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9288A - 恒定速度接头 - Google Patents

恒定速度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9288A
CN101839288A CN201010171381A CN201010171381A CN101839288A CN 101839288 A CN101839288 A CN 101839288A CN 201010171381 A CN201010171381 A CN 201010171381A CN 201010171381 A CN201010171381 A CN 201010171381A CN 101839288 A CN101839288 A CN 101839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ant speed
groove
dimple
grooves
speed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1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弗洛里斯-加雷
K·A·科兹洛夫斯基
E·R·蒙拉冈-帕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to CN2015103562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794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9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9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1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located in sockets in one of the coupling parts

Abstract

一种恒定速度接头包括外部元件,该外部元件限定内部开孔和多个——包括至少四个——凹槽,凹槽布置在内部开孔内并且沿第一纵轴线延伸,每个凹槽平行于其他凹槽和第一纵轴线,并且内部元件布置在内部开孔内,该内部元件具有第二纵轴线并且限定对应凹槽的多个凹座,凹座绕第二纵轴线径向布置,同时每个凹座与多个凹槽中的一个相对。接头进一步包括对应凹槽的多个驱动滚珠,每个驱动滚珠具有球形形状并且可旋转地布置在多个凹座中的一个内且可移动地布置在多个凹槽中的一个内,其中外部元件、内部元件和多个驱动滚珠组成恒定速度接头。

Description

恒定速度接头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是2007年12月17日提交的序号为11/958,056的美国专利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并要求其优先权,而且还要求2009年3月18日提交的序号为61/161344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两个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万向接头,该万向接头用于当驱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于彼此铰接时在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传递转矩。
背景技术
当前万向接头领域主要是朝通过提高万向接头传递转矩的能力和减少万向接头的噪音和振动来提高万向接头的性能方面发展的。万向接头性能的提高导致制造万向接头的成本提高。然而,仍然需要便宜并且容易制造的万向接头。
第4,832,657号美国专利(′657专利)公开了这样一种便宜并且容易制造的万向接头。该万向接头包括外部元件。该外部元件限定了内部开孔和多个凹槽,凹槽沿纵轴线延伸并且布置在内部开孔内。每个凹槽都平行于其它所有凹槽和纵轴线并且沿纵轴线具有笔直线性轮廓。内部元件布置在内部开孔内并且限定了多个开口,这些开口从纵轴线沿径向向外延伸,同时每个开口对着一个凹槽。内部元件进一步限定中心孔,中心孔与纵轴线同心并且延伸穿过所述开口。万向接头进一步包括多个具有球形外形的驱动滚珠。一个驱动滚珠由每个开口支撑并且在每个开口内旋转,而且由一个凹槽以滚动接合的方式支撑。中心销布置在中心孔内并且以滚动接合的方式接合驱动滚珠。然而,′657专利中公开的万向接头不包括一结构,当内部元件相对于外部元件铰接时,该结构防止布置在开口和凹槽之间的驱动滚珠在其中发出咔嗒声,因此产生不希望的噪音和振动。
第6,685,571号美国专利(′571专利)也公开了这样一种便宜并且容易制造的万向接头。该万向接头包括外部元件。该外部元件限定了内部开孔和多个布置在内部开孔内的凹槽。这些凹槽沿纵轴线延伸。内部元件布置在内部开孔内并且限定了多个凹座。这些凹座围绕纵轴线径向布置,并且每个凹座对应一个凹槽。′571专利中公开的万向接头进一步包括多个具有球形外形的驱动滚珠。一个驱动滚珠由一个凹座支撑并且在凹座内旋转,而且由一个凹槽以滚动接合的方式支撑。每个凹槽包括沿纵轴线的曲线轮廓,用于当万向接头铰接时保持驱动滚珠与凹槽接触。
