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0040B - 降低e-ultra pfcch的解码复杂度 - Google Patents

降低e-ultra pfcch的解码复杂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0040B
CN101810040B CN2008801088031A CN200880108803A CN101810040B CN 101810040 B CN101810040 B CN 101810040B CN 2008801088031 A CN2008801088031 A CN 2008801088031A CN 200880108803 A CN200880108803 A CN 200880108803A CN 101810040 B CN101810040 B CN 1018100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condensate
payload size
restriction
su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88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0040A (zh
Inventor
F·弗雷德里克森
L·林德
J·奥雅拉
S·维叙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40977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810040(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01810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0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0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0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引入一组有关在控制信道单元聚合体“树”中何处允许不同的净荷大小的限制。遵从这些限制,网元(例如,节点B)将具有调度用户的很大灵活性,同时终端(例如,用户设备)将仍然可以选择将盲解码尝试的次数保持在相当低的数量。

Description

降低E-ULTRA PFCCH的解码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资源分配的信令。
背景技术
缩写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BPSK    二相相移键控
CDM     码分复用
CP      循环前缀
CRC     循环冗余校验
eNode-B 演进的节点B
E-UTRAN 演进的UTRAN
FEC     前向纠错
FDD     频分双工
FDPS    频域分组调度
FDMA    频分多址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LTE     长期演进
MAC     介质访问控制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OOK     开关键控
PBCH    物理广播信道
PCFICH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HICH   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
PMCH    物理多播信道
P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Q       正交
QAM     正交幅度调制
QPSK    正交相移键控
RACH    随机接入信道
RLC     无线电链路控制
RR      资源请求
RRC     无线电资源控制
RSSI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SAP     服务接入点
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
SF      扩频因子
SNR     信噪比
SR      调度请求
TDD     时分双工
TTI     传输时间间隔
UL      上行链路
UTRAN   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
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令通常是已知的并且服务于很多目的。这可以包括用信号发送在网元和多个终端之间做出的通信资源分配。每个终端可以具有针对在两个方向之一上与网元传送数据的恒定或可变需求。为了分发数据,可能需要将针对给定终端的数据分配给在诸如时间、频率和空间之类的各种域中动态改变的各种通信资源单元,从而防止不利的时变通信信道条件。
可以以此方式在各种带宽内动态分配控制信令和数据二者。换言之,可以存在以下情况,即保留一定量的资源用于信令,另一相应量的资源用于数据。为了赋予此类系统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存在以下情况,即多个特定资源被设计用于信令,另外多个相应资源被设计用于数据。可以选择并保留信令资源和数据资源对,以便由特定网元和相关联的终端针对特定环境来使用。在上述讨论中,术语资源表示将通过接口传输的物理资源集合。该接口例如可以是无线空中接口。物理资源可以是但不限于例如OFDM系统中的子载波符号集合。使用OFDM的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的物理层方面在3GPPTS 36.201V1.2.0(2007-06)、TS 36.211V1.2.0(2007-06)、36.212V1.3.0(2007-07)以及36.213V1.20(2007-05)中进行了描述。例如参见3GPP TS 36.211V 1.2.0(2007-06)的第4部分中的帧结构,第5部分中的下行链路(下行链路资源网格在图3中示出)以及第6部分中的上行链路(在图15和图16中示出了两个上行链路时隙格式)。
例如,在从网元到终端的方向并且假设在网元和相关联的终端处都选择并已知信令/数据带宽对的情况下,网元可以按以下方式向所有终端发送资源分配信令,即每个终端可以定位其自己的分配信息,从而其可以随后获得关于如何找到、解调以及解码同样从网元发送到所有终端的数据的信息,但是每个终端仅提取特别针对它的信息。此类一对多的通信场景需要由每个终端实施对控制信令的搜索以获取指向包含将从网元发送的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的位置的指针。
可以存在以下情况,即网元拥有关于每个相关联终端的标识信息并且可以使用此类信息来指定哪些控制和数据资源单元属于给定终端。由于终端也将拥有其自己的标识符,所以其可以搜索控制信令资源以找到其控制信息,并且每个其他终端也可以这样做。一旦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了指针,则终端可以在保留用于数据的带宽内的数据资源中找到它们的数据。
对于终端来说,必须遍历可以在其中找到其自己的信令的所有信令资源可能是很大的负担。已经提出了用于减少搜索负担的各种技术,当采用这些技术时将具有有益的效果。例如,有可能通过使用某些策略将搜索负担降低一半或更多。
然而,如果将额外的复杂度引入信令中,则此类策略的有益效果可能打折扣。例如,已经提出附加的提议来使用更复杂的信令结构,该信令结构包括将不同大小的信令用于与网元通信的不同终端。这可能在以下情况中使用,在该情况中,一个终端将仅接收单个数据流,并且同时另一终端将接收多于一个的数据流。不同净荷大小的其他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令、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以及针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对于下面描述的示例性下行链路,针对不同终端用信号传送不同大小的信令资源的可能性增大了施加在终端上的搜索任务负担。
