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4737A - 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4737A
CN101884737A CN2010102255558A CN201010225555A CN101884737A CN 101884737 A CN101884737 A CN 101884737A CN 2010102255558 A CN2010102255558 A CN 2010102255558A CN 201010225555 A CN201010225555 A CN 201010225555A CN 101884737 A CN101884737 A CN 101884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hemiplegia
crude dr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55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4737B (zh
Inventor
毛顺卿
毛宏
毛嘉诚
毛凌云
卢海珠
刘杰
Original Assignee
毛顺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毛顺卿 filed Critical 毛顺卿
Priority to CN2010102255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4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4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4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4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4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10~30份,黄精10~30份,玄参10~15份,鸡血藤10~30份,丹参5~30份,制胆星3~10份,全蝎2~12份,僵蚕3~12份,白花蛇3~10份,天麻3~12份,鹿筋30~50份和桑枝10~30份。本发明产品具有祛风活络、祛瘀活血之功效,对治疗新老偏瘫、半身不遂、特别是对于久治不愈顽固性痼残疾偏瘫病症有显著疗效;本发明产品是一种纯中药制备而成的治疗偏瘫的药物,无副作用,效果明显;并且治愈较高,其治愈率达80%以上。

Description

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二、背景技术:
偏瘫,属中医病名,西医称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即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多有后遗症,也叫半身不遂。偏瘫患者多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肢体偏废。
八十年代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只是依靠针灸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但时间长、疗效慢,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中医在对治疗偏瘫的长期实践中认识到中风后遗症-偏瘫的发病机理,其一般机理是由于中风反复发作后损伤元气、筋骨、经脉和肌肉失养、痰浊凝滞、经脉瘀阻所致。据临床观察,此病多属于年老体衰、饮食失节、劳逸失度、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所致。表现中经络,主要为络塞血瘀、血行不畅所致。而反复发作的一个主要根源是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症,而高血压、高血脂又往往是患者在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基本因素,同时导致机体功能肌肉萎缩而失去功能。
目前,国内治疗偏瘫中风后遗症的药品种类较多,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效果慢,治疗到一定阶段后想取得重大进展极为不易,则患者产生耐药力,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关于治疗偏瘫中药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多,例如:1、申请号为200410046034.0、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主要有豨莶草、灯盏细辛、夏天无、水蛭、三七、地龙、川芎、丹参、牛膝、西洋参、冰片等原料药制成。该发明具有祛风活络、祛瘀活血之功效,对治疗新老偏瘫、半身不遂、特别是对于久治不愈顽固性痼残疾偏瘫病症有显著疗效。2、申请号为200610008163.X、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针对常用治瘫药治疗效果慢,所用中药味数多以及不能解决偏瘫中风后遗症复发的问题,选用黄芪、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水蛭、牛黄、冰片、白花蛇、地龙和地鳖虫为原料药,制成了新的治疗偏瘫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并有效的防止了偏瘫中风后遗症的复发。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产品是一种纯中药制备而成的治疗偏瘫的药物,无副作用、效果明显,并且治愈率较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10~30份,黄精10~30份,玄参10~15份,鸡血藤10~30份,丹参5~30份,制胆星3~10份,全蝎2~12份,僵蚕3~12份,白花蛇3~10份,天麻3~12份,鹿筋30~50份和桑枝10~30份。
根据上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10~20份,黄精10~20份,玄参10~12份,鸡血藤10~20份,丹参5~15份,制胆星3~6份,全蝎2~7份,僵蚕3~8份,白花蛇3~6份,天麻3~8份,鹿筋30~40份和桑枝10~20份。
根据上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20~30份,黄精20~30份,玄参12~15份,鸡血藤20~30份,丹参15~30份,制胆星6~10份,全蝎7~12份,僵蚕8~12份,白花蛇6~10份,天麻8~12份,鹿筋40~50份和桑枝20~30份。
根据上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15~25份,黄精15~25份,玄参12~14份,鸡血藤15~25份,丹参10~20份,制胆星5~8份,全蝎5~10份,僵蚕5~9份,白花蛇5~8份,天麻5~9份,鹿筋35~45份和桑枝15~25份。
根据上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汤剂的制备方法:
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偏瘫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配比比例,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各种原料药放入煮锅内,加入1000~1500ml水开始加热,煮沸后熬制15~20分钟即可,最后得到熬制好的药液700~800ml。
汤剂的服用方法:汤剂一天服用1~2次,每次250~300ml。
根据上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临床接受的剂型。
根据上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所述辅料是指常规辅料。
以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比比例称取各种原料药,然后将各种原料药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按照常规方法加入辅料可制成蜜丸或水丸。
丸剂的服用方法:一天3次,每次服用6~9g。
本发明所采用各种原料药的药理为:
黄芪:本品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机;就用于脾气虚弱,中焦失运,善入脾经,乃补脾益气之良药,用治脾虚失运,纳呆食少,食后胀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者,又助后天之本,则脾胃之虚弱;黄芪甘温,能治气血双亏,心悸乏力,脏腑失于濡养以致心悸乏力,头晕目眩,少气懒言,面色微黄;“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也”,又大补肺脾之气以资生血之源,实乃益气生血之良药。黄芪,性别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故为治疗气虚瘀滞引起的中风偏瘫,口眼歪斜,胸痹心痛的要药。
