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0934B -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0934B
CN101890934B CN200910084329XA CN200910084329A CN101890934B CN 101890934 B CN101890934 B CN 101890934B CN 200910084329X A CN200910084329X A CN 200910084329XA CN 200910084329 A CN200910084329 A CN 200910084329A CN 101890934 B CN101890934 B CN 101890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ad bolt
lock
turning cylinder
cam
steer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43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0934A (zh
Inventor
沈思远
张桥
白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XinDa Hongxi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CHIXI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CHIXI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CHIXI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843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0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0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0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0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09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包括依次相连并共同联动旋转的旋钮、锁芯轴和转动轴,其中锁芯轴与转动轴沿同一轴向布置。此外,该机械点火锁还在靠近旋钮一侧的锁芯轴上开有导沟滑槽;以及在转动轴的一侧布置有方向柱锁保险顶杆,该方向柱锁保险顶杆的中部具有用于固定的连接部,并且方向柱锁保险顶杆在与其第一端部相邻的位置连接有顶簧,其中,该第一端部具有位于导沟滑槽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导沟滑槽外的第二位置。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在熄火时除了转动旋钮之外,还需通过推进旋钮与锁芯轴来完成对方向柱的锁定,这样两个独立的动作不仅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保证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背景技术
在现存的机动车中,通常使用点火钥匙和点火锁来防盗和方便地启动和停止机动车发动机。然而,这种机械式的点火钥匙和点火锁造价相对较高,而且由于点火锁能够被相对容易地破坏和绕开,使得机动车很容易被盗,安全性较低。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已经设计出许多用于机动车的无钥匙点火锁机构,这些无钥匙点火锁机构采用电磁铁来完成点火开关的锁定和开启,提高了安全性。
美国专利US6354120B1的说明书就公开了这样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点火锁系统,其采用电磁铁中的锁销来完成对点火旋钮的锁定和开启。但是,这种点火锁系统在熄火时只旋转旋钮,而无其他动作,这样容易出现误操作,产生危险。此外,由于该点火锁系统在开启时需要对电磁铁(用作驱动锁销的执行机构)持续供电,这样会影响电磁铁的使用寿命,降低点火锁系统的耐用性。而且,在该点火锁系统中,用于锁定的锁销位于电磁铁的轴心,并直接作用在旋钮上,这样在不当的操作(例如,强行转动旋钮)下容易损坏电磁铁。
此外,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作为执行机构的电磁铁及作为锁止机构的运动部件的锁销平行于锁芯轴布置在用于安装锁芯轴的空间内,这样虽然结构紧凑,但对锁体内部的空间设计要求较高,不利于将这种技术方案应用于对现有机动车的改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这种机械点火锁在熄火时除了转动旋钮之外,还需通过推进旋钮与锁芯轴来完成对方向柱的锁定,这样两个独立的动作避免了误操作,保证了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包括依次相连并共同联动旋转的旋钮、锁芯轴和转动轴,其中锁芯轴与转动轴沿同一轴向布置。此外,该机械点火锁还在靠近旋钮一侧的锁芯轴上开有导沟滑槽,在转动轴的一侧布置有方向柱锁保险顶杆,该方向柱锁保险顶杆的中部具有用于固定的连接部,并且该方向柱锁保险顶杆在与其第一端部相邻的位置连接有顶簧,该第一端部具有位于导沟滑槽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导沟滑槽外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该机械点火锁还在靠近锁舌一侧的锁芯轴上布置有带缺口部和限位部的限位片,方向柱锁保险顶杆在与其第二端部相邻的位置上具有挡齿,当旋钮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该挡齿正对限位片的缺口部,当旋钮位于其他旋转位置时,挡齿正对限位片的限位部。
优选地,锁芯轴的前端部插入到转动轴的套孔中,并在该前端部与套孔之间布置有顶簧。
优选地,上述导沟滑槽为倾斜开口,并由深到浅。导沟滑槽的角度和长度以及限位片的缺口部的开度被设计成相匹配,以满足以下的要求:在旋钮从第一旋转位置转到第二旋转位置之前,方向柱锁保险顶杆的第一端部已滑出导沟滑槽,并且锁芯轴和旋钮已完成向外退出预定距离的动作,方向柱锁保险顶杆的挡齿已正对限位片的限位部。
