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8393B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8393B
CN101898393B CN200910302605.5A CN200910302605A CN101898393B CN 101898393 B CN101898393 B CN 101898393B CN 200910302605 A CN200910302605 A CN 200910302605A CN 101898393 B CN101898393 B CN 1018983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ransfer
transfer box
box
semiconductor p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26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8393A (zh
Inventor
黄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26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8393B/zh
Priority to US12/749,471 priority patent/US840496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898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8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8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83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模具包括公模、母模和第一温差发电机。所述公模和母模用于配合成型产品。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包括第一高温传导框、第一半导体发电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所述第一高温传导框与所述公模或母模相接触,用于将所述公模或母模散发的热量传导给第一半导体发电框。所述第一低温传导框暴露于环境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设置于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之间,并与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相接触,用于根据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电势差。

Description

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量可再利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轻、薄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小型化且低成本的塑料产品,尤其是附属于笔记本电脑以及手机等便携装置中的光学产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塑料产品,如微型透镜、镜筒、镜座、间隔环等产品,通常采用射出成型方法进行批量生产。参见Yao-Be Wang等人在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July 10-12,2005,Taipei,Taiwan中的Design andFabrication of an All-Electric Tiebarless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一文。射出成型方法可直接成型塑料产品,成型周期短,精度高,大大提高塑料产品生产效率及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的温度对注塑件的质量和注塑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模具温度会影响流动性、收缩率、注塑周期、注塑件的表面质量及变形等方面。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模温机加热导热液体,并由导热液体将热量传递至模具从而将模具加热并保持在工作温度,如,保持模具温度在120-140℃,在这种情况下,模具与环境之间的温差高达100℃之多,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中的大量的热量会发散到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量可再利用的模具。
发明内容
一种模具包括公模、母模和第一温差发电机。所述公模和母模用于配合成型产品。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包括第一高温传导框、第一半导体发电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所述第一高温传导框与所述公模或母模相接触,用于将所述公模或母模散发的热量传导给第一半导体发电框。所述第一低温传导框暴露于环境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设置于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之间,,并与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相接触,用于根据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电势差。
本技术方案的模具具有温差发电机,该温差发电机根据塞贝克(Seebeck)效应,利用模具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发电以将模具的热能转变为电能,该电能可用于对模具进行循环加热,还可对工厂的其他设备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模具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公模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温差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模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具10包括公模11、母模12和温差发电装置13。
所述公模1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模座110和第一模仁111。所述第一模仁111具有第一分模面112。所述第一分模面112位于第一模仁111远离第一模座110的一侧,且其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13。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13的数量为四个,每一定位柱113均靠近所述第一分模面112的一个顶角。所述第一分模面112上还可设置用于形成注塑件的型腔。所述第一模仁111还具有第一连接面114、第二连接面115、第三连接面116和第四连接面117。所述第一连接面114、第二连接面115、第三连接面116和第四连接面117首尾相接,且均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模面112和第一模座110之间。所述第一模仁111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管118和至少一个第一出液管119,所述第一进液管118和第一出液管119分别用于供导热液体进入或流出第一模仁111,以便第一模仁111接收导热液体从模温机处获得的热量,从而保持在工作温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管118和第一出液管119均由绝热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管118和第一出液管119的数量均为一个,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面114。
所述母模12与公模11相对设置,用于与公模11配合成型产品。所述母模1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模座120和第二模仁121,其中,所述第二模仁121位于靠近公模11的一侧。所述第二模仁121具有与所述第一分模面112对应配合的第二分模面122。所述第二分模面122与第一分模面112相对,且其上开设有与至少两个定位柱113相应的至少两个定位孔(图未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也为四个,其形状及位置均与所述四个定位柱113相对应。所述第二分模面122也可设置与所述第一分模面112的型腔对应的型腔以形成注塑件。所述第二模仁121还具有第一连接壁123、第二连接壁124、第三连接壁125和第四连接壁126。所述第一连接壁123、第二连接壁124、第三连接壁125和第四连接壁126首尾相接,且均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模面122与第二模座120之间。所述第二模仁121也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管127和至少一个第二出液管128,所述第二进液管127和第二出液管128分别用于供导热液体进入或流出第二模仁121,以便接收导热液体从模温机处获得的热量并将所述第二模仁121的温度保持在工作温度。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液管127和第二出液管128均由绝热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液管127和第二出液管128的数量均为一个,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壁123。
