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4183B -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4183B
CN101894183B CN2010102166874A CN201010216687A CN101894183B CN 101894183 B CN101894183 B CN 101894183B CN 2010102166874 A CN2010102166874 A CN 2010102166874A CN 201010216687 A CN201010216687 A CN 201010216687A CN 101894183 B CN101894183 B CN 101894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design
analysis
sunshine
green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66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4183A (zh
Inventor
姜涵
刘学生
许磊
宗德新
刘琪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TAR ENERGY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TAR ENERGY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TAR ENERGY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TAR ENERGY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166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4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4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4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4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41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多物理模型分析,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系列前期设计条件,并通过加权计算分析,得出绿色建筑的优化设计条件,本发明以建筑外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各种可再生能源条件为基础,通过建立日照分析模型、建立风场数学模型、建立噪音物理模型、热导效应分析模型、建立室内采光物理分析模型和建立资源分析模型等,输入降雨量、日照辐射强度、风速、风向、地质勘察等基础数据,得到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种类及其规模。根据资源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地热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体最终设计,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边界条件指导。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新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的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前期技术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
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因此,必须要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绿色建筑,促进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建设部已经组建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等有关机构,并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引导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虽然,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的建筑设计项目较以往更为注重节能环保的相关设计内容,但是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目前绿色建筑的设计仍然沿用以往的建筑设计思路,即先有建筑设计,而后根据节能要求进行调整的设计方式,并且目前大量的绿色建筑设计是以事后的评价标准来指导设计,这就为绿色建筑设计制造了瓶颈,也与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核心思想有抵触。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而建筑最大的耗能点是采暖和空调,据悉,我国在采暖和空调上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55%。
据介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达430多亿平方米,数量如此之巨的建筑中,最乐观估计,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左右;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0%以上仍属于高能耗。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平方米建筑采暖能耗尽管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但热舒适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由于我国节能型建筑设计刚起步,设计水平相对较低,大量的建筑设计师由于对绿色建筑没有一个透彻的理解,造成在实际绿色建筑设计中,采用大量的技术堆砌来实现所谓的绿色建筑,而这样就使得整个建筑的投资直线上升,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绿色建筑如何设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建筑师不知道从何入手来设计绿色建筑,大量的绿色建筑策略还停留在“材料节能”的状态,主要是依赖保温材料(如聚苯板等),双层中空玻璃等来达到节能目的,与西方发达国家从设计、构造入手的思路相比相距甚远。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其设计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这给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能被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快速采用的绿色建筑分析与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多物理模型分析,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系列前期设计条件,并通过加权计算分析,得出绿色建筑的最优设计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日照分析模型:通过导入气象条件参数,设定临界值,分析规划及周边范围的日照状况,通过布尔运算,确定被设计建筑最佳的日照获取形体,及建筑最佳朝向;
