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2690A - 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2690A
CN101872690A CN 201010190077 CN201010190077A CN101872690A CN 101872690 A CN101872690 A CN 101872690A CN 201010190077 CN201010190077 CN 201010190077 CN 201010190077 A CN201010190077 A CN 201010190077A CN 101872690 A CN101872690 A CN 101872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main switch
auxiliary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900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2690B (zh
Inventor
顾刚
顾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90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26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2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2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2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26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路控制领域的终端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该开关电路的结构设计要点在于控制电路A由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构成;其中消弧逻辑电路C是带有反馈信号的逻辑控制电路;其无弧开关主电路由G主开关GK1与K主开关K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构成;控制电路A通过消弧逻辑电路C控制开关主电路消弧并对主开关进行功率扩展。其消弧效果好、功率大、体积小、成本低、简单实用、用途广泛。

Description

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控制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各类电路控制系统终端开关及其开关电路消弧和扩大带载能力的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背景技术
各类电路控制系统终端开关及其开关电路在闭合或断开时往往会产生拉弧现象,不但严重损坏开关触点,影响带载能力,还会给用电电路造成种种事故隐患;为了消除交流接触器、继电器及其开关系统的拉弧问题,扩大带载能力,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真空灭弧室或在封闭的开关内部充入灭弧气体(如SF6)并增加其内部触点接触面积的方法来消除电弧和扩大其带载能力,但由于其内部空间有限及其它条件限制,其带载能力的扩大受到限制。
(2)采用固态继电器取代普通继电器来消除电弧,尤其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这种灭弧装置虽然也克服了拉弧现象,能够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其存在以下问题:一、容易发热、从而使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严重问题;二、载流量的提高往往引起成本的大幅上升,从而使其性价比降低。
(3)目前还有一种效果较好的消除电弧的方法就是主辅开关消弧电路,其做法是在开关电器主开关的电极两端并联一个辅助电路,且使辅助电路与主开关在闭合或断开时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达到消弧效果,这种消弧方法虽能有效克服拉弧现象,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上述方法目前仅用于消弧方面,如同时用于消弧和功率扩展两个方面,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在现代电气电路设计中,特别是在设备自动化电路设计中,对结构的空间结构要求很高,而在上述开关消弧电路中,其辅助电路通常采用机械结构方式来满足其消弧逻辑关系需要,这样就会造成该类开关结构比较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这样就会与现实要求发生矛盾;二、当辅助电路采用机械结构方式时,其机械结构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一些磨损和变形,影响开关电路的消弧逻辑关系和消弧效果;三、如果其辅助电路单纯采用电子电路结构方式(如程序控制方式)来满足其消弧逻辑关系需要的话,其成本较高,且随着时间推移或使用环境变化,也会产生一些控制精度方面的变化,影响其消弧逻辑关系,从而影响开关电路的消弧效果和功率扩展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结构设计中上述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图1、一种无弧无弧开关电路,其要点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是带有反馈信号的逻辑控制电路,为控制电路A的中间控制电路;主开关体G包括主体G、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和G主开关GK1;辅开关体K包括主体K、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和K主开关K1;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G主开关GK1与K主开关K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主开关K1为无弧开关。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A发出闭合信号,系统控制电路B首先对消弧逻辑电路C发出闭合信号,然后由消弧逻辑电路C首先控制辅开关体K导通,K主开关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控制主开关体G导通,G主开关G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导通;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A发出断开信号,系统控制电路B首先对消弧逻辑电路C发出断开信号,然后由消弧逻辑电路C首先控制主开关体G断开,G主开关GK1断开;在G主开关GK1断开以前,通过消弧逻辑电路C的逻辑控制,令辅开关体K仍处于导通状态,K主开关K1也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G主开关GK1断开时无弧;然后控制辅开关体K断开,K主开关K1在无弧状态下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G主开关GK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如下:
决定所述一种开关电路扩大其带载能力指标的关键因素是K主开关K1的瞬时带载能力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通常情况下,K主开关K1能够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至少是其额定电流指标的3倍(如电机的启动电流),在合理选择K主开关K1能够承受瞬时电流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以后,就可以基本确定G主开关GK1的带载能力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从而确定所述一种开关电路扩大其带载能力指标的具体数据;对于K主开关K1和G主开关GK1的带载能力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在无弧状态下,可以尽量减少其整体体积,增加其触点接触面积。
