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3435A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3435A
CN101883435A CN2009100835397A CN200910083539A CN101883435A CN 101883435 A CN101883435 A CN 101883435A CN 2009100835397 A CN2009100835397 A CN 2009100835397A CN 200910083539 A CN200910083539 A CN 200910083539A CN 101883435 A CN101883435 A CN 101883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node
base station
data volume
repeated link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35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3435B (zh
Inventor
贾保灵
秦飞
赵瑾波
刘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0835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3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3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3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对Backhaul链路资源的动态分配,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中继节点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并将该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基站根据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继(Relay)技术是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系统的一项重要特性,中继(Relay)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系统容量或者扩大系统覆盖范围。
参见图1,中继(Relay)技术是通过中继节点(RN,Relay Node)中转演进型基站(eNB)和用户设备(UE)之间传输的数据,此时的UE可以称为中继节点的用户设备(Relay UE)。对于不需要RN中转而直接与eNB传输数据的UE,可以称为宏用户设备(Macro UE),或者eNB的用户设备。所述的eNB可以称为宏基站。图1中的RS1、RS2、RS3分别表示不同的中继节点,BS表示宏基站eNB。
中继节点与eNB之间的链路,称为中继链路,即Backhaul链路。Relay UE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以及eNB的用户设备与eNB之间的链路,都可以称为接入链路,即Access链路。
目前对Backhaul链路的资源分配,采用的是固定的资源分配方法。所谓固定的资源分配方法,是指eNB为中继节点分配固定的资源(时隙或者频率),在Backhaul链路上,中继节点始终使用这些资源调度其下属的UE,即RelayUE,然而这种固定的资源分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资源确定比较困难,不同的信道条件和负荷下,资源量的大小取值不同。如果分配的资源过多,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因为宏基站中即使没有数据发送给中继节点,该资源也不会分配给宏基站的用户设备;另一方面,宏基站若将大量的数据发送到中继节点中,会导致中继节点的缓存中的数据溢出。如果分配的资源较少,又会由于Backhaul链路的原因,导致中继节点的用户设备无法提高传输数据的速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对Backhaul链路进行资源分配时,采用的是固定的资源分配方式,而无法动态地对Backhaul链路进行资源分配,因此资源分配不够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对Backhaul链路资源的动态分配,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并将该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
基站根据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中继节点,用于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并将该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
基站,用于根据中继节点上报的所述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中继节点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并将该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基站根据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从而实现了对Backhaul链路资源的动态分配,提高了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引入中继节点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对Backhaul链路资源的动态分配,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是一种基于中继节点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动态分配Backhaul链路资源的方案,根据Access链路的信道条件和eNB缓存的数据等,实时分配Backhaul链路资源。
在Backhaul链路上,宏基站同时为中继节点和eNB的用户设备传输数据。Backhaul链路的资源分配,可以采用带内传输的方式。Backhaul链路采用带内传输时,eNB的用户设备和中继节点频分带宽资源。频分方式既要保证中继节点的缓存中有足够的数据供其在Access链路上发送,又要兼顾Backhaul链路的效率和公平,尽可能增加调度增益。
因此,为了保证为Backhaul链路分配的资源既能满足中继节点在Access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需求,又不至于太多而溢出,或者占用过多的Backhaul资源,中继节点需要实时上报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该中继节点的数据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用“Bo_need_send_relay”表示该数据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为宏基站,即eNB。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S101、中继节点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该中继节点的数据量,并将该数据量上报给该基站。
S102、基站根据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以及自身与该中继节点之间的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该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较佳地,步骤S101中的中继节点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该中继节点的数据量的步骤包括:
中继节点将自身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减去当前实际缓存的数据量,将得到的数据量作为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
较佳地,中继节点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为该中继节点周期统计的自身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入链路的平均速率,与该中继链路被调度的时间间隔的乘积。
较佳地,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该中继节点的数据量,为该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需要发送的所有业务的数据量的总和,或该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需要发送的优先级最高的业务的数据量的总和。
较佳地,步骤S102包括:
基站对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与该基站中存储的该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当前缓存的数据量进行比较,取较小的数据量确定为该基站需要通过自身与该中继节点之间的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根据该数据量,以及该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该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较佳地,基站根据自身确定的需要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该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该中继链路分配资源的步骤包括:
基站根据自身确定的需要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该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确定需要为该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量;
基站在对中继节点进行调度时,按照需要为该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量,为该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较佳地,基站按照基站的用户设备和中继节点的调度优先级顺序,对基站的用户设备以及中继节点进行调度。
下面给出具体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节点上报的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该中继节点的数据量Bo_need_send_relay的值,采用下述公式确定:
BO_need_send_relay=BO_threshold-BO_relay;
其中,BO_threshold表示中继节点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BO_relay表示中继节点中实际缓存的数据量。
为了保证在调度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入链路资源时,不会调空,中继节点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BO_threshold=rate_access_link*TTI
其中,rate_Access_link表示中继节点周期统计的自身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入链路的平均速率,TTI表示Backhaul链路被调度的时间间隔。
由此可见,BO_threshold的值也是周期统计得到的。
宏基站eNB接收到Bo_need_send_relay后,与宏基站中保存的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当前缓存的数据量(用BO_eNB表示)比较,取较小的值作为此次宏基站需要通过自身与该中继节点之间的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BO_send,即:
BO_send=min(Bo_need_send_relay,BO_eEB)
为了保证中继节点的用户设备的公平性,Bo_need_send_relay的上报可以是基于用户的,也可以是基于业务的。也就是说,Bo_need_send_relay的值,可以为该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需要发送的所有业务的数据量的总和,也可以是该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需要发送的优先级最高的业务的数据量的总和。
基站根据BO_send以及Backhaul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即可得到分配给Backhaul链路的资源。具体的分配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
每次调度基站的用户设备和中继节点时,计算出需要为Backhaul链路分配的资源量,根据该资源量为Backhaul链路分配资源;
每次调度基站的用户设备和中继节点时,优先调度中继节点,即首先计算出需要分配给Backhaul链路的资源量,并根据该资源量优先为Backhaul链路分配资源;
每次调度基站的用户设备和中继节点时,确定基站的用户设备和中继节点的调度优先级顺序,按照该顺序调度基站的用户设备和中继节点,当调度到中继节点时,计算出需要为Backhaul链路分配的资源量,并根据该资源量为Backhaul链路分配资源。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中继节点11,用于确定需要基站12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11的数据量,并将该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12。
基站12,用于根据中继节点11上报的需要基站12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11的数据量,以及该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为该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较佳地,参见图4,所述中继节点11包括:
数据量确定单元111,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11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减去当前实际缓存的数据量,并将得到的数据量作为需要基站12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11的数据量。
上报单元112,用于将所述数据量确定单元111得到的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12。
较佳地,参见图5,所述基站1212包括:
比较单元121,用于对所述中继节点11上报的数据量,与所述基站12中存储的所述中继节点11的所有用户设备当前缓存的数据量进行比较,取较小的数据量确定为所述基站12需要通过自身与所述中继节点11之间的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
资源分配单元122,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单元121确定的需要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该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该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较佳地,所述资源分配单元122包括:
资源量确定单元21,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单元121确定的需要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该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确定需要为该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量。
调度单元22,用于在对所述中继节点11进行调度时,按照需要为所述基站12与所述中继链路11之间的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量,为该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较佳地,所述调度单元22,按照所述基站12的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节点11的调度优先级顺序,对所述基站12的用户设备以及所述中继节点11进行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11和基站12,中继节点11下属的用户设备至少有一个,并且基站12下属的用户设备也至少有一个。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基于中继节点的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动态分配Backhaul链路资源的方案,根据Access链路信道条件和eNB缓存数据等,实时为Backhaul链路分配资源,既能保证不会为Backhaul链路分配给过多的资源,又能保证采用中继节点与用户设备之间的Access链路传输数据时,不会因为中继节点中没有足够的数据发送给中继节点的用户设备,而影响中继节点对用户设备的调度。因此,使得为Backhaul链路分配的资源更加合理。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并将该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
基站根据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的步骤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将自身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减去当前实际缓存的数据量,将得到的数据量作为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值,为所述中继节点周期统计的自身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入链路的平均速率,与所述中继链路被调度的时间间隔的乘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为所述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需要发送的所有业务的数据量的总和,或所述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需要发送的优先级最高的业务的数据量的总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确定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的步骤包括:
所述基站对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与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当前缓存的数据量进行比较,取较小的数据量确定为所述基站需要通过所述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基站根据自身确定的需要通过所述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自身确定的需要通过所述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的步骤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自身确定的需要通过所述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确定需要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量;
所述基站在对所述中继节点进行调度时,按照需要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量,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按照所述基站的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节点的调度优先级顺序,对所述基站的用户设备以及所述中继节点进行调度。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中继节点,用于确定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并将该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
基站,用于根据中继节点上报的所述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包括:
数据量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缓存数据量的门限值减去当前实际缓存的数据量,并将得到的数据量作为需要基站通过中继链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量;