其中,气象条件参数包括建筑当地的年太阳日照方位与高度角、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等;临界值为规划范围内建筑日照小时数;建筑最佳的日照获取形体即是通过日照分析模型计算产生,并满足规范要求的建筑形体;
2)以步骤1)获得的建筑形体为设计对象,通过建立风场数学模型,以规范中对建筑风环境的要求为限定值,分析并修正绿色建筑形体;
其中,风环境的分析内容主要针对强风区域、静风区域、边界风压强度等方面;
3)通过建立噪音物理模型,分析建筑红线(场地)内的噪音分布,结合规范中的指标要求,确定建筑功能分布与围护结构隔音指标要求;
其中:噪音分布需综合考虑人员活动区域与垂直方向两个方面;建筑功能中对噪音敏感的分区应设置在噪音值较低的区域;围护结构隔音指标主要集中在与噪音直接冲突的方向上;
4)以步骤2)中建筑形体及步骤3)中功能分布为依据,建立热导效应分析模型,按照规范要求输入条件限值后,修正功能分布与建筑围护结构,得到最后的建筑形体及其内部的功能区域;
其中:条件限值按照目前热导效应允许值进行选定;此时得到的建筑形体与既有的功能区域的划分存在相关性,但当两者产生矛盾时,以建筑形体为主要因素;
5)以步骤4)中的建筑形体为基础,结合项目任务书中的指标要求,划分建筑内部功能区域,并通过建立室内采光物理分析模型,得出外窗技术指标,并形成初步的建筑外形。外窗技术指标包括:外窗的尺寸、安装位置、遮阳措施;
6)结合步骤4)中的功能分区,步骤5)中的建筑外形,建立室内通风物理模型,以步骤2)中的计算结果为基本参数,分析在自然状况下室内风环境的组织,并对室内空间进行修正;
其中,步骤2)中的计算结果为步骤5)中的外窗风压;修正内容为室内过渡区域、连通区域、通风井等方面的设计;
7)通过建立资源分析模型,输入降雨量、日照辐射强度、风速、风向、地质勘察等基础数据,得到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种类及其规模;
其中,降雨量的大小影响到非传统水源中雨水的收集利用,对设计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及周边的汇水面积;日照辐射强度及步骤1)中的结果,确定太阳能利用的量;风速、风向与步骤2)的分析结果结合,对风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地质勘察除常规的地质数据外,还需要对土壤的热响应、蓄热能力等参数进行检测,计算后得出地热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8)以步骤4)中建筑形体为建筑第二红线(第一建筑红线为规划建筑红线)、步骤1)中建筑的最佳朝向、步骤3)中的功能分布、步骤4)中的围护结构形式、步骤7)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可行性等内容为基础,进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体最终设计。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建筑的设计阶段运用绿色建筑的相关理念,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等角度对建筑进行整体设计,对降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能耗来说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经过本发明整体设计的绿色建筑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70%的能量。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就是本着简化设计、节约成本的目标而提出,具体手段是通过深入研究地区气候条件和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和实地调研,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综合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技术手段,在建立典型工程项目的分析模型基础上,运用相关软件来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方法及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绿色建筑分析与设计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通常情况下,绿色建筑的设计主要包括初步方案、技术补充和最终方案三个阶段;其中,
初步方案包括:规划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等。
技术补充包括:景观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最终方案包括:规划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本发明涉及的绿色建筑前期技术的设计方法,属于初步方案的规划设计之列,它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多物理模型分析,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系列前期设计条件,并通过加权计算分析,得出特定条件下,绿色建筑的最优设计条件,同时确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及实现措施。
亦即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在理论上得出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布局形式、适宜朝向、遮阳方式、通风组织方式、采光方式、噪音控制、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体形系数、新能源利用等技术指标,从而给建筑师的设计行为提供指导。
本发明绿色建筑前期技术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日照分析模型,通过导入气象条件参数,设定临界值,分析规划及周边范围的日照状况,通过布尔运算,确定被设计建筑最佳的日照获取形体,及建筑最佳朝向。其中气象条件参数包括建筑当地的年太阳日照方位与高度角、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等;临界值为规划范围内建筑日照小时数;建筑最佳的日照获取形体即是通过日照分析模型计算产生,并满足规范要求的建筑形体;
2)以步骤1)中获得的建筑形体为设计对象,通过建立风场数学模型,以规范中对建筑风环境的要求为限定值,分析并修正绿色建筑形体。其中风环境的分析内容主要针对强风区域、静风区域、边界风压强度等方面。
3)通过建立噪音物理模型,分析建筑红线(场地)内的噪音分布,结合规范中的指标要求,确定建筑功能分布与围护结构隔音指标要求。其中:噪音分布需综合考虑人员活动区域与垂直方向两个方面;建筑功能中对噪音敏感的分区应设置在噪音值较低的区域;围护结构隔音指标主要集中在与噪音直接冲突的方向上。
4)以步骤2)中建筑形体及3)中功能分布为依据,建立热导效应分析模型,按照规范要求输入条件限值后,修正功能分布与建筑围护结构,得到最后的建筑形体及其内部的功能区域。其中:条件限值按照目前热导效应允许值进行选定;此时得到的建筑形体与既有的功能区域的划分存在相关性,但当两者产生矛盾时,以建筑形体为主要因素。
5)以步骤4)中的建筑形体为基础,结合项目任务书中的指标要求,划分建筑内部功能区域,并通过建立室内采光物理分析模型,得出外窗技术指标,并形成初步的建筑外形。外窗技术指标包括:外窗的尺寸、安装位置、遮阳措施等。
6)结合步骤4)中的功能分区,步骤5)中的建筑外形,建立室内通风物理模型,以步骤2)中的计算结果为基本参数,分析在自然状况下室内风环境的组织,并对室内空间进行修正。其中步骤2)中的计算结果为5)中的外窗风压;修正内容为室内过渡区域、连通区域、通风井等方面的设计。