图2,作为第一个优选方案: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要点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辅开关K2、G辅开关GK2构成,其中K辅开关K2、三极管T串接在主开关体G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与三极管T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G辅开关GK2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G辅开关GK2与二极管D1、三极管T并联;主开关体G包括主体G、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G主开关GK1、G辅开关GK2;辅开关体K包括主体K、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主开关K1、K辅开关K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G主开关GK1与K主开关K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主开关K1为无弧开关。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辅开关体K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接通,K主开关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辅开关K2同步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主开关体G通过K辅开关K2、三极管T接通,G主开关G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G辅开关GK2同步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主开关体G首先失电,G主开关GK1和G辅开关GK2同步断开;在G主开关GK1和G辅开关GK2断开以前,由于G辅开关GK2的连接作用而使辅开关体K仍处于接通状态,K主开关K1仍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G主开关GK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辅开关体K失电断开,K主开关K1和K辅开关K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G辅开关GK2和K辅开关K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G主开关GK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与前述相同。
图3,作为第二个优选方案: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要点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继电器KMA、真空继电器KM(或其它消弧继电器)、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M辅开关KM2、KMA辅开关KMA2构成,其中KM辅开关KM2、三极管T串接在继电器KMA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三极管T与KMA辅开关KMA2并联,串接在真空继电器KM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继电器KMA包括继电器KMA本体、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真空继电器KM包括真空继电器KM本体、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KMA主开关KMA1与KM主开关KM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M主开关KM1为无弧开关。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真空继电器KM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接通,KM主开关KM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继电器KMA通过KM辅开关KM2、三极管T接通,KMA主开关KMA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MA首先失电,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同步断开;在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断开以前,由于KMA辅开关KMA2的连接作用而使真空继电器KM仍处于接通状态,KM主开关KM1仍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真空继电器KM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KMA辅开关KMA2和KM辅开关KM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M主开关KM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M主开关KM1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KMA主开关KMA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与前述相似。
图4、图5,作为第三个优选方案: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要点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继电器KMA、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辅开关K2、KMA辅开关KMA2构成,其中K辅开关K2、三极管T串接在继电器KMA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与三极管T与KMA辅开关KMA2并联,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继电器KMA包括继电器KMA本体、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辅开关体K包括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电阻R1、继电器KM、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电阻R1、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串接在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的控制端之间;KMA主开关KMA1与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接成反向并联。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同步接通,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通过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导通,继电器KM同步导通,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小于0.7V,瞬时后,继电器KMA通过KM辅开关KM2、三极管T接通,KMA主开关KMA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MA首先失电,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同步断开;在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断开以前,由于KMA辅开关KMA2的连接作用而使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仍处于导通状态,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仍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失电,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断开,继电器KM同步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仍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继电器KM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KM辅开关KM2和KMA辅开关KMA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和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并联时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和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并联时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KMA主开关KMA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与前述相似。
图6、图7,作为第四个优选方案: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要点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真空继电器KM(或其它消弧继电器)、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第三电极端P3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M辅开关KM2、KMB辅开关KMB2构成,其中KM辅开关KM2、三极管T串接在主开关体G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三极管T与KMB辅开关KMB2并联,串接在真空继电器KM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主开关体G包括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继电器KMA、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交流接触器KMB、KMB主开关KMB1、KMB辅开关KMB2、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第三电极端P3;其中KMA主开关KMA1、交流接触器KMB串接在第一电极端P1与第三电极端P3之间;真空继电器KM包括真空继电器KM本体、