发明内容
应该理解,所有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也可以按任何合适的组合来使用。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方法,包括:在定义的信令结构内向不同控制信道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单元,从而为所述控制信道分配不同的资源净荷大小,每个控制信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承载用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基于信令速率将所述控制信道聚合为各种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并且将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限制于来自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方法,包括:通过解码控制信道、使用标识符来搜索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承载用于检测多个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其中搜索基于速率聚合的控制信道局限于在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内搜索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从而降低解码复杂度。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装置,包括:分配单元,用于在定义的信令结构内向不同控制信道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单元,从而为所述控制信道分配不同的资源净荷大小,每个控制信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承载用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以及聚合单元,用于基于信令速率将所述控制信道聚合为各种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并且将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限制于来自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
根据第四方面,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用于在定义的信令结构内向不同控制信道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单元,从而为所述控制信道分配不同的资源净荷大小,每个控制信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承载用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基于信令速率将所述控制信道聚合为各种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并且将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限制于来自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
根据第五方面,一种装置,包括用于在定义的信令结构内向不同控制信道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单元从而为所述控制信道分配不同的资源净荷大小的装置,每个控制信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承载用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以及用于基于信令速率将所述控制信道聚合为各种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并且将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限制于来自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的装置。
根据第六方面,一种装置,包括接收机,用于接收控制信道;以及解码器,用于通过解码接收到的控制信道、使用标识符来搜索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承载用于检测多个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基于速率而聚合并且对基于速率聚合的控制信道的所述搜索局限于在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内搜索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从而降低解码复杂度。
根据第七方面,一种包括处理器的装置,所述处理器配置用于接收控制信道,以及用于通过解码接收到的控制信道、使用标识符来搜索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承载用于检测多个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基于速率而聚合并且对基于速率聚合的控制信道的所述搜索局限于在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内搜索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从而降低解码复杂度。
根据第八方面,一种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控制信道的装置;以及用于通过解码接收到的控制信道、使用标识符来搜索控制信道的装置,所述控制信道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承载用于检测多个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基于速率而聚合并且对基于速率聚合的控制信道的所述搜索局限于在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内搜索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从而降低解码复杂度。
根据第九方面,一种包括具有代码部分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处理设备上运行时,所述代码部分用于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在该情况中,存在至少两个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方法。
对于第一到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个,例如可以针对单个码字定义默认净荷大小,诸如净荷大小“A”,并且该默认净荷大小不限于任意或至少不止一个特定大小的CCE聚合体。
类似地,对于第一到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个,针对净荷大小大于默认净荷大小A的、为多个码字而定义的净荷大小(诸如净荷大小B),可以通过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来进行限制。
同样,对于第一到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个,针对小于默认大小A的缩减的净荷大小(诸如净荷大小C),可以通过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来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净荷大小C可以通过从除了最大聚合体之外的所有聚合体排除来进行限制。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各种净荷大小,并且还应该理解,除了上述示例,也可以按任何合适的组合来使用各种净荷大小。