优选地,该机械点火锁还包括:凸轮,布置在转动轴上,并与转动轴联动旋转,凸轮上具有用于锁定的结合部;锁舌,位于与凸轮相邻的位置,并沿与转动轴的轴向不同的第一方向布置,该锁舌具有锁住上述结合部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结合部的第二位置;扭簧,连接在锁舌的底部,以使锁舌围绕扭簧进行转动;以及执行机构,沿与转动轴的轴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布置,并与锁舌接触,以驱动锁舌完成对凸轮的锁定和解锁。
优选地,上述凸轮的结合部可以为凸齿,并且上述锁舌的前端部开有孔,该孔具有卡住凸齿的第一位置和脱离凸齿的第二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上述凸轮的结合部可以为凸齿,并且上述锁舌的前端部呈钩状,该前端部具有钩住凸齿的第一位置和脱离凸齿的第二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上述凸轮的结合部可以为凹槽,并且上述锁舌的前端部呈钩状,该前端部具有钩住凹槽的第一位置和脱离凹槽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上述执行机构可以为双保持型电磁铁,该双保持型电磁铁垂直于转动轴的轴向布置,并且该双保持型电磁铁的顶部接触块与锁舌接触,该顶部接触块具有使锁舌卡住凸轮的第一位置和使锁舌脱离凸轮的第二位置。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熄火时除了转动旋钮之外,还需通过推进旋钮与锁芯轴来完成对方向柱的锁定。这样两个独立的动作避免了误操作,保证了安全性,而且还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在旋钮位于除第一旋转位置之外的其他旋转位置时,由于方向柱锁保险顶杆上的挡齿与转动轴上的限位片形成限位关系,所以能有效地防止机动车在运行状态下由方向柱锁死所带来的危险,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3)由于本发明利用执行机构(如,双保持型电磁铁)驱动锁舌来卡住凸轮以完成对旋钮和转动轴以及锁芯轴的锁定,而并不将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凸轮,从而能有效地防止执行机构在不当的操作(例如,强行转动旋钮)下被损坏;
4)由于执行机构和作为锁止机构的运动部件的锁舌均沿与转动轴的轴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因此不需要对机动车内用于放置转动轴和锁芯轴的原有空间进行改动,就可增加上述锁止机构的运动部件和执行机构,这样便于对现有机动车的改装;
5)当执行机构为双保持型电磁铁时,由于受到电磁铁的驱动,其顶部接触块的上顶行程和下落行程准确和稳定,而且由于在上顶和下落两个位置受到强磁力的固定,所以顶部接触块在这两个位置均具有良好的保持性,抗干扰能力强;此外,由于双保持型电磁铁在断电后保持原状态,所以在执行锁定和解除锁定时不需要对双保持型电磁铁进行持续供电,从而延长了电磁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机械点火锁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机械点火锁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用于锁定1档的锁止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用于推进旋钮和锁芯轴的推进机构的结构图;
图4A是图2所示的锁止结构的另一种结构图;以及
图4B是图2所示的锁止结构的又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图1中,整个机械点火锁的锁体的外壳1(不含上面的封盖)包括:方向柱锁臂1a;用于放置电磁开关控制盒3的壳体1b,其具有对外接线的开口1c;用于放置固定架5(工程塑料)的壳体1d,其中固定架5用于固定双保持型电磁铁8,固定架5的双侧有弹性卡子5b,双保持型电磁铁8的底部两侧8b可以由弹性卡子5b固定(见图2)。
此外,在图1中,点火旋钮外罩2上面有OFF-ACC-RUN-START(关-电器系统开-运行-启动)四个档位的提示,旋钮4可以在上述四个档位间进行转动,例如,在图1中旋钮4处于OFF位置。另外,在图1中,锁舌6用于锁定1档(即,OFF档),而转动轴7、旋钮4与随后描述的锁芯轴12一起联动旋转。
图2是图1中用于锁定1档的锁止机构的结构图。为更好观察整个机构,将用于固定双保持型电磁铁8的固定架5剥离原机构,单独示出(如图2右侧所示)。在图2中,转动轴7上布置了带有凸齿7b的凸轮7a,该凸轮7a可以与转动轴7形成为一体,以与转动轴7一起联动旋转。锁舌6与凸轮7a相邻,并布置在与转动轴7的轴向不同的方向上,例如,如图2所示,锁舌6布置在与转动轴7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锁舌6的前端部6a开有孔,该孔的大小和位置分别与凸齿7b的大小和位置相对应,并且还在锁舌6的底部连接扭簧10。轴销9通过固定架5两侧的轴孔5a和锁舌6两侧的轴孔6b以及扭簧10(如图2中虚线所示),为锁舌6和扭簧10提供固定。由于扭簧10的作用力,用于锁住1档的锁舌6可以围绕轴销9进行转动,构成锁止机构的运动部件。
作为对锁止机构的运动部件(即,锁舌6)进行驱动的执行机构,双保持型电磁铁8位于转动轴7与锁芯轴12的外部,并可以布置在与转动轴的轴向不同的方向上,例如,如图2所示,垂直于转动轴的轴向布置。由于作为执行机构的双保持型电磁铁8和作为锁止机构的运动部件的锁舌6均沿与转动轴的轴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因此不需要对机动车内用于放置转动轴和锁芯轴的原有空间进行改动,就可增加上述锁止机构的运动部件和执行机构,这样便于对现有机动车的改装。在扭簧10的作用下,双保持型电磁铁8的顶部接触块8a可以与锁舌6的后端部保持弹性接触。双保持型电磁铁8响应于输入信号,驱动顶部接触块8a执行上顶或下落两个动作(如方向D1所示),并在断电后保持原状态,这样在锁定和开启1档时,不需要对双保持型电磁铁8进行持续供电,延长了双保持型电磁铁8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受到双保持型电磁铁8的驱动,顶部接触块8a的上顶行程和下落行程准确并稳定,而且由于在上顶和下落两个位置受到强磁力的固定,顶部接触块在上顶和下落两个位置均具有良好的保持性,抗干扰能力强。另外,在图2中,锁芯轴固定套管11用于限定锁芯轴12的安装位置,并对锁芯轴12的转动进行限位,而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一个作用是给方向柱锁舌(未示出)提供保险,防止方向柱锁舌意外脱出。