黄芪中含有大豆皂甙,黄芪甙Ⅰ、Ⅱ、Ⅳ,胡萝卜甙。含黄芪多糖Ⅰ、Ⅱ、Ⅲ三种多糖,并分离出两种葡聚糖AG-1、AG-2和两种杂多糖AH-1、AH-2;AG-1和AH-1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含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并合天冬酰胺、刀豆氨酸、脯胺酸、γ-氨基丁酸等12种氨基酸,含有铁、锰、锌、铷等14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黄芪能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但使血浆粘度升高,对血瘀大鼠红细胞电泳时间、电泳均呈现一定的改善趋势。(2)、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各项特性、抗血栓作用外,对血小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精:本品味甘、性平,归脾、肺、肾三经,功效:滋阴润肺,利脾益气。黄精则性平,气阴双补,既补气、又滋阴,为平补肺、脾、肾三经之良药,能治脾胃气虚之食少倦怠,肾虚精亏之腰膝酸软、眩晕、须发早白等证。
化学成分:黄精含粘液质、淀粉、糖、烟酸、醌类。多花黄精含成丁啶羧酸、二氨基丁酸、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毛地黄糖甙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黄精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2)、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黄精水煎液和乙醇提取物加于饲料中喂饲,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醇及甘油三脂含量。
玄参:本品味甘、苦、咸,性寒;归肺、胃、肾三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解毒。《本草正义》:“玄参,禀至阴之性,专主热病,味苦则泄降下行,故能治脏腑热结等证。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精髓,而消散热结之痈肿。寒而不峻,润而不腻,性情与知、柏、生地近似而较为缓和,流弊差轻。”
化学成分:玄参的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哈巴甙元,玄参种甙A、B。还含天冬酰胺、挥发油和脂肪酸等。
本品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玄参乙醇提取物显著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流量,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缓解AdY及Kcl所致的主动脉血管痉挛对兔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增加小鼠耐缺氧能力。玄参的多种制剂对麻醉猫、犬、兔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对Sdr引起的升压作用及阻断颈动脉血流所致的升压反射无影响。
黄芪、黄精和玄参,三药相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行血,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以固其本,并助诸药之力,乃为君药。
鸡血藤:本品味苦、甘,性温,归肝、肾二经。功效:能活血调经,郐筋通络,活血补血。本品甘、性温,善入肝经血分,既能活血,又可补血行血,又能舒筋活络。本品能活血养血,通经活络。用于老年体弱,血不养筋,肢体乏力,麻木瘫痪;本品伍黄芪、地龙合用又治中风后肢体瘫痪,麻木不仁,偏废不用等证。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品主要含有异黄酮类、三萜及甾体等类型的化合物;另外还含有钙、锌、铜、铁、锰、钼、硒、硅等元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50%鸡血藤煎剂对蟾蜍体和在体心脏微呈抑制作用;给麻醉家兔0.43-0.5g生药/kg煎剂和犬0.3g生药/kg煎剂均可引起血压下降;但对离体兔耳及蟾蜍血管却呈收缩作用。
丹参(别名紫丹参):本品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功效: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丹参功擅活血祛瘀,通行血脉,祛瘀止痛。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能祛瘀血而新血再生。与黄芪配对则能补气生血、活血,而又养血。后世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说。
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丹参主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深性成分。对心脏的影响:低浓度丹参能抑制离体灌流蟾蜍心脏的心肌收缩,减能量消耗而不损伤心肌。丹参对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作用: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或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可采用丹参煎剂。
地龙:本品味咸、性寒,归肝、脾、肾三经。功效:清热止痉,平肝息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本品多用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其性走窜,长于通行经行经络。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本品含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本品具有抗血栓作用:地龙煎剂可使体血栓长度、湿重与干重减少,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地龙与黄芪合剂抗血栓作用更明显,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制胆星:本品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三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惊,散结消肿。应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本品专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挛。制胆星辛散力胜半夏,专走经络,散风镇惊,能除经络间之风痰。
制胆星对心血管的作用:制胆星中的两生物碱S201、S202对离体犬的心房和乳头肌收缩力及窦房结频率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
全蝎:又名全虫,本品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搜剔走窜,可升可降。功效: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本品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具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本品治中风经络,口眼歪斜,可与僵蚕、白附子等同用。
化学成分:主含蝎毒,系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粗毒中含多种蝎毒素;全蝎水溶液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并含29种无机元素。
药理作用: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全蝎提取液能明显减轻磊鼠静脉血栓重量,其血栓形成抑制率为21.73%;同时使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活酶时间(PT)均明显延长,抗凝血活酶III(AT-III)活性和纤溶酶原含量明显降低。提示全蝎抗血栓作用与抗凝及促纤溶作用有关。见: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6):32.