7)通过建立资源分析模型,输入降雨量、日照辐射强度、风速、风向、地质勘察等基础数据,得到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种类及其规模。其中:降雨量的大小影响到非传统水源中雨水的收集利用,对设计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及周边的汇水面积;日照辐射强度及步骤1)中的结果,确定太阳能利用的量;风速、风向与步骤2)的分析结果结合,对风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地质勘察除常规的地质数据外,还需要对土壤的热响应、蓄热能力等参数进行检测,计算后得出地热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8)以4)中建筑形体为建筑第二红线(第一建筑红线为规划建筑红线)、步骤1)中建筑的最佳朝向、步骤3)中的功能分布、步骤4)中的围护结构形式、步骤7)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可行性等内容为基础,进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体最终设计。
9)以绿色建筑全年能耗目标值为限制条件,建立全年能耗分析物理模型,通过输入步骤8)中的建筑形体,通过能耗模拟对建筑内用能设备提出指标要求,并对围护结构的热物理参数提供建议。其中:能耗目标限值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现行国家节能标准的基础上节能80%选定;用能设备的指标包括:额定功率、效率、运行策略等内容;围护结构的热物理参数主要包括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等。
其中,日照分析模型、建立风场数学模型、建立噪音物理模型、热导效应分析模型、建立室内采光物理分析模型和建立资源分析模型等,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即可。例如日照分析模型、建立风场数学模型、建立噪音物理模型分别采用Analysis、ANSYS Workbench 平台或德国Datakustik公司Cadna/A噪声计算模拟软件等CFD软件建立,得到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种类及其规模。资源分析模型计算后得出地热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以可再生资源利用可行性等内容为基础,进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体最终设计。
单纯的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当地的文化、地域特点、宏观气候、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着眼于建筑的功能与里面造型。随着资源形势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呼声的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研究机构开始对节能型绿色建筑展开设计、研究。但是,原有设计方法的延续,使得大量所谓的绿色建筑单纯以设备、技术的堆砌为主,其整体造价居高不下,施工难度相应提高,阻碍了绿色建筑在建筑市场的推广。本方法正是为了解决设计师如何设计绿色建筑的疑问而提出的。

Claims (2)

1.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多物理模型分析,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系列前期设计条件,并通过加权计算分析,得出绿色建筑的最优设计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日照分析模型:通过导入气象条件参数,设定临界值,分析规划及周边范围的日照状况,通过布尔运算,确定被设计建筑最佳的日照获取形体,及建筑最佳朝向;
其中,气象条件参数包括建筑当地的年太阳日照方位与高度角、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临界值为规划范围内建筑日照小时数;建筑最佳的日照获取形体即是通过日照分析模型计算产生,并满足规范要求的建筑形体;
2)以步骤1)获得的建筑形体为设计对象,通过建立风场数学模型,以规范中对建筑风环境的要求为限定值,分析并修正绿色建筑形体;
其中,风环境的分析内容主要针对强风区域、静风区域和边界风压强度;
3)通过建立噪音物理模型,分析建筑场地内的噪音分布,结合规范中的指标要求,确定建筑功能分布与围护结构隔音指标要求;
其中:噪音分布需综合考虑人员活动区域与垂直方向两个方面;建筑功能中对噪音敏感的分区应设置在噪音值较低的区域;围护结构隔音指标主要集中在与噪音直接冲突的方向上;
4)以步骤2)中建筑形体及步骤3)中功能分布为依据,建立热导效应分析模型,按照规范要求输入条件限值后,修正功能分布与建筑围护结构,得到最后的建筑形体及其内部的功能区域;
其中:条件限值按照目前热导效应允许值进行选定;此时得到的建筑形体与既有的功能区域的划分存在相关性,但当两者产生矛盾时,以建筑形体为主要因素;
5)以步骤4)中的建筑形体为基础,结合项目任务书中的指标要求,划分建筑内部功能区域,并通过建立室内采光物理分析模型,得出外窗技术指标,并形成初步的建筑外形;外窗技术指标包括:外窗的尺寸、安装位置和遮阳措施;
6)结合步骤4)中的功能分区,步骤5)中的建筑外形,建立室内通风物理模型,以步骤2)中的计算结果为基本参数,分析在自然状况下室内风环境的组织,并对室内空间进行修正;
其中,步骤2)中的计算结果为步骤5)中的外窗风压;修正内容为室内过渡区域、连通区域和通风井方面的设计;
7)通过建立资源分析模型,输入降雨量、日照辐射强度、风速、风向和地质勘察基础数据,得到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种类及其规模;
其中,降雨量的大小影响到非传统水源中雨水的收集利用,对设计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及周边的汇水面积;日照辐射强度及步骤1)中的结果,确定太阳能利用的量;风速、风向与步骤2)的分析结果结合,对风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地质勘察除常规的地质数据外,还需要对土壤的热响应和蓄热能力进行检测,计算后得出地热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8)以步骤4)中建筑形体为建筑第二红线(第一建筑红线为规划建筑红线)、步骤1)中建筑的最佳朝向、步骤3)中的功能分布、步骤4)中的围护结构形式、步骤7)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可行性为基础,进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体最终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其特征是:以绿色建筑全年能耗目标值为限制条件,建立全年能耗分析物理模型,通过输入步骤8)中的建筑形体,通过能耗模拟对建筑内用能设备提出指标要求,并对围护结构的热物理参数提供建议;
其中:能耗目标限值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现行国家节能标准的基础上节能80%选定;用能设备的指标包括:额定功率、效率、运行策略内容;围护结构的热物理参数主要包括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