在锁定1档时,旋钮4转回1档(即,OFF档),凸齿7b位于锁舌6的前端部6a的下方,正对前端部6a的开孔。此时,双保持型电磁铁8响应于与锁定1档相关的输入信号,驱动顶部接触块8a上顶,由于预设的推力大于扭簧10的压力,锁舌6的后端部将绕轴销9上移,被顶到高位。相应地,由于杠杆作用,锁舌6的前端部6a将向下移动,下落时前端部6a的开孔正好套住凸齿7b,从而使凸轮7a、转动轴7、锁芯轴12和旋钮4无法转动,完成锁定。
相反地,在解除1档的锁定时,双保持型电磁铁8响应于与解除1档锁定相关的输入信号,驱动顶部接触块8a下落,锁舌6的后端部由于扭簧10的作用跟随顶部接触块8a下移。相应地,锁舌6的前端部6a将上移,逐渐脱离凸齿7b,最终位于凸齿7b的上方,从而使凸轮7a、转动轴7、锁芯轴12和旋钮4能自由旋转,完成解锁。
由于本实施例利用双保持型电磁铁8驱动锁舌6来卡住凸轮7a以完成对旋钮4和转动轴7以及锁芯轴12的锁定,而并不将双保持型电磁铁8直接作用于凸轮,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电磁铁在不当操作下被损坏。
图3是图1中用于推进旋钮和锁芯轴的推进机构的结构图。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通过轴孔13c和销嵌入在锁芯轴固定套管11的下部,并在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中部位置13b上装有顶簧(未示出),保持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持续压在锁芯轴12的表面上。由于轴孔13c被固定在锁芯轴固定套管11的销上,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只能在与锁芯轴1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小幅位移,相应地,这将引起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前端部13e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当前端部13e位于靠近转动轴7的位置时,可防止方向柱锁舌意外脱出,起到保险作用。由于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前端部13e与未示出的方向柱锁舌和方向柱之间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关系,所以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此外,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在与其前端部13e相邻的位置上还布置有一个挡齿13d,该挡齿13d与随后描述的带有缺口部和限位部的凹轮(限位片)12c形成限位关系。
在图3中,在靠近旋钮4一侧的锁芯轴12上开有一个导沟滑槽12a,该导沟滑槽12a为倾斜开口,并且由深到浅。当旋钮4在1档位被按下并沿着转动轴7的轴向推入预定距离(例如,3-4mm)时,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受顶簧作用,被压入导沟滑槽12a中。由于导沟滑槽12a较深,相应地,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前端部13e会脱离原保险位置,方向柱锁舌进入锁定位置,从而锁住方向柱。
锁芯轴12的前端部12d作为键销插入到转动轴7的套孔7c中,形成联动关系,使锁芯轴12与转动轴7能联动旋转。此外,在锁芯轴12的前端部12d与套孔7c之间装有顶簧,该顶簧主要起支撑和3-4mm行程空隙补偿作用。
此外,在靠近锁舌6一侧的锁芯轴12上还布置有一个带有缺口的凹轮(限位片)12c,其与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上的挡齿13d可以形成限位关系,该凹轮12c可以与锁芯轴12形成为一体,以使两者联动旋转。当旋钮4位于1档时,凹轮12c的缺口正对挡齿13d,两者没有干涉。随后,按下旋钮4(如方向D3所示),凹轮12c可以通过挡齿13d。此时,由于受到锁芯轴12和转动轴7之间的顶簧的作用以及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滑入导沟滑槽12a内所形成的限制关系,旋钮4和锁芯轴12沿锁芯轴12的轴向可以有预定距离的行程,如3-4mm。而当旋钮4在其它档位(如2档(ACC档)或3档(RUN档))时,凹轮12c位于限位位置,即,凹轮12c的凸出面(限位部)12e将正对挡齿13d的上阻挡面13f。此时,如果按下旋钮4,凸出面12e将与上阻挡面13f接触。由于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通过轴孔13c和销嵌入锁芯轴固定套管11的下部,挡齿13d不能沿锁芯轴12的轴向运动,所以凸出面12e与上阻挡面13f的这种接触将导致旋钮4和锁芯轴12无法推进(即不能沿锁芯轴12的轴向运动)。这样,能防止在机动车运行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的方向柱锁死所带来的危险,提高了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图2和图3来详细地描述在机动车启动和熄火时本发明机械点火锁的工作过程。
