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2673B -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2673B
CN101832673B CN2010101013123A CN201010101312A CN101832673B CN 101832673 B CN101832673 B CN 101832673B CN 2010101013123 A CN2010101013123 A CN 2010101013123A CN 201010101312 A CN201010101312 A CN 201010101312A CN 101832673 B CN101832673 B CN 101832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adiator
well
energy
production st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13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2673A (zh
Inventor
龚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Sanni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013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2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2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2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2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26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是,预选一口报废或闲置或在用的井,利用分隔器将井底部及油水层段射孔孔隙分别封住,再将放热器与井口密闭连接,并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构成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所述的传热装置中的低沸点介质或水吸收地热能汽化,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器壁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中的自然低温液体或温差发电模块,用于再利用。本发明用于解决应用地热能存在投资大、难以规模化应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地热能利用成本。

Description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地球自身的热能对人类来说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如何将地表千米下或万米下强大的热能源用廉价的、方便的方法传导至地面上来为人类服务,是摆在发明家、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家、政治家、学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地热能如何传导,用什么方法在减少大量投资的情况下,使清洁可充分利用的能源用现有设备与技术去克服现有有限的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这四大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困扰,也是所有发明者不可回避的创造性巨大商机与责任。本发明正是利用现有的、废弃的、报废的油水井、地热井的原套管很经济的传导地热能量至地面上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的是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的地热喷泉水汽及地热能技术在发电、采暖、洗浴、空调等领域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应用,而利用地热能的方法大多都是通过井中的套管将地下千米以内岩层中有水源覆盖的区域才被认为有地热的地方,所利用的自然热水、自然蒸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从地下岩层中抽取的地下热水能量也是有限的,自然蒸汽井所储存的地下水源汽也是有限的,无论从地下水或热蒸汽能利用率来看,一是水资源有限,二是热能品位低,三是以地下水源为载体的传导热能的方式热损失大,是投资大回报率特低的应用,技术应用不经济也不成熟,同时容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制约了这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自然蒸汽就更少了,虽然创新奇想发明专利层出不穷,也都因为运行费用高,钻井及技术上的某些难点形成费用投资巨大难以实现而搁置。利用油层套管为载体所构成的传导井下深处(2000米以下)底部热量可节省大量技术性风险性投资(因打钻一口6000多米的深井可获取260℃的高品质岩石浆体中的热能,而这一深度是没有水层水系的,现阶段打钻费用需一次性投资2亿多元)。总之,在其他方面应用地热能技术所采取的传导、热交换、注抽等其他方法,都因投资大、获取热能量小、不经济等因素而只限于想法和试验性阶段,没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难以规模化应用。至今还没有一项可广泛应用的、成熟的利用地热能量的转化技术或发明供人类所使用。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是利用现有或报废的油田中的油井,水井、探井和地热井的自身套管,克服了常规方法钻井取热,取水,取蒸汽的方法,利用井自身原有套管通过改造后传导地下岩石浆体中热能的装置。这样可减少大量钻井费用投资,同时也是利用现有油田资源及闲置的设备盘活现有资产使报废资产在利用的一种可行再利用的好方法及装置,也可钻完井时直接下入带真空保温隔温层套管的套管以减少二次投资。
2、本发明中传热区段和吸热区段可以在现有的报废井、废弃井、现有的油水井、地热井的套管中实现,本发明一是可以减少大量投资对技术思想方法上难以克服的经济屏障,二是在报废的、废弃的、闲置的现有的油水井、地热探井等井的基础上再往下钻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经济值,三是在以上任意井的基础上完成少量投资后,利用其中一到二口井自身所产生的动力或电力再去钻所需要的口径更大(100毫米以上)、深度更深、温度更高、能量更大的地热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先利用一组井下分隔器将井底部封住,再下一组分隔器将油水层段射孔孔隙封住,再将放热器与井口连接,通过放热器上阀组口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这样就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器壁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中的自然低温液体或温差发电模块,使潜热蒸汽放热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套管壁又流回吸热蒸发区段的套管处吸热蒸发,进行下一次的超高速再循环。
