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1957B - 电磁性测试夹具 - Google Patents

电磁性测试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1957B
CN101871957B CN2009101355823A CN200910135582A CN101871957B CN 101871957 B CN101871957 B CN 101871957B CN 2009101355823 A CN2009101355823 A CN 2009101355823A CN 200910135582 A CN200910135582 A CN 200910135582A CN 101871957 B CN101871957 B CN 101871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ductor
test fixture
electromagnetic tes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55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1957A (zh
Inventor
李炳坤
严家钰
郭开诚
赖益志
吴政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Steel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355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1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1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1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1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19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性测试夹具,与一外界测试装置电连接,以对一待测片进行电磁性测试,该电磁性测试夹具包括一本体单元,及一设于该本体单元上的导电单元。该本体单元具有二能分离地相互接合的本体,及一由该二本体相互接合后所配合界定出并用于容置该待测片的容置空间,该导电单元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在该二本体相互接合后相配合地形成一电流通路,且该电流通路同时对该容置空间及位于其内的待测片形成缠绕,并与该外界测试装置电连接,以借此取代现有缠绕于待测片上的漆包线,进而解决因缠绕漆包线所衍生的诸多问题。

Description

电磁性测试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性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般与激磁线圈配合产生电磁效应的电磁钢片100,通常呈一圆环状,而目前的电磁钢片制造/测试业者在进行电磁特性测试时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两条漆包线200在该环形电磁钢片100上分别缠绕出初级线圈(以实线表示)及次级线圈(以虚线表示),以分别形成等效电路中的一次侧与二次侧,之后再将该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分别与外界的测试装置300电连接,并于通电后与该电磁钢片100相配合地产生激磁效应,以借此测量该电磁钢片100的电磁特性。
但是,一般在电磁钢片100上进行漆包线200缠绕的实施方式,普遍是通过人工绕线的方式来进行,此方式除了作业本身费时费力外,其作业程序也不易标准化,作业员在施力进行缠线动作时,所述漆包线200就相当容易刮伤,且缠绕后的线距也不易固定,进而产生因绕线品质不佳而造成电磁性测量结果精确度不佳的问题。再者,就算以自动绕线机具进行绕线,要保持线距均匀也不容易,且机械作动的绕线方式反而更容易磨损漆包线200,严重者甚至会破坏漆包线200的绝缘外层而造成短路,并导致无法进行电磁特性的测量。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现有的电磁钢片测试方法,尤其是在漆包线的缠绕上,明显仍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因此,如何有效且快速地进行电磁钢片的测试,乃为电磁钢片的制造及测试业者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电磁钢片进行电磁性测试时的效率及精确度的电磁性测试夹具。
本发明的电磁性测试夹具,与一外界测试装置电连接,以对一待测片进行电磁性测试,该电磁性测试夹具包括:一本体单元及一导电单元。
该本体单元具有二个能分离地相互接合的本体,及一个由该二个本体相互接合后所配合界定出并用于容置该待测片的容置空间,每一本体上分别形成有多个与该容置空间相间隔的贯穿孔。
该导电单元具有分别设于每一个本体的各贯穿孔内的第一导电件,以及多个分别跨设于每一本体的两个对应的贯穿孔并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在该二个本体相互接合后会形成电连接,以使设于该二个本体上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及所述第二导电件相配合地形成至少一个电流通路,且该电流通路实质上对该容置空间形成缠绕,并与该外界测试装置之间形成电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容置空间的形状为E形、I形或U形。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容置空间呈环形。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本体单元的每一个本体具有一个呈环形的内本体部、一个设置于该内本体部的外环面上的连接部,及一个设置于该连接部的外端缘的外本体部,且该内本体部、连接部及外本体部相配合地界定出一个环形凹槽。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每一个本体的部分贯穿孔形成于该内本体部上,部分的贯穿孔形成于该外本体部上,而该导电单元的每一个第二导电件跨设于一位于该内本体部上的贯穿孔及一位于该外本体部上的贯穿孔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本体单元的两个本体相互接合,以使该导电单元的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相配合地形成二条独立的电流通路。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本体单元的每一个本体的各贯穿孔内所设置的第一导电件为金属接点。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本体单元的其中一个本体的各贯穿孔内所设置的第一导电件为插销,而另一个本体的各贯穿孔内所设置的第一导电件为供对应的插销插设的插座。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导电单元的第二导电件选自于下列所构成的群组:电线、漆包线、裸线。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本体单元还具有多个分别对应设于每一本体的外本体部的外环面的定位部,且该二个本体相互接合能使对应的所述定位部呈相互对齐状。
