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9504A - 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9504A
CN101769504A CN200810190263A CN200810190263A CN101769504A CN 101769504 A CN101769504 A CN 101769504A CN 200810190263 A CN200810190263 A CN 200810190263A CN 200810190263 A CN200810190263 A CN 200810190263A CN 101769504 A CN101769504 A CN 101769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ght
light guide
fluorescence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0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秉龙
庄峰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va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rva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vatek Corp filed Critical Harvatek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90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95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9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9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包括:一导光单元、一发光单元及一荧光单元。其中,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外侧边。该荧光单元连接于该导光单元,并且该荧光单元设置于该导光单元及该发光单元之间。此外,该荧光单元形成或黏贴于该导光单元的侧边上,并且该发光单元具有一电路基板及多个电性地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上且面向该导光单元的发光组件。因此,该发光单元的这些发光组件所产生的光束,可先穿过该荧光单元而形成另一种光束,然后该光束再被导入该导光单元内。由于本发明的每一颗发光组件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而是将荧光层直接成形或黏着于一导光板的侧边上,因此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及时间。

Description

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平面显示器,其具有低消耗电功率、薄型轻质量以及低电压驱动等特性,其显示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的材料特性,于外加电场后使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改变,造成液晶材料产生各种光电效应。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由于显示的数字或图案等,不像发光二极管般的刺眼,故视觉上显得极高雅。但是液晶显示器的缺点,是本身不发光,故需提供额外的光源模块,使得在外界环境没有光线时仍能显像于屏幕上。
一般来说,光源模块中具有一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然后配合一导光板来进行光的传送及导引。然而,为了能够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产生白光,通常需要在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的每一颗发光二极管的表面上涂布荧光层,以达到产生白光的效果。
但是,传统“每一颗发光二极管的表面上涂布荧光层”的制作过程将产生工艺时间及成本的增加。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光源模块,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可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及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包括:一导光单元、一发光单元及一荧光单元。其中,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外侧边。该荧光单元连接于该导光单元,并且该荧光单元设置于该导光单元及该发光单元之间。
此外,该导光单元与该荧光单元至少具有下列几种组合方式:
1、第一种方式:该荧光单元形成或黏贴于该导光单元的侧边上。
2、第二种方式:该导光单元具有一导光本体及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侧边的开放式凹槽,并且该荧光单元容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开放式凹槽内。
3、第三种方式:该导光单元具有一导光本体及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内部且靠近该导光本体侧边的封闭式容置槽,并且该荧光单元容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封闭式容置槽内。
4、第四种方式:该导光单元具有一导光本体、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侧边的开放式凹槽及一设于该开放式凹槽两相反侧端的卡固部,该荧光单元容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开放式凹槽内,并且该荧光单元的两相反末端分别被上述两个卡固部所限位并固定。
5、第五种方式: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该导光单元的一侧端以夹持该荧光单元的夹持单元,其中该夹持单元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卡固该荧光单元的两相反末端的卡固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的每一颗发光组件(发光单元)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而是将荧光层(荧光单元)直接成形或黏着于一导光板(导光单元)的侧边上,因此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及时间。举例来说,每一颗发光组件为一颗蓝色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颗发光组件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因此,当这些发光组件所产生的蓝色光束穿过该荧光单元时,即可产生所需的白色光束。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导光单元与荧光单元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的第四实施例(导光单元与荧光单元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的第五实施例(导光单元与荧光单元配合)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的第六实施例(导光单元与荧光单元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导光单元      1a     发光单元    2a
电路基板      20a    发光组件    21a
荧光单元      3a     反射单元    4a
光束          L1a    光束        L2a
导光单元      1b     发光单元    2b
导光棒        20b    发光组件    21b
