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9417A - Ofdma系统中探测信道的物理结构和设计 - Google Patents

Ofdma系统中探测信道的物理结构和设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9417A
CN101889417A CN2009801009640A CN200980100964A CN101889417A CN 101889417 A CN101889417 A CN 101889417A CN 2009801009640 A CN2009801009640 A CN 2009801009640A CN 200980100964 A CN200980100964 A CN 200980100964A CN 101889417 A CN101889417 A CN 101889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block
sounding channel
block
travelling carriage
sou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09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远
廖培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89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9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783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025/03796Loc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Abstract

无线OFDMA系统中,在预定义的资源区块内配置探测信道。分布式探测信道配置机制中,探测信道可满足各种设计考虑。首先,探测信号不与其它移动台在相同资源区块中传输的原始导频碰撞,以实现高质量的信道估计。其次,探测模式不影响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的数据传输行为。再者,每个资源区块内多个资源片间的探测模式一致,以便移动台无需执行附加数据映射规则。在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中,探测信道配置于资源区块中第一或最后的OFDM符号中,剩余的连续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自然满足所有的设计考虑。

Description

OFDMA系统中探测信道的物理结构和设计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依据美国专利法第119条本申请主张享有于2008年12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141,814号(名称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探测信道设计”)的优先权,以及主张享有于2009年1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142,653号(名称为“探测信道设计”)的优先权,此两份专利申请在此全部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无线网络通信,更具体地,有关于无线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通信系统中的探测(sounding)信道设计。
背景技术
OFDMA是多用户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数字调制技术。然而,无线OFDM系统中,多路径是不期望的常见传播现象,可导致无线电信号以两个或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天线。多路径产生的信号幅度和相位变化也称为信道响应。发射机应用其与接收机间信道响应的传输技术,称为闭环(close-loop)传输技术。在MIMO应用中,闭环传输技术比开环MIMO技术更稳健(robust)。
向发射机提供信道信息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经由使用上行链路(uplink,UL)探测信道。信道探测是一种信令机制,其中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信道(从移动台到基站)中发射探测信号以使能基站进行估计UL信道响应。信道探测假设UL和下行链路(downlink,DL)之间互易,并且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ing,TDD)系统中UL和DL之间通常是互易的。由于TDD系统中UL传输的带宽包含DL传输的带宽,UL信道探测能够使能DL闭环传输。UL信道探测也能够使能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中UL闭环传输。举例而言,基站可选择最佳的预编码加权(向量/矩阵),用于从移动台进行数据传输。
在无线OFDMA系统中,资源区块定义为二维无线电资源区域,包括多个连续的子载波(也称为频率音调)以及多个连续的OFDM符号(也称为时间槽)。资源区块是无线电资源部分最小的单元。对于DL以及UL传输,IEEE802.16m规范定义5-符号资源区块为18个子载波乘以5个OFDM符号、6-符号资源区块为18个子载波乘以6个OFDM符号以及7-符号资源区块为18个子载波乘以7个OFDM符号。对于UL传输,IEEE 802.16m规范附加定义了5-符号资源区块为6个子载波乘以5个OFDM符号、6-符号资源区块为6个子载波乘以6个OFDM符号以及7-符号资源区块为6个子载波乘以7个OFDM符号。6-子载波资源区块进一步称为一个资源片(resource tile)。在固定数目的OFDM符号下,18-子载波资源区块则包含三个资源片。并且,5-符号、6-符号和7-符号资源区块分别称为类型-3、类型-1和类型-2资源区块。IEEE802.16m规范也对各种预定义的资源区块大小定义了相应的导频模式。
为确保数据业务信道的信道估计质量,经由UL探测信道传输的探测信号不可与原始导频碰撞,其中原始导频位于各种预定义的UL资源区块中。因此,无线OFDMA系统中,有待于基于预定义的资源区块的大小,设计和配置探测信道。
发明内容
