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0552A -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程序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程序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0552A
CN101820552A CN201010121257A CN201010121257A CN101820552A CN 101820552 A CN101820552 A CN 101820552A CN 201010121257 A CN201010121257 A CN 201010121257A CN 201010121257 A CN201010121257 A CN 201010121257A CN 101820552 A CN101820552 A CN 101820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amount
dimensional image
amount
difference
brightness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1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0552B (zh
Inventor
高桥修一
大桥功
大井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20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0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5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duce spatial visual eff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8Adjusting depth or dispa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44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or flicker reduc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6Determination of a pixel data signal depending on the signal applied in the previous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2Eyestrain reduction by processing stereoscopic signals or controlling stereoscopic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程序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调整量设置部分,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差计算部分,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部分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最小值判断部分,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视差量调整部分,基于由最小值判断部分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程序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程序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显示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程序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三维图像的显示的研究已经非常活跃。作为向观众呈现三维图像的方法,例如,存在一种向人的左眼和右眼呈现不同的二维图像并且由于这两个二维图像的视差使得两只眼睛感觉到三维图像的方法。通过感觉与提供给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对应的深度,观众能够将观看图像识别为三维图像。
应该注意,除了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及其对应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作为集合保持的格式以外,还按照将二维图像及其深度信息作为集合保持的格式来保持三维图像数据。此外,在按照将二维图像及其深度信息作为集合保持的格式来保持三维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从二维图像和深度信息产生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因此,向观众呈现图像的方式与上述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情况相同。
在这种向人的左眼和右眼呈现不同的二维图像的方法中,需要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进行彼此分离的手段。作为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进行彼此分离的手段,例如,存在一种佩戴左眼侧与右眼侧具有不同的偏光特性的眼镜的方法。此外,使用裸眼而不使用眼镜观看图像的方法包括一种在显示器上附贴镜片并且调整光径以使得不同的图像进入预定位置处的观众的左眼和右眼的方法。
在向人的左眼和右眼呈现不同的二维图像并且使得两只眼睛感觉到三维图像的方法中,出现了如何适当设置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的量(视差量)的问题。
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的技术的示例包括例如在日本专利No.3,749,227(下文中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向观众呈现具有不同的视差量的多个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并且通过观众回答是否可接受呈现的图像来调整视差量的方法。因此,可以调整到观众感觉良好的视差量。此外,可以存储曾经调整过的视差量,并且还用相同的视差量显示不同的图像。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调整视差量的方法中,假定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能够被彼此完全分离并且被观看。
然而,用于一只眼睛的二维图像被无意地入射到另一只眼睛的现象(即串扰)发生得并不少。在利用偏光滤波片的方法中,例如,发生大于5%的串扰。换言之,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5%的部分叠加在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上,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5%的部分叠加在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上。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调整视差量的方法中,即使在具有观众感觉良好的视差量的图像中,也已经在发生串扰的状态下对视差量进行了调整,这种可能性高。
在发生串扰的情况下,完全匹配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不会受到影响,而不匹配的像素被观看成双重图像。结果,难以将该图像感觉为三维图像,并且此外观众可能会遭受例如头痛的生理反应。
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期望显示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调整量设置装置,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差计算装置,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装置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最小值判断装置,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视差量调整装置,基于由最小值判断装置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计算利用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基于所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计算利用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基于所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在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中,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计算利用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为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基于确定的最佳调整量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设备,包括:调整量设置装置,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差计算装置,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装置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最小值判断装置,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视差量调整装置,基于由最小值判断装置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以及显示装置,显示由视差量调整装置调整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在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中,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计算利用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为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基于所确定的最佳调整量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进行调整,以及显示调整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因此,能够观看三维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调整量设置部分,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差计算部分,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部分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最小值判断部分,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视差量调整部分,基于由最小值判断部分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设备,包括:调整量设置部分,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差计算部分,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部分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最小值判断部分,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视差量调整部分,基于由最小值判断部分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以及显示部分,显示由视差量调整部分调整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应该注意,可以提供经由传输介质传输或者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
图像处理设备可以是独立设备或者可以是构成一个设备的内部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显示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用于显示三维图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图;
图2是显示了没有串扰的三维图像的图;
图3是显示了发生串扰时的图像的图;
图4是显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执行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的结果示例的图;
图5是显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执行的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结果示例的图;
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7是解释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9是解释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显示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的示例的图;
图11是显示了图10中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12是显示了当调整量设置为“-2”时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13是显示了当调整量设置为“-1”时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14是显示了当调整量设置为“+1”时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15是显示了当调整量设置为“+2”时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1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1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1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19是解释在进行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解释在进行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显示了分割的区域的示例的图;
图22是显示了进行了区域分割的图10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图;
图23是显示了进行了区域分割的图10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24是显示了进行了区域分割的图11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25是显示了进行了区域分割的图12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26是显示了进行了区域分割的图13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27是显示了进行了区域分割的图14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28是显示了进行了区域分割的图15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
