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0749B - 管理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管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管理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管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0749B
CN101800749B CN201010114093.2A CN201010114093A CN101800749B CN 101800749 B CN101800749 B CN 101800749B CN 201010114093 A CN201010114093 A CN 201010114093A CN 101800749 B CN101800749 B CN 101800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rs include
priority
data
data block
pe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40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0749A (zh
Inventor
尼古拉斯·勒斯库阿内克
玛丽-吕克·坎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omson Licensing SAS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Licensing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Licensing SAS filed Critical Thomson Licensing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800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0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7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82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involving incentive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理连接至至少一个通信网络(R)的对等端(P1-P4)之间的对等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每次对等端(P1)接收来自另一对等端(P1)的请求之后,根据所选互惠机制,来执行传输。所述方法在于,当对等端(P2)期望根据在至少两个不同优先级的集合中选择的第一优先级Xk从另一对等端(P1)接收N个数据块时,向该对等端(P2)分配交换值,该交换值等于要根据在所述集合中选择的第二优先级Xk,传输至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1)的数据块的数目M,M等于N*mkk’,其中mkk’是第一所选优先级Xk和第二所选优先级Xk,的预定值函数。

Description

管理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管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等(P2P)模式下能够连接至至少一个通信网络的对等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可能地内容(可能的多媒体)的传输。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组成对等端的用户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可能是多媒体)的所有通信网络(或基础设施),无论有线还是无线通信网络。因此,这种通信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或移动(或蜂窝)类型的全球无线网络、或局部(或邻近)类型的无线网络,有限网络是例如:具有例如xDSL类型(xDSL代表“x数字订户线”)的线路或电缆、或光纤之类的中或高比特率数据传输线的全球网络,甚至是有线以太网,局部(或邻近)类型的无线网络是例如WLAN(“无线局域网”-IEEE802.11a、WiFi(802.11g)、ETSI HiperLAN/2)、WiMAX(IEEE 802.16、ETSI HiperMAN)、和蓝牙标准。
此外,这里将“对等端(设备)”理解为可以在对等(或P2P)模式下与其他对等端或网络设备交换数据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对等端包括至少一个可执行P2P类型的通信应用,例如视频流广播应用(例如,视频点播(VoD)应用)。因此,对等端可以是例如固定或便携式计算机、固定或移动(或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或PDA,包括“口袋PC”)、内容接收器(例如,解码器、住宅网关或STB(机顶盒))。
最后,这里“内容”应理解为表示定义电视或视频或音频节目(无线电或音乐)或游戏或多媒体、或电子文件(或数据)的数据集合。
背景技术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在P2P环境中,一些应用的正确操作主要取决于对等端之间的协作,这是由于对等端共同对数据(特别是内容)的广播起作用。特别是一些P2P视频流广播应用的情况,例如视频点播(或VoD),在这种应用类型中,期望取得还没有接收到的数据的对等端必须向一个或若干其他对等端传输请求,并且接收此类请求的对等端如果拥有所需数据则必须将该数据传输给请求数据的对等端。
在某些时候,P2P应用被迫对取得其不久将需要的数据以继续正确操作。为了使得对等端能够更快速地取得极短时间内需要的数据,可以将高优先级与该对等端传输的请求相关联,而将与稍后将使用的数据有关的请求与至少一个较低优先级相关联。
由基于可变优先级的请求的操作模式引起的缺点在于以下事实:一些对等端滥用或利用与最高优先级相关联的请求。这些对等端独占网络资源,以便在其他对等端之前得到系统服务,从而享受到非常有利的数据获得条件,而损害其他对等端。
为了避免上述滥用,能够实现互惠的发明机制,例如“针锋相对(tit for tat)”类型的机制(这里互惠是直接互惠)或信誉(reputation)类型(这里互惠是间接互惠)的机制。
