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1861A -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1861A
CN101841861A CN200910080084A CN200910080084A CN101841861A CN 101841861 A CN101841861 A CN 101841861A CN 200910080084 A CN200910080084 A CN 200910080084A CN 200910080084 A CN200910080084 A CN 200910080084A CN 101841861 A CN101841861 A CN 101841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business
station side
time slot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0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1861B (zh
Inventor
毛磊
马子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800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1861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6202 priority patent/WO2010105487A1/zh
Priority to AU2009342312A priority patent/AU2009342312B2/en
Priority to US13/256,547 priority patent/US20120002595A1/en
Priority to BRPI0924843A priority patent/BRPI0924843A2/pt
Priority to EP09841770.2A priority patent/EP241078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1841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1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1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18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包括:接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后,用户终端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分别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后进行合并。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本发明提高了基站与中继站共同覆盖小区边缘中范围内的用户终端下行业务接收增益,保证提高了用户终端用户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终端的业务接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存在中继时的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启动了LTE研究的工作组,研究和设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3G的下一代网络。目前,为了提高小区边界的覆盖增益,实现补盲效应,在3GPP中LTE增强技术(LTE-Advanced)中引入了中继(Relay)技术。图1为LTE增强网络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LTE增强网络中包括演进的节点B(eNB,evolved NodeB)以及中继站(RS,Relay Station),eNB既为本小区的UE提供服务,也与其控制下的若干个RS进行数据传输和信令交互。同样的,每个RS既和该eNB通讯,也为该RS下的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提供服务。eNB到RS的链路与RS到UE的链路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称之为带内Relay;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称之为带外Relay。图2带内Relay时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据带内Relay发送时,在一个下行链路上,在某个/某些子帧上该eNB为其控制下的某个RS发送数据时,该RS在这个/这些子帧上只能接收来自eNB的数据,不能同时在此下行链路向该RS所服务的UE发送信号,否则就会产生较强的干扰。图3带内Relay时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示意图,如图3所示,同样的道理,当一个RS在某个/某些子帧上接收来自其服务的UE的上行数据时,RS在这个/这些子帧上不能同时向eNB发送上行信号。
在下行链路的某个/某些子帧上,网元RS需要接收来自其控制网元如eNB、GPRS网关支持结点(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的信号和数据。以控制网元为eNB为例,在这个/这些子帧上,网元RS因为需接收来自其控制网元eNB的数据,为了避免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而导致的干扰,RS不能同时发送数据到其控制下的小区,也就是说网元RS不能同时在一个子帧上发送和接收数据。这些用于RS和其控制网元进行信息交互的特殊子帧称为中继子帧(Relay subframe),包括上行中继子帧和下行中继子帧,其中,上行中继子帧用于RS向其控制网元发送响应信息,此时UE不能向RS发送上行数据;下行中继子帧用于RS接收来自其控制网元的数据,该子帧中的数据并不通知UE进行接收。
除了中继子帧外,RS与到其服务UE进行信息交互的子帧称为业务子帧,对于下行业务子帧,RS发送信号,UE进行接收;对于上行业务子帧,RS接收UE发送过来的信号。
由于通信条件的复杂与多变性,位于不同地域的用户终端的信道条件不尽相同,特别是位于eNB与RS共同覆盖小区边缘中的用户终端,信道条件比较差,用户终端并不能保证所接收到的数据正确和完整,而eNB及RS会同时或者分别发送相同的业务数据,相当于网络侧分集发送业务数据,如果用户终端能利用这一特性分别接收eNB与RS发送的业务数据,将保证用户终端接收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很好地保证这些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但目前的用户终端并不支持这一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能保证用户终端接收业务数据的完整性,提升其通信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后,用户终端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以及
用户终端判断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是否分别达到设定阈值,均达不到设定阈值时,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发送的下行业务后进行合并。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中至少一条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仅侦听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的一条承载信道对应的承载时隙。
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位于同频或不同频的载波中。
优选地,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
优选地,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后,用户终端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后进行合并。
优选地,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
优选地,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
承载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是否分别达到设定阈值,均达不到设定阈值时触发第一业务获取单元;