在OFDMA无线通信系统中,探测信道用于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的信道响应。IEEE 802.16m系统中,探测信道配置于预定义的资源区块内,从移动台向基站传输探测信号。设计良好的探测信道需要满足各种设计考虑。首先,为了提供高质量信道估计用于数据传输,探测信号不能与其它移动台在相同资源区块中传输的原始导频碰撞,以实现高质量的信道估计。其次,期望探测模式不影响在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的数据传输行为。再者,期望每个资源区块内多个资源片间的探测模式最大程度保持一致性,以便移动台无需执行附加的数据映射规则。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探测信道配置机制。在一个例子中,探测信道配置于18x6的资源区块中以满足所有设计考虑。首先,探测信道不与任何预定义的导频模式重叠,以便探测信号不会与其它移动台在相同资源区块中传输的原始导频碰撞。其次,探测信号在探测信道中成对分布,使得其它移动台在相同资源区块中可应用SFBC编码进行数据传输,不会引入附加限制。再者,探测模式在每个资源区块内的多个资源片中保持相同,以便移动台无需执行附加数据映射规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在第一个例子中,探测信道配置于18x6的资源区块中的第一或最后的OFDM符号,以由一个或多个移动台传输探测信号,剩余的五个连续OFDM符号形成18x5的资源区块,可让其它移动台进行传输数据。在第二个例子中,探测信道配置于18x7的资源区块中的第一或最后的OFDM符号,以由一个或多个移动台传输探测信号,剩余的六个连续OFDM符号形成18x6的资源区块,可让其它移动台进行传输数据。
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可自然满足所有的设计考虑。首先,在第一或最后的OFDM符号中传输的探测信号不会与在剩余OFDM符号中传输的任何导频信号碰撞。其次,由于探测信号仅仅映射至第一或最后的OFDM符号,而在剩余的OFDM符号中承载数据,因此探测模式不会限制其它移动台的基于SFBC的数据传输。最后,探测模式在每个资源区块内的多个资源片中保持相同。因此,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通过应用现存的802.16m规范可使得探测信号和导频信号共存。并且,由于基于符号的探测机制仅应用充分定义的系统规范,因此可保持探测信道和现存的数据业务信道的兼容共存性,不会引入任何限制和实现的复杂度。
其它实施例和优点在下面进行了详细描述。本发明内容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申请专利权利要求为准。
附图说明
下列图示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组件。
图1为根据新颖方面具有上行链路信道探测的无线OFDMA系统。
图2为根据新颖方面上行链路信道探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描述了分布式探测信道配置机制的一个实施例。
图4显示了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的一个实施例。
图5A至图5C为配置于6-符号资源区块中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的例子。
图6显示了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可扩展至7-符号资源区块。
图7A显示了通过CDM探测信道由不同天线共享。
图7B显示了通过FDM探测信道由不同天线共享。
图8显示了通过TDM多个探测信道由多个移动台的不同天线共享。
图9显示了上行链路信道探测如何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闭环传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根据多个图式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根据一个新颖方面具有上行链路信道探测的无线OFDMA系统10。无线OFDMA系统10包括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11和基站(base station,BS)12。移动台11包括储存装置14、处理器15、第一探测信道配置模块17、耦接第一天线18的第一发射机/接收机16、第二探测信道配置模块20、耦接第二天线21的第二发射机/接收机19。类似的,基站12包括储存装置24、处理器25、第一信道估计模块27、耦接第一天线28的第一发射机/接收机26、第二信道估计模块30、耦接第二天线31的第二发射机/接收机29。通过发送和接收以一系列帧承载的数据,基站12和移动台11相互之间进行通信。每个帧包括多个下行链路(downlink,DL)子帧,用于基站12向移动台11传输数据,以及包括多个上行链路(uplink,UL)子帧,用于移动台11向基站12传输数据。
移动台11传输由探测信道32承载的探测信号用于UL信道估计,其中探测信道32配置于资源区块33中。资源区块33为二维的无线电资源区域,包括频域内的多个连续子载波或频率音调(即18个)以及时域内的多个连续OFDM符号或时间槽(即6个)。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探测信道32配置于资源区块33内的第一OFDM符号中。配置于资源区块33中的探测信道32的子载波数目等于资源区块子载波的数目(即18个)。接着,探测序列映射至探测信道32,并作为多个探测信号经由资源区块33传输。每个探测信号(即探测信号34)占据一个频率音调。具体的,探测序列的长度与资源区块的子载波数目相等,并且在探测信道中承载的探测信号的数目与资源区块的子载波数目相等。然而,有时一个探测信道可跨越多个资源区块,以致使用更长的探测序列。根据一个新颖方面,探测信道32具有一种探测模式,以便由移动台11在资源区块33中传输的探测信号不会与由其它移动台在相同资源区块中传输的导频信号发生碰撞。此外,探测模式不会影响在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的数据传输。
图2为根据一个新颖方面UL信道探测方法的流程图。步骤41中,移动台开始执行UL信道探测之前,首先从基站接收探测命令。步骤42中,移动台在资源区块中配置物理探测信道结构。在一个例子中,相同的探测信道可能跨越多个资源区块。步骤43中,移动台将探测序列映射至已配置的探测信道,使得作为多个探测信号经由资源区块传输。基站接收探测信号后,基站执行UL信道估计,用于DL闭环传输(步骤44)。此外,也可执行UL闭环传输(步骤45)。例如,移动台接收最佳预编码加权(向量/矩阵)以用于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设计良好的探测信道可满足多种重要的探测信道设计的考虑。首先,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信道估计用于数据传输,探测信号不允许与在相同资源区块中由其它移动台传输的原始导频碰撞。其次,期望探测模式不会影响在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的数据传输行为。再者,在每个资源区块内,期望最大程度的保持多个资源片中的探测模式的一致性(consistency),使得移动台无需进行附加的数据映射规则。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以满足上述的探测信道设计考虑。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每种探测信道配置机制。
图3结合分布式探测信道55及其相关的分布式探测模式,描述了分布式探测信道配置机制的一个实施例。在分布式探测信道配置机制中,探测模式55分散在资源区块54内不同的无线电资源区域,以便能够满足上述所有探测信道设计考虑。