图2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30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3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概念的说明)
首先,将描述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执行的处理的概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中的每一个是视差量调整设备,它对提供给被观众识别为三维图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进行调整。
图1显示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示例。
图1A显示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图1B显示了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在图1中,假定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每个空心圆是预定对象。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对象的中心位置CL布置在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对象的中心位置CR的左侧。相反,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对象的中心位置CR布置在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对象的中心位置CL的右侧。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对象的中心位置CL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对象的中心位置CR之间相差距离D。距离D与视差量近似成比例。因此,在下文中,将距离D重新定义为视差量进行使用。
在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D相对于显示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显示设备的显示表面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足够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当用双眼进行观看时这两个对象变成一个并且观众感觉这两个对象位于屏幕的深侧(以三维形式观看)。
另一方面,例如,在视差量D大的情况下,目标眼睛和相对眼睛会将图3所示的阴影部分感觉为串扰。结果,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均被双眼观看并且妨碍以三维形式进行观看。也就是说,观众在视觉上识别出:这两个对象没有被拉到屏幕的深侧,而是两个圆被附贴到屏幕上。因此,为了使得观众能够在视觉上识别图像适当弹出或拉入,需要抑制串扰。
在图3的阴影部分所示的区域中发生串扰,在该区域中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彼此极大不同。因此,在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作为整体很小的情况下,能够更大地抑制串扰。
在这点上,根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通过下面的第一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来调整视差量。作为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图像处理设备将使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在整个图像中的总和变成最小的视差量设置为最佳视差量。另外,作为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图像处理设备将在忽视亮度值之间的轻微差别(假定不会感觉到这种轻微差别)的同时使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TH的像素的数目变得最小的视差量设置为最佳视差量。
图4和图5分别显示了当对具有预定的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执行第一或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时获得的视差调整量。
图4显示了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的结果。图4的横轴显示了调整后的视差量(视差调整量),其中,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初始视差量为0(基准)。图4的纵轴显示了在各个视差调整量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
图5显示了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结果。图5的横轴显示了调整后的视差量,这与图4中的相似,图5的纵轴显示了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TH的像素的数目。
如图4和图5所示,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或者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TH的像素的数目变得最小的视差调整量是确定存在的。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将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改变成上述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或者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TH的像素的数目为最小的视差量。因此,可以产生能够进一步减小串扰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并且向观众呈现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在下文中,将描述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称作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注意,将按照下面顺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例(亮度差的总和被最小化的第一结构示例)
2、第二实施例(具有预定亮度差以上的像素的数目被最小化的第二结构示例)
3、第三实施例(具有三维图像的数据格式转换功能的第一结构示例)
4、第四实施例(具有三维图像的数据格式转换功能的第二结构示例)
5、第五实施例(进行区域分割的第一结构示例)
6、第六实施例(进行区域分割的第二结构示例)
7、第七实施例(可选择第一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结构示例)
8、第八实施例(三维图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例)
(1、第一实施例)
(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6的图像处理设备1包括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亮度值计算部分12、调整量设置部分13、差计算部分14、和计算部分15、信息存储部分16、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和视差量调整部分18。
图像处理设备1接收观众感觉为三维图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输入,并且对提供给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进行调整(改变)。
应该注意,在下文中,已经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还分别称作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以将它们与在调整后获得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进行区分。
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获取从外部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数据),并且将它们提供给亮度值计算部分12和视差量调整部分18。
亮度值计算部分12计算构成从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提供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各个像素的亮度值,并将它们作为亮度值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例如,亮度值计算部分12将由RGB信号构成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每一个转换成由ITU-R BT.709定义的亮度信号Y。然后,亮度值计算部分12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每一个的亮度信号Y的值(Y值)设置为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每一个二维图像的每个像素的亮度值。应该注意,从外部输入的图像的信号格式可以是除了由RGB构成的格式以外的格式,还可以通过除了利用Y值的方法以外的方法来计算亮度值。
调整量设置部分13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视差调整量)并且将它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例如,能够在操作部分(未显示)中输入视差量的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调整量设置部分13基于输入的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来设置调整量。
具体地讲,在操作部分中输入调整范围“50”和调整间隔“10”的情况下,包括作为基准(0)的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的-50、-40、-30、-20、-10、0、10、20、30、40和50是调整量。
这里,例如,调整量表示以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为基准,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移位像素的数目,正调整量表示右向移位,负调整量表示左向移位。当调整量是“50”时,这表示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保持原样作为基准,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右向移位了50个像素。然后,当对于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预先设置的视差量由P表示时,以调整量“50”进行了调整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变成“P+50”。
应该注意,作为调整量信息的视差量的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可以不在操作部分中输入,而是被预先确定和存储。另外,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调整量可以存在多个,其中以“0”为基准。
差计算部分14利用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预定的调整量,由此计算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差计算部分14然后将计算出的亮度值的差的绝对值提供到和计算部分15。在下文中,差是指差的绝对值。
例如,当调整量是“50”时,由差计算部分14计算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右向移位了50个像素的、移位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与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另外,当调整量是“40”时,由差计算部分14计算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右向移位了40个像素的、移位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与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以相同方式,关于“30”、……、“-50”中的每一个,计算亮度值之间的差。由差计算部分14计算的针对每个调整量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被作为亮度差信息提供给和计算部分15。应该注意,当亮度值移位了一调整量时,从该计算中排除在移位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与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之间不具有对应的亮度值的像素。
和计算部分15利用从差计算部分14提供的预定调整量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计算所有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亮度差)的总和。因此,获得了预定调整量下的亮度差的总和。由和计算部分15获得的预定调整量下的亮度差的总和被作为亮度差总和信息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和计算部分15中根据预定调整量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计算亮度差的总和,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获得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方差等。另外,由于从该计算排除了在移位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与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之间不具有对应的亮度值的像素,所以可以获得通过将亮度差的总和除以像素的数目获得的值作为亮度差总和信息,以消除由于像素数目的差别导致的影响。
如上所述,从调整量设置部分13向信息存储部分16提供调整量信息。另外,还从和计算部分15向信息存储部分16提供亮度差总和信息。信息存储部分16将由调整量信息表示的预定的调整量和由亮度差总和信息表示的亮度差的总和彼此相关联地存储。结果,关于均基于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而设置的所有调整量,信息存储部分16将调整量和亮度差的总和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通过从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中的调整量和亮度差的总和的组合中判断(选择)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来确定最佳调整量。所确定的调整量被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提供到视差量调整部分18。应该注意,在存在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多个值的情况下,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将具有较小绝对值的调整量设置为最佳调整量。
