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7874A - 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7874A
CN101777874A CN200910130985A CN200910130985A CN101777874A CN 101777874 A CN101777874 A CN 101777874A CN 200910130985 A CN200910130985 A CN 200910130985A CN 200910130985 A CN200910130985 A CN 200910130985A CN 101777874 A CN101777874 A CN 101777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terference
conversion
implemented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0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显期
刘捷超
叶育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77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78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04B1/126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having multiple inputs, e.g. auxiliary antenna for receiving interfering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其中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该装置包含:接收信号下变频器,用于对具有带内干扰的接收信号实施下变频处理,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接收信号;至少一个干扰下变频转换器,用于对干扰信号实施下变频,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其中该干扰信号自引起该带内干扰的干扰源导出;以及至少一个调整模块,用于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及/或振幅以获得干扰抑制信号;其中,该装置用于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抑制或者去除带内干扰,有源干扰抑制的结果可以更优,同时可以降低系统功耗。

Description

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电子设备的信号处理,更具体地,有关于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active jammer suppression)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有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接收机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抑制干扰(interference)。典型地,某些情况下,GNSS信号很微弱,微弱到可能低于一定的噪声水平,而且很容易被干扰所污染。结果是,在此情况下容易发生不可恢复的错误。
尤其是,来自系统时钟的谐波频率(harmonic frequency)的干扰,可能落入GNSS频带,从而导致带内干扰,上述系统时钟可以是例如CPU时钟或者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的像素时钟(pixel clock)。根据现有技术,传统的无源(passive)抑制方法需要在GNSS接收机的天线和低噪声放大器间插入带通滤波器,例如,表面声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滤波器,而传统的无源抑制方法只能抑制带外干扰,却不能抑制带内干扰。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插入SAW滤波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抑制带内干扰,因为带内干扰常常落入SAW滤波器的通带。因此,为了抑制带内干扰,迫切需要新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抑制带内干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对具有带内干扰的接收信号实施下变频,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接收信号;对来自引起该带内干扰的干扰源的干扰信号实施下变频,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及/或振幅,以获得干扰抑制信号;以及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该装置包含:接收信号下变频器,用于对具有带内干扰的接收信号实施下变频处理,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接收信号;至少一个干扰下变频转换器,用于对引起该带内干扰的干扰源导出的干扰信号实施下变频,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至少一个调整模块,用于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及/或振幅以获得干扰抑制信号;其中,该装置用于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抑制或者去除带内干扰,而不需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无源的滤波器实施无源抑制,有源干扰抑制的结果可以更优,同时可以降低系统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100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910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方法910的工作流程920的示意图。
图4中为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当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时,图1所示的装置100的一些信号的频域描述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用于在一个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200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3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所附的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以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借由以下的较佳实施例的叙述并配合全文的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但以下叙述中的装置、组件与方法、步骤乃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应当用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100的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GNSS接收机,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装置100包含一个接收信号下变频器(down converter)(例如,GNSS下变频器110),至少一个有源干扰抑制模块(例如一个有源干扰抑制模块125),一个算术单元(arithmetic unit)140,一个通道选择滤波器(channel selectionfilter)(标记为“CSF”),一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标记为“PGA”),一个模拟数字转换器170(标记为“ADC”),以及一个基频模块180,而基频模块180包含控制器182。另外,至少一个有源干扰抑制模块中每一者都包含一个干扰下变频器以及一个调整模块。也就是说,装置100包含至少一个干扰下变频器以及至少一个调整模块。在此实施例中,有源干扰抑制模块125包含一个干扰下变频器120以及一个调整模块,例如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