僵蚕(又名白僵蚕):本品味咸、辛,性平;归肝、肺二经。功效: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本品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故在临床上见肝风抽搐轻症者,以僵蚕、全蝎同用;僵蚕既能息内风,又能散外风,且有化痰散结之功,故它的功效可用“风”与“痰”两字概括。
化学成分:僵蚕含蛋白67.44%,脂肪4.38%,脂肪中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少量硬脂酸、棕榈酸和α-亚麻酸,尚含18种氨基酸和18种元素;另含铁、锌、铜、锰、铬、镍6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1、具有抗凝作用(僵蚕提取液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2、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与优降糖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
白花蛇:本品味甘、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定惊搐。本品应用于风湿顽痹、肌肤麻木、筋脉拘挛,白花蛇具有走窜性,内通脏腑,外达肌肤,为祛风通络之要药。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白花蛇头部毒脉含大量的血液毒、少量的神经毒、微量的溶血成分以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蛇体主含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药理作用:(1)、白花蛇撮物有镇静、镇痛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而降压;(2)、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从尖吻蝮蛇毒纯化得到的蕲蛇酶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及溶栓作用,能抑制由凝血酶、胶原和肾上腺素等诱异的血小板聚集。
天麻(又名明天麻):本品味甘、性平,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应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天麻主入肝经,能息风止痉,且味甘质润,作用平和。治眩晕、头痛,天麻既息肝风,又平肝阳,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主治虚证、实证,随不同配伍皆应用,且疗效显著。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肢体麻木;天麻又能祛除外风,且能内通经络,止痛。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天麻含天麻甙,即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β-谷淄醇及其D-葡萄糖甙,胡萝卜甙,柠檬酸及其单甲酯,棕榈酸、琥珀酸和蔗糖等。此外,还含天麻多糖、多种氨基酸微量生物碱和多种微量元素。药理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天麻注射液,可使家兔心律减慢,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量下降;可使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73.3%;(2)天麻水醇提取物离体和在体实验证明,其能明显使向左体血管、脑血管和冠脉血管的阻力降低和流量增加。复方药理研究证明:天麻汤有对抗肾上腺素的缩血管效应,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的预防作用,效果优于阿司比林,且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病例检查表明,天麻汤有减轻脑缺血及其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作用;天麻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以上全蝎、白花蛇两药相伍均有性善走窜,内通脏腑,外达肌肤,一为祛风通络,一为透骨走窜,搜风通络;合僵蚕以祛风止痉,以息内风,又散外风,又有化痰散结之用;合天麻能抑肝阳以祛风止痉,又能平肝祛风通络,四药合用供佐君、臣之药力,乃为佐药也。
鹿筋: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肌腱,味咸、性温,归肝、肾二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以祛寒湿。主治肝肾亏虚,劳损绝伤,阳痿滑精,宫寒不孕,风寒痹痛,转筋。
桑枝:本品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功效: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生津液。本品应用于风湿痹痛,其性平,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无问新久、寒热,筋脉拘挛,关节不利或肢体麻木者,均可用之。治疗中风不遂,痰火壅滞而致中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随者,可用本品祛风通络,除湿化痰。
本品化学成分:含鞣质、糖分以及黄酮成分桑素、桑色烯、环双桑素等。药理作用:桑枝具有抗炎作用,桑枝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莱胶所致足趾肿胀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液的渗出,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本品对免疫力的影响:桑枝可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鹿筋补肾壮筋,以助肢体软瘫无力之功,又补肾生精血,精血旺充其髓,则筋脉得养。合桑枝达四肢,通经络,利关节,祛风养筋,补气血,生津液,轻身明目,乃为补肺肾之良剂也。两药相伍,助诸药之协同作用,故为使药也。
本发明组方中黄芪补气生血,既可资生脾胃化源,又能顾护经络真气,使营卫之气充足,方能鼓动血脉,又能活血通脉,乃气旺则血行,配黄精、玄参则益气滋阴,以固其本。
配臣药鸡血藤、丹参、地龙、制胆星,以活血化瘀,能养血活血以养其荣。伍制胆星能熄风化痰,以通络,则治其标。