首先,由移动台在分布式探测信道55内传输的探测信号,不会与在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传输的任何导频信号发生碰撞。IEEE 802.16m系统中,导频信号在各种基本的6-符号资源区块(类型-1)中以预定义的导频模式传输。基于资源排列(permutation)规则,预定义的导频模式可分为局部的(localized)导频模式和分布式导频模式。局部导频模式用于局部的资源区块,其中局部的资源区块指定给移动台而无需任何资源区块排列。另一方面,分布式导频模式用于分布式资源区块,其中在资源区块排列后分布式资源区块指定给移动台。图3显示了三个不同的6-符号资源区块51、52和53的例子。资源区块51是18x6资源区块,具有4-串流的局部导频模式。数字号码“1”代表串流1的导频信号,数字号码“2”代表串流2的导频信号,等等。类似地,资源区块52是18x6资源区块,具有2-串流的局部导频模式,资源区块53是6x6资源区块,具有2-串流的分布式导频模式。由于移动台可采用任何预定义的导频模式用于相同的资源区块的数据传输,因此探测信道55不可与任何预定义的导频模式重叠,以使探测信号不会与任何可能的导频信号发生碰撞。组合所有预定义的导频模式后,字母“P”标志的资源区域代表其它移动台在资源区块54中传输的所有可能导频信号。基于组合的导频模式,探测信道55配置于资源区块54中字母“S”标志的资源区域。探测模式不会与组合的导频模式重叠。因此,如图3中所示,探测信道55传输的探测信号不会与在相同资源区块中任何可能的导频信号碰撞。
其次,探测模式55不影响在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的数据传输行为。作为基本原理,为了使探测信号和其它数据信号间的干扰最小,当探测信号由天线以一个特定的频率音调(tone)传输时,则其它天线在相同的频率音调中放置空符号。许多MIMO应用中,移动台可应用空间频率分组码(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SFBC)编码算法进行数据传输。SFBC是移动台采用的分集(diversity)机制,以通过多个传输天线实现空间分集。然而,在SFBC编码机制下,必须在两个连续的频率音调中承载数据进行传输。因此,如果探测信号在探测信道55中不是成对分布,则可能一些频率音调不能用于SFBC传输。例如,如果一个探测信号在一个频率音调中传输,则相邻的频率音调不能用于其它移动台的SFBC传输。然而,在图3的例子中,探测信道55中所有的探测信号均是成对分布(即探测信号对56),因此其它的移动台可将SFBC编码应用于在相同资源区块内的数据传输而无需附加的限制。
再者,探测模式55在资源区块54内的多个资源片中是一致的。当信道探测被使能时,为了使干扰最小,移动台需要知道实际的探测模式,以使数据符号仅仅映射至与探测模式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区域。因此,如果在不同的网络配置中实际的探测模式发生改变,则移动台需要有不同的数据映射规则用于相应的探测模式。如图3中所示,18x6的资源区块54包含三个6x6的资源片。每个资源片由不同的移动台用于数据传输。例如,移动台#1使用资源片#1,移动台#2使用资源片#2,以及移动台#3使用资源片#3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如果每个资源片中的探测模式不同,则当移动台使用不同的资源片传输数据时,需要不同的数据映射规则。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探测模式55在三个资源片中是一致的。由于每个资源片的数据映射规则是一致的,因此降低了移动台的复杂度。
图4结合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66和67显示了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探测信道有时也称为探测模式。如上述图3所述,IEEE 802.16m规范在各种6-符号的资源区块(类型-1)中有预定义的不同导频模式。类型-1资源区块是IEEE 802.16m系统中最常用的基本资源区块。然而在一些方案中,第一DL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经常用于同步信道,最后的UL子帧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经常用于接收/传输转换间隙(transition gap)。因此,实际上采用5-符号资源区块用于数据传输。为促进采用5-符号资源区块的数据传输,IEEE802.16m规范在各种5-符号资源区块(类型-3)中也有预定义的不同导频模式。图4中显示了不同的5-符号资源区块61、62和63的三个例子。资源区块61是具有4-串流局部导频模式的18x5资源区块。数字号码“1”代表串流1的导频信号,数字号码“2”代表串流2的导频信号,等等。类似地,资源区块62是具有2-串流局部导频模式的18x5资源区块,资源区块63是具有2-串流分布式导频模式的6x5资源区块。
基于IEEE 802.16m规范中现存的已充分定义的资源区块和导频模式,如果探测信道配置于6-符号资源区块的第一或最后OFDM符号中,在剩余的5-符号资源区块用于数据传输下,则会自然满足所有的探测信道设计考虑。在图4中18x6资源区块64的例子中,探测信道66配置于第一OFDM符号。在图4中18x6资源区块65的例子中,探测信道67配置于最后的OFDM符号。当信道探测被使能时,如果移动台采用探测信道66或探测信道67传输探测信号,则剩余的五个连续OFDM符号形成一个5-符号资源区块由其它移动台用于数据传输。在另一方面,当信道探测被禁能时,移动台继续采用6-符号资源区块用于数据传输。通过在6-符号资源区块的第一或最后的OFDM符号中配置探测信道并采用剩余的5-符号资源区块进行数据传输,可自然满足所有的探测信道设计考虑,而不会引入附加的限制或复杂度。首先,在第一或最后的OFDM符号中传输的探测信号不会与在剩余OFDM符号中传输的任何导频信号碰撞。其次,探测模式不会限制基于SFBC的数据传输。最后,每个资源区块内探测模式在多个资源片中保持相同。
图5A至图5C为配置于资源区块中具有各种导频模式的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的例子。图5A中,采用具有4-串流局部导频模式的18x6资源区块用于探测信号和数据传输。图5B中,采用具有2-串流局部导频模式的18x6资源区块用于探测信号和数据传输。图5C中,采用具有2-串流分布式导频模式的18x6资源区块用于探测信号和数据传输。在所有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探测信道配置于第一OFDM符号或最后的OFDM符号中,在剩余的连续OFDM符号中传输导频信号和数据。由于5-符号导频模式和数据映射规则在IEEE802.16m规范中已充分定义,因此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可总是使得探测信号和导频信号较好的共存,而不会导致数据传输行为中的任何附加限制或者移动台执行中的任何附加复杂度。