如图1所示,此实施例中的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包含一个相位延迟(phasedelay)单元以及一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标记为PGAADJ),其中,控制器182可以用来控制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ADJ以及相位延迟单元。另外,此实施例中的GNSS下变频器110包含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标记为“LNA”),该低噪声放大器电连接于天线,而GNSS下变频器110进一步包含一个单一的混频器,同时,此实施例中的干扰下变频器120包含一个LNA,该LNA电连接于装置100的干扰输入端(jammer input terminal),而该干扰下变频器120进一步包含一个单一的混频器。此处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然不能用以限制本发明。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GNSS下变频器110可以包含多个混频器(图未示),例如,分别对应于I路径以及Q路径的两个混频器,而上述I路径与Q路径是从GNSS下变频器110的信号路径分离(split)而来,而干扰下变频器120也可以包含多个混频器,例如分别对应I路径以及Q路径的两个混频器,而上述I路径与Q路径是从GNSS下变频器120的信号路径分离而来,在此变形中,装置100的大部分可以根据分离的路径而变化。
请注意,算术单元140的输入端标记为“+”,代表算术单元140用于计算来自输入端的非反相输入信号的和。此处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然不能用以限制本发明。根据此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变形,算术单元140的输入端各自标记为“+”以及“-”,代表算术单元140用于计算来自输入端的信号的差。更具体地说,在此实施例中,算术单元140通过计算非反相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之一)与反相输入信号(即,其它反相输入的输入信号的)的和来计算得到来自两个输入端的信号的差。
另外,针对图1中的装置100可以做各种调整。因此,装置100可以代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GNSS接收机。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装置100也可以代表GNSS接收机的一部分,例如,使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实现的电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装置100也可以包含GNSS接收机。例如,装置100可以是一个多功能设备,包含移动电话功能,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功能,以及GNSS接收机功能。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910的流程图。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GNSS接收机。如图2所示的方法910可以应用在装置100上。此外,图2所示的方法910可以利用装置100而实现。方法910可以描述如下。
在步骤912中,GNSS下变频器110可以用于对具有带内干扰的接收信号实施下变频,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接收信号。在此实施例中,接收信号代表GNSS信号。然后,在步骤912中,GNSS下变频器110用于对具有带内干扰的GNSS信号实施下变频,以得到至少一个下变频GNSS信号。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GNSS下变频器110进一步包含一个混频器,用于获取一个下变频GNSS信号。此处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变形,GNSS下变频器110可能包含多个混频器,例如,两个混频器用于获得分别对应I路径以及Q路径的两个下变频GNSS信号,上述I路径与Q路径是从GNSS下变频器110的信号路径分离而来。
在步骤914中,干扰下变频器120用于对引起带内干扰的干扰源导出的干扰信号实施下变频,以得到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例如,此实施例中的干扰下变频器120包含至少一个混频器,用于获得下变频干扰信号。此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发明的变形,例如上述步骤912,干扰下变频器120可能包含多个混频器,例如两个混频器,用于获得分别对应I路径以及Q路径的两个下变频干扰信号,而上述I路径与Q路径是从GNSS下变频器120的信号路径分离而来。
在实践中,装置100的有源干扰抑制模块125的干扰输入端用于通过与干扰源的直接连接或者使用天线的间接耦接,自干扰源导出上述干扰信号,其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变形,装置100可以配置多个有源干扰抑制模块,以通过多个有源干扰抑制模块的干扰输入端接收多个干扰源发散出来的干扰信号。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装置100的干扰输入端通过在干扰源以及干扰输入端之间的直接的连接,自干扰源导出干扰信号。例如,干扰源可以代表产生系统时钟(例如,上述CPU时钟)的时钟源,干扰信号代表该系统时钟,该干扰输入端电连接于时钟源以产生系统时钟。此处仅为用以说明本发明,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根据此实施例的变形,带内干扰可由多个干扰源(例如,CPU时钟以及上述LCM像素时钟)引起,而且装置100包含多个有源抑制模块,用于分别对多个干扰源实施有源干扰抑制。在此变形中,多个主动干扰抑制模块中的每一者都包含至少一个干扰下变频器中的一个,以及至少一个调整模块中的一个。另外,此变形中的多个有源干扰抑制模块,经过装置100的干扰输入端,分别电连接于干扰源。
在步骤916中,上述调整模块,例如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可以用于动态调整下变频信号的相位或者振幅,以获得一个干扰抑制信号。更具体地,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调整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和振幅,以获得干扰抑制信号。
在步骤918中,装置100用于根据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在此实施例中,下变频接收信号代表下变频GNSS信号。也就是说,在步骤918中,装置100用于根据下变频GNSS信号以及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于实践中,算术单元140用于对下变频GNSS信号以及干扰抑制信号实施一个线性组合操作。此处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变形,装置100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滤波器(例如,单一滤波器,或者多个滤波器)用于将下变频GNSS信号转换为滤波后的该下变频GNSS信号,其中,算术单元140用于对该下变频GNSS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装置100包含至少一个滤波器(例如,一个单一的滤波器,或者多个滤波器)用于将下变频GNSS信号转换为滤波后的该下变频GNSS信号,而装置100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滤波器(例如,一个单一的滤波器,或者多个滤波器)用于将干扰抑制信号转换为一个滤波后的该干扰抑制信号,其中,算术单元140用于对滤波后的该下变频GNSS信号以及滤波后的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实施例,装置100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滤波器(例如,一个单一滤波器,或者多个滤波器)用于将干扰抑制信号转换为滤波后的干扰抑制信号,其中,算术单元140用于对滤波后的干扰抑制信号以及下变频GNSS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方法910的工作流程920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调整模块,例如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用于重复(iterative)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以及/或振幅,以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特别地,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重复调整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以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此外,装置100用于根据下变频GNSS信号以及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工作流程920描述如下。