在启动时,旋钮4先位于1档,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位于导沟滑槽12a内深度较深的那一侧,双保持型电磁铁8响应于与解除1档锁定相关的输入信号,驱动顶部接触块8a下落,锁舌6的前端部6a受扭簧10的作用力而脱离凸齿7b。随着旋钮4和锁芯轴12的旋转(如按D2方向转动,从1档转向2档),导沟滑槽12a中的底面12b将沿着导沟滑槽12a与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后端部13a的接触面滑动。此时,由于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受限只能在与锁芯轴1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小幅位移,而导沟滑槽12a又为倾斜开口,并且由深到浅,所以迫使后端部13a沿底面12b滑出导沟滑槽12a。相应地,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前端部13e朝靠近转动轴7的方向移动,进入保险位置。同时,由于锁芯轴12与转动轴7之间的顶簧的作用,锁芯轴12和旋钮4向旋钮4方向退出3-4mm。在上述过程中,导沟滑槽12a的角度和长度以及凹轮12c的缺口开度被设计成相匹配,以满足以下的要求:在旋钮4从1档旋转到2档(ACC档)之前,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已滑出导沟滑槽12a,并且锁芯轴12和旋钮4已完成向外退出3-4mm的动作,凹轮12c已准确进入限位位置,与挡齿13d形成限位关系。
在熄火时,旋钮4转回1档,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先处于与导沟滑槽12a内深度较深的那一侧邻近的位置12e。然后,按下旋钮4,旋钮4和锁芯轴12沿转动轴7的轴向推进预定距离的行程,例如,3-4mm。在推进过程中,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后端部13a掉入导沟滑槽12a中,并位于导沟滑槽12a内深度较深的那一侧。相应地,方向柱锁保险顶杆13的前端部13e朝远离转动轴7的方向移动,脱离保险位置,方向柱锁舌进入锁定位置。当检测到与锁定1档相关的输入信号时(如,驾驶员离开车内等),双保持型电磁铁8响应于该输入信号,驱动顶部接触块8a上顶,使得锁舌6的前端部6a向下移动,套住凸齿7b,完成对1档的锁定。通过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熄火时除了转动旋钮之外,还需通过推进旋钮与锁芯轴来完成对方向柱的锁定,这样两个独立的动作避免了误操作,保证了安全性,而且还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该理解的是,图2中所示的双保持电磁铁8只是执行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上述执行结构还可以是单保持型电磁铁,该单保持型电磁铁同样可以响应外部信号来驱动顶部接触块完成上顶和下落两个动作,其中,顶部接触块在上顶位置时受到强磁力的固定,而在下落位置时,受到扭簧10通过锁舌6施加的下压力以及电磁铁内部弹簧的作用力而固定,从而驱动锁止结构的运动部件(如,锁舌)以完成对1档的锁定和解锁。
还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所示出的带有凸齿的凸轮以及前端部带有孔的锁舌只是锁止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图4A示出了锁止机构的另一种实现形式。在图4A中,锁舌14的前端部14a形成为钩状,其余结构(未示出)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例如,锁舌14的后端部与双保持型电磁铁8的顶部接触块8a保持接触,锁舌14的底部连接有扭簧10等。在锁定1档时,锁舌14的前端部14a位于低位,钩住凸轮7a的凸齿7b,以完成对1档的锁定。在解除对1档的锁定时,锁舌14的前端部14a位于高位,脱离凸轮7a的凸齿7b,以解除对1档的锁定。
图4B示出了锁止机构的又一种实现形式。在图4B中,锁舌15的前端部15a形成为钩状,而凸轮7d上开有一个凹槽7e,凹槽7e的位置与锁舌15的前端部1Sa的位置相对应,其余结构(未示出)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例如,锁舌15的后端部与双保持型电磁铁8的顶部接触块8a保持接触,锁舌15的底部连接有扭簧10。在锁定1档时,锁舌15的前端部15a插入凹槽7e,并钩住凸轮7d,以完成对1档的锁定。在解除对1档的锁定时,锁舌15的前端部15a脱离凹槽7e,以解除对1档的锁定。
尽管本文中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多种其他修改和实施例,它们都将落入本公开的原则的精神和范围内。更特别地,在本公开、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在主题结合排列的排列方式和/或组成部分方面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除了组成部分和/或排列方面的修改和改变以外,可选的使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9)

1.一种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包括依次相连并共同联动旋转的旋钮、锁芯轴和转动轴,其中所述锁芯轴与所述转动轴沿同一轴向布置,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所述旋钮一侧的所述锁芯轴上开有导沟滑槽;以及
在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布置有方向柱锁保险顶杆,所述方向柱锁保险顶杆的中部具有用于固定的连接部,并且所述方向柱锁保险顶杆在与其第一端部相邻的位置连接有顶簧,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位于所述导沟滑槽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导沟滑槽外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点火锁,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锁舌一侧的锁芯轴上布置有带缺口部和限位部的限位片,所述方向柱锁保险顶杆在与其第二端部相邻的位置上具有挡齿,当所述旋钮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挡齿正对所述限位片的所述缺口部,当所述旋钮位于其他旋转位置时,所述挡齿正对所述限位片的所述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机械点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轴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