图6显示了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可轻易扩展至7-符号资源区块(类型-2)。在18x7资源区块68中,其中18x7资源区块68存在于具有7MHz和8.75MHz总带宽的IEEE 80.16m系统中,探测信道69配置于第一OFDM符号(或者最后的OFDM符号,在图6中未显示)中用于由一个移动台传输探测信号,剩余的六个连续OFDM符号形成6-符号资源区块用于由其它移动台传输数据。此实施例进一步显示了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配置机制可使得基于现存802.16m系统定义的探测信号和导频信号共存,而不会引入附加限制和复杂度。
通过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和/或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多个移动台的不同天线间可共享已配置的探测信道。图7A显示了配置于资源区块71中的探测信道72通过CDM由移动台的天线1和天线2共享。在图7A的例子中,移动台的天线1映射探测序列73至探测信道72,天线2映射不同的探测序列74至探测信道72。通过不同的探测序列,探测信道中相同的资源区域可由多个天线共享,以执行UL信道探测。图7B显示了配置于资源区块75中的探测信道76通过FDM由移动台的天线1和天线2共享。在图7B的例子中,天线1映射探测序列至探测信道76内的部分子载波(即子载波1,3,5...),天线2映射相同的探测序列至探测信道76内不同的部分子载波(即子载波2,4,6...)。通过探测信道内不同的子载波,多个天线可共享探测信道,以执行UL信道探测。在上述两个例子中,探测信道也可由两个移动台共享,其中每个移动台只有一个天线被探测。如果采用CDM,两个移动台的天线使用不同的探测序列执行UL探测。如果采用FDM,两个移动台的天线使用不同组的非重叠子载波执行UL探测。
为增加对于多个移动台的不同天线的探测机会,多个探测信道可配置在多个资源区块和多个子帧间,且通过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共享该多个探测信道。图8显示了通过TDM多个探测信道由多个移动台的不同天线共享。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帧N包含三个连续的UL子帧UL#1、UL#2和UL#3以及随后五个连续的DL子帧。每个UL子帧在频域内包含三个资源区块。举例而言,如果每个资源区块的大小是18x6,则每个子帧的大小是54x6。子帧UL#1中,探测信道81配置于第一OFDM符号中。此外,探测信道81跨越子帧UL#1内的三个资源区块。类似的,子帧UL#2中,探测信道82配置于第一OFDM符号中,且跨越子帧UL#2内的三个资源区块。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移动台应用探测信道81传输探测信号,第二移动台应用探测信道82传输探测信号。由于多个探测信道配置于时域内的多个子帧,可为多个移动台提供更多的探测机会。
图9显示了UL信道探测如何用于DL和UL闭环传输。通过发送和接收由帧承载的数据,基站和移动台相互之间进行通信。每个帧包括多个DL子帧和UL子帧,DL子帧用于基站向移动台传输数据,UL子帧用于移动台向基站传输数据。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移动台经由探测信道91传输探测信号,其中探测信道91配置于帧N的UL子帧UL#3中。基站接收探测信号并根据接收的探测信号执行UL信道估计。在随后的帧N+K中,基站根据DL闭环传输技术在DL子帧DL#2中传输数据,其中DL闭环传输技术(例如闭环MU-MIMO或者闭环SU-MIMO)基于信道信息从探测信道中选择。此外,移动台根据UL闭环传输技术在UL子帧UL#1中传输数据,其中UL闭环传输技术(例如闭环预编码)由基站告知。通过良好设计的探测信道(例如根据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分布式或基于符号的探测信道),可提供高质量的信道估计用于更好的闭环传输。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描述,然而并不限于此。各种变形、修改和所述实施例各种特征的组合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申请专利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提供探测信道的探测模式的方法,包括:
由移动台在一个或多个资源区块中配置所述探测信道,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资源区块中的每一个跨越二维无线电资源区域,所述二维无线电资源区域在频域内具有一组子载波,以及在时域内具有一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以及
经由所述探测信道传输探测信号,其中所述探测信号不与在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传输的导频信号碰撞,以及所述探测模式不影响在所述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的数据传输行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映射至IEEE802.16m规范中预定义的导频模式,以及所述探测模式不与任何所述预定义的导频模式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同的资源区块中采用空间频率分组码来进行数据传输,以及所述探测模式不限制基于空间频率分组码的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区块在频域内分成多个资源片,以及所述探测模式对每个所述资源片保持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区块在频域内有十八个子载波,在时域内有六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区块在频域内分成三个资源片,以及六个探测信号成对分布以便每个探测信号对在频域内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码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探测信道由多个移动台的不同传输天线共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信道跨越多个所述资源区块,以及多个所述探测信道配置于多个上行链路子帧,为多个移动台的不同传输天线提供多个探测机会。
9.一种在IEEE 802.16m系统中提供探测信道的方法,包括:
由移动台在一个或多个资源区块中配置所述探测信道,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资源区块中的每一个跨越二维无线电资源区域,所述二维无线电资源区域在频域内具有一组子载波,在时域内具有一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以及