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KMB主开关KMB1与KM主开关KM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真空继电器KM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接通,KM主开关KM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继电器KMA通过KM辅开关KM2、三极管T接通,KMA主开关KMA1闭合,交流接触器KMB接通,KMB主开关KMB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MA首先失电,KMA主开关KMA1断开,交流接触器KMB失电,,KMB主开关KMB1、KMB辅开关KMB2同步断开;在KMB主开关KMB1和KMB辅开关KMB2断开以前,由于KMB辅开关KMB2的连接作用而使真空继电器KM仍处于接通状态,KM主开关KM1仍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真空继电器KM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KMB辅开关KMB2和KM辅开关KM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M主开关KM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M主开关KM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KMB主开关KMB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M主开关KM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与前述相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与其它真空开关及无弧开关相比,不但能保证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无弧断合,而且能保证其功率的扩展不受其内部空间及其它条件限制。
(2)与固态继电器相比,一,不存在容易发热问题,二,其载流量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同步,使其性价比大幅提高。
(3)与现有克服拉弧的技术方案相比,无论是用在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还是用在产品的技术改造方面,都真正做到了体积小、效果好、成本低、制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补充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补充电路原理图。
以上附图中元器件的代号及名称:
A、控制电路,B、系统控制电路,C、消弧逻辑电路,Vcc、稳压电源电压端,GND、稳压电源接地端,G、主开关体,K、辅开关体,GK1、G主开关,GK2、G辅开关,K1、K主开关,K2、K辅开关,P1、第一电极端,P2、第二电极端,P3、第三电极端,KM、继电器,KMA、继电器,KM1、KM主开关,KM2、KM辅开关,KMA1、KMA主开关,KMA2、KMA辅开关,D1、二极管,T、三极管,KMB、交流接触器,KMB1、KMB主开关,KMB2、KMB辅开关,E、G第一输入端,F、G第二输入端,M1、K第一输入端,N1、K第二输入端,M2、K第一输出端,N2、K第二输出端,R1、电阻,SCR1、双向可控硅,SCR2、双向可控硅,IC1、光耦合器件,IC2、光耦合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无弧开关电路的基本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是带有反馈信号的逻辑控制电路,为控制电路A的中间控制电路;主开关体G包括主体G、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和G主开关GK1;辅开关体K包括主体K、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和K主开关K1;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G主开关GK1与K主开关K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主开关K1为无弧开关。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A发出闭合信号,系统控制电路B首先对消弧逻辑电路C发出闭合信号,然后由消弧逻辑电路C首先控制辅开关体K导通,K主开关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控制主开关体G导通,G主开关G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导通;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A发出断开信号,系统控制电路B首先对消弧逻辑电路C发出断开信号,然后由消弧逻辑电路C首先控制主开关体G断开,G主开关GK1断开;在G主开关GK1断开以前,通过消弧逻辑电路C的逻辑控制,令辅开关体K仍处于导通状态,K主开关K1也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G主开关GK1断开时无弧;然后控制辅开关体K断开,K主开关K1在无弧状态下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G主开关GK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如下:
决定所述一种开关电路扩大其带载能力指标的关键因素是K主开关K1的瞬时带载能力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通常情况下,K主开关K1能够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至少是其额定电流指标的3倍(如电机的启动电流),在合理选择K主开关K1能够承受瞬时电流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以后,就可以基本确定G主开关GK1的带载能力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从而确定所述一种开关电路扩大其带载能力指标的具体数据;对于K主开关K1和G主开关GK1的带载能力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在无弧状态下,可以尽量减少其整体体积,增加其触点接触面积。
结合上述结构及方法,对两种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图2中,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辅开关K2、G辅开关GK2构成,其中K辅开关K2、三极管T串接在主开关体G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与三极管T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G辅开关GK2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G辅开关GK2与二极管D1、三极管T并联;主开关体G包括主体G、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G主开关GK1、G辅开关GK2;辅开关体K包括主体K、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主开关K1、K辅开关K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G主开关GK1与K主开关K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主开关K1为无弧开关。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辅开关体K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接通,K主开关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辅开关K2同步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主开关体G通过K辅开关K2、三极管T接通,G主开关G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G辅开关GK2同步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主开关体G首先失电,G主开关GK1和G辅开关GK2同步断开;在G主开关GK1和G辅开关GK2断开以前,由于G辅开关GK2的连接作用而使辅开关体K仍处于接通状态,K主开关K1仍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G主开关GK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辅开关体K失电断开,K主开关K1和K辅开关K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G辅开关GK2和K辅开关K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G主开关GK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与前述相同。
