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7607A -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7607A
CN101877607A CN2009101385369A CN200910138536A CN101877607A CN 101877607 A CN101877607 A CN 101877607A CN 2009101385369 A CN2009101385369 A CN 2009101385369A CN 200910138536 A CN200910138536 A CN 200910138536A CN 101877607 A CN101877607 A CN 101877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weights
interference
sigma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85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7607B (zh
Inventor
魏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385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7607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3793 priority patent/WO20101244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7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7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7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7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0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abi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对于多个小区中的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对于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策略集合以及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博弈函数;对每个用户,根据其博弈函数和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其它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在对该用户配置的第一权值使该用户的收益函数最大、且该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通过本发明,能够基于博弈论的选择准则和方法选择合理的预编码权值,获得较好的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的效果,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干扰抑制效果差、干扰难以实现、对现有系统的结构影响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简称为MIMO)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历经点对点的单链路到单小区多用户通信。
并且,随着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的推进,MIMO技术已经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但是MIMO技术在扩展多小区系统中会出现一个关键问题,即,多天线多小区中的邻小区干扰(简称为OCI)问题。
该问题在2000年被最早提出,并且通过一系列系统级的仿真和理论验证发现,在一个存在同频干扰的多小区通信环境中应用多天线收发技术时,该系统的频谱效率会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使该系统变为一个干扰情况较为严重的干扰受限系统。
对于多小区MIMO系统而言,由于该系统采用MIMO技术,因此单用户MIMO和多用户MIMO的许多干扰抑制技术都可以扩展以应用于到多小区系统,其中,有些方法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基于单用户MIMO和多用户MIMO的干扰抑制技术的方法。这些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基于接收端的干扰抑制技术和基于发送端的干扰抑制技术两大类。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基于发射端的干扰抑制技术应用比较普遍。
基于发射端的干扰抑制技术主要是在发送端利用多小区联合预编码来对OCI进行抑制,其具体的抑制策略通常基于以下假设:所有待发送的用户数据和信道信息在各基站间能够实现完全协作,即,其应用环境为全协作的分布式基站系统,可以认为是单链路MIMO到多小区系统的一个直接推广(等效于将发送天线分布到不同的基站上)。
基于上述假设,虽然基站间协作能够获取较高的频谱效率,但是在实际的系统实现过程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1)为了实现联合预编码,每个基站必须获取系统中所有通信用户的实时信道信息,这在用户数量较多以及用户高速移动的环境中难以实现;(2)线性联合预编码对信道矩阵特征十分敏感,当信道不满秩或者信道的条件数较大时(此时信道矩阵奇异值分布的方差较大),系统性能将会明显下降,在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无法使用ZF方法;(3)来自多个基站的发送信号到达接收机时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时间偏移,联合编码技术要求基站必须在发送数据之前对各用户信道预先进行时间补偿,而对于高数据速率传输或者接收机位置远离小区边界的情形,基站获取实时信道的定时会比较困难,已有的研究表明,联合编码系统中的信号同步问题会导致联合编码系统的性能严重下降,如果要避免该问题,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发送端控制技术,从而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此外,为了能够使每个用户和周围的基站同时进行数据通信,多小区联合编码系统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系统需要较大规模的调整现有系统的链路设计,甚至需要改变现有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小区中各基站的功率控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些无疑将大大加重移动运营商的成本。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多小区MIMO环境下干扰抑制实现困难,实现成本和复杂度高,甚至会影响网络现有拓扑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在多小区MIMO环境下干扰抑制实现困难,实现成本和复杂度高,甚至会影响网络现有拓扑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包括:对于多个小区中的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对于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策略集合以及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博弈函数;对于每个用户,根据其博弈函数和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其它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其中,在对该用户配置的第一权值使该用户的收益函数最大、且该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
