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3493B - 一次性采血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采血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3493B
CN101843493B CN2010101407553A CN201010140755A CN101843493B CN 101843493 B CN101843493 B CN 101843493B CN 2010101407553 A CN2010101407553 A CN 2010101407553A CN 201010140755 A CN201010140755 A CN 201010140755A CN 101843493 B CN101843493 B CN 101843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element
skin
blood taking
taking needle
over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07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3493A (zh
Inventor
石仓弘三
铃木贤
山口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r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804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6787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805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888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ro Corp filed Critical Nipr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3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4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42Devices intended for single use, i.e. disposable
    • A61B5/15144Devices intended for single use, i.e. disposable comprising driving means, e.g. a spring, for retracting the piercing unit into the hou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015Source of blood
    • A61B5/150022Source of blood for capillary blood or interstitial fl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175Adjustment of penetration depth
    • A61B5/150183Depth adjustment mechanism using end caps mounted at the distal end of the sampling device, i.e. the end-caps are adjustably positioned relative to the piercing device housing for example by rotating or screw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381Design of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412Pointed piercing elements, e.g. needles, lancets for pier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381Design of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03Single-ended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34Design of protective means for piercing element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e.g. shields, caps, protectors, axially extensible sleeves, pivotable protective sleeves
    • A61B5/150541Breakable protectors, e.g. caps, shields or sleeves, i.e. protectors separated destructively, e.g. by breaking a connecting area
    • A61B5/150564Protectors removed by pulling or pus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34Design of protective means for piercing element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e.g. shields, caps, protectors, axially extensible sleeves, pivotable protective sleeves
    • A61B5/15058Joining techniques used for protective means
    • A61B5/150618Integrally moulded protectors, e.g. protectors simultaneously moulded together with a further component, e.g. a hub, of the piercing el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34Design of protective means for piercing element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e.g. shields, caps, protectors, axially extensible sleeves, pivotable protective sleeves
    • A61B5/150694Procedure for removing protection means at the time of piercing
    • A61B5/150702Procedure for removing protection means at the time of piercing fully automatically removed, i.e. the removing does not require any action by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885Preventing re-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01Details
    • A61B5/15103Piercing procedure
    • A61B5/15107Piercing being assisted by a triggering mechanism