方中僵蚕合制胆星能平肝熄风化痰,祛风通络,制胆星专走经络,除经络之风痰;白花蛇养具走窜之性,内通脏腑,外达肌肤,为透骨搜风通络之要药,为治中风偏枯之首品。方中鹿筋能补肾壮筋,助肢软瘫无力之用,则以固先天之本,又补肾生精血,以扶真气壮其偏枯之弱体。本品又能滋肝肾阴亏之真气不足,合桑枝强四肢通络则祛风养筋,补气血,生津液,清身明目《外科精要》。与鹿筋补肾阴能滋水涵木,以平肝阳不亢。
《内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又云:“治病必求其本”的治疗原则。
功有益气养阴以固其本,活血化瘀,顾营卫以养荣,祛风通络化痰软坚,搜风通络,复健肢体痿废之用,以治其标。标本兼固,正复邪去,废体复元,故本发明产品又可称为“固本复元汤或丸、散”。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组方中,黄芪、黄精、玄参益气养阴,以固其本;鸡血藤、丹参、制胆星合鸡血藤、丹参。制胆星和地龙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以治其标;全蝎、天麻、僵蚕、制胆星能平肝息风、化痰通络,白花蛇善具走窜之性,内通脏腑,外达肌肤,为透骨搜风通络之要药。方中鹿筋能补肾壮筋,助肢体软瘫无力之用,以固先天之本,则补肾生精血,又滋肝肾阴亏之真气不足,合桑枝四肢窜通经络则祛风养筋,补气血,生津液轻身明目,与鹿筋补肾阴滋水涵木,以平肝阳不亢。诸药合用以治标本兼顾,正复邪去,肢体复元,故方名为“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本组方适用于偏瘫、偏枯。在中医本证候乃属中风后遗症范畴,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肢体无力、废不能用,或伴有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或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等。
本发明组方中选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肾生精血填髓,以壮强筋骨,以扶固其肾,助后天生化之源,资水谷精微得旺,气血津液得润,五脏得养,肢体、筋脉、肌肉得壮,以补其脾。佐虫类善走窜之性,既能息其内风,又能散之外风,且有化痰散结,又能息风止痉,则有搜风通络之功。《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的治疗原则,功有益气养阴,以固其本,活血化瘀养荣,祛风通络化痰软坚,以治其标。标本兼顾,正复邪去,肢体复元。因此,本发明产品组方合理,配伍有度,药用精专,诸药合用,故能达固本复元,治偏枯起废之功。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1、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
按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采用偏瘫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其中:
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及体症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评分达76%以上;
显效:神经系统症状及体症大部分消失,可独立步行,生活部分自理,评分达51~75%;
好转:神经系统症状及体症消失,扶持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评分达11~50%;
无效或恶化:治疗后无明显改变,或治疗后症状和体症加重或死亡,评分达0~10%。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自1980年~2007年共收治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县份的偏瘫患者(中风后遗症)3000例,男患者1826例,男患者中51~60岁的916例,61~70岁的606例,71~80岁的304例;女患者1174例,女患者中51~60岁的516例,61~70岁的406例,71~80岁的252例。
据统计,3000例患者中痊愈2500例,占83.33%;显效450例,占15%;有效50例,占1.67%,无一例无效。
在300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其中200例伴有动脉硬化症,600例伴有冠心病及房颤。在3000例偏瘫患者来就诊时,神志均清醒(包括无昏迷史,或昏迷后神志已恢复正常)。其中左侧偏瘫的1860例,右侧偏瘫的1140例。下肢不能步行2400例,依靠手杖600例,上肢握力消失或微弱的2460例,稍有握力者600例,生活均不能自理。
2、本发明产品具有祛风活络、祛瘀活血之功效,对治疗新老偏瘫、半身不遂、特别是对于久治不愈顽固性痼残疾偏瘫病症有显著疗效;本发明产品是一种纯中药制备而成的治疗偏瘫的药物,无副作用、效果明显;并且治愈较高,其治愈率达83.33%。
3、典型病例:
(1)、雷某,男,71岁,干部,1983年6月28日初诊。
主诉:偏瘫,失语9年,加重1个月余。
病史:患者于1973年5月,因工作劳累,心境不佳,某日晚突然神志昏迷,右侧肢体偏瘫,即往某医院急诊,诊为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经抢救治疗(用药不清),神志清醒、症状缓解,惟有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面瘫。此后,1974年、1976年连续2次出现偏瘫及失语,均经治疗后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但尚能自理生活。近1个月来,不明诱因,每日不停地口角流涎,6日前突发失语,口眼歪斜,右侧偏瘫加重,水饮不能入,入则呛咳,小便失禁。即往某医院急诊,该医院按血栓形成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遂于1983年6月28日上午转入我院诊治。
现症:患者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口眼歪斜,水饮不能入,入则呛咳。家属代诉,大便4日未行,小便失禁。患者颜面潮红,舌强短缩,不能伸过门齿,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滑数。血压22.3/16.0千帕(170/120毫米汞柱)。
中医诊断:中风。证候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扰,痰邪阻窍。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伴有偏瘫。
