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5403A -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5403A
CN101895403A CN200910202946.5A CN200910202946A CN101895403A CN 101895403 A CN101895403 A CN 101895403A CN 200910202946 A CN200910202946 A CN 200910202946A CN 101895403 A CN101895403 A CN 101895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cell
sign
upper strata
time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29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5403B (zh
Inventor
肖瑞杰
梁柏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09102029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5403B/zh
Priority to EP10777387.1A priority patent/EP2429143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3066 priority patent/WO201013318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5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5403A/zh
Priority to US13/302,855 priority patent/US852651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5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54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using pree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1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taking into account QoS or priority requi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来确定是否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以避免发送端重传缓存中数据溢出,从而实现了对低优先级数据的较高INP保护,同时,由于此时只对低优先级数据进行堵塞,因此发送端还可以继续接收高优先级数据,并且在对高优先级数据进行封装时,对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该高优先级数据时不会对其申请重传,从而保证了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也就是说,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提高了用户的综合业务的QoE。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原有的数字用户系统(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中,由于受脉冲噪声的影响,线路中的数据常常会出现误码的情况,为了保证DSL系统的稳定性,脉冲噪声保护(INP,Impulse noise protection)技术应运而生,INP技术主要通过使用纠错码来纠正在发送的数据中所产生的误码,例如利用里德-所罗门(RS,Reed-Solomon)编码额外提供的编码增益,来削减脉冲噪声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DSL系统的稳定性。但是随着带宽的增大,以及速率的提高,若仍然使用原有的RS编码方案,则需要使用具有较多的校验字节(即冗余)和长度较小的RS码字,此时,RS编码的净增益将会变为负值,不利于速率的提高,而且系统所提供的INP保护无法应对超长脉冲噪声的影响。
为更好的应对超长脉冲噪声对xDSL系统的影响,物理层的重传方案应运而生,目前的重传方案有传送协议相关汇聚子层(TPS-TC,Transport Protocol Specific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Layer)、物理媒质相关汇聚子层(PMS-TC,Physical Media-Specific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Layer)和物理介质关联层接口(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Layer)层的重传机制。重传方案能够对脉冲噪声所破坏的数据进行重新发送,从而降低线路的误码率,提高业务稳定性。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虽然重传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超长脉冲噪声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业务稳定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时延(Delay),例如位于PMS-TC层的重传系统额外增加的时延大约在10ms以上,最大数据延迟甚至达到20ms以上,这样的延迟对于误码率要求高、时延要求低的业务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于误码率要求低、时延要求高的业务来说,则会严重地降低用户的体验质量(QoE,Quality of experience)。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包括:
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
若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则发送阻塞信息,所述阻塞信息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
接收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
将所述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将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
确定所述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确定所述数据单元不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新的数据单元;
若是,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若否,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错误,若有错误,丢弃所述数据单元,若没有错误,进一步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超时,若超时,丢弃所述数据单元,若没有超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包括:
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
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
一种发送端设备,包括:
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
阻塞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监控单元确定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时,发送阻塞信息,所述阻塞信息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
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将封装单元封装后的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
一种接收端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
标识识别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是否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新旧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标识识别单元确定所述数据单元不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新的数据单元;
存储单元,用于当所述标识识别单元确定所述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或者当所述新旧判断单元判断数据单元为新的数据单元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正确性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新旧判断单元判断数据单元不是新的数据单元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错误;
超时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正确性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没有错误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超时;
丢弃单元,用于当所述正确性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有错误时,丢弃所述数据单元,或者当所述超时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数据单元超时时,丢弃所述数据单元。
一种接收端设备,包括:
附加标识单元,用于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
提交单元,用于将附加标识单元标识后的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发送端端设备,用于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若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则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接收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将所述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将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设备;
