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9522A - 带有衬套的节温器阀、与带有该阀的冷却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以及制造用于该阀的衬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有衬套的节温器阀、与带有该阀的冷却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以及制造用于该阀的衬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9522A
CN101809522A CN200880109750A CN200880109750A CN101809522A CN 101809522 A CN101809522 A CN 101809522A CN 200880109750 A CN200880109750 A CN 200880109750A CN 200880109750 A CN200880109750 A CN 200880109750A CN 101809522 A CN101809522 A CN 101809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
valve
seal
fluid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9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布卢瓦
N·鲍狄埃
T·马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net SA
Original Assignee
Vernet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net SA filed Critical Vernet SA
Publication of CN101809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5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01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23/02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with sensing element expanding and contracting in response to changes of temperature
    • G05D23/021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with sensing element expanding and contracting in response to changes of temperatur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non-metallic solid, e.g. elastomer, paste
    • G05D23/022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with sensing element expanding and contracting in response to changes of temperatur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non-metallic solid, e.g. elastomer, past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placed within a regulating fluid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37Thermal respons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节温器阀(10)一方面包括用于调节通过阀体的流体流动的可动衬套(30),所述衬套包括设有周向密封件(32,33,34)的管状本体(31),周向密封件适于通过与固定座部(25B,26A,27A)密封接触而相互作用以便中断由阀体限定的开口(21,22,23)之间的流体流动,在另一方面,节温器阀(10)还包括恒温元件(40),该恒温元件包括刚性地连接至阀体的固定部分(42)和可在热膨胀材料的体积变化作用下沿衬套的轴线(X-X)方向平移的固定部分(41),所述衬套运动关联地连接至可动部分,从而,可动部分相对于固定部分的运动控制衬套相对于座部的运动。为了简单且经济地改善衬套和座部之间的接触的紧密性,本体和密封件分别由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制成,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选择成相继地注射成型,从而,在弹性体注入之后从模具释放时,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通过化学、物理和/或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粘结。

Description