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报废或闲置或在用的井底部及油水层段射孔孔隙用分隔器分别封住,放热器与井口密闭连接,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放热器置入储热蓄能罐中或与温差发电半导体机连接。
本发明另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先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再预下一根小于油层套管口径的管子,管子最低处连接一组分隔器,分隔器可随意固定在你所需要的取热长度处,这样预下管与原套管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管子上部井口处也采取分隔器的方法,也可用法兰管箍组件联接或封堵的方法焊接好后,通过阀组口抽成真空,也可灌入保温隔温材料来提高井下能量利用率,这样就形成了远距离上千米的隔温保温层段,井口的上部联接一组放热器,放热器插入储热蓄能罐中,这样就构成了一组热损失少,传热效率高的重力热管传热装置了。本发明的部分组成(1)利用原有套管部分构成了吸热蒸发器,底处部分为取热区段。(2)利用原有套管部分在下入一组小于套管直径的管子及分隔器构成隔温保温真空段,此处为长距离隔温区段。(3)井口上部为放热区段,此处构成了所需要的大面积及放热环境,然后将放热区段、隔热区段、吸热区段依次联通构成的密封空间内通过阀组口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可蒸发的介质或水,介质和水通过分隔器下部的套管壁构成的取热面积使地热流传导给此处液体中,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通过隔热区段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器壁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中的自然低温液体或温差发电模块,使潜热蒸汽放热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隔热管壁又流回吸热蒸发区段的套管处吸热蒸发,进行下一次的超高速再循环。
如果在地面上增加一套过热装置,用以将换热器产生的湿蒸汽等压加热到过热蒸汽,例如得到了300度的干蒸汽,蒸汽的做功能力就会大幅提高,这样一来,可以选配更高功率的汽轮机,达到节约现有能源的目的。
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先利用一组井下分隔器将井底部封住,再下一组分隔器将油水层段射孔孔隙封住,再将放热器与井口连接,放热器外带有真空保温层,放热器内安装热交换器,通过放热器上阀组口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这样就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放热器再将潜热蒸汽传递给热交换器中的自然低温液体,使潜热蒸汽放热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套管壁又流回吸热蒸发区段的套管处吸热蒸发,进行下一次的超高速再循环。
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先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再预下一根小于油层套管口径的管子,管子最低处连接一组分隔器,分隔器可随意固定在你所需要的取热长度处,这样预下管与原套管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管子上部井口处也采取分隔器的方法,也可用法兰管箍组件联接或封堵的方法焊接好后,通过阀组口抽成真空,也可灌入保温隔温材料来提高井下能量利用率,这样就形成了远距离上千米的隔温保温层段,井口的上部联接一组放热器,放热器外带有真空保温层,放热器内安装热交换器,这样就构成了一组热损失少,传热效率高的重力热管传热装置了。本发明的部分组成(1)利用原有套管部分构成了吸热蒸发器,底处部分为取热区段。(2)利用原有套管部分在下入一组小于套管直径的管子及分隔器构成隔温保温真空段,此处为长距离隔温区段。(3)井口上部为放热区段,此处构成了所需要的大面积及放热环境,然后将放热区段、隔热区段、吸热区段依次联通构成的密封空间内通过阀组口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可蒸发的介质或水,介质和水通过分隔器下部的套管壁构成的取热面积使地热流传导给此处液体中,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通过隔热区段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放热器再将潜热蒸汽传递给热交换器中的自然低温液体,使潜热蒸汽放热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隔热管壁又流回吸热蒸发区段的套管处吸热蒸发,进行下一次的超高速再循环。
本发明主要是利用了现有闲置的资源,为地热能的应用与普及奠定了技术上、资金上可以实现的基础,例如,大庆油田有上万口闲置、报废的油水井,我们可以将这部分无用的井进行再改造或再往下钻到所需要的温度值,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投资,本发明在废弃井的实际应用总的地热能发电能力可达5000千瓦以上,同时可以利用这口井自身热能产生的动力能量去钻打口径更大、井深更深、获取地热能量更大的地热发电或采暖装置,为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开辟了一条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道路。
本发明的方法是实现从低处把地球深处蕴藏在岩石浆体中的高温热能通过气液相变使气体在真空负压环境中高速通过几千米的路程传导至高处地面自然温度处再释放蒸汽潜热的过程,它实现无外部动力,而是利用其液体重力向下运动,气体在负压环境下是向高处运动的特点,把地球深部巨大热能源源源不断传向地面在应用的装置及方法。
上述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用于为汽轮机提供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
