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7834B -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7834B
CN101777834B CN2009100017849A CN200910001784A CN101777834B CN 101777834 B CN101777834 B CN 101777834B CN 2009100017849 A CN2009100017849 A CN 2009100017849A CN 200910001784 A CN200910001784 A CN 200910001784A CN 101777834 B CN101777834 B CN 1017778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supply installation
electric supply
automatically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17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7834A (zh
Inventor
林晖凡
陈福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017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7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7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7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7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78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包含一控制模块、一电压调节电路、一电流负载感测电路电性连接至一外部的后端受电装置、一电力供应电路、一前端供电装置;其中,于该后端受电装置连接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后,该控制模块可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输出一测试电压予该后端受电装置,令测试电压值依设定顺序逐次(如由小渐大)改变,且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对应该测试电压的一反应电流,当该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功率变化率趋于稳定时,控制模块将趋于稳定的测试电压设定为该后端受电装置的输入电压。

Description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尤其是关于一种可以配接不同后端用电设备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已然不可或缺,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充斥市面,虽然,生活因为各种不同功能的电子产品而相对更为便利及多采多姿,但是,过多的电子产品也使得一般人的生活变的复杂而管理不便!
举例而言,一个商务人事身边所有的随身电子产品可能包含:随身听(MP3)、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导航装置(GPS)、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等,而各种不同的电子产品常因额定的工作电压不同,必须配接专用的前端供电装置或使用专用的变压充电器,由于前端供电装置本身非常笨重且体积相对庞大,该商务人事为了避免必要时刻因为电力耗尽而无法使用某一电子产品的窘境,需要将这些不同电子产品的前端供电装置一起携带在身边,造成使用上、管理上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各式电子产品常因为工作电压不同而必须配接专用且具有特定输出电压、功率的前端供电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可连接于前端供电装置与电子产品之间,并自动检测该电子产品的额定工作电压,输出该电子产品所需的电压、电流的供电技术。
配合前述的技术问题以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为连接于一前端供电装置的一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所执行,所述的方法步骤包含:
执行等待流程,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其是否另外连接一后端受电装置,若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并没有连接该后端受电装置,则持续执行等待流程,反之,则进行下一步骤;
执行检测流程,其步骤包含:
输出测试电压并读取反应电流,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输出一测试电压予该后端受电装置,同时持续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所反馈的一反应电流;
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该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该测试电压及该反应电流所对应的消耗功率变化率是否趋于稳定,其中: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持续对该后端受电装置输出电压相对较大的测试电压,同时测量对应的该反应电流并重新执行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步骤;以及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下一步骤;
执行供电流程,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由该前端供电装置取得输入电压,并将达到稳定消耗功率变化量或稳定消耗电流变化量的测试电压作为一额定电压持续输出至该后端受电装置,同持持续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是否与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电性分离,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执行此一步骤,反之,则执行下一步骤;以及
中断电压电流输出,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中断输出至该后端受电装置的电力输出,并返回该执行等待流程。
其中,该自动对压供电方法进一步包含一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于该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的判断结果为是,以及该执行供电流程的判断结果为否之后执行,其步骤包含:
判断输入电力是否低于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入电力值,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该前端供电装置所输出的电力是否低于该前端供电装置本身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出电力,其中: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该中断电压电流输出;以及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接受该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力,之后离开该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
其中,该中断电压电流输出步骤之后,进一步包含一延迟一时间步骤,该延迟一时间步骤于执行后返回该执行等待流程。
其中,该测试电压为一电压由小渐大的方波。
其中,该执行等待流程为:
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对一本身内部的电容输出一连续脉冲信号,该电容于该后端受电装置连接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时与该后端受电装置并联,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感测该电容的放电速率,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是否连接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所述的装置包含:
一控制模块;
一电压调节电路,其与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接受该控制模块的控制,调节输出电压;
一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其与该电压调节电路及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可供连接一外部的后端受电装置,用以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所反馈的电流;以及
一电力供应电路,可供与一前端供电装置连接,且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以将该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力转输至该控制模块;
其中,该控制模块于该后端受电装置连接于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后,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输出一由小渐大的测试电压予该后端受电装置,且该控制模块持续透过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由该后端受电装置接收与该测试电压对应的一反应电流,并于该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该反应电流及该测试电压的功率变化率趋于稳定时,将该趋于稳定的测试电压作为该后端受电装置所需的工作电压。
其中,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连接于该前端供电装置与该控制模块之间,其接收该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使该控制模块于该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的变化率过大时,中断该电压调节电路输出至该后端受电装置的电力。
其中,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包含:
一负载判断电容,于该后端受电装置与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连接时形成并联,其中,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输出一连续脉冲信号至该负载判断电容,且该控制模块根据该负载判断电容的放电速率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是否与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其中,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包含两分压电路以及连接于两个该分压电路之间的一电阻,其中,该两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分别与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藉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只需要一个输出电力、瓦数足够的前端供电装置,即可以应付各种不同电压的电子产品。
2.安装简单,无须手动设定电压,可以自动搜寻所连接的该后端受电装置所需的电压并予以供电。
3.具有前端供电装置保护设计,避免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力不足时,因过度负载而毁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装置测试脉冲电压(Veq_t)及一反应电压波形(Veq_r)的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测试电压Vtn波形图。
图6为测试电压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测试电压Vtn及反应电流Itn的第一实测结果数据图。
图7为测试电压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测试电压Vtn及反应电流Itn的第二实测结果数据图。
图8为测试电压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测试电压Vtn及反应电流Itn的第三实测结果数据图。
附图标号:
10前端供电装置
20自动对压供电装置
21控制模块
23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
25电压调节电路
27电流负载感测电路
28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
29电力供应电路
30后端受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串接于一前端供电装置10以及一后端受电装置30之间,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包含一控制模块21、一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一电压调节电路25、一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一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28以及一电力供应电路29。该前端供电装置10可为一变压器(adapter)、一太阳能板、一风力发电等可输出电力的装置。
该控制模块21与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该电压调节电路25、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以及该电力供应电路29电性连接,该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28分别与该电力供应电路29及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电压调节电路25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及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电性连接,其中,该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28的输入端与该前端供电装置10电性连接,而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的输出端则与该后端受电装置30电性连接。
该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28接受自该前端供电装置10所输出的电力,判断是否反接、并于吸收电力中的突波后,将电力转输出至该电力供应电路29,使该电力供应电路29能进一步将电力传输至该控制模块21以提供其所需的工作电力。
该控制模块21执行一自动对压供电方法的微控制芯片电路模块,透过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30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25产生适用于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输出电压。
该控制模块21透过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判断自该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28所输出的电力是否足以供应该后端受电装置30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力,若不足以供应而出现一过载状态,当该控制模块21判断有该过载状态发生时,将中断该电压调节电路25输往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电力。