在步骤922中,控制器182通过侦测干扰信号噪声比(Jammer-to-Noise Ratio,JNR)以及载波噪声比(Carrier-to-Noise Ratio,CNR)检查GNSS信号的信号质量。
在步骤924中,控制器确定带内干扰是否存在?更具体地,控制器182根据在步骤922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侦测结果,确定带内干扰是否存在。当检测到带内干扰存在时,进入步骤926,否则进入步骤928。
在步骤926中,控制器182打开如图1所示的有源干扰抑制模块125,也就是打开有源干扰抑制模块。
在步骤928中,控制器182关闭如图1所示的有源干扰抑制模块125,也就是关闭有源干扰抑制模块。
在步骤930中,控制器182侦测带内干扰,然后调整振幅以及相位,以产生干扰抑制信号。更具体地,在控制器182的环路控制下,步骤930可以在需要时重复进入一次或者多次。结果是,控制器182能够重复侦测带内干扰,以及重复调整振幅与相位,以重复优化干扰抑制信号。
在步骤932中,控制器182通过侦测JNR与CNR,检查GNSS信号的信号质量,经由此操作,确定带内干扰抑制是否已经优化。
在步骤934中,需要判断带内干扰是否已经优化抑制,当确定带内干扰已经优化抑制,进入步骤936,否则进入步骤930。
在步骤936中,控制器182使用固定的振幅与相位产生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更具体地,控制器182从重复的环路处理中导出振幅的固定值以及相位的固定值,而重复的环路处理包括步骤930,步骤932,以及步骤934,然后根据相位的固定值以及振幅的固定值,控制相位延迟单元以及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ADJ
图4中为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当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时,图1所示的装置100的一些信号的频域描述的示意图。
左上角频域描述中的最大的尖峰(spur)代表GNSS信号,其中,此种情况下,GNSS信号由一个具有频率为1575.42MHz的载波承载,而在此频域描述中标记“干扰信号(Jammer)”的尖峰代表干扰源所引起的带内干扰。作为执行步骤912的结果,GNSS下变频器110输出下变频GNSS信号。对应于GNSS下变频器110的输出的频域描述代表下变频GNSS信号,而在此情况下,GNSS信号从1575.42MHz下变频到4.092MHz。请注意,带内干扰也以同样的频率偏移(4.092MHz-1575.42MHz)进行下变频,如此频域描述所示。
此外,标记“干扰信号”在左下角频域描述中代表干扰信号,作为执行步骤914的结果,GNSS下变频器120输出下变频GNSS信号。对应于GNSS下变频器120的输出,频域代表下变频GNSS信号,而在此情况下,干扰信号也下变频同样的频率偏移(4.092MHz-1575.42MHz),如此频域示意图所示。
作为执行步骤916的结果,前述调整模块输出干扰抑制信号,调整模块可以是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对应于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的频域描述代表干扰抑制信号,其中如上述I-Q示意图所示,对应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的输出的I-Q示意图意味着,控制器182调整干扰信号,以具有相同的振幅以及与下变频干扰信号相反的相位。此频域描述显示出,通过上述重复的环路处理而得到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因此,对应算术单元140的输出的频域描述显示出,装置100成功的去除了带内干扰。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用于在一个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200的示意图。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GNSS接收机。此实施例为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变形。在第一个实施例以及第二个实施例间的差异将在下面描述。
在此实施例中,“I”与“Q”分别用于描述一组信号路径内的相关的I路径以及Q路径。GNSS下变频器110在此处可以用GNSS下变频器210代替,而GNSS下变频器210可以包含多个混频器,例如两个混频器I-MIXGNSS与Q-MIXGNSS。在步骤912中的至少一个下变频GNSS信号包含I路径下变频GNSS信号以及Q路径下变频GNSS信号,而在I路径下变频GNSS信号以及Q路径下变频GNSS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
如图5所示,上述有源干扰抑制模块125可以由有源干扰抑制模块225所替代。更具体地,干扰下变频器120可以由干扰下变频器220所替代,而干扰下变频器220包含多个混频器,例如两个混频器I-MIXJammer与Q-MIXJammer。上述步骤914中的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包含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而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
另外,振幅/相位调整模块130可以由一个振幅/相位调整模块230所替代,而振幅/相位调整模块230可以用作达到同样的目的,即获得干扰抑制信号,更具体地,即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实际上,振幅/相位调整模块230用于对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以及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实施一线性组合操作,以获得干扰抑制信号。更具体地,振幅/相位调整模块230可以由此实施例的控制器182所控制。
如图5所示的,振幅/相位调整模块230包含I路径可变增益放大器(标记为“AI”),Q路径可变增益放大器(标记为“AQ”),算术单元234,另一个可变增益放大器(标记为“Amp”)。I路径可变增益放大器AI用于调整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以得到调整后的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而Q路径可变增益放大器AQ用于调整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以得到调整后的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另外,算术单元234用于计算调整后的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与调整后的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和,以获得一个合成的干扰信号,而此合成的干扰信号表示通过I路径可变增益放大器AI的I路径以及通过Q路径可变增益放大器AQ的Q路径的组合。可变增益放大器Amp调整合成的干扰信号的振幅,以获得干扰抑制信号。
根据此实施例,装置200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滤波器(即,一个或者多个滤波器)。例如,此实施例中的装置200包含多个滤波器以及算术单元240,而上述多个滤波器中的一个可以是如图所示的二阶多相滤波器(second-order polyphase filter)。二阶多相滤波器用于分别将下变频GNSS信号(I,Q路径信号)转换为滤波后的下变频GNSS信号。具体说来,二阶多相滤波器用于对下变频GNSS信号实施二阶多相滤波。算术单元240用于计算滤波后的下变频GNSS信号的和,以获得一个合成的GNSS信号,而该合成的GNSS信号代表一个通过混频器I-MIXGNSS的I路径以及通过混频器Q-MIXGNSS的Q路径的组合。因此,算术单元140可以用作对合成的GNSS信号(即,此实施例中的滤波后的下变频GNSS信号)与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运算。ADC的输出(标记为“ADC输出”)发送到此实施例的基频模块180。对于此实施例的相似的操作此处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此实施例中的算术单元234用于计算调整后的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调整后的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和,以获得合成后的干扰信号。此处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根据此实施例的变形,此实施例的算术单元234可以用于计算调整后的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调整后的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间的差,以获得一个合成的干扰信号。例如,算术单元234的I路径输入端与Q路径的输入端分别标记为“+”与“-”。在另一个例子中,算术单元234的I路径输入端与Q路径输入端可以分别标记为“-”与“+”。根据此实施例的变形,算术单元234的I路径输入端与Q路径输入端也可以分别标记为“-”与“-”。