带有衬套的节温器阀、与带有该阀的冷却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以及制造用于该阀的衬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热力发动机冷却流体的流体循环回路的节温器阀,以及与此冷却流体循环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用于该阀的衬套(manchon)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带有由恒温元件控制其运动的调节衬套的阀通常被配备于与特别是用于卡车和某些机动车辆中的大容积热力发动机相联的冷却回路中,该大容积热力发动机工作所需的冷却流体的流率大于容积较小的热力发动机所需的流率,用于该大容积热力发动机的节温器阀是闸阀。
具体地,所采用的衬套通常可具有一所谓平衡止挡件,即这样一种止挡件,通过恒温元件使得在衬套运动的方向上衬套壁两侧的压力差基本为零,此方向在实践中与衬套的轴向对应。相反地,在带有闸门的节温器阀中,闸门在与由恒温元件所导致的闸门运动的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延伸,从而在此方向上闸门两侧的压力差达到高值,在流体循环由闸门中断时尤为如此。因此,将此闸门从其门座分离所需的能量常常是相当大的,并且在待调节的流体的流率较大、且沿着闸门关闭的方向时尤为如此。
实践中,在节温器阀内,调节衬套为金属类型且与一个或多个座部结合使用,衬套根据其在阀体中的位置抵靠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座部上。这些座部相对于阀体固定,由固定地附装于阀体内的零部件构成或者由此阀体的壁部构成。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通过衬套与座部或这些座部中的一个之间的相对距离来调节流体的流动,当衬套压靠于座部上时,此流动原则上被切断。但是,在实践中,由于阀体的尺寸公差和衬套的金属属性,衬套/座部的接触允许有泄漏通过,在衬套/座部的接触是金属/金属接触时尤为如此。为了加强衬套和座部之间的接触的密封性以减少此等泄漏,公知技术是打磨相互接触的衬套和座部的表面区域,或者用橡胶来包覆成型(surmouler)座部。但是这种打磨和包覆成型是昂贵的操作,并且从技术角度来看,常常难以与座部的(具体)情况兼容,当调节衬套与具有特殊几何形状的阀体形成一体时尤为如此。在这些情况下,通常只能容忍衬套/座部接触中的这种泄漏。
US-A-3658243提出这样一种节温器阀,该节温器阀的衬套的管状本体由塑性材料制成,具有这样的特殊性能:在本体的轴向端部中的一个处能够被推回以保持原先装配于此端部周围的密封件。在实践中,制造这种衬套是复杂且不便的:推回操作需要复杂的装置,且存在损坏密封件或不适当地紧固密封件、从而降低此密封件的密封性能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衬套的节温器阀,该节温器阀的衬套和衬套的支承座之间的接触的密封性得以增强,同时很经济且易于制造。
因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如权利要求1限定的用于特别是热力发动机的冷却流体的流体循环回路的节温器阀。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利用主要由两种塑性材料制成或甚至仅由两种塑性材料制成的衬套来“代替”前述衬套,特别是现有技术的金属衬套。因此,根据本发明,衬套的主要管状本体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并在需要时带有增强纤维,此热塑性材料的优点是很经济。此外,使用弹性体以便在衬套本体上直接形成一个或多个周向密封件。这种弹性体的优点是具有柔性,并从而给所述阀的固定座部或固定座部中的一个提供可变形的接触区。与现有技术的金属衬套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衬套与其座部或座部中的每一个所形成的接触的密封性明显得以增强。
根据本发明的衬套的塑性双材料特点使得制造简单且很经济。这是因为,通过选择可注入的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这两种塑性材料可相继地注入以便分别地模制衬套的本体和(多个)密封件。在实践中,可有利地通过同一个注射机在同一模具中执行这两个注射。此外,由于弹性体粘合于热塑性材料,所述衬套的(各)密封件和本体之间的界面具有特别高的强度而无需昂贵和复杂的结构布置——例如装配额外的组装零件或在模制衬套后对其本体进行加工。
通过选择能够承受被调节的流体的性质以及阀的工作温度范围的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由塑性材料制成的衬套不会降低所述阀的寿命:一方面,如上所述,该衬套用作平衡止挡件,降低在使用中施加在衬套上的机械应力,另一方面,衬套本体的几何形状易于设计成可尽可能地承受这些机械应力,在需要时衬套本体的壁的厚度能够局部地增大。
从属权利要求2至6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阀的其它有利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独地考虑、或考虑技术上可能的所有组合。
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是如权利要求7限定的与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流体的循环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由于阀中的衬套和(多个)座部之间的良好密封,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具有优越的工作性能,同时,发动机冷却回路的阀制造非常经济。根据有利的实施例,阀体至少部分地由发动机的气缸盖的一部分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是用于制造如上所述的用于阀的衬套的方法,权利要求8中限定了该方法。此方法能够很经济和快速地获得易于组装至阀的其它部件上的衬套。