本发明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该导电单元还具有多条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的导线,以提供该电流通路与该外界测试装置电连接的接触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预先设置于该本体上的该第一导电件及该第二导电件在该二本体相互接合后相配合形成电流通路,且该电流通路同时对该容置空间及位于其内的待测片实质上形成缠绕,以借此取代现有必需于待测片上缠绕漆包线所衍生出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装置示意图,说明现有一缠绕有漆包线圈的电磁钢片与一测试装置之间的连接情形。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电磁性测试夹具的较佳实施例的一本体单元的二本体与一待测片分离的情形(只显示出部分的第二导电件)。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本体的细部构造。
图4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图2中的该二本体与该待测片组合后的剖视状态(省略部分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
图5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于其内容置有该待测片的俯视状态,及其与一外界测试装置的连接情形。
图6是一等效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导电单元与该待测片所配合形成的等效电路。
图7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对应的两第一导电件之间是采用触压接点式的电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图3,并配合参阅图4,本发明电磁性测试夹具的较佳实施例,是与一外界测试装置500(只见于图5)电连接,以对一环形待测片400(也就是待测试的电磁钢片)进行电磁性测试,该电磁性测试夹具包括:一本体单元1及一导电单元2。
该本体单元1具有二能分离地相互接合的本体11、一由该二本体11相互接合后所配合界定出并用于容置该待测片400的环形容置空间12,及多个分别设于每一本体11的周缘的定位部13。
所述本体11由绝缘材质所制成(例如电木),每一本体11具有一呈环形的内本体部113、一设置于该内本体部113的外环面上的连接部114,及一设置于该连接部114的外端缘的外本体部115,且该内本体部113、连接部114及外本体部115相配合地界定出一具有环形凹槽112的环形结构体。每一内本体部113及外本体部115上皆分别形成有多个相互间隔的贯穿孔111。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制作该本体11时,是将该连接部114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卡设固定于该内本体部113的外环面及该外本体部115的内环面之间,而当该二分别由对应的该内本体部113、连接部114及外本体部115组合后所形成的环形结构体在相互接合后,对应的所述环形凹槽112就会相配合地形成该呈环形的容置空间12(如图4所示)。
两两设置于所述本体11的外本体部115上的定位部13在该二本体11相互接合后会呈对齐状,以借此提供该二本体11在相互接合时的方向定位依据,而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13上还可设有能相互固定的定位机构,例如公母卡扣、螺纹及螺栓等等(图中未显示),以加强所述本体11在接合后的固定性。
在此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配合一呈圆环形的待测片400来使用,因而是将用于容置该呈圆环形的待测片400的容置空间12设计成一对应的圆环形状,但是,由于待测片400的型态众多,在此实难将其一一叙明,因此只是以呈圆环形的待测片400来进行举例说明,当然,本发明也能配合不同型态的待测片400使用,而该容置空间12的型态也能随不同型态的待测片400而相对应改变(例如方环形、椭圆环形、长方环形,甚至是E形、I形、U形等等),并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特定态样。
回顾图2、图4,并配合参阅图5,其中图4是图5的IV-IV剖视图,该导电单元2设置于该本体单元1上,并具有分别设于每一本体11的各贯穿孔111内的第一导电件21、多个分别跨设于该内本体部113上的贯穿孔111及该外本体部115的贯穿孔111之间,并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件21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22,以及多条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件21电连接的导线23(只见于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件22为两端已经过绝缘漆刮除处理后的漆包线,设于其中一本体11的各贯穿孔111内的第一导电件21为插销,而设于另一本体11的各贯穿孔111内的第一导电件21为供对应的插销插设的插座,在进行组装时,先将所述第一导电件21插设固定于其相对应的贯穿孔111内,再将各第二导电件22的两端跨设于其相对应的贯穿孔111,并分别焊接于所述贯穿孔111内的第一导电件21上,由于此种能相互插置或脱离的插销/插座组(第一导电件21)乃为现有的电子零件,如何将其固定于对应的贯穿孔111内,以及如何与对应的第二导电件22之间进行焊接,皆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并能轻易完成的技术,在此就不对其细节加以赘述。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举例利用该插销/插座组作为所述第一导电件21,以及利用漆包线作为所述第二导电件22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众多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其中一种而已,其他例如利用触压接点式的电连接方式,并使配置于每一本体11的各贯穿孔111内的第一导电件21皆为金属接点(例如白金接点),进而在该二本体11相互接合后使两对应的第一导电件21(金属接点)形成触压式的点接触(见图7),以使两者形成电连接,或利用电线或裸线等来作为所述第二导电件22等等,皆为可行的技术手段,端视实际实施时的考量而定,在此并不加以设限。
而当设有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的该二本体11相互接合后,对应的第一导电件21之间就会形成电连接(插销插入插座内),并使设于该二本体11上的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相配合地形成二条独立的电流通路,且所述电流通路实质上对该容置空间12以及位于该容置空间12内的待测片400形成缠绕,进而相配合地形成如图6等效电路所示的具有一次侧与二次侧的配置态样。当然,也可通过简单改变该实施例的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的配置方式,使其只相配合地形成单一电流通路,以配合当该待测片400被应用于磁环电感器(toroidcore)时的测试。