针锋相对机制包括:假设第一对等端承诺根据相同给定优先级将N个数据块传输给第二对等端(如果第二对等端进行了请求),则授权该第一对等端根据第二对等端的该给定优先级取得N个数据块。随后,如果第一对等端拒绝根据第二对等端的该给定优先级传输N个数据块,则第二对等端停止与第一对等端的所有协作,从而处罚第一对等端缺乏协作。该机制主要由P2P应用Bittorent使用,并且在Brahm Cohen“Incentives build robustness in Bittorent”,P2P Econ 2003中进行了描述。
该针锋相对机制的主要缺点在于以下事实:没有滥用根据最高优先级取得数据的权利的对等端发现自己被处罚,从而它们的数据取得更慢。然后,这些对等端被激励向滥用最高优先级的那些对等端一样操作,使得快速达到几乎所有对等端使用最高优先级的情况(这与没有优先级的情况相同)。
信誉机制包括:将每个对等端与根据其在数据传输方面的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虚拟类型货币或信用值相关联。对等端使用与高优先级相关联的请求越多,其虚拟货币或信用值降低的就越多,从而,其能够使用与高优先级相关联的新请求就越少。相反,对等端向其他对等端传输与高优先级相关联的数据越多,其虚拟货币或信用值增加的就越多。
信誉机制的重要缺点在于以下事实:对等端可以达成一致,以使P2P环境相信它们有效地交换数据(不管优先级),使得它们能够以滥用的方式增加它们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而这克服起来相对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情况,更具体地,保护在存在互惠机制情况下P2P环境内优先级的有用性。
为此,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方法,针对能够连接至至少一个通信网络的对等端之间的对等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的管理,每次对等端在接收来自另一对等端的请求之后,根据所选互惠机制,来执行传输。
本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当对等端期望根据在至少两个不同优先级的集合中选择的第一优先级Xk从另一对等端接收N个数据块时,向该对等端分配交换值,该交换值等于要根据在该集合中选择的第二优先级Xk’传输至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的数据块的数目M,M等于N*mkk’,其中mkk’是第一所选优先级Xk和第二所选优先级Xk’的预定值函数。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包括以单独或组合方式采用的以下其他特征:
-在存在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交换值可以等于请求方对等端为换取根据第一所选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而承诺根据第二所选优先级Xk’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传输的数据块的数目M,
-作为变型,在存在“信誉”类型互惠机制的情况下,将每个对等端与根据其在传输数据方面的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相关联,为换取根据第一所选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可以从对等端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中减去交换值,
-集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高优先级X1、一个正常优先级X2和一个低优先级X3
所述集合还包括与数据服务器传输数据块相关联的附加优先级X4
●在对等端请求数据服务器根据附加优先级X4向其传输N个数据块的条件下,数据服务器仅在该请求方对等端先前已经将数据传输至预定通信设备(例如(并非限制性地)另一对等端、数据服务器或连接至通信网络的专用服务器)的情况下才进行该传输,
●在对等端请求数据服务器根据附加优先级X4传输N个数据块的情况下,该数据服务器仅在该请求方对等端根据低于所选阈值的频率来请求该传输类型的条件下才进行该传输,
●在第一种变型中,在对等端请求数据服务器根据附加优先级X4向其传输N个数据块的情况下,数据服务器可以确定该请求方对等端请求该传输类型所根据的频率,并且如果所确定的频率大于所选阈值,则数据服务器可以请求从对等环境中排除该请求方对等端,
●在第二种变型中,在对等端请求数据服务器根据附加优先级X4向其传输N个数据块的情况下,数据服务器可以确定该请求方对等端请求该传输类型所根据的频率,并且如果所确定的频率大于所选阈值,则数据服务器可以向其他对等端警告该请求方对等端的行为,使得其他对等端关于该请求方对等端修改它们的行为,
○数据服务器可以例如无论所确定的频率如何也进行所请求的传输,或者该数据服务器可以仅在所确定的频率小于所选阈值时进行所请求的传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备,专用于对等模式下对等端(该对等端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对等类型的通信应用,并且该对等端连接至至少一个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的管理,每次该对等端在接收来自另一对等端的请求之后,根据所选互惠机制,来执行传输。
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被布置为:当其对等端期望根据在至少两个不同优先级的集合中选择的第一优先级X1从另一对等端接收N个数据块,向其对等端分配交换值,所述交换值等于要根据在该集合中选择的第二优先级X2传输至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的数据块的数目M,M等于N*mkk’,其中mkk’是第一所选优先级Xk和第二所选优先级Xk’的预定值函数。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包括以单独或组合方式采用的以下其他特征:
-所述设备被布置为,在存在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向其对等端分配交换值,该交换值等于其请求方对等端为换取根据第一所选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而必须根据第二所选优先级Xk’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传输的数据块的数目M,