从属权利要求9和10中描述了从经济和实践的观点来看特别有利的方案。
附图说明
从以下仅作为示例给出且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至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这些附图分别示出阀的三种不同的工作构型;
图4是属于图1至图3的阀的衬套的纵向半剖透视图;和
图5至图8分别与图1至图4相似,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阀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阀10,该阀10适于调节通过孔21进入阀体20和在穿过调节室24后通过孔22和23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离开此本体21的流体的循环,一方面,孔21、22和23通向该调节室24,另一方面,该调节室24中布置有可动衬套30和用于控制此衬套的运动的恒温元件40。阀10例如用于卡车发动机的冷却回路:在驱动泵的作用下于此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液体从发动机送至孔21以便供应阀,该阀如下文所述根据流体的温度通过将所述流体的一部分或全部送至孔22和/或送至孔23来调节此进入的流体,孔22连接到一用于引导返回到发动机的通常称为旁通通道的通道,孔23连接至这样一个通道——该通道在返回至发动机前通过诸如散热器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将此流体冷却。
这里,阀体20由前述发动机的气缸盖构成,应当理解,一侧通向室24的孔23的相对侧通向一配合管道(未示出),该配合管道固定地组装至阀体。
衬套30大致呈管形,以纵向轴线X-X为中心。该衬套布置在室24中,从而使得孔21和23的通向所述室的出口大致以轴线X-X为中心,同时孔22以与此轴线成径向的方式通向室24。
从图4可清楚看出,衬套30包括一大致呈管形的、主要的一体式本体31,其以轴线X-X为中心且沿其整个周向上具有一实心壁。该衬套还包括三个密封件32、33和34,每个密封件都沿套管本体31的整个周向延伸。
密封件32布置在本体31的轴向端部35处,该轴向端部35在阀10的组装构型中朝向孔23。更确切地,密封件32容纳于由衬套端部35限定的配合凹部中,从而使得该密封件的一部分沿轴线X-X的方向从端部35的边缘突出。
密封件33布置在衬套30的另一端部36处。此密封件也容纳于由端部36限定的配合凹部中,但是,与密封件32不同,密封件33的一部分在此凹部的外侧处突出、沿轴线X-X的径向方向延伸至本体31的外侧。此外,与密封件32不同(该密封件32的突出部的横截面大致呈外凸的轮廓),密封件33的突出部的横截面呈一垂直于轴线X-X取向的V形轮廓,从而使得此密封件的突出部形成两个密封唇33A和33B,每个密封唇在其长度方向都以轴线X-X为中心地沿轴线X-X的周向延伸,且两个密封唇沿轴线X-X的方向彼此上下叠置。
密封件34布置在本体31的未受支承部37处,围绕此未受支承部的一部分。此部分被连接至未受支承部37的其余部分,同时在端部35的一侧形成外肩部,密封件34的轴向端部布置在该外肩部上。在其相对的轴向端部处,密封件34的横截面具有一沿轴线X-X方向取向的V形轮廓,从而使得密封件的此端部形成两个密封唇34A和34B,每个密封唇沿该轴线X-X的周向延伸、同时以此轴线X-X为中心,且两个密封唇沿轴线X-X的径向彼此内外叠置。
本体31由例如聚酰胺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可选地由例如玻璃纤维的纤维增强。密封件32、33和34部分地由弹性体制成,优选由硅树脂制成。
在实践中,选择形成本体31的热塑性材料和形成密封件32、33和34的弹性体以便:
-无损地耐受由阀10调节的流体类型以及阀的工作温度范围,
-注射成型,和
-通过化学、物理和/或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粘结,从而使得密封件32、33和34自然牢固地连接至本体31而无需使用任何附加的装置,特别是无需配备额外的组装零件。
因此,为了制造衬套30,在模具中相继注入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以便分别形成本体31和密封件32、33和34。在实践中,为了从单个的模具获得易于与阀10的其它部件组装的衬套,同一注射机包括一用于注射热塑性材料的单元和一用于注射弹性体的单独的单元,这两个单元相继地启动。作为替代方案,可相继地使用两个单独的注射机,但是这会使得衬套的制造时间延长。
在所有情形中,一旦在注射弹性体后从模具中移出,无需施加额外的表面再处理或包覆成型操作以赋予衬套30相对于阀体20的密封特性。
如上所述,恒温元件40控制衬套30在调节室24中相对于阀体20的运动。因此,此恒温元件一方面包括一容纳有热膨胀材料——例如蜡——的热传导容器(coupelle)41,另一方面包括一杆42,该杆能够通过热膨胀材料的体积变化的作用相对于所述容器41的内部沿杆的纵向方向平移而伸出和缩回。
恒温元件40布置在室24中,使得其杆42相对于阀体20采取一固定的位置,且同时设计成固定地搁置抵靠一横跨孔23的固定冲压金属片25。金属片25大致以轴线X-X为中心且占据整个孔23。金属片包括固定于限定所述孔23的阀体20的壁部的外周边缘25A。