从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向视差量调整部分18提供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并且从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向视差量调整部分18提供最佳调整量信息。视差量调整部分18针对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调整由最佳调整量信息指定的调整量,由此产生具有最小的亮度差的总和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产生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被输出为已经历了视差量调整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如上所述构成了图像处理设备1。
(图6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视差量调整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7的流程图,描述由图6的图像处理设备1执行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例如,当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被提供到图像处理设备1的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时,该处理开始。
首先,在步骤S1中,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获取从外部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并且将它们提供到亮度值计算部分12和视差量调整部分18。
在步骤S2中,亮度值计算部分12计算构成从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提供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各个像素的亮度值,并且将它们作为亮度值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
在步骤S3中,调整量设置部分13获取在操作部分(未显示)中输入的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
在步骤S4中,调整量设置部分13基于获取的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设置预定的调整量,并且将设置的调整量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差计算部分14通过利用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预定的调整量,改变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例如,在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调整量是“50”的情况下,差计算部分14将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保持原样,并将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各个像素的亮度值右向移位50个像素。
在步骤S5中,差计算部分14计算由根据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的调整量进行了调整的视差量下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然后将计算结果提供到和计算部分15。换言之,差计算部分14计算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移位了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的调整量的、移位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与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将计算结果作为亮度差信息提供到和计算部分15。
在步骤S6中,和计算部分15计算已调整了的视差量下的亮度差的总和。换言之,和计算部分15计算通过将移位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与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所有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进行相加而获得的结果。计算结果从和计算部分15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作为亮度差总和信息。
在步骤S7中,信息存储部分16将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预定的调整量和由亮度差总和信息表示的亮度差的总和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在步骤S8中,调整量设置部分13判断是否已针对基于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指定的所有调整量计算了亮度差的总和。当在步骤S8中判断还没有针对所有调整量计算亮度差的总和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4并且重复从步骤S4到步骤S8的处理。也就是说,将尚未设置的调整量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然后计算预定的调整量下的亮度差的总和。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中判断已经针对所有调整量获得了亮度差的总和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9。在步骤S9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从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中的调整量和亮度差的总和的组合中确定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然后,在步骤S10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将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提供到视差量调整部分18。
在步骤S11中,视差量调整部分18基于提供的最佳调整量信息,对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进行调整。换言之,视差量调整部分18产生调整后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变成“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P+最佳调整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然后,视差量调整部分18输出产生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并且终止该处理。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输出对视差量进行调整以使得亮度差的总和变成最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在具有最小的亮度差的总和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抑制产生具有被感觉为串扰的亮度差的区域。因此,可以显示由于具有最小的亮度差的总和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而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2、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
(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8的图像处理设备1包括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亮度值计算部分12、调整量设置部分13、差计算部分14、信息存储部分16A、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A、视差量调整部分18、阈值存储部分31和像素数计数部分32。
在图8中,与图6的部分对应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省去了对其的描述。
也就是说,图8的图像处理设备1设置有阈值存储部分31和像素数计数部分32,替代图6的和计算部分15。另外,信息存储部分16和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用满足像素数计数部分32的处理的信息存储部分16A和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A替代。
阈值存储部分31存储用于在像素数计数部分32中对像素数进行计数的阈值TH。作为阈值TH,可以存储预定的值或者在操作部分(未显示)中输入的值等。
从差计算部分14向像素数计数部分32提供预定的调整量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另外,从阈值存储部分31向像素数计数部分32提供阈值TH。像素数计数部分32对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像素数计数部分32然后将计得的像素数作为像素数计数信息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A。
信息存储部分16A基于从像素数计数部分32提供的像素数计数信息和从调整量设置部分13提供的调整量信息,将调整量和当用该调整量调整视差量时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彼此相关联地存储。结果,信息存储部分16A针对基于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设置的所有调整量,将调整量和像素数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A通过从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A中的调整量与像素数的组合中判断(选择)像素数最小的调整量,来确定最佳调整量。确定的调整量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被提供到视差量调整部分18。
如上所述构成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
(图8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视差量调整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9的流程图,描述由图8的图像处理设备1执行的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例如,当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被提供到图像处理设备1的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时,该处理开始。
从步骤S21到S25的处理与上述的步骤S1到S5的处理相同,因此省去了对其的描述。
在步骤S26中,像素数计数部分32读取存储在阈值存储部分31中的阈值TH。在步骤S27中,像素数计数部分32然后针对每个像素将亮度值之间的差与阈值TH进行相互比较,并且对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计数结果作为像素数计数信息被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A。
在步骤S28中,信息存储部分16A将由从调整量设置部分13提供的调整量信息表示的调整量和由从像素数计数部分32提供的像素数计数信息表示的像素数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在步骤S29中,调整量设置部分13判断是否针对已基于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指定的所有调整量获得了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当在步骤S29中判断还没有针对所有调整量获得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24并且重复从步骤S24到S29的处理。也就是说,将尚未设置的调整量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A,然后计算预定的调整量下的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9中判断已经针对基于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指定的所有调整量获得了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30。在步骤S30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A从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A中的调整量和像素数的组合中确定像素数最小的调整量。然后,在步骤S31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A将像素数最小的调整量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提供到视差量调整部分18。
在步骤S32中,视差量调整部分18基于提供的最佳调整量信息调整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这与图7中的步骤S11的处理一样,然后终止处理。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输出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在这些二维图像中,对视差量进行调整以使得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变得最小。在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最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抑制产生具有被感觉为串扰的亮度差的区域。因此,可以显示由于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像素的数目最小而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数值示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0到图15进一步描述上述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
首先,描述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
假定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被输入到图像处理设备1,每个图像总共具有162个像素(在水平方向上布置18个像素而在垂直方向上布置9个像素)。亮度值计算部分12计算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亮度值。
图10显示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这些亮度值是由亮度值计算部分12计算的。
图10A显示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图10B显示了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
调整量设置部分13基于预定的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将-2、-1、0、+1和+2设置为调整量。例如,调整量设置部分13首先将调整量“0”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
