配置模式下的其他任一配置模式,从而能够有效节约网络数据配置过程中的模式切换操作,提高了网络数据的配置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在需要从全局配置模式下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之前,还需要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同样的,在需要从第一配置模式下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之前,还需要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以配置第一配置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为例进行说明,逻辑通道的配置方法可以是:首先获取第二配置模式的跳转接口,并将第二配置模式的跳转接口保存在第一配置模式下,从而建立从第一配置模式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在需要从第一配置模式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时,在第一配置模式下输入特定切换指令以及第二配置模式的跳转接口,从而直接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
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配置所述逻辑通道,例如,通过将第二配置模式的存储路径保存在第一配置模式下,建立从第一配置模式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在需要从第一配置模式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时,在第一配置模式下输入特定切换指令以及第二配置模式的存储路径,从而直接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另外,除了通过所述逻辑通道从第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从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配置全局配置模式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的方法与上述配置方法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同样的,除了通过所述逻辑通道从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此时,上述步骤302具体为: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获取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上述步骤303具体为: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获取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网络设备数据的安全性,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还需要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上述网络数据配置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的步骤,其中,每一用户具有在一个或多个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此时,上述步骤302具体为: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上述步骤303具体为: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下面举例对上述网络数据配置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需要完成的数据配置内容如下:gei_1/1模块的数据配置、BGP4+模块的数据配置、address-family模块的数据配置以及vlan模块的数据配置。
具体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根据输入的配置指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步骤402,假设首先需要对gei_1/1模块进行数据配置,则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用于切换至gei_1/1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1,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根据输入的模式切换指令1,由全局配置模式切换至gei_1/1配置模式。
步骤403,在gei_1/1配置模式下完成gei_1/1模块的数据配置后,如果还需要对BGP4+模块进行数据配置,则在gei_1/1配置模式下输入用于切换至BGP4+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2,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2时,退出gei_1/1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BGP4+配置模式。
上述步骤中,无需从gei_1/1配置模式切换回全局配置模式,再由全局配置模式切换至BGP4+配置模式,而是,直接从gei_1/1配置模式切换至BGP4+配置模式,节省了模式切换操作。
步骤404,在BGP4+配置模式下完成BGP4+模块的数据配置后,如果还需要切换至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BGP4+配置模式下的子节点)对address-family模块进行数据配置,则在BGP4+配置模式下输入用于切换至BGP4+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3,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3时,退出BGP4+配置模式,并切换至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
步骤405,在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下完成address-family模块的数据配置后,如果还需要对vlan模块进行数据配置,则在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下输入用于切换至vlan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4,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4时,退出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vlan配置模式。
步骤406,在vlan配置模式下完成vlan模块的数据配置后,在vlan配置模式下输入退出指令,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接收到退出指令时,退出vlan配置模式,并切换回全局配置模式。
上述步骤中,无需从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切换回BGP4+配置模式,然后由BGP4+配置模式切换回全局配置模式,最后再由全局配置模式切换至vlan配置模式,而是,直接从address-family配置模式切换至vlan配置模式,节省了模式切换操作。
对应于上述网络数据配置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应用于一网络设备中,如图5所示,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包括:
执行模块501,用于在接收到为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配置指令时,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
第一切换模块502,用于在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第二切换模块503,用于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或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在需要从全局配置模式下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之前,还需要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同样的,在需要从第一配置模式下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之前,还需要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此时,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网络设备数据的安全性,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还需要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因此,上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还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每一用户具有在一个或多个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可以从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例如,直接切换至全局配置模式的子节点、孙节点或曾孙节点等等,而无需逐级进入;另外,也可以由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回全局配置模式,而,无需逐级退出;另外,也可以从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全局配置模式下的其他任一配置模式,从而能够有效节约网络数据配置过程中的模式切换操作,提高了网络数据的配置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为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配置指令时,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
在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的步骤;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具体为: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获取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的步骤;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具体为: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获取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每一用户具有在一个或多个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具体为: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每一用户具有在一个或多个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具体为:
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所述网络数据配置系统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6.一种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为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配置指令时,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一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从所述全局配置模式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接收到切换至第二配置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时,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下的任一配置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为所述全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配置的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根据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的逻辑通道,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为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配置权限,每一用户具有在一个或多个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一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数据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在当前进行数据配置的用户具有在所述第二配置模式下操作的权限时,退出所述第一配置模式,并直接切换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式。
CN201010238354.1A 2010-07-23 2010-07-23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Active CN101908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8354.1A CN101908975B (zh) 2010-07-23 2010-07-23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EP11809199.0A EP2587735A4 (en) 2010-07-23 2011-05-24 Network data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ata configuration system
US13/811,387 US9143404B2 (en) 2010-07-23 2011-05-24 Network data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ata configuration system
PCT/CN2011/074596 WO2012010011A1 (zh) 2010-07-23 2011-05-24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8354.1A CN101908975B (zh) 2010-07-23 2010-07-23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975A CN101908975A (zh) 2010-12-08
CN101908975B true CN101908975B (zh) 2015-01-28