所述导线23焊接于对应的第一导电件21上,并作为所述电流通路与外界测试装置500电连接的接触点,以方便电性测试的进行。
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的配置数量就是代表缠绕匝数,因此能依据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缠绕匝数的需要而改变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的数量及配置方式,端视所需进行的电磁性测试及不同规格的待测片400而定,并能于实际实施本发明时进行调整,在此并不加以设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所有的所述贯穿孔111上皆设有对应的第二导电件22的配置方式,但是也能因特定设计需要而预留部分的贯穿孔111使其上并不设有第二导电件22,以预留后续匝数扩增时或需要进行特定测试时的改装空间。
再者,本发明的主要精神,是当设有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的该二本体11相互接合后,设于该二本体11上的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就会相配合地形成一或二条独立的电流通路,且所述电流通路实质上对该容置空间12以及位于该容置空间12内的待测片400形成缠绕,因此,虽然本实施例中的该二本体11是以绝缘材质所制成,但是若在实际实施时有需要,也能采用阻抗较高的材质(例如碳纤复合材料)来制作该二本体11,并使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在设于所述本体11上时两者之间形成绝缘,例如先在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上涂绝缘胶后,再将其安装于该二本体11上的制作方式,也能达到本发明的测试目的;也就是,只要达到当该二本体11相互接合后,能产生所需的电流通路,并进而能够完成该待测片400的测试,就应属于本发明的变化态样。
在实际进行该待测片400的测试时,首先是将待测片400放置于该本体单元1的其中一本体11上的环形凹槽112内,再将另一本体11盖设并接合于已放置有待测试的待测片400的本体11上,在此要注意的是,实施者能通过所述定位部13作为定位的依据,也就是说,当对应的定位部13相互对齐定位时,对应的插销就会顺利并正确地插入其对应的位于另一本体11的贯穿孔111的插座内,进而使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形成上述的二独立的电流通路,之后再通过所述导线23使所述电流通路与该外界测试装置500电连接,并于通电后与位于该容置空间12内的待测片400相配合产生激磁效应,进而使该外界测试装置500能够测量该待测片400的电磁特性。至于该外界测试装置500就是现有的电磁性测试用装置,其操作方式应为现有的技术,所以不赘述。
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电磁性测试夹具,具有下列优点:
1.待测片400的测试效率高:
本发明利用设置于所述本体11上的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来取代现有的漆包线圈,使在进行电磁性测试时,使用者只需将待测片400放置入该容置空间12内,再将所述导线23与外界测试装置500电连接就可以开始进行测试,而测试完成后该待测片400的取出也相当简易快速(将该二本体11分离就能将待测片400取出),如此一来,就可以省略现有测试方式中在每次测试待测片400时皆必需对其进行漆包线缠绕,测试完成后又必需再将缠绕的漆包线移除的繁复动作,进而大幅缩减待测片400在测试时其测试作业员所需进行的程序及所耗费的时间,借此有效地增进电磁性测试的工作效率,而此优点在测试大量待测片400时更为明显。
2.有效排除以人工或机械缠绕漆包线所衍生的诸多问题:
如前所述,本发明利用设置于所述本体11上的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来取代现有的漆包线圈,除了能大幅缩减测试所需耗费的时间外,更由于所有的贯穿孔111与第一导电件21、第二导电件22的配置位置皆是预先经过设计,且相互之间是稳固地焊接固定,因此,其所相配合形成实质上缠绕于该待测片400上的电流通路的绕线间距就可以被有效且轻易地控制,使其一致性更佳,并有效排除现有不论以手动或是机械绕线其绕线间距皆不易控制的情形,进而使测试结果更为精确。
此外,以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来取代现有缠绕于待测试的电磁钢片上的漆包线圈,就可以排除因漆包线的绝缘层磨损而造成短路,而无法进行测试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所述本体11及其相配合形成的容置空间12来作为承置该待测片400的基座,再配合设置于所述本体11上的第一导电件21及第二导电件22在该二本体11相接合后所相互配合产生实质上缠绕于该待测片400的电流通路,以在该电流通路通电后与该待测片400相配合产生电磁效应,进而能轻易对其电磁特性进行测量,并借此达到测试效率高、绕线间距一致性高及不易短路等优点,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Claims (15)

1.一种电磁性测试夹具,与一个外界测试装置电连接,以对一片待测片进行电磁性测试,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性测试夹具包括一个本体单元及一个导电单元,该本体单元具有二个能分离地相互接合的本体,及一个由该二个本体相互接合后所配合界定出并用于容置该待测片的容置空间,每一个本体上分别形成有多个与该容置空间相间隔的贯穿孔,该导电单元具有多个分别设于每一个本体的各贯穿孔内的第一导电件,以及多个分别跨设于每一个本体的两个对应的贯穿孔并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在该二个本体相互接合后形成电连接,以使设于该二个本体上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及所述第二导电件相配合地形成至少一条电流通路,且该电流通路对该容置空间形成缠绕,并与该外界测试装置之间形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的形状为E形、I形或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呈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的每一个本体具有一个呈环形的内本体部、一个设置于该内本体部的外环面上的连接部,及一个设置于该连接部的外端缘的外本体部,且该内本体部、连接部及外本体部相配合地界定出一个环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本体的部分贯穿孔形成于该内本体部上,部分的贯穿孔形成于该外本体部上,而该导电单元的每一个第二导电件跨设于一位于该内本体部上的贯穿孔及一位于该外本体部上的贯穿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的两个本体相互接合,以使该导电单元的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相配合地形成二条独立的电流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的每一个本体的各贯穿孔内所设置的第一导电件为金属接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的其中一个本体的各贯穿孔内所设置的第一导电件为插销,而另一个本体的各贯穿孔内所设置的第一导电件为供对应的插销插设的插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的第二导电件为电线、漆包线或裸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还具有多个分别对应设于每一本体的外本体部的外环面的定位部,且该二个本体相互接合能使对应的所述定位部呈相互对齐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还具有多条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的导线,以提供该电流通路与该外界测试装置电连接的接触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还具有多条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的导线,以提供该电流通路与该外界测试装置电连接的接触点。