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0100B -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0100B
CN101770100B CN2008102053652A CN200810205365A CN101770100B CN 101770100 B CN101770100 B CN 101770100B CN 2008102053652 A CN2008102053652 A CN 2008102053652A CN 200810205365 A CN200810205365 A CN 200810205365A CN 101770100 B CN101770100 B CN 101770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line
signal
induced signal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053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0100A (zh
Inventor
陈悦
邱承彬
霍思涛
夏军
吴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053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0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0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0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0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0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所述触摸识别方法包括: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和/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二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所述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抗噪性,利用所述触摸识别方法可进行较精确的多点触摸识别。

Description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触摸液晶显示屏上的多点触摸技术成为了一项新兴起的触摸控制技术。由于多点触摸技术可以识别多个手指触摸液晶显示屏的运动方式,因此使触摸控制可以实现放大、缩小、拖曳以及旋转等更多功能,充分利用了人的多个手指。因而,多点触摸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功能。然而,目前采用多点触摸技术的触摸液晶显示屏都是电容式触摸屏,而传统的电阻式触摸屏都没有实现这种功能。
另外,目前带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触摸液晶显示屏抗噪性较弱,当出现噪音时,对其显示效果的影响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抗噪性较弱,而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摸液晶显示装置,控制单元、触摸液晶显示屏以及触摸识别单元,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包括下基板、与下基板相对的上基板、上下基板间的液晶层,所述下基板至少包括薄膜晶体管层、薄膜晶体管层上的第一电极及分布于第一电极间的第一触控线,所述上基板至少包括与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及分布于第二电极间的第二触控线,其中,
所述薄膜晶体管和第一触控线之间具有有机介电层,
所述触摸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根据控制单元施加于第一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控制单元施加于第二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控制单元施加于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施加于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摸识别方法,包括:
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和/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的薄膜晶体管层之间具有有机介电层;
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二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公开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和第一触控线之间具有有机介电层,使得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和第一触控线之间电容减小,改善两者间的相互噪音影响,从而减弱噪音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并且,基于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屏结构,通过向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并相应获取感应信号,根据驱动信号和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来进行精确的多点触摸识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摸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触摸液晶显示屏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b是图2a所示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显示层的实例示意图
图2c是图2a所示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二触控显示层的实例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触摸液晶显示屏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b是图3a所示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显示层的实例示意图;
图3c是图3a所示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二触控显示层的实例示意图;
图4至图7是本发明触摸液晶显示屏的第三至第六实施例示意图;
图8a是图1所示装置中触摸识别单元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8b是图8a所示触摸识别单元中的位置识别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8c是图8a所示触摸识别单元的触摸识别过程示意图;