转动轴的套孔中,并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套孔之间布置有顶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点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沟滑槽为倾斜开口,并由深到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点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沟滑槽的角度和长度以及所述限位片的所述缺口部的开度被设计成相匹配,以满足以下的要求:在所述旋钮从第一旋转位置转到第二旋转位置之前,所述方向柱锁保险顶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已滑出所述导沟滑槽,并且所述锁芯轴和所述旋钮已完成向外退出预定距离的动作,所述方向柱锁保险顶杆的所述挡齿已正对所述限位片的所述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点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点火锁还包括:
凸轮,布置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转动轴联动旋转,
所述凸轮具有用于锁定的结合部;
锁舌,位于与所述凸轮相邻的位置,并沿与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轴向不同的第一方向布置,所述锁舌具有锁住所述结合部的第一位置和脱离所述结合部的第二位置;
扭簧,连接在所述锁舌的底部,以使所述锁舌围绕所述扭簧进行转动;以及
执行机构,沿与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轴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布置,并与所述锁舌接触,以驱动所述锁舌完成对所述凸轮的锁定和解锁;
其中,所述结合部为凸齿,并且所述锁舌的前端部开有孔,所述孔具有卡住所述凸齿的第一位置和脱离所述凸齿的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点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点火锁还包括:
凸轮,布置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转动轴联动旋转,
所述凸轮具有用于锁定的结合部;
锁舌,位于与所述凸轮相邻的位置,并沿与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轴向不同的第一方向布置,所述锁舌具有锁住所述结合部的第一位置和脱离所述结合部的第二位置;
扭簧,连接在所述锁舌的底部,以使所述锁舌围绕所述扭簧进行转动;以及
执行机构,沿与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轴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布置,并与所述锁舌接触,以驱动所述锁舌完成对所述凸轮的锁定和解锁;
其中,所述结合部为凸齿,并且所述锁舌的前端部呈钩状,所述前端部具有钩住所述凸齿的第一位置和脱离所述凸齿的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点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点火锁还包括:
凸轮,布置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转动轴联动旋转,所述凸轮具有用于锁定的结合部;
锁舌,位于与所述凸轮相邻的位置,并沿与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轴向不同的第一方向布置,所述锁舌具有锁住所述结合部的第一位置和脱离所述结合部的第二位置;
扭簧,连接在所述锁舌的底部,以使所述锁舌围绕所述扭簧进行转动;以及
执行机构,沿与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轴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布置,并与所述锁舌接触,以驱动所述锁舌完成对所述凸轮的锁定和解锁;
其中,所述结合部为凹槽,并且所述锁舌的前端部呈钩状,所述前端部具有钩住所述凹槽的第一位置和脱离所述凹槽的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机械点火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为双保持型电磁铁,所述双保持型电磁铁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轴向布置,并且所述双保持型电磁铁的顶部接触块与所述锁舌接触,所述顶部接触块具有使所述锁舌锁住所述凸轮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锁舌脱离所述凸轮的第二位置。
CN200910084329XA 2009-05-19 2009-05-19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0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4329XA CN101890934B (zh) 2009-05-19 2009-05-19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4329XA CN101890934B (zh) 2009-05-19 2009-05-19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0934A CN101890934A (zh) 2010-11-24
CN101890934B true CN101890934B (zh) 2013-05-29

Family