    • A61B5/15111Semi-automatically triggered, e.g. at the end of the cocking procedure, for instance by biasing the main drive spring or when reaching sufficient contact pressure, the piercing device is automatically triggered without any deliberate action by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01Details
    • A61B5/15115Driving means for propelling the piercing element to pierce the skin, e.g. comprising mechanisms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s, magnetism, solenoids, piezoelectric effect, biased elements, resilient elements, vacuum or compressed fluids
    • A61B5/15117Driving means for propelling the piercing element to pierce the skin, e.g. comprising mechanisms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s, magnetism, solenoids, piezoelectric effect, biased elements, resilient elements, vacuum or compressed fluids comprising biased elements, resilient elements or a spring, e.g. a helical spring, leaf spring, or elastic strap

Abstract

一种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包括:壳体(16);弹簧构件(74);采血针(18),采血针(18)具有皮肤刺针(62),弹簧构件(74)和采血针(18)被收纳在壳体(16)内,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被设计成在由弹簧构件(74)对采血针(18)的施力下从壳体(16)突出,以执行皮肤穿刺操作;以及保护盖(20),保护盖(20)具有针插通孔(87)并且覆盖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该保护盖(20)被设计成与皮肤刺针(62)分开并且转动,使得保护盖(20)的针插通孔(87)位于皮肤刺针(62)的突出路径上,在保护盖(20)被支撑于壳体(16)的状态下执行皮肤穿刺操作。

Description

一次性采血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刺破皮肤以采集少量血液的采血器具(lancing device),本发明特别涉及拟使用一次后丢弃的一次性采血器具。
背景技术
为了医疗目的,有时需要自行采集(self-collection)少量的血液。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病人需要自己定期地采集自己的血液,以定时地检测血糖水平(血糖自监测:SMBG)。采血器具已经被使用了一段时间,以能够安全且可靠地执行这种自行采血。
这种采血器具典型地具有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弹簧构件和具有皮肤刺针的采血针(lancet)被收纳在壳体中。通过由弹簧构件对采血针施力,使皮肤刺针的尖端从壳体伸出,皮肤刺针刺穿皮肤表面,使得少量的血液渗出。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防止HIV或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使用后的皮肤刺针作为媒介传播,已经广泛使用被设计成使用一次后丢弃的一次性采血器具。
对于这种类型的采血器具,预先用树脂保护盖覆盖皮肤刺针,以将皮肤刺针维持在无菌状态,直至使用为止。配备有这种保护盖的采血器具的具体示例特别地在美国专利申请公报No.US-A-2007/135828、国际公报No.WO2005/110227以及国际公报No.WO2006/060128中公开。在使用采血器具之前,必须首先例如通过拧开和折断将这种保护盖从采血器具拆下,需要拆下保护盖和丢弃拆下的保护盖造成了相当的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一次性采血器具,该采血器具不需要从壳体拆下覆盖皮肤刺针的保护盖。
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获得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可选目的。可以以任何可能的组合采用本发明的下述方式和/或各方式中使用的构成要素。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原理不限于本发明的这些方式以及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本发明的原理而是可以基于整个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教示而被认识,或者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整体公开的启示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一次性采血器具,其中,弹簧构件和具有皮肤刺针的采血针被收纳在壳体内,所述皮肤刺针的针尖被设计成在由所述弹簧构件对所述采血针的施力作用下从所述壳体突出,以执行皮肤穿刺操作,所述一次性采血器具的特征在于:将具有针插通孔且覆盖所述皮肤刺针的针尖的保护盖设计成:与所述皮肤刺针分开并且转动,使得所述保护盖的针插通孔位于所述皮肤刺针的突出路径上,在所述保护盖被支撑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皮肤穿刺操作。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从壳体拆下覆盖皮肤刺针的保护盖,从而消除了丢弃拆下的保护盖的不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保护盖具有盖主体和支撑轴,在所述盖主体中设置有所述针插通孔,所述支撑轴被设置于所述盖主体并且沿与所述针插通孔的插通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设置有沿所述皮肤刺针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支撑槽,所述保护盖的所述支撑轴被支撑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撑槽。
利用这种配置,通过使保护盖的被支撑于支撑槽的支撑轴转动,保护盖主体也转动,使得可以容易地使保护盖的针插通孔位于皮肤刺针的突出路径上。
根据本发明的与前述实施方式一并采用的再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护盖的各支撑轴均设置有沿所述针插通孔的插通方向延伸的突出引导件;所述壳体的各支撑槽均具有宽部、窄部和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所述保护盖被设计成:通过使所述突出引导件滑动到所述支撑槽中且使所述突出引导件从宽部端向窄部端移动,而使所述保护盖转动。