荧光单元      3b     反射单元    4b
光束          L1b    光束        L2b
导光单元      1c     导光本体    10c
入光面        100c   开放式凹槽  11c
荧光单元      3c     导光单元    1d
导光本体      10d    入光面      100d
封闭式容置槽  11d    荧光单元    3d
导光单元      1e     导光本体    10e
入光面        100e   开放式凹槽  11e
卡固部        12e    荧光单元    3e
导光单元      1f     荧光单元    3f
夹持单元      5f     卡固槽      50f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至图1B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包括:一导光单元1a、一发光单元2a及一荧光单元3a。
其中,该导光单元1a可为一导光板,以用于将光线从一端导引至另一端。此外,该发光单元2a设置于该导光单元1a的外侧边,并且该发光单元2a具有一电路基板20a及多个电性地设置于该电路基板20a上且面向该导光单元1a的发光组件21a。
此外,该荧光单元3a可为一荧光层,并且该荧光层可由任何配料所组成,该荧光层也可选用各种不同的颜色。例如:该荧光层可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而选择为:由一硅胶(silicon)与一荧光粉(fluorescentpowder)所混合形成的荧光胶体(fluorescent resin)、或由一环氧树脂(epoxy)与一荧光粉所混合形成的荧光胶体。
此外,该荧光单元3a连接于该导光单元1a,并且该荧光单元3a设置于该导光单元1a及该发光单元2a之间。以第一实施例而言,该荧光单元3a可以任何形成的方式形成于该导光单元1a的侧边上,例如:涂布成形、印刷成形、喷涂成形等等。另外,该荧光单元3a也可以通过黏贴的方式而黏着于该导光单元1a的侧边上。换言之,该荧光单元3a可形成或黏贴于该导光单元1a的侧边(该导光单元1a的入光面)上。
另外,由图1B可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该导光单元1a下方的反射单元4a。因此,该发光单元2a的这些发光组件21a所产生的光束L1a,可先穿过该荧光单元3a而形成另一种光束L2a,然后该光束L2a再被该导光单元1a导引至另外一端(导引至该导光单元1a的出光面)。
举例来说,每一颗发光组件21a为一颗蓝色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颗发光组件21a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这些无荧光层的发光组件21a形成一无荧光层的发光单元1a)。因此,当这些发光组件21a所产生的蓝色光束穿过该荧光单元3a时,即可产生所需的白色光束。此外,由于每一颗发光组件21a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而是将该荧光层(荧光单元3a)直接成形或黏着于该导光单元1a的侧边上,因此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及时间。
请参阅图2A至图2B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包括:一导光单元1b、一发光单元2b、一荧光单元3b及一反射单元4b。
其中,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该发光单元2b具有一设置于该导光单元1b侧边的导光棒20b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导光棒20b的一末端的发光组件21b(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披露有两个发光组件21b)。
因此,该发光单元2b的这些发光组件21b所产生的光束L1b,先通过该导光棒20b的导引而投向该荧光单元3b,并且该光束L1b先穿过该荧光单元3b而形成另一种光束L2b,然后该光束L2b再被该导光单元1b导引至另外一端(导引至该导光单元1b的出光面)。举例来说,每一颗发光组件21b为一颗蓝色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颗发光组件21b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因此,当这些发光组件21b所产生的蓝色光束先经过该导光棒20b的导引然后再穿过该荧光单元3b时,即可产生所需的白色光束。此外,由于每一颗发光组件21b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而是将该荧光层(荧光单元3b)直接成形或黏着于该导光单元1b的侧边上,因此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及时间。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一导光单元1c具有一导光本体10c及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10c侧边(该导光本体10c的入光面100c)的开放式凹槽11c,并且一荧光单元3c容置于该导光单元1c的开放式凹槽11c内。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一导光单元1d具有一导光本体10d及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10d内部且靠近该导光本体10d侧边(该导光本体10d的入光面100d)的封闭式容置槽11d,并且一荧光单元3d容置于该导光单元1d的封闭式容置槽11d内。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第五实施例中,一导光单元1e具有一导光本体10e、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10e侧边(该导光本体10e的入光面100e)的开放式凹槽11e及一设于该开放式凹槽11e两相反侧端的卡固部12e。此外,一荧光单元3e容置于该导光单元1e的开放式凹槽11e内,并且该荧光单元3e的两相反末端分别被上述两个卡固部12e所限位并固定。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第六实施例中,本发明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一导光单元1f的一侧端以夹持一荧光单元3f的夹持单元5f,其中该夹持单元5f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卡固该荧光单元3f的两相反末端的卡固槽50f。例如:该夹持单元5f可为一具有容置槽的壳体,以用于容置该导光单元1f,并且上述两个卡固槽50f可为两个分别形成于该壳体内壁上的凹槽。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每一颗发光组件(发光单元)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而是将荧光层(荧光单元)直接成形或黏着于一导光板(导光单元)的侧边上,因此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及时间。举例来说,每一颗发光组件为一颗蓝色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颗发光组件不需另外涂布荧光层。因此,当这些发光组件所产生的蓝色光束穿过该荧光单元时,即可产生所需的白色光束。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最佳之一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本发明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单元;
一发光单元,其设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外侧边;以及