第一业务获取单元,用于分别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以及
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进行合并。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业务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中至少一条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仅侦听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的一条承载信道对应的承载时隙,直接获取所述下行业务。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所述合并单元将所述第一业务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所述合并单元将所述第一业务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
承载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
业务获取单元,用于分别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以及
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进行合并。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所述合并单元将所述业务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所述合并单元将所述业务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本发明中,网络侧下行业务配置完毕后,将下行业务配置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包括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以及所使用的中继方式等信息,这样,用户终端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分别侦听下行业务,并将分别侦听到的下行业务进行合并,这样,相当于进行了下行业务的分集处理,接收两份业务数据比单次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完整性更佳,特别适合于处于eNB与RS共同覆盖小区边缘中的用户终端。本发明提高了eNB与RS共同覆盖小区边缘中的用户终端下行业务增益,保证了用户终端用户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LTE增强网络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带内Relay时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示意图;
图3带内Relay时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网络侧下行业务配置完毕后,将下行业务配置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包括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以及所使用的中继方式等信息,这样,用户终端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分别侦听下行业务,并将分别侦听到的下行业务进行合并,这样,相当于进行了下行业务的分集处理,接收两份业务数据比单次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完整性更佳,特别适合于处于eNB与RS共同覆盖小区边缘中的用户终端。本发明提高了eNB与RS共同覆盖小区边缘中的用户终端下行业务增益,保证了用户终端用户的通信质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4为本发明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接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后,用户终端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
在设置有中继站的LTE系统中,完成业务配置工作的是eNB,eNB为RS、用户终端的下行业务进行载波频率、承载下行业务的时隙或子帧、调制编码方式、无线资源块等链路的配置,并将基站侧承载业务的时隙和中继站侧承载业务的时隙通知RS及用户终端,RS根据业务配置信息完成自身发往用户终端的下行业务的配置。通知用户终端eNB的配置信息,可由eNB完成,或者由RS完成。
在eNB与RS发送下行业务时使用相同的载波时,RS承载发往同一个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时,可以在接收到下行业务的承载子帧后直接转发,或者按eNB业务资源分配指示重新进行资源分配后再进行转发。
同一个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也可以位于不同频的载波中,也就是说,中继站转发下行业务时,可以使用与eNB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载波,此时,中继站承载业务的时隙可以与eNB承载业务的时隙位于子帧号相同的子帧中。
步骤402:用户终端判断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是否分别达到设定阈值,均达不到设定阈值时,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4。
用户终端判断基站到该用户终端的信道以及中继站到该用户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是否达到设定阈值,所述设定阈值对应的信道质量能满足用户终端单独侦听该信道即可获取到较好的下行业务信号。标示信道质量的参数包括信噪比、信干噪比以及信道质量指示等参数,用户终端通过测量下行信道可获取到相应的信道质量的参数,也可以接收基站侧下发的信道质量的参数,通过信道质量的参数即可确定信道质量的优劣。当基站到该用户终端的信道以及中继站到该用户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都达不到设定阈值时,意味着当前用户终端无论侦听哪一条信道都不能获得较好的下行业务信号,此时,将分别侦听两条信道。
步骤403:用户终端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发送的下行业务后进行合并。
用户终端分别侦听基站到用户终端的信道以及中继站到用户终端的信道,并将所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号进行合并,具体的,在中继站与eNB使用相同的载波承载下行业务时,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信号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信号在物理层即进行合并。用户终端首先在承载下行业务的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中接收eNB下发的下行业务信号,然后再在中继站承载下行业务的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中接收到与eNB下发的相同的下行业务信号,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号在物理层进行合并,再进行信号解调,并解析出下行业务。
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或层三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基站侧的下行业务信号及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信号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由于层二或层三中继方式中,中继站接收到eNB下发的下行业务子帧后,并非直接转发该下行业务子帧,而是分由不同的子帧来承载,进行资源再分配后再转发给用户终端,此时,接收到中继站下发的下行业务子帧后,并不能直接与eNB下发的下行业务信号进行合并,此时需将所接收到的eNB及中继站下发的下行业务信号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才能保证合并之前的下行业务是相同的。
步骤404:用户终端仅侦听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的一条承载信道对应的承载时隙。