尽管这些万向接头的设计可以是实用的,但仍然需要具有改进性能特征的万向接头,尤其具有改进的传递转矩能力、减小的噪音和振动,相对于其它万向接头设计,这种万向接头可以容易地以低成本制造。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恒定速度接头。该恒定速度接头包括外部元件,外部元件限定了内部开孔和多个-至少包含四个的凹槽,凹槽布置在内部开孔内并沿第一纵轴线延伸,同时多个凹槽中的每个都平行于多个凹槽中的所有其他凹槽和第一纵轴线。接头还包括内部元件,内部元件布置在内部开孔内,内部元件具有第二纵轴线并且限定了对应多个凹槽的多个凹座,凹座围绕第二纵轴线径向布置,同时多个凹座中的每个都对应着多个凹槽中的一个。接头进一步包括对应于多个凹槽的多个驱动滚珠,每个驱动滚珠都具有球形形状并且可旋转地布置在多个凹座的一个内且可移动地布置在多个凹槽的每个内,其中外部元件、内部元件和多个驱动滚珠组成恒定速度接头。
方案1.一种恒定速度接头,包括:
外部元件,其限定内部开孔和多个-包括至少四个凹槽,所述凹槽布置在所述内部开孔内并且沿第一纵轴线延伸,同时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每个平行于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所有其他凹槽和所述第一纵轴线;
内部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内部开孔内,所述内部元件具有第二纵轴线并且限定对应于所述多个凹槽的多个凹座,所述凹座绕所述第二纵轴线径向地布置,同时所述多个凹座中的每个与所述多个凹槽中的一个相对;以及
多个驱动滚珠,其对应于所述多个凹槽,每个驱动滚珠具有球形形状并且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多个凹座中的一个内,并且每个驱动滚珠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多个凹槽中的一个内,其中所述外部元件、内部元件和多个驱动滚珠组成恒定速度接头。
方案2.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中的每个包括非球形形状。
方案3.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的非球形形状包括尖拱形。
方案4.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的非球形形状包括抛物线形。
方案5.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的非球形形状包括椭圆形。
方案6.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包括横向于所述纵轴线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具有与所述多个驱动滚珠的球形形状接合的非圆形形状。
方案7.如方案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的非圆形横截面包括尖拱形。
方案8.如方案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的非圆形横截面包括椭圆形。
方案9.如方案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的非圆形横截面包括抛物线形。
方案10.如方案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中的每个包括非球形形状,所述非球形形状包括横向于所述第二纵轴线的非圆形横截面,同时所述多个凹座的横截面不同于所述多个凹槽的横截面。
方案11.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每个凹座包括球形形状。
方案12.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恒定速度接头配置成提供基本为零的生成轴向力。
方案13.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凹座和驱动滚珠的数量都为偶整数。
方案14.如方案12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凹座绕所述第二纵轴线在周向上和径向上等间距地分隔开。
方案15.如方案13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恒定速度接头配置成提供基本为零的生成轴向力。
方案16.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每个非球形凹座和布置在其中的球形驱动滚珠在所述凹座和所述驱动滚珠之间限定出凹座间隔距离。
方案17.如方案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每个凹槽和布置在其中的驱动滚珠在所述凹槽和所述驱动滚珠之间限定出凹槽间隔距离。
方案18.如方案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内部元件具有球茎状端端并且所述多个凹座布置在所述球茎状端部上。
方案19.如方案2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驱动滚珠中的每个包括滚珠中心和中心轴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穿过所述多个驱动滚珠中的每个的滚珠中心且以垂直角度与所述第一纵轴线相交,并且所述多个驱动滚珠中的每个沿着环形接触面与所述多个凹座中的一个接触。