一荧光单元,其连接于该导光单元,并且该荧光单元设置于该导光单元及该发光单元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单元为一导光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荧光单元形成或黏贴于该导光单元的侧边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单元具有一导光本体及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侧边的开放式凹槽,并且该荧光单元容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开放式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单元具有一导光本体及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内部且靠近该导光本体侧边的封闭式容置槽,并且该荧光单元容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封闭式容置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单元具有一导光本体、一成形于该导光本体侧边的开放式凹槽及一设于该开放式凹槽两相反侧端的卡固部,该荧光单元容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开放式凹槽内,并且该荧光单元的两相反末端分别被上述两个卡固部所限位并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该导光单元的一侧端以夹持该荧光单元的夹持单元,其中该夹持单元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卡固该荧光单元的两相反末端的卡固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荧光单元为一荧光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具有一电路基板及多个电性地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上且面向该导光单元的发光组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具有一设置于该导光单元侧边的导光棒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导光棒的一末端的发光组件。
CN200810190263A 2008-12-30 2008-12-30 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Pending CN1017695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0263A CN101769504A (zh) 2008-12-30 2008-12-30 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0263A CN101769504A (zh) 2008-12-30 2008-12-30 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9504A true CN101769504A (zh) 2010-07-07

Family

ID=42502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263A Pending CN101769504A (zh) 2008-12-30 2008-12-30 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950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5366A1 (zh) * 2011-05-19 2012-11-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N103047616A (zh) * 2013-01-15 2013-04-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导入系统、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13120279A1 (zh) * 2012-02-16 2013-08-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059730A1 (zh) * 2015-10-08 2017-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侧入式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5366A1 (zh) * 2011-05-19 2012-11-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WO2013120279A1 (zh) * 2012-02-16 2013-08-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47616A (zh) * 2013-01-15 2013-04-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导入系统、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17059730A1 (zh) * 2015-10-08 2017-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侧入式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3229C (zh) 使用具有红色和绿色磷光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的背光面板
US20100103344A1 (en) Edge-lighting led backlight and lcd thereof
JP2012169271A (ja) 表示装置
CN107024797A (zh) 光学片以及具有该光学片的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
CN106054449A (zh) Lcd显示装置、基于量子点的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1523109A (zh) 薄照明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体设备
TW201248258A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conversion member
CN101769504A (zh) 具有荧光材料层的导光结构
US20100271844A1 (en) Light-guiding structure with phosphor material layers
JP2008210691A (ja) 面状照明装置
EP1478954B1 (en) Compact lighting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US9835784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comprising quantum dot tube,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CN103765080B (zh) 照明模块
KR20050096834A (ko) 직접 점광식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CN1694139A (zh) 冷阴极管-发光二极管平板照明显示技术
CN102563539A (zh) 光纤式远程荧光粉配光方法
CN101216632A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
CN100489623C (zh) 背光源装置
KR100771650B1 (ko) 적색 형광체 및 녹색 형광체를 갖는 백색 발광다이오드를채택한 백라이트 패널
CN105679916A (zh) 一种色温可调发光装置
CN202532309U (zh) 一种led背光模块和电视、手机、平板电脑
CN108061988A (zh) 反射式液晶模组和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KR100848872B1 (ko) Rgb를 이용한 발광장치
CN206539930U (zh) 内置光纤的发光板
KR20010067948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액정표시소자용 백라이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