请参考图2,其为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该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28可为一逆向防呆保护断路芯片、一MOS-Diode与一突波吸收器组成的突波吸收极性反接保护电路,或亦可为一继电器(relay)、一二极管(diode)与一突波吸收器等简单元件而达到极性反接保护及/或突波吸收的目的。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可为一分压电路、一电压感应元件、比较电路等,其中,本较佳实施例的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采用该分压电路,且该分压电路的节点与该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该电压调节电路25可为一直流/直流电压调节电路,或为任意形式的可接受该控制模块21的控制而调节输出电压的DC/DC转换器(converter),本较佳实施例采用包含一编号为LTC3780控制器的直流/直流电压调节电路。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为可感测、接收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电流状态的元件或电路(诸如分压电阻、电感电路或电流感应芯片...等),本较佳实施例的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包含两个分别连接于该控制模块21的一第一分压电路以及一第二分压电路,该第一及第二分压电路之间再连接一固定电阻,且该第一及第二分压电路的节点分别与该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如此,该控制模块21可以持续读取两个分压电路的电压差值,即可得知该固定电阻的压降变化而可持续检测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电流状态。
请参考图3A、图3B,该自动对压供电方法的步骤包含执行等待流程82、执行检测流程84、执行供电流程86、中断电压电流输出88以及延迟时间td89。
当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与该前端供电装置10连接后,该控制模块21得到电力而开始进行该执行等待流程82,持续判断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是否与一个该后端受电装置30电性连接。因此,该执行等待流程82步骤至少包含一检测是否连接用电设备822步骤。
请参考图4,该控制模块21在执行该检测是否连接用电设备822步骤时,该控制模块21可以持续输出一装置测试脉冲电压(Veq_t)至一与该后端受电装置30并联的负载判断电容,该控制模块21通过判断该负载判断电容的一反应电压波形(Veq_r),判断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是否与一个该后端受电装置30连接。该装置测试脉冲电压(Veq_t)为一连续脉冲电压信号,两相邻脉冲电压之间包含一等待区间(twaiting),当每一脉冲电压输出至该负载判断电容时,该负载判断电容接受该装置测试脉冲电压(Veq_t)的充放电电压而产生该反应电压波形(Veq_r)。图4上的装置测试脉冲电压(Veq_t)包含三个脉冲,其中,假设在第二个脉冲输出至该负载判断电容之前,一后端受电装置30即与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连接,由于连接后的该后端受电装置30将由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取得电压电流进行其工作,因此,在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真正提供电力之前,该后端受电装置30会于该负载判断电容的放电周期抽出一部份的电流,因此,使该负载判断电容的放电速率相对较快。例如,该图4的曲线(A)代表没有连接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正常放电曲线,而曲线(B)则为连接该后端受电装置30后,该负载判断电容的放电曲线。藉此,该控制模块21可通过读取该负载判断电容的放电曲线的变化量(例如,可计算一个twaiting时间内,该反应电压波形(Veq_r)的变化差值是否超过一设定值即可)而判断是否有后端受电装置30已经连接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
进一步地,该负载判断电容可以整合于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之内,例如图2标号为CL的电容即是。
该执行检测流程84的步骤包含:输出测试电压Vtn并读取反应电流Itn842、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ΔW)或消耗电流变化量(ΔI)844、递增n并输出对应n的测试电压846以及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90。
该输出测试电压Vtn并读取反应电流Itn842步骤中,该控制模块21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25输出一测试电压(Vtn)至该后端受电装置30,该测试电压(Vtn)为一个依设定顺序(例:由小逐渐变大)的电压信号,其可为相对于时间而逐渐上升的方波信号(如图5所示),或者可为相对于时间而逐渐上升的连续时变电压信号(如图5标号为Vt的线段),该控制模块21纪录输出的每一测试电压(Vt0、Vt1、Vt2、Vt3...)。在应用于对过高供电电压较为敏感的后端受电装置30时,可采用逐渐上升的时变测试电压(Vtn)是因为在该后端受电装置30与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连接初始,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并不知道该后端受电装置30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因此,为了保护输入至后端受电装置30的测试电压(Vtn)不会超过其额定工作电压,该测试电压(Vtn)由小至大逐渐上升;而且,当该测试电压(Vtn)供应至该后端受电装置30之后,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30接收该测试电压(Vtn)之后的反应电流Itn
该测试电压(Vtn)除了随时间依应用范围而设定的逐次变更的电压(例:由小逐渐增大)之外,其它诸如电压递增幅度、递增方式、时变变化率、波形等均可依据需求而有所改变。以该图5的测试电压(Vtn)为例,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周期性地输出一渐升的测试电压(Vtn),每一周期(Tn:T0、T1...)可分为一低电压区间(tin:ti0、ti1...)及一测试电压区间(ttn:tt0、tt1...),在低电压区间(tin)时,该测试电压为零电压或低电压,其为了供给某些需要一重新设定程序的后端受电装置30,或者,是为了避免某些设有一电压保护电路的后端受电装置30因为输入错误的电压之后,于重新设定之前而自动死锁不再接受输入电压。在该测试电压区间(ttn:tt0、tt1...)中,则具有相对较高且逐渐增加的测试电压(Vtn:Vt0、Vt1)。两相邻周期(Tn)的测试电压(如Vt0、Vt1)的一电压差(如ΔVt0)可以为常数或可以为时间的变量(例如等距递增、递减、指数递减...等);该低电压区间(tin)及该测试电压区间(ttn)的比例(即duty ratio)也可以依据需求而有所改变(例如ttn/tin=10~100%),若该duty ratio为100%时,该测试电压即如图5的Vt线段。其中,改变电压差及duty ratio可以调整搜寻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额定工作电压所需的时间,让设计厂商可以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检测效能的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
另外,若应用于对供电电压较不敏感的后端受电装置30时,该测试电压(Vtn)也可以随机变化或不规律变化其电压而得到所输出测试电压(Vtn)的反应电流(Itn),只要该控制模块21先纪录每一电压点的该测试电压(Vtn)及其对应的反应电流(Itn),最终仍可重新由小而大排列该测试电压(Vtn)及其对应的该反应电流(Itn)。前述随机变化或不规律(如阶梯式变化、最常见额定电压区间变化)的方式,在某些状况下,可以有效节省搜寻的时间。