图9a是图1所示装置中触摸识别单元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9b是图9a所示触摸识别单元的触摸识别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触摸识别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触摸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控制单元10、触摸液晶显示屏20以及与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20及控制单元10相连的触摸识别单元30。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0用于向触摸液晶显示屏20提供驱动信号,而所述触摸识别单元30则根据触摸液晶显示屏20产生的感应信号以及控制单元10产生的驱动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参照图2a所示,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20的第一种实施例可以包括:
下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下玻璃基板6;下玻璃基板6上的薄膜晶体管(TFT)层5;薄膜晶体管层5上的第一触控显示层4;
与下基板相对的上基板,所述上基板包括:上玻璃基板1;上玻璃基板1上的滤光片2;滤光片2上的第二触控显示层3,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层3和第一触控显示层4位置相对;
以及上下基板间的液晶层14。
可选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层5和第一触控层4之间还具有绝缘层。
参照图2b所示,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层4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1和分布于第一电极11间的第一触控线9。
所述第一电极11为像素电极,其形状和相对位置由显示图像的像素要求确定,而所述第一触控线9在所述像素电极中的分布密度无限定,例如所述分布密度可以为图3a所示的每隔3排像素电极分布1条第一触控线9。一般来说,所述第一触控线9的数量越多,相应的触摸识别精度越高。
此外,图2b所示的第一触控线9的排布方向仅为举例,并非进行限定。例如,第一触控线9除图2b所示的在像素电极11间水平分布外,还可在像素电极11间竖直分布。
所述像素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可以一次制作,例如在薄膜晶体管层5上形成氧化锡铟层,然后蚀刻所述氧化锡铟(ITO)层形成像素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
所述像素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也可分步骤制作,例如先应用第一种材料在薄膜晶体管层5上形成像素电极11,然后在像素电极11上形成一层绝缘层,再在该绝缘层上形成用于制作第一触控线9的第二材料层,再蚀刻所述第二材料层形成第一触控线9。
参照图2c所示,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层3,可以包括第二电极12和分布于第二电极12间的第二触控线7。而所述第二触控线7上还具有凸起电极8。
所述第二电极12为公共电极,例如,所述公共电极为具有刻缝图形的一整块电极,而所述第二触控线7则分布于所述刻缝内。此外,图2c所示的第二触控线7的排布方向仅为举例,并非进行限定。
所述公共电极12、第二触控线7及其上的凸起电极8可以一次制作,例如在滤光片2上形成氧化锡铟层,然后蚀刻所述氧化锡铟层形成公共电极12、第二触控线7及第二触控线7上的凸起电极8。
所述公共电极12、第二触控线7及其上的凸起电极8也可分步骤制作,例如先应用第一种材料在滤光片2上形成公共电极12,然后在公共电极12上形成一层绝缘层,再在该绝缘层上形成用于制作第二触控线7及凸起电极8的第二材料层,再蚀刻所述第二材料层形成第二触控线7及第二触控线7上的凸起电极8。此时,所述第二触控线7也可位于所述公共电极的图形上方相应位置,而并非仅能位于前述的图形刻缝相应位置。
此外,所述第二触控线7和凸起电极8也可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分布制作,例如在制作公共电极12的时候一并制作第二触控线7,之后再在第二触控线7上采用其他材料制作凸起电极8。
继续参照图2a所示,所述液晶层14中具有衬垫物15,所述衬垫物15可以采用绝缘的有机膜,用于使得所述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保持一定距离。
所述第二触控线7、第二触控线7上的凸起电极8以及第一触控线9实现触摸功能,而所述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实现成液晶显示功能。由于所有的像素电极都公用所述公共电极12,因此所述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间的电压由像素电极11的电压决定。一般可以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层5中的相应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像素电极11上的电压来进行图像显示。
本例触摸液晶显示屏工作原理如下:当有物体或手指触摸在上玻璃基板1表面时,上玻璃基板1形变导致凸起电极8接触到第一触控显示层4上的第一触控线9,从而使第一触控线9与连接凸起电极8的第二触控线7导通。若在所述第一触控线9上施加驱动信号,则所述第二触控线7上对应的感应信号就能被读取,从而识别触摸的位置。当识别出触摸位置后,就能将触摸位置的信息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本例触摸液晶显示屏已可同时实现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屏的功能。由于触摸屏与液晶显示屏集成于同一单元,无需进行触摸屏与液晶显示屏分开制造后的组装工艺,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照图3a所示,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20的第二种实施例可以包括:
下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下玻璃基板6;下玻璃基板6上的薄膜晶体管(TFT)层5;薄膜晶体管层5上的第一触控显示层4;
与下基板相对的上基板,所述上基板包括:上玻璃基板1;上玻璃基板1上的滤光片2;滤光片2上的第二触控显示层3,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层4和第二触控显示层3位置相对;
以及上下基板间的液晶层14。
可选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层5和第一触控层4之间还具有绝缘层。
参照图3b所示,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层4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1和分布于第一电极11间的第一触控线9。所述第一触控线9上还具有凸起电极8。
所述第一电极11为像素电极,其形状和相对位置由显示图像的像素要求确定,而所述第一触控线9的分布密度无限定,例如所述分布密度可以为图3b所示的每隔3排像素电极分布1条第一触控线9。一般来说,所述第一触控线9的数量越多,相应的显示精度越高。
此外,图3b所示的第一触控线9的排布方向仅为举例,并非进行限定。例如,第一触控线9除图3b所示的在像素电极11间水平分布外,还可在像素电极11间竖直分布。
所述像素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及其上的凸起电极8可以一次制作,例如在薄膜晶体管层5上形成氧化锡铟层,然后蚀刻所述氧化锡铟层形成像素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及第一触控线9上的凸起电极8。