当确定仅基站到用户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时,仅侦听基站到用户终端的信道来获取下行业务;或者确定仅中继站到用户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时,仅侦听中继站到用户终端的信道来获取下行业务;当确定基站到用户终端的信道、中继站到用户终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均达到设定阈值时,仅侦听其中一个信道来获取下行业务。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接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后,用户终端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
步骤501的实现方式与步骤401的实现方式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502:用户终端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发送的下行业务后进行合并。
步骤502的实现方式与步骤403的实现方式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图5所示的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图4所示的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的最大区别是:不论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如何,直接将所获取的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后进行合并。
以下通过示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在LTE系统中,当使用层一Relay技术时,也就是RS只是将eNB在中继子帧中发送过来的下行业务在另一个子帧进行转发,并不对下行业务进行处理,此时在这两个子帧中承载的下行业务是一样的。
在中继子帧时刻eNB通过空口发送下行业务给RS,并且会使用全向发射,eNB覆盖下小区中的用户终端能接收到eNB下发的下行业务。而在业务子帧时刻,RS也是将下行业务信号全向发送。对于用户终端来说,在两个子帧都可以收到该下行业务。
本发明的实质是为了实现用户终端两次接收下行业务,网络侧在配置下行业务时,除了配置该业务对应的传输参数,而且还将承载该业务的中继子帧时刻和业务子帧时刻都配置给UE;并通知UE所使用的Relay技术,本实施例中,层一Relay技术相当于指示UE在eNB、RS两个业务子帧时刻所用的配置参数是一样的。这里的传输参数包括载波频率、子载波频段、调制编码方式等基本的链路信息。
UE收到配置参数后,就获取了该下行业务是使用分时发送方式;UE在接收该业务时,根据配置信息,先在相应的中继子帧时刻进行接收,随后又在相应的业务子帧时刻进行接收,最后将两次接收到的信号在物理层进行合并,提高了业务接收性能。下行业务之间的合并可参见前述步骤403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在LTE系统中,当使用层二或层三Relay技术时,也就是RS对eNB在中继子帧中发送过来的下行业务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在另一个子帧或多干子帧中发送给UE。此时这两个子帧中的下行业务是不一样的;但由于本质的下行业务是相同的,UE还是可以利用两个时刻接收到的下行业务,提高接收性能。
为了实现终端两次接收,网络侧在配置该下行业务时,通知UE使用的Relay技术,同时将承载该业务的中继子帧时刻和业务子帧时刻、两个时刻承载该下行业务对应的传输参数都配置给UE。
UE收到该配置参数后,就可以知道该下行业务是使用分时发送方式,但所用的是层二或层三relay技术,两个时刻发送的下行业务的配置参数是不同的;UE在接收该下行业务时,根据中继子帧对应的配置信息,在相应的中继子帧时刻进行接收;同时根据业务子帧对应的配置信息,在相应的业务子帧时刻也进行接收;
由于两个使用了层二或层三Relay技术,UE需要对两个时刻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处理,再将两次接收到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的处理后再进行合并。合并方式可参见前述步骤403中相关描述。
实施例三:
在LTE系统中,当使用层一Relay技术时,也就是Relay只是将eNB在中继子帧中发送过来的下行业务在另一个子帧进行转发,并不对下行业务进行处理,此时在这两个子帧中承载的下行业务是一样的。
在中继子帧时刻eNB是通过空口发送下行业务给RS的,并且会使用全向发射,此时eNB附近的用户终端能接收到eNB发送的下行业务信号。而在业务子帧时刻,Relay也将该下行业务信号全向发送。对于用户终端来说,可在两个子帧都收到该下行业务。
为了实现终端两次接收,网络侧在配置该下行业务时,除了配置该下行业务对应的传输参数,而且还将承载该下行业务的中继子帧时刻和业务子帧时刻都配置给UE;并通知UE使用的Relay技术,相当于指示UE这两个时刻所用的配置参数是一样的。
UE收到下行业务的配置参数后,就可以知道该下行业务是使用分时发送方式;UE在接收该业务时,根据配置信息,先在相应的中继子帧时刻进行接收。如果接收信号质量很好,根据该子帧的信号进行解调就能满足业务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要求时,UE可以自主确定不再接收业务子帧发送的信号,以节省用户终端的耗电并简化用户终端的处理。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信噪比、信干噪比以及信道质量指示等参数确定,例如可设置相应的信道质量阈值,eNB的下行信道质量高于阈值对应的信道质量时,即可确定只接收该eNB发送来的下行业务。本实施例适合于位于eNB附近的UE,RS到UE之间的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达不到设定阈值。
实施例四:
在LTE系统中,当使用层一Relay技术时,也就是Relay只是将eNB在中继子帧中发送过来的下行业务在另一个子帧进行转发,并不对下行业务进行处理,此时在这两个子帧中承载的下行业务是一样的。
在中继子帧时刻eNB是通过空口发送下行业务给RS的,并且会使用全向发射,此时eNB附近的用户终端能接收到eNB发送的下行业务信号。而在业务子帧时刻,Relay也将该下行业务信号全向发送。对于用户终端来说,可在两个子帧都收到该下行业务。
为了实现终端两次接收,网络侧在配置该下行业务时,除了配置该下行业务对应的传输参数,而且还将承载该下行业务的中继子帧时刻和业务子帧时刻都配置给UE;并通知UE使用的Relay技术,相当于指示UE这两个时刻所用的配置参数是一样的。
UE收到该配置参数后,就可以知道该下行业务是使用分时发送方式;UE在接收该下行业务时,根据配置信息,先在相应的中继子帧时刻进行接收。如果接收信号质量不好,而接收到的业务子帧发送的信号质量很好时,UE可以自主确定不再接收中继子帧发送的信号,以节省终端的耗电并简化终端的出来。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信噪比、信干噪比以及信道质量指示等参数确定,例如可设置相应的信道质量阈值,RS的下行信道质量高于阈值对应的信道质量时,即可确定只接收该RS发送来的下行业务。本实施例适合于位于Relay附近的UE,eNB到UE之间的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达不到设定阈值。
实施例五:
在LTE系统中,当使用层一Relay技术时,也就是Relay只是将eNB在中继子帧中发送过来的下行业务在另一个子帧进行转发,并不对下行业务进行处理,此时在这两个子帧中承载的下行业务是一样的。
在中继子帧时刻eNB是通过空口发送下行业务给RS的,并且会使用全向发射,此时eNB附近的用户终端能接收到eNB发送的下行业务信号。而在业务子帧时刻,Relay也将该下行业务信号全向发送。对于用户终端来说,可在两个子帧都收到该下行业务。
为了实现终端两次接收,网络侧在配置该下行业务时,除了配置该下行业务对应的传输参数,而且还将承载该下行业务的中继子帧时刻和业务子帧时刻都配置给UE;并通知UE使用的Relay技术,相当于指示UE这两个时刻所用的配置参数是一样的。
UE收到该配置参数后,就可以知道该下行业务是使用分时发送方式;UE在接收该下行业务时,根据配置信息,分别在相应的中继子帧时刻和业务子帧时刻进行接收,UE对两个链路接收的信号质量进行比较;
如果两条链路信号质量都满足要求,UE可以自主确定接收其中一条链路发送的信号,以节省终端的耗电并简化终端的处理;
如果两条链路信号质量都不满足要求,UE可以将接收到的两条链路发送的信号进行合并,以提高该业务的接收质量;
如果两条链路中,只有一条链路的信号质量满足要求,UE可以将接收到的两条链路发送的信号进行合并,以进一步提高该业务的接收质量;也可以只接收所述满足信号质量要求的链路,同样是可以保证业务的QoS要求的。
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信噪比、信干噪比以及信道质量指示等参数确定,例如可设置相应的信道质量阈值,RS的下行信道质量高于阈值对应的信道质量时,即可确定只接收该RS发送来的下行业务。
上述五个实施例适用于带内Relay场景,也就是eNB到RS的传输链路使用的频率和RS到UE的频率相同,此时两端链路只能时分发送下行业务。
实施例六:
在LTE系统中,当使用带外Relay技术时,eNB到RS的传输链路使用的频率和RS到UE的频率不相同,此时两条链路可以同时传输,也可时分传输。
网络侧在配置下行业务时,可以将承载该下行业务的中继链路和业务链路的配置信息都配置给UE,其中包含了两条链路所在的频率,并通知UE使用的Relay技术。
对于用户终端来说,如果具备同时接收不同频段的下行业务的能力,可以在两条链路上都进行接收该下行业务,也就是分别在不同的频带上接收相同的下行业务,对接收到的相应下行业务信号进行解信道处理之后,再进行合并。同实施例一和二,如果使用了层一Relay技术,那么UE在两条链路上接收的信号使用的是相同的配置,UE可以将两路信号在物理层进行合并;如果使用了层三Relay技术,UE在两条链路上接收的信号使用的是不同的配置,UE需要将两路信号分别用不同的参数进行处理,之后在层三进行合并。
图6为本发明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60、承载信息获取单元61、判断单元62、第一业务获取单元63和合并单元64,其中,接收单元60用于接收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承载信息获取单元61用于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判断单元62用于判断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是否分别达到设定阈值,均达不到设定阈值时触发第一业务获取单元63。第一业务获取单元63用于分别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合并单元64用于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进行合并。
如图6所示,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包括还包括第二业务获取单元65,用于在判断单元62确定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中至少一条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仅侦听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的一条承载信道对应的承载时隙,直接获取所述下行业务。
如图6所示,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包括还包括确定单元66,用于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确定单元66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合并单元64将第一业务获取单元63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确定单元66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合并单元64将第一业务获取单元63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网络侧所使用的Relay技术唯一时,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中可以不包括确定单元66;用户终端均对所接收下行业务合并处理时,不必包括第二业务获取单元65。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为图4所示的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而设计的,图6所示的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图4及实施例一至六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6所示的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70、承载信息获取单元71、业务获取单元72和合并单元73,其中,接收单元70用于接收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承载信息获取单元71用于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业务获取单元72用于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合并单元73用于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进行合并。
如图7所示,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包括还包括确定单元74,用于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确定单元74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合并单元73将业务获取单元72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确定单元74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合并单元73将业务获取单元72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网络侧所使用的Relay技术唯一时,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中可以不包括确定单元74。本发明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为图5所示的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而设计的,图7所示的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图5及实施例一至六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7所示的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后,用户终端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以及
用户终端判断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是否分别达到设定阈值,均达不到设定阈值时,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发送的下行业务后进行合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中至少一条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仅侦听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的一条承载信道对应的承载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位于同频或不同频的载波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6.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后,用户终端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后进行合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9.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
承载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是否分别达到设定阈值,均达不到设定阈值时触发第一业务获取单元;
第一业务获取单元,用于分别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以及
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进行合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业务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及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所在的承载信道中至少一条承载信道的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仅侦听信道质量达到设定阈值的一条承载信道对应的承载时隙,直接获取所述下行业务。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所述合并单元将所述第一业务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所述合并单元将所述第一业务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12.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的下行业务配置信息;