该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ΔW)或消耗电流变化量(ΔI)步骤中,该控制模块21由该电路负载感测电路27的感应结果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30是否达到稳定的一消耗功率变化量(ΔW)或一消耗电流变化量(ΔI)。请参考图6、图7,该输出测试电压Vtn并读取反应电流Itn842步骤执行后,该测试电压(Vtn)及对应的该反应电流(Itn)的电压电流图(VI curve),由图中可知,随着该测试电压(Vtn)逐渐增加,该后端受电装置30依据内部所采用的电源控制元件型态不同(如线性电压调整元件(linear regulator)、切换式电压调整元件(switching regulator)...等)而最终均会达到一电流变化量稳定区间(ΔIstable)或一功率变化量稳定区间(ΔWstable)。在达到该电流变化量稳定区间(ΔIstable)或该功率变化量稳定区间(ΔWstable)之前,会先经过一段的初始快速爬升区间(如图6、图7、图8中所标示的ΔIrpd_I、ΔWrpd_i),于该初始快速爬升区间内,该反应电流(Itn)的变化速率相对较快。对于某些后端受电装置30于该初始快速爬升区间(ΔIrpd_I、ΔWrpd_i)及该电流、功率变化量稳定区间(ΔIstable、ΔWstable)之间可能会经历一非稳定区间(ΔWnon-stable)。该控制模块21可以依据比较各区间的转折变化或稳定程度,即可判定何者为该电流、功率变化量稳定区间(ΔIstable、ΔWstable)。
当进入该电流变化量稳定区间(ΔIstable)或该功率变化量稳定区间(ΔWstable)代表该测试电压(Vtn)已经到达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额定工作电压或额定功率;换言之,在该电流变化量稳定区间(ΔIstable)或该功率变化量稳定区间(ΔWstable)内,其消耗电流变化量(ΔI)或消耗功率变化量(ΔW)为稳定而接近常数(0、正、负常数)。
其中,当该消耗电流变化量(ΔI)或该消耗功率变化量(ΔW)为0时,代表该后端受电装置30于达到额定电压之后,消耗电流趋于定值(如图6所示的ΔIstable区间)或消耗功率趋于定值(如图7的ΔWstable区间)。以该图6为例,该控制模块21于本步骤中,可以依据该电压电流图(VI curve)的该消耗电流变化量(ΔI)的变化,找到该电压电流图的电流变化量转折点,找到该电流变化量稳定区间(ΔIstable),实际上,该消耗电流变化量(ΔI)于该电流变化量稳定区间(ΔIstable)内的数值比该电压电流图的其它区间相对较小,因此,该控制模块可藉以判断是否到达稳定。请参考图8,其为另一种可能的消耗电流变化量(ΔI)大于0的形式。
以图8为例说明,该消耗电流变化量(ΔI)于经历较陡峭的该初始快速爬升区间(ΔWrpd_i)后,进入该反应电流(Itn)相对较为和缓的渐增的该消耗电流变化量(ΔI),其中该消耗电流变化量(ΔI)为数值相对较小的正值,换言之,随着该测试电压(Vtn)渐增,该消耗电流(Itn)也随着以接近等比例的幅度而增加,此时该控制模块21可判定后端受电装置30的主要用电元件为一类似电阻型用电设备,其反应出对到达所需供电压后的渐增供电电压呈现等比例的渐增消耗电流的行为。当该控制模块21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该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90,反之,则进行该递增n并输出对应n的测试电压846步骤。
该递增n并输出对应n的测试电压846步骤中,该控制模块21输出下一个周期(Tn,n=n+1)的测试电压(Vtn)予该后端受电装置30之后,继续进行该输出测试电压Vtn并读取反应电流Itn842步骤。
该执行供电流程86步骤包含:输出额定电压及电流并持续判断设备是否移除862以及该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90步骤。当该控制模块21进入执行此一流程86时,代表该控制模块21已依据前述步骤找到该后端受电装置30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因此:
该输出额定电压及电流并持续判断设备是否移除862步骤为该控制模块21持续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25输出至该额定工作电压予后端受电装置30,同时,持续检测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30是否被移除。其中,持续检测的方式可以于一设定的时间(例如每隔200ms)区间,透过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27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30于正常工作时的反应电流(Itn)是否维持稳定,若该反应电流(Itn)突然下降至趋近于0,代表该后端受电装置30被移除,因此,该控制模块21可通过该反应电流(Itn)的变化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30是否已经被移除。当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该中断电压电流输出88步骤,反之,则进行该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90后继续进行该输出额定电压及电流并持续判断设备是否移除862。
该中断电压电流输出88步骤中,为该控制模块21使该电压调节电路25停止输出电压电流给该后端受电装置30。
该延迟一时间td89步骤中,为该控制模块21于延迟一时间td之后,返回该执行等待流程82。
在该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90方面,其步骤包含:判断输入电力是否低于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入电力值92步骤、接受输入电源94及离开96步骤。
该判断输入电力是否低于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入电力值92,为该控制模块21持续撷取由该前端供电装置10所输出的电压,并判断该电力是否低于一特定比例的一额定输出电力;所谓的额定输出电力为前端供电装置10的预设的输出电压(例如20V、30V...等)、功率。此一步骤为了避免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连接至一异常(额定输出电力不足以支持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用电量)前端供电装置10,导致该前端供电装置10因持续过负荷工作而最终损毁。其中,本步骤于一具有过大工作电压的后端受电装置30接上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时,由于该前端供电装置10因输出电力不足,使该前端供电装置10输出至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的电流过大导致额定输出电力将下降,因此,该控制模块21可通过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取得突然降低的电力输出趋势,藉以判断所连接的该后端受电装置30的工作电力是否超过该前端供电装置10的负荷。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该中断电压电流输出88步骤,反之,则执行该接受输入电源94步骤后,执行该离开96步骤。该接受输入电源94为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20继续由该前端供电装置10接受电力的输入。
另外,若该前端供电装置10为电压非固定的输出型态,该控制模块21也可以透过比较该前端供电装置10的电压输出是否属于一正常状态或一非正常变化状态来判断前述的状况,所谓的正常状态为该前端供电装置10的一般型态的电压输出状态,例如,该前端供电装置10的电压输出可能呈正旋波,若因为连接不适当的该后端受电装置30后,原本的正常状态可能会产生巨量变化(正旋波产生陡降改变)而突变为该不正常变化状态,该控制模块21即可比较二者的差异,来判断输入电力是否低于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入电力值。

Claims (12)

1.一种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为连接于一前端供电装置的一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所执行,所述的方法步骤包含:
执行等待流程,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其是否另外连接一后端受电装置,若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并没有连接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则持续执行等待流程,反之,则进行下一步骤;
执行检测流程,其步骤包含:
输出测试电压并读取反应电流,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输出一测试电压予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同时持续感测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所反馈的一反应电流;
