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6867A - 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6867A
CN101766867A CN200810190390A CN200810190390A CN101766867A CN 101766867 A CN101766867 A CN 101766867A CN 200810190390 A CN200810190390 A CN 200810190390A CN 200810190390 A CN200810190390 A CN 200810190390A CN 101766867 A CN101766867 A CN 101766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gathering
substrate
absorbent assembl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0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810190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68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6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68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处理系统,借由处理系统对于源自于一来源的一流体进行处理与吸收。处理系统包括一吸取装置、一驱动装置与一收集装置。吸取装置用以吸收来源的流体。驱动装置连接到吸取装置,并且驱动装置对于吸取装置所收集的流体进行移动。收集装置连接到驱动装置且对于流体进行收集。收集装置包括一基底与一吸收组件。基底包括一第一层、一第二层与一导引区。第一层与第二层形成导引区,导引区包括了相互连接的一第一信道与一第二信道。吸收组件是由基底的第一层与第二层所包覆且邻接于基底的导引区,流体经由基底的导引区的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的导引而被吸收组件所吸收。

Description

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收集装置,特别是关于可对于伤口的废液或血液进行吸附与收集的一种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创伤治疗(NPWT)法是逐渐广泛使用在大面积、深度伤口治疗应用上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负压创伤治疗设备运作,是在伤口端置入敷料后密封包扎,用管线连结负压泵传导负压进入伤口,伤口到负压泵间,有一收集从伤口吸取的废液的硬质负压废液集液装置,同时阻止废液进入泵。一个新的可携式负压创伤治疗设备的集液装置,采用小型可分离污染部分泵设计,故废液收集装置安排在泵排出正压端,本创意装置是运用了现有的材料与制造技术,设计一个软质贴身、轻量可携、极小集液阻力且能观察集液量,能适用于新设备操作需求的新集液装置。
负压创伤治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逐渐广泛使用在大面积、深度伤口治疗的应用上,为一种辅助的性物理疗法,其原理是利用负压泵结合密封贴布与孔隙材料,在伤口内形成负压区,用以移除伤口脓液及感染物质、提供潮湿的治疗环境、保护伤口、加速伤口愈合时间。目前市面上的负压创伤治疗设备运作,是在伤口端置入敷料后密封包扎,包扎外仅留一个负压导入口,用管线与电动负压泵连结传导负压进入伤口,而负压管线到负压泵间,有一个负压集液装置用以收集从伤口吸取的废液,同时阻止废液进入泵;因为操作环境为负压,此集液装置为能承受负压的硬质透明塑料容器,有些容器内置有吸水树脂吸收废液,其它容器则以液态保存不容许倾倒。
图1表示传统的负压创伤治疗装置N的示意方块图。一般而言,负压创伤治疗装置N包括设置于伤口Q的敷料组(未图标)、一集液装置K2与一(负压)泵K3,借此而在一负压区K1中对于伤口Q进行废液W的吸收作业。负压泵K3设计上是不允许废液W进入,所以废液集液装置K2均设计在密封包扎的伤口Q与电动负压泵K3间,以收集从伤口Q吸取的废液W,同时阻止废液W进入泵K3,集液装置K2为能承受负压的硬质透明塑料容器,为避免废液W经过集液装置K2流入泵K3,负压管线设计在集液装置K2前方,且限制负压创伤治疗装置N必须以直立方式放置以避免污染进入泵K3的管线,负压创伤治疗装置N也因而不能倾斜倒置,更不利于随身携带。
举例而言,US 6056730A1公开了一种抛弃式集液袋的集液装置设计,但是其操作环境为负压,使用时需有一硬质外罐用以支撑,以避免大气压压缩储液袋,其专利目标主要是在它储液袋、支撑罐、废液导管与泵间的气密结合方式的设计,而与本案在正压环境操作,目标是容易固定于人体、降低液体进入阻力,并使液体均匀分布并能评估吸收量等完全不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携式负压伤口治疗设备,采用小型可分离污染部分泵设计,由于废液被允许进入泵,为了减少泵到伤口间负压的损耗,故废液收集装置安排在泵排出端,操作环境也成为正压,另外新设计为固定于病患身上的可携式设备,旧有的集液装置已不能满足新设备操作需求,所以本创意产生就是为了应用在前述新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一种新的集液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创新的废液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的设计,提供给一种正压排液的可携式负压创伤治疗设备使用。