治疗方法:柔肝息风,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佐以益气滋阴养荣。
处方:本发明产品汤剂,黄芪20g,黄精15g,玄参15g,丹参15g,鸡血藤20g,制胆星10g,全蝎10g,白花蛇8g,僵蚕12g,地龙20g,天麻12g,鹿筋30g,桑枝20g。当日急煎内服,内服300ml,服后夜间大便即下,翌日晨起大便一次,颜面潮红即退,肢体渐能活动,小便能控制。
二诊:7月1日,药已中病,守原药方不变,续服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7月6日,恒守上方,5日后舌体活动较前灵活,语言稍清晰,右下肢活动尚可,搀扶可以行走,右上肢能抬举,但不能持物,舌咽困难,饮水仍呛咳,口角流涎,血压20.0/13.3千帕(150/100毫米汞柱)。10日后舌能伸过门齿,肢体活动又较前灵活,语言不甚流利,半个月后,能扶杖行走,右上肢抬举能触及头部,但手指握力较差,两便顺畅。20日后,能下床自由活动锻炼,右上肢能抬举过头,握力较前增强,舌体活动自如,说话较前清楚,精神、食欲转佳,二便调,血压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舌苔由黄转为薄黄,脉弦。1个月后,生活自理,取消陪床,续服原药方,服药至46天痊愈出院。
(2)、李某,男,56岁,工人,1982年11月22日初诊。
主诉:(其家人代诉),右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半年。
病史:患者生闷气后,于5月3日在井下工作时卒然昏仆,不省人事,继而口眼歪斜,经当地医院抢救,3天后神志渐苏,转入另一医院才确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50余天,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脑复新、扑尔敏、地巴唑、VBI等药物治疗,遗留半身不遂及颜面麻木,活动障碍,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等证。出院后肌肉注射维脑路通,配合理疗按摩,其效不显,于11月22日转入我院治疗。
现症:患者右半身不遂及右半侧颜面麻木,活动障碍,不能自理,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神情苦闷,颜面晦滞,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细弦而滑。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偏瘫。证候属气虚血滞,瘀痰阻络。
西医诊断:脑血栓后遗症。
治疗方法: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开窍,佐以息风通络。
处方:本发明产品汤剂,黄芪30g,黄精15g,玄参15g,鸡血藤20g,紫丹参20g,制胆星10g,炒僵蚕10g,全虫10g,白花蛇7g,天麻12g,鹿筋30g,桑枝15g。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每次300ml。
二诊:12月23日,服上述药方1个月,患者口眼歪斜、颜面及肢体麻木均消失,舌苔变薄白。宗守原方,其药味不变。又服上方2个月,患者肢体活动自如,上下肢均有力,能握笔书写,语言恢复,对答基本如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常某,男66岁,退休工人,1983年3月23日初诊。
主诉:舌强语蹇,左半身不遂3天。
病史:患者于1983年3月21日,自觉气候较热,汗出较多而脱减衣服,晚间即感觉背部发凉。次日晚8时左右,正坐着与家人说话时,突感舌强语蹇,左侧口角麻木及肢体弱而无力。第三日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但尚能拐跛样行走,到某医院就诊,该院未明确诊断,于针刺及服中药1剂,返回家后又自服人参再造丸及牛黄上清丸各1丸,疏风活络丸1袋。下午渐感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行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精神困倦,昏昏入睡,遂急诊入我院诊治。
现症:患者舌强语蹇,左半身不遂,不能行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精神困倦,昏昏入睡,大便3日未下,舌淡红少津,左歪,苔黄腻而不成片,脉左沉细而弦、右弦滑。患者面色微红,形体肥胖,血压20.0/12.0千帕(150/90毫米汞柱)。
中医诊断:中风偏瘫。证属肝肾不足,阴虚水亏,肝阳上亢,风痰阻窍。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治疗方法:柔肝息风,化痰开窍,活血通络,佐以益气养阴。
处方:本发明产品汤剂,黄芪30g,黄精12g,玄参12g,鸡血藤20g,丹参20g,制胆星10g,全蝎10g,炒僵蚕12g,白花蛇6g,天麻12g,地龙10g,鹿筋30g,桑枝15g。当日急煎内服,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3月30日,服上方药,次日大便已通,语言渐清楚,精神渐振,血压下降至16.0/10.4千帕(120/78毫米汞柱),舌上有津,舌苔仍黄腻不均,脉象如前,左侧肢体不能活动。服药1周后,能床上伸屈活动下肢,上肢亦稍能抬举活动,口角已不流涎,食欲渐增,舌脉有缓。上方连服10剂,水煎,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300ml。
三诊:4月10日,服上方10剂后,患者能于凳上,2周后能由家人搀扶到厕所大小便,自己能扶着床沿迈步活动,食量已恢复病前每日400g。继服上方。
四诊:服药3周后,患者能独自行走,左上肢能抬举过肩至头,舌体正,口眼歪斜不甚明显,手握力增强,舌根部有少黄苔,脉沉缓,能自理一部分生活,一直服上方药,住院5周后肢体复元,出院。
(4)、高某,男,65岁,于2002年11月24日初诊。
主诉:经常头晕,左半身不遂,肢体麻木3个月,近4天加重。
病史:8月20日,患者头痛头晕、头胀,左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左侧下肢无力不用,行走跛行,身体向左侧歪斜,纳差,大便正常,夜尿频数,既往血脂偏高。经做颅CT,检验血脂告状角诊为脑血栓形成,脑萎缩,前列腺增生。经西医治疗,肢体恢复,活动欠佳,而来我院就医。
现症:近4天因天气变冷,头晕头痛,左半身上下肢体发僵无力,活动不随,左下肢肌肉萎缩变细,右下肢肿胀,纳差,情绪不好,心烦意乱,少寐,大便干,夜尿频,舌苔薄黄白,舌质淡暗,舌体伴有齿痕,脉细弱。血压17.3/12.0千帕(130/90毫米汞柱),心律80次/分,律齐。
中医诊断:中经络中风。证属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脑萎缩。
治疗方法:益气活血,祛风通络,补肾强筋。