所述像素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及其上的凸起电极8也可分步骤制作,例如先应用第一种材料在薄膜晶体管层5上形成像素电极11,然后在像素电极11上形成一层绝缘层,再在该绝缘层上形成用于制作第一触控线9及凸起电极8的第二材料层,再蚀刻所述第二材料层形成第一触控线9及第一触控线9上的凸起电极8。
此外,所述第一触控线9和凸起电极8也可采用不同材料分布制作,例如在制作像素电极11的时候一并制作第一触控线9,形成第一触控线9之后,在其上采用其他适用材料形成凸起电极8。
参照图3c所示,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层3可以包括第二电极12和分布于第二电极12间的第二触控线7。
所述第二电极12为公共电极,例如,所述公共电极为具有刻缝图形的一整块电极,而所述第二触控线7则分布于所述刻缝内。此外,图3c所示的第二触控线7的排布方向仅为举例,并非进行限定。
所述公共电极12和第二触控线7可以一次制作,例如在滤光片2上形成氧化锡铟层,然后蚀刻所述氧化锡铟层形成公共电极12和第二触控线7。
所述公共电极12和第二触控线7也可分步骤制作,例如先应用第一种材料在滤光片2上形成公共电极12,然后在公共电极12上形成一层绝缘层,再在该绝缘层上形成用于制作第二触控线7的第二材料层,再蚀刻所述第二材料层形成第二触控线7的图形。此时,所述第二触控线7也可位于所述公共电极12的图形上方相应位置,而并非仅能位于前述的图形刻缝相应位置。
继续参照图3a所示,在所述液晶14中具有衬垫物15,所述衬垫物15可以采用绝缘的有机膜,用于使得所述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保持一定距离。
所述第二触控线7、第一触控线9以及第一触控线9上的凸起电极8实现触摸功能,而所述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实现液晶显示功能。由于所有的像素电极11都公用所述公共电极12,因此所述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间的电压由像素电极11的电压决定。一般可以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层5中的相应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像素电极11上的电压来进行图像显示。
本例触摸液晶显示屏工作原理如下:当有物体或手指触摸在上玻璃基板1表面时,上玻璃基板1形变导致第二触控线7接触到第一触控显示层4上的凸起电极8,从而使第二触控线7与连接凸起电极8的第一触控线9导通。若在所述第一触控线9上施加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就能通过所述第二触控线7读取,从而识别触摸的位置。当识别出触摸位置后,就能将触摸位置的信息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图4所示为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20的第三种实施例。相对于图3a所示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20的第三种实施例除了在第一触控线9上具有凸起电极8a外,在第二触控线7上也具有凸起电极8b。
相应地,像素电极11、第一触控线9及其上的凸起电极8a的制作过程,以及公共电极12、第二触控线7及其上的凸起电极8b的制作过程可参照上述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
所述第二触控线7、第二触控线7上的凸起电极8b、第一触控线9以及第一触控线9上的凸起电极8a实现触摸功能,而所述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实现液晶显示功能。由于所有的像素电极11都公用所述公共电极12,因此所述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间的电压由像素电极11的电压决定。一般可以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层5中的相应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像素电极11上的电压来进行图像显示。
本例触摸液晶显示屏工作原理如下:当有物体或手指触摸在上玻璃基板1表面时,上玻璃基板1形变导致第二触控线7上的凸起电极8b接触到第一触控显示层4上的凸起电极8a,从而使连接凸起电极8b的第二触控线7与连接凸起电极8a的第一触控线9导通。若在所述第一触控线9上施加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就能通过所述第二触控线7读取,从而识别触摸的位置。当识别出触摸位置后,就能将触摸位置的信息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另外,由于在薄膜晶体管层5中的相应控制电路的选择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线9方向交叠,选择线上的噪音可能影响第一触控线9,第一触控线9上的噪音也可能影响选择线。因而,对于上述三种实施例的触摸液晶显示屏分别可以有进一步改进的结构。
参照图5所示,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的第四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相比,其区别在于,在所述第一触控线9和薄膜晶体管层5之间具有有机介电层13。所述有机介电层13选用透光性较好的有机膜,以不影响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为准。由于所述有机介电层13的透光性较好,因而可以具有较大的厚度。由于在薄膜晶体管层5中的相应控制电路的选择线和第一触控线9之间具有氮化硅,选择线和第一触控线9之间的电容可以认为是由两个电容(氮化硅电容
Figure G2008102053652D00091
和有机膜电容Corganic)串联而成的。因而选择线和第一触控线9之间的电容为: c = c organic × c SiNx c organic + c SiNx . 由于可以将选择线和第一触控线9之间的电容近似为平板电容,若有机介电层13的厚度较大,平板电容的间距较大,该平板电容的电容值也越小。因而,选择线和第一触控线9之间的相互噪声影响就会较小。通过相关的模拟实验,在具有所述有机介电层13的触摸液晶显示屏中,选择线对第一触控线9信号变化的时间常数RC远小于5微秒。因而,所述有机介电层13对所述噪音影响有改善作用。
所述有机介电层13可以如图5所示的位于第一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之下。
所述有机介电层13也可以位于第一触控线9之下,覆盖于第一电极11上。此时,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之间的绝缘层就不必再制作。
此外,由于前述的衬垫物15也可以采用有机膜,可以将所述衬垫物15和有机介电层13一起制作,来简化工艺步骤。
同理,参照图6所示,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的第五种实施例与第二种实施例相比,其区别在于,在所述第一触控线9和薄膜晶体管层5之间具有有机介电层13。
所述有机介电层13可以如图6所示的位于第一电极11、第一触控线9和凸起电极8之下。
所述有机介电层13也可以位于凸起电极8和第一触控线9之下,覆盖于第一电极11上。此时,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之间的绝缘层就不必再制作。
此外,所述有机介电层13可以和衬垫物15一起制作,来简化工艺步骤。凸起电极8可以由凸起部分和电极层组成,所述凸起电极8的凸起部分可采用有机材料制作,因此所述凸起电极8的凸起部分可与有机介电层13一起形成,即在形成第一电极11后,在第一电极11上形成有机介电层13以及凸起电极8的凸起部分,然后形成凸起电极8的电极层,再在有机介电层13上形成第一触控线9,从而进一步简化工艺步骤。
