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0856A -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 Google Patents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0856A
CN101890856A CN2010102261173A CN201010226117A CN101890856A CN 101890856 A CN101890856 A CN 101890856A CN 2010102261173 A CN2010102261173 A CN 2010102261173A CN 201010226117 A CN201010226117 A CN 201010226117A CN 101890856 A CN101890856 A CN 101890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holder
pen
pen core
finger
establ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61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汉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261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08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0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0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在笔的正确握笔位置的某一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一个弹性件,其它两手指下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在弹性件下笔芯管对应的位置设台阶,在笔芯管与笔杆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在揿动件前端与笔芯管后部之间设弹簧,或仅在笔杆后端与笔芯管之直接设弹簧。该笔同时解决了握持高度控制、三指位置正确摆放和手指方便定位的握笔问题,并能缓解书写疲劳,让使用这一产品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易于接受这一产品,更便于矫正他们不正确的握笔姿势。

Description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书写工具,特别是关于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发明。
背景技术
握笔姿势不正确,是学生用笔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手指离笔尖太近和三指位置不正确,如大把抓。由于手指遮挡视线,书写时需低头侧弯靠近笔尖察看,导致近视和脊柱侧弯,尽管有各种握笔器,但使用不便,难以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控制握笔高度又控制三指位置的防近视正姿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笔杆内设笔芯,笔芯前端的笔尖可位于笔杆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内,笔杆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揿动式笔的笔杆后端可设揿动件组合(推推键)。笔杆前部握持部位可为传统的圆形,在握持部位设一个弹性件,而这一弹性件在大拇指位置更方便于握持。弹性件可以是与笔杆为一体的弹性舌,或以另一弹性零件装配于笔杆握持位置,也可以是一弹性按钮装配于笔杆握持位置。当正确握笔姿势的某一手指位置下的笔杆设有弹性件,其它两手指正确握持位置下的笔杆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当手指移位后,通过两个手指进入指窝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而迅速让第三个手指定位于弹性件。当弹性件较小,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的外轮廓线,弹性件周边的笔杆亦应当向内凹陷,当弹性件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以消除弹性件周边的笔杆棱边对手指的反向压力所造成的手感不适。
笔杆上的握持部位亦可为三角形,弹性件与其它两手指的握持位置各占一个面,两手指的握持位置可以设指窝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也可以为平滑面。笔杆上的握持部位为三角形,更便于定位与握持。
弹性件的位置离笔尖的距离决定于使用者手的大小,决定于笔杆上所设弹性件位于大拇指下、中指下还是食指下;用于对学生不良握笔姿势的矫正,首先使用的防近视正姿笔所设弹性件和指窝的位置可以较低,然后逐步加大笔尖到弹性件的距离,直至达到正确距离,所以弹性件到笔尖的距离可以在18-50mm范围内(含弹性件长度)。所以正确握笔高度是因人因阶段而异,其高度并非固定的“一寸”。
在笔杆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件下,笔芯管对应的位置设台阶,台阶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在笔杆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位置离笔尖较近,可以在笔芯管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以调节台阶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的通用性,套管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
对于插套式笔,在笔杆后端与笔芯后端之间设弹簧,压缩后的弹簧前端向笔尖方向推顶笔芯,后端直接着力于笔杆。
对于揿动式笔,在笔芯管台阶笔尖方向一侧的径向面与笔杆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在笔杆后部与笔芯管之间设弹簧,该压缩后的弹簧前端向笔尖方向推顶笔芯,后端直接着力于揿动件组合前端,通过芯簧和弹簧弹力的不同实现笔的揿动。
非正确握笔,手指没有按入指窝和不按压弹性件,手感不适,且弹性件不卡在笔芯的台阶上,如果书写笔尖则受力,笔尖推动笔芯克服压缩弹簧阻力缩入笔杆内腔,此时不能正常书写;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件,弹性件被压向笔杆内腔,卡在笔芯管台阶笔尖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上,此时笔芯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不会回缩。以上结构适用于多种硬笔产品。
本发明优点在于保证正确的握持高度下,控制三指正确的握持位置,并能缓解书写疲劳,同时解决该笔定位不准和定位麻烦的问题。在书写过程中书写者为活动指关节,手指会不自觉的转动或移位,下一轮书写时又需重新定位,寻找弹性件,如此反复则造成使用不便。当手指移位后,通过两个手指进入指窝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而迅速让第三个手指定位于弹性件,让使用这一产品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易于接受这一产品,更便于矫正他们不正确的握笔姿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揿动式防近视正姿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插套式防近视正姿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握持区是圆形的弹性件部位的笔杆径向剖面图。
