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1406A - 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1406A
CN101841406A CN200910127192A CN200910127192A CN101841406A CN 101841406 A CN101841406 A CN 101841406A CN 200910127192 A CN200910127192 A CN 200910127192A CN 200910127192 A CN200910127192 A CN 200910127192A CN 101841406 A CN101841406 A CN 101841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channel
subframe
radio frames
reserve area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7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1406B (zh
Inventor
孙波
王军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 2009101271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14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1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1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1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14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其中,承载反馈信道的无线帧包括保留区域和可用区域,反馈信道承载在可用区域上。该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根据预定参数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其中,预定参数包括:跨帧偏移量、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后置区域偏移量、反馈信道散布系数、反馈信道分布系数。本发明克服了由保留区域子帧承载的反馈信道都由保留区域之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来承载而导致的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技术是对传统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ARQ)技术的改进。HARQ技术结合了ARQ技术和前向纠错(FEC)技术,进而减小了时变衰落信道对接收数据误码率的影响,使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提供更高更稳定的数据吞吐。HARQ是目前主流的4G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和IEEE 802.16m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中,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可以同时传输数据或信号。为了减少由于系统链路结构造成的系统延时,以及灵活分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上的数据载荷,通常将一个无线帧进一步划分为多个时间粒度更小的子帧。其中,一个子帧的时间长度称为一个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例如,在图1所示的无线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被划分为8个子帧,按照顺序递增的原则,对所有无线帧进行顺序编号,简称帧号,如图1所示,8个子帧表示为SF0-SF7,其中,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具有相同的帧结构。
对于一个下行/上行HARQ过程,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子帧被分配给该HARQ过程,用于承载数据信道,相应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也被分配给该HARQ过程,用于承载反馈信道。例如,对于一个上行HARQ过程,上行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上行子帧用于承载数据信道,相应地,下行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下行子帧用于承载与数据信道对应的反馈信道。
目前,存在多个无线系统并存的情况,其中,包括FDD系统。如果FDD系统中的一些子帧被其他系统占用,则为了避免多系统间的干扰,FDD系统就保留这些子帧,即,这些子帧对于FDD系统不可用,也就是说,FDD系统不使用这些子帧来承载数据信道或反馈信道。图2是相关技术中FDD系统的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行子帧包括下行保留区域1、下行区域和下行保留区域2,上行子帧包括上行保留区域1、上行区域和上行保留区域2。其中,Ndg1表示下行保留区域1包含的子帧的数量,Nd表示下行区域包含的子帧的数量,Ndg2表示下行保留区域2包含的子帧的数量,Nug1表示上行保留区域1包含的子帧的数量,Nu表示上行区域包含的子帧的数量,Nug2表示上行保留区域2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图2中所示的保留区域对FDD系统是不可用的,FDD系统可用的下行子帧位于下行区域,可用的上行子帧位于上行区域。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信道携带的数据后,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才能确定与数据对应的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携带在反馈信道上),其中,处理时间称为接收处理时延,反馈信道通过预定的映射关系承载在对应的子帧上。如果映射到的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位于保留区域,则反馈信道都由保留区域之后的第一个可用的子帧来承载。如果反馈信道较多,则同一个子帧就需要承载多个反馈信道,这导致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使用链路的灵活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本由保留区域子帧承载的反馈信道都由保留区域之后的第一个可用的子帧来承载而导致的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其中,承载反馈信道的无线帧包括保留区域和可用区域,反馈信道承载在可用区域上。
根据本发明的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根据预定参数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其中,预定参数包括:跨帧偏移量、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后置区域偏移量、反馈信道散布系数、反馈信道分布系数。
其中,根据如下参数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和反馈信道对应的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第一偏移量、后置区域偏移量以及一个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量。
如果跨帧偏移量小于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则根据跨帧偏移量、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和后置区域,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其中,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包括从可用区域的第一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开始的、连续多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
上述跨帧偏移量根据下述参数确定:第一偏移量、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和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以及一个无线帧所包含子帧的个数,其中,第一偏移量根据数据信道所在的子帧、接收端接收处理时延和数据突发占用的子帧的数量确定,其中,数据信道与反馈信道相对应。