杆42固定地搁置抵靠金属片25的中央区域,容器41在室24中沿纵向延伸,同时大致以衬套30的轴线X-X为中心,此容器和此衬套通过横向分支部38彼此固定,横向分支部由与本体31相同的材料制成且和本体31形成一体、并将此本体的内表面连接至容器41。如图4所示,分支部38绕轴线X-X均匀分布,同时在它们之间限定一自由空间,该自由空间允许流体沿轴线X-X方向循环。由于杆42相对于阀体20采取一固定的位置,可以理解,当容纳于容器41中的热膨胀材料的体积发生变化时,此容器沿轴线X-X相对于阀体平移,同时拉动衬套30进行相同的平移运动。
阀10还包括用于使容器41朝向杆42返回的复位弹簧50。有利地,此弹簧50形成为一以轴线X-X为中心并围绕容器41的螺簧,从而使得该弹簧的一端51搁置在刚性卡架(étrier)52的分支部上——该刚性卡架固定于杆42,而弹簧的相对端53搁置在容器41的肩部上,在该肩部处插置有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环39,该环39将各分支部38的内部端连接在一起,同时由与这些分支部相同的材料制成且与这些分支部形成一体。由弹簧50施加至环39的机械应力主要由容器41的肩部吸收,这减小了环的机械应力以及从而被损坏的危险。
在操作中,杆42在容器41中的伸出和缩回取决于供给孔21的流体的温度:当此流体的温度增加时,阀相继地占据如图1、2和3分别所示的三个位置。
在图1中,通过孔21进入室24的流体的温度低于用于致动恒温元件40的温度,从而杆42基本缩回在容器41中。然后,衬套30通过与金属片25相互作用以密封的方式关闭孔23。更确切地,本体31的端部35压靠于金属片25的中间周向部分,该中间周向部分形成一用于此衬套端部35的支承座25B。然后,密封件32由本体31压靠于一相应的表面25C,座部25B在一垂直于轴线X-X的平面中限定此表面25C。由于密封件32的突出部沿本体31的轴向(方向)延伸,此密封件沿轴线X-X的方向有效地压缩于本体31和座部25B之间,这以密封的方式切断衬套和此座部之间的流体流动。特别地,阻止来自孔21且被允许进入衬套30、同时在分支部38之间流动的流体穿过座部25B而到达由金属片25限定的通孔25D,该通孔25D限定于金属片25的形成座部25B的部分和外边缘25A之间。
在图1所示的阀10的构型中,由于密封件34,进入阀的流体还通过绕衬套30于外侧运动而防止到达开口25D。为此,此密封件34沿轴线X-X的径向压靠于座部26A,该座部26A由管形套圈26的节流轴向端形成,管形套圈26在其整个周向上具有一实心壁、在室24中以轴线X-X为中心地固定布置,同时特别地,在其相对的轴向端部处固定于阀体20。座部26A限定一大致呈筒形且以轴线X-X为中心的内表面26B,密封件34由衬套本体31沿轴线X-X的径向压靠于该内表面26B。有利地,通过形成密封件34的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唇部34A和34B在正常情况下趋向于沿轴线X-X的径向方向彼此分离,这加强了密封件34与表面26B的接触的密封性。
因此,在图1所示的阀10的构型中,通过孔21进入室24内的所有流体都经由孔22离开此室,如箭头F1所示,而开口25D——该开口25D形成为向孔23处的流体开启的仅有通道——被密封件32和34以密封的方式与室24隔离。因此,当阀10用于上述冷却回路中时,来自发动机的所有冷却液都经由旁通通道返回至发动机,而通过散热器的回路的通道没有被供应。
当供给至孔21的流体的温度升高时,杆42相对于容器41伸出,这拉动容器41和固定在容器上的衬套30沿轴线X-X向孔21的方向平移,直到阀10处于如图2所示的构型。
在此构型中,衬套30的端部35与座部25B轴向地分离,从而,通过分支部38进入衬套30的流体经由开口25D通过孔23离开阀10,如箭头F2所示。同时,密封件33阻止进入室24的流体到达孔22:衬套30的平移位置设置成使得衬套的端部36延伸通过孔21,从而使得密封件33压靠于限定孔21的阀体20的壁部27上,此壁部从而形成一用于衬套端部36的支承座27A。此形成座部27A的壁部在其朝向室24的一侧限定一截头锥形的表面27B,该截头锥形的表面以轴线X-X为中心、并朝室24的反方向收缩。因此,密封件33以密封的方式压靠此表面27B,应当注意,有利的是,由于形成此密封件的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唇部33A和33B趋向于彼此分离,与室24背对的唇部33A有效地压靠于表面27B上。
当阀从图1的构型变为图2的构型时,在衬套30的平移期间,密封件34在座部26A的支承表面26B上滑动,直到在需要时从此座部脱开,以直接有利于衬套的未受支承部37的外表面,这允许流体可泄漏通过孔22。因此,对于配备有阀10的冷却回路,旁通通道的供应大大减小以利于通过散热器的通道的供应,以便冷却被加热的冷却液体。
如果供应给孔21的流体的温度继续升高,杆42相对于容器41持续伸出一超程——即持续一除将衬套30从与座部27A分离的位置拖至如图2所示的压靠此座部的位置所必须的运动之外的附加运动,在所述衬套30与座部27A分离的位置处流体可在衬套和此座部之间循环,在所述衬套压靠此座部的位置处在衬套和该座部之间循环的流体的流率变为零。因此,衬套30也平移此超程,其端部36从而接合在座部27A中,如图3所示。此接合可通过密封件33相对于截头锥形表面27B的变形实现,截头锥形表面27B导致衬套36端部在座部27A内的定中心作用。在室24的背对侧,截头锥形表面27B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轴线X-X为中心的筒形表面27C延伸,从而不会使密封件33的径向变形超过其弹性极限。
在实践中,可以理解,设计座部27A和密封件33的相对尺寸,使得沿轴线X-X的方向在整个超程上保持密封的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密封件33沿轴线X-X的方向比座部27A小很多,所以座部27A的尺寸设计成至少等于超程的值,带有一安全裕度。
借助于这种布置,不需要在阀10中结合入超程的机械复位系统,这减少了此阀的部件数目,并缩短了其组装时间。