处方:本产品汤剂。黄芪20g,黄精10g,玄参15g,鸡血藤30g,丹参20g,制胆星10g,全蝎9g,白僵蚕10g,白花蛇9g,地龙10g,天麻10g,鹿筋30g,桑枝1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300ml,1日2次,早晚分服,连服7剂。
二诊:12月2日,服药后,患者头昏头胀,左半身僵硬不遂及活动好转,自己坚持锻炼,走路身体仍向左侧倾斜,跛行,大小便均好转,脉象弦细,舌苔薄白,舌质淡暗。血压16.0/10千帕(120/60毫米汞柱),心律76次/分,律齐,治法守上方,又服7剂,用法同上。
三诊:12月9日,患者自觉头晕头胀明显减轻,左侧上肢由凉变温,左侧下肢稍变粗,活动有力,锻炼时间延长,想活动,右下肢肿胀消失,疲劳时间想睡,治疗继续服用上方,用法均同上。
四诊:12月16日,患者头晕、头胀、头痛均已消失,左侧上下肢肌力增强,自感有力,上肢比下肢改善更加明显,说话如常,吞咽自如,二便调。治法为巩固疗效,仍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补痛强筋。
(5)、张某,男,62岁,1999年3月23日初诊。
主诉:头晕胀麻,头昏迷糊,语言不利近1年,近3天加重。
病史:一年前,患者自觉头晕、头胀,太阳穴部位疼痛,左侧上肢麻木,下肢无力,工作紧张时加重,影响睡眠,晨起无力无神,头昏迷糊,曾到医院检查诊治,经做24小时血压监测,生化检查血脂较高,血流动力学异常,颅内CT检查,诊断为高血压3期,脑血栓形成,高血脂症。
现症:患者近5天,头晕、头胀,脑感发懵,犯迷糊,头重如裹,语言欠强,时感想吐,右半身不灵活,右上肢麻木,右下肢走路沉重无力,睡眠差,夜尿频,大便质干,舌质暗红,舌体胖,苔薄黄腻,脉象弦滑。神志清,检查合作,血压22.1/13.9千帕(166/105毫米汞柱),心律86次/分,律齐,第一心音亢进,右上肢肌张力Ⅱ-Ⅲ级,右下肢肌张力Ⅱ级,神经系统病理征尚未引出。
中医诊断:中风。证属风痰阻络,痰邪阻窍,偏瘫。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治疗方法:息风通络,豁痰开窍,活血益气养阴,活血养荣,佐以化痰。
处方:本发明产品汤剂,黄芪15g,黄精12g,玄参15g,鸡血藤20g,丹参20g,制胆星9g,全蝎12g,白僵蚕12g,白花蛇10g,明天麻12g,地龙12g,鹿筋20g,桑枝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每次300ml。
二诊:于3月28日,患者服5剂药后无不良反应,自觉头晕头胀减轻,头脑清醒,不感沉重,身体自感轻松,睡眠改善,二便调,左上肢麻木及右下肢活动好转,谈话舌根发硬,颈项发挺,舌质暗红,体胖,苔薄黄,脉象弦细。血压18.1/11.7千帕(138/88毫米汞柱),心律78次/分,心律齐,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处方同前方,7剂,水煎服,同上法。
三诊:4月5日,患者头昏沉重消失,头晕肢麻,右半身活动、语言不利,均有明显好转,但在工作紧张,生活欠规律时有时出现头发热、反应稍慢,为防止血压升高,中风复发,而继服本发明产品汤剂,加重活血养阴之品,黄精30g,玄参30g,丹参20g,鸡血藤20g,黄芪12g,益气养阴,以补水不污,则能涵木,木得水则肝木不得上亢,则风无动。制胆星12g,白僵蚕15g,天麻12g,豁痰开窍,邪去则醒神开窍,则脑神清明。用全蝎10g,白花蛇8g,,地龙20g,能搜风通络,助鹿筋35g合桑枝18g补肾固本强壮其筋,以去肢体无力。
(6)、顾某,男59岁,农民。2006年7月6日初诊。
主诉:患者素来有血压病史,经常头昏头晕。
病史:2006年3月15日,突然眩晕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小便失禁,左侧半身不遂。即送乡卫生院救治,诊为脑溢血。经抢救治疗后,神志虽清,但左侧肢体偏瘫,鼻唇沟变细,舌体向右侧歪斜。
现症:于2006年7月6日入院后,症状同上述,左侧肢体肌肉松弛,左手握力消失,左下肢不能伸屈,又不能抬举,鼻唇沟向右侧偏斜,语言蹇涩,心率74次/分,律齐,A0>P2;血压160-80毫米汞柱,脉象眩,苔薄。
中医诊断:中风、偏瘫。证属素来肾虚,阴虚水亏,不能涵木而致肝阳上亢,痰邪阻窍。
西医诊断:脑溢血后遗症,左侧偏瘫。
治疗方法: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养血祛风,软坚化痰。
处方:本发明产品汤剂,黄芪30g,黄精15g,玄参15g,紫丹参20g,鸡血藤20g,制胆星10g,全虫10g,白花蛇10g,白僵蚕12g,地龙20g,天麻12g,鹿筋30g,桑枝20g。每日1剂,水煎服,一日2~3次,每次250~300ml。连服3剂,药后3天下午,左侧下肢已能屈伸抬举,并能起坐下床,由健侧手扶床边沿,床移步半圈。但左手握力仍无,至第6天已能步行,左手稍有握力,药治二周后,握力恢复,四肢活动自如,生活自理,并能上街活动,语言表达如常。共住院19天,症状消失而出院,出院后续服原方10剂,随访至今仍健康,参加劳动。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20g,黄精15g,玄参15g,鸡血藤20g,丹参15g,制胆星10g,全蝎10g,僵蚕12g,白花蛇8g,地龙20g,天麻12g,鹿筋30g和桑枝20g组成。
按照上述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各种原料药放入煮锅内,加入1000~1500ml水开始加热,煮沸后熬制15~20分钟即可,最后得到熬制好的药液700~800ml,该药液即为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汤剂。汤剂每天1~2次,每次一般服用250~300ml。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30g,黄精15g,玄参15g,鸡血藤20g,紫丹参20g,制胆星10g,全蝎(全虫)10g,炒僵蚕10g,白花蛇7g,天麻12g,鹿筋30g和桑枝15g组成。
炒僵蚕:取净僵蚕,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黄色。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10g,黄精12g,玄参12g,鸡血藤20g,丹参20g,制胆星10g,全蝎10g,炒僵蚕12g,白花蛇6g,天麻12g,地龙10g,鹿筋30g和桑枝15g组成。
炒僵蚕:取净僵蚕,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黄色。
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20g,黄精10g,玄参15g,鸡血藤30g,丹参20g,制胆星10g,全蝎9g,僵蚕10g,白花蛇9g,地龙10g,天麻10g,鹿筋30g和桑枝10g组成。
实施例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15g,黄精12g,玄参15g,鸡血藤20g,丹参20g,制胆星9g,全蝎12g,僵蚕12g,白花蛇10g,明天麻12g,地龙12g,鹿筋30g和桑枝15g组成。