接收端设备,用于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单元,确定所述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来确定是否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以避免发送端重传缓存中数据溢出,从而实现了对低优先级数据的较高INP保护,同时,由于此时只对低优先级数据进行堵塞,因此发送端还可以继续接收高优先级数据,并且在对高优先级数据进行封装时,对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该高优先级数据时不会对其申请重传,从而保证了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也就是说,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提高了用户的综合业务的QoE。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方法传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方法中发送端的处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方法中发送端重传缓存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发送端数据单元处理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接收端数据单元处理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方法中接收端的处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方法中接收端重传缓存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另一个接收端数据单元处理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送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装置和通信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将从发送端的角度进行描述。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包括: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若时延小于等于第一时延阈值,则按现有的方案进行处理,若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则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由于此时低优先级数据被阻塞信息所阻挡,因此此时只接收到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在接收到高优先级数据后,将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然后将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该标识有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的数据单元后,不会对其申请重传。其中,第一时延阈值可以是预置的,也可以根据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自行的调整来设置,等等,为了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时延预置均以预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若时延小于等于预置的时延阈值,则按现有的方案进行处理;若时延大于预置的时延阈值,则执行步骤102;
具体可以通过监控发送端重传缓存中空间的存储状态来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例如,确定发送端重传缓存中保存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置的阈值,若是,则表示时延大于预置的阈值,若否,则表示时延不大于预置的阈值。
102、发送阻塞信息,所述阻塞信息用于堵塞上层(即TPS-TC层的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该阻塞信息具体可以为硬件阻塞信号、阻塞数据或阻塞标志等;
这是因为,如果此时还继续接收低优先级数据的话,那么,发送端重传缓存的空间将会不足,即可能会出现数据溢出的情况,如果这些溢出的数据又恰巧没有被接收端正确接收的话,则此时无法进行重传(因为发送端重传缓存中没有保存这些数据),将会出现数据出错或丢失的情况,即无法体现INP保护的功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发送端重传缓存的空间较满时,发送阻塞信息,以暂时停止对低优先级数据的接收,从而来保证对低优先级数据实现较高INP保护等级。
需说明的是,其中,数据的优先级可以由运营商进行预置,例如,如果是对时延比较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什么要求的业务,比如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 IP)和实时视频通话等,则可以将其业务数据设置为高优先级(High priority)数据;如果是对时延不敏感,但需要较低误码率的业务,比如视频业务等,则可以将其业务数据设置为低优先级(Low Priority)数据。
103、接收上层,即TPS-TC层的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
由于在步骤102中低优先级数据已经被堵塞,因此此时只能接收到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也就是说,此时将会暂时停止接收对时延不敏感,但需要较低误码率的低优先级数据,而为了保证对时延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什么要求的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将会继续保持对高优先级数据的正常接收,只是此时将接收到的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后,并不存入发送端重传缓存中,而是对这些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参见步骤104)后,直接传送给接收端,这样,在保证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的同时,也不会造成如步骤102中所说的可能会出现数据溢出的情况。
104、将所述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其中,该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具体可以为某个特殊的业务序列号(SID,Sequence Identifier),比如255,或者也可以是经发送端与接收端协商而定的其它SID,或者也可以用数据单元中独立的附加标识(Flag)来标识;
需说明的是,若步骤103中没有接收到高优先级数据,或者接收到高优先级数据不足,为了保证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数据传送的连续性,此时还可以将空(IDLE)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后,发送给接收端。也就是说,这种具有表示不需要重传标识的数据单元只用于承载高优先级数据和空数据,而且,这种具有表示不需要重传标识的数据单元将不会被缓存入发送端重传缓存中(可参见步骤103中的说明),同时,接收端也不会对此类数据单元申请重传。由于这种具有表示不需要重传标识的数据单元所承载的数据都不会进行重传,所以传送的数据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码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可以满足较小的时延。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需说明的是,高优先级数据和空数据可以分别进行独立的封装,也可以封装在同一个数据单元中,即数据单元里可能包括有高优先级数据和空数据,也可能只包括高优先级数据或空数据;
105、将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该数据单元中包括有业务的类型信息和数据单元的SID信息,以便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单元后可以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需说明的是,业务的类型信息和数据单元的SID信息可以复用数据单元中同一字段的信息进行标识或者采用数据单元的不同字段进行标识。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来确定是否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以避免发送端重传缓存中数据溢出,从而实现了对低优先级数据的较高INP保护,同时,由于此时只对低优先级数据进行堵塞,因此发送端还可以继续接收高优先级数据,并且在对高优先级数据进行封装时,对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该高优先级数据时不会对其申请重传,从而保证了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也就是说,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提高了用户的综合业务的QoE。例如,对于对时延较为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要求的业务可以采用较低的INP保护等级,在超过某个时延阈值时不再进行重传,对于时延不敏感但误码率要求较低的业务可以采用较高的同INP保护等级,需要进行重传。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将从接收端的角度进行描述。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在确定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也就是说,不需要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正确或者是否需要重传等等,而是直接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这样,可以减少接收端重传申请数量以及减少该类数据单元(即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标识的数据单元)的时延。
另外,如果确定数据单元不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则还需要对该数据单元做一定的处理后才确定是否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参见图2,以下将进行简略说明,流程如下:
20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
202、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是否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若是,则执行步骤203,若否,则执行步骤204;
其中,该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具体可以为某个特殊的SID,比如255,或者也可以是经发送端与接收端协商而定的其它SID,或者也可以用数据单元中独立的附加标识来标识;
对此类数据单元,接收端不会申请重传,而是直接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步骤203)。由于不会进行重传,所以传送的数据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码率,但却可以满足较小的时延,因此,这种具有表示不需要重传标识的数据单元只用于承载高优先级数据和空数据。
203、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需说明的,这里所说的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还包括:如果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已经保存有相应的数据单元,即如果该需要存入的数据单元是重传的数据单元的话,则替换缓存中现有的数据单元;
204、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新的数据单元,即判断该数据单元是新的数据单元还是重传的数据单元,比如可以根据数据单元的SID来进行判断,若为新的数据单元,则执行步骤203,即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否则,若为重传的数据单元,则执行步骤205;
205、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错误,若有错误,则执行步骤206,若无错误,则执行步骤207;
206、丢弃所述数据单元;
207、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超时,比如,可以根据数据单元的SID来进行判断,若超时,执行步骤206,即丢弃所述数据单元;若没有超时,则执行步骤203,即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对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的处理可以如下:
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判断接收端重传缓存中是否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
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不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则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且确定该数据单元正确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正常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C;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且确定该数据单元错误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H;
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则一方面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时,为此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H,另一方面对高优先级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进行判断,在确定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需要提交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低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L。
(2)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即从重传层提交到TPS-TC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具体可以如下: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正常的附加标识时,将数据单元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并提交到上层;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时,复制数据单元并提交到上层;即此时数据单元仍然会被缓存在重传缓存中(即不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这些数据单元就是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这些数据单元的时延在超出低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前仍可以被重传的正确数据单元修正;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保留低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将数据单元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并提交到上层。
上层在接收到提交的数据单元后,如果数据单元的附加标识为正常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C,则保留全部数据,即高优先级数据和低优先级数据;否则,按照附加标识上的指示进行处理,只保留高优先级数据和低优先级数据中的一种,比如,如果是Flag_L,则只保留低优先级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数据,如果是Flag_H,则只保留高优先级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数据。
这是因为,一般的,当数据单元的时延大于等于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时,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将会开始被提交到上层进行处理,如果此时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已经在预置的时间(即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被修正,且数据单元正确的话,则意味着所提交给上层的数据单元都是正确的数据,所以可以保留全部数据;而如果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没有在预置的时间内(即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被修正,同时接收端重传缓存中数据单元的时延高于任意一个时延阈值(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或低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则数据单元将会被提交两次给上层,第一次提交是在数据单元的时延超过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时,由于前面所说的“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没有在预置的时间内被修正”,所以此时重传层的接收端一方面会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一方面会将错误的数据单元以及该数据单元后面的数据单元移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扩展存储区,以提供给这些错误的数据单元再一次被纠正的机会,由于此时高优先级数据即使发生错误不会进行重传,而低优先级数据则可以进行重传,可能在第二次提交时可以得到正确的数据,所以此时保留高优先级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数据;第二次提交是在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的时延大于等于低优先级业务数据时延阈值时,由于高优先级数据在第一次提交时已经被保留了,所以无需重复保留,于是将高优先级数据单元直接丢弃,而低优先级数据由于已经进行了重传,所以此时接收到的可能是经过重传后的正确数据,所以进行保留。需说明的是,上面所描述的仅仅是例子,并不排除可以定义在未超过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之前或未超过低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之前进行提交,比如只要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则即刻提交,等等。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均以在大于等于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时提交新的需要提交的数据单元,在大于等于低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时提交新的需要提交的未修正的数据单元。关于这一点在后续的实施例将会进行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对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的处理”的方案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案,即数据单元在放进接收端缓存单元中之前也可以继续沿用现有技术的方案。只是在数据单元放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后,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然后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即从重传层提交到TPS-TC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其中,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具体实施可参见本实施例中的有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接收端在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后,若确定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则不需要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正确或者是否需要重传等等,而是直接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这样,可以减少接收端重传申请数量以及减少该类数据单元的时延,进一步的,接收端还可以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以便指示上层在接收到数据单元后对不同优先等级的数据作出保留或丢弃的处理,从而配合发送端完成可以区分业务类型的数据传送过程,例如,对于对时延较为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要求的业务可以采用较低的INP保护等级,在超过一定的时延后不进行重传,对于时延不敏感但误码率要求较低的业务可以采用较高的同INP保护等级,需要进行重传,实现了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的目的,提高用户的综合业务的QoE。
实施例三、
根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描述的方法,本实施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根据业务对时延和误码率的不同要求,可以将不同的业务划分为主要的两类,第一类是误码率要求不高、时延要求低的业务,即对INP保护等级需求较低,但对时延比较敏感的业务,比如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 IP)等,可以将第一类业务的优先级等级设置为高优先级;第二类是低误码率,时延和抖动要求不高的业务,即对INP保护等级需求较高,但对时延不敏感的业务,比如视频业务等,可以将第二类业务的优先级等级设置为低优先级。参见图3,传送的过程可以如下:
(一)发送端
参见图4,在TPS-TC层之上(即TPS-TC层的上层),业务区分模块将不同优先级的业务分别存入低优先级业务缓存和高优先级业务缓存中,然后通过不同的业务接口输入到TPS-TC层,由TPS-TC层数据处理模块将业务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SID后经重传层的发送端发送给重传层的接收端,同时为了使得在接收端未正确接收到数据单元时,可以对这些数据单元进行重发,还需要将这些数据单元存入发送端重传缓存中,在该传送过程中,接收端可以返回表示接收数据单元成功或失败的响应消息给发送端,如果发送端接收到表示接收数据单元成功的响应消息,则可以将保存在发送端重传缓存中相应的数据单元删除,如果发送端接收到表示接收数据单元失败的响应消息,则从发送端缓存中提取相应的数据单元进行重传。需说明的是,其中,重传层包括PMS-TC层,另外,各层在进行数据或信息传送时,接收者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接收情况或处理情况返回反馈消息给发送者。
在该传送过程中,重传层的发送端的时延监控模块会通过监控发送端重传缓存中空间的存储状态来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例如,确定发送端重传缓存中保存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置的阈值,若是,则表示时延大于预置的阈值,若否,则表示时延不大于预置的阈值;当时延小于等于预置的阈值时,数据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传送(参见前面的描述),当时延大于预置的阈值时,重传层的数据处理模块发送数据堵塞指示给TPS-TC层的堵塞控制模块,堵塞控制模块接收到该数据堵塞指示后,向上层的低优先级数据接口发送阻塞信息,比如向图4中的r层的低优先级r接口发送阻塞信息,即暂时停止接收低优先级数据,以防止发送端重传缓存中出现数据溢出而导致传送的数据出错或丢失的情况,从而实现对低优先级数据采用较高INP保护等级的目的。但是,为了减小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此时并不停止对高优先级数据的接收,因为高优先级数据并不需要采用太高的INP保护等级,在接收到高优先级数据后,将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一种特殊的数据单元,所谓特殊的数据单元,指的是这种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而且也不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而是直接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后,也不会对此类数据单元申请重传。当然,由于这种特殊的数据单元所承载的数据都不会进行重传,所以传送的数据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码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可以满足较小的时延,符合对误码率没什么要求的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