本发明的传热组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吸热蒸发段,其纵向越深越长所取得地下热能量越高,也就是说,环境温度越高获得有效热值越高,可利用的能量也就越多;二、传热隔温段和吸热蒸发段,其横向口径越粗过热蒸汽流量就越大,由于此段是上千米路径从下向上传导的,所以隔温效果越好,热损失就越小,利用率也就越高;三、放热段,是通过放热器将能量传给被加热物体,如温差发电模块,但主要是液体,低于环境温度的液体遇高温后变为有压汽态,而后再去推动汽轮机运转做功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再应用。实际上是地球自身的热能与大自然(宇宙)的冷能进行冷热交换的过程,是温差势能最基本的表现。
自然界中,有冷能也有热能,冷热交换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即为做功的过程。怎么转换就是本发明的出发点,本发明的出发点是,一、利用现有报废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实现廉价的远距离传输地下热能进行再应用;二、即改变能源供给方式,又可得到低成本的电能来为人类服务,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清洁能源利用的新途径;三、由于地热能的可连续性优越于太阳能和风能等方式,同时也具备了普及性和持久性,这正是本发明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我利用其报废的、闲置或在用的油水井、地热井,在其原套管的基础上用分隔器或补贴封的办法进行封堵后,在原井的基础上再往下钻,例如:预选的现有井井深为1500米,我们可以再往下钻2000米即可获取3500米以下150℃的高温值,因大部分油田矿区海拔高度较低,如大庆油田海拔高度130多米,每百米岩层平均温度梯度4.07℃,井深3000多米的井井底温度就是122℃的恒定温度值,而地面上的自然温度年平均气温为4.0℃,这样,地球内部的高温值150℃与地面上大自然的4.0℃平均值就行成较高的温差值,这一温差值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就可转换为有用功和热,再把这一有用功和热转化为可应用的热能用来供暖或转化为电能进行再利用。再例如,大庆油田现有5000多米的井近10余口,如在这样的井深基础上再往下钻2000~3000米的深度,即可获取300多度的高品味温度值,这样不仅可以大量节约地热井的投资,同时也可增大取热面积,在这里,我还要说明一点,就是地层岩系往下越深处是没有水层和水系的,故以往以热水和地下蒸汽为载体的地热发电装置难以实现普及和应用,就是这个原因,或者采取其他的方法由于其热能损失大、经济价值低而无法实现应用,本发明最适合于2000米以下的深井。
而本发明的思想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是利用油层套管来做井的支撑以防止岩层的挤压塌陷,二是利用它对井套管孔隙部、底部封堵后,通过热值计算设计出合理的高温段值作为吸热蒸发区将地球深处高温地热流吸附到套管内可蒸发的液体中,其下部的取热蒸发区段液体处往上通过传热区段与放热区段所构成的真空环境,潜热蒸汽携带着地热能量以超音速三倍以上的速度传至放热区段放热器的环境中放热,放热是通过器壁的截面积把潜热蒸汽中的热量释放后将热量传递给了自然温度的物体或液体,放热器中的潜热汽体遇冷后又变为液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又沿着传热区段的套管壁或隔温管壁流回吸热蒸发区段中进行再循环,这就是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地球深处岩石浆体中的热。这样就为地热能大面积应用奠定了基础,使地热能的利用与应用变为可能,它是一场现阶段无污染、清洁可持续的能源革命,把现有油田无用井改造成为地热能源井的能源基地,把水用电电解为氢气再应用,改变能源供给方式已成为可能。
温差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利用赛贝尔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以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制造的半导体发电机,只要有温差存在即能发电。工作时无噪音、无污染,使用寿命超过十年,免维护,因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便携电源。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在现有的报废井、废弃井、现有的油水井、地热井的套管中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是可以减少大量投资对技术思想方法上难以克服的屏障,二是在报废的、废弃的、闲置的现有的油水井、地热探井等井的基础上再往下钻我们所需要的经济值,三是在以上任意井的基础上完成少量投资后,利用其中一到二口井自身所产生的动力电力的能量去再钻你所需要的口径更大、深度更深、温度更高、能量更高的地热井。如,将图1所示的井深6300米,井径5.5英寸,井底温度257℃的废弃井按照本发明方法改造,建设成实用性小规模5000千瓦地热能发电机组,它所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450台抽油机在不采用其他外部电力的情况下实现低成本正常生产,可大大降低原油开采成本,一是同时可应用此井所产生出的电力再打钻一口500毫米以上大口径、井深更深并可获取300℃以上饱和蒸汽的地热井,可以应用本发明图13的装置,不用二次传导就可实现用地热能蒸汽直接推动汽轮机发电,据初步估算,每小时可发出10万千瓦的电能;二是同时可应用图10、图11所示的装置提供的方法,利用油田废弃井的地下热能给附近150户居民提供无需其他外部能量加热的温度为55℃的热水;三是应用本发明中图12的设计方案,给26000户居民提供冬季采暖面积为260万平方米的地热供暖项目。
2、本发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界自然存在的热能和冷能,使装置结构简单,避免了因换热提供的繁杂的结构,同时还可以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经济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未射孔的油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已射孔的油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了分隔器的地热井井身结构图;
图4是安装了柱形放热器构成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
图5是安装了柱形放热器构成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
图6是安装了环形放热器构成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
图7是安装了环形放热器构成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
