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2648A - 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及其控砂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及其控砂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92648A CN101892648A CN2009101431583A CN200910143158A CN101892648A CN 101892648 A CN101892648 A CN 101892648A CN 2009101431583 A CN2009101431583 A CN 2009101431583A CN 200910143158 A CN200910143158 A CN 200910143158A CN 101892648 A CN101892648 A CN 1018926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way
- inflow port
- tableland
- dam
- reservi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及其控砂方法。它包括库底、坝顶、溢流道、进流口、出流口,其溢流道设置在库底与坝顶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上设置有进流口、出流口,进流口沿库底设置,出流口低于进流口;其控砂方法主要包括①建随化坝、②建土库、③建溢流道、④建台地控砂步骤;可解决水库泥砂淤积的困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沿途水流途经土库,通过控砂导流系统,使泥砂被截留在土库内沉淀,水源得以初步净化,尚未淤满设计土库容量时,该区域流失的水土泥砂不会再被水流冲刷而得到控制,利用流失水土泥砂淤积成台地,可大面积拓展城市及山区建设用地,节约耕地;简便可行,投资少,见效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及其控砂方法。
背景技术
泥砂淤集是困扰水利领域的国际难题,水土流失是困扰江河流域治理的国际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解决水库中的泥砂淤积问题,减少江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的控砂方法,简便可行,投资少,见效快。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它包括库底、坝顶溢流道、进流口、出流口,所述的溢流道设置在库底与坝顶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上设置有进流口、出流口,进流口沿库底设置,出流口低于进流口。
所述的溢流道顶部沿坝顶设置,溢流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所述的进流口设置在高于库底,低于坝顶的位置,库底中淤积泥砂。
所述的库底中的泥砂淤积量低于进流口,形成土库台地。
所述的坝顶续高至续坝顶,进流口续高至续进流口,库底中的泥砂淤积量低于进流口、续进流口,在土库台地的基础上分次淤积形成多级土库台地。
所述的溢流道的下、中、上游各建一随化坝,溢流道设置在库底与下游坝顶、中游坝顶、上游坝顶之间的不同高度,沿库底设置的下游进流口、上游进流口与进流口连通,上游随化坝与下游土库共用溢流道,土库中的泥砂淤积量低于下游进流口、进流口、上游进流口淤积成梯级型下游土库台地、中游土库台地、上游土库台地,溢流道从随化坝、土库及台地中穿过,下游随化坝与台地分别使用各自的溢流道。
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的控砂方法,主要包括①建随化坝、②建土库、③建溢流道、④建台地控砂施工步骤;其中
①建随化坝
所述的随化坝根据地形、地貌、地物随势而建,随材料不同,台地功能不同可建造不同结构的随化坝,如:土堆坝、土堆復膜坝、土磕石混合坝、抛石坝、砌石坝或混凝土坝,根据上述结构不同的随化坝其内设置有不同横截面的溢流道穿过,随化坝随土库扩容采用土建或筋固岩体结构加高或永久加固;
②建土库
所述的土库紧邻随化坝下游而建,土库内设置有溢流道、进流口、出流口,汇集库区流失泥砂,洪水不能直接排泄而停滞产生泥砂沉积,含砂水体处于库底,水体上部澄清,当澄清的水面高出进流口时,水流进入溢流道,土库分级为江河级、支流级、沟槽级,先建初级土库,再根据需要随时扩容,分次扩大土库库容;
③建溢流道
所述的溢流道由涵道、涵管、或急流槽建成,或利用地势的耐冲刷沟槽、河道,设置有进流口、出流口,溢流道按水流的安全通过量选择横截面,溢流道贯穿于随化坝、土库及台地,进流口的高度设在台地的设计地坪,并低于随化坝的坝顶,出流口安装抗冲刷装置,所述的溢流道随土库的扩容延伸,进流口随土库的扩容提高;
④建台地
泥砂是随附物,在溢流道的控制下,当泥砂沉积至所需高度时,形成台地,台地为梯级台地、沟槽台地、土库台地及永久使用的地表结构。
本发明所具有的积极有益效果:
1.可解决水库泥砂淤积的困扰;
2.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3.利用流失水土泥砂淤积成土库台地,沟槽台地、梯级台地,永久性台地,以及由台地与台地延伸连接的地,永久导流系统从台地下穿过,使台地成为稳定的地表结构,可以大面积拓展城市及山区建设用地,初级台地形成即可得以利用,节约耕地;
4.分次建台地可减少一次性投资,扩大耕地面积,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减小水土流失区垦作,耕作、放牧的载荷,利用台地形成植被小气侯,恢复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涵养水土,改善环境;