结合附图考虑以下的详细描述时,其他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明显。然而,应该理解,附图仅出于示范目的绘出并且不作为限制的定义。还应该理解,不必按比例绘出附图并且它们仅旨在概念性地示出这里描述的结构和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根据控制信令净荷大小而限制的聚合体的简化解码树的图示。
图2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可以在网元中执行的步骤的简化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可以在终端中执行的步骤的简化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
图5示出了适于在终端、网元或两者中使用的信号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的详细内容出现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长期演进(LTE)(常称为3.9G)的下行链路(DL)部分中正在进行的开发的上下文中,但是不限于该上下文。
LTE定义了分组无线电系统,其中期望所有信道分配发生在子帧的短周期中。这与旧3G系统相反,在旧3G系统中,甚至需要为分组业务建立专用的信令信道。这也不同于WLAN(无线局域网)类型的分配,其中每个IP(网际协议)分组传输包含传送报头。
根据LTE技术,在共享控制信道中用信号传送所有的分配,其出现在数据信道的多载波符号之前的子帧的第一多载波符号中。各控制信道进行独立编码。即,将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信道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个部分用于控制,另一部分用于数据。数据部分(PDSCH)承载用于同时被调度的用户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而控制部分(PDCCH)承载(除其他之外)用于所调度用户的分配信息。使用前向纠错(FEC)编码(截尾卷积编码)。
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DSCCH)配置为包括多个控制信道单元的树结构,其中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承载用于通信网络系统中同时被调度的用户的分配信息(除其他之外)。在图1中示出此类树的扁平形式。例如参见R1-071003的图7,3GPP TSGRAN WG1 #48 Meeting,St.Louis,USA 2007年2月12-16日。在解码期间,UE(用户设备)将合并或聚合控制信道单元以创建不同的码块或控制信道候选。每个码块被称为控制信道候选,因为其潜在地承载用于一个MAC(介质访问控制)ID的信息。MAC ID由UE或由UE群组用于检测信道。在树的每个级别,每个节点表示码块的单个控制信道。处于树的最低级别的控制信道的数量由系统带宽、可用于最大码块的OFDM符号的数量n以及控制信道单元的大小来确定。没有被本级别中的控制信道占用的树的任何节点都可作为两个控制信道用于树的下一级别,这两个控制信道中的每一个都是父节点处的控制信道大小的一半。
包括给定数量的子载波资源的系统带宽可以划分为整数倍个最大控制信道。树的给定节点,即子载波的集合,例如可以包括最大码块的一个控制信道、高达次大码块的两个控制信道或高达最小码块的四个控制信道。
每个控制信道全部扩展在前n个OFDM符号上,这些符号可用于控制信道。控制信道可以分发给系统带宽上的子载波以最大化频率分集。
由于必须由MAC ID唯一地标识每个控制信道,所以通过利用MAC-ID对CRC比特进行部分掩码来将其合并到CRC(循环冗余码)中。由于MAC ID用于对特定于UE的控制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二者进行寻址,所以以可兼容方式来定义MAC ID是合理的。因此,有可能通过利用相应的MAC ID来过滤控制信道,从而接收任何控制信道。可从MAC ID掩码的CRC获得错误检测。MAC ID的长度匹配于C-RNTI(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长度。本方法还包括在定义的信令结构内向不同控制信道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单元,从而为控制信道分配不同的资源净荷大小。每个控制信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承载用于检测该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在分配之后,基于信令速率将控制信道聚合为各种大小的控制信道单元(CCE)聚合体,以降低终端处的解码复杂度。此外根据本文教导,可以将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限制于来自各种可用聚合体中的特定大小的聚合体,从而进一步降低解码复杂度。一旦建立了信令,就将其从网元发送到终端。
从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在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关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令,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或下行链路资源分配。如上所述,资源分配信令比特指示为给定用户分配哪些物理资源。当在最近的3GPP会议(在雅典)上决定“前进计划”时,达成了共识(文档R1-073870以及3GPP电子邮件交流机制讨论),其指出:潜在地应该存在三个可能的PDCCH净荷大小,以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分配许可。
某种程度上,这些大小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服务于不同目的。在本公开内容中,将这些值表示为:A、B和C。应该认识到,这些大小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下面给出这些值的简述:
●A:正常PDCCH净荷信令,其用于单个码字(单个流)用户,这种用户要求调度自由度方面的全面灵活性。该选项可以看作默认操作模式,因为将其用于控制信道信令将提供在频域中分组调度的选择。
●B:双码字用户,其同时操作两个流(MIMO)。由于与第二码字相关联的额外信令,所以该净荷大小大于A。该控制信道信令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大良好信道条件用户的峰值数据速率和吞吐量。
●C:缩减大小的净荷,其将具有与上行链路资源许可相同的大小。然而,如果这将在与上行链路分配相同的物理资源上传送,则将面对导致针对相关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具有更大开销的风险。该净荷大小将小于A。该缩减的净荷大小的另一示例可以是用于诸如动态广播信道的公共信道的极紧凑资源分配信令。
该上下文中的问题在于必须限制UE将监听的净荷大小,或者备选地,UE必须使用不同的速率匹配因子来尝试解码很多控制信道,以调查是否对其进行了调度。应该指出,示例性的三个不同的净荷大小可以具有固定大小,并且针对某个聚合体级别,物理信道容量也可以是固定的,因此,当在实际系统中实现以上内容时,将考虑速率匹配因子的固定集合。
在下文中,将提供用于减小针对PDCCH的解码尝试的总次数的方式,同时仍然在针对相同UE允许多个净荷大小方面提供灵活性。
例如,实施方式将引入一组有关在控制信道单元聚合体“树”中何处允许不同的净荷大小的限制。遵从这些限制,节点B将具有调度用户的很大灵活性,同时UE将仍具有将盲解码尝试的次数保持在相当低数量的选择。