经由所述探测信道传输探测信号,使得所述探测信号占据所述资源区块内的单一正交频分复用探测符号,其中所述单一正交频分复用探测符号配置于所述资源区块内时域中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或者最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区块是6-符号资源区块,以及剩余的五个连续符号形成用于数据传输的5-符号资源区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区块是7-符号资源区块,以及剩余的六个连续符号形成用于数据传输的6-符号资源区块。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码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探测信道由多个移动台的不同传输天线共享。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信道跨越多个所述资源区块,以及多个所述探测信道配置于多个上行链路子帧,为多个移动台的不同传输天线提供多个探测机会。
14.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包括:
发射机,经由具有探测模式的探测信道传输探测信号;以及
探测信号配置模块,用于在一个或多个资源区块中配置所述探测信道,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资源区块中的每一个跨越二维无线电资源区域,所述二维无线电资源区域在频域内具有一组子载波,以及在时域内具有一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所述探测信道配置为使得所述探测信号不与在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传输的导频信号碰撞,以及所述探测模式不影响在所述相同资源区块中其它移动台的数据传输行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映射至IEEE 802.16m规范中预定义的导频模式,以及所述探测模式不与任何所述预定义的导频模式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同资源区块中采用空间频率分组码用于数据传输,以及所述探测模式不限制基于空间频率分组码的数据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区块在频域内分成多个资源片,以及所述探测模式对每个所述资源片保持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通过码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探测信道由多个移动台的不同传输天线共享。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信道跨越多个所述资源区块,以及多个所述探测信道配置于多个上行链路子帧,为多个移动台的不同传输天线提供多个探测机会。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信号占据所述资源区块内的单一正交频分复用探测符号,以及所述单一正交频分复用探测符号配置于时域中所述资源区块内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或者最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区块是6-符号资源区块,以及剩余的五个连续符号形成用于数据传输的5-符号资源区块。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区块是7-符号资源区块,以及剩余的六个连续符号形成用于数据传输的6-符号资源区块。
CN2009801009640A 2008-12-31 2009-12-31 Ofdma系统中探测信道的物理结构和设计 Pending CN1018894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181408P 2008-12-31 2008-12-31
US61/141,814 2008-12-31
US14265309P 2009-01-06 2009-01-06
US61/142,653 2009-01-06
US12/655,523 2009-12-30
US12/655,523 US8503420B2 (en) 2008-12-31 2009-12-30 Physical structure and design of sounding channel in OFDMA systems
PCT/CN2009/076338 WO2010075805A1 (en) 2008-12-31 2009-12-31 Physical structure and design of sounding channel in ofdma syste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9417A true CN101889417A (zh) 2010-11-17

Family

ID=42284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09640A Pending CN101889417A (zh) 2008-12-31 2009-12-31 Ofdma系统中探测信道的物理结构和设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03420B2 (zh)
EP (1) EP2371101A4 (zh)
JP (1) JP2012513178A (zh)
CN (1) CN101889417A (zh)
TW (1) TWI410091B (zh)
WO (1) WO201007580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160A (zh) * 2018-07-26 2019-01-11 上海交通大学 网络设备资源探查信息的防篡改存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191986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信道的方法、接收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8427B2 (ja) * 2008-03-06 2013-0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KR101531515B1 (ko) * 2008-07-04 2015-06-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파일롯 서브캐리어 할당을 사용하는 복수개의 송신 안테나를 갖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US8509124B2 (en) * 2009-04-03 2013-08-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a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60429B (zh) * 2009-04-03 2014-05-2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