图4为握持区是三角形的防近视正姿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设弹性按钮的防近视正姿笔的示意图。
图6为设弹性零件的防近视正姿笔的示意图。
图7为设弹性舌的防近视正姿笔的示意图。
图8为握持区为圆形的中指与食指指窝位置的笔杆的径向剖面示意图。
图9为握持区为三角形的握持部位笔杆的径向剖面示意图。
图10为防近视正姿笔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带套管的防近视正姿笔的笔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5、8、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一,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后端设揿动件组合8。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可为传统的圆形,在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按钮16,弹性按钮16的凸起17插于笔杆5腔内,其它两手指的正确握持位置的笔杆5上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当弹性按钮16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弹性按钮16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按钮16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按钮16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一侧的径向面12与笔杆5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7,在笔杆5后部与笔芯管10之间设弹簧6,该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揿动件组合8前端,通过芯簧7和弹簧6弹力的不同实现笔的揿动功能和弹性按纽16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按钮16,弹性按钮16被压向笔杆5内腔,其凸起17卡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1、4、5、9、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二,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后端设揿动件组合8。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为三角形,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按钮16,弹性按钮16的凸起17插于笔杆5腔内,弹性按纽16与其它两手指握持位置各占一个面,两手指的握持位置可以设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也可以为平滑面。当弹性按钮16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按纽16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按钮16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一侧的径向面12与笔杆5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7,在笔杆5后部与笔芯管10之间设弹簧6,该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揿动件组合8前端,通过芯簧7和弹簧6弹力的不同实现笔的揿动功能和弹性按纽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弹性按钮16,弹性按钮16的凸起17卡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1、3、6、8、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三,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后端设揿动件组合8。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可为传统的圆形,在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零件18,弹性零件18搭接于笔杆5握持位置,弹性零件18内面设凸台19,其它两手指的正确握持位置的笔杆5上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当弹性零件18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零件18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零件18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一侧的径向面12与笔杆5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7,在笔杆5后部与笔芯管10之间设弹簧6,该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揿动件组合8前端,通过芯簧7和弹簧6弹力的不同实现笔的揿动功能和弹性零件18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零件18,弹性零件18被压向笔杆5内腔,其凸台19卡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1、4、6、9、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四,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后端设揿动件组合8。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为三角形,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零件18,弹性零件18搭接于笔杆5握持位置,弹性零件18内面设凸台19,弹性零件18与其它两手指握持位置各占一个面,两手指的握持位置可以设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也可以为平滑面。