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保护盖沿着被设置在壳体中的支撑槽移动的简单操作,使保护盖自动地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皮肤穿刺操作期间,与所述皮肤刺针分开的所述保护盖限定与所述采血针抵接的止动器部,通过改变所述采血针的行进端在所述皮肤刺针的突出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调节所述皮肤刺针从所述壳体突出的突出量,所述采血针的行进端在所述皮肤刺针的突出方向上的位置是通过所述采血针抵接所述止动器部来限制的。
根据该方式,保护皮肤刺针的针尖的保护盖限定与采血针发生抵接的止动器部。利用这种配置,通过具有少量部件的简单设计,可以与用于调节皮肤刺针的穿刺深度的机构一并地实现皮肤刺针尖端的安全保护。也能够实现一次性采血器具的更低的制造成本和小型化。
在该方式中,特别地,关于在目的上及作用上彼此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独立的元件“皮肤刺针保护盖”和“采血针止动器”,通过想出两个元件之间的新的特殊关系,在具有少量部件的简单设计中,借助于与用于调节皮肤刺针穿刺深度的机构一并实现保护皮肤刺针的针尖,来确保安全性。具体地,如美国专利申请公报No.US-A-2007/225742和美国专利No.4895147所分别公开的那样,在传统实践中,保护盖和止动器仅被设置为用于实现完全不同的目的的彼此不相关的单独结构。然而,发明人注意到保护盖和止动器之间存在的关系,根据该关系,在皮肤穿刺操作之前仅需要保护盖的功能,而在皮肤穿刺操作期间仅需要止动器的功能。也就是,在需要保护盖的功能时止动器不起作用并且也不需要止动器,相反地,在需要止动器的功能时保护盖不起作用并且也不需要保护盖。通过发现然后建立保护盖和止动器之间的在传统实践中仅仅被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配置的这种特殊关系而完善该方式。因而,根据该方式,基于新的创造性,在皮肤穿刺操作之前需要发挥功能的保护盖被巧妙地用于在不需要保护盖的功能的皮肤穿刺操作期间提供止动器,通过具有共用部件的简单结构,实现皮肤刺针保护功能和穿刺期间的皮肤刺针突出调节功能。
在该方式中,例如,通过采血针与止动器部之间的抵接面的位置相对于壳体在皮肤刺针的突出方向上的移位,可以实现用于改变采血针的行进端在皮肤刺针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的配置。更具体地,通过将采血针侧的抵接面和止动器侧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设计成在皮肤刺针的突出方向上能调节,可以改变采血针的行进端在皮肤刺针的突出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可能的方式,所述壳体包括加压构件和操作构件,所述加压构件被设计成压靠采血部位处的皮肤表面,所述操作构件被能移动地联接到所述加压构件;所述操作构件能够移动以解除由所述弹簧构件施力的所述采血针相对于所述加压构件锁定的锁定状态,使得所述皮肤刺针从所述加压构件突出以执行所述皮肤穿刺操作。
利用这种配置,可以通过操作构件相对于加压构件的移动而解除采血针的锁定状态,从而执行皮肤穿刺操作。因此,也可以用一只手在把持操作构件的同时执行皮肤穿刺操作,提供操作的优异简易性。
根据本发明的与上述实施方式一并采用的又一优选方式,其中,所述加压构件和所述操作构件都是带底的筒状形状,所述加压构件和所述操作构件被定向为使它们的开口能够配合在一起并且以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被组装,以产生用于所述壳体的中空结构;所述采血针以能够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采血针的皮肤刺针朝向所述加压构件的底部突出,并且在所述加压构件的底部中形成有穿刺开口;所述保护盖被设计成,通过在所述加压构件的底部压靠采血部位处的皮肤表面的状态下使所述操作构件推压所述加压构件的推压操作,而与所述皮肤刺针分开并且转动;通过解除所述采血针相对于所述加压构件锁定的锁定状态来执行所述皮肤穿刺操作,随着所述锁定状态的解除,在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采血针之间的所述弹簧构件的施力的作用下,所述采血针朝向所述加压构件的所述底部移动,导致所述皮肤刺针的针尖穿过所述加压构件的穿刺开口突出到外部,以执行所述皮肤穿刺操作。
根据该方式,在加压构件压靠皮肤表面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朝向皮肤表面相对于加压构件推动操作构件的简单操作,实现皮肤穿刺操作。在皮肤穿刺操作期间,防止加压构件从皮肤表面分开,从而能够获得一致的穿刺深度。
在壳体包括加压构件和操作构件的又一优选方式中,所述操作构件配备有安全锁定机构,所述安全锁定机构被设计成阻止用于解除被所述弹簧构件施力的所述采血针相对于所述加压构件锁定的所述锁定状态的操作。通过设置安全锁定机构,可以防止在加压构件被无意地推动的情况下保护盖被拆下及皮肤刺针的针尖刺出,从而避免针刺事故。
在壳体包括加压构件和操作构件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当由所述加压构件支撑的所述保护盖和由所述操作构件支撑的所述采血针通过所述加压构件相对于所述操作构件的同轴相对转动而进行相对转动时,所述采血针与形成于所述保护盖的止动器部发生抵接的位置改变,从而使所述采血针的行进端的由所述采血针与所述止动器部抵接而被限制的位置产生关联改变。
在本方式中,因为能够通过构成壳体的主要组成部件的加压构件和操作构件的相对转动来执行皮肤刺针的伸出量的调节,因此可以使一次性采血器具具有简洁的外观并且使一次性采血器具易于操作。另外,通过以相对转动方向作为加压构件和操作构件在皮肤刺针的伸出量的调节期间的操作方向,能够将在皮肤刺针的伸出量的调节期间的操作与在利用皮肤刺针进行的皮肤穿刺操作期间加压构件和操作构件的操作区分开,从而能够不会产生混淆地可靠地执行两个操作。
在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止动器部的与采血针抵接的抵接面的位置能够沿皮肤刺针的延伸方向改变。通过将抵接面设计成在皮肤刺针突出方向上具有多台阶面,可以使抵接面的位置的改变能够以逐阶的方式来调节;或者通过螺纹进给机构等,可以使止动器部的位置能够在皮肤刺针突出方向上无级地调节。
在采用操作构件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性采血器具还包括连动机构(interlock mechanism),由此,在皮肤穿刺操作期间施加在操作构件上的操作力被传递到保护盖上,从而致使保护盖与皮肤刺针分开并且被引导至用于构成止动器部的位置。利用这种配置,通过利用皮肤穿刺操作期间的操作力,能够自动地发生保护盖与皮肤刺针的分开和止动器部的形成,使得皮肤穿刺操作的包括保护盖的分开和止动器部的形成的一系列步骤能够更容易和快速地实现。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从壳体拆下覆盖皮肤刺针的保护盖。
附图说明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采血器具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一次性采血器具的另一侧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3-3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4-4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一次性采血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1中的一次性采血器具的操作构件的截面立体图;
图7是图1中的一次性采血器具的保护盖的正视图;
图8是图7的保护盖的立体图;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一次性采血器具的皮肤穿刺操作的一个步骤的图,其中,通过加压构件相对于操作构件的同轴的相对转动解除安全锁定机构;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图9A和图9B的皮肤穿刺操作的后续步骤的图,其中,皮肤刺针在壳体内从保护盖脱离;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说明图10A和图10B的皮肤穿刺操作的后续步骤的图,其中,保护盖在壳体内转动;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图11A和图11B的皮肤穿刺操作的后续步骤的图,其中,皮肤刺针刺穿皮肤表面;以及