实施例二:图3中,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继电器KMA、真空继电器KM(或其它消弧继电器)、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M辅开关KM2、KMA辅开关KMA2构成,其中KM辅开关KM2、三极管T串接在继电器KMA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三极管T与KMA辅开关KMA2并联,串接在真空继电器KM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继电器KMA包括继电器KMA本体、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真空继电器KM包括真空继电器KM本体、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KMA主开关KMA1与KM主开关KM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M主开关KM1为无弧开关。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真空继电器KM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接通,KM主开关KM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继电器KMA通过KM辅开关KM2、三极管T接通,KMA主开关KMA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MA首先失电,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同步断开;在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断开以前,由于KMA辅开关KMA2的连接作用而使真空继电器KM仍处于接通状态,KM主开关KM1仍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真空继电器KM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KMA辅开关KMA2和KM辅开关KM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M主开关KM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M主开关KM1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KMA主开关KMA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与前述相似。
实施例三:图4、图5中,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继电器KMA、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辅开关K2、KMA辅开关KMA2构成,其中K辅开关K2、三极管T串接在继电器KMA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与三极管T与KMA辅开关KMA2并联,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继电器KMA包括继电器KMA本体、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辅开关体K包括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电阻R1、继电器KM、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电阻R1、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串接在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的控制端之间;KMA主开关KMA1与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接成反向并联。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同步接通,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通过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导通,继电器KM同步导通,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小于0.7V,瞬时后,继电器KMA通过KM辅开关KM2、三极管T接通,KMA主开关KMA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MA首先失电,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同步断开;在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断开以前,由于KMA辅开关KMA2的连接作用而使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仍处于导通状态,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仍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失电,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断开,继电器KM同步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仍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继电器KM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KM辅开关KM2和KMA辅开关KMA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和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并联时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双向可控硅SCR1(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和双向可控硅SCR2(或其它三端可控器件)并联时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KMA主开关KMA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与前述相似。
实施例四:图6、图7中,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真空继电器KM(或其它消弧继电器)、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第三电极端P3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M辅开关KM2、KMB辅开关KMB2构成,其中KM辅开关KM2、三极管T串接在主开关体G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三极管T与KMB辅开关KMB2并联,串接在真空继电器KM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主开关体G包括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继电器KMA、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交流接触器KMB、KMB主开关KMB1、KMB辅开关KMB2、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第三电极端P3;其中KMA主开关KMA1、交流接触器KMB串接在第一电极端P1与第三电极端P3之间;真空继电器KM包括真空继电器KM本体、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KMB主开关KMB1与KM主开关KM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真空继电器KM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接通,KM主开关KM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继电器KMA通过KM辅开关KM2、三极管T接通,KMA主开关KMA1闭合,交流接触器KMB接通,KMB主开关KMB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MA首先失电,KMA主开关KMA1断开,交流接触器KMB失电,,KMB主开关KMB1、KMB辅开关KMB2同步断开;在KMB主开关KMB1和KMB辅开关KMB2断开以前,由于KMB辅开关KMB2的连接作用而使真空继电器KM仍处于接通状态,KM主开关KM1仍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真空继电器KM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KMB辅开关KMB2和KM辅开关KM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要点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M主开关KM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M主开关KM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KMB主开关KMB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M主开关KM1扩展0.5倍。
设计原理: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消弧设计原理详见控制方法中所述。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设计原理与前述相似。

Claims (10)