当弹性零件18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零件18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零件18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一侧的径向面12与笔杆5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7,在笔杆5后部与笔芯管10之间设弹簧6,该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揿动件组合8前端,通过芯簧7和弹簧6弹力的不同实现笔的揿动功能和弹性零件18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零件18,弹性零件18被压向笔杆5内腔,其凸台19卡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1、3、7、8、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五,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后端设揿动件组合8。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可为传统的圆形,在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舌20,其它两手指的正确握持位置的笔杆5上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当弹性舌20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舌20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舌20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一侧的径向面12与笔杆5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7,在笔杆5后部与笔芯管10之间设弹簧6,该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揿动件组合8前端,通过芯簧7和弹簧6弹力的不同实现笔的揿动功能和弹性舌20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舌20,弹性舌20被压向笔杆5内腔,抵在或勾挂(弹性舌20朝向笔杆5的后部)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1、4、7、9、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六,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后端设揿动件组合8。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为三角形,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舌20,弹性舌20与其它两手指握持位置各占一个面,两手指的握持位置可以设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也可以为平滑面。当弹性舌20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舌20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舌20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一侧的径向面12与笔杆5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7,在笔杆5后部与笔芯管10之间设弹簧6,该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揿动件组合8前端,通过芯簧7和弹簧6弹力的不同实现笔的揿动功能和弹性舌20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弹性舌20,弹性舌20被压向笔杆5内腔,抵在或勾挂(弹性舌20朝向笔杆5的后部)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2、3、5、8、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七,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可为传统的圆形,在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按钮16,弹性按钮16的凸起17插于笔杆5腔内,其它两手指的正确握持位置的笔杆5上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当弹性按钮16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亦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按纽16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按纽16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杆5后端与笔芯4之间设弹簧6,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笔杆5。实现笔的弹性按钮16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按钮16,弹性按钮16被压向笔杆5内腔,其凸起17卡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2、4、5、9、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八,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为三角形,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按钮16,弹性按钮16的凸起17插于笔杆5腔内,弹性按钮16与其它两手指握持位置各占一个面,两手指的握持位置可以设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也可以为平滑面。当弹性按钮16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按纽16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按纽16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杆5后端与笔芯4之间设弹簧6,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笔杆5。实现笔的弹性按钮16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弹性按钮16,弹性按钮16的凸起17卡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2、3、6、8、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九,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可为传统的圆形,在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零件18,弹性零件18搭接于笔杆5握持位置,弹性零件18内面设凸台19,其它两手指的正确握持位置的笔杆5上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当弹性零件18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零件18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零件18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杆5后端与笔芯4之间设弹簧6,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笔杆5。