承载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的用户终端的同一下行业务在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的信息;
业务获取单元,用于分别侦听所述基站侧的承载时隙和所述中继站侧的承载时隙,获取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以及
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进行合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所述下行业务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一中继方式时,所述合并单元将所述业务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下行业务在物理层进行合并;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网络侧所使用中继方式为层二中继方式或层三中继方式时,所述合并单元将所述业务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基站侧的下行业务及所述中继站侧的下行业务分别进行物理层、层二处理后再进行合并。
CN200910080084.3A 2009-03-18 2009-03-18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1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0084.3A CN101841861B (zh) 2009-03-18 2009-03-18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PCT/CN2009/076202 WO2010105487A1 (zh) 2009-03-18 2009-12-29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AU2009342312A AU2009342312B2 (en) 2009-03-18 2009-12-29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wnlink servic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US13/256,547 US20120002595A1 (en) 2009-03-18 2009-12-29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wnlink servic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BRPI0924843A BRPI0924843A2 (pt) 2009-03-18 2009-12-29 método de recepção e dispositivo para serviço de downlink em sistema de evolução de longo prazo
EP09841770.2A EP2410786B1 (en) 2009-03-18 2009-12-29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wnlink servic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0084.3A CN101841861B (zh) 2009-03-18 2009-03-18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1861A true CN101841861A (zh) 2010-09-22
CN101841861B CN101841861B (zh) 2014-03-12

Family

ID=4273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008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1861B (zh) 2009-03-18 2009-03-18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02595A1 (zh)
EP (1) EP2410786B1 (zh)
CN (1) CN101841861B (zh)
AU (1) AU2009342312B2 (zh)
BR (1) BRPI0924843A2 (zh)
WO (1) WO201010548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102A (zh) * 2015-03-16 2016-10-19 苏州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te终端接收增益的调整方法
WO2022205383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方式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1415B2 (en) * 2012-10-04 2014-11-18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single channel re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153186B2 (en) * 2020-01-28 2021-10-19 Dell Products, L.P. Adaptive network selec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6371A (zh) * 2003-09-03 2006-10-11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中继器辅助通信的方法与装置
CN101030802A (zh) * 2007-02-05 2007-09-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支撑多媒体广播业务的无线多跳中继组网方法
US20080025248A1 (en) * 2006-07-28 2008-01-3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pace Time Block Code Communications with Co-Operative Rel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2419B2 (ja) * 2005-07-25 2009-07-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モニタ端末
JP4824401B2 (ja) * 2005-12-28 2011-11-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無線チャネル状況の通知方法
KR100799580B1 (ko) * 2006-09-29 2008-01-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Mimo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안테나 및 노드 선택 장치 및그 방법
GB0619454D0 (en) * 2006-10-02 2006-11-08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342452B2 (ja) * 2006-12-20 2013-11-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イベントトリガ型のdrxサイクルの調整のための方法及び配置
US20080159253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Motorola, Inc. Method to increase link quality in multihop system
GB2445777B (en) * 2007-01-10 2009-04-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136830A1 (en) * 2007-05-07 2008-11-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relaying soft information for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022184A1 (en) * 2008-07-22 2010-01-2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 relay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040904B2 (en) * 2008-12-17 2011-10-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combining