图13A和图13B是用于说明图12A和图12B的皮肤穿刺操作的后续步骤的图,其中,皮肤刺针被再次收容到壳体内。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图1至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采血器具(为了方便,以下简称为“采血器具”)10。采血器具10配备有壳体16,由操作构件12和加压构件14组装成该壳体16;采血针18和保护盖20被收纳在该壳体16中。在下面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前”是指图1中的右侧,“后”是指图1中的左侧,“轴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
现在作更详细的说明,操作构件12是带底的大致圆筒形状。沿轴向延伸贯通操作构件12的底部22的中央部而形成配合孔24。
从底部22沿轴向向内突出的收纳管部26被一体地形成于操作构件12的内部。底部22的配合孔24开口到该收纳管部26的后端部。同时,收纳管部26的前端部开口到操作构件12中。
在操作构件12的开口27侧的端部处,布置有从内周面突起并且沿着周向延伸的捕获突起(catch projection)28。该捕获突起28的轴向内侧的端面限定定位台阶面(detent step face)29,该定位台阶面29从操作构件12的内周面突出。
在收纳管部26中附加地形成有一对狭缝(slit)状的插入槽30、30,该一对插入槽30、30位于周壁部。该对狭缝状的插入槽30、30沿收纳管部26的轴向延伸,并且在收纳管部26的末端敞开。在沿着收纳管部26的周上的局部区域中,具有与操作构件12的周壁一体的厚壁结构。具体地,一体地联接收纳管部26与操作构件12的周壁的一对联接部31、31形成在周上的局部区域且在该收纳管部26与操作构件12的周壁之间。一对插入槽30、30的对向方向与联接部31、31的对向方向均与收纳管部26的轴线垂直,并且一对插入槽30、30的对向方向与联接部31、31的对向方向彼此正交。
多个由升高的突起限定的标记(indicia)32、34a、34b、34c形成于操作构件12的外周面。其中的一个标记,初期标记(initial stage indicia)32被布置于开口27侧的端缘附近,该初期标记32用于标识加压构件14相对于操作构件12的后述的初期转动位置。第一标记34a、第二标记34b和第三标记34c被设置成用于选择性地设定后述的皮肤刺针62的伸长量的目的,并且由从操作构件12的开口27侧的端缘沿轴向延伸的线状突起来限定第一标记34a、第二标记34b和第三标记34c。
第一标记34a由单个线状升高的突起构成,第二标记34b由两个线状升高的突起构成,而第三标记34c由三个线状升高的突起构成,以将它们彼此区分开。特别地,线状升高的突起具有从第一标记34a到第二标记34b以及接着到第三标记34c逐渐变长的长度,为皮肤刺针62的突出量的逐渐变大的设定提供视觉标识。初期标记32和第一至第三标记34a、34b、34c沿操作构件12的周向以大致不变的间隔被布置。
如图6所示,在操作构件12的内周面形成多个槽36、38a、38b、38c。这些槽36、38a、38b、38c均由从操作构件12的开口27侧的端缘沿轴向延伸的凹部构成。其中的一个槽,初期配合槽36位于初期标记32的内周面。第一引导槽38a位于第一标记34a的内周面,第二引导槽38b位于第二标记34b的内周面,且第三引导槽38c位于第三标记34c的内周面。
第一至第三引导槽38a、38b、38c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并且延伸至操作构件12内部的收纳管部26的开口端附近。另一方面,初期标记配合槽36比第一至第三引导槽38a、38b、38c短。
同时,加压构件14是带底的大致圆筒形状。该加压构件的筒壁的外直径尺寸允许其在操作构件12的内部滑动。延伸贯通加压构件14的底部40的中央部而形成穿刺开口42。
一对支撑槽44、44形成于加压构件14的筒壁。每个支撑槽44均为延伸贯通筒壁、并且沿轴向从加压构件14的开口45侧的端部开始延伸到底部40附近的狭缝形式。每个支撑槽44的宽度尺寸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改变。具体地,在每个支撑槽44的一个侧壁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设置有倾斜部46,并且从该倾斜部46朝向开口45延伸的一侧构成宽部48,而从该倾斜部46朝向底部40延伸的一侧构成窄部50。
该对支撑槽44、44形成在加压构件14的筒壁的径向相对位置处。该对支撑槽44、44的倾斜部46、46在加压构件14的侧视图中表现为彼此重叠(参见图2)。
升高的肋52形成于加压构件14的外周面,并且该肋52在该对支撑槽44、44的周向中间部分沿轴向延伸。如后述的那样,肋52与操作构件12的标记32、34a、34b、34c协作起到标识采血器具10的操作状态的作用。
加压构件14在其开口侧的端部设置有外直径尺寸大的厚壁部。该厚壁部的外周面构成锥形面53,该锥形面53的直径朝向开口45侧渐渐减小。厚壁部的大直径侧的轴向端面构成从加压构件14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锁定台阶面54。
该锥形面53有助于将加压构件14插入到操作构件12。在插入期间,一旦加压构件14的锥形面53越过操作构件12的捕获突起28,加压构件14的锁定台阶面54将被操作构件12的定位台阶面29卡合(detain),从而防止加压构件14从操作构件12脱离。
同时,采血针18包括采血针毂部(lancet hub)60和皮肤刺针62。采血针毂部60由诸如聚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ABS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圆盘部64和针保持部66,该针保持部66为沿着圆盘部64的中心轴线突出的筒状。在圆盘部64的针保持部66的突出面上,一体地形成一对抵接部68、68。该对抵接部68、68以关于圆盘部64的径向对称的扇形形状分别向外突出。皮肤刺针62的基部通过夹物模压(insertmolding)、粘接等方法固定到采血针毂部60的针保持部66,皮肤刺针62的针头69沿着采血针毂部60的中心轴线向外延伸。
一对外周壁70、70形成于圆盘部64的外周部,并且沿轴向朝与圆盘部64的针保持部66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在每个外周壁70的外表面上均形成捕获爪72。捕获爪72的外周面构成锥形面73,该锥形面73的直径朝向针保持部62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
弹簧构件74与圆盘部64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构件74由树脂制的板簧构成,该弹簧构件74具有折叠的盘旋形状(accordion-like convoluted shape),其一端联接到圆盘部64。弹簧构件74从圆盘部64沿轴向朝与针保持部66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安装板部76一体地形成于弹簧构件74的另一端。一对配合爪78、78被布置在安装板部76的与弹簧构件74所在侧相反侧的面上。
向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突出的多个插入销80形成于弹簧构件74和安装板部76。这些插入销80都在沿弹簧构件74和安装板部76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且与圆盘部64的中心线交叉的直线上突出。形成于安装板部76上的插入销80的突出尺寸比形成于弹簧构件74上的插入销80的突出尺寸大。插入销80被配置成沿直线排列,该直线沿着弹簧构件74的盘旋方向延伸、并且通过位于弹簧构件74的折叠的盘旋形状的峰和谷之间的中间部分。