-作为变型,所述设备被布置为:在存在“信誉”类型互惠机制的情况下,将每个对等端与根据其在传输数据方面的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相关联,为换取根据所述第一所选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从其对等端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中减去交换值,
-所述设备被布置为,对优先级集合进行管理,所述集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高优先级X1、一个正常优先级X2和一个低优先级X3,以及可能地与与数据服务器传输数据块相关联的附加优先级X4
所述设备被布置为,当其对等端期望请求数据服务器根据附加优先级X4向其传输N个数据块时,命令其对等端在其传输请求之前,向连接至通信网络的预定通信设备传输数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对等端,包括至少一个对等类型的通信应用、以及一种上述类型的用于管理对等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的设备。
附图说明
通过分析其后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以图表和功能的方式示出了由对等端组成的P2P网络,该对等端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管理设备并经由有线网络彼此连接,
图2示意性示出了在存在根据本发明适配的针锋相对类型互惠机制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交换,
图3示意性示出了在存在根据本发明适配的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三个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
图4示意性示出了在存在根据本发明适配的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对等端和数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附图不仅用于使本发明完整,而且还有助于其定义(如果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对等(P2P)模式下经由至少一个通信网络构成的P2P网络的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下面,以非限制性方式,考虑(通信)网络是提供对互联网(IP-“互联网协议”)的接入并确保P2P网络的所有对等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性的全球有线网络(例如,ADSL类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类型的通信网络。事实上,本发明涉及至少具有接入网络、无线和/或有线、以及能够在对等端(设备)之间传输内容数据(可能地,多媒体)的所有类型的通信网络(或基础设施)。因此,接入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例如电缆或光缆或以太网),或无线网络(如移动(蜂窝)网络或局域网络(WLAN、WiMAX和蓝牙标准))。
此外,下面,作为非限制示例,考虑对等端(设备)(Pj)是固定或便携式计算机,装配有至少一种可执行P2P类型的通信应用(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类型的对等端设备。事实上,本发明涉及能够经由至少一个通信网络(或基础设施)与其他对等端或网络设备交换数据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例如,固定或移动(或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或PDA,包括“口袋PC”),内容接收器(例如,解码器、住宅网关或STB(‘机顶盒’))。
此外,下面,作为非限制示例,考虑对等端之间传输的数据是视频类型的内容,并且在视频点播(或VoD)服务的上下文中进行该传输。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数据类型,也不限于该服务(或应用)类型。事实上,本发明涉及任何数据类型,并具体地涉及内容数据(电视程序或视频或音频(无线电或音乐)或游戏或多媒体、或计算机(或“数据”文件))、以及能够向需要(至少两个)数据传输优先级的至少一个P2P通信应用提供数据的任何服务。
图1中示意性示出了对等(或P2P)网络,该对等(或P2P)网络由对等端Pj(这里它们是计算机)构成,该对等端Pj能够经由它们的通信装置(例如,调制解调器)并至少经由第一通信网络R在彼此之间交换内容数据。索引j这里采用包括在1和4之间的值,但是其可以采用包括在1和P之间的任何值,其中P大于或等于2。
在P2P网络内的对等端Pj之间交换的数据(这里是内容)例如来自至少一个数据服务器SC(这里,在视频点播的上下文中是广播服务)。该服务例如受连接至(通信)网络R的数据服务器SC控制。但是,该服务可以受连接至数据服务器SC并连接至(通信)网络R的另一服务器(例如服务服务器)的控制,或者受在对等端Pj(每个对等端Pj因此承诺(commit)产生与服务有关的信息的一部分)集合上分布的系统的控制。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理方法,在存在优先级和互惠机制的情况下,能够在对等模式下在等端Pj之间传输数据(这里是内容)。
每次对等端Pj在接收从另一对等端Pj’(j’≠j)发出的请求之后,根据所选互惠机制(例如针锋相对(直接互惠)类型机制、或信誉(间接互惠)类型的机制),来执行传输。
每次第一对等端Pj期望根据在至少两个不同优先级的集合中选择的第一优先级Xk从第二对等端Pj’接收N个数据块时,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已知,当第一对等端Pj产生针对第二对等端Pj’的数据取得请求时,第一对等端Pj期望取得来自第二对等端Pj’的数据。
下面,作为非限制示例,假设所述集合包括4个(k=1至4)优先级:高优先级X1(k=1)、正常优先级X2(k=2)、低优先级X3(k=3)、以及附加优先级X4(k=4),特别地,该附加优先级X4与在对等端Pj明确请求时(一个)数据服务器SC传输数据块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将数据服务器SC当作对等端,尤其是在其涉及具有所有内容并从而仅为其他对等端提供服务的对等端(被称为“播种器”)的情况下),并且该附加优先级X4优选地是最高优先级。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数目的优先级。事实上,只要使用至少两个优先级,本发明就适用。