方案20.如方案19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每个驱动滚珠和凹座包括第一凹座径向线和第二凹座径向线,所述第一凹座径向线从滚珠中心延伸至环形接触面,所述第二凹座径向线与所述第一凹座径向线共面并且在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反侧从滚珠中心延伸至环形接触面,从而限定凹座接触角度,所述凹座接触角度在所述第一凹座径向线和所述第二凹座径向线之间测量,并且每个驱动滚珠沿着第一线性接触面和第二线性接触面接触相应的凹槽,并且包括第一凹槽径向线和第二凹槽径向线,所述第一凹槽径向线在滚珠中心和所述第一线性接触面之间延伸,所述第二凹槽径向线在中心轴线的相反侧在滚珠中心与第二线性接触面之间延伸,从而限定凹槽接触角度,所述凹槽接触角度在所述第一凹槽径向线和所述第二凹槽径向线之间测量,同时所述凹座接触角度小于所述凹槽接触角度从而当所述内部元件相对于所述外部元件铰接时迫使每个驱动滚珠抵靠相应的凹槽。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本发明的优点将很容易理解,正如通过参阅下面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好理解一样。
图1是在此公开的恒定速度接头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恒定速度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恒定速度接头沿3-3截面剖开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恒定速度接头沿4-4截面剖开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区域5的横向剖视图的局部放大;
图6是图5中的区域6的剖视图的进一步局部放大;
图7是图5中的区域7的剖视图的进一步局部放大;
图8是图5中的8-8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在此公开的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接头装配好时沿10-10截面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接头装配好时恒定速度接头在铰接位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12是用于在此公开的三滚珠和四滚珠恒定速度接头的接头角度与标准化生成轴向力的函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其应用或使用。应该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或相应的部件和特征。
参见附图,万向接头总体上表示为20。随着驱动轴22和从动轴24相对于彼此铰接,万向接头20传递转矩,即驱动轴22和从动轴24之间的旋转运动。万向接头20尤其适合用作恒定速度接头(CV接头),并且可以在需要沿着一系列轴传递转矩的任何合适的应用中使用,而且尤其适合在机动车轴向驱动轴中使用,而且在驱动桥差速器与驱动轮之间作为内侧CV接头和外侧CV接头在前轮驱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中还特别有用。然而,应当理解,CV接头20,或者包括第一CV接头20和第二CV接头(未示出)的第一轴22,可以应用在其它场合中,其中转矩必须在铰接轴之间传递(即彼此相对移动,特别是那些轴可以是相对彼此成角度或者伸缩或两者都有的场合)。
万向接头20包括外部元件26。外部元件26连接到驱动轴22上。为了一起旋转运动,外部元件26和驱动轴22可以是彼此固定附接的独立部件。或者,外部元件26和驱动轴22可以作为一个单独部件整体地形成。
外部元件26限定了内部开孔28和多个布置在内部开孔28内的凹槽30。凹槽30沿外部元件26和驱动轴22的纵轴线L延伸。每个凹槽30都平行于所有其它凹槽30,并且具有笔直线性轮廓,该轮廓沿着并且平行于纵轴线L。优选地,凹槽30绕纵轴线L彼此径向地分隔开。凹槽30包括横向于纵轴线L的横截面。凹槽30的横截面具有非圆形形状。凹槽30的非圆形横截面可以包括尖拱形、椭圆或者抛物线。应该理解,凹槽30的非圆形横截面还可以包括不同于尖拱形、椭圆或者抛物线的形状。
内部元件32布置在外部元件26的内部开口28内。内部元件32连接到从动轴24上。为了一起旋转运动,内部元件32和从动轴24可以是彼此固定附接的独立部件。或者,内部元件32和从动轴24可以作为一个单独部件整体地形成。内部元件32和从动轴24沿纵轴线L2延伸。当接头没有铰接时,驱动轴22和外部元件26的纵轴线L以及内部元件32和从动轴24的纵轴线L2是共线的。
内部元件32包括总体上为球茎状的端部34,该球茎状端部布置在外部元件26的内部开口28内。内部元件32在球茎状端部34处限定了多个凹座36。凹座36彼此等距地间隔开,绕纵轴线L2径向分布且与纵轴线L2间隔开来。每个凹座36对着一个凹槽30,即对着的凹座36和凹槽30的数量相等。凹座36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凹座形状,包括各种非球形和球形凹座形状。应该理解,凹座36的非球形形状可以包括横向于纵轴线L2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包括非圆形形状,同时凹座36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于凹槽30的横截面形状。凹座36的非球形形状可以由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尖拱形、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椭圆或者由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抛物线所限定。应该理解,凹座36的非球形形状也可以由不同于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尖拱形、椭圆或者抛物线的非球形曲线形状所限定。凹座36的球形形状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球形形状,例如各种部分球形或者半球形形状。凹座36的球形形状可以包括横向于纵轴线L2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包括圆形形状,同时凹座36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于凹槽30的横截面形状。