图5至图7示出与图1至图3中的阀10的替代实施例对应的阀110。阀110可特别用于与阀10相同的卡车发动机冷却回路中。因此,阀110适于调节经由孔121进入阀体120中并在穿过调节室124后经由孔122和123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离开此阀体的流体的循环,在该调节室124中布置有一可动衬套130和恒温元件140,使得能够沿着此衬套的中央纵向轴线X-X的方向平移此衬套。在此附图考虑的示例中,孔121的与室124相背对的一侧通向管道128,该管道128固定地组装至阀体120,插置有一平的密封件。
通过与衬套30相似的方式,且如图8所清晰示出的,衬套130包括一大致呈管形的、主要的一体式本体131,其以轴线X-X为中心且在其整个周向上具有实心壁。此本体131设有两个周向密封件132和133。
密封件132与密封件32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似,同时在阀110的组装好的构型中布置在本体131的朝向孔121的轴向端部135处。
密封件133在某种程度上与衬套30的密封件33和34的组合相对应。更确切地,此密封件133围绕本体131布置,同时沿着轴线X-X从本体131的与端部135相对的端部136延伸至此本体的未受支承部137的中间部分。因此,密封件133包括布置在衬套端部136处的轴向端部1331、以及相对的布置在未受支承部137处的轴向端部1332。密封件133——特别是端部1331和1332——沿径向朝向本体131的外侧突出延伸。有利地,端部1331和1332的横截面分别具有V形轮廓,所述两个V形轮廓取向为沿轴线X-X的方向彼此背对,从而这些端部1331、1332中的每一个形成两个密封唇133A1和133B1、133A2和133B2,其从结构和功能的观点来看与密封件34的唇部34A和34B是基本相似的。
如上文对衬套30的详细描述,衬套130的本体131和密封件132及133分别由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材料制成,这两种塑料材料具有与上文所述衬套30相同的使用和制造特性。
与衬套30——其运动关联地连结于恒温元件40的容器41——不同,衬套130固定于恒温元件140的杆142上,本体131的内表面通过由与本体131相同的材料制成且与本体131形成为一体的横向分支部138连接至金属接头143,该金属接头143特别通过力配合固定至杆142的自由端。为了使得衬套可由杆142拉动平移,杆142设计成可相对于阀体120运动,同时恒温元件140的容器141以固定的方式——在此情形中通过冲压金属片125——连接至阀体,该冲压金属片的中央被冲孔以便将容器141力配合于其上,同时其外周边缘125A牢固地锁合在阀体和管道128之间。杆142设计成通过弹簧150朝容器141返回,该弹簧150围绕容器141且其一端151搁置在刚性卡架152的分支部上——该刚性卡架152固定于接头143上,同时弹簧的相对端153直接搁置在容器141的肩部上。
阀110的操作与阀10的操作基本相似,如下文所述。
在与图1中所示的阀10的构型对应的图5中,通过孔121进入室124的流体的温度低于致动恒温元件140的温度。然后,衬套130通过与金属片125相互作用以密封的方式关闭孔121:具体地,衬套端部135压靠于金属片125的中部周向部分,该中部周向部分形成用于衬套此端部的支承座125B。然后,密封件132由本体131压靠在表面125C上,座部125D在垂直于轴线X-X的平面内限定该表面125C,其方式类似于将密封件32压靠于表面25C。来自孔121且在穿过由金属片125的内周部分限定的开口125D后在端部135处进入衬套130的流体不能通过座部125B到达孔123。在从内部穿流过衬套130之后,由于密封件133,流体也不能通过绕衬套130外部运动而到达孔123。为此,此密封件133沿轴线X-X的径向压靠由阀体120的壁部126形成的座部126A——该座部126A沿轴线X-X方向位于孔122和123之间。此座部126A由此限定一以轴线X-X为中心的大致呈筒形的内表面126B,密封件133通过衬套本体131沿轴线X-X的径向压靠于该内表面126B上。流体的循环由箭头F1表示。
当供应给孔121的流体温度升高时,杆142相对于容器141伸出,这拉动衬套130沿轴线X-X朝孔122的方向平移,直到阀110处于如图6所示的构型,此构型与图2中示出的阀10的构型相对应。在此构型中,衬套的端部135沿轴向与座部125B分离,从而进入阀的流体通过孔123离开阀,如箭头F2所示。同时,密封件133阻止进入的流体到达孔122:衬套130的平移位置使得衬套端部136以密封接触的方式接合抵靠由阀体120的壁部127形成的座部127A所限定的支承表面127B,该座部127A沿轴向与孔121相背对。此表面127B是以轴线X-X为中心的截头锥形且沿着与室124背对的方向收缩。然后,密封件133的端部1331的行为与密封件33相对于座部27A的行为类似,同时,当阀从其在图5所示的构型变化至其在图6所示的构型时,在衬套130的平移过程中,端部1332的行为与密封件34类似,以密封的方式抵靠座部126A的支承表面126B滑动。
如果进入阀的流体的温度继续升高,那么杆142持续伸出一超程。然后,衬套136的端部接合在座部127A中,如图7所示,其与图3示出的阀10的操作构型对应。
此外可设想上述阀10和110的不同的布置和变型。例如:
-密封件32、33、34、132和133的几何形状仅是说明性的;特别地,这些密封件的某些端部形成密封唇仅是一种可能,也能够设想其它形状;和/或
-阀10和110可用于这样的冷却回路,该冷却回路的流动方向与本文描述的方向相反,即,具有穿过孔22和23、122和123的两个流体入口,以及穿过孔21、121的仅仅一个流体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旁通通道连接至孔23、123,而孔22、122连接至散热器的出口,来自发动机的排出直接供应到散热器,且孔21、121将流体排至发动机。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特别是热力发动机冷却流体的流体循环回路的节温器阀(10;110),包括:
-阀体(20;120),所述阀体限定孔(21,22,23;121,122,123),所述孔用于循环通过阀体的流体的入口和出口,
-衬套(30;130),所述衬套用于调节通过所述阀体的流体循环,其中所述衬套限定中央纵向轴线(X-X),所述衬套能够相对于所述阀体移动,且所述衬套包括设有至少一个周向密封件(32,33,34;132,133)的管状本体(31;131),所述周向密封件适于通过与相对于所述阀体固定的座部(25B,26A,27A;125B,126A,127A)密封接触而相互作用以便切断所述孔口中的两个之间的流体流动,以及
-恒温元件(40;140),所述恒温元件容纳有热膨胀材料,且包括以固定的方式连接至所述阀体的固定部分(42;141)、及能够在热膨胀材料的体积变化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沿所述衬套的轴线方向平移的可动部分(41;142),所述衬套运动关联地连接至所述可动部分,从而,所述可动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的沿衬套的轴线方向的运动控制所述衬套相对于所述座部的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本体(31;131)和所述衬套(30;130)的密封件(32,33,34;132,133)分别由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制成,所述材料选择成相继地注射成型,从而,在注入弹性体之后离开模具时,所述热塑性材料和弹性体通过化学、物理和/或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粘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密封件(32,33,34;132,133)的弹性体是硅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或所述密封件中的一个(32;132)布置在所述衬套(30;130)的本体(31;131)的第一轴向端部(35;135)处,以便在所述衬套移动时由衬套的本体压靠于由所述座部或所述座部中的第一座部(25B;125B)限定且在与所述衬套的轴线(X-X)基本垂直的平面中延伸的支承表面(25C;125C)。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或所述密封件中的一个(34;133)布置成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衬套(30;130)的本体(31;131)的未受支承部(37;137),以便通过在衬套运动过程中衬套本体的拉动而滑动以密封接触抵靠于由所述座部或所述座部中的第二座部(26A;126A)限定且以所述衬套的轴线(X-X)为中心基本呈筒形形状的支承表面(26B;126B)。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或密封件中的一个(33;133)布置在所述衬套(30;130)的本体(31;131)的第二轴向端部(36;136)处,以便通过在衬套运动过程中衬套本体的拉动而以密封接触的形式接合抵靠于由所述座部或所述座部中的第三座部(27A;127A)限定且至少部分呈截头锥形的支承表面(27B;127B),所述截头锥形以所述衬套的轴线(X-X)为中心且朝与所述衬套的本体的其余部分的相背对的一侧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第三座部(27A;127A)限定的支承表面(27B;127B)及相联的密封件(33;133)沿所述衬套(30;130)的轴线(X-X)的方向相对地设计尺寸,以便在所述衬套的本体(31;131)被拉动经过所述恒温元件(40;140)可动部分(41;142)的相对于此可动部分充分必要的行程而言为超程的过程中保持所述由第三座部(27A;127A)限定的支承表面(27B;127B)和所述相联的密封件(33;133)之间的密封接触,所述可动部分的充分必要的行程为相对于所述第三座部拉动衬套以便使得在所述衬套和此第三座部之间循环的流体的流率从严格的正值变至零值的行程。
7.一种与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流体的循环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所述回路包括用于运送流体的装置、能够冷却流体的例如散热器的热交换装置、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10;110)、以及用于连接于所述阀和所述热力发动机之间的装置,所述连接于阀和热力发动机之间的装置适于根据调节衬套(30;130)的位置在至少一部分冷却流体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之后将所述至少一部分冷却流体发送至发动机。
8.一种制造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10;110)的衬套(30;13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热塑性材料以便模制所述衬套的本体(31;131),并然后弹性体沿此本体的周向注入以便模制密封件(32,33,34;132,133),从而,当离开模具时,弹性体粘结于热塑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模具中进行热塑性材料的注入和弹性体的注入,当从模具移走时,使用者获得易于组装至阀(10;110)的其它部件上的衬套(30;13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射弹性体后离开模具时,无需另外的表面再处理、包覆成型或配件组装就能够获得易于组装至阀(10;110)的其它部件上的衬套(30;130)。