每次发生上述情况时(产生了数据取得请求),将等于要根据在上述集合中选择的第二优先级Xk’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或Pj”(j’≠j”≠j)传输的数据块的数目M的交换值分配给第一请求方对等端Pj。注意,第一所选优先级Xk和第二所选优先级Xk’是相同的或不同的。数目M等于N*mkk’,其中mkk’是作为选择的第一优先级Xk和第二优先级Xk’的函数的预定值。
重要的是,注意M是为交换而要传输的块的数目,使得对等端的信誉保持不变(恒定)。事实上,这仅在立即传输M个块的部分时才可能,而在所考虑的时刻,不可能进行传输,因此将引起瞬间的信誉降低。
交换值的这种分配例如可以由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输管理设备D来执行,该数据传输管理设备D是请求方对等端Pj(如以非限制方式所示)的一部分或与后者(Pj)耦合。
注意,可以以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每个管理设备D。但是,该设备还可以部分或全部地以电子电路(硬件)或软件模块和电子电路组合的形式来实现。
该(管理)设备D例如可以对由与其相关联的对等端Pj产生和接收的、涉及本地相关的P2P应用A的消息(特别是请求)进行分析,以便当该设备D检测到其对等端Pj期望取得来自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时或其对等端已经将数据传输至另一对等端Pj’时进行交换值的分配。优选地,该设备D还将监控其他对等端Pj’的动作,以便确保它们正常操作并根据这些操作执行其计算。
被分配至请求方对等端Pj的交换值类型取决于在P2P网络内实现的互惠机制类型。
例如,在存在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交换值可以等于请求方对等端Pj为换取根据第一所选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而承诺根据第二所选优先级Xk’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传输的数据块的数目M。
作为示例,例如不同交换值mkk’可以以相应表格的形式由设备D存储,作为示例,相应表格以下面的表格的形式表示(下面的表格与取得单个数据块(N=1)的请求相对应,为了获知针对N个块的交换值,mkk’乘以N就可以)。
  用于承诺根据X1传输的交换值mkk′   用于承诺根据X2传输的交换值mkk′   用于承诺根据X3传输的交换值mkk′
  根据X4接收1个块(从CS)   不提供   不提供   (c.b.a)个块
  根据X1接收1个块   1个块   b个块   (b.a)个块
  根据X2接收1个块   1/b个块   1个块   a个块
  根据X3接收1个块   1/(b.a)个块   1/a个块   1个块
变量a、b和c是严格大于1的数字。注意,根据所考虑的P2P网络的要求,这些变量a、b和c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值。
根据先前相应表格可以理解:
-如果对等端Pj期望根据优先级X1从另一对等端Pj’接收1个数据块,则其必须承诺根据优先级X1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传输1个数据块,或根据优先级X2传输b个数据块,或者根据优先级X3传输(b*a)个数据块,
-如果对等端Pj期望根据优先级X2从另一对等端Pj’接收1个数据块,则其必须承诺根据优先级X1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传输1/b个数据块,或根据优先级X2传输1个数据块,或者根据优先级X3传输a个数据块,
-如果对等端Pj期望根据优先级X3从另一对等端Pj’接收1个数据块,则其必须承诺根据优先级X1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传输1/(b*a)个数据块,或根据优先级X2传输1/a个数据块,或者根据优先级X3传输1个数据块,以及
-如果对等端Pj期望根据优先级X4从数据服务器SC接收1个数据块,则其必须承诺根据优先级X3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传输(c*b*a)个数据块。
该相应表格的示例的结果在于,对等端Pj在它们使用高优先级(例如根据X1和X4)来取得数据时均被进一步处罚。由于处罚的等级直接取决于被分配给a、b和c的值,因此处罚的等级可以高到任意程度。
在图2至图4上,示意性示出了在存在根据本发明适配的针锋相对类型的机制的情况下的数据取得的三个不同示例。
在图2所示的第一示例中,认为对等端P2已经向对等端P4请求根据优先级X1传输5(N=5)个数据块。使用来自先前相应表格的信息的对等端P2的设备D然后判定例如向其分配等于5*b个块的交换值M,使得对等端P2承诺作为交换将根据优先级X2向对等端P4传输5*b块。注意到,可以通过从对等端P4接收到的、请求根据优先级X2的数据的请求来进行该判定。在接收该请求时,对等端P4根据优先级X1向对等端P2传输5个请求的块(图2中的箭头F 1)。并且,稍后或几乎同时,针对对等端P4的请求,对等端P2根据优先级X2向对等端P4传输5*b个块(图2中的箭头F2)。
注意到,为了确保另一对等端不会欺骗,可以例如向其传输第一块,然后等待接收b个块,然后向其传输第二个块,再然后等待接收块,使得相关对等端之间的传输尽可能同时(并且尽可能快速地制裁欺骗的对等端)。
在图3所示的第二示例中,认为对等端P2已经向对等端P4请求根据优先级X2传输10(N=10)个数据块,但是该对等端P2拥有对等端P1感兴趣的数据而不是对等端P4感兴趣的数据。使用来自先前相应表格的信息,对等端P2的设备D判定例如向其分配等于10/b个块的交换值M,使得对等端P2承诺作为交换将根据优先级X1向对等端P1传输10/b个块。注意,可以通过从对等端P1接收到的、请求根据优先级X1的数据的请求来进行该判定。在从对等端P接收到请求时,对等端P4根据优先级X2向对等端P2传输10个请求的块(图3中的箭头F1)。稍后或几乎同时,针对对等端P1的请求,对等端P2根据优先级X1向对等端P1传输10/b个块,作为其已经从对等端P2所接收到的块的交换(图3中的箭头F2)。对等端P1然后必须依次根据优先级X2向对等端P4传输块,以交换其已经从对等端对等端P2所接收到的块。例如,使用来自先前相应表格的信息,对等端P1的设备D判定向其分配等于((10/b)*b)个块的交换值M,使得对等端P1承诺根据优先级X2向对等端P4传输10(10b/b=10)个块以作为交换。注意,可以通过从对等端P4接收到的、请求根据优先级X2的数据的请求来进行该判定。并且稍后或几乎同时,针对对等端P4的请求,对等端P1根据优先级X2向对等端P4传输10个块(图3中的箭头F3)。