实现笔的弹性零件18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零件18,弹性零件18被压向笔杆5内腔,其凸台19卡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2、4、6、9、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十,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为三角形,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零件18,弹性零件18搭接于笔杆5握持位置,弹性零件18内面设凸台19,弹性零件18与其它两手指握持位置各占一个面,两手指的握持位置可以设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也可以为平滑面。当弹性零件18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零件18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零件18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杆5后端与笔芯4之间设弹簧6,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笔杆5。实现笔的弹性零件18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零件18,弹性零件18被压向笔杆5内腔,其凸台19卡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2、3、7、8、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十一,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可为传统的圆形,在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舌20,其它两手指的正确握持位置的笔杆5上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当弹性舌20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舌20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舌20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杆5后端与笔芯4之间设弹簧6,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笔杆5。实现笔的弹性舌20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压弹性舌20,弹性舌20被压向笔杆5内腔,抵在或勾挂(弹性舌20朝向笔杆5的后部)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参照图2、4、7、9、10、11、12,是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的实施例之十二,在笔杆5内设笔芯4,笔芯4前端的笔尖1可位于笔杆5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5内,笔杆5可以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为三角形,正确握笔姿势下的某一手指(最好是大拇指)位置的笔杆5上设弹性舌20,弹性舌20与其它两手指握持位置各占一个面,两手指的握持位置可以设指窝15或手感明显的凹凸区15-1,也可以为平滑面。当弹性舌20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5的外轮廓线,孔周边的笔杆5应当向内凹陷13,当弹性舌20处于按压状态时,同样形成指窝15。
在笔杆5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舌20下,笔芯管10外对应的位置设台阶2;台阶2可为凸点或凸环,如果设凸点,笔芯4在笔杆5腔内是不能转动的;如果台阶2位置离笔尖1较近,可以在笔芯管10外套入长度适中的套管9,以调节台阶2的位置;为了增加套管9对于多种外径的笔芯管10的通用性,套管9可为是闭合的、不闭合或部分闭合的,部分闭合的套管9端头内径可较小,但在端头的管壁上设轴向短缝11。
在笔杆5后端与笔芯4之间设弹簧6,压缩后的弹簧6前端向笔尖1方向推顶笔芯4,后端直接着力于笔杆5。实现笔的弹性舌20没有着力于笔芯管10台阶2书写时,笔芯4回缩入笔杆5内腔的功能。
当正确握笔时,手指(最好是大拇指)按弹性舌20,弹性舌20被压向笔杆5内腔,抵在或勾挂(弹性舌20朝向笔杆5的后部)在笔芯管10外台阶2笔尖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12上,此时笔芯4被定位,正常握笔书写时笔芯4不会回缩。

Claims (10)

1.一种防近视正姿笔在笔杆内设笔芯,笔芯前端的笔尖可位于笔杆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内,笔杆可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在笔杆后端设揿动件组合,在正确握笔姿势的某一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一个弹性件,其它两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在笔杆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件下,笔芯管对应的位置设台阶,在笔芯管台阶笔尖方向一侧的径向面与笔杆前端内腔之间设芯簧,在笔芯管后部与揿动件组合前端之间设弹簧。
2.一种防近视正姿笔在笔杆内设笔芯,笔芯前端的笔尖可位于笔杆前端外,也可回缩于笔杆内,笔杆可由两个以上部分联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正确握笔姿势的某一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一个弹性件,在其它两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与该手指外形相吻合的指窝,在笔杆前部握持部位的弹性件下,笔芯管对应的位置设台阶,在笔杆后端与笔芯后端之间设弹簧,压缩后的弹簧前端向笔尖方向推顶笔芯,后端直接着力于笔杆。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近视正姿笔,其特征在于笔杆上的握持部位为三角形,弹性件与其它两手指握持位置各占一个面,在其它两手指的正确握持位置设指窝。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近视正姿笔,其特征在于在正确握笔姿势的某一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一个弹性按钮,弹性按钮的凸起插于笔杆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近视正姿笔,其特征在于在正确握笔姿势的某一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一个弹性零件,弹性零件搭接于笔杆握持位置,弹性零件内面设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近视正姿笔,其特征在于在正确握笔姿势的某一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一个弹性舌。