其中,对于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包括:
根据信漏噪比的定义式: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041
以及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得到:
wi∝EV((σ2I+[H1…Hi-1,Hi+1…Hk]*[H1…Hi-1,Hi+1…Hk])-1Hi *Hi);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042
表示第i个用户的所有干扰用户信道矩阵的集合,得到:
SLNR i = | | H i w i | | 2 N i σ i 2 + | | H ~ i w i | | 2 ;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SLNR最大化,得到:
w i = arg max w i ∈ C M × 1 w i * H i * H i w i w i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w i = max . EV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 1 H i * H i )
其中,SLNRi表示第i个用户的信漏噪比,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045
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Hk为该用户所在小区内和相邻小区内的干扰用户的信道矩阵,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EV(·)表示矩阵的特征向量分解。
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预先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得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在时分双工系统中,通过利用信道的互易性对每个用户的上行信道进行估计,以等效获取每个用户的信道矩阵;在频分双工系统中,通过有限反馈得到每个用户反馈的信道信息情况,并对每个用户的信道信息以及该用户的干扰用户的信道信息进行特征向量分解,得到该用户的信道矩阵。
并且,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G的表达式为:
G=[N,Si,{ui(·)}],
其中,N为各小区具有同频干扰的用户集合,且N={1,2,…,I};{ui(·)}为第i个用户的收益函数,Si为用户i的策略集合,并且,Si的表达式如下: S i = | | H i w i | | 2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
其中,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052
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wk为干扰用户的第一权值。
根据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以及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包括:
将Si的表达式带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收益函数与该用户的第一权值之间的关系如下: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053
并对wi求导得到: ∂ u i 2 ∂ w i = ∂ u i 2 ∂ ( SINR i ) ∂ ( SINR i ) ∂ w i ;
基于ui(Si)相对于wi得导数,进一步解得到:
| | w i | | 2 = α λ · | | H i | | 2 - λ ( N i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 | | H i | | 2 , 并由此确定ui(Si)的最大值,其中,λ为用户的代价因子,α为陡峭因子;
对wi进行配置,并在配置的wi使得相应的ui(Si)的最大值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
此外,对于每个用户,其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是指:|ui+1-ui|≤ε,其中,ui为第i个用户的收益函数,ε表示收敛精度。
优选地,上述策略集合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漏噪比、信噪比、信干噪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多个小区中的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对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策略集合以及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博弈函数;配置模块,用于对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博弈函数和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其它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其中,在对该用户配置的第一权值使该用户的收益函数最大、且该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对每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的处理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根据信漏噪比的定义式:以及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得到:
wi∝EV((σ2I+[H1…Hi-1,Hi+1…Hk]*[H1…Hi-1,Hi+1…Hk])-1Hi *Hi);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062
表示第i个用户的所有干扰用户信道矩阵的集合,得到:
SLNR i = | | H i w i | | 2 N i σ i 2 + | | H ~ i w i | | 2 ;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SLNR最大化,得到:
w i = arg max w i ∈ C M × 1 w i * H i * H i w i w i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w i = max EV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 1 H i * H i )
其中,SLNRi表示第i个用户的信漏噪比,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073