在图4所示的第三示例中,认为对等端P4已经向数据服务器SC请求根据优先级X4传输20(N=20)个数据块,这是由于P2P网络的其他对等端不拥有上述数据块,但是对等端P4只拥有对等端P1感兴趣的数据而不是数据服务器SC感兴趣的数据。使用来自先前相应表格的信息,对等端P4的设备D判定例如向其分配等于20*(c*b*a)个块的交换值M,使得对等端P4承诺根据优先级X4向对等端P1传输20*(c*b*a)个块以进行交换。在接收来自对等端P4的请求时,数据服务器SC根据优先级X4向对等端P4传输20个所请求的块(图4中的箭头F1)。稍后或几乎同时,针对对等端P1的请求,对等端P4根据优先级X3向对等端P1传输20*(c*b*a)个块,作为其已经从数据服务器SC所接收到的块的交换(图4中的箭头F2)。对等端P1然后必须依次向数据服务器SC传输块,以交换其已经根据优先级X3从对等端P2所接收到的块。例如,使用来自先前相应表格的信息,对等端P1的设备D判定向其分配等于20*(c*b*a)个块的交换值M,使得该对等端P1承诺根据优先级X3向对等端P4传输20*(c*b*a)个块以进行交换。注意,可以通过从对等端P4接收到的、请求根据优先级X3的数据的请求来进行该判定。并且稍后或几乎同时,对等端P1根据优先级X3向服务器SC传输20*(c*b*a)个块(图4中的箭头F3)。注意,被传输至数据服务器SC的块可以不具有值(事实上,它们实质上意在证明对等端P1为换取向其提供的服务进行了操作)。
注意,对等端Pj的设备D将其对等端Pj相对于P2P网络的每个其他对等端Pj’所拥有的累积的交换值(从而是当前的(或更新的)交换值)存储在存储器中。
如果现在使用信誉类型的互惠机制,将每个对等端Pj与根据其在数据传输方面的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相关联,则例如可以从请求方对等端Pj的当前虚拟货币或信用值中减去交换值,作为根据第一所选优先级Xk接收到N个数据块的交换。
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对等端Pj不会针对一个或若干其他特定对等端Pj’(对等端Pj已经从其获得了请求数据的那些对等端)亏欠交换,而是针对P2P网络对等端的集合亏欠交换。因此,对等端Pj的当前虚拟货币或信用值与被连续分配给该对等端Pj的交换值的累积相对应,这些交换值是为交换根据其请求由其他对等端Pj’向其传输的所有数据、以及为交换根据其他对等端Pj’的请求已经向其他对等端Pj’传输的所有数据而连续分配的。
优选地,对等端Pj的设备D在每次对等端Pj根据另一对等端Pj’的请求向该另一对等端Pj’传输数据时向其对等端Pj分配交换值。因此,当对等端Pj根据所请求的优先级Xk向另一对等端Pj’传输数据时,该对等端的设备D将其对等端Pj的当前虚拟货币或信用值增加交换值,该交换值是设备D的对等端Pj根据该所请求的优先级Xk传输的数据块的数目的函数。交换值的这种增加是一种补偿。
还要注意,对等端Pj的设备D还存储与其交换数据块(或者其P2P网络的数据块)的每个对等端Pj’的当前虚拟货币或信用值。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另一对等端Pj’的请求向该另一对等端Pj’传输数据的对等端Pj的设备D可以在其对等端Pj向该其他对等端Pj’传输数据时将交换值分配给该其他对等端Pj’。更具体地,设备D从(其所存储的)该对等端Pj’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中移除交换值以便更新该虚拟值,该交换值是设备D的对等端Pj根据所请求的优先级Xk向对等端Pj’传输的数据块的数目的函数。然后,设备D可以向其P2P网络的其他对等端传输其已经更新的虚拟值。当使用信誉机制时这种方案更加令人感兴趣。
注意,在存在用于取得来自数据服务器SC的数据的特定优先级X4的情况下,当对等端Pj向数据服务器SC请求根据优先级X4向其传输N个数据块时,认为除了在请求方对等端Pj先前已经向连接至通信网络R的预定通信设备传输了数据的条件下,数据服务器SC不会进行该传输。该改进方法意在处罚过于频繁期望取得来自数据服务器SC的数据的对等端。这里处罚包括迫使对等端消耗(宝贵)带宽以传输任何类型的数据(例如,不感兴趣的数据),该对等端然后有权利取得来自数据服务器SC的数据。
对等端Pj必须向其传输数据的预定通信设备可以是数据服务器SC。实践中,这能够降低进行与接受或拒绝传输数据服务器SC的数据的判定所需的时间。但是,该预定通信设备还可以是另一对等端Pj’,或者连接至通信网络R的专用服务器。
可以设想至少5个变型,以确定是否授权对等端取得来自数据服务器SC的数据。这5个变型具有共同的初始第一步骤,但是具有不同的最终第二步骤。
当数据服务器SC从对等端Pj接收要求其根据优先级X4传输N个数据块的请求时,触发第一步骤。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服务器SC仅在请求方对等端Pj不太频繁地需要这种类型传输的条件下才进行该传输。例如,数据服务器SC为每个对等端Pj持续更新该对等端Pj向其发出数据取得请求的频率。在这种情况下,当数据服务器SC接收到来自对等端Pj的请求时,该数据服务器SC将该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与所选(频率)阈值进行比较。
第二步骤使用在第一步骤期间执行的比较的结果。
在第一变型中,数据服务器SC仅在该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小于所选阈值的条件下才满足对等端Pj的请求。如果请求方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大于所选阈值时,则数据服务器SC不满足对等端Pj的请求。
在第二变型中,数据服务器SC仅在该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小于所选阈值的条件下才满足对等端Pj的请求。但是,如果请求方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大于所选阈值时,则不仅数据服务器SC不满足对等端Pj的请求,此外数据服务器SC还要求从P2P环境中排除请求方对等端Pj。
在第三变型中,数据服务器SC不管该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如何均满足对等端Pj的请求,并且如果该当前频率大于所选阈值,则数据服务器SC要求从P2P环境中排除请求方对等端Pj。
在第四变型中,数据服务器SC仅在该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小于所选阈值时才满足对等端Pj的请求。但是,如果请求方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大于所选阈值,则不仅数据服务器SC不满足对等端Pj的请求,此外,该数据服务器SC向其他对等端Pj’通知该请求方对等端Pj的行为,使得其他对等端Pj’修改它们关于该请求方对等端的行为。
在第五变型中,数据服务器SC不管该对等端Pj的当前频率如何均满足对等端Pj的请求,并且如果该当前频率大于所选阈值,则数据服务器SC向其他对等端Pj’通知该请求方对等端Pj的行为,使得其他对等端Pj’修改它们关于该请求方对等端的行为。