万向接头20进一步包括多个驱动滚珠38。每个驱动滚珠38包括球形形状并且部分布置在一个凹座36内且在其中旋转。每个驱动滚珠38也部分布置在一个凹槽30内以便与其滚动接合。每个驱动滚珠38包括滚珠中心40和中心轴线C。中心轴线C延伸穿过每个驱动滚珠38的滚珠中心40并且与纵轴线L2以垂直角度相交。
每个驱动滚珠38沿着环形接触面42接触一个凹座36,即凹座36的非球形形状沿着环形接触面42接合驱动滚珠38的球形形状,如图5和6所示。因为驱动滚珠38的球形形状不同于凹座36的非球形形状,驱动滚珠38仅沿着环形接触面42-即与驱动滚珠38的中心轴线C同心的环形圈接触凹座36。环形接触面42的位置取决于凹座36的非球形形状。因此,由于驱动滚珠38和凹座36之间仅有的接触是沿着环形接触面42的,凹座36的第一表面区域和凹座36的第二表面区域不接触驱动滚珠38的球形形状,第一表面区域位于环形接触表面的下方更邻近凹座36底座,第二表面区域位于环形接触表面42的上方更邻近凹座36的外周边。因此,在凹座36和驱动滚珠38之间沿着邻近凹座36的底座的中心轴线C,每个凹座36与其中的每个驱动滚珠38限定了凹座间隔距离44,如图6所示。
每个驱动滚珠38包括第一凹座径向线46和第二凹座径向线48。第一凹座径向线46从驱动滚珠38的滚珠中心40延伸至环形接触面42。第二凹座径向线48与第一凹座径向线46共面并且从驱动滚珠38的滚珠中心40延伸至相对于第一凹座径向线46位于中心轴线C相对侧的环形接触面42。第一凹座径向线46和第二凹座径向线48限定了凹座接触角度A,凹座接触角度A在第一凹座径向线46和第二凹座径向线48之间测量。凹座接触角度A小于180度(180°)。优选地,凹座接触角度A小于100度(100°)。
每个驱动滚珠38沿着第一线性接触面50和第二线性接触面52接触一个凹槽30,即凹槽30的非圆形横截面沿着第一线性接触面50和第二线性接触面52接合驱动滚珠38的球形形状,如图5和7所示。因为驱动滚珠38的球形形状不同于凹槽30的非圆形横截面,驱动滚珠38沿着两个线性路径-即第一线性接触面50和第二线性接触面52接触凹槽30。这是沿凹槽30笔直线性轮廓延伸的两点接触的变形。第一线性接触面50和第二线性接触面52的位置取决于凹槽30的非圆形横截面形状。因此,由于驱动滚珠38和凹槽30之间仅有的接触是沿着第一线性接触面50和第二线性接触面52的,在更邻近凹槽30底座的第一线性接触面50和第二线性接触面52上方和之间的凹槽30的第一表面区域,与在更邻近凹槽30外缘的第一线性接触面50与第二线性接触面52下方的凹槽第二表面区域不接触驱动滚珠38的球形形状。因此,每个凹槽30和每个驱动滚珠38之间限定了凹槽间隔距离54,凹槽间隔距离54沿着邻近凹槽30底座的中心轴线C位于凹槽30和驱动滚珠38之间。
每个驱动滚珠38包括第一凹槽径向线56和第二凹槽径向线58。第一凹槽径向线56在驱动滚珠38的滚珠中心40和第一线性接触面50之间延伸。第二凹槽径向线58在相对于第一凹槽径向线56位于中心轴C相对侧在驱动滚珠38的滚珠中心40和第二线性接触面52之间延伸。第一凹槽径向线56和第二凹槽径向线58限定了凹槽接触角度B,凹槽接触角度B在第一凹槽径向线56和第二凹槽径向线58之间测量。
凹槽接触角度B在幅值上-即在数值上大于凹座接触角度A,或者反过来说,凹座接触角度A在幅值上-即在数值上小于凹槽接触角度B。当内部元件32相对于外部元件26铰接时,较小的凹座接触角度A迫使每个驱动滚珠38向上抵靠着凹槽30。凹座接触角度A产生沿着驱动滚珠38中心轴线C向外远离纵轴线L2的径向负载。凹槽接触角度B产生沿驱动滚珠38中心轴线C向内朝向纵轴线L2的径向负载。因为凹座接触角度A小于凹槽接触角度B,所以由凹座接触角度A产生的径向负载大于由凹槽接触角度B产生的径向负载。由此,所生成的最终径向负载迫使驱动滚珠38向外远离纵轴线L2并且进入凹槽30。应当理解,较大的凹槽接触角度B允许较多负载引导到横向于纵轴线L2的方向上,并且因此较小的凹座接触角度A沿着中心轴线C产生较高的径向负载。
如图4所示,保持机构62将内部元件32的球茎状端部34和驱动滚珠38保持在外部元件26的内部开孔28内。保持机构62可以包括由外部元件26限定在内部开孔28内的凹槽60,同时弹簧C形夹(spring C-clip)布置在凹槽60中。然而,应该理解,保持机构62可以包括其他相似的在不明显干扰内部元件32相对于外部元件26的铰接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内部元件32从外部元件26的内部开孔28内移除的装置。
如图1-8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凹座36等于三个凹座36,多个凹槽30等于三个凹槽30并且多个驱动滚珠38等于三个驱动滚珠38。然而,应该理解,多个凹座36的数目可以等于两个凹座36或者多于三个凹座36,多个凹槽30可以等于两个凹槽30或者多于三个凹槽30并且多个驱动滚珠38可以等于两个驱动滚珠38或者多于三个驱动滚珠38。