需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小时延,在重传层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并不对业务进行区分,所有的业务数据随机存放在数据单元中,也即重传层仍然采用单延迟通道的方式传送数据,同时所有数据的重传申请和数据发送仍然在重传层进行而不是在TPS-TC层之上发起重传,在传送的过程中,重传层监控数据在重传层传输过程的时延变化,并将该有关时延变化的信息反馈给TPS-TC层,TPS-TC层依据重传层反馈的该有关时延变化的信息来对不同优先级的业务进行处理,重传层向TPS-TC层反馈的有关时延变化的信息包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堵塞指示和接收端数据丢弃标识信息等。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若发送端重传缓存中的空间恢复充裕时,例如发送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的时延小于预置的阈值时,或者发送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的时延等于0时,重传层的数据处理模块可以发送解数据堵塞指示给TPS-TC层的堵塞控制模块,堵塞控制模块接收到该解数据堵塞指示后停止发送阻塞信息。当然,也可以在发送阻塞信息时启动定时器,等待预定的时间过后,停止发送阻塞信息,使得接收低优先级业务的功能恢复正常。
下面将举例进行说明,参见图5,假设发送端重传缓冲区的指针头为BufferHeader,该Buffer Header指向最新的数据单元,指针尾为Buffer Tail,该Buffer Tail指向最早的“未得到确认”的数据单元,预置的阈值为Delay_TH,那么,数据在发送端的时延等于指针头减去指针尾再加上特殊数据单元个数(Num_special DTU),即Delay=Buffer Header-Buffer Tail+Num_specialDTU。另外,数据在发送端的阈值Delay_TH可以是业务要求的时延减去接收端的时延。那么,如图6所示,发送端的数据单元的处理流程可以如下:
A301、判断数据单元是否是新的数据单元,若否,执行步骤A302,若是,则执行步骤A306;
A302、判断指针尾Buffer Tail所指向的数据单元是否正确,若否,执行步骤A303,若是,则执行步骤A304;
A303、判断时延Delay是否超时,若否,则流程结束;若是,则执行步骤A304;
A304、将指针尾Buffer Tail和时延Delay均加上1后,执行步骤A305;
A305、判断指针头Buffer Header是否等于指针尾Buffer Tail,若否,则流程结束;若是,则表示发送端缓存中没有数据单元,空间充裕,于是将时延Delay置为0,同时将数据堵塞指示的标识(Datapath_L Block Flag)设为0,流程结束。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Datapath_L Block Flag为0时,表示数据堵塞指示无效,即停止发送阻塞信息,Datapath_L Block Flag为1时,表示数据堵塞指示有效,即发送阻塞信息。
A306、判断指针头Buffer Header与指针尾Buffer Tail的差是否大于预置的阈值为Delay_TH,若是,执行步骤A307;若否,执行步骤A309;
A307、判断Datapath_L Block Flag是否设为1,若是,执行步骤A308,若否,则将Datapath_L Block Flag设为1后,执行步骤A309;
A308、将时延Delay加1,并对数据单元标识上“255”的SID,然后发送数据单元给接收端,流程结束。
A309、判断指针头所指向的数据单元的SID是否小于“244”,若是,将数据单元的SID加1后,执行步骤A310;若否,将数据单元的SID置为0后,执行步骤A310;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均假设普通的数据单元,即可以进行重传的数据单元的SID为0~244。
A310、将数据单元存放入发送端重传缓存中,将指针头Buffer Header和时延Delay均加上1后,发送数据单元给接收端,流程结束。
在该流程中,一共有3条路径,即路径A、路径B和路径C,参见图6,其中,路径A为对存入发送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进行处理的流程,包括接收端确认接收正确、时延超时和发送解堵塞指示的处理操作;路径B为普通的数据单元(即可以进行重传的数据单元)的发送流程,路径C为特殊的数据单元,即包括不需要重传标识的数据单元,比如SID为255的数据单元的发送流程。
(二)接收端
重传层的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后,在确定数据单元为特殊数据单元时,即确定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不需要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正确或者是否需要重传等等,直接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而对于普通的数据单元,则需要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正确或者是否需要重传等来确定是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还是丢弃,如图7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需说明的是,在本来流程中将会涉及到指针头和指针尾,以及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H和低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L的描述,关于这点,在本实施例后续的描述中将会作详细(可参见图9)说明,为了描述方便,在此不再赘述。
B301、从PMD-TC层接收数据单元,将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H和低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L都加上1,然后执行步骤B302;
B302、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SID是否大于指针头Buffer Header所指向的数据单元的SID,若是,则执行步骤B303;若否,则执行步骤B304;
B303、将指针头Buffer Header加1后,将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流程结束。
如果在步骤B301中,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是特殊的数据单元,例如该数据单元的SID为255,那么,在步骤B302中,肯定可以得出数据单元的SID是大于指针头Buffer Header所指向的数据单元的SID的(因为普通的数据单元的SID最大为244),因此,只要执行步骤302就可以同时实现“确定数据单元是否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的操作。当然,如果特殊的数据单元是用其他的标识来表示不需要重传的,则可以在步骤B302之前增加一个“确定数据单元是否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的步骤,如果包括了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则执行步骤B303;如果不包括了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则执行步骤B302;
B304、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SID是否为0,即是否进入一个新的循环(SID由0至244进行循环,即若前一个数据单元的SID已经达到最大值244,则下一个新的数据单元的SID将设为0),若是,则执行步骤执行步骤B303;若否执行步骤B305;
B305、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是否错误,若是,则将数据单元丢弃,若否,则执行步骤B306;
B306、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SID是否小于等于指针尾Buffer Tail_E,即判断数据单元的是否已经过时,若是,将数据单元丢弃,流程结束;若否,则意味着该数据单元为重传的且有效的数据单元,因此替换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相应的数据单元,即更新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相应的数据单元,流程结束。
在重传层的接收端,如图8所示,重传层的时延监控模块通过对接收端重传缓存空间占用状态的监控,指示重传层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单元标识不同的附加标识,然后附加标识信息和数据单元一起发送给TPS-TC层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TPS-TC层数据处理模块根据附加标识对数据单元进行处理后,由不同的业务接口,比如图8中r接口提交给上层r层,由业务区分模块将数据分类后,依据优先级标识分别存放在低优先级业务缓存和高优先级业务缓冲中,以便发送给接口模块。需说明的是,其中,重传层包括PMS-TC层,另外,各层在进行数据或信息传送时,接收者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接收情况或处理情况返回反馈消息给发送者。
需说明的是,在重传层并不识别数据单元中承载数据的优先级,而是在重传层之上结合重传层标识的附加标识信息对不同数据单元类型的数据单元(即具有不同优先级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所以,重传层不仅仅向TPS-TC层传送数据单元,同时还需要将数据单元的附加标识传送给TPS-TC层;假设附加标识用Flag表示,则Flag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Flag_H、Flag_L和Flag_C,然后TPS-TC层在接收到数据单元和附加标识后,依据不同的附加标识对收到的数据单元做出不同的处理,例如,若数据单元的附加标识为Flag_H,则保留高优先级数据,丢弃低优先级数据;若数据单元的附加标识为Flag_L,则保留低优先级数据,丢弃高优先级数据;若数据单元的附加标识为Flag_C,则保留全部数据。关于附加标识的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9,假设接收端重传缓存分为两部分,基本缓存区(Base Buffer)和扩展缓存区(Extended Buffer),另外,依据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时延需求设置两组时延阈值,分别是Delay_TH和Delay_TL,其中,Dealy_TH是根据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需求进行设置的,用于监控基本缓存区的空间占用状态;Delay_TL是根据低优先级数据的时延需求进行设置的,用于监控扩展缓存区的空间占用状态,其中,Dealy_TH小于Delay_TL;相应地,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也存在一个指针头和两个指针尾,在此假设指针头为Buffer Header,基本缓存区对应的指针尾为Buffer Tail_B,扩展缓存区对应的指针尾为Buffer Tail_E,在正常的情况下,即在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在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值内已经被修正的情况下,两个指针尾Buffer Tail_B和Buffer Tail_E应该是重合的;当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Delay_H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时,该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将被存入扩展缓存区,此时两个指针尾BufferTail_B和Buffer Tail_E不相等;其中,指针头指向最新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指针尾指向最早接收到的数据单元;那么,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H应该等于指针头Buffer Header与指针尾Buffer Tail_B的差,而低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L应该等于指针头Buffer Header与指针尾Buffer Tail_E的差;接收端将依据接收端重传缓存的指针头和指针尾和这两个时延阈值的配置对不同的数据执行不同的操作,并为数据单元设置不同的附加标志。如图10所示,接收端的数据单元的处理流程可以如下:
C301、判断指针尾Buffer Tail_B和指针尾Buffer Tail_E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C302,若否,则执行步骤C306;
需说明的是,步骤C301相当于判断接收端重传缓存中是否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Delay_H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Delay_H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则指针尾Buffer Tail_B和指针尾Buffer Tail_E不相等,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不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Delay_H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则指针尾Buffer Tail_B和指针尾BufferTail_E不相等;
C302、判断是否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若是,则执行步骤C303,若否,则流程结束;具体可以判断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H是否大于Dealy_TH,若否,则代表没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流程结束,若是,则代表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执行步骤C303;
C303、判断该需要提交到上层的新的数据单元是否正确,若是,则执行步骤C304,若否,则执行步骤C305;具体可以判断指针尾Buffer Tail_B所指向的数据单元是否错误,若否,则代表该需要提交到上层的新的数据单元正确,执行步骤C304,若是,则代表该需要提交到上层的新的数据单元错误,执行步骤C305;
C304、为该需要提交到上层的新的数据单元标识上Flag_C,即为指针尾Buffer Tail_B所指向的数据单元标识上Flag_C,并将该数据单元提交给上层,即TPS-TC层,然后指针尾Buffer Tail_B和Buffer Tail_E都加1,Delay_H和Delay_L均减去1,流程结束;
C305、为该需要提交到上层的新的数据单元标识上Flag_H,即为指针尾Buffer Tail_B所指向的数据单元标识上Flag_H,并将该数据单元提交给上层,即TPS-TC层,然后指针尾Buffer Tail_B加1,Delay_H减去1,流程结束;
C306、判断是否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若是,则一方面执行步骤C307,另一方面执行步骤C308,若否,则执行步骤C308;具体可以判断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H是否大于Dealy_TH,若是,则代表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于是一方面执行步骤C307,另一方面执行步骤C308;若否,则代表没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于是只执行步骤C308;
需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C307和C308时,顺序可以不分先后;
C307、为该需要提交到上层的新的数据单元标识上Flag_H,即为指针尾Buffer Tail_B所指向的数据单元标识上Flag_H,并将该数据单元提交给上层,即TPS-TC层,然后指针尾Buffer Tail_B加1,Delay_H减去1;需说明的是,步骤C307和步骤C308的执行顺序可以不分先后。
C308、判断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即存放在扩展缓存区中的数据单元)是否正确,若是,则执行步骤C310,若否,则执行步骤C309;具体可以判断指针尾Buffer Tail_E所指向的数据单元是否错误,若是,则代表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错误,于是执行步骤C309,若否,则代表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正确,于是执行步骤C310;
C309、判断该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是否需要被提交到上层,若是,则执行步骤C310;若否,则流程结束;具体可以判断低优先级数据的时延Delay_L是否大于Dealy_TL,若是,则代表该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需要被提交到上层,于是执行步骤C310;若否,则代表该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不需要被提交到上层,流程可以结束;
C310、为该未修正的数据单元标识上Flag_L,即为指针尾Buffer Tail_E所指向的数据单元标识上Flag_L,并将该数据单元提交给上层,即TPS-TC层,然后指针尾Buffer Tail_E加1,Delay_L减去1,流程结束。
此后,TPS-TC层将根据附加标识对该数据单元作出保留或丢弃的处理。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方案中,有关对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的处理的方案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案,即只实施步骤C301至步骤C309中所描述的方案也同样可以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来确定是否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以避免发送端重传缓存中数据溢出,从而实现了对低优先级数据的较高INP保护,同时,由于此时只对低优先级数据进行堵塞,因此发送端还可以继续接收高优先级数据,并且在对高优先级数据进行封装时,对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该高优先级数据时,不需要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正确或者是否需要重传等等,而是直接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这样,可以减少接收端重传申请数量以及减少该类数据单元的时延,从而保证了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进一步的,接收端还可以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以便指示上层在接收到数据单元后对不同优先等级的数据作出保留或丢弃的处理,从而配合发送端完成可以区分业务类型的数据传送过程,例如,对于对时延较为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要求的业务可以采用较低的INP保护等级,在超过一定的时延后不进行重传,对于时延不敏感但误码率要求较低的业务可以采用较高的同INP保护等级,需要进行重传,实现了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的目的,提高用户的综合业务的QoE。
实施例四、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供一种发送端400,如图11所示,该发送端设备400包括监控单元401、阻塞信息发送单元402、接收单元403、封装单元404和发送单元405;需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图11中还给出了上层设备700;
监控单元401,用于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具体可以通过监控发送端重传缓存中空间的存储状态来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例如,确定发送端重传缓存中保存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置的阈值,若是,则表示时延大于预置的阈值,若否,则表示时延不大于预置的阈值;
阻塞信息发送单元402,用于当监控单元401确定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即指的是预置的时延预置)时,发送阻塞信息,其中,阻塞信息用于堵塞上层设备700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该阻塞信息具体可以为硬件阻塞信号、阻塞数据或阻塞标志等;需说明的是,其中,数据的优先级可以由运营商进行预置,例如,如果是对时延比较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什么要求的业务,比如VoIP和实时视频通话等,则可以将其业务数据设置为高优先级数据;如果是对时延不敏感,但需要较低误码率的业务,比如视频业务等,则可以将其业务数据设置为低优先级数据;
接收单元403,用于接收上层设备700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
封装单元404,用于将接收单元403接收到的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其中,该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具体可以为某个特殊的SID,比如255,或者也可以是经发送端与接收端协商而定的其它SID,或者也可以用数据单元中独立的Flag来标识;
发送单元405,用于将封装单元404封装后的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
该发送端设备400还可以包括空数据封装单元;
所述空数据封装单元,用于将空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需说明的是,空数据封装单元与封装单元404可以为同一个实体。
此时,发送单元405,还用于将空数据封装单元封装后的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
以上各个单元的实施具体可参见前面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发送端设备400可以通过监控单元401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来确定是否让阻塞信息发送单元402发送用于堵塞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给上层设备700,以避免发送端设备400重传缓存中数据溢出,从而实现了对低优先级数据的较高INP保护,同时,由于此时只对低优先级数据进行堵塞,因此发送端设备400的接收单元403还可以继续接收高优先级数据,并且在封装单元404对高优先级数据进行封装时,对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该高优先级数据时不会对其申请重传,从而保证了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也就是说,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提高了用户的综合业务的QoE。例如,对于对时延较为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要求的业务可以采用较低的INP保护等级,在超过某个时延阈值时不再进行重传,对于时延不敏感但误码率要求较低的业务可以采用较高的同INP保护等级,需要进行重传。