MA33908B1 (fr) * 2010-01-21 2013-01-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ransmission srs en poussee
DE102011006640A1 (de) * 2010-12-27 2012-07-12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Auswerte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Demodulation von OFDM-Daten
CN104618299B (zh) * 2015-02-15 2017-11-03 东南大学 一种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信道估计方法
KR102083178B1 (ko) * 2015-05-27 2020-03-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비면허 대역의 상호공존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20220029870A1 (en) * 2020-10-13 2022-01-27 Peng Lu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6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2109B2 (en) 2000-09-29 2009-03-31 Intel Corporation Slot structure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068631B2 (en) * 2001-08-06 2006-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ining sequence hopping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42974B2 (en) * 2003-03-20 2008-03-11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 systems
US7417974B2 (en) * 2004-04-14 2008-08-26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high rate data within a MIMO WLAN
US7239659B2 (en) * 2004-11-04 2007-07-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feedback
CN1870465B (zh) * 2005-05-24 2011-06-01 都科摩(北京)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循环训练序列的生成方法、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0576778C (zh) 2005-05-27 2009-12-30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的档案传输系统
JP4869724B2 (ja) * 2005-06-14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4979224B2 (ja) 2005-11-08 2012-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07053954A1 (en) 2005-11-10 2007-05-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Zon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US20070149249A1 (en) * 2005-12-22 2007-06-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configuration of hybrid sub-carrier allocation
US7940640B2 (en) * 2006-01-20 2011-05-1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orthogonal scheduling for virtual MIMO system
BRPI0708106A2 (pt) 2006-02-21 2011-05-17 Qualcomm Inc projeto de canal de realimentação para sistemas de comunicação de múltiplas entradas e múltiplas saìdas
JP4356702B2 (ja) 2006-03-03 2009-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899555B2 (ja) * 2006-03-17 2012-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7804800B2 (en) * 2006-03-31 2010-09-28 Intel Corporation Efficient training schemes for MIMO based wireless networks
GB2440981A (en)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29435B (en) 2006-09-13 2010-08-2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Channel estimation apparatus with an optimal search and method thereof
UA94482C2 (ru) 2006-10-03 2011-05-10 Квелкомм І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Передач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1352089B (zh) 2006-10-27 2015-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US7961806B2 (en) * 2007-01-23 2011-06-14 Mediatek Inc. Power adaptive channel estimation for a multi-path receiving
CN101272593B (zh) 2007-03-21 2011-08-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信道探测导频的调度方法及调度器
JP5042320B2 (ja) 2007-03-29 2012-10-0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ウンディング基準信号伝送方法