图8是在柱形放热器安装了温差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在环形放热器上安装了温差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地热传热井安装了卧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
图11是带真空保温层立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
图12是带真空保温层立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
图13是地热井直接推动式结构图;
图14是带隔温段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
图15是带隔温段卧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
图16是带真空保温层立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
图17是带真空保温层立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
图18是带真空保温层地下立式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
图19是地热能热管取热并联井装置;
图20是热交换器安装在柱形放热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环形热交换器安装在柱形放热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环形热交换器安装在环形放热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吸热蒸发器、2传热管、3放热器、4油层套管、5储热蓄能罐、6真空保温层、7冷凝回流管、8单向阀、9封井水泥、10分隔器、11法兰组件、12高温液体外输管、13低温液体返回管、14储能蒸汽包、15外输蒸汽管、16汽轮机、17回液管、18冷却塔、19热交换器、20循环泵、21水泥环、22技术套管、23表层套管、24射孔孔隙、25孔隙分隔器、26管箍、27阀组口、28温差发电半导体机、29冷板、30油管、31发电机、32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未射孔的油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油管30位于油层套管4内,油层套管4安装至地下的油层或水层中,油层套管4外包有水泥环21,在易崩地层处,水泥环21外还安装了技术套管22,在地表之下,技术套管22外安装表层套管23。
图2是现有已射孔的油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该井身与图1所示的井身不同之处为,油层套管4在油层处设置有一些射孔孔隙24。
图3是安装了分隔器的地热井井身结构图,如图,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利用一组井下分隔器10将井底部封住,再下一组孔隙分隔器25将油水层段射孔孔隙24封住,便得到了地热井井身。
图4是安装了柱形放热器构成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将柱形放热器与图3所示的地热井井口用管箍26连接,再通过放热器3上阀组口27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并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井的底部为吸热蒸发器1。
图5是安装了柱形放热器构成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将柱形放热器与图3所示的地热井井口用法兰组件11连接,再通过放热器上阀组口27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并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这样就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
图6是安装了环形放热器构成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将油层套管4底部用封井水泥9封堵,将环形放热器3与井口用法兰组件11连接,通过放热器上阀组口27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并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这样就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
图7是安装了环形放热器构成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该地热井传热结构与图6所示的不同之处为环形放热器3与井口用管箍26连接。
图8是在柱形放热器安装了温差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该装置可实现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即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先利用一组井下分隔器10将井底部封住,再下一组孔隙分隔器25将油水层段射孔孔隙24封住,再将放热器3与井口连接,通过放热器上阀组口27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这样就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3,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3器壁将热能传递给温差发电模块,具体是将热能传递给冷板29,使潜热蒸汽放热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套管壁又流回吸热蒸发区段吸热蒸发,进行下一次的超高速再循环,而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制造的温差发电半导体机28,只要有温差存在即能发电。工作时无噪音、无污染,使用寿命超过十年,免维护,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便携电源。
图9与图8处示的不同之处为放热器为环形的。
图10是地热传热井安装了卧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放热器3放置在储热蓄能罐5中,放热器3一端通过管线与油层套管4连接,另一端通过冷凝回流管7再连接至井底的吸热蒸发器1,冷凝回流管7插入井身部分由真空保温层6保温。储热蓄能罐5外带有真空保温层。通过该装置可实现利用油层套管4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即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先利用一组井下分隔器10将井底部封住,再下一组孔隙分隔器25将油水层段射孔孔隙24封住,再将放热器3与井口连接,通过放热器上阀组口27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这样就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3,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3器壁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5中的自然低温液体,使潜热蒸汽放热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凝回流管7又流回吸热蒸发区段吸热蒸发,进行下一次的超高速再循环,而储热蓄能罐5中液体或气体再利用,可以用于发电、供暖等。