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的第二导电件为电线、漆包线或裸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还具有多个分别对应设于每一本体的外本体部的外环面的定位部,且该二个本体相互接合能使对应的所述定位部呈相互对齐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还具有多条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的导线,以提供该电流通路与该外界测试装置电连接的接触点。
CN2009101355823A 2009-04-27 2009-04-27 电磁性测试夹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1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55823A CN101871957B (zh) 2009-04-27 2009-04-27 电磁性测试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55823A CN101871957B (zh) 2009-04-27 2009-04-27 电磁性测试夹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1957A CN101871957A (zh) 2010-10-27
CN101871957B true CN101871957B (zh) 2012-07-25

Family

ID=4299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558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1957B (zh) 2009-04-27 2009-04-27 电磁性测试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1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08758B (zh) * 2023-09-13 2023-11-28 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软磁材料磁性能测试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239A (zh) * 2002-02-07 2003-08-20 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元件测试装置
CN101231307A (zh) * 2008-02-15 2008-07-30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电磁干扰的测试治具及其测试方法
CN201348646Y (zh) * 2009-02-01 2009-11-18 建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式功能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239A (zh) * 2002-02-07 2003-08-20 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元件测试装置
CN1253933C (zh) * 2002-02-07 2006-04-26 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元件测试装置
CN101231307A (zh) * 2008-02-15 2008-07-30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电磁干扰的测试治具及其测试方法
CN201348646Y (zh) * 2009-02-01 2009-11-18 建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式功能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1957A (zh) 201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1654B2 (en) Mixed current sensor and method for fitting said sensor
JP2013061329A (ja) 導体を流れる電流の感知に使用するセンサ装置および感知方法
US9423428B2 (en) Mixed current sensor and method for fitting said sensor
CN102498655A (zh) 用于在电力输送系统中生成电能的装置与方法
CN101871957B (zh) 电磁性测试夹具
WO2022149012A1 (en) Submetering system
DE202010000364U1 (de) Kontaktlose Strommessvorrichtung und Verbraucherenergiemesssystem
CN203275522U (zh) 一种新型断路器回路电阻测试钳
CN105453335B (zh) 天线装置及用于天线装置的转接器
CN202120747U (zh) 一种具有抗直流分量功能的电流互感器
CN102156230A (zh) 一种温升测试能力验证样品
CN203084124U (zh) 一种变压器多参数批量测试系统
CN204189729U (zh) 漏电断路器
CN208399595U (zh) 空载损耗测试线圈装置及空载损耗测试仪
JP6323778B2 (ja) 分電盤用キャビネ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分電盤
CN107037355A (zh) 用于高压开关的测量装置
TWI375046B (zh)
CN202189091U (zh) 一种待机功耗测试能力验证样品
US8243416B2 (en) High efficiency gas ligh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
CN218847058U (zh) 一种互感器关键尺寸检测装置
CN105513865B (zh) 磁式输入装置
CN203521104U (zh) 一种薄型化组合电感器结构
CN203025338U (zh) 一种电力仪表测试夹具
CN208443950U (zh) 一种用于二次辅助回路通断的测量仪器
JP2005101244A (ja) プリント基板型変成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