重要的是要注意,定义根据本发明适配的互惠机制的规则是用于实现该互惠机制的通信协议的主要部分(intergal part)。因此,该互惠机制很难受到恶意攻击。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对等设备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方法的实施例,本发明仅提供作为非限制示例,但是本发明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框架中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所有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管理连接至至少一个通信网络(R)的对等端(Pj)之间的对等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每次对等端(Pj)在接收来自另一对等端(Pj’)的请求之后,根据所选互惠机制,来执行传输,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对等端(Pj)期望根据在至少两个不同优先级的集合中选择的第一优先级Xk从另一对等端(Pj’)接收N个数据块时,向该对等端(Pj)分配交换值,该交换值等于要根据在所述集合中选择的第二优先级Xk’传输至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Pj”)的数据块的数目M,M等于N*mkk’,其中mkk’是所述第一优先级Xk和所述第二优先级Xk’的预定值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存在“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所述交换值等于所述对等端(Pj)为换取根据所述第一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而承诺根据所述第二优先级Xk’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Pj”)传输的数据块的数目M,其中“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为:假设如果所述另一对等端进行了请求,所述对等端承诺根据相同给定优先级将N个数据块传输给所述另一对等端,则授权所述对等端根据所述另一对等端的该给定优先级取得N个数据块;随后,如果所述对等端拒绝根据所述另一对等端的该给定优先级传输N个数据块,则所述另一对等端停止与所述对等端的所有协作,从而处罚所述对等端缺乏协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存在“信誉”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将每个对等端(Pj)与根据其在传输数据方面的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相关联,为换取根据所述第一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从所述虚拟货币或信用值中减去所述交换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高优先级X1、一个正常优先级X2和一个低优先级X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还包括与数据服务器(SC)传输数据块相关联的附加优先级X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等端(Pj)请求所述数据服务器(SC)根据所述附加优先级X4向其传输N个数据块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服务器(SC)仅在所述对等端(Pj)先前已经向连接至所述通信网络(R)的预定通信设备(SC)传输了数据的条件下才进行所述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另一对等端(Pj’)、所述数据服务器(SC)和连接至所述通信网络(R)的专用服务器的组中选择所述预定通信设备。
8.一种用于管理连接至至少一个通信网络(R)的对等端(Pj)之间的对等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的设备(D),每次对等端(Pj)在接收来自另一对等端(Pj’)的请求之后,根据所选互惠机制,来执行传输,
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当所述对等端(Pj)期望根据在至少两个不同优先级的集合中选择的第一优先级Xk从另一对等端(Pj’)接收N个数据块时,对来自所述另一对等端(Pj’)的请求进行分析的装置;
基于所述请求,判定要分配给所述对等端(Pj)的交换值的装置,该交换值等于要根据在所述集合中选择的第二优先级Xk’传输至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Pj”)的数据块的数目M,M等于N*mkk’,其中mkk’是所述第一优先级Xk和所述第二优先级Xk’的预定值函数;以及
向所述对等端(Pj)分配所述交换值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存在“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所述交换值等于所述对等端(Pj)为换取根据所述第一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而必须根据所述第二优先级Xk’向至少一个其他对等端(Pj’、Pj”)传输的数据块的数目M,其中“针锋相对”类型的互惠机制为:假设如果所述另一对等端进行了请求,所述对等端承诺根据相同给定优先级将N个数据块传输给所述另一对等端,则授权所述对等端根据所述另一对等端的该给定优先级取得N个数据块;随后,如果所述对等端拒绝根据所述另一对等端的该给定优先级传输N个数据块,则所述另一对等端停止与所述对等端的所有协作,从而处罚所述对等端缺乏协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存在“信誉”类型的互惠机制的情况下,将每个对等端(Pj)与根据其在传输数据方面的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虚拟货币或信用值相关联,为换取根据所述第一优先级Xk接收N个数据块,从所述虚拟货币或信用值中减去所述交换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高优先级X1、一个正常优先级X2和一个低优先级X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还包括与数据服务器(SC)传输数据块相关联的附加优先级X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服务器(SC)根据所述附加优先级X4向其传输N个数据块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服务器(SC)仅在所述对等端(Pj)先前已经向连接至所述通信网络(R)的预定通信设备(SC)传输了数据的条件下才进行所述传输。