5.台地的形成可减少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利于公路、铁路沿线减灾;
6.根据导流系统排水流量的最大值,设计控砂导流系统分级工程模式,使导流水道断面通行安全可靠,将小型土库的水道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涵管定型,易于工厂化施工;
7.本发明规模可因势利导随时扩容土库,随机设置台地,用以治理水土流失,简便可行,投资少,见效快,可广泛应用于水库,水源地的水源净化;水电设施的江游泥砂拦截;公路、铁路沿线防灾、减灾;以及扩大耕地面积,拓展城市及山区建设用地等工程;
8.本发明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方面有重大增产值和节约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排减水库中的泥砂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虹吸水库底部泥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消除虹吸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在土库中淤积泥砂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土库台地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增加土库台地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梯级土库台地结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主要包括库底1、坝顶2、溢流道3、进流口4、泥砂5、出流口6等;其溢流道3设置在水库的库底1与随化坝的坝顶2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3上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进流口4沿水库的库底1设置,出流口6低于进流口4,溢流道3可起到控制和排减水库库底泥砂5的作用。
实施例2
参照图2、图3所示,所述的溢流道3设置在水库的库底1与随化坝的坝顶2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3的顶部301沿坝顶2设置,溢流道3上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进流口4沿水库的库底1设置,出流口6低于进流口4,溢流道3可起到虹吸水库底部泥砂5的作用,在溢流道3的顶部301设置排气口302连通大气压,可消除虹吸功能。
实施例3
参照图4所示,所述的溢流道3设置在土库的库底1与随化坝的坝顶2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3上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进流口4设置在高于土库的库底1,低于随化坝的坝顶2的位置,出流口6低于进流口4,可起到在土库中淤积泥砂5的作用。
实施例4
参照图5所示,所述的溢流道3设置在土库的库底1与随化坝的坝顶2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3上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出流口6低于进流口4,所述的土库库底1中的泥砂5淤积量低于进流口4时,形成土库台地7。
实施例5
参照图6所示,所述的溢流道3设置在土库的库底1与随化坝的坝顶2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3上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出流口6低于进流口4,所述的随化坝的坝顶2续高至续坝顶201,所述的进流口4续高至续进流口401,土库库底1中的泥砂5淤积量低于进流口4、续进流口401时,可在土库台地7的基础上增加续级土库台地701,依此类推,可分次淤积形成多级土库台地。
实施例6
参照图7所示,所述的溢流道3下游建一随化坝,中游建一随化坝,上游建一随化坝,溢流道3设置在土库的库底1与随化坝的下游坝顶202、中游坝顶2、上游坝顶203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3上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出流口6低于进流口4,沿土库的库底1设置的下游进流口402、上游进流口403均与土库库底1的进流口4连通,上游随化坝与下游土库共用溢流道3,但是,当溢流道3产生水流压力时,进流口4不得产生溢流;在溢流道3的控制下,土库中的流失水泥砂5淤积量低于下游进流口402、进流口4、上游进流口403时淤积成梯级型下游土库台地702、中游土库台地7、上游土库台地703,台地之间用土地延伸连接,所述的溢流道3从随化坝、土库及台地中穿过,下游随化坝与台地分别使用各自的溢流道3,不可以共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随化坝的坝顶2和水库或土库的库底1组成随受体,泥砂5是随附物,出流口6低于进流口4,溢流道3起到控制和排减水库库底泥砂5的作用;在溢流道3的控制下,当土库库底1泥砂尚未淤满设计库容时,该区域流失的水土就得到控制;当沿途流失水流在溢流道3的控制下,不再构成泥砂冲刷时,就实现了沿途治理;当泥砂5淤积成土库台地7时,该台地即可得以利用;当没有流失的泥砂形成台地7时,就实现了水土流失的工程治理。
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的控砂方法,主要包括①建随化坝、②建土库、③建溢流道、④建台地等控砂施工步骤;其中
①建随化坝