同理,参照图7所示,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的第六种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相比,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线9和薄膜晶体管层5之间具有有机介电层13。
所述有机介电层13可以如图7所示的位于第一电极11、第一触控线9、凸起电极8a之下。
所述有机介电层13也可以位于凸起电极8a和第一触控线9之下,覆盖于第一电极11上。此时,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电极11和第一触控线9之间的绝缘层就不必再制作。
此外,所述有机介电层13可以和衬垫物15一起制作,来简化工艺步骤。凸起电极8a可以由凸起部分和电极层组成,而凸起电极8a的凸起部分也可采用有机材料制作,因此所述凸起电极8a的凸起部分可与有机介电层13一起形成,即在形成第一电极11后,在第一电极11上形成有机介电层13以及凸起电极8a的凸起部分,然后形成凸起电极8a的电极层,再在有机介电层13上形成第一触控线9,从而进一步简化工艺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向触摸液晶屏20提供驱动信号可以包括:依时序向所述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向触摸液晶屏20提供驱动信号也可以包括:向所述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以及向所述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
当所述控制单元依时序向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作为驱动信号时,所述触摸识别单元30的第一种实施例,参照图8a所示,可以包括:
信号获取单元301,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若第一触控线上具有驱动脉冲电压,则从相应第二触控线上获取感应信号,若第二触控线上具有驱动脉冲电压,则从相应第一触控线上获取感应信号;
位置识别单元302,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及所述控制单元提供的驱动脉冲电压,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获取单元301可以为单路输入、单路输出结构。由前述的触摸液晶屏的各种实施例可知,所述触摸液晶屏包括若干第一触控线以及第二触控线。所述信号获取单元301的输入与触摸液晶显示屏20中的每一条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相连,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若第一触控线上具有驱动脉冲电压,则从相应第二触控线上获取感应信号,若第二触控线上具有驱动脉冲电压,则从相应第一触控线上获取感应信号。因此,该种结构的信号获取单元301的数量应与所相连的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的数量对应。
其中,所述信号获取单元301也可以为多路输入、多路输出结构。即所述信号获取单元301的每一路输入与触摸液晶显示屏20中的每一条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相连,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若第一触控线上具有驱动脉冲电压,则从相应第二触控线上获取感应信号,若第二触控线上具有驱动脉冲电压,则从相应第一触控线上获取感应信号。因此,该种结构的信号获取单元301可以只有一个,且其具有与所相连的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的数量对应的多路输入、多路输出接口。
其中,参照图8b所示,所述位置识别单元302可以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302a,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的时序以及所述控制单元提供的驱动脉冲电压的时序,获得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
识别信号生成单元302b,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所在的触控线,以及所述信号获取单元相连的触控线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参照图8c所示,上述的信号获取单元301还可以为放大单元,用于将所获取的感应信号放大,并传输至位置识别单元302。所述放大单元可以为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电荷放大器中的任意一种。
下面以所述信号获取单元301为单路输入、单路输出的电荷放大器为例,对本例的触摸识别单元进行触摸识别的过程进行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8a、图8b和图8c所示,假设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9和第二触控线7如图8c中分布,由所述控制单元依时序向每一条第一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例如向第一条第一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21,向第二条第一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22(例如,相对于驱动脉冲电压21延迟50微秒),向第三条第一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23(例如,相对于驱动脉冲电压22延迟50微秒)……。而每一个信号获取单元301与每一条第二触控线相连,当液晶显示屏被触摸时,所述第一触控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连通,所述信号获取单元301就能从与其相连的第二触控线上获取所述脉冲电压并放大。如图中圆圈所示的多点触摸的情况,与所述信号获取单元301相连的第二触控线与3条依次排序的第一触控线相连通,则所获取的脉冲电压24(感应信号)就应具有3个连续脉冲。因此,第一识别单元302a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的波形,就能够获得其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从而由所述驱动脉冲电压得到,被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电压的是哪几条第一触控线,例如图8c中所示为从上至下第3至5条第一触控线。
由此,识别信号生成单元302b在获得上述结果后,根据所获得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所在的第一触控线以及信号获取单元301相连的第二触控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本例触摸识别单元,由于需要检测的检测点数量为:驱动线数×感应线数,可以检测到多点触摸的每个触摸点的具体位置,因此可以进行精确的多点触摸识别。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8a所示,所述触摸识别单元除了本例所说明的一些部件之外,还可以包括:触摸手势解析单元303,当形成所述识别信号后,由所述触摸手势解析单元根据所述触摸位置解析相应手势,获得解析结果,并将解析结果发送至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以显示相应内容。