14.一种包括至少一个对等类型的通信应用(A)的对等端(Pj),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等端(Pj)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之一所述的用于管理对等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的设备(D)。
CN201010114093.2A 2009-02-05 2010-02-04 管理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管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950708 2009-02-05
FR0950708 2009-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0749A CN101800749A (zh) 2010-08-11
CN101800749B true CN101800749B (zh) 2015-02-04

Family

ID=4113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40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749B (zh) 2009-02-05 2010-02-04 管理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管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19612B2 (zh)
EP (1) EP2216965B1 (zh)
JP (1) JP5676116B2 (zh)
KR (1) KR101628985B1 (zh)
CN (1) CN1018007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9165B1 (ko) * 2010-10-27 2017-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피투피 그룹에서 무선랜 네트워크 쉐어링 데이터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12160004A (ja) * 2011-01-31 2012-08-23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識別子付きコンテンツの提供方法およびid管理装置
WO2012143757A1 (en) * 2011-04-20 2012-10-2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cut-through forwarding
US9572171B2 (en) 2013-10-31 2017-02-1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evice-to-device channel contention
JP6233839B2 (ja) * 2013-12-11 2017-11-22 Kddi株式会社 データ交換方法、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505757B2 (en) 2014-12-12 2019-12-10 Nxp Usa, Inc. Network interface module and a method of chang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within a network device
US10176012B2 (en) 2014-12-12 2019-01-08 Nxp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eterministic response frame transmission
EP3258680A1 (en) * 2016-06-17 2017-12-2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ulti subscription network prioritization
US10628352B2 (en) 2016-07-19 2020-04-21 Nxp Usa, Inc. Heterogeneous multi-processor device and method of enabling coherent data access within a heterogeneous multi-processor device
CN107526316B (zh) * 2017-09-27 2020-06-16 四川省电科互联网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通信引擎的引导显示设备监控系统
US10715463B1 (en) 2020-02-20 2020-07-14 Robert Gelfo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resources in a multicomputer network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3092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Bittorrent, Inc. Peer-to-peer streaming of non-live content
CN101331718A (zh) * 2006-04-21 2008-12-24 张永敏 内容在对等网络上流动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44844B1 (ko) 2005-09-02 2007-08-01 배경국 피투피(p2p)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0814399B1 (ko) 2006-02-22 2008-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앙 집중형 제어방식의 전달 망에서 호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KR100806664B1 (ko) 2006-04-26 2008-02-26 삼성네트웍스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중계 단말기를 통한 세션 클래스별 