所述温差发电装置13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温差发电机14和第二温差发电机15。
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14设置于所述公模11,用于将所述公模11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14可为方形框体,其套设于所述第一模仁111外。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14包括第一高温传导框140、第一低温传导框141、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和第一电极14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高温传导框140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模仁111的热量,其与所述第一模仁111的第一连接面114、第二连接面115、第三连接面116和第四连接面117紧密接触。所述第一高温传导框140可为导热系数较大的铜、铝等材质。所述第一低温传导框141暴露于环境中。优选地,还可在所述第一低温传导框141暴露于环境中的一侧设置散热鳍片。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位于所述第一高温传导框140与所述第一低温传导框141之间。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具有与所述第一高温传导框140相接触的第一热接触面144和与散热框141相接触的第一冷接触面145。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包括半导体发电晶片,每一半导体发电晶片均由多个半导体PN结串联而成,由于该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的第一热接触面144和第一冷接触面145之间存在温差,在P型半导体中,靠近第一热接触面144的空穴浓度高于第一冷接触面145处的浓度,在N型半导体中,靠近第一热接触面144的电子浓度高于第一冷接触面145处的浓度,在该浓度梯度的驱动下,每一个半导体PN结中的P型半导体的空穴及N型半导体的电子由于热扩散作用,从第一热接触面144向第一冷接触面145扩散。由于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靠近第一热接触面144的端部均相连接,则在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靠近第一冷接触面145处可得到一个电势差。
第一电极143包括第一正电极146和第一负电极147,所述第一正电极146和第一负电极147均连接于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靠近第一冷接触面145处,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产生的电势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电极146和第一负电极147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14上与第二连接面115相对应处。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14还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148。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开口148贯穿第一高温传导框140、第一半导体发电框142和第一低温传导框141,用于供所述第一进液管118和第一出液管119穿过。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148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开设于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14与第一连接面114相对应处。
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15设置于所述母模12,用于将所述母模12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15的结构与第一温差发电机14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15包括第二高温传导框(图未示)、第二低温传导框(图未示)、第二半导体发电框(图未示)和第二电极153。所述第二高温传导框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模仁121的热量,其与所述第二模仁121的第一连接壁123、第二连接壁124、第三连接壁125和第四连接壁126紧密接触。所述第二低温传导框暴露于环境中。所述第二半导体发电框位于所述第二高温传导框与所述第二低温传导框之间。所述第二半导体发电框具有第二热接触面(图未示)和第二冷接触面(图未示),当第二热接触面和第二冷接触面之间存在温差时,所述第二半导体发电框内可产生相应的电势差并通过第二电极153输出。所述第二电极153包括第二正电极156和第二负电极157,所述第二正电极156和第二负电极157均电连接于第二半导体发电框15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正电极156和第二负电极157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15与第二连接壁124相对的表面。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15还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158。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开口158贯穿第二高温传导框、第二半导体发电框和第二低温传导框,用于供所述第二进液管127和第二出液管128穿过。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158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开设于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15与第一连接壁123相对的表面。
可以理解,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为充分回收模具10的热量,在公模11和母模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差发电机14和第二温差发电机15,当然,所述温差发电装置13也可以仅包括一个设置于公模11或母模12的温差发电机。
本技术方案的模具10具有温差发电装置13,该温差发电装置13根据塞贝克(Seebeck)效应,利用模具10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发电以将模具10的热能转变为电能,该电能可用于对模具10进行循环加热,还可对工厂的其他设备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公模和母模,所述公模和母模用于配合成型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温差发电机,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包括第一高温传导框、第一半导体发电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所述第一高温传导框与所述公模相接触或与所述母模相接触,用于将所述公模或母模散发的热量传导给第一半导体发电框,所述第一低温传导框暴露于环境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设置于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之间,并与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相接触,用于根据第一高温传导框和第一低温传导框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电势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温传导框远离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的一侧具有散热鳍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发电框具有相对的第一热接触面和第一冷接触面,第一热接触面与第一高温传导框相接触,第一冷接触面与所述第一低温传导框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还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第一半导体发电框,用于输出第一半导体发电框产生的电势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差发电机,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公模,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设置于所述母模,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包括第二高温传导框、第二半导体发电框和第二低温传导框,所述第二高温传导框与所述母模相接触,用于将所述母模散发的热量传导给第二半导体发电框,所述第二低温传导框暴露于环境中,所述第二半导体发电框设置于第二高温传导框和第二低温传导框之间,并与第二高温传导框和第二低温传导框相接触,用于根据第二高温传导框和第二低温传导框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电势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还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第一半导体发电框,用于输出第一半导体发电框产生的电势差,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还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于第一半导体发电框,用于输出第一半导体发电框产生的电势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并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包括第一模座和第一模仁,所述母模包括第二模座和第二模仁,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的第一高温传导框套设于所述第一模仁,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机的第二高温传导框套设于所述第二模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分别用于供导热液体进入或流出第一模仁,以便接收导热液体的热量并将所述第一模仁的温度保持在工作温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机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用于供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出液管穿过。