CN200880109750A 2007-08-01 2008-07-30 带有衬套的节温器阀、与带有该阀的冷却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以及制造用于该阀的衬套的方法 Pending CN1018095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705630 2007-08-01
FR0705630A FR2919704B1 (fr) 2007-08-01 2007-08-01 Vanne thermostatique a manchon,moteur thermique associe a un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comportant une telle vanne,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manchon pour une telle vanne
PCT/FR2008/051438 WO2009019407A1 (fr) 2007-08-01 2008-07-30 Vanne thermostatique à manchon, moteur thermique associé à un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comportant une telle vann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 manchon d'une telle van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522A true CN101809522A (zh) 2010-08-18

Family

ID=3928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9750A Pending CN101809522A (zh) 2007-08-01 2008-07-30 带有衬套的节温器阀、与带有该阀的冷却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以及制造用于该阀的衬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30332B2 (zh)
CN (1) CN101809522A (zh)
FR (1) FR2919704B1 (zh)
WO (1) WO200901940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1436A (zh) * 2015-08-25 2017-03-08 康明斯公司 用于发动机的滤头的冷却组件
CN107636554A (zh) * 2015-04-21 2018-01-26 韦内特公司 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通的恒温设备以及包括这种设备的恒温阀
CN109791416A (zh) * 2016-09-14 2019-05-21 韦内特公司 用于流体的恒温调节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7395B1 (fr) * 2010-03-11 2013-03-22 Vernet Vanne thermostatique a manchon
FR2987095B1 (fr) * 2012-02-22 2014-03-28 Vernet Vanne thermostatique a manchon
KR101875625B1 (ko) * 2012-10-08 2018-07-0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써모스탯
FR3024520B1 (fr) * 2014-07-29 2016-09-02 Vernet Vanne thermostatique a manchon
FR3055711B1 (fr) * 2016-09-05 2019-11-22 Vernet Cartouche thermostatique
FR3071299B1 (fr) * 2017-09-21 2019-11-15 Novares France Vanne thermostat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7393371B2 (ja) * 2021-02-17 2023-12-06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8243A (en) * 1970-12-24 1972-04-25 Gen Motors Corp Bi-directional flow thermostat
IT1000526B (it) * 1973-12-18 1976-04-10 Gilardini Ind Spa Gruppo termostatico per circuiti di raffreddamento in particolare di motori a combustione interna
FR2589219B1 (fr) * 1985-10-28 1988-05-13 Vernet Procedes Perfectionnements aux vannes mitigeuses thermostatiques pour circuits de refroidissement a liquide de moteurs a combustion interne