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Hk为该用户所在小区内和相邻小区内的干扰用户的信道矩阵,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EV(·)表示矩阵的特征向量分解。
并且,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G的表达式为:
G=[N,Si,{ui(·)}],
其中,N为各小区具有同频干扰的用户集合,且N={1,2,…,I};{ui(·)}为第i个用户的收益函数,Si为用户i的策略集合,并且,Si的表达式如下: S i = | | H i w i | | 2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
其中,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wk为干扰用户的第一权值。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小区内基于最大化信漏噪比原则、在小区间基于博弈论最优化策略集合原则的权值选择思路,以不改变现有小区拓扑结构和通信模式为前提,基于博弈论的选择准则和方法选择合理的预编码权值,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的效果,并在尽量减小反馈开销和运算复杂度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性能和抗干扰能力,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干扰抑制效果差、干扰难以实现、对现有系统的结构影响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的处理实例的简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中信号泄漏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可以应用的基于分层波束形成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在传统的基于信干噪比(SINR)准则的克服共道干扰的权值生成方法(如ZF、最小均方误差(MMSE)方法等)对天线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要求发射天线大于所有用户总的接收天线数),因此不能够生成合理的权值,导致干扰抑制效果差、干扰难以实现、甚至会影响现有系统的结构。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具有低复杂度的预编码权值确定方法。本发明提出:在小区内基于最大化信漏噪比(信号与该信号泄露给其他用户的能量以及噪声的比值,简称SLNR)原则、在小区间基于博弈论最优化信干噪比(SINR)、信噪比(SNR)、和/或信漏噪比(SLNR)原则的权值选择思路,以不改变现有小区拓扑结构和通信模式为前提,基于博弈论的选择准则和方法选择合理的预编码权值,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的效果,并在尽量减小反馈开销和运算复杂度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方法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方法中描述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102,对于多个小区中的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
步骤S104,对于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策略集合以及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博弈函数;
步骤S106,对于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博弈函数和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其它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其中,在对该用户配置的第一权值使该用户的收益函数最大、且该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例如,对于用户i,需要根据多个小区中对其(用户i)造成干扰的用户的第一权值来配置该用户i的第一权值,如果用户i的第一权值使用户i的收益函数最大且能够满足纳什平衡,就将此时的第一权值作为用户i的预编码权值。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
步骤一,首先基于最大化信漏噪比的原则在小区内进行第一次训练;
其中,信漏噪比的表达式如下:
SLNR i = | | H i w i | | 2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k w i | | 2 - - - ( 1 )
其中,SLNRi表示第i个用户的信漏噪比,Hi、wi分别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该矩阵可以作为该用户的信道信息)、权值向量和噪声功率,Hk为小区内和相邻小区干扰用户(这里,干扰用户可以是干扰较强的强干扰用户)的信道矩阵,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以上述(1)式最大化为目标,基于MMSE准则,可以得到下面的(2)式:
wi∝EV((σ2I+[H1…Hi-1,Hi+1…Hk]*[H1…Hi-1,Hi+1…Hk])-1Hi *Hi)      (2)
在(2)式中,EV(·)表示矩阵的特征向量分解。通过(2)式可以看出,权值向量与目标用户和干扰用户的信道信息有关,具体地,对于信道信息(即,上述的信道矩阵)的获取,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利用信道的互易性,在基站侧可以对各个用户的上行信道进行估计,以等效的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信息;
(方式二)在频分双工系统中,基站通过有限反馈,得到各用户反馈的信道信息情况,按照(2)式对目标用户i和干扰用户的信道信息进行特征向量分解。
之后,令表示i用户的所有干扰用户信道矩阵的集合,则根据(1)式可以得到:
SLNR i = | | H i w i | | 2 N i σ i 2 + | | H ~ i w i | | 2 - - - ( 3 )
以(3)式SLNR最大化为目标,基于MMSE准则,寻找预编码权值,可以得到:
w i = arg max w i ∈ C M × 1 w i * H i * H i w i w i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w i = max . EV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 1 H i * H i ) - - - ( 4 )
采用上述(4)式便可得到小区内用户i第一次权值训练的结果wi(即,上述的第一权值)。
上述步骤一的处理过程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步骤S 102。
步骤二,基于博弈论对小区间同频用户进行第二次训练;
在该步骤二中,小区内的每一用户都会得到一个权值wk,k表示小区内的所有用户。如果对多小区的所有用户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这样在小区间就会出现恶意的竞争,特别是不同小区的同频用户,因此有必要对小区间同频用户的权值进行第二次基于博弈理论的训练。
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多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可以看作一个非合作的博弈过程,在同频干扰一定的情况下,每个用户都力争使自己获得的效用最大。对应于博弈论,可以用(5)式来表示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G:
G=[N,SINRi,{ui·)}]                   (5)
其中,该函数表示多小区非合作功率分配博弈模型,N={1,2,…,I}为各小区具有同频干扰的用户集合(即参与者集合);SINRi为用户i的策略集合,其中,该策略集合中还可以是其它参数,例如,除了SINR之外,还可以将SNR、SLNR作为策略集合,并且可以采用类似的表达式进行描述。在采用SINR作为策略集合的情况下,策略集合的表达式如式(6)所示,{ui(·)}为用户i的收益函数。
SLNR i = | | H i w i | | 2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 i w i | | 2 - - - ( 6 )
如式(6)所示,对于用户i的SINRi,目标用户的权值wi与干扰用户的权值wk是一对矛盾,并且可以用下面的(7)式所示的收益函数{ui(·)}来表示:
u i ( SINR i ) 2 = SINR i SINR i + α - λw i - - - ( 7 )
在(7)式中,α为陡峭因子,其取值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λ为代价因子常数,用来定义受到干扰时用户所付出的代价。并且,对所有用户,α可以是相同的。基于下面的(8)式,可以使得式(7)所示的收益函数最大:
arg max u i ( SINR i ) 2 = arg max ( SINR i SINR i + α - λw i ) - - - ( 8 )
为求得满足(8)式的收益函数,可以对(7)式针对wi求导得到:
∂ u i 2 ∂ w i = ∂ u i 2 ∂ ( SINR i ) ∂ ( SINR i ) ∂ w i - λ = 0 - - - ( 9 )
对上式(9)求解,得到:
| | w i | | 2 = α λ · | | H i | | 2 - λ ( N i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 | | H i | | 2 - - - ( 10 )
式(10)进一步说明了用户之间的权值选择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动态的过程,所以为了使得自身的SINR最大,又要使得用户之间的干扰最小,就需要寻找一个纳什平衡点,使得系统达到最佳稳态。
根据纳什平衡点定义,当收益函数{ui(·)}满足(11)式时,纳什平衡点存在且唯一:
|ui+1-ul|≤ε                  (11)
其中,ε表示收敛精度,是一极小值。
基于以上处理,可以根据(10)并结合(4)式调整wk,直到得到的{ui(·)}满足(11)式,此时的wi就是第i个用户的预编码权值,则二次训练结束。
步骤二的处理可对应于图1中的步骤S104和步骤S106,借助于步骤二中的博弈原则,能够有效避免同频用户之间的恶意竞争。
如图2所示,在实际当中,根据本发明的权值配置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1)根据上述方式一和/或方式二,主站收集来自目标用户和干扰用户的信道信息;
(22)基于最大化信漏噪比的原则在小区内进行第一次训练;
信漏噪比的表达式如上式(1)所示,其原理如图3所描述,Hi、wi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141
分别为i用户的信道矩阵、权值向量和噪声功率,Hk为小区内和相邻小区强干扰用户的信道矩阵,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以上述(1)式最大化为目标,基于MMSE准则,采用(4)式对目标用户和干扰用户的信道信息进行分解。这样,就可得到小区内用户i第一次权值训练的结果wi(上述的第一权值)。
(23)基于博弈论对小区间同频用户进行第二次训练;
在上述步骤(22)后,在小区内的每一用户都会得到一个权值wk,k表示小区内的所有用户。如果对多小区的所有用户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这样在小区间就会出现恶意的竞争,特别是不同小区的同频用户,因此有必要对小区间同频用户的权值进行第二次基于博弈理论的训练。
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多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可以看做一个非合作的博弈过程,在同频干扰一定的情况下,每个用户都力争使自己获得的效用最大。对应于博弈论,可以用(5)式的多小区非合作功率分配博弈模型进行第二次权值训练,其中信干噪比函数和收益函数分别如式(6)和(7)所示。博弈的目标就是使得式(7)所示的收益函数最大,并且根据(10)式进行调整,(10)式说明用户之间的权值选择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动态的过程,为了使得自身的SINR最大,又要使得用户之间的干扰最小,就需要寻找一个纳什平衡点,使得系统达到最佳稳态。
根据纳什平衡点定义,当收益函数{ui(·)}满足(11)式时,纳什平衡点存在且唯一。
因此可以根据(10)并结合(4)式调整wk,直到满足(11)式,则二次训练结束。
(24)如附图4所示,就可以采用上述得到的权值在发端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对输入的比特流进行编码与调制、串并转换、多小区预处理,之后就能够经由多个发射天线(X1至XMt)发送出去;之后,在接收端可以通过多个接收天线(y1至yNt)接收信号,进行等效信道估计、空时检测、并串转换、解调与译码,得到输出的比特流。
通过上述处理,能够基于博弈论的选择准则和方法选择合理的预编码权值,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的效果,并在尽量减小反馈开销和运算复杂度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装置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装置,用以执行上述处理。
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装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对多个小区中的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
第二获取模块2,连接至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对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策略集合以及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博弈函数;
配置模块3,连接至第二获取模块2,对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博弈函数和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其它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其中,在对该用户配置的第一权值使该用户的收益函数最大、且该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
第一获取模块1对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
根据信漏噪比的定义式: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171
以及MMSE准则得到:
wi∝EV((σ2I+[H1…Hi-1,Hi+1…Hk]*[H1…Hi-1,Hi+1…Hk])-1Hi *Hi);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172
表示第i个用户的所有干扰用户信道矩阵的集合,得到:
SLNR i = | | H i w i | | 2 N i σ i 2 + | | H ~ i w i | | 2 ;
基于MMSE准则使SLNR最大化,得到:
w i = arg max w i ∈ C M × 1 w i * H i * H i w i w i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w i = max . EV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 1 H i * H i )
其中,SLNRi表示第i个用户的信漏噪比,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Hk为该用户所在小区内和相邻小区内的干扰用户的信道矩阵,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EV(·)表示矩阵的特征向量分解。
此外,上述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G的表达式为:
G=[N,Si,{ui(·)}],
其中,N为各小区具有同频干扰的用户集合,且N={1,2,…,I};{ui(·)}为第i个用户的收益函数,Si为用户i的策略集合,并且,Si的表达式如下: S i = | | H i w i | | 2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其中,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182
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wk为干扰用户的第一权值。
配置模块3根据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该用户的第一权值、以及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
将Si的表达式带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收益函数与该用户的第一权值之间的关系如下:
Figure B2009101385369D0000183
并对wi求导得到: ∂ u i 2 ∂ w i = ∂ u i 2 ∂ ( SINR i ) ∂ ( SINR i ) ∂ w i ;
基于ui(Si)相对于wi得导数,进一步解得到:
| | w i | | 2 = α λ · | | H i | | 2 - λ ( N i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 | | H i | | 2 , 并由此确定ui(Si)的最大值,其中,λ为用户的代价因子,α为陡峭因子;
对wi进行配置,并在配置的wi使得相应的ui(Si)的最大值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
在以上描述中,对于每个用户,其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是指:|ui+1-ui|≤ε,其中,ui为第i个用户的收益函数,ε表示收敛精度。
可选地,上述策略集合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漏噪比、信噪比、信干噪比。
通过上述装置,能够基于博弈论的选择准则和方法选择合理的预编码权值,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的效果,并在尽量减小反馈开销和运算复杂度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信漏噪比最大化的准则,使得权值的选择方法不再受天线数的限制并且能够兼顾到噪声的影响,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扩展了基于预编码方法进行多小区多用户进行干扰消除的应用场景;并且,通过在小区间同频用户间基于博弈论思想进行权值二次训练,避免了小区间用户间恶意的竞争和冲突;此外,通过提出在不同双工模式下如何获取干扰用户和目标用户信道信息,使得在尽量不增加反馈开销的情况下获取基站所需的信道信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多个小区中的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
对于所述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策略集合以及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博弈函数;
对于所述每个用户,根据其博弈函数和所述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其它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其中,在对该用户配置的所述第一权值使该用户的收益函数最大、且该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所述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包括:
根据信漏噪比的定义式:
Figure F2009101385369C0000011
以及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得到:
wi∝EV((σ2I+[H1…Hi-1,Hi+1…Hk]*[H1…Hi-1,Hi+1…Hk])-1Hi *Hi);
Figure F2009101385369C0000012
表示第i个用户的所有干扰用户信道矩阵的集合,得到:
SLNR i = | | H i w i | | 2 N i σ i 2 + | | H ~ i w i | | 2 ;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SLNR最大化,得到:
w i = arg max w i ∈ C M × 1 w i * H i * H i w i w i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w i = max . EV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 1 H i * H i )
其中,SLNRi表示第i个用户的信漏噪比,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
Figure F2009101385369C0000022
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Hk为该用户所在小区内和相邻小区内的干扰用户的信道矩阵,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EV(·)表示矩阵的特征向量分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预先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得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通过利用信道的互易性对每个用户的上行信道进行估计,以等效获取所述每个用户的信道矩阵;
在频分双工系统中,通过有限反馈得到所述每个用户反馈的信道信息情况,并对所述每个用户的信道信息以及该用户的干扰用户的信道信息进行特征向量分解,得到该用户的信道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G的表达式为:
G=[N,Si,{ui(·)}],
其中,N为各小区具有同频干扰的用户集合,且N={1,2,…,I};{ui(·)}为第i个用户的收益函数,Si为用户i的策略集合,并且,Si的表达式如下: S i = | | H i w i | | 2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
其中,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wk为干扰用户的第一权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以及所述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包括:
将Si的表达式带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收益函数与该用户的第一权值之间的关系如下:
Figure F2009101385369C0000032
并对wi求导得到: ∂ u i 2 ∂ w i = ∂ u i 2 ∂ ( SINR i ) ∂ ( SINR i ) ∂ w i ;
基于ui(Si)相对于wi得导数,进一步解得到:
| | w i | | 2 = α λ | | H i | | 2 - λ ( N i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 | | H i | | 2 , 并由此确定ui(Si)的最大值,其中,λ为用户的代价因子,α为陡峭因子;
对wi进行配置,并在配置的wi使得相应的ui(Si)的最大值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所述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每个用户,其收益函数满足所述纳什平衡是指:|ui+1-ui|≤ε,其中,ui为第i个用户的收益函数,ε表示收敛精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集合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漏噪比、信噪比、信干噪比。
8.一种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多个小区中的每个用户,基于最大信漏噪比原则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策略集合以及该用户的收益函数得到该用户的博弈函数;
配置模块,用于对所述每个用户,根据该用户的博弈函数和所述多个小区中对该用户造成干扰的其它用户的第一权值,配置该用户的第一权值,其中,在对该用户配置的所述第一权值使该用户的收益函数最大、且该收益函数满足纳什平衡时,将配置的所述第一权值作为该用户的预编码权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对所述每个用户获得该用户的第一权值的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根据信漏噪比的定义式:
SLNR i = | | H i w i | | 2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以及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得到:
wi∝EV((σ2I+[H1…Hi-1,Hi+1…Hk]*[H1…Hi-1,Hi+1…Hk])-1Hi *Hi);
Figure F2009101385369C0000042
表示第i个用户的所有干扰用户信道矩阵的集合,得到:
SLNR i = | | H i w i | | 2 N i σ i 2 + | | H ~ i w i | | 2 ;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SLNR最大化,得到:
w i = arg max w i ∈ C M × 1 w i * H i * H i w i w i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w i = max . EV ( ( N i σ i 2 I + H ~ i * H ~ i ) - 1 H i * H i )
其中,SLNRi表示第i个用户的信漏噪比,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
Figure F2009101385369C0000052
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Hk为该用户所在小区内和相邻小区内的干扰用户的信道矩阵,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EV(·)表示矩阵的特征向量分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用户的博弈函数G的表达式为:
G=[N,Si,{ui(·)}],
其中,N为各小区具有同频干扰的用户集合,且N={1,2,…,I};{ui(·)}为第i个用户的收益函数,Si为用户i的策略集合,并且,Si的表达式如下: S i = | | H i w i | | 2 σ i 2 + Σ k = 1 , k ≠ i K | | H i w k | | 2 ,
其中,Hi为第i个用户的信道矩阵、wi为第i个用户的第一权值,
Figure F2009101385369C0000054
为第i个用户的噪声功率,K为所有干扰用户的数目,wk为干扰用户的第一权值。
CN200910138536.9A 2009-04-30 2009-04-30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877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8536.9A CN101877607B (zh) 2009-04-30 2009-04-30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PCT/CN2009/073793 WO2010124488A1 (zh) 2009-04-30 2009-09-07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8536.9A CN101877607B (zh) 2009-04-30 2009-04-30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7607A true CN101877607A (zh) 2010-11-03
CN101877607B CN101877607B (zh) 2014-09-10

Family

ID=4302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8536.9A Active CN101877607B (zh) 2009-04-30 2009-04-30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7607B (zh)
WO (1) WO201012448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2938A (zh) * 2011-03-29 2011-08-03 东南大学 有限反馈系统中基于信漏噪比的预编码构造方法
CN102158310A (zh) * 2011-02-15 201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小区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67936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CoMP-JP系统中基于SLNR的波束赋形方法
CN106209186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东南大学 一种多用户分布式mimo多天线系统下行链路预编码方法
WO2017028059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分复用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790634B (zh) * 2011-05-17 2017-05-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小区协作通信中的预编码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2460A (zh) * 2019-08-22 2021-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天线阵列的均衡权值的方法、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62587A1 (fr) * 2006-11-22 2008-05-29 Fujitsu Limited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mimo-ofdm