其中,根据公式1确定第一偏移量:
第一偏移量=n+NTTI+PRx    公式1,
根据公式2确定跨帧偏移量:
跨帧偏移量=n+NTTI+PRx-(m′-m)Nsf    公式2,
其中,n表示数据信道所在的子帧号,NTTI表示数据突发占用的子帧的数量,PRx表示接收端接收处理时延占用的子帧的数量,m′表示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号,m表示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号,Nsf表示一个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量。
上述后置区域偏移量根据如下参数确定:保留区域的后置区域、可用区域、反馈信道分布系数。
其中,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后置区域偏移量: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041
其中,Nx表示可用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Nxg2表示保留区域的后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nC表示反馈信道分布系数,表示向下取整操作。
另外,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m′: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043
其中,m表示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号,d表示第一偏移量,c表示后置区域偏移量,Nsf表示一个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量,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051
表示向下取整操作。
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n′: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052
其中,a表示跨帧偏移量、b表示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c表示后置区域偏移量、nC表示反馈信道分布系数,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053
表示向下取整操作、k表示反馈信道散布系数。
另外,上述反馈信道散布系数k用于指示可用区域中从第一个子帧开始的连续k+1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反馈信道分布系数nC用于指示反馈信道在无线帧中的分布周期。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至少之一,本发明通过采用跨帧偏移量、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后置区域偏移量、散布系数和分布系数来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克服了由保留区域子帧承载的反馈信道都由保留区域之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来承载而导致的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FDD系统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HARQ的下行数据信道与上行反馈信道的映射示意图;
图5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HARQ的下行数据信道与上行反馈信道的另一映射示意图;
图6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HARQ的下行数据信道与上行反馈信道的又一映射示意图;
图7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HARQ的下行反馈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映射示意图;
图8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HARQ过程的下行反馈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另一映射示意图;
图9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HARQ过程的上行数据信道与下行反馈信道的又一映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如上所述,在接收端接收了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后,相应地,接收端将对应于数据的反馈信息承载在反馈信道反馈给发送端,其中,反馈信道与数据信道相对应。通过现有的映射关系,如果承载反馈信道的位置为保留区域,由于保留区域对于系统不可用,则系统将反馈信道重新映射到保留区域后的第一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上。如果落入保留区域的反馈信道较多,则意味着这些反馈信道都需要由保留区域后的第一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来承载。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方案降低了使用链路的灵活性,以及影响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此,本发明充分利用保留区域后的多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根据跨帧偏移量、无线帧的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后置区域偏移量、反馈信道散布系数(可以简称为散布系数)和反馈信道分布系数(可以简称为分布系数,也可以称为反馈信道分布因子)来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灵活地将多个落入保留区域的反馈信道平均映射到这多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上,即,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为从可用区域的第一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开始的、连续多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落入保留区域的反馈信道由同一个子帧承载而导致的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基于图2给出以下假设几个参数:
(m,n):数据信道所在的第m个无线帧上的第n个子帧;
(m′,n′):对应于上述数据信道的反馈信道所在的第m′个无线帧上的第n′个子帧;
Nsf:一个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无线帧包含8个子帧,即,Nsf=8;
Ndg1:下行保留区域1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即,下行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
Ndg2:下行保留区域2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即,下行保留区域的后置区域;
Nd:下行区域包含的子帧的数量;
Nug1:上行保留区域1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即,上行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
Nug2:上行保留区域2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即,上行保留区域的后置区域;
Nu:上行区域包含的子帧的数量;
NTTI:数据信道上一次数据突发所占用的子帧的数量;
PRx:接收端接收处理延时所占用的子帧的数量;
nC:反馈信道分布系数(可以简称为分布系数),用于指示反馈信道在无线帧的可用区域的分布周期;
k:反馈信道散布系数(可以简称为散布系数),用于指示可用区域中从第一个子帧开始的连续k+1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
其中,Nsf=Ndg1+Nd+Ndg2=Nug1+Nu+Nug2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首先基于图2对上述参数进行举例说明。
在下行HARQ过程,反馈信道由上行链路承载。如果上行无线帧的可用区域中包含的子帧为4个,帧号分别为SF1、SF2、SF3、SF4,即,Nu为4,Nug1为1,Nug2为3,在散布系数为2(表示可用区域中从第一个子帧开始的连续3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时:
如果分布系数为1,则表示在子帧SF1、SF2、SF3、SF4上都可以承载反馈信道,对于映射到保留区域1的多个反馈信道,这多个反馈信道可以由SF3、SF4、SF5来负担承载;如果分布系数为2,则表示在子帧SF3、SF5上可以承载反馈信道,对于映射到保留区域的多个反馈信道,可以由SF3、SF4以及下一无线帧中的第一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来承载。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302和步骤304。
步骤302,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
步骤304,根据预定参数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其中,预定参数包括:跨帧偏移量、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后置区域偏移量、散布系数、分布系数。
其中,跨帧偏移量根据第一偏移量、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和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以及一个无线帧所包含的子帧的数量确定,其中,第一偏移量根据数据信道所在的子帧、接收端接收处理时延和数据突发占用的子帧的数量确定;后置区域偏移量根据保留区域的后置区域、可用区域、分布系数来确定。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上述预定参数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使得映射到保留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反馈信道可以平均分布映射到可用区域中的第一个可以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及其后连续的多个可以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在一个子帧上承载一个或多个反馈信道,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保留区域后的可用区域中的可以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使得保留区域中的可以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分担多个反馈信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具体地,上述第一偏移量(用h来表示)可以用如下公式(1)来确定,跨帧偏移量(用a来表示)可以用如下公式(2)来确定,后置区域偏移量(用c来表示)可以用如下公式(3)来确定:
h=n+NTTI+PRx               (1)
a=n+NTTI+PRx-(m′-m)Nsf    (2)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01
上述步骤302中确定反馈信道无线帧的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确定反馈信道无线帧的过程,即,通过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第一偏移量(即上述的第一偏移量)、后置区域偏移量以及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量来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具体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4)来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02
详细地确定反馈信道无线帧的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在确定了反馈信道的无线帧后,执行上述步骤304,具体地,可以通过下述公式(5)来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
n′=f(a,b,c)            (5)
其中,b为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上述跨帧偏移量大于或等于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则表示反馈信道将被映射到可用区域,那么,上述步骤304中的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可以根据跨帧偏移量、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和分布系数来确定,该映射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来完成。具体地,可以通过下述公式(6)来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11
如果上述跨帧偏移量小于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则表示反馈信道将被映射到保留区域,那么,可以通过下述公式(7)来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12
上述表示向上取整操作,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14
表示向下取整操作,a,b,c以及f(a,b,c)都为整数。
在现有技术中,在上述跨帧偏移量小于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时,反馈信道是由保留区域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来承载的,具体地,可用公式(8)来表示:
n′=b    (8)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案可以用如下公式(9)来表示: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15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16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21
以下给出具体的几个实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以下给出实例中的系统参数定义及默认取值:
Nsf=8;
NTTI可以为1或者2;
对于下行HARQ,PRx指终端接收处理延时所占用的子帧的数量,取值为3;对于上行HARQ,PRx指基站接收处理延时所占用的子帧的数量,取值为2;
nC取值为1或者2。如无特别说明,nC取值为1。
实例一
图4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HARQ的下行数据信道与上行反馈信道的映射示意图,如图4所示,Nug1=3;Nu=5;Nug2=0;Ndg1=0;Nd=8;Ndg2=0;NTTI=1;k=3。
根据上述公式(9)来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即,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22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23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24
将该实例中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9)简化为下述公式(10):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31
n′=f(n+4-(m′-m)*8,3,0)        (10)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32
根据上述的简化公式(10),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表1示出了无线帧中的下行数据信道子帧与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子帧的映射关系。
表1
  下行子帧   下行子帧坐标   反馈信道坐标
  SF0   (m,0)   (m,4)
  SF1   (m,1)   (m,5)
  SF2   (m,2)   (m,6)
  SF3   (m,3)   (m,7)
  SF4   (m,4)   (m+1,3)
  SF5   (m,5)   (m+1,4)
  SF6   (m,6)   (m+1,5)
  SF7   (m,7)   (m+1,3)