根据此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变形,控制器182可以在算术单元234的I路径输入端以及Q路径输入端之间的反相/非反相状态中动态切换,以控制干扰抑制信号在I-Q路径示意图上的相位。在此变形中的控制器182的控制下,I路径输入端以及Q路径输入端间的反相/非反相状态可以是(“+”,“+”)(即,I路径输入端以及Q路径输入端分别为非反相状态),(“+”,“-”)(即,I路径输入端为非反相状态,而Q路径输入端为反相状态),(“-”,“+”)(即,I路径输入端为反相状态,而Q路径输入端为非反相状态),或(“-”,“-”)(即,I路径输入端以及Q路径输入端分别为反相状态)。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300的示意图。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GNSS接收机。此实施例中是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第三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间的差异描述如下。
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在二阶多相滤波器与混频器I-MIXGNSS、混频器Q-MIXGNSS之间插入一个滤波器,例如二阶复数单元(second-order complexunit),而二阶多相滤波器与算术单元140之间,可以插入另一个滤波器,例如一阶实数单元(irst-order real unit),其中,上述信道选择滤波器(标记为“CSF”)可以去掉。请注意,插入一阶实数单元的目的包括滤波和合并通过混频器I-MIXGNSS的I路径以及通过混频器Q-MIXGNSS的Q路径。也就是说,一阶实数单元也可以用作加法器。
此外,在振幅/相位调整模块230以及算术单元140之间,可以进一步插入另一个滤波器340,例如低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对于此实施例的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描述在此处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所揭示的上述装置以及方法可以主动的产生干扰抑制信号,以抑制或者去除带内干扰,而不需使用一个或者多个无源的滤波器实施无源抑制。
本发明所揭示的装置以及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本发明中的方法以及装置中可以重复调整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以及相位,以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源干扰抑制的结果可以更优。
本发明所揭示的装置以及方法还有一个优点是,调整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以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的方案,使得向量调制器以及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设计更为简单,而且同时可以降低系统功耗。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对具有带内干扰的接收信号实施下变频,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接收信号;
对干扰信号实施下变频,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其中该干扰信号自引起该带内干扰的干扰源导出;
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及/或振幅,以获得干扰抑制信号;以及
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通过与该干扰源的直接连接或者使用天线的间接耦接,自该干扰源导出该干扰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相位及/或该振幅,以获得该干扰抑制信号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重复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相位及/或该振幅,以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
其中,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根据该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以及该下变频接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包含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在该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与该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相位及/或该振幅,以获得该干扰抑制信号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对该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与该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实施线性组合操作,以获得该干扰抑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相位及/或该振幅,以获得该干扰抑制信号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调整该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振幅与该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振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对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对滤波后的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对滤波后的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滤波后的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的步骤进一步包含:
对滤波后的该干扰抑制信号以及该下变频接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带内干扰由多个干扰源引起,该方法进一步包含:
对该多个干扰源分别实施有源干扰抑制。
12.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
接收信号下变频器,用于对具有带内干扰的接收信号实施下变频处理,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接收信号;
至少一个干扰下变频转换器,用于对干扰信号实施下变频,以获得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其中该干扰信号自引起该带内干扰的干扰源导出;以及
至少一个调整模块,用于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及/或振幅以获得干扰抑制信号;
其中,该装置用于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干扰输入端用于通过与该干扰源的直接连接或者使用天线的间接耦接,自该干扰源导出该干扰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模块用于重复调整该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相位及/或该振幅,以获得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以及该装置用于根据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优化后的干扰抑制信号实施干扰抑制。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下变频干扰信号包含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该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以及该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模块用于对该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以及该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振幅实施线性组合操作,以获得该干扰抑制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模块包含:
I路径可变增益放大器,用于调整该I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振幅;以及
Q路径可变增益放大器,用于调整该Q路径下变频干扰信号的该振幅。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算术单元,用于对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将该下变频接收信号转换为滤波后的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
算术单元,用于对滤波后的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将该下变频接收信号转换为滤波后的该下变频接收信号;
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将该干扰抑制信号转换为滤波后的该干扰抑制信号;以及
算术单元,用于对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滤波后的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将该干扰抑制信号转换为滤波后的该干扰抑制信号;以及
算术单元,用于对该下变频接收信号以及滤波后的该干扰抑制信号实施线性组合操作。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内干扰由多个干扰源引起;该装置包含多个有源干扰抑制模块,用于对该多个干扰源分别实施有源干扰抑制;以及该多个有源干扰抑制模块的每一者包含该至少一个干扰下变频器的一者以及该至少一个调整模块的一者。
CN200910130985A 2009-01-13 2009-04-21 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7778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352,611 US8331894B2 (en) 2009-01-13 2009-01-13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tive jammer suppression 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US12/352,611 2009-0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7874A true CN101777874A (zh) 2010-07-14

Family

ID=42319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0985A Pending CN101777874A (zh) 2009-01-13 2009-04-21 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31894B2 (zh)
CN (1) CN101777874A (zh)
TW (1) TWI40046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797A (zh) * 2010-07-15 2012-04-11 约翰·梅扎林瓜联合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最小化天线系统中的放大器振荡的设备
CN104617965A (zh) * 2014-12-25 2015-05-13 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 提高接收机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83202A (zh) * 2014-02-27 2015-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邻频干扰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6790B2 (en) 2010-03-29 2017-10-31 Odyssey Wireless, Inc. Systems/methods of spectrally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US9042857B2 (en) 2010-08-30 2015-05-26 Physical Device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wideband frequency and bandwidth tunable filtering
US8666347B2 (en) 2010-10-14 2014-03-04 Physical Devices,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US9350401B2 (en) 2010-08-30 2016-05-24 Physical Devices, Llc Tunable filter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2742235B (zh) * 2011-12-02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除邻道干扰的方法、调制解调器及系统
US9001947B2 (en) * 2012-01-10 2015-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inearization of multi-antenna receivers with RF pre-distortion
US9519062B2 (en) 2012-02-28 2016-12-13 Physical Device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itigation of in-band interference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ignals
US20140125520A1 (en) * 2012-06-22 2014-05-08 Patrick C. Fenton Anti-jamming subsystem employing an antenna with a horizontal reception pattern
US20150244431A1 (en) 2014-02-21 2015-08-27 Physical Devices,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iversity signal enhancement and cosite cancellation
IL235356A (en) * 2014-10-27 2016-02-29 Accubeat Ltd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secure time synchronization from a satellite navigator system
DE102015201062A1 (de) * 2015-01-22 2016-07-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 mit einer Funkeinrichtung
CN111007471B (zh) * 2019-12-30 2021-11-19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一种判定有源压制干扰在仿真环境中干扰效果的方法
CN113708886A (zh) * 2021-08-25 2021-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无人机抗干扰通信系统及联合轨迹与波束成形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4978A (en) * 1994-05-12 1996-11-12 American Nucleonics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radio system for multiple radios on a small platform
US5995567A (en) * 1996-04-19 1999-11-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dio frequency noise canceller
US5974301A (en) * 1996-09-18 1999-10-26 Ludwig Kipp Frequency cancel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6169912B1 (en) * 1999-03-31 2001-01-02 Pericom Semiconductor Corp. RF front-end with signal cancellation using receiver signal to eliminate duplexer for a cordless phone