因此,根据本文第一实施方式的教导,如图1所示,以这样的方式使用简化的解码树,即根据控制信令净荷大小来限制对其聚合体的使用。应该指出,最黑(交叉阴影)区域表示潜在地将使用A比特净荷大小的默认假设来进行解码的控制信道单元(以及其聚合体),即,所有聚合体级别均可用于净荷大小A的搜索。作为该实施方式的变形,可以将净荷大小A从一个或多个聚合体级别排除,但是不从至少两个聚合体级别排除。
用户还将调查CCE级别2的控制信道候选,以调查是否在此处使用净荷大小B,因为,根据该实施方式,将具有净荷大小B的信令聚合体限制到聚合体级别2。类似地,在CCE聚合体级别8处,还使用净荷大小C作为搜索的选项,因为,根据该实施方式,将具有净荷大小C的信令聚合体限制到聚合体级别8。应该指出,上面这些聚合体级别2和8仅是此类限制的示例。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指定用于包括未在此处讨论的尺寸的特定控制信道净荷大小的其他聚合体级别。
更详细地,考虑图1,可以看到已经示出了解码树简化(如EP07107652.5所提到的)。根据该文档,以对称的方式减少了针对已聚合控制信道的树搜索,这导致显著减少在UE(用户设备)侧的解码尝试次数,同时在eNB(演进的节点B)中仍然维持大部分的调度灵活性,即,获得了有益系统频谱效率对UE复杂度的平衡。进一步根据该文档,假设不会存在同时被调度的、具有相同传播条件的大量用户。通过按规范对树结构施加某些限制来获得树的简化。现在,基于解码树,将做出如下默认假设:总是使用净荷大小A来调度UE。这将是针对所有可能的控制信道候选的假设。
现在,如果正在调度UE,该UE将接收双码字MIMO,则可以知道该用户具有相对良好的信道条件,并且遵从于此,通常仅使用几个控制信道单元来调度此类用户。在图1中,已经将两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大小(聚合体级别2)用作这些双码字传输的基础,如上所建议的。可能为此还选择了聚合体级别1或者甚至级别1和级别2两者。这里主要问题在于使用有关通常在哪些传播条件中使用净荷大小B的先验知识。这样,不必针对净荷大小B而遍历解码树。
因而,当考虑净荷大小C时,主要问题在于通常在覆盖范围受限的情况中使用该配置(基本上,需要更低的PDCCH编码率,从而提供更好的覆盖范围)。因此,使用净荷大小C来调度良好信道条件几乎没有意义。因此,建议在该情况中也将聚合体级别中的可能“位置”限制为几个或甚至仅单个聚合体级别(最高级别8),即,通过将净荷大小C从除了级别8之外的级别上的聚合体中排除,如上所建议的。备选地,可以从除了最大尺寸的CCE聚合体之外的所有聚合体中排除净荷大小C(例如,限制于级别4和8)。
使用该方法存在如下情况,即增加解码尝试的总次数,而同时在不同净荷大小之间的动态切换方面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例如可以针对单个码字定义默认的净荷大小,诸如上述净荷大小“A”,并且该默认净荷大小不限于任何特定大小的一个或多个CCE聚合体。
针对净荷大小大于默认净荷大小A的、为多个码字而定义的净荷大小,诸如净荷大小B,可以通过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来进行限制。
针对小于默认大小A的缩减的净荷大小(诸如净荷大小C),可以通过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来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净荷大小C可以通过从除了最大聚合体之外的所有聚合体排除来进行限制。这可以通过参考图1看到,其中C大小的净荷大小在所示出的树(包括四个聚合体大小级别)中被限制到四个以及八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并且被排除于一个以及两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
应该理解,前述净荷大小以及对所允许的聚合体的限制仅作为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该实施方式绝不是对各种可能性的穷举。还应该理解,所示聚合体本身仅是示范性的,其也可以在任何合适的聚合体组合中使用,并且根据本文教导,限于由任何其他合适的净荷大小使用。
图2是示出根据本文教导的、可以在网元中执行的示例性方法步骤的简化流程图。
在步骤20中进入之后,在步骤22中,网元将资源单元分配给终端,并且准备针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必需信息以便将调度分配和其他控制信息运送到终端。
在步骤24中,准备PDCCH以用于在1、2、4或8个控制信道单元(CCE)的速率匹配的聚合体上进行传输。每个CCE的大小例如可以包括36个资源单元(RE)。可用的CCE聚合体具有树结构,诸如在图1中以扁平形式示出的。引入诸如上面描述的、有关在控制信道单元聚合体“树”(诸如图1的扁平树)中何处允许不同的净荷大小的限制。PDCCH进行了FEC编码,并且被聚合(速率匹配的)为1、2、4或8个CCE。FEC和速率匹配的PDCCH的CCE可以置于可能不同的CCE聚合体大小的行中,可能由于位置约束而在其间存在间隙。可以添加哑元,从而PDCCH占用为PDCCH传输而保留的整个空间(例如,0.5ms持续期间的两时隙子帧的七符号时隙的前三个符号)。可以利用小区专用序列对比特块加扰。加扰后的比特可以进行QPSK调制。
上述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令例如可以使用所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命名法,其传送针对在CRC中隐式信令的一个MACID的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利用UE标识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来对DCI传输提供检错。在附加CRC之后,对信息比特进行卷积编码,并且将其速率匹配成1、2、4或8个CCE的长度。类似于上面描述的,可以存在可以使用不同于上面使用的用于传递不同种类信息的命名法的不同DCI格式。按照类似于上面描述的方式,格式的大小可以是带宽相关的。此外,可以提供多个广播格式,在这些广播格式中对所有UE进行寻址。
用于卷积编码的控制信息的速率匹配包括交织多个比特流,该多个比特流之后例如是来自于循环缓冲器的比特集合。一个PDCCH例如总是可以从速率匹配单元产生比特流,其长度为1、2、4或8个CCE。然后,在步骤26中,从网元通过无线接口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并且在步骤28中返回。
由于引入了一组有关在诸如图1的扁平树的控制信道单元聚合体“树”中何处允许不同的净荷大小的限制,如按照图2的方法所阐述的,因此仍然给予了网元(例如,eNode B)很大程度的用于调度用户的灵活度,同时终端(用户设备)将可以选择将盲解码尝试的次数保持在相当低的数量。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可以在终端中执行的步骤的简化流程图。在步骤30中进入之后,此方法可以包括,首先在步骤32中,基于传播条件的先验知识来决定按照例如图1中所示受限的方式来搜索/解码不同大小的信令净荷,其中在出现特定对应传播条件时,搜索/解码局限于使用净荷大小B的特定聚合体级别(诸如级别2),或者搜索/解码局限于使用净荷大小C的级别8。然后,终端通过对控制信道进行解码,使用属于它的标识符,按照所决定的受限方式来搜索针对目标为该终端的控制信道的不同大小的信令净荷,如步骤34所示。每个控制信道将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其承载用于检测多个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相应终端标识符的信息。对控制信道的搜索可以是限制于基于速率的搜索范围中的各种聚合体。例如可以通过针对期望在各个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内找到的选定资源净荷大小进行搜索来限制这种搜索,从而降低解码复杂度。然后,终端可以成功地、更容易更快地在已搜索/解码的不同大小的信令净荷中识别属于该终端的信令,如步骤36所示。如步骤38所示,如果识别出,则所识别的信令可以由终端用于找到、解调以及解码来自网元的、在所识别的数据资源上到达的其自己的数据。