当然,所述触摸手势解析单元也可集成于控制单元中,由识别信号生成单元302b将识别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中进行上述解析过程,并将解析结果发送至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以显示相应内容。
而当所述控制单元分别向所述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和向所述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时,所述触摸识别单元的第二种实施例,参照图9a所示,可以包括:
第一触控线检测单元304,与所述第一触控线相连,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检测所述第一触控线是否有对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直流驱动电压的第二感应信号;
第二触控线检测单元305,与所述第二触控线相连,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检测所述第二触控线是否有对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直流驱动电压的第一感应信号;
识别信号生成单元306,根据所检测到的具有第一感应信号的第二触控线,以及检测到的具有第二感应信号的第一触控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线检测单元304和第二触控线检测单元305可以是电压表。
下面对本例的触摸识别单元进行触摸识别的过程进行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9a和图9b所示,假设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9和第二触控线7如图9b中分布,第一触控线检测单元304(电压表)与每一条第一触控线相连,第二触控线检测单元305(电压表)与每一条第二触控线相连。为了表述方便,暂定义图9b中从左至右的第二触控线7为第1条、第2条、第3条……。从上至下的第一触控线9为第1条、第2条、第3条……。
首先,控制单元对所有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例如5V),此时若图中圆圈所示的位置有触摸,而使得第一触控线9与第二触控线7连通时,则与第4条、第5条第二触控线相连的第二触控线检测单元305就能检测到第一直流驱动电压。
然后,控制单元对所有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例如5V),因上述圆圈所示的位置有触摸,而使得第一触控线9与第二触控线7连通时,则与第3条至第5条第一触控线相连的第一触控线检测单元304就能检测到第二直流驱动电压。
综合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识别信号生成单元306就能够得知第4条、第5条第二触控线和第3条至第5条第一触控线交接的位置有触摸,并以此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和对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的顺序并不影响识别结果,即也可以先对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再对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
本例触摸识别单元,由于检测点数量少,因此速度更快,对控制系统和运算系统要求更低。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9a所示,所述触摸识别单元除了本例所说明的一些部件之外,还可以包括:触摸手势解析单元307,当形成所述识别信号后,由所述触摸手势解析单元根据所述触摸位置解析相应手势,获得解析结果,并将解析结果发送至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以显示相应内容。
当然,所述触摸手势解析单元也可集成于控制单元中,由识别信号生成单元306将识别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中进行上述解析过程,并将解析结果发送至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以显示相应内容。
本发明触摸识别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0所示,包括:
步骤s10,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和/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的薄膜晶体管层之间具有有机介电层;
步骤s20,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二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所述的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包括:依时序向所述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
而相应地,步骤s20所述的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二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包括:
若第一触控线上具有驱动脉冲电压,则从相应第二触控线上获取感应信号,若第二触控线上具有驱动脉冲电压,则从相应第一触控线上获取感应信号;
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的时序以及所述驱动脉冲电压的时序,获得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
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所在的触控线,以及所获取的感应信号所在的触控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当然,在获取感应信号后,可以先将所获取的感应信号放大,再进行相应识别。
本例中具体的触摸识别过程请参照上述触摸识别单元的第一种实施例的触摸识别过程说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所述的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和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包括:依次向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以及向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
当然,步骤s10所述的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和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包括:依次向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以及向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
而步骤s20所述的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触控线是否有对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直流驱动电压的第二感应信号,以及检测所述第二触控线是否有对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直流驱动电压的第一感应信号;