CN200910302605.5A 2009-05-25 2009-05-25 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2605.5A CN101898393B (zh) 2009-05-25 2009-05-25 模具
US12/749,471 US8404961B2 (en) 2009-05-25 2010-03-29 Molding device capable of converting heat from molten molding material into electricit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2605.5A CN101898393B (zh) 2009-05-25 2009-05-25 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8393A CN101898393A (zh) 2010-12-01
CN101898393B true CN101898393B (zh) 2013-10-09

Family

ID=43123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26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8393B (zh) 2009-05-25 2009-05-25 模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404961B2 (zh)
CN (1) CN1018983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8050A (zh) * 2012-10-10 2014-04-16 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 自发电感测模块、监控系统及该监控系统的操作方法
CN109162456A (zh) * 2018-08-07 2019-01-08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对拉螺栓套管结构、模板固定结构及使用方法
CN111605153B (zh) * 2020-06-10 2022-04-22 绍兴市乐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pet塑料杯的塑料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3356A (zh) * 2002-11-26 2004-06-09 诺亚公司 中心式导流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9929A (en) * 1980-11-26 1982-06-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method of parison
US5064597A (en) * 1988-03-30 1991-11-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compression molding on hot surfaces
US5228923A (en) * 1991-12-13 1993-07-20 Implemed, Inc. Cylindrical thermoelectric cells
JP2001358372A (ja) * 2000-06-12 2001-12-26 Morix Co Ltd 熱電モジュール
US6988534B2 (en) * 2002-11-01 2006-01-24 Cooli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fluid delivery for cooling desired hot spots in a heat producing device
US20050000726A1 (en) * 2003-06-06 2005-01-06 Honda Motor Co., Ltd. Resin encapsul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096364A1 (en) * 2005-11-03 2007-05-03 Mgs Mfg. Group, Inc. Sandwich molding system with independent runner passag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3356A (zh) * 2002-11-26 2004-06-09 诺亚公司 中心式导流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94324A1 (en) 2010-11-25
CN101898393A (zh) 2010-12-01
US8404961B2 (en) 2013-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iao et al. Thermal design and management fo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ol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Borkar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hotovoltaic solar panel using thermoelectric cooling
CN104578978B (zh) 一种便携可穿戴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03282709U (zh) 一种带局部加热装置的熔融沉积型3d打印机
CN101898393B (zh) 模具
CN102501701B (zh) 用激光刻蚀形成石墨烯图案的方法
CN103350554A (zh) 一种对流气体剪切剥离二维层状材料的方法
Reddy et al. Thermoelectric-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a multistage integrated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CN203071137U (zh) 可透光的热电致冷元件
CN108874082A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内部废热回收装置
MY161738A (en) Micron-gap thermal photovoltaic large scale sub-micron gap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kopiv et al. The thermoelectric solar generator
CN204249502U (zh) 一种带有s形双通道加热压板
De Leon et al. Design and modelling of SOI-based sol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Assefa et al. Peridynamic formulation for coupled thermoelectric phenomena
Jeyashree et al. Micro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A source of clean energy
TW201043426A (en) Mold
CN103983030B (zh)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管
Hanan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Hybrid Solar and Waste Heat Thermal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Liu et al. Bending strength evalu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a curved photovoltaic-thermoelectric hybrid device
CN204987988U (zh) 一种基于内胀外压的方形铜热管
Hadi et 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hybrid solar heating system using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CN206498369U (zh) 散热型太阳能接线盒
CN204615745U (zh) 一种高转换率光伏发电单元
Cozzini Solar cell cooling and heat recovery in a 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