所述的随化坝根据地形、地貌、地物随势而建,它随材料不同,台地功能不同可建造不同结构的随化坝,如:土堆坝、土堆復膜坝、土磕石混合坝、抛石坝、砌石坝或混凝土坝等,随化坝不同于水坝和档土墙,根据上述结构不同的随化坝其内设置有不同横截面的溢流道3穿过,当洪流进入土库时,随化坝起到阻挡而使土库蓄洪和导流流失水的作用;随化坝可随土库的扩容而加高,随分期投资而加高,可采用传统土建技术加高,也可以采用筋固岩体结构加高,随时可做永久加固;
随化坝的随化程度设计主要技术指标为:
1)随化容积率=随化坝体积与土库容积之比;
2)随化面积率=随化坝的坝底面积与台地的设计面积之比。
②建土库
所述的土库紧邻随化坝下游而建,其作用是汇集库区流失泥砂,土库内设置有溢流道3、进流口4、出流口6,由于土库的出流口6高出库底1,洪水不能直接排泄而停滞产生泥砂沉积,含砂水体处于库底1,水体上部澄清,当澄清的水面高出进流口4时,水流进入溢流道3,当泥砂5沉积至所需高度时,台地7形成;
土库可分级规划设计,如:江河级、支流级、沟槽级,可先建初级土库,再根据需要随时扩容,分次扩大土库库容,土库设计主要技术指标为:
1)土库库容=土库的平均高度×台地面积;
其中,土库的平均高度=出水口高程-库底平均高程之差;
2)土库泥砂沉积率=导流含砂量与洪水含砂量之比;
其中,导流含砂量=流出土库的每米方米流水中研含泥砂的容量;
洪水含砂量=进入土库的每米方米洪水中研含泥砂的容量。
③建溢流道
所述的溢流道3为洪水经土库泥砂沉淀后流出清水的排水设施,实现土库内澄清的水汇集,当澄清的水面高出进水口时,水流进入溢流道3,溢流道3不同于水库的水闸,也不同于水库的溢洪道,溢流道3由涵道、涵管、或急流槽建成,或利用地势的耐冲刷沟槽、河道等,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溢流道3按水流的安全通过量选择横截面,便于水流通行,溢流道3贯穿于随化坝、土库及台地,进流口4的高度设在台地的设计地坪,并低于随化坝的坝顶2,出流口6可采取抗冲刷措施,如设置安装,使其不因水流冲刷而破坏;所述的溢流道3随土库的扩容而延伸,进流口4也随土库的扩容提高;
溢流道3安全流量设计主要技术指标为:
1)系统导流安全系数=将土库上游洪水的最大流量定为1与系统导流能力之比;
其中,系统导流能力=导流系统排水流量的最大值;
溢流道3水流通过能力,按百年一遇的流量设计,使水道不再造成泥砂冲刷,保证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性,安全性,永久性。
④建台地
所述的台地7是没有流失的泥砂淤积形成的,它不同于坡地梯田,由于泥砂5是随附物,在溢流道3的控制下,当泥砂5沉积至所需高度时,形成台地7,台地7可成为永久使用的地表结构,如:梯级台地、沟槽台地、土库台地;所述的台地7的溢流道3随土库的扩容而做延伸改造。
Claims (7)
1.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包括库底、坝顶、溢流道、进流口、出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道(3)设置在库底(1)与坝顶(2)之间的不同高度,溢流道(3)上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进流口(4)沿库底(1)设置,出流口(6)低于进流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道(3)的顶部(301)沿坝顶(2)设置,溢流道(3)的顶部(301)设置有排气口(3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流口(4)设置在高于库底(1),低于坝顶(2)的位置,库底(1)中淤积泥砂(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库底(1)中的泥砂(5)淤积量低于进流口(4),形成土库台地(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坝顶(2)续高至续坝顶(201),进流口(4)续高至续进流口(401),库底(1)中的泥砂(5)淤积量低于进流口(4)、续进流口(401),在土库台地(7)的基础上分次淤积形成多级土库台地(70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道(3)的下、中、上游各建一随化坝,溢流道(3)设置在库底(1)与下游坝顶(202)、中游坝顶(2)、上游坝顶(203)之间的不同高度,沿库底(1)设置的下游进流口(402)、上游进流口(403)与进流口(4)连通,上游随化坝与下游土库共用溢流道(3),土库中的泥砂(5)淤积量低于下游进流口(402)、进流口(4)、上游进流口(403)淤积成梯级型下游土库台地(702)、中游土库台地(7)、上游土库台地(703),溢流道(3)从随化坝、土库及台地中穿过,下游随化坝与台地分别使用各自的溢流道(3)。
7.一种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的控砂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①建随化坝、②建土库、③建溢流道、④建台地控砂施工步骤;其中
①建随化坝
所述的随化坝根据地形、地貌、地物随势而建,随材料不同,台地功能不同可建造不同结构的随化坝,如:土堆坝、土堆復膜坝、土磕石混合坝、抛石坝、砌石坝或混凝土坝,根据上述结构不同的随化坝其内设置有不同横截面的溢流道(3)穿过,随化坝随土库扩容采用土建或筋固岩体结构加高或永久加固;
②建土库
所述的土库紧邻随化坝下游而建,土库内设置有溢流道(3)、进流口(4)、出流口(6),汇集库区流失泥砂,洪水不能直接排泄而停滞产生泥砂沉积,含砂水体处于库底(1),水体上部澄清,当澄清的水面高出进流口(4)时,水流进入溢流道(3),土库分级为江河级、支流级、沟槽级,先建初级土库,再根据需要随时扩容,分次扩大土库库容;
③建溢流道
所述的溢流道(3)由涵道、涵管、或急流槽建成,或利用地势的耐冲刷沟槽、河道,设置有进流口(4)、出流口(6),溢流道(3)按水流的安全通过量选择横截面,溢流道(3)贯穿于随化坝、土库及台地,进流口(4)的高度设在台地的设计地坪,并低于随化坝的坝顶(2),出流口(6)安装抗冲刷装置,所述的溢流道(3)随土库的扩容延伸,进流口(4)随土库的扩容提高;