根据所检测到的具有第一感应信号的第二触控线,以及检测到的具有第二感应信号的第一触控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本例中具体的触摸识别过程请参照上述触摸识别单元的第二种实施例的触摸识别过程说明。
虽然本发明己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触摸液晶显示屏以及触摸识别单元,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包括下基板、与下基板相对的上基板、上下基板间的液晶层,所述下基板至少包括薄膜晶体管层、薄膜晶体管层上的第一电极及分布于第一电极间的第一触控线,所述上基板至少包括与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及分布于第二电极间的第二触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和第一触控线之间具有有机介电层,
所述触摸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根据控制单元施加于第一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控制单元施加于第二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控制单元施加于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施加于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触控线上和/或第二触控线上的凸起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触控线下的凸起电极,和/或第二触控线上的凸起电极,所述凸起电极包括凸起部分及其上的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线下的凸起电极的凸起部分和所述有机介电层形成于同一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依时序向所述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识别单元包括:
信号获取单元,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获取感应信号;
位置识别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及所述控制单元提供的驱动脉冲电压,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识别单元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的时序以及所述控制单元提供的驱动脉冲电压的时序,获得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
识别信号生成单元,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所在的触控线,以及所述信号获取单元相连的触控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获取单元为放大单元,用于将所获取的感应信号放大,并传输至位置识别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至少向所述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以及向所述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识别单元包括:
第一触控线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触控线相连,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检测所述第一触控线是否有对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直流驱动电压的第二感应信号;
第二触控线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触控线相连,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检测所述第二触控线是否有对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直流驱动电压的第一感应信号;
识别信号生成单元,根据所检测到的具有第一感应信号的第二触控线,以及检测到的具有第二感应信号的第一触控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和/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
当所述第一触控线和相应第二触控线导通时,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二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包括:依时序向所述第一触控线或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脉冲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或所述根据第二触控线上的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包括:
获取感应信号;
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的时序以及所述驱动脉冲电压的时序,获得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
根据所获取的感应信号对应的驱动脉冲电压所在的触控线,以及所获取的感应信号所在的触控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感应信号后,将所获取的感应信号放大。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触摸液晶显示屏中的第一触控线和第二触控线提供驱动信号包括:依次向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以及向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或,
依次向第二触控线提供第二直流驱动电压,以及向第一触控线提供第一直流驱动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驱动信号和相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形成标识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触控线是否有对应第二触控线上的第二直流驱动电压的第二感应信号,以及检测所述第二触控线是否有对应第一触控线上的第一直流驱动电压的第一感应信号;
根据所检测到的具有第一感应信号的第二触控线,以及检测到的具有第二感应信号的第一触控线,确定触摸位置,并形成标识所述触摸位置的识别信号。
CN2008102053652A 2008-12-31 2008-12-31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Active CN101770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053652A CN101770100B (zh) 2008-12-31 2008-12-31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053652A CN101770100B (zh) 2008-12-31 2008-12-31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0100A CN101770100A (zh) 2010-07-07
CN101770100B true CN101770100B (zh) 2011-12-28