在现有技术中,当n+1<(m′-m)*8时,即,在下行子帧为SF4、SF5、SF6、SF7时,反馈信道的所在的子帧由上述公式(8)来确定,这4个下行数据信道子帧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子帧都是保留区域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即,坐标为(m+1,3)的子帧。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的无线帧的可用区域,将下行子帧为SF4、SF5、SF6、SF7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分别由可用区域中的多个子帧来承载,即,分别由坐标为(m+1,3)、(m+1,4)、(m+1,5)、(m+1,3)的子帧来承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链路应用的灵活性,提供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实例二
图5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HARQ的下行数据信道与上行反馈信道的另一映射示意图,如图5所示,Nug1=1;Nu=6;Nug2=1;Ndg1=0;Nd=8;Ndg2=0;NTTI=2;k=2。
根据上述公式(9)来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将该实例中的参数代入后,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41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42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43
上述公式(9)简化为下述公式(11):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44
n′=f(n+5-(m′-m)*8,1,-1)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45
根据上述的简化公式(11),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表2示出了无线帧中的下行数据信道子帧与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子帧的映射关系。
表2
  下行子帧   下行子帧坐标   反馈信道坐标
  SF0   (m,0)   (m,5)
  SF1   (m,1)   (m,6)
  SF2   (m,2)   (m+1,1)
  SF3   (m,3)   (m+1,2)
  SF4   (m,4)   (m+1,1)
  SF5   (m,5)   (m+1,2)
  SF6   (m,6)   (m+1,3)
  SF7   (m,7)   (m+1,4)
在现有技术中,当n+4<(m′-m)*8时,即,在下行子帧为SF2、SF3、SF4、SF5、SF6、SF7时,反馈信道的所在的子帧由上述公式(8)来确定,这6个下行数据信道子帧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子帧都是保留区域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即,坐标为(m+1,1)的子帧。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的无线帧的可用区域,将下行子帧为SF2、SF3、SF4、SF5、SF6、SF7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分别由可用区域中的多个子帧来承载,即,分别由坐标为(m+1,1)、(m+1,2)、(m+1,1)、(m+1,2)、(m+1,3)、(m+1,4)的子帧来承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链路应用的灵活性,提供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实例三
图6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HARQ的下行数据信道与上行反馈信道的映射示意图,如图6所示,Nug1=2;Nu=5;Nug2=1;Ndg1=1;Nd=5;Ndg2=2;NTTI=2;k=2。
根据上述公式(9)来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将该实例中的参数代入后,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63
上述公式(9)简化为下述公式(12):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64
n′=f(n+5-(m′-m)*8,2,-1)        (12)
根据上述的简化公式(12),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表3示出了无线帧中的下行数据信道子帧与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子帧的映射关系。
表3
  下行子帧   下行子帧坐标   反馈信道坐标
  SF0   保留区域   无
  SF1   (m,1)   (m,6)
  SF2   (m,2)   (m+1,2)
  SF3   (m,3)   (m+1,2)
  SF4   (m,4)   (m+1,3)
  SF5   (m,5)   (m+1,2)
  下行子帧   下行子帧坐标   反馈信道坐标
  SF6   保留区域   无
  SF7   保留区域   无
在现有技术中,当n+3<(m′-m)*8时,即,在下行子帧为SF2、SF3、SF4时,反馈信道的所在的子帧由上述公式(8)来确定,这3个下行数据信道子帧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子帧都是保留区域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即,坐标为(m+1,2)的子帧。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的无线帧的可用区域,将下行子帧为SF2、SF3、SF4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分别由可用区域中的多个子帧来承载,即,分别由坐标为(m+1,2)、(m+1,2)、(m+1,3)的子帧来承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链路应用的灵活性,提供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实例四
图7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HARQ的下行反馈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映射示意图,如图7所示,Nug1=0;Nu=8;Nug2=0;Ndg1=3;Nd=5;Ndg2=0;NTTI=1;nc=1;k=3。
根据上述公式(9)来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即,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71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72
将该实例中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9)简化为下述公式(13):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74
n′=f(n+3-(m′-m)*8,3,0)        (13)
f ( n + 3 - ( m &prime; - m ) * 8,3,0 ) = n + 3 - ( m &prime; - m ) * 8 , n &GreaterEqual; ( m &prime; - m ) * 8 n + 6 - ( m &prime; - m ) * 8 , n < ( m &prime; - m ) * 8
根据上述的简化公式(13),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表4示出了无线帧中的下行数据信道子帧与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子帧的映射关系。
表4
  上行子帧   上行子帧坐标   反馈信道坐标
  SF0   (m,0)   (m,3)
  SF1   (m,1)   (m,4)
  上行子帧   上行子帧坐标   反馈信道坐标
  SF2   (m,2)   (m,5)
  SF3   (m,3)   (m,6)
  SF4   (m,4)   (m,7)
  SF5   (m,5)   (m+1,3)
  SF6   (m,6)   (m+1,4)
  SF7   (m,7)   (m+1,5)