实施例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30g,黄精15g,玄参15g,鸡血藤20g,紫丹参20g,制胆星10g,全虫10g,白花蛇10g,僵蚕12g,地龙20g,天麻12g,鹿筋30g和桑枝20g组成。
实施例7: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10g,黄精15g,玄参12g,鸡血藤20g,丹参10g,制胆星5g,全蝎6g,僵蚕8g,白花蛇5g,天麻8g,鹿筋32g和桑枝15g组成。
按照上述组成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各种原料药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按照常规方法加入辅料制成蜜丸。丸剂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的服用量一般为6~9g。
实施例8: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15g,黄精20g,玄参10g,鸡血藤15g,丹参15g,制胆星3g,全蝎8g,僵蚕5g,白花蛇8g,天麻12g,鹿筋40g和桑枝20g组成。
实施例9: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20g,黄精10g,玄参15g,鸡血藤10g,丹参20g,制胆星8g,全蝎10g,僵蚕3g,白花蛇3g,天麻5g,鹿筋35g和桑枝10g组成。
实施例10: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30g,黄精15g,玄参15g,鸡血藤12g,丹参25g,制胆星10g,全蝎4g,僵蚕10g,白花蛇10g,天麻3g,鹿筋30g和桑枝25g组成。
实施例11: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25g,黄精30g,玄参12g,鸡血藤25g,丹参5g,制胆星7g,全蝎12g,僵蚕6g,白花蛇6g,天麻10g,鹿筋42g和桑枝15g组成。
实施例12: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12g,黄精25g,玄参10g,鸡血藤30g,丹参30g,制胆星5g,全蝎2g,僵蚕12g,白花蛇8g,天麻5g,鹿筋50g和桑枝30g组成。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10g,黄精10g,玄参10g,鸡血藤10g,丹参5g,制胆星3g,全蝎2g,僵蚕3g,白花蛇3g,天麻3g,鹿筋30g和桑枝10g组成。
按照上述组成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各种原料药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按照常规方法加入辅料制成水丸。丸剂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的服用量一般为6~9g。
实施例14: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20g,黄精20g,玄参12g,鸡血藤20g,丹参15g,制胆星6g,全蝎7g,僵蚕8g,白花蛇6g,天麻8g,鹿筋40g和桑枝20g组成。
实施例15: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15g,黄精15g,玄参11g,鸡血藤15g,丹参10g,制胆星4g,全蝎4g,僵蚕6g,白花蛇5g,天麻6g,鹿筋35g和桑枝15g组成。
实施例1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22g,黄精21g,玄参13g,鸡血藤23g,丹参16g,制胆星7g,全蝎9g,僵蚕9g,白花蛇7g,天麻10g,鹿筋42g和桑枝22g组成。
实施例17: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30g,黄精30g,玄参15g,鸡血藤30g,丹参30g,制胆星10g,全蝎12g,僵蚕12g,白花蛇10g,天麻12g,鹿筋50g和桑枝30g组成。
实施例18: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由原料药黄芪26g,黄精24g,玄参14g,鸡血藤26g,丹参23g,制胆星8g,全蝎10g,僵蚕10g,白花蛇9g,天麻9g,鹿筋45g和桑枝26g组成。

Claims (7)

1.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10~30份,黄精10~30份,玄参10~15份,鸡血藤10~30份,丹参5~30份,制胆星3~10份,全蝎2~12份,僵蚕3~12份,白花蛇3~10份,天麻3~12份,鹿筋30~50份和桑枝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10~20份,黄精10~20份,玄参10~12份,鸡血藤10~20份,丹参5~15份,制胆星3~6份,全蝎2~7份,僵蚕3~8份,白花蛇3~6份,天麻3~8份,鹿筋30~40份和桑枝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20~30份,黄精20~30份,玄参12~15份,鸡血藤20~30份,丹参15~30份,制胆星6~10份,全蝎7~12份,僵蚕8~12份,白花蛇6~10份,天麻8~12份,鹿筋40~50份和桑枝20~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含有原料药黄芪15~25份,黄精15~25份,玄参12~14份,鸡血藤15~25份,丹参10~20份,制胆星5~8份,全蝎5~10份,僵蚕5~9份,白花蛇5~8份,天麻5~9份,鹿筋35~45份和桑枝15~2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汤剂的制备方法:
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偏瘫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配比比例,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各种原料药放入煮锅内,加入1000~1500ml水开始加热,煮沸后熬制15~20分钟即可,最后得到熬制好的药液700~800ml。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临床接受的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是指常规辅料。
