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2554A - 一种脉冲澄清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脉冲澄清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62554A CN101862554A CN200910131317A CN200910131317A CN101862554A CN 101862554 A CN101862554 A CN 101862554A CN 200910131317 A CN200910131317 A CN 200910131317A CN 200910131317 A CN200910131317 A CN 200910131317A CN 101862554 A CN101862554 A CN 1018625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hamber
- mud
- layer
- plus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澄清池,包括由原水进水管、进水室、鼓风机、真空破坏阀组成的脉冲发生器和由原水配水管、澄清水集水槽、排泥沟、整流板、澄清池、污泥浓缩室组成的池体,进水室的上部的真空室连接有鼓风机、真空破坏阀,进水室的下部的原水配水室连有原水进水管,原水配水室与澄清池的底部相连,澄清池内设有上部的清水层和底部的污泥层,清水层上部设澄清水集水槽,污泥层和清水层之间设有一层斜管,斜管密布于清水层与污泥层之间,包括污泥浓缩室。本发明表面水力负荷大,絮凝效果好,污泥浓度高,减小占地,出水水质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给水、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给水净化澄清池,尤其涉及一种脉冲澄清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污水的处理成为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澄清池是利用池中积聚的泥渣与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与清水较快分离的给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可较充分发挥混凝剂的作用和提高澄清效率。澄清池按泥渣的情况一般分为泥渣循环(回流)和泥渣悬浮(过滤)等形式。其中脉冲澄清池属于悬浮泥渣型澄清池,由脉冲发生器系统、配水稳流系统、澄清系统及排泥系统组成。利用脉冲配水方法,自动调节悬浮层泥渣浓度的分布,进水按一定周期充水和放水,使悬浮层泥渣交替地膨胀和收缩,增加原水颗粒与泥渣的碰撞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澄清效果。现有技术缺点:上升流速小,池体面积大,占地大;污泥浓度小,絮凝效果差;出水水质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澄清池清水上升流速较小、池体面积大、占地大、污泥浓度低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水力负荷大,絮凝效果好,污泥浓度高,减小占地,出水水质佳的脉冲澄清池。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脉冲澄清池,包括由原水进水管、进水室、鼓风机、真空破坏阀组成的脉冲发生器和由原水配水管、澄清水集水槽、排泥沟、整流板、澄清池、污泥浓缩室组成的池体,进水室的上部的真空室连接有鼓风机、真空破坏阀,进水室的下部的原水配水室连有原水进水管,原水配水室与澄清池的底部相连,澄清池内设有上部的清水层和底部的污泥层,其中在清水层上部设有澄清水集水槽,其特征在于:在污泥层和清水层之间设有一层斜管。
所述斜管密布于清水层与污泥层之间,包括污泥浓缩室。
所述斜管截面为六边形,且与水平面成60°角。
所述真空破坏阀为电动或气动式。
所述进水室内设有液位上限和下限开关。
所述澄清池布置成方形、圆形或矩形的。
所述排泥沟中的排泥管与间断性自动排泥阀连接,自动排泥阀为电动或气动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了斜管装置,与现有脉冲澄清池相比,提高了水力负荷,大幅度减少占地,污泥层污泥浓度更高,利于水中固体颗粒的去除;
2、配置鼓风机抽真空,液位上限和下限开关控制高、低水位,真空破坏阀破坏真空及自动排泥阀间断性排泥,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稳定、调节灵活;
3、结构简单;水池平面可布置成方形、圆形或矩形,较为灵活,有利于水厂平面布置;无水下机械设备,维修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斜管的结构图。
1、原水进水管;2、澄清水集水槽;3、排泥沟;4、整流板;5、污泥层;6、清水层;7、隔墙;9、原水配水管;10、污泥浓缩室;11、原水配水室;12、斜管;13、真空室;14、液位上限线和下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本发明包括由原水进水管1、进水室、鼓风机、真空破坏阀组成的脉冲发生器和由原水配水管9、澄清水集水槽2、排泥沟3、整流板4、澄清池、污泥浓缩室10组成的池体。澄清池布置成方形、圆形或矩形的。进水室分为上部的真空室13和底部的原水配水室11。在进水室的顶部设有真空破坏阀(电动或气动式),真空室13的上部设有与外界大气相连的鼓风机。进水室内设有液位上限线和下限线14。原水进水管1前段设有加药管,尾端穿过进水室底部进入进水室。进水室的下部为配水区间,配水区间底部与多根安装在澄清池底部平铺的原水配水管9连接。在配水管上开设圆孔。在配水管上方设有整流板4。澄清池内设有上部的清水层6和底部的污泥层5,整流板4上方为污泥层5。其中在清水层6上部设若干个澄清水集水槽2,均匀配置的澄清水集水槽2(集水管)均匀收集澄清水,使原水均质地与泥层接触,没有死角的产生。在污泥层5和清水层6之间设有一层斜管12。斜管12截面为六边形,且与水平面成60°角。斜管12覆盖澄清池整个沉淀表面,包括污泥浓缩室10,截流水中未被污泥层5截留的残留固体颗粒,截留下来的固体颗粒沿斜管12滑落到污泥层5使污泥浓度更高。污泥层5与污泥浓缩室10之间设隔墙7,控制污泥层5厚度。污泥浓缩室10底部的排泥沟3(泥斗)中的排泥管与间断性自动排泥阀连接。自动排泥阀为电动或气动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原水进入进水室,鼓风机不断抽走进水室上部的真空室13的空气造成真空,进水室中水位迅速上升。当水位上升至高水位时,真空破坏阀自动打开,外部大气进入真空室13,真空被破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水室内水位迅速下降,原水通过与进水室相连的原水配水管9的孔口高速喷出,通过整流板4整流以均匀速度垂直上升通过污泥层5。在脉冲水流的作用下污泥层5有规律地上下运动,原水颗粒通过与污泥的碰撞、吸附,杂质被截留下来,原水得到澄清。水中残留的固体颗粒在通过安装在澄清池上部的斜管12时被截留并沿斜管12滑落至污泥层5,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澄清水通过均匀布置的澄清水集水槽2(或集水管)收集引出。污泥层5与污泥浓缩室10之间设置隔墙7,污泥浓缩室10里设有泥斗,过剩污泥通过隔墙7顶部溢流进入泥斗,由装有自动污泥排放阀的排泥管间断性排出。污泥层5厚度受隔墙7高度限制,可有效地保证污泥层5的厚度,污泥在泥斗中得到浓缩。当进水室水位降至低水位时,真空破坏阀自动关闭,真空室13再次造成真空,水位又逐渐上升,如此周而复始地运行。