利用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调整量“0”,差计算部分14计算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由于调整量是“0”,所以差计算部分14计算已经输入到图像处理设备1的原样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图11显示了在调整量是“0”情况下由差计算部分14计算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计算出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被提供到和计算部分15。利用从差计算部分14提供的调整量“0”的情况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和计算部分15计算关于所有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和(亮度差的总和)。当针对图11所示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计算亮度差的总和时,获得计算结果“6616”。计算结果“6616”被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作为亮度差总和信息。
从调整量设置部分13向信息存储部分16提供调整量“0”作为调整量信息,从和计算部分15向信息存储部分16提供“6616”作为亮度差总和信息。信息存储部分16将调整量“0”和亮度差的总和“6616”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接下来,例如,调整量“-2”作为调整量信息被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
利用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调整量“-2”,差计算部分14计算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也就是说,差计算部分14产生移位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在该二维图像中,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像素的亮度值左向移位了2个像素。然后,差计算部分14计算移位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图12显示了在调整量是“-2”情况下由差计算部分14计算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然后,由和计算部分15针对图12所示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计算亮度差的总和。当针对图12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计算亮度差的总和时,计算结果是“9416”。
从调整量设置部分13向信息存储部分16提供调整量“-2”作为调整量信息,从和计算部分15向信息存储部分16提供“9416”作为亮度差总和信息。信息存储部分16将调整量“-2”和亮度差的总和“9416”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下面,以这种方式,从调整量设置部分13向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顺序地提供调整量“-1”、“+1”和“+2”作为调整量信息。
图13显示了在调整量是“-1”的情况下由差计算部分14计算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针对图13所示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获得“4832”作为亮度差的总和。信息存储部分16将调整量“-1”和亮度差的总和“4832”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图14显示了在调整量是“+1”的情况下由差计算部分14计算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针对图14所示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获得“5728”作为亮度差的总和。信息存储部分16将调整量“+1”和亮度差的总和“5728”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图15显示了在调整量是“+2”的情况下由差计算部分14计算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针对图15所示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获得“8776”作为亮度差的总和。信息存储部分16将调整量“+2”和亮度差的总和“8776”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从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中的调整量和亮度差的总和的组合中确定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此时,调整量“0”与亮度差的总和“6616”的对、调整量“-2”与亮度差的总和“9416”的对、调整量“-1”与亮度差的总和“4832”的对、调整量“+1”与亮度差的总和“5728”的对、以及调整量“+2”与亮度差的总和“8776”的对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中。其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将与最小的亮度差的总和“4832”对应的调整量“-1”确定为最佳调整量,并将它提供到视差量调整部分18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
视差量调整部分18利用调整量“-1”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对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进行调整,由此产生具有最小的亮度差的总和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接下来,描述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
一直到由差计算部分14获得图11到图15所示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步骤为止,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与以上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相同。
阈值存储部分31存储“96”作为用于在像素数计数部分32中对像素数进行计数的阈值TH。由像素数计数部分32读取作为阈值TH的“96”。
然后,像素数计数部分32对在图11所示的调整量“0”的情况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TH“96”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结果,获得“31”作为像素数。
在调整量是“-2”的情况下,在图12所示的调整量“-2”的情况下对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TH“96”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并获得“47”作为像素数。
在调整量是“-1”的情况下,在图13所示的调整量“-1”的情况下对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TH“96”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并获得“24”作为像素数。
在调整量是“+1”的情况下,在图14所示的调整量“+1”的情况下对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TH“96”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并获得“30”作为像素数。
在调整量是“+2”的情况下,在图15所示的调整量“+2”的情况下对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TH“96”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并获得“44”作为像素数。
结果,调整量“0”与像素数“31”的对、调整量“-2”与像素数“47”的对、调整量“-1”与像素数“24”的对、调整量“+1”与像素数“30”的对、调整量“+2”与像素数“44”的对被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A中。其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A将与最小像素数“24”对应的调整量“-1”确定为最佳调整量,并将它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提供到视差量调整部分18。
视差量调整部分18利用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的调整量“-1”对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进行调整,由此产生具有最小像素数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3、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
在第三实施例中,执行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具有三维图像的数据格式转换功能。换言之,该图像处理设备能够在由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构成的第一三维图像与不同于第一三维图像的第二三维图像之间转换数据格式。因此,可以以各种格式处理三维图像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除了与图6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以外,图16的图像处理设备1还包括图像输入部分51、图像格式识别/转换部分52、图像格式转换部分53和图像输出部分54。省去了对与图6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的描述。
在以上第一实施例中输入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但是对图像输入部分51输入各种格式的三维图像的数据(三维图像数据)。
例如,输入到图像输入部分51的三维图像的格式的示例包括上述的由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构成的格式。另外,作为三维图像的其它格式,可以是由作为基准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任何一个和由这两个二维图像之间的差表示的另一个图像构成的格式、以及由二维图像及其深度信息构成的格式。
图像输入部分51将输入的三维图像数据提供到图像格式识别/转换部分52。
图像格式识别/转换部分52识别从图像输入部分51提供的三维图像数据的格式。在三维图像数据的格式并非由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构成的情况下,图像格式识别/转换部分52然后将该格式转换成由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构成的格式,并将它提供到二维图像获取部分11。
从视差量调整部分18向图像格式转换部分53提供已进行了视差量调整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图像格式转换部分53将具有由提供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构成的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转换成适于输出的格式,并将它提供到图像输出部分54。通过操作者在操作部分中进行设置,确定转换后的三维图像数据的格式。另外,在图像输出部分54通过HDMI(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注册商标)等连接的情况下,图像格式转换部分53例如可以从包含在HDMI信号中的控制信息中获取连接在下一级的设备能够进行输入的格式。在不需要对三维图像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的情况下,图像格式转换部分53向图像输出部分54原样地提供已进行了视差量调整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数据)。
图像输出部分54将从图像格式转换部分53提供的三维图像数据输出到下一级的设备,诸如显示设备。
根据图16的图像处理设备1,能够输入各种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并且输入的三维图像数据被转换成由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构成的格式。接下来,对视差量进行调整以使得亮度差的总和变得最小,产生调整后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然后,将产生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转换成适于下一级的设备的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并且由此进行输出。
因此,可以处理各种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并且可以显示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4、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
在第四实施例中,执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具有三维图像的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1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除了与图8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以外,图17的图像处理设备1还包括图16所示的图像输入部分51、图像格式识别/转换部分52、图像格式转换部分53和图像输出部分54。
图17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结构与图8或图16的对应块相同,因此省去了对它们的描述。
根据图17的图像处理设备1,能够输入各种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并且输入的三维图像数据被转换成由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构成的格式。接下来,对视差量进行调整以使得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变得最小,并且产生调整后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然后,将产生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转换成适于下一级的设备的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并且进行输出。
因此,可以处理各种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并且可以显示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5、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