CN101321004A (zh) * 2008-07-18 2008-12-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多天线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1325442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及其数据发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5659B2 (en) * 2003-11-06 2014-04-22 Apple Inc.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272364B (zh) * 2008-05-05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u-mimo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
CN101442388B (zh) * 2008-12-29 2012-07-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62587A1 (fr) * 2006-11-22 2008-05-29 Fujitsu Limited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mimo-ofdm
CN101325442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及其数据发送方法
CN101321004A (zh) * 2008-07-18 2008-12-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多天线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310A (zh) * 2011-02-15 201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小区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09890A1 (zh) * 2011-02-15 2012-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小区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9236921B2 (en) 2011-02-15 2016-01-1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ulti-cell precoding
CN102142938A (zh) * 2011-03-29 2011-08-03 东南大学 有限反馈系统中基于信漏噪比的预编码构造方法
CN102790634B (zh) * 2011-05-17 2017-05-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小区协作通信中的预编码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4467936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CoMP-JP系统中基于SLNR的波束赋形方法
CN104467936B (zh) * 2014-12-19 2017-08-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CoMP‑JP系统中基于SLNR的波束赋形方法
WO2017028059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分复用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209186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东南大学 一种多用户分布式mimo多天线系统下行链路预编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7607B (zh) 2014-09-10
WO2010124488A1 (zh)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n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spectrum efficiency co-design: From NOMA to network NOMA
CN101877607B (zh) 多小区预编码权值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3560985B (zh) 一种空时相关信道大尺度mimo传输方法
CN103248461B (zh) 基于波束成形的多小区干扰对齐迭代算法
CN104320219B (zh) 多用户信能同传系统低复杂度收发机设计方法
CN103312389A (zh) 一种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1925070B (zh) 一种基于空间复用的认知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CN105162507A (zh) 大规模mimo fdd系统中基于信漏噪比的两阶段预编码方法
CN105703812A (zh) 一种导频时移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下行预编码与基站功率控制方法
CN104601209A (zh) 一种适用于3d-mimo系统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CN102185683B (zh) 基于统计信漏噪比准则的mimo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CN101252383A (zh) 一种多用户多天线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N103840870A (zh) 3d mimo信道下一种有限反馈开销降低方法
CN105429741B (zh) 基于动态用户配对的联合虚拟mimo资源分配方法
CN107070520A (zh) 一种基于级联预编码和esinr准则的d2d通信干扰对齐方法
CN102891740B (zh) 基于盲干扰对齐的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法
CN105680965A (zh) 无线携能通信收发机模型获得方法和装置
CN102684765B (zh) 一种基于最大化虚拟信噪比的分布式协作波束赋形方法
CN107947841A (zh) 大规模mimo非正交多址系统多天线用户对调度方法
CN105991219A (zh) 发送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54054A (zh) 一种解决c-ran架构下多小区系统边缘用户干扰的消除方法
CN101394257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预编码的天线选择方法及其装置
CN104320170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导频污染抑制波束赋形方法
CN109787665A (zh) 平流层大规模mimo用户分组和预编码方法、系统
CN103929224B (zh) 蜂窝网络中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