Claims (7)
1.一种脉冲澄清池,包括由原水进水管、进水室、鼓风机、真空破坏阀组成的脉冲发生器和由原水配水管、澄清水集水槽、排泥沟、整流板、澄清池、污泥浓缩室组成的池体,进水室的上部的真空室连接有鼓风机、真空破坏阀,进水室的下部的原水配水室连有原水进水管,原水配水室与澄清池的底部相连,澄清池内设有上部的清水层和底部的污泥层,其中在清水层上部设有澄清水集水槽,其特征在于:在污泥层和清水层之间设有一层斜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澄清池,其特征为:斜管密布于清水层与污泥层之间,包括污泥浓缩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澄清池,其特征为:斜管截面为六边形,且与水平面成60°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澄清池,其特征为:真空破坏阀为电动或气动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澄清池,其特征为:进水室内设有液位上限和下限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澄清池,其特征为:澄清池布置成方形、圆形或矩形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澄清池,其特征为:排泥沟中的排泥管与间断性自动排泥阀连接,自动排泥阀为电动或气动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31317A CN101862554A (zh) | 2009-04-14 | 2009-04-14 | 一种脉冲澄清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31317A CN101862554A (zh) | 2009-04-14 | 2009-04-14 | 一种脉冲澄清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62554A true CN101862554A (zh) | 2010-10-20 |
Family
ID=4295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1317A Pending CN101862554A (zh) | 2009-04-14 | 2009-04-14 | 一种脉冲澄清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6255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2154A (zh) * | 2013-04-10 | 2013-06-26 | 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分床超脉冲澄清装置 |
CN107265585A (zh) * | 2017-06-28 | 2017-10-20 | 王娜 | 一种澄清池脉冲发生装置与方法 |
-
2009
- 2009-04-14 CN CN200910131317A patent/CN10186255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2154A (zh) * | 2013-04-10 | 2013-06-26 | 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分床超脉冲澄清装置 |
CN103172154B (zh) * | 2013-04-10 | 2014-07-23 | 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分床超脉冲澄清装置 |
CN107265585A (zh) * | 2017-06-28 | 2017-10-20 | 王娜 | 一种澄清池脉冲发生装置与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9383B (zh) | 一种折流式高效矩形双层沉淀池 | |
CN101073715A (zh) | 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和工艺 | |
CN201033264Y (zh) | 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 | |
CN215855645U (zh) |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4402114A (zh) |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1648142U (zh) |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净化水装置 | |
CN108675566A (zh) |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5417893A (zh) | 多相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2246207U (zh) | 一种高效浮沉固液分离装置 | |
CN109464847B (zh) | 一种自旋转式机械自动化反冲洗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275425U (zh) | 多相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1890787U (zh) | 双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 |
CN101862554A (zh) | 一种脉冲澄清池 | |
CN201108760Y (zh) | 一种高效斜板沉淀池 | |
CN203971476U (zh) | 一种高效全自动沉淀装置 | |
CN201384872Y (zh) | 一种脉冲澄清池 | |
CN214060266U (zh) | 一种无人值守、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1033744Y (zh) | 气浮滤池 | |
CN103435148A (zh) | 水平式悬浮污泥气提回流方法 | |
CN210710975U (zh) | 一种斜板-气浮泥水分离池 | |
CN203319784U (zh) | 一种用于污水三相分离的沉淀装置 | |
CN105198090A (zh) | 集成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1814005U (zh) | 生态集约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5222858U (zh) | 一种一体化自清洗浮滤水处理装置 | |
CN2122673U (zh) | 侧向流斜板浮沉固液分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