CN2010102166874A 2010-07-02 2010-07-02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4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66874A CN101894183B (zh) 2010-07-02 2010-07-02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66874A CN101894183B (zh) 2010-07-02 2010-07-02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4183A CN101894183A (zh) 2010-11-24
CN101894183B true CN101894183B (zh) 2012-05-02

Family

ID=4310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668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4183B (zh) 2010-07-02 2010-07-02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41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612A (zh) * 2012-12-24 2013-04-17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降阶技术的建筑室内环境优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79207A1 (en) * 2012-01-06 2013-07-11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Performance Design of a Project
WO201414475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Aditazz,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a building using automated building massing configuration generation
WO201414472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Aditazz,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nergy use of multiple different building massing configurations
CN105247519A (zh) * 2013-03-15 2016-01-13 阿迪塔兹公司 用于实现涉及基于计算机的形式到功能的匹配的建筑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CN103136432B (zh) * 2013-03-28 2016-09-07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微气候分析的建筑场地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3678764A (zh) * 2013-10-29 2014-03-26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可视化实时日照调节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93530B (zh) * 2013-11-15 2016-05-04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数字模拟进行节能建筑设计的综合方法
CN103885420A (zh) * 2014-03-25 2014-06-25 无锡凌创传感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光热风系统
CN104318073B (zh) * 2014-10-08 2018-01-05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栋居住建筑的电气能耗模拟及节能的方法
CN104456698A (zh) * 2014-11-05 2015-03-25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采暖建筑中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控制方法
CN105005674B (zh) * 2015-08-07 2018-07-03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可再生能源集成设计方法
CN105760633B (zh) * 2016-03-30 2019-01-18 班淇超 适用于信息辅助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CN106157779A (zh) * 2016-08-18 2016-11-23 苏州大学 一种自然现象影响建筑的实体模拟装置
CN107798201B (zh) * 2017-11-15 2021-03-12 苏州联讯图创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模型的日照分析方法
CN107909292A (zh) * 2017-12-08 2018-04-1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城市规划管控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8665187B (zh) * 2018-05-23 2021-10-0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海陆风资源的沿海城市建筑风环境设计方法
CN110727974B (zh) * 2018-06-27 2023-10-27 西安海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46583A (zh) * 2018-09-29 2019-03-08 鼎宸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CN109670779A (zh) * 2018-11-29 2019-04-23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项目统计分析平台及方法
CN109992908B (zh) * 2019-04-08 2023-02-17 东南大学 一种城市建筑能耗模拟系统
CN111199065B (zh) * 2019-12-12 2023-09-22 珠海中建兴业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324953B (zh) * 2020-02-18 2021-10-19 东南大学 一种传统建筑复合型垂直围护结构物理性能评价模型的简化方法
CN111401726A (zh) * 2020-03-12 2020-07-10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948910B (zh) * 2020-08-25 2022-02-15 中船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双主线办公空间改造方法及装置
CN112628905A (zh) * 2020-12-15 2021-04-09 同济大学 一种节能舒适并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热压通风方法
CN112927019A (zh) * 2021-03-11 2021-06-08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大学校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的评估方法
CN113378357A (zh) * 2021-05-20 2021-09-10 湖北工业大学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自然通风参数化设计与动态分析方法