1.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消弧逻辑电路C是带有反馈信号的逻辑控制电路,为控制电路A的中间控制电路;主开关体G包括主体G、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和G主开关GK1;辅开关体K包括主体K、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和K主开关K1;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G主开关GK1与K主开关K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主开关K1为无弧开关。
2.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A发出闭合信号,系统控制电路B首先对消弧逻辑电路C发出闭合信号,然后由消弧逻辑电路C首先控制辅开关体K导通,K主开关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控制主开关体G导通,G主开关GK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导通;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A发出断开信号,系统控制电路B首先对消弧逻辑电路C发出断开信号,然后由消弧逻辑电路C首先控制主开关体G断开,G主开关GK1断开;在G主开关GK1断开以前,通过消弧逻辑电路C的逻辑控制,令辅开关体K仍处于导通状态,K主开关K1也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G主开关GK1断开时无弧;然后控制辅开关体K断开,K主开关K1在无弧状态下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
3.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功率扩展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设定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
二、根据设定的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的额定功率指标和使用寿命指标,选择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额定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
三、根据K主开关K1承受瞬时电流的指标及使用寿命指标,在使用寿命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设定G主开关GK1的额定功率指标至少比K主开关K1扩展0.5倍。
4.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辅开关K2、G辅开关GK2构成,其中K辅开关K2、三极管T串接在主开关体G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与三极管T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G辅开关GK2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G辅开关GK2与二极管D1、三极管T并联;主开关体G包括主体G、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G主开关GK1、G辅开关GK2;辅开关体K包括主体K、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主开关K1、K辅开关K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G主开关GK1与K主开关K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主开关K1为无弧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辅开关K2、G辅开关GK2构成,其中K辅开关K2、三极管T串接在主开关体G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与三极管T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G辅开关GK2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G辅开关GK2与二极管D1、三极管T并联。
6.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继电器KMA、真空继电器KM(或其它消弧继电器)、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M辅开关KM2、KMA辅开关KMA2构成,其中KM辅开关KM2、三极管T串接在继电器KMA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三极管T与KMA辅开关KMA2并联,串接在真空继电器KM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继电器KMA包括继电器KMA本体、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真空继电器KM包括真空继电器KM本体、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KMA主开关KMA1与KM主开关KM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KM主开关KM1为无弧开关。
7.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继电器KMA、辅开关体K、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辅开关K2、KMA辅开关KMA2构成,其中K辅开关K2、三极管T串接在继电器KMA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与三极管T与KMA辅开关KMA2并联,串接在辅开关体K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继电器KMA包括继电器KMA本体、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辅开关体K包括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可控硅SCR2、电阻R1、继电器KM、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电阻R1、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串接在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可控硅SCR2的控制端之间;KMA主开关KMA1与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可控硅SCR2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其中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可控硅SCR2接成反向并联。
8.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同步接通,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可控硅SCR2通过K第一输出端M2、K第二输出端N2导通,继电器KM同步导通,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小于0.7V,瞬时后,继电器KMA通过KM辅开关KM2、三极管T接通,KMA主开关KMA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MA首先失电,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同步断开;在KMA主开关KMA1和KMA辅开关KMA2断开以前,由于KMA辅开关KMA2的连接作用而使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仍处于导通状态,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可控硅SCR2仍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光耦合器件IC1、光耦合器件IC2失电,双向可控硅SCR1、双向可控硅SCR2断开,继电器KM同步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仍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继电器KM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KM辅开关KM2和KMA辅开关KMA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9.一种无弧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由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电路B、消弧逻辑电路C、稳压电源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主开关体G、真空继电器KM、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构成、第三电极端P3构成;控制电路A为弱电电路,包括系统控制电路B和消弧逻辑电路C,其中系统控制电路B为控制电路A的主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消弧逻辑电路C由三极管T、二极管D1、KM辅开关KM2、KMB辅开关KMB2构成,其中KM辅开关KM2、三极管T串接在主开关体G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三极管T的b极与系统控制电路B的输出端对应电连接,二极管D1、三极管T与KMB辅开关KMB2并联,串接在真空继电器KM和稳压电源接地端GND之间;主开关体G包括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继电器KMA、KMA主开关KMA1、KMA辅开关KMA2、交流接触器KMB、KMB主开关KMB1、KMB辅开关KMB2、第一电极端P1、第二电极端P2、第三电极端P3;其中KMA主开关KMA1、交流接触器KMB串接在第一电极端P1与第三电极端P3之间;真空继电器KM包括真空继电器KM本体、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KM主开关KM1、KM辅开关KM2;其中G第一输入端E、G第二输入端F、K第一输入端M1、K第二输入端N1分别与控制电路A对应电连接,KMB主开关KMB1与KM主开关KM1并联在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