实施例五、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如图12所示,该接收端设备包括接收单元501、标识识别单元502和存储单元503;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
标识识别单元502,用于确定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是否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存储单元503,用于当标识识别单元502确定所述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其中,该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具体可以为某个特殊的SID,比如255,或者也可以是经发送端与接收端协商而定的其它SID,或者也可以用数据单元中独立的附加标识来标识;
如图12所示,还可以包括新旧判断单元504、正确性判断单元505、丢弃单元506和超时判断单元507;
新旧判断单元504,用于当标识识别单元502确定该数据单元不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新的数据单元;即判断该数据单元是新的数据单元还是重传的数据单元,比如可以根据数据单元的SID来进行判断;
所述存储单元503,用于当新旧判断单元504判断数据单元为新的数据单元时,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或者当超时判断单元507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没有超时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正确性判断单元505,用于当新旧判断单元504判断数据单元不是新的数据单元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错误;
丢弃单元506,用于当正确性判断单元505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有错误时,丢弃所述数据单元,或者当超时判断单元507判断所述数据单元超时时,丢弃所述数据单元;
超时判断单元507,用于当所述正确性判断单元505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没有错误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超时。
该接收端设备还可以包括附加标识单元和提交单元;
附加标识单元,用于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例如:
可以判断接收端重传缓存中是否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
若不存在,则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且确定该数据单元正确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正常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C;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且确定该数据单元错误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H;
若存在,则一方面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时,为此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H,另一方面对高优先级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进行判断,在确定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需要提交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低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L。
具体可参见前面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提交单元,用于将附加标识单元标识后的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例如,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正常的附加标识时,将数据单元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并提交到上层;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时,复制数据单元并提交到上层;即此时数据单元仍然会被缓存在重传缓存中(即不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这些数据单元就是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这些数据单元的时延在超出低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前仍可以被重传的正确数据单元修正;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保留低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将数据单元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并提交到上层。
上层在接收到提交的数据单元后,如果数据单元的附加标识为正常的附加标识,比如Flag_C,则保留全部数据,即高优先级数据和低优先级数据;否则,按照附加标识上的指示进行处理,只保留高优先级数据和低优先级数据中的一种,比如,如果是Flag_L,则只保留低优先级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数据,如果是Flag_H,则只保留高优先级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数据。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接收端设备,包括附加标识单元和提交单元;
附加标识单元,用于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
提交单元,用于将附加标识单元标识后的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
也就是说,可以只对现有技术中的接收端设备作改进,而仍沿用现有的发送端设备。
以上各个单元的实施具体可参见前面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的接收单元501在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单元后,若标识识别单元502确定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则不需要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正确或者是否需要重传等等,而是由存储单元503直接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这样,可以减少接收端设备重传申请数量以及减少该类数据单元的时延,进一步的,接收端设备的附加标识单元还可以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以便指示上层在接收到数据单元后对不同优先等级的数据作出保留或丢弃的处理,从而配合发送端设备完成可以区分业务类型的数据传送过程,例如,对于对时延较为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要求的业务可以采用较低的INP保护等级,在超过一定的时延后不进行重传,对于时延不敏感但误码率要求较低的业务可以采用较高的同INP保护等级,需要进行重传,实现了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的目的,提高用户的综合业务的QoE。
实施例六、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3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发送端端设备601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接收端设备602;
发送端端设备601,用于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若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即指的是预置的时延预置),则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接收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将该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将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设备602;其中,该阻塞信息具体可以为硬件阻塞信号、阻塞数据或阻塞标志等;
接收端设备602,用于接收发送端设备601发送的数据单元,确定该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其中,所述接收端设备602,还用于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具体可参见前面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发送端端设备601可以包括监控单元401、阻塞信息发送单元402、接收单元403、封装单元404和发送单元405,发送端端设备601还可以包括空数据封装单元;
接收端设备602可以包括接收单元501、标识识别单元502和存储单元503,该接收端设备602还可以包括新旧判断单元504、正确性判断单元505、丢弃单元506和超时判断单元507;进一步的,该接收端设备602还可以包括附加标识单元和提交单元。
以上各个单元的实施具体可参见前面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601可以通过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来确定是否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以避免发送端重传缓存中数据溢出,从而实现了对低优先级数据的较高INP保护,同时,由于此时只对低优先级数据进行堵塞,因此发送端设备601还可以继续接收高优先级数据,并且在对高优先级数据进行封装时,对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使得接收端设备602在接收到该高优先级数据时,不需要判断该数据单元是否正确或者是否需要重传等等,而是直接将该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这样,可以减少接收端重传申请数量以及减少该类数据单元的时延,从而保证了高优先级数据的低时延需求。进一步的,接收端设备602还可以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以便指示上层在接收到数据单元后对不同优先等级的数据作出保留或丢弃的处理,从而配合发送端设备601完成可以区分业务类型的数据传送过程,例如,对于对时延较为敏感但对误码率没有要求的业务可以采用较低的INP保护等级,在超过一定的时延后不进行重传,对于时延不敏感但误码率要求较低的业务可以采用较高的同INP保护等级,需要进行重传,实现了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时延需求和不同INP保护等级需求的目的,提高用户的综合业务的QoE。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
若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则发送阻塞信息,所述阻塞信息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
接收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
将所述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将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包括:确定发送端重传缓存中保存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置的阈值;若是,则表示时延大于预置的阈值;若否,则表示时延不大于预置的阈值;