如图7和图8所示,保护盖20配备有厚壁的盖主体86,该盖主体86为大致圆筒形状(具有大致半球形状,该半球形状的内直径尺寸沿着整个长度基本不变,而外直径尺寸沿着轴向的轴线改变)。该盖主体86的中心孔限定针插通孔87。盖主体86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一轴向端部朝向另一轴向端部逐渐变小,产生大致半球形的弯曲外周面。另外,在盖主体86的大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一对支撑轴88、88。针收纳孔92形成于盖主体86的接近大径端部的外周面,并且沿与一对支撑轴88、88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延伸的距离不足以达到针插通孔87。也就是,在保护盖20中,支撑轴88、88、针插通孔87和针收纳孔92沿彼此正交的三个不同方向延伸。
止动器部94形成在盖主体86的小径端部的轴向端面上。止动器部94由沿盖主体86的轴向突出的第一止动面96a、第二止动面96b和第三止动面96c限定。从针插通孔87的轴线方向观察,第一至第三止动面96a、96b、96c分别由位于盖主体86的径向相对位置的一对扇形突起的末端面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三止动面96a、96b、96c均被构造为具有大约45°的中心角的扇形形状。第一至第三止动面96a、96b、96c在它们沿盖主体86的轴向向外突出的高度方面彼此不同,第一止动面96a、第二止动面96b和第三止动面96c具有依次逐渐变小的突出尺寸。
该对支撑轴88、88的外直径尺寸允许它们滑过加压构件14的支撑槽44、44的窄部50。突出引导件98形成在支撑轴88的靠盖主体86侧的区域,并且朝向各支撑轴88的止动器部94侧突出。突出引导件98的突出高度被设定成:在突出引导件98的突出方向与加压构件14的支撑槽44的宽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下,能够使支撑轴88插入到支撑槽44的宽部48而不能插入到窄部50。
通常,保护盖20可以通过使用其中已配置有皮肤刺针62的模具腔以夹物模压的方式一体地成型采血针18。由此,由保护盖20保护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先前说明的针收纳孔92将形成于保护盖20。
通过将皮肤刺针62安装到采血针18的针保持部66而构造的采血针构造体99滑动到操作构件12的收纳管部26中,配合爪78与操作构件12的配合孔24配合。由此在使安装板部76与操作构件12的底部22的内面相抵靠地并置(juxtapose)固定的状态下,将采血针构造体99安装至操作构件12。从弹簧构件74突出的插入销80插通收纳管部26的插入槽30。该配置在防止弹簧构件74倾斜的同时允许弹簧构件74的伸缩弹性变形,从而更稳定地产生期望的弹性变形。
保护盖20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夹物模压一体地形成有采血针18,或者保护盖20可以与采血针18独立地形成。在独立地形成保护盖20的情况下,可以在将采血针构造体99安装到操作构件12之前或之后,执行将保护盖20安装到皮肤刺针62的步骤。在将保护盖20安装到皮肤刺针62上的期间,为了保持后述的无菌状态,优选滑动保护盖20,直到保持皮肤刺针62的针保持部66的末端插入到保护盖20的针收纳孔92为止。
然后,通过开口将加压构件14装配到操作构件12中而将加压构件14安装到操作构件12。在该处理期间,保护盖20的支撑轴88将侵入加压构件14的支撑槽44。然后将加压构件14推入操作构件12,直到加压构件14的锥形面53在轴向上位于操作构件12的定位台阶面29之后。由此,加压构件14的锁定台阶面54将由定位台阶面29锁定,加压构件14被安装成如下状态:加压构件14与操作构件12同轴地定位,并且加压构件14被不可拆卸地装配到操作构件12中。
采血针构造体99和保护盖20被收纳在以这种方式组装的采血器具10的壳体16内。在组装状态下,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将面向加压构件14的底部40,而弹簧构件74将位于采血针18与操作构件12的底部22之间。
然后对采血器具10进行处理,使得至少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和保护针尖69的盖主体86被置于无菌状态。作为具体的示例,可以在安装盖主体86之前或之后,通过放射线、高压蒸汽杀菌等对皮肤刺针62进行杀菌处理。通过使用其中已配置有皮肤刺针62的模具腔一体地成型采血针18和保护盖20,能够将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保持在无菌状态。
操作构件12和加压构件14被组装成可绕共同的中心轴线彼此相对转动。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以如下的初始状态将采血器具10提供给使用者:加压构件14的肋52被定位成在操作构件12的周向上与初期标记32对准,并且与初期配合槽36配合。
在该初始状态下,在使支撑轴88和突出引导件98插入到加压构件14的支撑槽44的宽部48中并且突出引导件98的突出方向指向与支撑槽44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状态下,容纳保护盖20。突出引导件98以如下状态位于宽部48中:使突出引导件98的突出顶端从支撑轴88朝向倾斜部46侧伸展。因而,保护盖20将被布置成如下状态:使针收纳孔92相对于支撑轴88位于皮肤刺针62侧,并且沿着操作构件14的中心轴线延伸。皮肤刺针62的从针保持部66向外突出的部分被插入到针收纳孔92,使得借助于使针尖69位于针收纳孔92内而由保护盖20保护针尖69。
在该初始状态下,肋52的轴向后端面被初期配合槽36的轴向后端面卡合,由此防止沿轴向相对于加压构件14推动操作构件12,并且提供了由肋52和初期配合槽36构成的安全锁定机构。
在如此构造的采血器具10中,因为加压构件14的支撑槽44在加压构件14的轴向后端形成有切口(notched)状的开口,因此在加压构件14的轴向后端处可以产生轻微的缩径方向的变形,由此允许加压构件14绕中心轴线相对于操作构件12转动。在采血器具10的使用期间,如图9A和图9B所示,首先,相对于操作构件12绕中心轴线转动加压构件14,直到肋52与从第一至第三标记34a、34b、34c中选择的需要的标记对准为止,使得肋52与第一至第三引导槽38a、38b、38c中的一个引导槽配合。在图9A和图9B中,肋52被绘制成与第二标记34b对准且与第二引导槽38b配合。
通过该转动步骤,保护盖20与加压构件14一同绕中心轴线相对于采血针18转动。因为第一至第三引导槽38a、38b、38c比形成在初期标记32的位置处的初期配合槽36朝向操作构件12的轴向后方延伸得更远,因此,在肋52与第一至第三引导槽38a、38b、38c中的任意一个配合的情况下,将允许操作构件12沿轴向相对于加压构件14发生相对移位。
接着,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使加压构件14的底部40在采血位置压靠皮肤表面100(以模型的方式示出),同时沿轴向朝向加压构件14推动操作构件12。此时,支撑轴88分别从加压构件14的支撑槽44沿加压构件14的径向向外突出,保护盖20将借助于与操作构件12的端面102的抵接而受到来自操作构件12的推力,而将朝向加压构件14的轴向前方行进。同时,对于采血针18,捕获爪72被保持在相对于加压构件14的轴向后端锁定的状态。由此,保护盖20沿皮肤刺针6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采血针18向前行进,导致保护盖20与皮肤刺针62分开,并且导致弹簧构件74开始遭受压缩变形。
接着,如图11A和图11B所示,随着操作构件12继续被进一步推动,保护盖20的突出引导件98将与支撑槽44的倾斜部46接触。倾斜部46在加压构件14的轴向上的位置被设定成使得,在保护盖20与皮肤刺针62分开之后发生突出引导件98与倾斜部46的接触。在突出引导件98被倾斜部46引导的状态下,支撑轴88和突出引导件98将绕支撑轴88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侵入到窄部50中,导致保护盖20绕支撑轴88转动大致90°(在图9A和图9B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借助于由位于皮肤刺针62的延伸路径上的针插通孔87贯通保护盖20,针插通孔87将被定位成使其轴向与皮肤刺针62的延伸路径一致,同时保护盖20将由加压构件14支撑在皮肤刺针62的延伸路径之外的位置。同时,止动器部94将被布置成在采血针18的移位方向上面对采血针18的抵接部68。