(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1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设备1计算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的亮度差的总和,并且将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与之相对,在第五实施例中,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被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对于每个分割区域计算亮度差的总和。然后,对于每个分割区域,将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因此,变得可以考虑各区域的特性来确定最佳视差量。
图18的图像处理设备1与图6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了分割设置部分61、区域分割部分62和基于区域的差计算部分63,作为差计算部分14。此外,在图18中,图6的和计算部分15、信息存储部分16和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用与图18的差计算部分14的结构对应的和计算部分15B、信息存储部分16B、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来代替。其它结构与图6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结构相同。适当地省去了对与图6的图像处理设备1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分割设置部分61设置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分割数目。例如,分割设置部分61将这些图像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上的分割数目提供到区域分割部分62,由此设置分割数目。
区域分割部分62将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输入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整个区域分割成已由分割设置部分61设置的分割数目。区域分割部分62通过利用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预定的调整量,改变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基于区域的差计算部分63基于分割区域,计算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然后,差计算部分14将每个区域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提供到和计算部分15B。
和计算部分15B基于分割区域计算关于所有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每个区域的亮度差的总和被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B作为亮度差总和信息。信息存储部分16B将由调整量信息表示的预定的调整量和由亮度差总和信息表示的每个区域的亮度差的总和彼此相关联地存储。结果,针对基于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设置的所有调整量,信息存储部分16B将调整量和每个区域的亮度差的总和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基于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B中的调整量与每个区域的亮度差的总和的组合,确定最佳调整量。
这里,如何确定最佳调整量是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每个分割区域中,能够假定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为最佳调整量。然而,在每个分割的区域中将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但在各个分割区域之间最佳调整量彼此不同的情况下,调整后获得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被毁坏。
在这点上,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根据预定的判断标准,针对所有区域确定一个共同的调整量作为最佳调整量。
例如,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这个判断标准是第一判断标准。将在后面参照图22到图28描述根据第一判断标准的最佳调整量的确定。
另外,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亮度差的总和的方差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这个判断标准是第二判断标准。
当存在亮度差的总和极大的区域时,此部分易于被感觉为串扰。因此,第二判断标准用作把使得不存在亮度差的总和极大的区域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的方法。
另外,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考虑图像的注视区域来确定最佳调整量。这个判断标准是第三判断标准。具体地讲,假定在九个分割区域之中,图像中的右侧的区域具有最佳调整量“-10”并且图像中的左侧的区域具有最佳调整量“+10”,在观众注视图像中的右侧的区域的情况下(与吸引注意的对象位于图像中的右侧的区域的情况一样),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右侧的最佳调整量“-10”确定为整个图像的最佳调整量。另外,在观众注视图像中的左侧的区域的情况下,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左侧的最佳调整量“+10”确定为整个图像的最佳调整量。
应该注意,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当然可以通过与上述的第一到第三判断标准不同的确定方法来确定最佳调整量。
(图18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视差量调整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9的流程图,描述在已进行区域分割后由图18的图像处理设备1执行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
图19的从步骤S51到S53的处理与上述的图7的步骤S1到S3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去了对它们的描述。
在步骤S54中,分割设置部分61设置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分割数目。区域分割部分62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每一个的整个区域分割成由分割设置部分61设置的分割数目。
在步骤S55中,调整量设置部分13基于获取的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设置预定的调整量,并且将设置的调整量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B。差计算部分14的区域分割部分62通过利用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预定的调整量,改变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在步骤S56中,基于区域的差计算部分63将所关注的区域(在下文中称作注视区域)设置为分割区域之中的要进行亮度差的计算的目标。
在步骤S57中,对于注视区域,基于区域的差计算部分63计算在调整后获得的视差量的情况下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并且计算结果被提供到和计算部分15B。
在步骤S58中,对于注视区域,和计算部分15B计算在调整后获得的视差量的情况下的亮度差的总和。计算结果被作为注视区域的亮度差总和信息从和计算部分15B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B。
在步骤S59中,信息存储部分16B将由调整量信息指定的预定的调整量和由亮度差总和信息表示的注视区域的亮度差的总和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在步骤S60中,基于区域的差计算部分63判断是否已针对所有分割区域计算了亮度差的总和。在步骤S60中判断还没有针对所有分割区域计算亮度差的总和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56,并且重复从步骤S56到S60的处理。换言之,将尚未计算亮度差的总和的区域设置为注视区域,并且计算预定的调整量下的亮度差的总和。
另一方面,在步骤S60中判断已经针对所有分割区域计算了亮度差的总和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61。
在步骤S61中,调整量设置部分13判断是否针对所有的调整量计算了亮度差的总和。在步骤S61中判断还没有针对所有调整量计算亮度差的总和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55并且重复从步骤S55到S61的处理。换言之,将尚未设置的调整量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B,并且计算在预定的调整量下的每个区域的亮度差的总和。
另一方面,在步骤S61中判断已经针对所有的调整量计算了亮度差的总和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62。
在步骤S62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根据预定的判断标准确定最佳调整量。例如,当采用第一判断标准时,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另外,当采用第二判断标准时,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亮度差的总和的方差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在步骤S63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确定的最佳调整量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提供到视差量调整部分18。
在步骤S64中,视差量调整部分18基于提供的最佳调整量信息调整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输出已经进行了调整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并且终止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基于每个分割区域的亮度差的总和判断最佳调整量,可以针对整个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确定最佳调整量。
(6、第六实施例)
虽然图19的处理是针对每个分割区域执行参照图7描述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的示例,但是也可以针对每个分割区域执行参照图9描述的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
在针对每个分割区域执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情况下,仅需对图8的图像处理设备1相似地施加从图6的图像处理设备1到图18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结构改变。也就是说,图8的图像处理设备的差计算部分14包括分割设置部分61、区域分割部分62和基于区域的差计算部分63,并且还包括与之对应的像素数计数部分32、信息存储部分16B和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
图20是显示针对每个分割区域执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的步骤S71到S77与上述的图19的步骤S51到S57相同,因此将省去对它们的描述。
在步骤S78中,像素数计数部分32读取存储在阈值存储部分31中的阈值TH。然后,在步骤S79中,像素数计数部分32针对注视区域内的每个像素将亮度值之间的差与阈值TH进行比较,并且对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
在步骤S80中,信息存储部分16B将由从调整量设置部分13提供的调整量信息表示的调整量和由从像素数计数部分32提供的像素数计数信息表示的注视区域内的像素数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在步骤S81中,基于区域的差计算部分63判断是否已经针对所有分割区域计算了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当在步骤S81中判断还没有针对所有分割区域计算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76并且重复从步骤S76到S81的处理。换言之,将尚未计算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的区域设置为注视区域,并且计算预定的调整量下的像素数。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1中判断已经针对所有分割区域计算了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82。
在步骤S82中,调整量设置部分13判断是否已经针对基于调整范围和调整间隔指定的所有的调整量计算了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当在步骤S82中判断还没有针对所有调整量计算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75并且重复从步骤S75到S82的处理。换言之,将尚未设置的调整量作为调整量信息提供到差计算部分14和信息存储部分16B,并且计算预定的调整量下的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2中判断已经针对所有调整量计算了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83。
在步骤S83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根据预定的判断标准确定最佳调整量。例如,当采用第一判断标准时,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数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在步骤S84中,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确定的最佳调整量提供到视差量调整部分18作为最佳调整量信息。
在步骤S85中,视差量调整部分18基于提供的最佳调整量信息对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进行调整,输出已进行了调整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然后终止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针对每个分割区域,基于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判断最佳调整量,可以针对整个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确定最佳调整量。
(在进行了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数值示例)
接下来,参照图21到图28,进一步描述在进行了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和在进行了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应该注意,在这个示例中,将第一判断标准用作判断标准。
分割设置部分61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每一个(每一个均具有由在水平方向上布置18个像素而在垂直方向上布置9个像素而形成的162个像素)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别分割成3份。结果,如图21所示,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均被分割成9个区域:区域R11、区域R12、区域R13、区域R21、区域R22、区域R23、区域R31、区域R32和区域R33