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量确定单元得到的数据量上报给所述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对所述中继节点上报的数据量,与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中继节点的所有用户设备当前缓存的数据量进行比较,取较小的数据量确定为所述基站需要通过所述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
资源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单元确定的需要通过所述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分配单元包括:
资源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单元确定的需要通过所述中继链路发送的数据量,以及所述中继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确定需要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量;
调度单元,用于在对所述中继节点进行调度时,按照需要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的资源量,为所述中继链路分配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单元,按照所述基站的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节点的调度优先级顺序,对所述基站的用户设备以及所述中继节点进行调度。
CN 200910083539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883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83539 CN101883435B (zh)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83539 CN101883435B (zh)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435A true CN101883435A (zh) 2010-11-10
CN101883435B CN101883435B (zh) 2012-12-26

Family

ID=43055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83539 Active CN101883435B (zh)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343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971A (zh) * 2011-04-26 2012-10-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调度方法和调度装置以及基站和中继站
CN106533956A (zh) * 2016-11-08 2017-03-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通信节点间多中继链路的调度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17206057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753397A (zh) * 2018-07-23 2020-02-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基于IAB node能力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节点、介质
CN112088556A (zh) * 2018-05-11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5323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onsidering buffering in rel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00066A (zh) * 2007-09-26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中继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继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5323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onsidering buffering in rel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00066A (zh) * 2007-09-26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中继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继和基站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971A (zh) * 2011-04-26 2012-10-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调度方法和调度装置以及基站和中继站
CN102761971B (zh) * 2011-04-26 2015-08-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调度方法和调度装置以及基站和中继站
WO2017206057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US10477435B2 (en) 2016-05-31 2019-1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533956A (zh) * 2016-11-08 2017-03-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通信节点间多中继链路的调度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088556A (zh) * 2018-05-11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088556B (zh) * 2018-05-11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753397A (zh) * 2018-07-23 2020-02-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基于IAB node能力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节点、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435B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3875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스케줄링 요청을 트리거 또는 리포트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24894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uplink scheduling in a network that employs relay nodes
RU2019134380A (ru)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ы для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в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е
CN101480077B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资源重用模式选择
EP2549708A1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relay nod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5657837B (zh) 虚拟小区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073705A (zh) 蜂窝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CN104144512A (zh) 支持多连接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报告的装置与系统
CN102396192A (zh) 自适应缓冲器状态报告
CN101883435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3596224A (zh)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下基于多级映射的资源调度方法
CN102480737B (zh) 一种协作通信的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43596A (zh)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3797874A (zh) 用于分配多信道接入点中的无线信道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3209494A (zh) 一种基于重要性标记的实时视频业务资源分配方法
CN101998495A (zh) 一种上报空中接口拥塞情况的方法及中继节点
CN102215577A (zh) 回程链路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2017754B (zh) 在两个域中的资源分配
CN105764091B (zh) 一种有效利用无线带宽的方法
CN102065483B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
CN102196587A (zh) 中继辅助通信系统中考虑多小区协作时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
CN112399474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TW201509163A (zh) 多點協作中的傳訊資訊交換裝置與方法
CN110012541A (zh) 终端能力等级调整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1800873A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