Family

ID=43264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8354.1A Active CN101908975B (zh) 2010-07-23 2010-07-23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43404B2 (zh)
EP (1) EP2587735A4 (zh)
CN (1) CN101908975B (zh)
WO (1) WO2012010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975B (zh) * 2010-07-23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CN102521053B (zh) * 2011-12-13 2014-04-16 深圳市安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及在线切换fc端口工作模式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748A (en) * 1995-02-03 1996-09-17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6112085A (en) * 1995-11-30 2000-08-29 Amsc Subsidiary Corporation Virtual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66848A (zh) * 2005-05-18 2006-11-2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业务框数据的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0865A1 (en) * 1998-01-30 2002-01-24 Christina E. Fult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office access management
US7873503B2 (en) * 2001-09-28 2011-01-18 Siebel Systems, Inc. Method, system, and product for performing sub-configuration of entities
US7171462B1 (en) * 2002-12-18 2007-01-30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text-sensitive intelligent diffs of router configurations
US20050132042A1 (en) 2003-07-07 2005-06-16 Martin Cryer HTTP protocol-based internet document rating system
TWI289388B (en) * 2003-12-12 2007-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ommand line interface system and the method of control
US7626944B1 (en) * 2004-03-31 2009-12-01 Packeteer, Inc.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acilitating remote, automated deployment of network devices
JP4033187B2 (ja) * 2004-10-08 2008-0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設定管理プログラム,管理デバイスおよび設定管理システム
US7873384B2 (en) * 2005-09-01 2011-01-18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mod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onfiguration update capability
CN100479380C (zh) 2006-01-16 2009-04-1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管理系统
US20070274285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Werber Rya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router
US8312419B2 (en) * 2008-10-30 2012-11-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utomated lifecycle management of a computer implemented service
US9851964B2 (en) * 2009-07-29 2017-12-26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Process management providing operating mode switching with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8291506B2 (en) * 2010-02-22 2012-10-16 Juniper Networks, Inc. Protecting configuration data in a network device
JP5458999B2 (ja) * 2010-03-19 2014-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制御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制御方法
CN101908975B (zh) 2010-07-23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748A (en) * 1995-02-03 1996-09-17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6112085A (en) * 1995-11-30 2000-08-29 Amsc Subsidiary Corporation Virtual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66848A (zh) * 2005-05-18 2006-11-2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业务框数据的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交换机分布式权限管理;殷玉明;《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71031(第10期);第20页第2段、第25页最后一段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培训中心.3.3.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网络管理员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第162-16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4993A1 (en) 2013-06-06
CN101908975A (zh) 2010-12-08
US9143404B2 (en) 2015-09-22
EP2587735A1 (en) 2013-05-01
WO2012010011A1 (zh) 2012-01-26
EP2587735A4 (en) 201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1400B (zh) 一种分布式网络设备
CN100512148C (zh) 基于vpls双归属的全连接网络的收敛方法和装置
CN101924654B (zh)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1917648B (zh) 全光纤保护系统中实现业务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57313B (zh) 一种电信级宽带接入设备上联板卡保护的方法
CN101252492B (zh) 一种接入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及设备
CN101557343B (zh) Vrrp拓扑网络中二层环路的检测与保护方法
CN103067277B (zh) 建立控制通道的方法、转发设备和控制设备
EP2493124B1 (en) Implement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stack accessing 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
EP2082507A2 (en) Disabled state and state signaling for link aggregation
CN101877677B (zh)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业务隧道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WO2008145050A8 (en) Method of preventing transport leaks in hybrid switching networks by extension of the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lldp)
Kitsuwan et al. Independent transient plane design for protection in OpenFlow-based networks
CN101980484B (zh) 一种实现路由器全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57607A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系统
CN104125083A (zh) 一种网络设备的主备倒换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1262407B (zh) 一种虚拟路由器建立隧道的方法
CN101345686B (zh) 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环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523113B (zh) 以太网oam中跨芯片聚合链路上配置mep的芯片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908975B (zh) 网络数据配置方法和网络数据配置系统
CN103441938A (zh) 一种端口切换方法及一种通信设备
CN105207871A (zh) 双切环网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3840972A (zh) 包交换网络中链路聚合组间备份的系统及方法
CN102739313B (zh) 手拉手结构epon系统全保护快速倒换方法
CN102611577A (zh) 一种基于ldp会话的pw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7

Address after: 100029 8 / F, building a, waiyun building, building 8, courtyard 5, Andi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xing Guangtai Softw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