这里,采血针18的抵接部68的形状分别与保护盖20的第一至第三止动面96a、96b、96c的形状大致相同,从而抵接部68根据加压构件14相对于操作构件12的转动位置位于与第一至第三止动面相对的位置。具体地,在肋52处于与第一标记34a对准且与第一引导槽38a配合的位置的情况下,采血针18的抵接部68将位于在皮肤刺针62的延伸方向上面对第一止动面96a的位置。在肋52处于与第二标记34b对准且与第二引导槽38b配合的位置的情况下,采血针18的抵接部68将位于面对第二止动面96b的位置。在肋52处于与第三标记34c对准且与第三引导槽38c配合的位置的情况下,采血针18的抵接部68将位于面对第三止动面96c的位置。在图9A和图9B中,借助于肋52与第二标记34b对准,抵接部68位于面对第二止动面96b的位置。
第一至第三止动面96a、96b、96c取决于它们的突出量而位于沿皮肤刺针62的延伸方向与抵接部68的距离逐渐变小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突出量最大的第一止动面96a位于与抵接部68面对的位置时,距采血针18的距离将最小,而当突出量最小的第三止动面96c位于面对抵接部68的位置时,距采血针18的距离将最大。
借助于插入销80伴随着弹簧构件74的压缩变形接续通过收纳管部26的插入槽30,将在皮肤刺针62的延伸方向上顺畅地发生弹簧构件74的压缩变形,使弹簧构件74在压缩变形期间稳定地位于壳体16的内部。
随着进一步推进操作构件12,加压构件14将进一步朝向操作构件12的轴向上的后方行进,由此,由于采血针18的锥形面73由操作构件12的联接部31引导,采血针18中的捕获爪72形成区将遭受沿缩径方向的变形。由此,采血针18的捕获爪72和加压构件14的轴向后端面将解除锁定状态,采血针18将在弹簧构件7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朝向加压构件14的底部40行进,皮肤刺针62将在壳体16的中心轴线上沿轴向向前行进。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弹簧构件74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将瞬间延伸超过它的自由长度,之前被弹簧构件74施力的采血针18现在将由于抵接部68与第一、第二或第三止动面96a、96b、96c发生抵接而被限制进一步向前行进,抵接部与第一、第二还是第三止动面96a、96b、96c发生接触取决于三个止动面中的哪一个止动面位于沿皮肤刺针62的延伸方向面对抵接部68的位置。由此,针尖69将通过保护盖20的针插通孔87和加压构件14的穿刺开口42从壳体16向外延伸规定的量,从而刺穿皮肤表面100。
在这一点上,皮肤刺针62从壳体16延伸出的伸出量由采血针18的前行端的位置确定,而根据第一至第三止动面96a、96b、96c的突出量确定皮肤刺针62从壳体16延伸出的伸出量,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抵接第一止动面96a时该伸出量最小,而当抵接第三止动面96c时该伸出量最大。在图9A和图9B中,因为抵接部68抵接第二止动面96b,伸出量将大于抵接第一止动面96a时的伸出量,但是将小于抵接第三止动面96c时的伸出量。
然后,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前行被止动器部94限制的采血针18将由于弹簧构件74回复到它的自然长度而退回,由此,针头69将再次被容纳在壳体16内。由此防止针尖69暴露到壳体16的外部并引起针刺事故,另外还可以使采血器具10不能再次使用,从而在使用后丢弃采血器具10。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采血器具10,通过设置具有止动器部94的保护盖20,能够通过具有少量部件的简单设计实现用于皮肤刺针62的保护机构和用于调节皮肤刺针62的伸出量的机构。因而,能够获得制造成本降低且尺寸更小的采血器具10。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保护盖20的支撑轴88和突出引导件98、操作构件12的端面102、设置于加压构件14的支撑槽44和倾斜部46一起构成适于从皮肤刺针62分开保护盖20且在皮肤刺针62的延伸方向上使止动器部94与采血针18相对的连动机构,由此,可以通过使操作构件12压靠皮肤表面100的单个动作而自动地执行这两个操作,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操作容易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具有多个台阶面形状的止动器部94,可以逐阶地调节皮肤刺针62的伸出量,从而能够将该伸出量设定成稳定的良好精度,也可以获得增强的安全性。此外,可以通过相对于操作构件12转动加压构件14的简单操作实现皮肤刺针62的伸出量的调节。
虽然这里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无论如何,本发明不能被理解成局限于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细节。
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的止动器部94被设计成具有阶梯面形状,但是,在可选配置中,止动器部94的形状与形成于采血针毂部60上的抵接部68的形状相同,而采血针毂部60上的抵接部68被赋予与止动器部94类似的阶梯面形状。在逐阶地设定皮肤刺针62的伸出量期间,可以适当地设定台阶的数量,该数量可以大于或小于前述实施方式中教示的数量。另外,通过利用例如螺纹调节,将保护盖20设计成沿皮肤刺针62的延伸方向无级地(steplessly)前后移动,可以无级地调节皮肤刺针62的伸出量。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采血针毂部60与弹簧构件74一体地形成,但是二者可以分开地形成,并且可以采用金属等的板簧或卷簧作为弹簧构件。另外,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弹簧构件74被固定到操作构件12,但是弹簧构件固定到操作构件12不是必要的。
此外,设置用于使保护盖20脱离皮肤刺针62并且将保护盖20引导到用于构成止动器部94的位置的连动机构也不是必要的。例如,可以在通过与皮肤穿刺操作分开的手动操作从皮肤刺针62上分开保护盖20之后,通过手动操作设定作为止动器的保护盖20。

Claims (10)

1.一种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中,弹簧构件(74)和具有皮肤刺针(62)的采血针(18)被收纳在壳体(16)内,所述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被设计成在由所述弹簧构件(74)对所述采血针(18)的施力作用下从所述壳体(16)突出,以执行皮肤穿刺操作,所述一次性采血器具(10)的特征在于:
将具有针插通孔(87)且覆盖所述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的保护盖(20)设计成:与所述皮肤刺针(62)分开并且转动,使得所述保护盖(20)的针插通孔(87)位于所述皮肤刺针(62)的突出路径上,在所述保护盖(20)被支撑于所述壳体(16)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皮肤穿刺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20)具有盖主体(86)和支撑轴(88),在所述盖主体(86)中设置有所述针插通孔(87),所述支撑轴(88)被设置于所述盖主体(86)并且沿与所述针插通孔(87)的插通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16)设置有沿所述皮肤刺针(6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支撑槽(44),所述保护盖(20)的所述支撑轴(88)被支撑于所述壳体(16)的所述支撑槽(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20)的各支撑轴(88)均设置有沿所述针插通孔(87)的插通方向延伸的突出引导件(98);所述壳体(16)的各支撑槽(44)均具有宽部(48)、窄部(50)和倾斜部(46),所述倾斜部(46)连接所述宽部(48)和所述窄部(50);所述保护盖(20)被设计成:通过使所述突出引导件(98)滑动到所述支撑槽(44)中且使所述突出引导件(98)从宽部端向窄部端移动,而使所述保护盖(2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皮肤穿刺操作期间,与所述皮肤刺针(62)分开的所述保护盖(20)限定与所述采血针(18)抵接的止动器部(94),通过改变所述采血针(18)的行进端在所述皮肤刺针(62)的突出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调节所述皮肤刺针(62)从所述壳体(16)突出的突出量,所述采血针(18)的行进端在所述皮肤刺针(62)的突出方向上的位置是通过所述采血针(18)抵接所述止动器部(94)来限制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包括加压构件(14)和操作构件(12),所述加压构件(14)被设计成压靠采血部位处的皮肤表面(100),所述操作构件(12)被能移动地联接到所述加压构件(14);所述操作构件(12)能够移动以解除由所述弹簧构件(74)施力的所述采血针(18)相对于所述加压构件(14)锁定的锁定状态,使得所述皮肤刺针(62)从所述加压构件(14)突出以执行所述皮肤穿刺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构件(14)和所述操作构件(12)都是带底的筒状形状,所述加压构件(14)和所述操作构件(12)被定向为使它们的开口能够配合在一起并且以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被组装,以产生用于所述壳体(16)的中空结构;所述采血针(18)以能够沿所述壳体(16)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被容纳在所述壳体(16)中,所述采血针(18)的皮肤刺针(62)朝向所述加压构件(14)的底部(40)突出,并且在所述加压构件(14)的底部(40)中形成有穿刺开口(42);所述保护盖(20)被设计成,通过在所述加压构件(14)的底部(40)压靠采血部位处的皮肤表面(100)的状态下使所述操作构件(12)推压所述加压构件(14)的推压操作,而与所述皮肤刺针(62)分开并且转动;通过解除所述采血针(18)相对于所述加压构件(14)锁定的锁定状态来执行所述皮肤穿刺操作,随着所述锁定状态的解除,在位于所述壳体(16)和所述采血针(18)之间的所述弹簧构件(74)的施力的作用下,所述采血针(18)朝向所述加压构件(14)的所述底部(40)移动,导致所述皮肤刺针(62)的针尖(69)穿过所述加压构件(14)的穿刺开口(42)突出到外部,以执行所述皮肤穿刺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构件(12)配备有安全锁定机构(36,52),所述安全锁定机构(36,52)被设计成阻止用于解除被所述弹簧构件(74)施力的所述采血针(18)相对于所述加压构件(14)锁定的所述锁定状态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当由所述加压构件(14)支撑的所述保护盖(20)和由所述操作构件(12)支撑的所述采血针(18)通过所述加压构件(14)相对于所述操作构件(12)的同轴相对转动而进行相对转动时,所述采血针(18)与形成于所述保护盖(20)的止动器部(94)发生抵接的位置改变,从而使所述采血针(18)的行进端的由所述采血针(18)与所述止动器部(94)抵接而被限制的位置产生关联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部(94)的与所述采血针(18)抵接的抵接面的位置能够在所述皮肤刺针(62)的突出方向上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具(10),其特征在于,设置连动机构(44,46,88,98,102),该连动机构具有支撑轴(88)、突出引导件(98)、操作构件(12)的端面(102)、支撑槽(44)和倾斜部(46),通过该连动机构,在所述皮肤穿刺操作期间被施加在所述操作构件(12)上的操作力被传递到所述保护盖(20),从而致使所述保护盖(20)与所述皮肤刺针(62)分开并且被引导至用于构成所述止动器部(94)的位置。
CN2010101407553A 2009-03-27 2010-03-24 一次性采血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3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0474A JP5267870B2 (ja) 2009-03-27 2009-03-27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採血器具
JP2009-080474 2009-03-27
JP2009-080544 2009-03-27
JP2009080544A JP5488868B2 (ja) 2009-03-27 2009-03-27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採血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3493A CN101843493A (zh) 2010-09-29
CN101843493B true CN101843493B (zh) 2013-11-06

Family

ID=4227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075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3493B (zh) 2009-03-27 2010-03-24 一次性采血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685B2 (zh)
EP (1) EP2233076B1 (zh)
CN (1) CN101843493B (zh)
AT (1) ATE542477T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0617B2 (ja) * 2009-09-10 2014-07-02 ニプロ株式会社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採血器具
CN102309331B (zh) * 2011-09-02 2013-04-17 苏州乔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前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
US10646150B2 (en) * 2013-03-12 2020-05-12 Ascensia Diabetes Care Holdings Ag Lancing device
CN113317849B (zh) * 2021-04-22 2022-09-27 卫飞 一种骨穿刺针发射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8081A1 (de) * 1997-04-29 1998-11-05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Einweg Blutlanzette
US6053930A (en) * 1998-05-11 2000-04-25 Ruppert; Norbert Single use lancet assembly