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近视正姿笔,其特征在于当弹性件在按压状态时凹于笔杆的外轮廓线,弹性件周边的笔杆亦应当向内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近视正姿笔,其特征在于在正确握笔姿势的某一手指下的笔杆上设一个弹性件,其它两手指下的笔杆上设手感明显的凹凸区。
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近视正姿笔笔芯,其特征在于在笔芯管设台阶,台阶与笔尖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径向面在离笔尖的距离在18-50mm范围内的台阶。
1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近视正姿笔笔芯,其特征在于在笔芯管设台阶,在笔芯管台阶与笔尖方向相反的一侧套有长度适中的套管。
CN2010102261173A 2010-04-05 2010-06-25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Pending CN1018908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61173A CN101890856A (zh) 2010-04-05 2010-06-25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85166 2010-04-05
CN201020185166.2 2010-04-05
CN2010102261173A CN101890856A (zh) 2010-04-05 2010-06-25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0856A true CN101890856A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0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61173A Pending CN101890856A (zh) 2010-04-05 2010-06-25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08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265A (zh) * 2016-12-09 2017-03-22 巫子涵 一种能够校正姿势的中性笔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8039U (zh) * 1991-01-26 1991-11-06 李兰舫 防近视笔
CN2090776U (zh) * 1990-11-14 1991-12-18 鲍远德 防近视笔
CN2118633U (zh) * 1992-01-03 1992-10-14 吴红梅 书写保健笔
CN2247839Y (zh) * 1995-10-27 1997-02-19 宣华牛 握笔姿式启蒙笔
CN1184737A (zh) * 1996-12-08 1998-06-17 孟志广 定位笔
CN2291308Y (zh) * 1997-04-11 1998-09-16 谷飞云 硬书笔
CN2620632Y (zh) * 2003-03-13 2004-06-16 沈怿皓 自动双护笔
CN2639009Y (zh) * 2003-08-06 2004-09-08 孙永成 一种保健笔
CN2657944Y (zh) * 2003-11-18 2004-11-24 常熟市书写工具厂 脉动式粗铅芯活动铅笔
CN200974400Y (zh) * 2006-09-14 2007-11-14 王梓宇 自动铅笔
JP4097239B2 (ja) * 1998-10-22 2008-06-11 株式会社壽 サイドノック式ボールペン
CN201086501Y (zh) * 2007-10-23 2008-07-16 徐金明 侧压式书写笔
CN201161500Y (zh) * 2008-03-24 2008-12-10 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双按块侧压式书写笔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0776U (zh) * 1990-11-14 1991-12-18 鲍远德 防近视笔
CN2088039U (zh) * 1991-01-26 1991-11-06 李兰舫 防近视笔
CN2118633U (zh) * 1992-01-03 1992-10-14 吴红梅 书写保健笔
CN2247839Y (zh) * 1995-10-27 1997-02-19 宣华牛 握笔姿式启蒙笔
CN1184737A (zh) * 1996-12-08 1998-06-17 孟志广 定位笔
CN2291308Y (zh) * 1997-04-11 1998-09-16 谷飞云 硬书笔
JP4097239B2 (ja) * 1998-10-22 2008-06-11 株式会社壽 サイドノック式ボールペン
CN2620632Y (zh) * 2003-03-13 2004-06-16 沈怿皓 自动双护笔
CN2639009Y (zh) * 2003-08-06 2004-09-08 孙永成 一种保健笔
CN2657944Y (zh) * 2003-11-18 2004-11-24 常熟市书写工具厂 脉动式粗铅芯活动铅笔
CN200974400Y (zh) * 2006-09-14 2007-11-14 王梓宇 自动铅笔
CN201086501Y (zh) * 2007-10-23 2008-07-16 徐金明 侧压式书写笔
CN201161500Y (zh) * 2008-03-24 2008-12-10 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双按块侧压式书写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265A (zh) * 2016-12-09 2017-03-22 巫子涵 一种能够校正姿势的中性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2492U (zh) 硬笔正确握笔导握笔杆或笔杆套
CN211493430U (zh) 一种握姿矫正笔
CN101890856A (zh)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CN205022217U (zh) 一种圆珠笔
JP3195847U (ja) スタイラス
CN205951550U (zh) 一种规范执笔姿势的矫正器具
CN203805547U (zh) 儿童握笔器
CN202573418U (zh) 多功能书写矫正笔
CN201201414Y (zh) 规范握姿笔
CN201099089Y (zh) 矫姿笔
CN203945860U (zh) 两用笔
CN203528132U (zh) 指环握笔器
CN206589506U (zh) 一种矫正握笔姿势笔
CN203236896U (zh) 一种多种握笔姿势矫正器
CN210821510U (zh) 一种动态矫正握笔姿势的书写套件及工具件
CN114559762A (zh) 一种曲颈握杆平行操控作业的笔
CN103738076B (zh) 带有软齿的多功能书写矫正笔套及其使用方法
CN210257751U (zh) 一种素描手势矫正器
CN201872450U (zh) 一种具有握笔姿势矫正功能的笔
CN102218956A (zh) 防近视正姿笔及其笔芯
CN204914991U (zh) 一种握笔器
CN211567443U (zh) 一种矫正握笔姿势的五指定位握笔器
CN201432492Y (zh) 一种毛笔执笔套
CN209395465U (zh) 带有分体式软包层的握姿矫正毛笔
CN203844464U (zh) 一种强制矫正握笔姿势的圆珠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