所述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包括: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业务序列号;或者,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附加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阻塞信息后还包括:
将空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4.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
确定所述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确定所述数据单元不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新的数据单元;
若是,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若否,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错误,若有错误,丢弃所述数据单元,若没有错误,进一步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超时,若超时,丢弃所述数据单元,若没有超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
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包括:
判断接收端缓存中是否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
若不存在,则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且确定该数据单元正确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正常的附加标识;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且确定该数据单元错误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
若存在,则一方面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时,为此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另一方面对高优先级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进行判断,在确定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需要提交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低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包括: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正常的附加标识时,将数据单元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并提交到上层;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时,复制数据单元并提交到上层;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保留低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将数据单元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并提交到上层。
8.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
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包括:
判断接收端缓存中是否存在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
若不存在,则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且确定该数据单元正确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正常的附加标识;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且确定该数据单元错误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
若存在,则一方面在确定有新数据单元需要提交到上层时,为此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另一方面对高优先级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进行判断,在确定高优先级业务时延阈值内未被修正的数据单元需要提交时,为该数据单元标识上表示保留低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包括: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正常的附加标识时,将数据单元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并提交到上层;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保留高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低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时,复制数据单元并提交到上层;
当缓存中的数据单元被标识上表示保留低优先级业务数据而丢弃高优先级业务数据的附加标识,将数据单元从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移出并提交到上层。
11.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
阻塞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监控单元确定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时,发送阻塞信息,所述阻塞信息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层发送的业务数据;
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将封装单元封装后的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数据封装单元,用于将空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空数据封装单元封装后的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
13.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
标识识别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是否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
新旧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标识识别单元确定所述数据单元不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新的数据单元;
存储单元,用于当所述标识识别单元确定所述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或者当所述新旧判断单元判断数据单元为新的数据单元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正确性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新旧判断单元判断数据单元不是新的数据单元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错误;
超时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正确性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没有错误时,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是否超时;
丢弃单元,用于当所述正确性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数据单元有错误时,丢弃所述数据单元,或者当所述超时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数据单元超时时,丢弃所述数据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标识单元和提交单元:
附加标识单元,用于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
提交单元,用于将附加标识单元标识后的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
15.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附加标识单元,用于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
提交单元,用于将附加标识单元标识后的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
1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端设备,用于监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若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则发送用于堵塞上层发送的低优先级数据的阻塞信息,接收上层发送的高优先级数据,将所述高优先级数据封装成数据单元,并标识上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将数据单元发送给接收端设备;
接收端设备,用于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单元,确定所述数据单元包括表示不需要重传的标识时,将所述数据单元存入接收端重传缓存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还用于通过对时延状态的监控为接收端重传缓存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附加标识,所述附加标识指示上层接收到数据单元后的处理方式,将数据单元提交到上层,以便上层根据附加标识对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处理。
CN200910202946.5A 2009-05-22 2009-05-22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5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2946.5A CN101895403B (zh) 2009-05-22 2009-05-22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P10777387.1A EP2429143B1 (en) 2009-05-22 2010-05-21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PCT/CN2010/073066 WO2010133184A1 (zh) 2009-05-22 2010-05-21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3/302,855 US8526513B2 (en) 2009-05-22 2011-11-2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2946.5A CN101895403B (zh) 2009-05-22 2009-05-22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5403A true CN101895403A (zh) 2010-11-24
CN101895403B CN101895403B (zh) 2013-08-28