패킷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7937362B1 (en) * 2006-04-28 2011-05-03 Roxbeam Media Network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 credit system in a peer-to-pee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KR101233172B1 (ko) * 2006-06-26 2013-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채널을 통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US20080005113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nder-driven incentive-based mass p2p file shar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1718A (zh) * 2006-04-21 2008-12-24 张永敏 内容在对等网络上流动的方法及装置
WO2008043092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Bittorrent, Inc. Peer-to-peer streaming of non-live conte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Dynamic Quota-Based Peer Selection Strategy in BitTorrent";KUN HUANG等;《GCC 2007. SIXTH INTERNATIONAL CO NFERENCE ON, IEEE》;20071231;第267-27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0749A (zh) 2010-08-11
US20100205245A1 (en) 2010-08-12
EP2216965B1 (en) 2015-08-12
JP2010182304A (ja) 2010-08-19
JP5676116B2 (ja) 2015-02-25
US8219612B2 (en) 2012-07-10
KR101628985B1 (ko) 2016-06-09
EP2216965A1 (en) 2010-08-11
KR20100090203A (ko) 2010-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0749B (zh) 管理对等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管理设备
US10129356B2 (en) Physical layer caching for flexible MIMO co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65497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eb redirect authentication in WiFi roaming based on AC and AP interworking
US9560694B2 (en) Cache-induced opportunistic MIMO cooper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1543021A (zh) 贡献感知的对等实时流传输服务
CN102308290A (zh) 用于在云计算环境中传输虚拟化数据的方法
US20120259920A1 (e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apacity
CN104010228A (zh) 一种用于基于级的自动调整的对等媒体流的装置和方法
CN102769666A (zh) 一种云存储方法及云存储系统
CN102916907A (zh) 基于家庭网关的下载方法和系统以及家庭网关
Belblidia et al. Part-whole dissemination of large multimedia contents in opportunistic networks
CN102884759A (zh) 端到端基础设施中使用多播连接的内容分发
JP201023310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サーバ、通信端末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6209952A (zh) 服务节点分配方法、装置、cdn管理服务器及系统
US892447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semination of data by transfer of sets of instructions between peers hav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pacities
JP5399276B2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と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i et al. Video caching and scheduling with edge cooperation
CN105743885A (zh) 基于多级服务器客户端模式的数据文件收发方法和装置
CN103873896A (zh) 一种互联网电视实现方法、系统及otv业务平台
CN101686156B (zh) 一种实现网络服务数据本地缓存的终端和方法
CN109982389B (zh) 一种基于多目标多臂赌博机在线学习的无线缓存方法
KR101042244B1 (ko) 유무선통신망에서 서비스 체감 품질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00051899A (ko) 효율적 연결을 위한 추천 시스템, 추천 방법, 서비스 서버,종단 단말기, 연결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CN110012299B (zh) 一种基于线性加权原则的多目标主动缓存的在线学习方法
US202302762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service information in ultra-wide b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