如图1-8所示,三瓣式恒定速度接头对于许多应用而言都非常实用。然而,如图12所示,上述包括三个等距驱动滚珠38的三瓣式恒定速度接头20通常比图9-11中的具有四个等距驱动滚珠38的接头产生相对更高的生成轴向力。当其他具有奇整数驱动滚珠38的接头和具有偶整数驱动滚珠的接头比较时,这也是正确的。在三滚珠接头的情况下,这是因为当恒定速度接头20铰接同时旋转时,一个驱动滚珠38沿第一方向在其凹槽30内平移,而其他两个驱动滚珠38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在它们各自的凹槽30内平移。驱动滚珠38和凹槽30之间的摩擦沿外部元件26和驱动轴22产生各自的轴向力矢量并且沿从动轴24产生分解的力矢量,同时由在第一方向上平移的所述一个驱动滚珠38产生的力矢量不等于由其他两个在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平移的驱动滚珠38产生的力矢量,导致最终轴向生成力沿着所述轴输入。随着恒定速度接头20继续旋转,例如在另一半旋转中(即180°),不平衡的力矢量反转它们的方向,从而反转了最终轴向力沿着所述轴输入的方向。在恒定速度接头20中不希望这些不平衡的生成轴向力,因为生成轴向力的周期特性可导致振动,这些振动继而将传递给与所述轴连接的元件。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应用场合中,这可以包括从动轮、悬架和动力传动系统的其它部分,例如差速器或变速器。这些振动能依次传递通过这些元件进入车辆的其它部分,包括客舱,在那里这些振动可以被操作者或者乘客感觉到,使得这些振动可导致不希望的车辆性能。在具有均匀间隔的奇整数滚珠的恒定速度接头中,存在类似的不平衡力分配。另外,如图12中三滚珠接头的数据所示,最终生成轴向力可以作为接头角度(α)的函数而变化,其中恒定速度接头是以接头角度(α)被铰接的。
在具有偶整数驱动滚珠38的恒定速度接头中不平衡力基本上为零,例如4、6和8个滚珠的接头,因为滚珠在直径上彼此相对,并且当接头被铰接和旋转时,在一个方向上产生轴向力的滚珠数量和在另一个相反方向上产生的轴向力的滚珠数量相同,并且相反的力矢量彼此平衡,因此合成的最终生成轴向力矢量基本上为零,如图12所示。同样如图12所示,对于所有接头角度(α)而言,合成最终生成轴向力矢量基本上是零。由于最终合成的力矢量基本上为零,在恒定速度接头20以及驱动和从动轴22、24铰链和旋转期间产生的振动都大大降低。具有偶整数个驱动滚珠38、凹座36和凹槽30的恒定速度接头20的减小的振动是非常有利的。
参见图9到11,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二实施例总体上表示为120。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二实施例120的与上文描述的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一实施例20类似的特征使用与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一实施例20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在前面加上数字1来标识。例如,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一实施例20的驱动滚珠38在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二实施例120中由附图标记138标识。
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二实施例120包括偶数个驱动滚珠38,特别是四个驱动滚珠138、四个凹座136和四个凹槽130。凹座136和凹槽130是围绕第二纵轴线L2在圆周上和径向上等距地间隔布置(即分别绕第一纵轴线L和纵轴线L2相对于彼此以90度角向地布置)。因此,恒定速度接头的第二实施例包括在直径上相对的驱动滚珠138(即每个驱动滚珠138与另一个驱动滚珠138相对于纵轴线L2反方向地布置)。应该理解,在直径上相对的驱动滚珠138可以在具有任何偶数凹座136、驱动滚珠138和凹槽130的恒定速度接头中实现(即4个、6个、8个等驱动滚珠138、凹座136和凹槽130)。如上所述,在直径上相对的驱动滚珠138提供基本上为零的最终合成生成轴向力(即如图11中所示的力矢量F的总和),与在具有非偶或奇整数个驱动滚珠38、凹座36和凹槽30(即3个、5个、7个等驱动滚珠38、凹座36和凹槽30)的恒定速度接头20中的驱动滚珠38与凹槽30之间的摩擦产生的最终合成生成轴向力相比,该合成轴向力明显减小。这是因为在具有直径上相对的驱动滚珠138的情况下,总是有相同数量的驱动滚珠138沿相反的方向在凹槽130内平移,因此产生了基本上为零的最终生成净轴向力。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改变以及用等同元件替代本发明的元件。另外,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多种改型以使特定场合和材料适用于本发明的教导。因此,本发明将不限于本文中作为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而构想并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相反本发明将包括落入本申请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恒定速度接头,包括:
外部元件,其限定内部开孔和多个一包括至少四个凹槽,所述凹槽布置在所述内部开孔内并且沿第一纵轴线延伸,同时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每个平行于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所有其他凹槽和所述第一纵轴线;
内部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内部开孔内,所述内部元件具有第二纵轴线并且限定对应于所述多个凹槽的多个凹座,所述凹座绕所述第二纵轴线径向地布置,同时所述多个凹座中的每个与所述多个凹槽中的一个相对;以及