CN1953707A (zh) * 2004-05-17 2007-04-25 泉株式会社 柳叶刀组件
CN200945164Y (zh) * 2006-08-14 2007-09-12 施国平 一次性可调穿刺深度安全采血针
CN201098127Y (zh) * 2007-10-26 2008-08-13 黄秋月 安全采血针
CN101282688A (zh) * 2005-10-08 2008-10-08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穿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547A (en) * 1893-01-10 shipley
SE422150B (sv) * 1980-04-23 1982-02-22 Enstroem Hans Anordning for genomstickning av hud samt sett att framstella en sadan anordning
US4616649A (en) * 1984-09-20 1986-10-1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Lancet
GB8710470D0 (en) * 1987-05-01 1987-06-03 Mumford Ltd Owen Blood sampling devices
US4895147A (en) 1988-10-28 1990-01-23 Sherwood Medical Company Lancet injector
DE69229180T2 (de) 1991-11-12 1999-10-14 Urs A Ramel Lanzetteneinrichtung
JP2561697Y2 (ja) * 1992-08-28 1998-02-04 アプルス株式会社 ランセット
CA2079192C (en) * 1992-09-25 1995-12-26 Bernard Strong Combined lancet and multi-function cap and lancet injector for use therewith
GB9928876D0 (en) * 1999-12-08 2000-02-02 Owen Mumford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combined lancets and caps
US7297152B2 (en) * 2001-10-31 2007-11-20 Arkray, Inc. Lancing apparatus
DE10222235A1 (de) * 2002-05-16 2003-11-27 Roche Diagnostics Gmbh Blutentnahmesystem
PL207804B1 (pl) * 2003-07-29 2011-02-28 Htl Strefa Społka Z Ograniczoną Odpowiedzialnością Przyrząd do nakłuwania
US7223248B2 (en) * 2003-08-13 2007-05-29 Lifescan, Inc. Packaged medical device with a deployable dermal tissue penetration member
US20050143771A1 (en) * 2003-12-02 2005-06-30 Stout Jeffrey T. Lancing device with combination depth and activation control
US9380975B2 (en) 2004-05-07 2016-07-0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ontact activated lancet device
PL1755456T3 (pl) 2004-05-07 2010-03-31 Becton Dickinson Co Urządzenie lancetowe uruchamiane przez przyłożenie
US7879059B2 (en) * 2004-10-06 2011-02-01 Izumi-Cosmo Company, Limited Lancet assembly
EP1970008A1 (en) * 2005-12-12 2008-09-17 Nichinan Corporation Puncture need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8081A1 (de) * 1997-04-29 1998-11-05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Einweg Blutlanzette
US6053930A (en) * 1998-05-11 2000-04-25 Ruppert; Norbert Single use lancet assembly
CN1953707A (zh) * 2004-05-17 2007-04-25 泉株式会社 柳叶刀组件
CN101282688A (zh) * 2005-10-08 2008-10-08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穿刺系统
CN200945164Y (zh) * 2006-08-14 2007-09-12 施国平 一次性可调穿刺深度安全采血针
CN201098127Y (zh) * 2007-10-26 2008-08-13 黄秋月 安全采血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33076A1 (en) 2010-09-29
US8262685B2 (en) 2012-09-11
ATE542477T1 (de) 2012-02-15
US20100249819A1 (en) 2010-09-30
EP2233076B1 (en) 2012-01-25
CN101843493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8207B1 (en) Lancing device
JP4762360B2 (ja) ランサー
JP5514008B2 (ja)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穿刺器具
KR101664632B1 (ko) 최초 로크된 상태, 중간 프라이밍 상태, 및 약물 주입 상태를 갖는 약물 주입 장치
US20040236362A1 (en) Adjustable lancet device and method
CN101843493B (zh) 一次性采血器具
US20050038464A1 (en) Adjustable lancet device and method
US20050143771A1 (en) Lancing device with combination depth and activation control
US20040098010A1 (en) Confuser crown skin pricker
CN106687040B (zh) 第一滴去除型刺血针装置
EP2938372A2 (en) Pen needle assembly
JP5267870B2 (ja)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採血器具
CN116407161A (zh) 活检装置
JP5488868B2 (ja)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採血器具
JP6369127B2 (ja) 穿刺器具
JP7001065B2 (ja)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穿刺器具
CN219982887U (zh) 一种按压式采血针
JP5686215B2 (ja)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穿刺器具
JP6200754B2 (ja) 穿刺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