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所述的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所述的测试电压及所述的反应电流所对应的消耗功率变化率是否趋于稳定,其中: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持续对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输出电压相对较大的测试电压,同时测量对应的所述的反应电流并重新执行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步骤;以及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下一步骤;
执行供电流程,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由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取得输入电压,并将达到稳定消耗功率变化量或稳定消耗电流变化量的测试电压作为一额定电压持续输出至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同时持续判断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是否与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电性分离,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执行此步骤,反之,则执行下一步骤;
中断电压电流输出,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中断输出至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的电力输出,并返回所述的执行等待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一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于所述的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的判断结果为是,以及所述的执行供电流程的判断结果为否之后执行,其步骤包含:
判断输入电力是否低于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入电力值,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所输出的电力是否低于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本身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出电力,其中: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所述的中断电压电流输出;以及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接受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之后离开所述的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断电压电流输出步骤之后,进一步包含一延迟一时间步骤,所述的延迟一时间步骤于执行后返回所述的执行等待流程。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电压为一电压由小渐大的方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等待流程为:
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对一本身内部的电容输出一连续脉冲信号,所述的电容于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连接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时与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并联,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感测所述的电容的放电速率,判断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是否连接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等待流程为:
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对一本身内部的电容输出一连续脉冲信号,所述的电容于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连接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时与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并联,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感测所述的电容的放电速率,判断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是否连接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
7.一种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含:
一控制模块;
一电压调节电路,其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接受所述的控制模块的控制,调节输出电压;
一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其与所述的电压调节电路及所述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可供连接一外部的后端受电装置,用以感测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所反馈的电流;以及
一电力供应电路,可供与一前端供电装置连接,且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以将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力转输至所述的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的控制模块于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连接于所述的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后,控制所述的电压调节电路输出一由小渐大的测试电压予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且所述的控制模块持续透过所述的电流负载感测电路由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接收与所述的测试电压对应的一反应电流,并于所述的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所述的反应电流及所述的测试电压的功率变化率趋于稳定时,将所述的测试电压作为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所需的工作电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连接于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与所述的控制模块之间,其接收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使所述的控制模块于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下降的变化率过大时,中断所述的电压调节电路输出至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的电力。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包含:
一负载判断电容,于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与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连接时形成并联,其中,所述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的电压调节电路输出一连续脉冲信号至所述的负载判断电容,且所述的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的负载判断电容的放电速率判断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是否与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包含两分压电路以及连接于两分压电路之间的一电阻,其中,所述的两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分别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连接于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与所述的电力供应电路之间,且与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电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包含两分压电路以及连接于两分压电路之间的一电阻,其中,所述的两分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以及
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为一分压电路,其分压节点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
CN2009100017849A 2009-01-12 2009-01-12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7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17849A CN101777834B (zh) 2009-01-12 2009-01-12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17849A CN101777834B (zh) 2009-01-12 2009-01-12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7834A CN101777834A (zh) 2010-07-14
CN101777834B true CN101777834B (zh) 2012-10-31

Family

ID=4251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178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7834B (zh) 2009-01-12 2009-01-12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78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5918A (zh) * 2010-11-12 2011-04-06 深圳市京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升降压装置及其实现同步升降压的方法
US8717717B2 (en) 2011-08-04 2014-05-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High efficiency power regulator and method
CN103970079B (zh) * 2013-01-30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系统、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电力分配方法
CN116154885A (zh) * 2021-11-22 2023-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1139Y (zh) * 2004-01-12 2005-04-06 晶舟有限公司 高效率交流电力储存及供电装置
CN2691156Y (zh) * 2003-09-09 2005-04-06 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型变压供电装置
CN201113779Y (zh) * 2007-06-13 2008-09-10 黄金富 能向不同用电设备供电的车载统一智能环保电源供应装置
CN201113518Y (zh) * 2007-10-09 2008-09-10 赖丽纯 Usb电源供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1156Y (zh) * 2003-09-09 2005-04-06 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型变压供电装置
CN2691139Y (zh) * 2004-01-12 2005-04-06 晶舟有限公司 高效率交流电力储存及供电装置
CN201113779Y (zh) * 2007-06-13 2008-09-10 黄金富 能向不同用电设备供电的车载统一智能环保电源供应装置
CN201113518Y (zh) * 2007-10-09 2008-09-10 赖丽纯 Usb电源供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80771A 2003.10.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7834A (zh) 201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44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voltage protection in a photovoltaic system
JP5726555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107222028B (zh)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停电上报实现方法及电路
CN103733465B (zh) 充电装置
CN107959421B (zh) Buck-boost型直流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EP2282392A1 (en) A battery charger for a photovoltaic system, a controller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4767270A (zh) 一种具有负载检测功能的移动充电电源
CN102075098B (zh) 可减少电源损耗的电容能量放电电路及其电源供应电路
JP3507384B2 (ja) 初期化機能付きキャパシタ蓄電装置
CN101777834B (zh)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
CN101499656B (zh) 具有改变其电阻值的电阻元件的电源电路
JP2013042627A (ja) 直流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直流電源制御方法
CN103326441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充电电路及方法
US8073644B2 (en) Automatic voltage-identify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215300494U (zh) 一种降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欠压保护电路
CN202364111U (zh) 基于电源开关调整器构建的瞬时掉电自动保护控制电路
CN204707029U (zh) 过电流保护装置
US8773083B2 (en) Detection of insufficient current sourcing capability of supplied power
CN103118204A (zh) 一种用于开关机控制的移动终端及其开关机控制方法
CN107144725B (zh) 一种用于小电流检测的新方法
CN213693465U (zh) 电源、升压/功率转换器及具有pfc的电源和功率转换器
CN115411919A (zh) 放电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11106640B (zh)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方法
JP3559803B2 (ja) 太陽電池による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の充電方法
CN212695758U (zh) 无电池供电的电路及包含该电路的终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