步骤39可以在步骤38之后。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网元40示出为具有信号处理器40-1,其连接至用于与核心网对接的输入/输出(I/O)端口40-2,其还连接至收发器(XCVR)40-3,信号处理器可以利用该收发器与各种终端44、46、48(在此情况中为移动台(用户设备))进行诸如所示的无线42通信。信号处理器40-1可以如图5所示并且可以执行程序代码,从而执行诸如图2所示的方法。同样,处理器或包括处理器的网元设备包括:用于在定义的信令结构内向不同控制信道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单元,从而为所述控制信道分配不同的资源净荷大小的装置,每个控制信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承载用于检测该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包括用于基于信令速率将诸控制信道聚合为各种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并且将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限制于来自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以降低解码复杂度的装置。
所示出的每个终端具有连接至信号处理器44-2、46-2、48-2的相应收发器44-1、46-1、48-1。每个终端中的信号处理器还可以如图5所示,并且可以执行程序代码从而执行诸如图3所示的方法。同样,处理器或包括处理器的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接收控制信道的装置,并且还包括用于通过解码接收到的控制信道、使用标识符来搜索控制信道的装置,控制信道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该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承载用于检测多个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其中控制信道基于速率而聚合并且对基于速率聚合的控制信道的所述搜索局限于在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内搜索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从而降低解码复杂度。
图5示出了信号处理器50,其诸如可以用作图4的处理器40-1、44-2、46-2、48-2,适于在终端44、46、48、网元40或两者中使用。这样,其可以包括适于执行上述信号处理功能的通用信号处理器。同样,其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51、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2、中央处理单元(CPU)53、时钟54、输入/输出(I/O)端口55以及各种功能56,上述各项通过数据、地址和控制(DAC)总线57互连。ROM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其能够存储被编写用于与RAM、CPU、I/O等结合来执行有关图2和图3在上面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程序代码。当然,应该认识到,可以利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执行相同的信号处理功能,甚至可以利用专用集成电路全部以硬件(即,没有软件)来执行相同的信号处理功能。在该情况中,信号处理器50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即,具有在多个内部相关的集成电路上并且还可能在软件信号处理器上执行的上述功能的所谓的“芯片集”。同样,包含用于执行图2或图3的方法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由不同于图5的处理器中的ROM 51的存储器设备构成,并且可以代之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存储器设备。

Claims (28)

1.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定义的信令结构内向不同的控制信道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单元,从而为所述控制信道分配不同的资源净荷大小,每个控制信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承载涉及用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以及
基于信令速率将所述控制信道聚合为各种聚合体,并且将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限制于来自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以供搜索控制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默认净荷大小是针对单个码字,且不受从任何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净荷大小上大于所述默认净荷大小的多码字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小于所述默认净荷大小的缩减的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限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受到除了最大聚合体之外的所有聚合体的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限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在包括四个聚合体级别的树中被限制到四个以及八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并且被从一个以及两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中排除。
8.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
通过解码控制信道、使用标识符来搜索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承载涉及用于检测多个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基于速率而聚合并且对控制信道的搜索局限于在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内搜索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默认净荷大小是针对单个码字,且不受从任何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净荷大小上大于所述默认净荷大小的多码字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小于所述默认净荷大小的缩减的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限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受到除了最大聚合体之外的所有聚合体的限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限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在包括四个聚合体级别的树中被限制到四个以及八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并且被从一个以及两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中排除。