ID=4310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432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0934B (zh) 2009-05-19 2009-05-19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0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8723B (zh) * 2018-02-08 2023-04-07 温州美宝龙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无钥匙启动和有钥匙启动的点火开关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17A (zh) * 1994-02-28 1996-03-13 瓦莱奥安全机舱公司 具有锁闭锁舌紧固装置的机动车转向系统防盗装置
CN101161513A (zh) * 2006-10-10 2008-04-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按压释放功能的转向柱锁定装置
CN201395117Y (zh) * 2009-05-19 2010-02-03 北京安驰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CN101890933A (zh) * 2009-05-19 2010-11-24 北京安驰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17A (zh) * 1994-02-28 1996-03-13 瓦莱奥安全机舱公司 具有锁闭锁舌紧固装置的机动车转向系统防盗装置
CN101161513A (zh) * 2006-10-10 2008-04-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按压释放功能的转向柱锁定装置
CN201395117Y (zh) * 2009-05-19 2010-02-03 北京安驰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CN101890933A (zh) * 2009-05-19 2010-11-24 北京安驰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0934A (zh) 201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3220B (zh) 用于机动车锁定系统的可释放锁具
CN102844513A (zh) 具有双棘爪装置的车辆闩锁
RU2553609C2 (ru) Противоуг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улевой колонк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суперблокировкой, обеспечиваемой промежуточным балансиром
KR20100087318A (ko) 게이트 샤프트를 구비한 작동 장치
EP2694337B1 (en) Steering lock device
CN201395117Y (zh)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CN101890933B (zh)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CN203888748U (zh) 车辆用的锁定装置
US5497640A (en) Door locking system for vehicles
CN1325311C (zh) 用于个人身份识别卡系统的转向盘柱锁
CN101890934B (zh) 用于机动车无钥匙启动系统的机械点火锁
JP483818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WO2009100620A1 (zh) 车辆方向盘锁死防盗装置
CN204067144U (zh) 一种汽车智能点火开关
US6467319B1 (en) Remote key interlock system
RU2583423C2 (ru) Противоуг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улевой колонки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ая рулевая колонка
JP4824444B2 (ja) フード持ち上げ構造を有する自動車
CN101797889B (zh) 一种车辆中的档位锁定机构
JP2009133073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CN105448569A (zh) 一种汽车智能点火开关
CN102596655A (zh) 用于车辆转向柱的具有由摇臂提供的超级锁定的防盗装置
KR100329067B1 (ko) 자동차용 잠금 장치
KR100452216B1 (ko) 차량의 이그니션록
CN107000684B (zh) 用于转向柱的防盗装置
US7559874B2 (en) Vehicle shif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HAI XINDA HONGXIN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ANCHI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102 CHAOYANG, BEIJING TO: 536000 BEIHAI,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31

Address after: 5360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ihai city Guizhou road Yin yuan residential apartment building 34 No. 303

Patentee after: Beihai XinDa Hongxin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Wangjing nanhu road No. 9 A across the room 71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nchixi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