Family

ID=42503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053652A Active CN101770100B (zh) 2008-12-31 2008-12-31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0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1328B (zh) * 2010-12-27 2015-09-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方法、触控检测装置和触摸液晶显示装置
KR101461157B1 (ko) 2011-04-18 2014-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3809784A (zh) * 2012-11-07 2014-05-2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装置
CN109213370B (zh) * 2018-08-09 2021-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2359A (en) * 1982-12-13 1984-07-04 Alps Electric Co Ltd Determining co-ordinates of a point electrically
JP2002157089A (ja) * 2000-11-20 2002-05-31 Fujikura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40659A (zh) * 2005-09-28 2007-04-04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的间隔体结构
CN101261562A (zh) * 2008-04-25 2008-09-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1286107A (zh) * 2008-05-27 2008-10-15 张文 多点电阻触摸屏
JP4345714B2 (ja) * 2005-06-08 2009-10-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筒内直噴成層燃焼エンジ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2359A (en) * 1982-12-13 1984-07-04 Alps Electric Co Ltd Determining co-ordinates of a point electrically
JP2002157089A (ja) * 2000-11-20 2002-05-31 Fujikura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5714B2 (ja) * 2005-06-08 2009-10-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筒内直噴成層燃焼エンジン
CN1940659A (zh) * 2005-09-28 2007-04-04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的间隔体结构
CN101261562A (zh) * 2008-04-25 2008-09-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1286107A (zh) * 2008-05-27 2008-10-15 张文 多点电阻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0100A (zh) 201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0359B2 (en) Voltage difference-based capacitive touch detection device, capacitive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built-i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panel
US10831303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109690B (zh) 内嵌触摸屏液晶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1866228B (zh) 触摸屏、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CN105278791B (zh) 显示设备
US889104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70045992A1 (en) Capacitive Force Sensing Touch Panel
CN104866153B (zh) 自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器
US20180341351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213852B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579176B2 (en) Self-capacitive touch panel structur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679365B (zh) 触摸感测系统
CN105717690A (zh) 内嵌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器
US20160357306A1 (en) In-cell touch module, its driving metho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169635A1 (en) Touchable sensing matrix unit, a co-constructed active array substrate having the touchable sensing matrix unit and a display having the co-constructed active array substrate
WO2014153862A1 (zh) 电容内嵌式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1930132A (zh) 集成触摸屏及集成触摸屏的检测方法
CN101738765B (zh) 集成触摸屏的液晶显示面板、装置及触摸检测方法
CN10571812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2375629B (zh) 内嵌电容式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CN104536619A (zh) 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83608B (zh) 内嵌触摸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1770100B (zh)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识别方法
CN105446535A (zh) 触摸感应元件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US9083346B2 (en) Touch control system and sens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