图22A是与图10A对应的9个分割区域的示例。也就是说,图22A显示了分割成9个区域R11到R33的图10A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
图22B是与图10B对应的9个分割区域的示例。也就是说,图22B显示了分割成9个区域R11到R33的图10B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图23是与图11对应的9个分割区域的示例。也就是说,图23显示了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图10A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图10B的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这些差是在调整量为“0”时获得的)被分割成9个区域。
图24显示了针对在图23中在调整量“0”的情况下获得的区域R11到R33中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通过计算每个区域中的亮度差的总和以及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而获得的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与以上的示例相同,阈值TH是“96”。
在图24中,在每个区域的上下两行中分别显示该区域中像素之间的亮度差的总和(该总和是在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中计算的)以及该区域中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96”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该像素的数目是在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计算的)。也就是说,区域R11到R33的每一个的上行是在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中计算的像素之间的亮度差的总和,并且其下行是在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计算的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
图25显示了通过将显示在调整量为“-2”的情况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12分割成区域R11到R33并且计算每个区域中的亮度差的总和以及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获得的计算结果。
图26显示了通过将显示在调整量为“-1”的情况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13分割成区域R11到R33并且计算每个区域中的亮度差的总和以及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而获得的计算结果。
图27显示了通过将显示在调整量为“+1”的情况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14分割成区域R11到R33并且计算每个区域中的亮度差的总和以及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而获得的计算结果。
图28显示了通过将显示在调整量为“+2”的情况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图15分割成区域R11到R33并且计算每个区域中的亮度差的总和以及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而获得的计算结果。
在进行了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中,将图24到图28中的每个区域的上行中显示的亮度差的总和与调整量相关联并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B中。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将图24到图28中的每个区域的下行中显示的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与调整量相关联并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16B中。
针对这些计算结果,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根据第一判断标准确定最佳调整量。
当在进行了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中确定最佳调整量时,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在图24到图28中的区域的上行中的亮度差的总和之中,具有五个调整量之中的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的区域被涂上灰色。
也就是说,当在图26中调整量是“-1”时,区域R11、R12、R13、R21和R31的亮度差的总和在五个调整量之中最小。当在图27中调整量是“+1”时,区域R22、R32和R33的亮度差的总和在五个调整量之中最小。当在图24中调整量是“0”时,区域R23的亮度差的总和在五个调整量之中最小。
因此,在五个调整量之中,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是具有五个区域的图26的调整量“-1”。因此,调整量“-1”被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另一方面,当在进行了区域分割后执行的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确定最佳调整量时,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将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数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在图24到图28中的区域的下行中的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之中,具有五个调整量之中的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差的像素的数目最小的调整量的区域被涂上灰色。
也就是说,当在图26中调整量是“-1”时,区域R11、R12、R13、R21和R31的像素数在五个调整量之中最小。当在图27中调整量是“+1”时,区域R32和R33的像素数在五个调整量之中最小。当在图24中调整量是“0”时,区域R22和R23的像素数在五个调整量之中最小。
因此,在五个调整量之中,像素数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是具有五个区域的调整量“-1”。因此,调整量“-1”被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B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应该注意,在分割区域内存在观众注视的注视区域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根据每个区域内的注视程度,将亮度差的总和或者像素数乘以加权因子。当利用加权后的亮度差的总和或者像素数确定亮度差的总和或者像素数最小的区域时,如第三判断标准一样,观众注视的区域的调整量是优先的。
如上所述,通过针对每个分割区域基于亮度差的总和或者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像素的数目来判断最佳调整量,可以针对整个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确定最佳调整量。因此,可以显示考虑了区域的特性或者观众的情形而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7、第七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
(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2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29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图16和图18的彼此不重叠的所有结构,并且还包括控制部分81。这里,信息存储部分16C既具有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存储部分16的功能,又具有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存储部分16A的功能。相似地,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C既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的功能,又具有第二实施例的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A的功能。
图29的图像处理设备1能够选择性地执行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
换言之,控制部分81确定执行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的哪一个,并且根据该确定控制各个部分。
差计算部分14将计算出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提供到和计算部分15和像素数计数部分32。
在控制部分81选择执行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情况下,和计算部分15基于从差计算部分14提供的、预定的调整量下的亮度值之间的差计算亮度差的总和。然后,和计算部分15将计算结果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C作为亮度差总和信息。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分81选择执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的情况下,像素数计数部分32基于从差计算部分14提供的、预定的调整量下的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对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TH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然后,像素数计数部分32将计得的像素数提供到信息存储部分16C作为像素数计数信息。
信息存储部分16C在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中将调整量和亮度差的总和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并且在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将调整量和像素数彼此相关联地存储。
最佳调整量确定部分17C在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中将亮度差的总和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并且在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将像素数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应该注意,控制部分81可以执行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这两者,并且选择基于第一和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的任何一个的最佳调整量。
另外,除了选择执行第一视差量调整处理或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以外,控制部分81还能够根据输入的三维图像的规格,控制最佳调整量的改变。这里,具体地讲,三维图像的规格表示被分类为“自然图像”、“计算机图形”、“动画”、“电影”等的“三维图像的类型”,诸如空间频率分布、色彩和亮度分布以及背景与对象之间的对比度等的“三维图像的特性”。
例如,在输入的三维图像的类型是要呈现对观众有冲击的视频的“电影”的情况下,控制部分81能够设置,在该设置中,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感觉到串扰,但作为三维图像仍非常重视冲击。也就是说,控制部分81可以使视差量调整部分18改变最佳调整量,以使得在整个图像中视差量变得大于确定的最佳调整量。
另外,例如,在输入的三维图像具有背景与对象的相邻部分的对比度小的特性的情况下,在这些相邻部分内难以感觉到串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分81能够使视差量调整部分18改变最佳调整量,以使得在整个图像中视差量变得大于确定的最佳调整量。如上所述,在图29的图像处理设备1中,可以根据三维图像的规格强调作为三维图像的效果。
此外,控制部分81还能够根据作为图像输出部分54的输出目的地的显示设备的规格,控制最佳调整量的改变。这里,具体地讲,显示设备的规格表示能够由显示设备显示的对比度或亮度值、显示器件的规格等。
例如,假定控制部分81能够获取对比度,作为用作图像输出部分54的输出目的地的显示设备的规格。通常,当高亮度的区域与低亮度的区域彼此相邻时易于感觉到串扰。因此,假定在获取的显示设备的对比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难以感觉到串扰,控制部分81能够进行如下设置:非常重视三维图像对观众的冲击。换言之,控制部分81能够使视差量调整部分81改变最佳调整量,以使得在整个图像中视差量变得大于确定的最佳调整量。
例如,假定作为要连接的显示设备,存在对比度为3000∶1的液晶显示器以及对比度为1000000∶1的有机EL显示器。
在有机EL显示器连接作为显示设备并且获得高对比度的情况下,控制部分81通过利用在第一或第二视差量调整处理中确定的最佳调整量,产生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另一方面,在连接了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控制部分81使视差量调整部分18改变最佳调整量,以使得在整个图像中视差量变得大于确定的最佳调整量。以这种方式,在图29的图像处理设备1中,可以根据显示设备的规格强调作为三维图像的效果。
如上所述,图29的图像处理设备1能够通过利用用以抑制串扰的最佳调整量显示三维图像,并且还能够显示根据三维图像的规格或者显示设备的规格而强调作为三维图像的效果的三维图像。应该注意,三维图像的规格或者显示设备的规格可以由观众输入,或者可以作为控制信息从显示设备自身获取。
根据上述的第一到第七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图像处理设备1,计算利用已经调整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亮度差的总和或者具有阈值TH以上的差的像素的数目)。然后,通过确定该计算量为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并且调整输入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因此,可以显示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此外,观众不需要自己执行诸如调整视差量以减小串扰的操作,其结果是改善了用户的操作性。
(8、第八实施例)
以上示例描述了图像处理设备1产生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数据并且将它输出到连接在下一级的显示设备等。然而,图像处理设备1可以并入显示设备中作为它的一部分。
图30显示了并入了上述的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例。
除了图29的图像处理设备1的结构以外,图30的三维图像显示设备91还包括显示部分92。
显示部分92例如由有机EL面板或者液晶面板构成,并且基于从图像输出部分54提供的三维图像数据,显示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采用这种结构,三维图像显示设备91能够显示更多地减小了串扰的三维图像。
上述的一系列处理可以由硬件或软件执行。在由软件执行这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被安装在计算机中。这里,计算机的示例包括并入了专用硬件的计算机以及通过安装各种类型的程序而能够执行各种类型的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