图11是带真空保温层立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该装置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先利用一组井下分隔器10将井底部封住,再下一组孔隙分隔器25将油水层段射孔孔隙24封住,再将放热器3与井口连接,通过放热器上阀组口27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这样就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放热器3插入热能蓄能罐5中,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3,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3器壁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5中的自然低温液体,使潜热蒸汽放热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套管壁又流回吸热蒸发区段吸热蒸发,进行下一次的超高速再循环。热能蓄能罐5也是带真空保温层的,其设有高温液体外输管12、低温液体返回管13、外输蒸汽管15,低温液体返回管13处设置单向阀8和循环泵20,另外,本实施例中储热蓄能罐5中还有一热交换器19,热交换器19也设有高温液体外输管12、低温液体返回管13,热交换器19位于放热器3的上方,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放热器3的散热效率,热交换器19中的液体或气体可以用于为用户供暖或洗浴等。
图12与图11提供的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井身没有射孔孔隙24,故不需封堵,另外,放热器3为环形的。
图13是地热井直接推动式结构图,该装置用于将地热蒸汽发电,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利用一组井下分隔器10将井底部封住,将地热井井口与管线用法兰连接,再通过管线上阀组口27将其内部抽成真空,上述管线连接汽轮机16,汽轮机16连接发电机31,汽轮机16通过排气管连接冷却塔18,冷却塔18通过回液管连接吸热蒸发器1,用从地下传导上来的蒸汽推动汽轮机16发电,蒸汽做功后进入冷却塔18,冷却后的液体经回液管17又可以回到吸热蒸发器1,如此往复循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发电。
图14是带隔温段的地热井传热结构图,利用现有或报废的油田中的油井,水井、探井和地热井的原套管传导地热能,先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再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向油层套管4内预下一根小于原井口径的管子作为传热管2,传热管2的底端通过连接一组分隔器10,将油层套管4与传热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封闭,分隔器10可随意固定你所需要的取热长度处,这样传热管2与原油层套管4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传热管2上部井口处也采取分隔器10或用法兰组件11联接或封堵的方法焊接好后,环形空间内抽成真空,或放入保温隔温材料,形成远距离的隔温保温层段,环形空间下方的油层套管为吸热蒸发器1,井口的上部传热管2联接放热器3,放热器3为环形,这样构成一组可以应用的重力真空热管;油层套管部分构成的吸热蒸发器1为取热段;吸热蒸发器1的上面为长距离隔温保温层段;井口上部为放热段,此处构成放热环境,然后将放热器3、传热管2、吸热蒸发器1依次联通构成的密封空间内抽成真空后在压入一定量的可蒸发的介质或水。
图15是带隔温段卧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利用现有或报废的油田中的油井,水井、探井和地热井的原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先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再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向油层套管4内预下一根小于原井口径的管子作为传热管2,传热管2的底端通过连接一组分隔器10,将油层套管4与传热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封闭,分隔器10可随意固定你所需要的取热长度处,这样传热管2与油层套管4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传热管2上部井口处也采取分隔器10的方法焊接好后,环形空间内抽成真空,或放入保温隔温材料,形成远距离的隔温保温层段,环形空间下方的油层套管为吸热蒸发器1,井口的上部传热管2联接放热器3,放热器3横卧在储热蓄能罐5中,放热器3一端通过管线与油层套管4连接,另一端通过冷凝回流管7再连接至井底的吸热蒸发器1,冷凝回流管7插入井身部分由真空保温层6保温。油层套管4部分构成的吸热蒸发器1,底处为取热段;吸热蒸发器1的上面为长距离隔温保温层段;井口上部为放热段,此处构成放热环境,然后将放热器3、传热管2、吸热蒸发器1依次联通构成的密封空间内抽成真空后在压入一定量的可蒸发的介质或水;介质和水通过分隔器10下部的吸热蒸发器1壁使地热流传导给此处液体中,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通过隔热段将汽化潜热源源不断传递给放热器3,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3器壁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5中的低温液体中,使潜热蒸汽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凝回流管又流回吸热蒸发段的吸热蒸发器1中,进行下一次的再循环,储热蓄能罐5中的液体或气体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吸热蒸发器1吸收地热后,低温介质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放热器3,并在放热器3放出热量凝结成为液体,冷凝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冷凝回流管向下返回至吸热蒸发器1,如此循环不已,热量就由地下被传送到地面上,大量热量可以通过很小的横截面积实现远距离输送而无需外加动力,又由于绝热段有真空保温层6的保温,地下热能传递至地上时热量损失很小,能充分地利用地热能,将储热蓄能罐5中的低温液体汽化或加温并加以利用,从而非常方便地将地热能传导至地面上,根据需要使用。