多个驱动滚珠,其对应于所述多个凹槽,每个驱动滚珠具有球形形状并且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多个凹座中的一个内,并且每个驱动滚珠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多个凹槽中的一个内,其中所述外部元件、内部元件和多个驱动滚珠组成恒定速度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中的每个包括非球形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的非球形形状包括尖拱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的非球形形状包括抛物线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的非球形形状包括椭圆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包括横向于所述纵轴线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具有与所述多个驱动滚珠的球形形状接合的非圆形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的非圆形横截面包括尖拱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的非圆形横截面包括椭圆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的非圆形横截面包括抛物线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定速度接头,其中,所述多个凹座中的每个包括非球形形状,所述非球形形状包括横向于所述第二纵轴线的非圆形横截面,同时所述多个凹座的横截面不同于所述多个凹槽的横截面。
CN201010171381A 2009-03-18 2010-03-18 恒定速度接头 Pending CN1018392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6258.XA CN105179498A (zh) 2009-03-18 2010-03-18 恒定速度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34409P 2009-03-18 2009-03-18
US61/161344 2009-03-1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6258.XA Division CN105179498A (zh) 2009-03-18 2010-03-18 恒定速度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9288A true CN101839288A (zh) 2010-09-22

Family

ID=427428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6258.XA Pending CN105179498A (zh) 2009-03-18 2010-03-18 恒定速度接头
CN201010171381A Pending CN101839288A (zh) 2009-03-18 2010-03-18 恒定速度接头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6258.XA Pending CN105179498A (zh) 2009-03-18 2010-03-18 恒定速度接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05179498A (zh)
BR (1) BRPI1004395A2 (zh)
DE (1) DE10201001186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780A (zh) * 2017-01-15 2017-05-31 佛山市佛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农船用驱动机构
CN107524722A (zh) * 2017-09-30 2017-12-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节总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42506B1 (de) 2017-06-20 2021-05-05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Kugelgleichlaufverschiebegelenk
CN108162201B (zh) * 2017-11-13 2020-06-02 海安吉德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观察方向可调节的升降式检测用打孔机
US11850733B2 (en) 2020-06-11 2023-12-26 Ati Industrial Automation, Inc. Robotic tool changer coupling mechanism with increased torsional rigidity and reduced freepla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716A (en) * 1913-02-19 1914-07-14 John J Wallbillich Shaft-coupling.
FR1218118A (fr) * 1959-01-26 1960-05-09 Accouplement élastique, rotule et limiteur de couple