图31是显示通过程序执行上述的一系列处理的计算机的硬件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在该计算机中,CPU(中央处理单元)101、ROM(只读存储器)102以及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经由总线104彼此连接。
另外,输入/输出接口105连接到总线104。输入部分106、输出部分107、存储部分108、通信部分109和驱动器11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5。
输入部分106由键盘、鼠标、麦克风等构成。输出部分107由显示器、扬声器等构成。存储部分108由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通信部分109由网络接口等构成。驱动器110对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的可移动介质111进行驱动。
在如上所述组成的计算机中,例如,CPU 101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05和总线104将存储在存储部分108中的程序加载到RAM 103并且执行它,由此执行上述的一系列处理。
例如,由计算机(CPU 101)执行的程序能够记录在作为封装介质的可移动介质111中并且这样提供。另外,能够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例如,局域网、互联网和数字广播)提供程序。
在该计算机中,通过将可移动介质111安装到驱动器110,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05将程序安装在存储部分108中。另外,通过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在通信部分109中接收程序,能够将程序安装在存储部分108中。此外,可将程序预先安装在ROM 102或存储部分108中。
应该注意,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是按照根据本文所述的顺序的时间顺序执行处理的程序,或者可以是并行或者在当进行调用时等的必要定时执行处理的程序。
本申请包含与于2009年2月27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9-045284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以及其它因素想到各种变型、组合、子组合和替代,只要它们位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调整量设置装置,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
差计算装置,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装置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最小值判断装置,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
视差量调整装置,基于由最小值判断装置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是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与方差之一,并且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包括:
和计算装置,计算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以及
最佳调整量确定装置,将由调整量设置装置设置的多个视差量的调整量之中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与方差之一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区域分割装置,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通过针对每个分割的区域判断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与方差之一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针对每个分割的区域判断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与方差之一最小的调整量,并且将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与方差之一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针对分割的区域,将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与方差之一乘以与每个区域中的注视程度相对应的加权因子,并且将在相乘后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与方差之一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包括:
像素数计数装置,对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作为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以及
最佳调整量确定装置,将由调整量设置装置设置的多个视差量的调整量之中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区域分割装置,将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通过针对每个分割区域判断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针对每个分割的区域判断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最小的调整量,并且将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针对分割的区域,将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乘以与每个区域中的注视程度相对应的加权因子,并且将在相乘后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最小的区域的数目最大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转换装置,在包括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第一三维图像的数据格式与第二三维图像的数据格式之间执行数据格式转换,第二三维图像的数据格式与第一三维图像的数据格式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控制装置,根据显示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显示设备的规格与作为三维图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规格中的一个,改变由最小值判断装置确定的最佳调整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最小值判断装置包括:
和计算装置,计算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
第一最佳调整量确定装置,将由调整量设置装置设置的多个视差量的调整量之中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的总和与方差之一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像素数计数装置,对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进行计数,以及
第二最佳调整量确定装置,将由调整量设置装置设置的多个视差量的调整量之中的、亮度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像素的数目最小的调整量确定为最佳调整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
控制装置,选择由第一最佳调整量确定装置确定的最佳调整量与由第二最佳调整量确定装置确定的最佳调整量中的一个。
14.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
计算利用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15.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
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
计算利用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16.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调整量设置装置,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
差计算装置,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装置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最小值判断装置,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
视差量调整装置,基于由最小值判断装置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以及
显示装置,显示由视差量调整装置调整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17.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调整量设置部分,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
差计算部分,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部分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最小值判断部分,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以及
视差量调整部分,基于由最小值判断部分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
18.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调整量设置部分,针对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设置视差量的调整量;
差计算部分,计算利用由调整量设置部分设置的调整量改变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与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亮度值之间的差;
最小值判断部分,通过判断利用亮度值之间的差的计算量最小的调整量,确定最佳调整量;
视差量调整部分,基于由最小值判断部分确定的最佳调整量,调整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的视差量;以及
显示部分,显示由视差量调整部分调整了视差量的用于左眼的二维图像和用于右眼的二维图像。
CN2010101212574A 2009-02-27 2010-02-11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5284 2009-02-27
JP2009045284A JP5327524B2 (ja) 2009-02-27 2009-02-27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552A true CN101820552A (zh) 2010-09-01
CN101820552B CN101820552B (zh) 2012-05-30

Family

ID=42655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125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552B (zh) 2009-02-27 2010-02-11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20178A1 (zh)
JP (1) JP5327524B2 (zh)
CN (1) CN101820552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075A (zh) * 2010-11-30 2011-07-13 上海大学 基于投影立体可视区域中图像间相互串扰的评价系统和方法
CN102413343A (zh) * 2010-09-13 2012-04-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和操作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2480625A (zh) * 2010-11-26 2012-05-30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立体影像处理装置及方法,立体显示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02740116A (zh) * 2011-04-08 2012-10-17 索尼公司 图像属性检测
CN103686118A (zh) * 2012-09-19 2014-03-26 珠海扬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深度调整方法与装置
CN103841401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修正三维图像的深度图的装置和方法
CN105763863A (zh) * 2016-02-02 2016-07-13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快门式3d眼镜残影优化方法及系统
WO2016115849A1 (zh) * 2015-01-19 2016-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亮度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CN105959701A (zh) * 2016-05-13 2016-09-2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三维自组织映射的立体视频视差估计方法
WO2016155202A1 (zh) * 2015-04-02 2016-10-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像素驱动方法
US9509970B2 (en) 2012-07-18 2016-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talk reduction with location-based adjustment in multiview video processing
CN109564382A (zh) * 2016-08-29 2019-04-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拍摄装置以及拍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5864B2 (en) 2010-05-14 2015-09-15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urately representing high contrast imagery on high dynamic range display systems
JP5594067B2 (ja) * 2010-11-02 2014-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KR101212170B1 (ko) * 2010-12-10 2012-12-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턴드 리타더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5599063B2 (ja) * 2010-12-14 2014-10-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14530B2 (ja) 2011-03-09 2016-05-11 ドルビー ラボラトリーズ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高コントラストのグレースケールおよびカラーディスプレイ