图16是带真空保温层立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先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再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向油层套管4内预下一根小于原井口径的管子作为传热管2,传热管2的底端通过连接一组分隔器10,将油层套管4与传热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封闭,分隔器10可随意固定你所需要的取热长度处,这样传热管2与油层套管4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传热管2上部井口处也采取分隔器10的方法焊接好后,环形空间内抽成真空,或放入保温隔温材料,形成远距离的隔温保温层段,环形空间下方的油层套管为吸热蒸发器1,井口的上部传热管2联接放热器3,放热器插入热能蓄能罐,热能蓄能罐也是带真空保温层的,其设有高温液体外输管12、低温液体返回管13、外输蒸汽管15,低温液体返回管13处设置单向阀8和循环泵20,另外,本实施例中储热蓄能罐5中还有一热交换器19,热交换器19也设有高温液体外输管12、低温液体返回管13,热交换器19位于放热器3的上方,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放热器3的散热效率。
图17是带真空保温层立式型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该装置与图16所示的装置区别是放热器3为环形的,其它结构相同。
图18是带真空保温层地下立式储热蓄能罐的结构图,该装置与图16所示的装置区别是放热器3为柱形的,其外没有翅片,热交换器19缠绕在放热器3外,其它结构相同。
图19是地热能热管取热并联井装置,如图所示,这种地热能热管取热并联井装置传导的蒸汽用于推动汽轮机发电,为了提高蒸汽发生量,采用了多套利用现有或报废的油田中的油井,水井、探井和地热井的油层套管提取地热能,将各套装置并联使用,如其中一套装置的储热蓄能罐5安装在地面上,该储热蓄能罐5通过带有真空保温层的管线连接至储能蒸汽包14,与该储热蓄能罐5其相邻的二套装置的储热蓄能罐5安装在地面下,二者的蒸汽都汇入储能蒸汽包14中,第四套装置取消了放热器3和储热蓄能罐5,它们由吸热蒸发器1、传热管2、储能蒸汽包14、冷凝回流管7构成,传热管2直接连接到储能蒸汽包14,与另外冷源连接的冷凝回液管7连接至吸热蒸发器1,吸热蒸发器1吸收地球深部的高温岩石浆体中巨大热能后,将吸热蒸发器1中的液体工质汽化,并产生压力蒸汽,再通过绝热区段真空保温层6中的传热管2使潜热蒸汽源源不断传递给储能蒸汽包14;由于储能蒸汽包14中汇集了大量的蒸汽,为了利用蒸汽,将储能蒸汽包14通过外输蒸汽管15与汽轮机16连接起来,用这些蒸汽推动汽轮机16发电,蒸汽做功后进入冷却塔18,冷却后的液体经回液管17又可以进入储热蓄能罐5或吸热蒸发器1,如此往复循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发电。另外,冷却塔18中的冷却器还可埋入地下或放入江河湖海中散热,这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界自然存在的热能和冷能,使装置结构简单,避免了因换热提供的繁杂的结构,同时还可以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经济目标。
图20是热交换器安装在柱形放热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在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先利用一组井下分隔器10将井底部封住,将放热器3与井口通过管箍连接,放热器外带有真空保温层6,通过放热器上阀组口27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这样就构成了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放热器3是柱形的,放热器3内安装有热交换器32,井底部吸热蒸发器1内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3,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3传递给热交换器32中的自然低温液体,使潜热蒸汽放热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套管壁又流回吸热蒸发区段吸热蒸发,进行下一次的超高速再循环。
图21是环形热交换器安装在柱形放热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它利用现有或报废的油田中的油井,水井、探井和地热井的原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先预选一口报废、闲置或再用的井,井的深度不限,向油层套管4内预下一根小于原井口径的管子作为传热管2,传热管2的底端通过连接一组分隔器10,将油层套管4与传热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封闭,分隔器10可随意固定你所需要的取热长度处,这样传热管2与油层套管4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传热管2上部井口处也采取分隔器10的方法焊接好后,环形空间内抽成真空,或放入保温隔温材料,形成远距离的隔温保温层段,环形空间下方的油层套管为吸热蒸发器1,井口的上部传热管2联接放热器3,放热器3外带有真空保温层6,放热器3内安装环形热交换器32。油层套管4部分构成的吸热蒸发器1,底处为取热段;吸热蒸发器1的上面为长距离隔温保温层段;井口上部为放热段,此处构成放热环境,然后将放热器3、传热管2、吸热蒸发器1依次联通构成的密封空间内抽成真空后在压入一定量的可蒸发的介质或水;介质和水通过分隔器10下部的吸热蒸发器1壁使地热流传导给此处液体中,液体介质或水预热高于沸点后,开始大量蒸发,由于是真空环境,可实现高速传递,通过隔热段将汽化潜热源源不断传递给放热器3,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3传递给热交换器32中的低温液体中,使潜热蒸汽遇冷后又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凝回流管7又流回吸热蒸发段的吸热蒸发器1中,进行下一次的再循环。热交换器32中的气体或液体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图22是环形热交换器安装在环形放热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与图21提供的装置不同之处在于,放热器3为环形的,热交换器32也为环形的,放热器3与井口通过联接法兰连接。其它结构相同。