在现有技术中,当n<(m′-m)*8时,即,在上行子帧为SF5、SF6、SF7时,反馈信道的所在的子帧由上述公式(8)来确定,这3个上行数据信道子帧对应的下行反馈信道子帧都是保留区域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即,坐标为(m+1,3)的子帧。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的无线帧的可用区域,将上行子帧为SF5、SF6、SF7对应的下行反馈信道分别由可用区域中的多个子帧来承载,即,分别由坐标为(m+1,3)、(m+1,4)、(m+1,5)的子帧来承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链路应用的灵活性,提供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实例五
图8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HARQ过程的下行反馈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映射示意图,如图8所示,Nug1=0;Nu=8;Nug2=0;Ndg1=1;Nd=6;Ndg2=1;NTTI=2;nc=2;k=2。
根据上述公式(9)来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即,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91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92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93
将该实例中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9)简化为下述公式(14):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94
n′=f(n+4-(m′-m)*8,1,-2)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195
(14)根据上述的简化公式(14),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表5示出了无线帧中的下行数据信道子帧与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子帧的映射关系。
表5
  上行子帧   上行子帧坐标   反馈信道坐标
  SF0   (m,0)   (m,5)
  SF1   (m,1)   (m,5)
  SF2   (m,2)   (m+1,1)
  SF3   (m,3)   (m+1,1)
  SF4   (m,4)   (m+1,3)
  SF5   (m,5)   (m+1,1)
  SF6   (m,6)   (m+1,3)
  SF7   (m,7)   (m+1,3)
在现有技术中,当n+3<(m′-m)*8时,即,在上行子帧为SF2、SF3、SF4时,反馈信道的所在的子帧由上述公式(8)来确定,这3个上行数据信道子帧对应的下行反馈信道子帧都是保留区域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即,坐标为(m+1,1)的子帧。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的无线帧的可用区域,将上行子帧为SF2、SF3、SF4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分别由可用区域中的多个子帧来承载,即,分别由坐标为(m+1,1)、(m+1,1)、(m+1,3)的子帧来承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链路应用的灵活性,提供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实例六
图9是在多系统共存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HARQ过程的上行数据信道与下行反馈信道的映射示意图,如图9所示,Nug1=2;Nu=5;Nug2=1;Ndg1=1;Nd=5;Ndg2=2;NTTI=2;nc=2;k=2。
根据上述公式(9)来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即,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201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202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203
将该实例中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9)简化为下述公式(15):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211
n′=f(n+4-(m′-m)*8,1,-2)
Figure B2009101271921D0000212
根据上述的简化公式(15),确定反馈信道的位置。表6示出了无线帧中的上行数据信道子帧与对应的下行反馈信道子帧的映射关系。
表6
  上行子帧   上行子帧坐标   反馈信道坐标
  SF0   保留区域   无
  SF1   保留区域   无
  SF2   (m,2)   (m+1,1)
  SF3   (m,3)   (m+1,1)
  SF4   (m,4)   (m+1,3)
  SF5   (m,5)   (m+1,1)
  SF6   (m,6)   (m+1,3)
  SF7   保留区域   无
在现有技术中,当n+3<(m′-m)*8时,即,在上行子帧为SF2、SF3、SF4、SF5、SF6时,反馈信道的所在的子帧由上述公式(8)来确定,这5个上行数据信道子帧对应的下行反馈信道子帧都是保留区域后的第一个可用子帧,即,坐标为(m+1,1)的子帧。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的无线帧的可用区域,将上行子帧为SF2、SF3、SF4、SF5、SF6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分别由下行子帧的可用区域中的多个子帧来承载,即,分别由坐标为(m+1,1)、(m+1,1)、(m+1,3)、(m+1,1)、(m+1,3)的子帧来承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链路应用的灵活性,提供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对于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上述参数,在不同的接收端(即,不同的基站或不同的终端)、不同的无线帧中的取值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本发明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接收端根据无线帧所含子帧的数量、接收端接收处理时延、数据突发占用子帧的数量、可用区域中子帧数量及位置、保留区域所占子帧的数量及位置、承载数据信道的子帧位置、反馈信道分布系数、以及反馈信道散布系数来确定一个HARQ过程的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简单灵活的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实现的复杂度较低。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承载反馈信道的无线帧包括保留区域和可用区域,其中,所述反馈信道在所述可用区域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
根据预定参数确定所述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其中,所述预定参数包括:跨帧偏移量、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后置区域偏移量、反馈信道散布系数、反馈信道分布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参数确定所述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
和所述反馈信道对应的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第一偏移量、所述后置区域偏移量以及一个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跨帧偏移量小于所述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则根据所述跨帧偏移量、所述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和后置区域,确定所述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其中,所述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包括从所述可用区域的第一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开始的、连续多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帧偏移量根据下述参数确定:第一偏移量、所述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和所述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以及一个无线帧所包含子帧的个数,其中,所述第一偏移量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所在的子帧、接收端接收处理时延和数据突发占用的子帧的数量确定,其中,所述数据信道与所述反馈信道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公式1确定所述第一偏移量:
第一偏移量=n+NTTI+ORx    公式1,
根据公式2确定所述跨帧偏移量:
跨帧偏移量=n+NTTI+PRx-(m′-m)Nsf  公式2,
其中,n表示所述数据信道所在的子帧号,NTTI表示数据突发占用的子帧的数量,PRx表示接收端接收处理时延占用的子帧的数量,m′表示所述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号,m表示所述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号,Nsf表示一个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区域偏移量根据如下参数确定:保留区域的后置区域、所述可用区域、反馈信道分布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后置区域偏移量:
Figure F2009101271921C0000021
其中,Nx表示所述可用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Nxg2表示保留区域的后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nC表示反馈信道分布系数,
Figure F2009101271921C0000022
表示向下取整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反馈信道所在的无线帧m′:
Figure F2009101271921C0000031
其中,m表示数据信道所在的无线帧号,d表示第一偏移量,c表示后置区域偏移量,Nsf表示一个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量,
Figure F2009101271921C0000032
表示向下取整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反馈信道所在的子帧n′:
Figure F2009101271921C0000033
其中,a表示跨帧偏移量、b表示保留区域的前置区域所占的子帧的数量、c表示后置区域偏移量、nC表示反馈信道分布系数,
Figure F2009101271921C0000034
表示向下取整操作、k表示反馈信道散布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信道散布系数k用于指示可用区域中从第一个子帧开始的连续k+1个可承载反馈信道的子帧;
所述反馈信道分布系数nC用于指示反馈信道在所述无线帧中的分布周期。
CN 200910127192 2009-03-17 2009-03-17 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14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27192 CN101841406B (zh) 2009-03-17 2009-03-17 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27192 CN101841406B (zh) 2009-03-17 2009-03-17 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1406A true CN101841406A (zh) 2010-09-22
CN101841406B CN101841406B (zh) 2013-08-07

Family

ID=4274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2719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1406B (zh) 2009-03-17 2009-03-17 反馈信道的位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14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585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588B (zh) * 2006-04-30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增强专用信道中压缩模式传输控制方法
CN101114852A (zh) * 2006-07-28 2008-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增强专用信道快速负荷控制方法
CN101132352B (zh) * 2006-08-21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特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282165A (zh) * 2007-04-04 2008-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帧数据的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585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1406B (zh)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2408B (zh)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6658742A (zh) 数据调度及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25466B (zh) 信令处理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2083211B (zh)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7197528A (zh) 一种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11666B (zh) 外环链路自适应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743619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67467B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harq确认消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8767670B2 (en) Allocation of periodically distributed fram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997663A (zh) Harq的定时方法和装置
CN1020175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方法
CN101989898A (zh)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5934997A (zh) 基站、发送方法、移动台以及重发控制方法
CN102916789A (zh) 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回报方法
CN106559906A (zh) 数据传输方法、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807984B (zh) 同步harq的调度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958775A (zh) 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795177B (zh) 一种重传确认信息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867937A (zh) 基于恒定调度的混合自动重传实现方法
CN109842476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648175B (zh)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790897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33598A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2595609B (zh) 一种子帧捆绑时实现上行子帧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JP2005517370A6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