CN2010102255558A 2010-07-14 2010-07-14 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Active CN101884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55558A CN101884737B (zh) 2010-07-14 2010-07-14 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55558A CN101884737B (zh) 2010-07-14 2010-07-14 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4737A true CN101884737A (zh) 2010-11-17
CN101884737B CN101884737B (zh) 2011-09-07

Family

ID=43070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55558A Active CN101884737B (zh) 2010-07-14 2010-07-14 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47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5472A (zh) * 2013-09-13 2015-03-25 孙建民 一种治疗偏瘫的复原配方
CN105687304A (zh) * 2016-03-08 2016-06-22 昆明市中医医院 一种面瘫正容汤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88A (zh) * 1993-01-01 1994-02-16 河南省中药研究所 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风及后遗症的中成药片剂
CN1161228A (zh) * 1997-01-26 1997-10-08 肖明武 偏枯牵正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88A (zh) * 1993-01-01 1994-02-16 河南省中药研究所 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风及后遗症的中成药片剂
CN1161228A (zh) * 1997-01-26 1997-10-08 肖明武 偏枯牵正丹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1231 赵益人等 固本复元汤治疗偏瘫27例 17 1-7 , 第1期 2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1231 李晓燕 中风偏瘫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体会 88-89 1-7 第2卷, 第23期 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5472A (zh) * 2013-09-13 2015-03-25 孙建民 一种治疗偏瘫的复原配方
CN105687304A (zh) * 2016-03-08 2016-06-22 昆明市中医医院 一种面瘫正容汤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4737B (zh)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56238B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337059A (zh)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1796A (zh) 治疗痹证的中药熏蒸组合物及其引药
CN103623146B (zh) 能够促进人体微循环的沐浴药酒
CN101579471B (zh) 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
CN103006842B (zh)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
CN102872286B (zh) 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7290A (zh) 一种外洗治疗中风后手足麻木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46955A (zh) 一种中药增高鞋垫
CN108355065A (zh) 用于治疗风湿、骨质增生与内科杂症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4737B (zh) 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CN102210799A (zh) 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药物
CN10541286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祛痛膏
CN101041021A (zh) 一种内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00610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532A (zh) 一种治疗脑胶质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595A (zh) 一种用于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5900A (zh)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51467A (zh) 一种治疗腰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1459B (zh) 一种治疗偏枯的内服药物
CN103191280A (zh)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
CN108096536A (zh) 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95352B (zh) 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929636A (zh) 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0718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