Claims (5)

1.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预选一口报废或闲置或在用的井,利用分隔器将井底部及油水层段射孔孔隙(24)分别封住,再将放热器(3)与井口密闭连接,并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构成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所述的传热装置中的低沸点介质或水吸收地热能汽化,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上部的放热器(3),潜热蒸汽通过放热器(3)将热能传递给储热蓄能罐(5)中的自然低温液体或温差发电模块或热交换器中的自然低温液体,用于再利用,而放热器中的冷却液体则返回油层套管底部的吸热蒸发器,往复超高速循环。
2.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报废或闲置或在用的井底部及油水层段射孔孔隙(24)用分隔器分别封住,放热器(3)与井口密闭连接,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放热器(3)置入储热蓄能罐(5)中或与温差发电半导体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蓄能罐(5)中还有一热交换器(19),热交换器(19)位于放热器(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热器(3)横卧在储热蓄能罐(5)中,放热器(3)一端通过管线与井口密闭连接,另一端通过冷凝回流管(7)连接至井底的吸热蒸发器(1),冷凝回流管(7)插入井身部分由真空保温层(6)保温。
5.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预选一口报废或闲置或在用的井,利用分隔器将井底部及油水层段射孔孔隙(24)分别封住,再将放热器(3)与井口密闭连接,并将其内部抽成真空后,再压入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或水,构成低成本远距离重力热管再利用地热能的传热装置;所述的传热装置中的低沸点介质或水吸收地热能汽化,将汽化潜热蒸汽源源不断的传递给地面上的汽轮机(16)发电,而发电后的冷却液体则返回油层套管底部的吸热蒸发器(1),往复超高速循环。
CN2010101013123A 2010-01-27 2010-01-27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2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13123A CN101832673B (zh) 2010-01-27 2010-01-27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13123A CN101832673B (zh) 2010-01-27 2010-01-27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2673A CN101832673A (zh) 2010-09-15
CN101832673B true CN101832673B (zh) 2012-05-23