15.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定义的信令结构内向不同的控制信道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单元从而为所述控制信道分配不同的资源净荷大小的装置,每个控制信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承载涉及用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以及
用于基于信令速率将所述控制信道聚合为各种聚合体并且将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限制于来自所述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以供搜索控制信道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默认净荷大小是针对单个码字,且不受从任何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净荷大小上大于所述默认净荷大小的多码字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小于所述默认净荷大小的缩减的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限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受到除了最大聚合体之外的所有聚合体的限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限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在包括四个聚合体级别的树中被限制到四个以及八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并且被从一个以及两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中排除。
22.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控制信道的装置;以及
用于通过解码接收到的控制信道、使用标识符来搜索控制信道的装置,所述控制信道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单元承载涉及用于检测多个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相应标识符的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基于速率而聚合并且对基于速率聚合的控制信道的所述搜索局限于在各种聚合体中的特定聚合体内搜索选定的资源净荷大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默认净荷大小是针对单个码字,且不受从任何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净荷大小上大于所述默认净荷大小的多码字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小于所述默认净荷大小的缩减的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的限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限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受到除了最大聚合体之外的所有聚合体的限制。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受到从至少一个聚合体排除限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净荷大小在包括四个聚合体级别的树中被限制到四个以及八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并且被从一个以及两个控制信道单元的聚合体级别中排除。
CN2008801088031A 2007-09-26 2008-09-26 降低e-ultra pfcch的解码复杂度 Active CN1018100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7527807P 2007-09-26 2007-09-26
US60/975,278 2007-09-26
PCT/IB2008/002527 WO2009040653A2 (en) 2007-09-26 2008-09-26 Reducing the decoding complexity of e-ultra pfcc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0040A CN101810040A (zh) 2010-08-18
CN101810040B true CN101810040B (zh) 2013-04-24

Family

ID=4040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88031A Active CN101810040B (zh) 2007-09-26 2008-09-26 降低e-ultra pfcch的解码复杂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40795B2 (zh)
EP (2) EP2196061B1 (zh)
CN (1) CN101810040B (zh)
ES (1) ES2387837T3 (zh)
WO (1) WO200904065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1917B2 (en) 2007-01-03 2016-03-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hared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GB2448897A (en) * 2007-05-01 2008-11-05 Nec Corp Control channel communication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1468490B1 (ko) 2007-05-02 2014-1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들의 집합을 한정하여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S2629488T3 (es) 2007-10-29 2017-08-10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Aparato de estación base y método de recepción del mismo
EP2207270B1 (en) 2007-10-29 2012-09-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US8238475B2 (en) 2007-10-30 2012-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DCCH blind decod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P4988934B2 (ja) * 2007-12-20 2012-08-01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電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構成
JP2011509586A (ja) * 2008-01-03 2011-03-24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基地局及び移動局の間のデータ交換方法