JP5914838B2 (ja) * 2011-05-23 2016-05-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803571B1 (ko) * 2011-06-17 2017-11-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
KR101901242B1 (ko) * 2011-09-30 2018-09-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3차원 영상 데이터 보정방법
CN202332225U (zh) * 2011-11-28 2012-07-11 郑州中原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led显示系统
KR20130063372A (ko) * 2011-12-06 2013-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3차원 영상 표시 장치
JP2013150249A (ja) * 2012-01-23 2013-08-01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80881B2 (ja) 2012-07-31 2018-08-29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立体画像処理方法
JP2014068256A (ja) * 2012-09-26 2014-04-17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CN103414907B (zh) * 2013-07-26 2015-04-29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3d显示器串扰的方法
JP2015095779A (ja) * 2013-11-12 2015-05-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149547A (ja) * 2014-02-05 2015-08-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7959846B (zh) * 2017-12-06 2019-12-0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影像显示设备及影像显示方法
CN114390271B (zh) * 2020-10-19 2023-08-1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判别连续影像顺序的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48644A1 (en) * 2002-09-30 2005-06-29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CN1643939A (zh) * 2002-03-27 2005-07-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060088206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Kazunari Er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program therefor
CN101015220A (zh) * 2004-09-10 2007-08-08 江良一成 三维图像再现设备
CN101247530A (zh) * 2007-02-16 2008-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增强图像的立体效果的三维图像显示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7583B2 (ja) * 1999-04-19 2006-08-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道路領域判定装置
JP2001298754A (ja) * 2000-04-11 2001-10-26 Tomohiko Hattori 立体画像におけるクロストーク消去方式および装置
JP2002077947A (ja) * 2000-09-05 2002-03-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画像補正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装置
US8369607B2 (en) * 2002-03-27 2013-02-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JP2003284095A (ja) * 2002-03-27 2003-10-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4221700A (ja) * 2003-01-09 2004-08-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697749B2 (en) * 2004-08-09 2010-04-13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ereo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2007131178A (ja) * 2005-11-10 2007-05-3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障害物位置特定システム
JP2008228037A (ja) * 2007-03-14 200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位相調整装置、位相調整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331224B2 (ja) * 2007-03-29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及び三次元画像の表示方法
JP5194566B2 (ja) * 2007-05-30 2013-05-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3939A (zh) * 2002-03-27 2005-07-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EP1548644A1 (en) * 2002-09-30 2005-06-29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CN101015220A (zh) * 2004-09-10 2007-08-08 江良一成 三维图像再现设备
US20060088206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Kazunari Er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program therefor
CN101247530A (zh) * 2007-02-16 2008-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增强图像的立体效果的三维图像显示设备和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343A (zh) * 2010-09-13 2012-04-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和操作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2480625A (zh) * 2010-11-26 2012-05-30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立体影像处理装置及方法,立体显示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02122075A (zh) * 2010-11-30 2011-07-13 上海大学 基于投影立体可视区域中图像间相互串扰的评价系统和方法
CN102740116A (zh) * 2011-04-08 2012-10-17 索尼公司 图像属性检测
CN104471930B (zh) * 2012-07-18 2017-09-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视图视频处理中的具有基于位置的调整的串扰降低
US9509970B2 (en) 2012-07-18 2016-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talk reduction with location-based adjustment in multiview video processing
CN103686118A (zh) * 2012-09-19 2014-03-26 珠海扬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深度调整方法与装置
US9374570B2 (en) 2012-11-23 2016-06-21 Lg Display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depth map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e
CN103841401B (zh) * 2012-11-23 2016-06-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修正三维图像的深度图的装置和方法
CN103841401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修正三维图像的深度图的装置和方法
US10178369B2 (en) 2015-01-19 2019-01-0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mage brightness adjustment device and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15849A1 (zh) * 2015-01-19 2016-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亮度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WO2016155202A1 (zh) * 2015-04-02 2016-10-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像素驱动方法
US9984604B2 (en) 2015-04-02 2018-05-2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pixel driving method
CN105763863B (zh) * 2016-02-02 2018-07-27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快门式3d眼镜残影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763863A (zh) * 2016-02-02 2016-07-13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快门式3d眼镜残影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959701A (zh) * 2016-05-13 2016-09-2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三维自组织映射的立体视频视差估计方法
CN105959701B (zh) * 2016-05-13 2019-03-1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三维自组织映射的立体视频视差估计方法
CN109564382A (zh) * 2016-08-29 2019-04-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拍摄装置以及拍摄方法
CN109564382B (zh) * 2016-08-29 2021-03-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拍摄装置以及拍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552B (zh) 2012-05-30
JP2010200213A (ja) 2010-09-09
US20100220178A1 (en) 2010-09-02
JP5327524B2 (ja)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0552B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三维图像显示设备
KR102656507B1 (ko) 디스플레이 처리 회로
EP4273852A2 (en) Controlling image display via real-time compression in peripheral image regions
CN101414440B (zh) 自适应背光控制的显示系统及方法
EP2259600B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US8571305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for enhancing stereoscopic sensation of an image using a depth imag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576515B (zh) 用于处理图像数据以供由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显示的方法、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CN107872722B (zh) 图像显示设备
US1083263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237553B (zh) 确定插值方法的程序、装置及方法
JP4523368B2 (ja) 立体視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601979A (zh) 多视点图像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76558A (zh) 多视图图像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23853A (zh) 显示方法及装置、可见光通信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122987B2 (en) 3D system including additional 2D to 3D conversion
US20210029341A1 (en) 3d system
US20170142398A1 (en) 3d system including rendering with eye displacement
KR102143463B1 (ko)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578016A (zh) 一种调整图像动态范围的方法及终端
CN110718178A (zh) 显示面板以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设备
US8289375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KR20150012976A (ko) 다시점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그 영상 처리 방법
US20170140571A1 (en) 3d system including rendering with curved display
JP3816673B2 (ja) 立体画像の階調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404583A (zh) 三维影像的深度加强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