US6567649B2 (en) * 2000-08-22 2003-05-20 Novatel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er noise cancellation in an RF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327794B2 (en) * 2002-06-24 2008-02-05 Intell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jammed channel in a block oriented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687929B1 (en) * 2003-11-17 2010-11-10 Quella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KR100617787B1 (ko) * 2004-06-29 2006-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퓨리에 변환을 이용하여 방해전파를 검출하는전세계위치확인 시스템 수신기 및 방법
TWI294038B (en) * 2005-11-11 2008-03-01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mediately automatic detecting clutter block and interference source and building dynamic clutter map
US8149896B2 (en) * 2006-01-04 2012-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ur suppression for a recei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70487B2 (en) * 2006-02-03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band transmitter self-jamming and intermodulation cancellation device
DE602007009255D1 (de) 2006-06-30 2010-10-28 Rf Magic Inc Interferenzunterdrückung für satelliten
US7986922B2 (en) * 2006-12-15 2011-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Jammer detection and suppress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003153B2 (ja) * 2006-12-28 2012-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路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EP2048775A1 (en) * 2007-10-10 2009-04-15 Semiconductors Ideas to the Market (ITOM) B.V. Anti jamming syste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797A (zh) * 2010-07-15 2012-04-11 约翰·梅扎林瓜联合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最小化天线系统中的放大器振荡的设备
CN104883202A (zh) * 2014-02-27 2015-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邻频干扰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CN104883202B (zh) * 2014-02-27 2018-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邻频干扰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US10056962B2 (en) 2014-02-27 2018-08-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reducing adjacent-channel interference and relay device
CN104617965A (zh) * 2014-12-25 2015-05-13 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 提高接收机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31894B2 (en) 2012-12-11
US20100178874A1 (en) 2010-07-15
TWI400468B (zh) 2013-07-01
TW201027109A (en) 201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7874A (zh) 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有源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US731777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harmonic interference effects in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
US8412140B2 (en) Method of canceling noise contained in received signal
KR20100081996A (ko) I/q 교정 기법
US20140169410A1 (en) Reception apparatus
CN102540221B (zh) 信号处理装置与信号处理方法
US8213879B2 (en) Radio-frequency signal reception and/or transmission device with noise reduction
US8213892B2 (en) FM-AM demodul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8340583B2 (en) Receiver circuit, electronic instrument,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KR20090076306A (ko) 간섭신호 제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rf 수신기
US201001778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350629B (zh) 接收机射频系统潜在受扰频带的预测方法
US757418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jammer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
KR100678244B1 (ko) 주파수 직접 변환 장치에서 직류 옵셋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US20050157826A1 (en) Filtering signals
US20080144485A1 (en) Receiver circuit, electronic instrument,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JP3586260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CN101631096A (zh) 降低同相/正交相不匹配的发射机、接收机及调整方法
GB2345230A (en) Image rejection filters for quadrature radio receivers
KR100692625B1 (ko) 알에프 모듈
KR20110067726A (ko) Rf 신호처리장치
JP2002280914A (ja) 妨害波検出型スケルチ回路および妨害波検出方法
JP2002076973A (ja) チャネル選択フィルタおよび受信機
JP2009049449A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受信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135144A (ja) 受信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