DE4139328A1 (de) * 1991-11-29 1993-06-03 Behr Thomson Dehnstoffregler Ringschieberthermostateinsatz
JP4187131B2 (ja) * 2000-04-28 2008-11-26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US7874498B2 (en) * 2000-10-25 2011-01-25 Grundfos Pumps Corporation Water control fixture having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bypass valve
FR2876763B1 (fr) * 2004-10-18 2008-04-25 Vernet Sa Sa Vanne thermostatique pour un circuit de fluide, moteur thermique associe a un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comportant une telle vann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vann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6554A (zh) * 2015-04-21 2018-01-26 韦内特公司 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通的恒温设备以及包括这种设备的恒温阀
CN106481436A (zh) * 2015-08-25 2017-03-08 康明斯公司 用于发动机的滤头的冷却组件
US10920628B2 (en) 2015-08-25 2021-02-16 Cummins Inc. Cooling assembly for a filter head of an engine
CN109791416A (zh) * 2016-09-14 2019-05-21 韦内特公司 用于流体的恒温调节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919704A1 (fr) 2009-02-06
FR2919704B1 (fr) 2012-11-09
US20100132361A1 (en) 2010-06-03
WO2009019407A1 (fr) 2009-02-12
US8430332B2 (en) 2013-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522A (zh) 带有衬套的节温器阀、与带有该阀的冷却回路相联的热力发动机以及制造用于该阀的衬套的方法
CA2598010A1 (en) Molding machine
CN104136188B (zh) 闸阀及闸阀的制造方法
CN101680565B (zh) 用于流体流量调节的节温组件及制造这种组件的方法
CN204756007U (zh) 冷热液、气自动分离器
CN102529638A (zh) 车辆加热系统
CN105189226B (zh) 具有阻塞装置的压力介质容器
US8985997B2 (en) Valve bushing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US11254038B2 (en) Injection unit, with closure pin, for the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 material, with capacity to recover thermal dilatations and avoid leakage of the plastic material
CN101596766A (zh) 一种塑料球阀的制作方法及其模具
CN103671854A (zh) 一种变速箱油路调温器
US20040197437A1 (en) Hot runner nozzle with melt sealing
JP2003240140A (ja) 四方向切換弁
CN107743459A (zh) 用于机动车的阀和清洁装置
CN104093950A (zh) 恒温装置
KR20090074755A (ko) 백투백 배치된 니들 밸브 노즐을 구비한 사출 성형 장치
CN117704167A (zh) 一种二次注塑复合法兰、注塑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02015244B (zh) 用于注射模塑塑料材料的系统,尤其适于与用于模塑好的塑料材料的喷吹单元相关联的系统
WO1999037461A1 (de) Bewegliche schmelzeleithülse zum ausgleich der temperaturbedingten ausdehnung zwischen heisskanal und formanschnitt
CA2823775A1 (en) Injection-moulding machine with a shut-off needle
CN110285240A (zh) 一种液体能量智能分配装置
US9296138B2 (en) Injection-moulding machine
KR102654462B1 (ko) 차량용 밸브 장치
CN109693345A (zh) 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
KR20110000172A (ko) 유로 개폐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