US20100189038A1 (en) * 2009-01-23 2010-07-29 Runhua Ch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pping data symbols and reference signal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ystems
KR101729548B1 (ko) * 2009-03-06 2017-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oMP 기법이 적용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274951B2 (en) * 2009-03-17 2012-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ell selection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CoMP joint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6371A (zh) * 2003-09-03 2006-10-11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中继器辅助通信的方法与装置
US20080025248A1 (en) * 2006-07-28 2008-01-3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pace Time Block Code Communications with Co-Operative Relays
CN101030802A (zh) * 2007-02-05 2007-09-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支撑多媒体广播业务的无线多跳中继组网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102A (zh) * 2015-03-16 2016-10-19 苏州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te终端接收增益的调整方法
WO2022205383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方式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1861B (zh) 2014-03-12
US20120002595A1 (en) 2012-01-05
BRPI0924843A2 (pt) 2016-02-23
AU2009342312A1 (en) 2011-11-03
EP2410786A4 (en) 2014-10-22
AU2009342312B2 (en) 2013-11-14
EP2410786A1 (en) 2012-01-25
EP2410786B1 (en) 2018-10-03
WO2010105487A1 (zh) 201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408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触发发送载波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EP1750407B1 (e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time, frequency and spatial channel in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05659690B (zh) 在双连接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370294B (zh) 用于harq重传跳过的方法和装置
US10833994B2 (en) Enhanced local acces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P2088814B1 (en) Radio relay station and radio terminal
EP301030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sour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051107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信号受信電力測定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用いる端末
KR10218721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JP602277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96551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US20120307668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Which Enable Considering a Number of Active User Stations Linked Via Relays When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US91313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US10470097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procedur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10274032A1 (en)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mobile terminal for implementing relay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KR2019008762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통신을 위한 단말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WO2011129016A1 (ja) 無線中継伝送機能を含む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856303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an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1066328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基站终端分配资源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通信设备
CN101841861B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业务的接收方法与装置
US10555248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s for enabling a network node to perform a radio operation task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302962A1 (en) Wireless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80084313A (ko)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공간다중화 장치 및 방법
EP2410667A1 (en)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in a relay system
EP3609253B1 (en) Method for s-tti opera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i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ervice in long-term evolution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