10.一种无弧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方法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所述无弧开关电路作为电路开关使用时,其控制方法是:
第一步骤,所述无弧开关电路处于原始断开状态;
第二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闭合信号,真空继电器KM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T首先接通,KM主开关KM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KM辅开关KM2同步闭合,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瞬时后,继电器KMA通过KM辅开关KM2、三极管T接通,KMA主开关KMA1闭合,交流接触器KMB接通,KMB主开关KMB1在无弧状态下闭合;
第三步骤,令控制电路B发出断开信号,三极管T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MA首先失电,KMA主开关KMA1断开,交流接触器KMB失电,KMB主开关KMB1、KMB辅开关KMB2同步断开;在KMB主开关KMB1和KMB辅开关KMB2断开以前,由于KMB辅开关KMB2的连接作用而使真空继电器KM仍处于接通状态,KM主开关KM1仍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极端P1与第二电极端P2之间的电压为零,故KMA主开关KMA1断开时无弧;瞬时后,真空继电器KM失电断开,KM主开关KM1和KM辅开关KM2在无弧状态下同步断开;开关系统恢复到原始断开状态;在该电路中,因KMB辅开关KMB2和KM辅开关KM2皆接在弱电电路中,故其断、合时不会拉弧。
CN201010190077A 2010-06-02 2010-06-02 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2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0077A CN101872690B (zh) 2010-06-02 2010-06-02 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0077A CN101872690B (zh) 2010-06-02 2010-06-02 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2690A true CN101872690A (zh) 2010-10-27
CN101872690B CN101872690B (zh) 2012-10-10

Family

ID=4299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00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2690B (zh) 2010-06-02 2010-06-02 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269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249A (zh) * 2017-05-27 2017-09-26 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通电及断电方法
CN110875159A (zh) * 2018-08-30 2020-03-10 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 一种可物理断开的复合直流开关及开关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7862A (ja) * 2000-04-14 2001-10-26 Fuji Electric Co Ltd 誘導加熱電源
JP3794476B2 (ja) * 2001-11-09 2006-07-05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昇圧チョッパ回路
CN101533727A (zh) * 2009-04-24 2009-09-16 沈永年 一种开关消弧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83445Y (zh) * 2009-04-24 2010-01-13 沈永年 一种开关消弧电路
CN201725704U (zh) * 2010-06-02 2011-01-26 顾刚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7862A (ja) * 2000-04-14 2001-10-26 Fuji Electric Co Ltd 誘導加熱電源
JP3794476B2 (ja) * 2001-11-09 2006-07-05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昇圧チョッパ回路
CN101533727A (zh) * 2009-04-24 2009-09-16 沈永年 一种开关消弧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83445Y (zh) * 2009-04-24 2010-01-13 沈永年 一种开关消弧电路
CN201725704U (zh) * 2010-06-02 2011-01-26 顾刚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249A (zh) * 2017-05-27 2017-09-26 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通电及断电方法
CN110875159A (zh) * 2018-08-30 2020-03-10 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 一种可物理断开的复合直流开关及开关方法
CN110875159B (zh) * 2018-08-30 2022-04-22 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 一种可物理断开的复合直流开关及开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2690B (zh) 2012-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2875B (zh) 限制线路电流或使电流分断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425031U (zh) 一种智能切换开关
CN104269315B (zh) 带限流器的大功率开关
CN106716583A (zh) 直流切断器
CN101393818A (zh) 高压真空断路器
CN104362751A (zh) 一种智能切换开关
CN101625933B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
CN111404113B (zh) 一种t型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71965A (zh) 一种使线路电流分断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72690B (zh) 无弧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
CN111030076B (zh) 一种双向混合式中压直流负荷开关的控制方法
CN201725704U (zh) 一种无弧开关电路
CN101587786B (zh) 一种开关消弧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46761A (zh) 机械同步混合继电器及混合开关运行方法
CN109904833A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1465837U (zh) 一种开关消弧电路
CN201266573Y (zh) 高压真空断路器
CN201266574Y (zh) 一种背靠背双灭弧室的高压真空断路器
CN104240993B (zh) 互补性电路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及其基础结构
CN203326972U (zh) 机械同步混合继电器
CN201576629U (zh) 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
CN204189669U (zh) 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
CN2503587Y (zh) 多级消弧无电弧断电直流电力开关
CN206820452U (zh) 一种变电站断路器控制回路中的控制开关
CN212303535U (zh) 双电源固封极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