Family

ID=4271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131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2673B (zh) 2010-01-27 2010-01-27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2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4683A (zh) * 2010-12-09 2011-06-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热管电池
GB2491664B (en) * 2011-11-11 2014-04-23 Greenfield Master Ipco Ltd Orienting and supporting a casing of a coaxial geothermal borehole
CN103912246A (zh) * 2012-12-29 2014-07-09 天津滨海世纪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组合式射孔结构地热井
CN104124896A (zh) * 2013-04-28 2014-10-29 张祁 油井热井液发电法
CN104124897A (zh) * 2013-04-28 2014-10-29 张祁 油井采油、注水温差发电法
CN105546860A (zh) * 2016-02-17 2016-05-04 姚国敏 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
CN106014418B (zh) * 2016-05-24 2019-08-16 西安联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流节能快速的矿井冻结结构和冻结方法
CN106225270B (zh) * 2016-07-18 2018-02-06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预应力管桩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25268B (zh) * 2016-07-18 2018-02-06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灌注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68418B (zh) * 2016-07-18 2018-02-06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地下连续墙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68417B (zh) * 2016-07-18 2018-02-06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高压旋喷插芯组合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25269B (zh) * 2016-07-18 2018-02-06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pcc桩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44275A (zh) * 2017-03-29 2017-08-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利用深层地热资源热采页岩气方法及系统
JP7116981B2 (ja) * 2017-05-26 2022-08-12 ジャパン・ニュー・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地熱発電装置
CN107091963B (zh) * 2017-07-09 2023-08-0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土壤温差发电实验装置
CN107676996A (zh) * 2017-09-29 2018-02-09 上海中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地热井内换热器及地热井固井工艺
EP3783277A4 (en) * 2018-04-20 2021-11-10 Universidad Pública De Navarra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WITHOUT MOVING PARTS APPLIED TO GEOTHERMY
CN109653731A (zh) * 2018-12-04 2019-04-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同轴型地热井产能预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95837B (zh) * 2018-12-07 2020-06-23 湖南达道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的热能传导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454999B (zh) * 2019-05-24 2021-02-05 湖南达道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的热能传导装置
CN111664601B (zh) * 2020-05-14 2022-04-15 广东中科光年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层地热井结构及废弃地热井的改造方法
CN112762631A (zh) * 2021-02-05 2021-05-07 闫广 一种深层地热取热地热系统及热管
CN114877548B (zh) * 2022-04-25 2023-01-20 大庆高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环境下仪表热保护装置
CN115419820A (zh) * 2022-09-01 2022-12-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以加热和发电的低碳液化天然气地下存储系统
CN115823918B (zh) * 2022-11-22 2023-11-10 山东大学 一种油气井改造的环形超长重力热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5911A (zh) * 2002-10-18 2003-05-07 北京工业大学 地埋热管式供热空调系统
CN1482302A (zh) * 2003-08-12 2004-03-17 张怀森 一种包括分体式重力地热管的路坪
CN1789877A (zh) * 2004-12-17 2006-06-21 尹学军 自然冷能的热管装置及其应用
WO2007053951A1 (en) * 2005-11-14 2007-05-18 Free Energy Solutions Inc.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using a thermally superconducting medium with a refrigerant loop
CN1987293A (zh) * 2005-12-23 2007-06-2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利用地热的水温调节装置
KR20070111606A (ko) * 2006-05-18 2007-11-22 장명수 지열을 이용한 난방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5911A (zh) * 2002-10-18 2003-05-07 北京工业大学 地埋热管式供热空调系统
CN1482302A (zh) * 2003-08-12 2004-03-17 张怀森 一种包括分体式重力地热管的路坪
CN1789877A (zh) * 2004-12-17 2006-06-21 尹学军 自然冷能的热管装置及其应用
WO2007053951A1 (en) * 2005-11-14 2007-05-18 Free Energy Solutions Inc.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using a thermally superconducting medium with a refrigerant loop
CN1987293A (zh) * 2005-12-23 2007-06-2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利用地热的水温调节装置
KR20070111606A (ko) * 2006-05-18 2007-11-22 장명수 지열을 이용한 난방 시스템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138398A 2008.06.19
JP特开平7-332882A 1995.12.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2673A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2673B (zh)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下热能再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39621B (zh) 基于翅片套管开发热干岩地热能的s-co2发电系统及方法
US8650875B2 (en) Direct exchange geothermal refrigerant power advanced generating system
CN101696829A (zh) 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
US5515679A (en) Geothermal heat mining and utilization
CN107975953B (zh) 一种提取干热岩地热能内翅换热结构及梯级利用方法
CN101892964B (zh) 万米单深井重力真空辅助热管循环干热岩发电方法及装置
CN112682974B (zh)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的重力热管地下换热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3655547U (zh) 一种低温型有机朗肯循环沙漠温差发电装置
CN201858918U (zh) 万米单深井重力热管传热装置
CN112268474A (zh) 一种地热能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
CN201539373U (zh) 一种地热能或太阳能温差发动机装置
CN108035699A (zh) 一种利用海底地热能原位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系统及方法
CN1206097A (zh) 提取地热能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53417A (zh) 中间介质为氨的干热岩地热发电系统
CN201652970U (zh) 利用油层套管传导地热能的装置
CN202073729U (zh) 大气层温差发电装置
CN204386829U (zh) 温差发电设备
CN102182661A (zh) 大气层温差发电装置
CN201858096U (zh) 万米单深井重力真空辅助热管循环干热岩发电装置
CN105508160B (zh) 温差发电方法和温差发电设备
CN106642764A (zh) 中深层地温复合模式换热地埋管装置
CN102692150B (zh) 利用地埋管换热的季节性蓄热系统
CN210564685U (zh) 一种地热阶梯举升装置
CN112984847B (zh) 一种水热型地热综合利用系统及能量分配管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ong Zhiyong

Inventor after: Wang Qimin

Inventor after: Li Zhonghua

Inventor before: Gong Zhiy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1

Address after: 4 incubator No. 163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Daqing hi tech Zone, Heilongjiang, 605

Patentee after: Daqing City, three three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Address before: East Lake street, Ranghulu District 163000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East Lake District No. 936 Room 401 2

Patentee before: Gong Zhiy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ong Zhiyong

Inventor before: Gong Zhi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Qimin

Inventor before: Li Zhonghu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 incubator No. 163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Daqing hi tech Zone, Heilongjiang, 605

Patentee after: Daqing sanni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Address before: 4 incubator No. 163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Daqing hi tech Zone, Heilongjiang, 605

Patentee before: Daqing City, three three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5

Address after: East Lake street, Ranghulu District 163000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East Lake District No. 936 Room 401 2

Patentee after: Gong Zhiyong

Address before: 4 incubator No. 163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Daqing hi tech Zone, Heilongjiang, 605

Patentee before: Daqing sanni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11

Address after: 163000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Longfeng District outside the east side of the East Road and the livelihood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road to the east side of 3 kilometers (Dragon and Phoenix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Patentee after: Daqing sanni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Address before: East Lake street, Ranghulu District 163000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East Lake District No. 936 Room 401 2

Patentee before: Gong Zhiy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Assignee: BEIJING CAPITAL Co.,Ltd.

Assignor: Daqing sanni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899000032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ducting and recycling subterranean heat with production casing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81204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