CN114943491A (zh) * 2022-07-25 2022-08-26 中稀产业发展(天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玻璃节能化改造后建筑节能性能评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21799B2 (en) * 2006-03-01 2014-01-07 Rovshan Sade External wall and roof systems
CN101476753B (zh) * 2008-12-31 2011-05-11 孝感学院 采暖建筑中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控制方法
CN101476754B (zh) * 2008-12-31 2011-06-15 孝感学院 空调建筑中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612A (zh) * 2012-12-24 2013-04-17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降阶技术的建筑室内环境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4183A (zh) 201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4183B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Yang et al. Impact of zero energy buildings on medium-to-long term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Liu et al.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definitions, development, and policies of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s in China
Ferrara et al. A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ost-optimal analysis of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s
Tian et al. A morphology-based evaluation on block-scale solar potential for residential area in central China
CN103593530B (zh) 一种采用数字模拟进行节能建筑设计的综合方法
Lin et al. A review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assive building in China
Liu et al. Impact of urban form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olar energy potential: A case study of residential blocks in Jianhu, China
Wu et al. Research on parametric design method of solar photovoltaic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nearly zero-energy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KR20130114965A (ko) 시뮬레이션을 통한 고 에너지 효율을 갖는 건물 설계 시스템 및 이를 사용한 건물 설계 방법
CN103823931A (zh) 一种运用简化模型和非结构化网格进行建筑设计的方法
Yang et al. Tailored domestic retrofit decision making towards integrated performance targets in Tianjin, China
Liu et al.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urban block forms considering dayligh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hotovoltaic energy potential
Kaitouni et al. A holistic digital workflow methodology to shifting towards net zero energy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a semi-arid climate
Li et al.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design strategies for urban historic districts and suburba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multiple scopes
CN103778286A (zh) 一种风压图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
CN115689382B (zh) 一种利用宏观尺度上城市形态测算城市建筑能耗的方法
Liu et al. Ecological technology of green building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sign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Wang et al. Blue Star: The proposed energy efficient tall building in Chicago and vertical city strategies
Hu et al. A Study on Automatic Form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Design Based on “Ladybug+ Honeybee”
Zhang et al. Application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unroom in rural residential houses in Southeast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AO et al. Study on the microenvironment evalu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based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China
Li et al. Analyses on the BIM Technology using in the Design of Green Village buildings
Wu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and daylighting performance of township street house in western Guangdong, China
Ying Evaluation metho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green building energy-saving design sche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