Family

ID=4310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294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5403B (zh) 2009-05-22 2009-05-22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26513B2 (zh)
EP (1) EP2429143B1 (zh)
CN (1) CN101895403B (zh)
WO (1) WO2010133184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308A (zh) * 2014-11-19 2015-02-25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速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470500A (zh) * 2015-08-18 2017-03-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节点
CN106874223A (zh) * 2017-01-24 2017-06-20 合肥兆芯电子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存储器存储装置及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
CN107197392A (zh) * 2017-05-24 2017-09-22 中广热点云科技有限公司 在弹幕视频流传输过程中的丢包方法及丢包装置
CN108111436A (zh) * 2017-11-30 2018-06-0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缓存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9218352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网络中交易信息的共识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0999196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运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1124794A (zh) * 2018-11-01 2020-05-0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系统的监测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11277319A (zh) * 2020-01-20 2020-06-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星地间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654523A (zh) * 2020-04-28 2020-09-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2333250A (zh) * 2020-10-26 2021-02-05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智能楼宇中物联网数据包的应答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9233B2 (en) 2012-10-05 2015-06-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PLS segment-routing
US10411997B1 (en) 2012-12-27 2019-09-10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using a region scoped node identifier
US10404583B1 (en) 2012-12-27 2019-09-03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ing multiple outside-scope identifiers
US10587505B1 (en) 2012-12-27 2020-03-10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10419335B1 (en) 2012-12-27 2019-09-17 Sitting Man, Llc Region scope-specific outside-scope indentifier-equipped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10374938B1 (en) 2012-12-27 2019-08-06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10447575B1 (en) 2012-12-27 2019-10-15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10411998B1 (en) 2012-12-27 2019-09-10 Sitting Man, Llc Node scope-specific outside-scope identifier-equipped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10419334B1 (en) 2012-12-27 2019-09-17 Sitting Man, Llc Internet protocol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10212076B1 (en) 2012-12-27 2019-02-19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apping a node-scope specific identifier
US10904144B2 (en) 2012-12-27 2021-01-26 Sitting Man,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ssociating a name with a network path
US10397101B1 (en) 2012-12-27 2019-08-27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apping identifiers
US10476787B1 (en) 2012-12-27 2019-11-12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10404582B1 (en) 2012-12-27 2019-09-03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ing an outside-scope indentifier
US10397100B1 (en) 2012-12-27 2019-08-27 Sitting Man, Llc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ing a region scoped outside-scope identifier
US9537718B2 (en) 2013-03-15 2017-01-03 Cisco Technology, Inc. Segment routing over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WO2015111588A1 (ja) * 2014-01-22 2015-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US9762488B2 (en) 2014-03-06 2017-09-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egment routing extension headers
US9807001B2 (en) 2014-07-17 2017-10-31 Cisco Technology, Inc. Segment routing using a remote forwarding adjacency identifier
US20160119165A1 (en) * 2014-10-27 2016-04-28 Netsnapper Technologies Sarl Methods and systems to manage network connections
US10341221B2 (en) 2015-02-26 2019-07-02 Cisco Technology, Inc. Traffic engineering for bit indexed explicit replication
US10263881B2 (en) * 2016-05-26 2019-04-16 Cisco Technology, Inc. Enforcing strict shortest path forwarding using strict segment identifiers
US11032197B2 (en) 2016-09-15 2021-06-08 Cisco Technology, Inc. Reroute detection in segment routing data plane
US11140074B2 (en) 2019-09-24 2021-10-05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municating packets across multi-domain networks using compact forwarding instructions
CN112422253B (zh) * 2020-10-27 2022-01-28 北京邮电大学 实时同频同时全双工的可靠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150221B (zh) * 2022-10-09 2023-07-14 浙江博观瑞思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于企业电商运营管理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101525A (ko) * 1999-01-14 2001-11-14 클라스 노린, 쿨트 헬스트룀 네트워크 트래픽에서 다양한 형태의 음성에 대한 우선순위전송
US6856628B1 (en) * 2000-10-26 2005-02-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neling packets in a packet data system
US7120113B1 (en) * 2001-07-16 2006-10-10 Juniper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miting low priority traffic from blocking high priority traffic
CN1297097C (zh) 2003-04-09 2007-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性能的方法
EP1507352B1 (en) * 2003-08-14 2007-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ime monitoring of packet retransmissions during soft handover
TWI296083B (en) * 2003-09-29 2008-04-21 Sharp Kk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host-side controll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b system,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method,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70033496A1 (en) * 2005-07-14 2007-02-08 Hitachi,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BER/PER to increase network stream-based transmission rates
US8320248B2 (en) * 2006-09-13 2012-11-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data in xDSL using data retransmission
US8381055B2 (en) * 2006-09-13 2013-02-19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data in xDSL using data retransmission
CN101155014A (zh) * 2006-09-28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装置
JP5346956B2 (ja) * 2008-01-03 2013-11-20 イカノス テクノロジー 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汎用認識インパルスノイズ保護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8308A (zh) * 2014-11-19 2015-02-25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速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470500B (zh) * 2015-08-18 2019-08-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节点
CN106470500A (zh) * 2015-08-18 2017-03-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节点
CN106874223A (zh) * 2017-01-24 2017-06-20 合肥兆芯电子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存储器存储装置及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
CN107197392A (zh) * 2017-05-24 2017-09-22 中广热点云科技有限公司 在弹幕视频流传输过程中的丢包方法及丢包装置
CN107197392B (zh) * 2017-05-24 2019-05-28 中广热点云科技有限公司 在弹幕视频流传输过程中的丢包方法及丢包装置
CN109218352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网络中交易信息的共识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09218352B (zh) * 2017-06-30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网络中交易信息的共识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08111436A (zh) * 2017-11-30 2018-06-0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缓存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999196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运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1124794A (zh) * 2018-11-01 2020-05-0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系统的监测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11124794B (zh) * 2018-11-01 2023-07-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系统的监测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11277319A (zh) * 2020-01-20 2020-06-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星地间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654523A (zh) * 2020-04-28 2020-09-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2333250A (zh) * 2020-10-26 2021-02-05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智能楼宇中物联网数据包的应答方法和系统
CN112333250B (zh) * 2020-10-26 2022-03-01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智能楼宇中物联网数据包的应答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26513B2 (en) 2013-09-03
EP2429143B1 (en) 2015-11-04
EP2429143A4 (en) 2012-07-25
EP2429143A1 (en) 2012-03-14
CN101895403B (zh) 2013-08-28
WO2010133184A1 (zh) 2010-11-25
US20120063526A1 (en)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5403B (zh)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6307867B1 (en) Data transmission over a communications link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es
Weldon An improved selective-repeat ARQ strategy
US4839891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flow
US642180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ing parity check combining
JPH06501360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トラフィック管理
CN102209079A (zh) 一种基于tcp协议的自适应网络控制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321047A (zh) 协议数据单元再传输的用户终端设备及节点b
GB237143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neling packets in a packet data system
CN101878612A (zh) 用于数据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94450A (zh) 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的snack-p应答系统及方法、无线通信系统
SE519221C2 (sv) Icke-transparent kommunikation där bara dataramar som detekterats som korrekta skickas vidare av basstationen
US8467302B2 (e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ting system, and receiving system
US7007199B2 (en) Reliab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7257265A (zh) 实时传输数据流前向纠错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06121001A (ja) セル通信誤り時の再送制御方式
CN1863034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重传数据发送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465719B (zh)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EP1182797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a transmitting unit and a receiver unit
JP342583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00584058C (zh) 一种信息交互系统以及实现方法
JP3431124B2 (ja) 伝送制御装置
Huitema et al. An experiment on high speed file transfer using satellite links
JP2527067B2 (ja) Atmセルチェック方式
Epple et al. Implementation concepts for a bridging protocol for the high data rate slow-fading free-space optical chan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9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Cheng

Inventor after: Huang Jie

Inventor after: Liu Zhenzhen

Inventor before: Xiao Ruijie

Inventor before: Liang Baix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5

Address after: 421000 Hunan Hengyang Zhengxiang District Taiping District 5 Building 2 unit 302

Co-patentee after: Tang Cheng

Patentee after: Huang Jie

Co-patentee after: Liu Zhenzhen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2

Address after: No. 10, Wuling Road, West ferry town, Hengyang County, Hengyang, Hunan

Patentee after: Tang Cheng

Address before: 421000 Taiping District, Hengyang, Hunan, 5 units 2 units 302 households

Co-patentee before: Tang Cheng

Patentee before: Huang Jie

Co-patentee before: Liu Zhenzh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