US8929304B2 (en) 2008-01-04 2015-01-06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KR101507839B1 (ko) * 2008-03-14 2015-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채널할당방법
JP4922242B2 (ja) * 2008-06-05 2012-04-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符号化方法、及びビタビ復号装置
JP5122684B2 (ja) * 2008-07-30 2013-01-1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pdcchモニタリ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KR101565417B1 (ko) 2008-08-08 2015-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주파수 대역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224341B2 (en) * 2008-08-11 2012-07-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80930B2 (en) 2008-08-21 2014-07-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PDCCH detection error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201031B2 (en) * 2008-08-21 2012-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PDCCH detection error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295373B2 (en) * 2008-09-30 2012-10-23 Intel Corporation Virtual multicarrier design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US20100098179A1 (en) * 2008-10-16 2010-04-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based transmissions
EP2352242B1 (en) 2008-10-29 2018-03-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WO2010050754A2 (ko) * 2008-10-29 2010-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지원을 위한 다중 캐리어 결합 상황에서 효과적인 물리 채널 전송방법
CN103491574B (zh) 2008-10-31 2016-08-1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和集成电路
JP5227747B2 (ja) * 2008-11-07 2013-07-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
US9001745B2 (en) * 2009-03-13 2015-04-07 Blackberry Limited HARQ process number manage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CN102428670B (zh) * 2009-03-16 2015-04-01 黑莓有限公司 针对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harq过程数量
US8441996B2 (en) * 2009-04-02 2013-05-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control channel in multiple carrier system
WO2010124437A1 (zh) * 2009-04-27 2010-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基站和中继设备
US8995358B2 (en) 2009-04-30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lse detection reduction during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8989208B2 (en) * 2009-04-30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DCCH search space design for LTE-A multi-carrier operation
CN102598522B (zh) 2009-06-19 2015-04-22 黑莓有限公司 由mimo系统中的网络单元执行的方法及其相关的网络单元和用户设备
CN101594205B (zh) * 2009-06-22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高级长期演进系统的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方法
KR101896879B1 (ko) * 2009-10-30 2018-09-07 블랙베리 리미티드 캐리어 집성을 이용하는 경우에서의 다운링크 제어 정보 세트 스위칭
CN102065485B (zh) * 2009-11-16 2014-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配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EP2360866A1 (en) * 2010-02-12 2011-08-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using resource assignments
US20110261769A1 (en) * 2010-04-26 2011-10-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of control channels in ofdm-based hierarchical cellular system
US20110292891A1 (en) 2010-05-26 2011-12-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control channel sear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20200008016A (ko) * 2011-06-29 2020-0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04666B (zh) * 2011-07-27 2016-05-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dm-rs的增强pdcch的搜索空间处理方法
CN103037401B (zh) * 2011-09-29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聚合和检测方法、发射机和用户设备
US20130083746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an enhanced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US9826514B2 (en) 2011-11-16 2017-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design for low cost devices