US7924803B2 (en) * 2007-11-09 2011-04-12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s, Inc. Antenna selection for mobile stations in OFDMA networks
CN101162987B (zh) 2007-11-10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特殊时隙中导频信号的发送方法
US8537790B2 (en) * 2008-03-10 2013-09-17 Motorola Mobility Llc Hierarchical pilot stru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449031B1 (ko) 2008-04-10 2014-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미드앰블의 전송방법
US20090274226A1 (en) 2008-05-05 2009-11-05 Motorola, Inc. Sounding channel based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02874B2 (en) * 2008-10-20 2014-12-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ounding channel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0074472A2 (ko) * 2008-12-22 2010-07-01 (주)엘지전자 데이터 프레임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94528B (zh) 2009-02-27 2011-12-28 清华大学 发射分集块传输系统的训练序列设计及其信道估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1986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信道的方法、接收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434169A (zh) * 2018-04-04 2020-07-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信道的方法、接收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95160A (zh) * 2018-07-26 2019-01-11 上海交通大学 网络设备资源探查信息的防篡改存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95160B (zh) * 2018-07-26 2021-05-25 上海交通大学 网络设备资源探查信息的防篡改存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513178A (ja) 2012-06-07
TWI410091B (zh) 2013-09-21
US20100165972A1 (en) 2010-07-01
US8503420B2 (en) 2013-08-06
EP2371101A1 (en) 2011-10-05
EP2371101A4 (en) 2013-02-13
WO2010075805A1 (en) 2010-07-08
TW201112698A (en) 201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9417A (zh) Ofdma系统中探测信道的物理结构和设计
CN102282875B (zh) 基站与中置码信道分配方法
KR10134123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특정 유형의 자원 요소를 신호하는 방법
KR101461232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 방법
CN102771061B (zh) 指示使能的传输块的方法和系统
US8582486B2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down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CN102047626A (zh) 协作多点系统的数据符号和基准信号的映射的电路和方法
CN103355007A (zh) 控制信道传输和接收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03325A (zh) 用协作小区的无线通信
CN105684341A (zh) 用于fdd通信的高分辨率信道探测
CN10242255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CN103516459A (zh) 用于具有四根发射电线的ofdm系统的导频设计
CN102362443A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6281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55506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
CN101345566A (zh) 在ofdma无线网络中选择天线的方法
CN103444147A (zh) 用于增强控制信道解调的主小区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03687042A (zh)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4009784A (zh) 用于下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基准信号传输方法
CN102598527A (zh) 多天线系统中的多小区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校准装置和方法
CN101877689A (zh)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与装置、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3220029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100045B (zh)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与装置、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8023704B (zh)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2035777B (zh) 解调导频的处理方法和系统、配置方法、基站、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