④建台地
泥砂(5)是随附物,在溢流道(3)的控制下,当泥砂(5)沉积至所需高度时,形成台地(7),台地(7)为梯级台地、沟槽台地、土库台地及永久使用的地表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431583A CN101892648A (zh) | 2009-05-18 | 2009-05-18 | 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及其控砂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431583A CN101892648A (zh) | 2009-05-18 | 2009-05-18 | 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及其控砂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92648A true CN101892648A (zh) | 2010-11-24 |
Family
ID=43101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431583A Pending CN101892648A (zh) | 2009-05-18 | 2009-05-18 | 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及其控砂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9264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76943A (zh) * | 2020-09-16 | 2021-01-05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 利用潮汐能的负压排沙装置及排沙方法 |
-
2009
- 2009-05-18 CN CN2009101431583A patent/CN10189264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76943A (zh) * | 2020-09-16 | 2021-01-05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 利用潮汐能的负压排沙装置及排沙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77918C (zh) | 一种治理水土流失的流域堰系及其构筑方法 | |
CN102061677B (zh) | 一种适用于河道正常水位下全断面水体湿地净化系统 | |
CN105297671A (zh) | 北方山区河流河道生态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0570069C (zh) | 多沙宽河段渠槽滩库开发治理方法 | |
CN207567889U (zh) |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03866774B (zh) | 用于护坡与崩岗排水固土的沟管网防护体 | |
CN102874972A (zh) | 一种山地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净化前置库串联系统 | |
Zhang et al. | Hydraulic principles of the 2,268-year-old Dujiangyan Project in China | |
CN114382046A (zh) | 一种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生态-岩土协同构筑体 | |
CN208898716U (zh) | 水库入库滩涂梯级生态治理系统 | |
CN203755322U (zh) | 用于护坡与崩岗排水固土的沟管网防护体 | |
CN108330912B (zh) | 一种汇水海绵护坡结构 | |
CN213952092U (zh) | 一种阶梯式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 | |
CN109928573A (zh) | 一种黑臭河道下沉式绿地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5625269A (zh) | 双沟三墙截流拦砂护渠船形横沟 | |
CN109338982A (zh) | 一种引水工程头部蓄清冲淤调蓄水库 | |
CN210186599U (zh) | 一种冲洗式沉沙池 | |
CN209555882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 |
CN110468792A (zh) | 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1892648A (zh) | 水库、土库的控砂导流系统及其控砂方法 | |
CN205635079U (zh) | 平流型石笼生态沉淀池 | |
CN104831689A (zh) | 一种自动防洪、排污的防淤积的取水设施 | |
CN103614986A (zh) |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排洪的无压流进水方法 | |
CN1153002C (zh) | 河流涌管式采沙、清理水库淤积、治理河流及沙漠的方法 | |
CN209277087U (zh) | 引水工程头部蓄清冲淤调蓄水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01124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