CN103686893B (zh) * 2012-09-26 2017-04-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和设备
CA2879382C (en) 2012-11-02 2019-06-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ssigning number of control channel candidates and number of blind detection time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418668A (zh) 2013-01-18 2018-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JP6476311B2 (ja) * 2015-04-17 2019-02-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時分割複信(tdd)におけるマシンタイプ通信のチャネルのレートマッチング
US10524237B2 (en) 2016-03-07 2019-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signaling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ervices i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9023423A1 (en) * 2017-07-27 2019-01-31 Intel IP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OF THE PHYSICAL DIFFUSION CHANNEL (PBCH)
CN109451852B (zh) * 2017-08-09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11317251B2 (en) * 2019-02-05 2022-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umerologies that support broadcasting over a carr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21924D0 (en) 1994-11-01 1994-12-21 Camco Drilling Group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otary drill bits
BRPI0719541B1 (pt) * 2006-10-02 2020-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sinal de controle de downlink
WO2008154201A2 (en) * 2007-06-05 2008-12-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plink 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and coding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
Motorola.Efficient structure for aggregating 1,2,[3],4,8 DL control channel elements.《R1-072168》.2007,1-5. *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Release 8).《3GPP TS 36.212》.2007,25-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0040A (zh) 2010-08-18
US20090103562A1 (en) 2009-04-23
EP2196061B1 (en) 2012-06-27
EP2196061A2 (en) 2010-06-16
EP2490493B1 (en) 2018-03-07
US7940795B2 (en) 2011-05-10
EP2490493A1 (en) 2012-08-22
WO2009040653A3 (en) 2009-05-22
ES2387837T3 (es) 2012-10-02
WO2009040653A2 (en)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0040B (zh) 降低e-ultra pfcch的解码复杂度
CN111769925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56831B (zh) 多载波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953214B (zh) 使用码点指示调度模式的控制信道信令
US7774686B2 (en) Method for effectively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3146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control channels to resources in OFDM systems
CN105450363B (zh) 共享控制信道结构
WO2013043017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12004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09073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15623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441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11717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for short TTI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49716A2 (en) Unified entry format for common control signalling
CN110876128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2270B (zh) 通信信道的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13285784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EP2137868B1 (en) H-arq throughput optimization by prioritized decoding
CN113489576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95770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82478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98075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10272A (zh) 一种NR sidelink中两步SCI传输优化方法
CN113498167A (zh) 利用群组广播方式传送小数据包的方法和系统
CN115225224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14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