US4472159A (en) * 1980-12-20 1984-09-18 Uni-Cardan Aktiengesellschaft Angularly movable universal joint
US20050272510A1 (en) * 2004-05-24 2005-12-08 Tohru Nakagawa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22425A (en) * 1926-08-10 1927-03-29 William S Dwyer Universal joint
US4832657A (en) 1987-09-08 1989-05-23 Gkn Automotive Inc.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for transmitting a torque at various angles
US6685571B1 (en) 2002-08-30 2004-02-03 Fred Edmund Smith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716A (en) * 1913-02-19 1914-07-14 John J Wallbillich Shaft-coupling.
FR1218118A (fr) * 1959-01-26 1960-05-09 Accouplement élastique, rotule et limiteur de couple
US4472159A (en) * 1980-12-20 1984-09-18 Uni-Cardan Aktiengesellschaft Angularly movable universal joint
US20050272510A1 (en) * 2004-05-24 2005-12-08 Tohru Nakagawa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780A (zh) * 2017-01-15 2017-05-31 佛山市佛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农船用驱动机构
CN107524722A (zh) * 2017-09-30 2017-12-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节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9498A (zh) 2015-12-23
BRPI1004395A2 (pt) 2012-02-14
DE102010011866A1 (de) 201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0611B2 (en) Plunging cross-track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CN103038540B (zh) 离心力摆装置
CN101839288A (zh) 恒定速度接头
JP6380424B2 (ja) 遊星歯車装置
US4762025A (en) All orbiting gear planetary drive
US6902487B2 (en)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unit with braking rollers
JP6278124B2 (ja)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SE443204B (sv) Dempenhet for torsionsvibration
KR20120083415A (ko) 정속 커플링
CN108286586A (zh) 减震装置
CN101498341A (zh) 万向接头
JPS59226717A (ja) 連結装置
CA2256147C (en) Gear-drive assembly
US20130252747A1 (en) Cross groove type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US8323116B2 (en) Universal joint
WO2003042580A1 (fr) Unite de transfert a plaque oscillante (et variantes) et convertisseur differentiel de vitesse sur la base de cette unite (et variantes)
US20050101391A1 (en)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having friction reducing web locators
CA2006516A1 (en) Elastic coupling
JP2015200374A (ja)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3329053A (ja) 駆動軸
CN109072985A (zh) 用于传动轴的交叉槽等速万向节
US9719581B2 (en) Variator stator functional and manufacturing improvements
CN114370487B (zh) 谐波减速器及传动装置
JP6617301B2 (ja) 移動輸送機構
EP4144492A1 (en) Joint device for robo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