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可在正压的大气环境下进行操作之外,并且不增加废液排入阻力且可降低泵排液负担、便于轻巧的固定于人体上,同时可借由目视判断废液储存量而进行新品的更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集装置,借由收集装置可对于一流体进行收集。收集装置包括一基底、一第一导引组件与一吸收组件。第一导引组件是由基底所包覆,并且第一导引组件包括了相互连接的一第一信道与一第二信道。吸收组件设置于基底与第一导引组件之间,流体经由第一导引组件的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的导引而被吸收组件所吸收。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收集装置,借由收集装置对于一流体进行收集。收集装置包括一基底与一吸收组件。基底包括一第一层、一第二层与一导引区,第一层与第二层形成导引区,导引区包括了相互连接的一第一信道与一第二信道。吸收组件是由基底的第一层与第二层所包覆且邻接于基底的导引区,流体经由基底的导引区的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的导引而被吸收组件所吸收。
本发明更提供了一种处理系统,借由处理系统对于源自于一来源的一流体进行处理与吸收。处理系统包括一吸取装置、一驱动装置与一收集装置。吸取装置用以吸收来源的流体。驱动装置连接到吸取装置,并且驱动装置对于吸取装置所收集的流体进行移动。收集装置连接到驱动装置且对于流体进行收集。收集装置包括一基底与一吸收组件。基底包括一第一层、一第二层与一导引区。第一层与第二层形成导引区,导引区包括了相互连接的一第一信道与一第二信道。吸收组件是由基底的第一层与第二层所包覆且邻接于基底的导引区,流体经由基底的导引区的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的导引而被吸收组件所吸收。
收集装置的基底的导引区还包括一第一壁面与一第二壁面,第一壁面形成了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将第一壁面连接至第二壁面,第二壁面邻接于吸收组件。收集装置的基底的导引区为形成于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一中空结构。收集装置的基底的第一层与第二层所形成的中空结构体可由一热熔或胶合方式而形成。
收集装置还可包括一导引组件,导引组件设置于吸收组件之中。导引组件为一透水导液层。
收集装置的吸收组件包括颗粒状的吸水树脂材料、亲水性塑料发泡体或吸水树脂发泡体。
收集装置还包括一透气区,透气区设置于基底的第一层与第二层,透气区连接基底的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至外界。
收集装置还包括一显示区,显示区设置于基底的第一层与第二层且连接于吸收组件,借由显示区显示吸收组件所吸收流体的状态。
收集装置的基底包括防水隔离层或防水胶膜。
收集装置的基底的第一层与第二层还形成一分隔区域,分隔区域将吸收组件区分为至少两部分吸收区域,导引区的第二通道同时连接于至少两部分吸收区域。收集装置的基底的分隔区域可由一热熔方式而形成。
驱动装置设置于吸取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驱动装置为一负压泵。来源包括一伤口,流体为伤口的废液或血液。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传统的负压创伤治疗装置的示意方块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处理系统的示意方块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4A表示沿着图3的线段对于收集装置进行剖切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4B表示图4A的收集装置对于流体进行收集时的示意图;
图5A表示图3的一修正例子的一内部结构图;
图5B表示图5A的修正例子中对于流体进行收集时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7A表示沿着图6的线段对于收集装置进行剖切的内部结构图;
图7B表示沿着图6的线段对于收集装置进行剖切的内部结构图;
图8A、图8B分别为对应于图7A、图7B的修正例子的图;
图9A表示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9B表示图9A中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收集装置对于流体进行收集时的示意图;
图10A表示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一收集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B表示图10A中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收集装置对于流体进行收集时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a~第一层
11b~第一层
11b0~第一层
12a~第二层
12b~第二层
12b0~第二层
1a~基底
1b、1b’、1b”~基底
1b0~基底
20~中空本体
200~入口区
h200~通道
200p1~连接端口
200p2~连接端口
201f11~内壁面
201f12~外壁面
201f21~第一壁面
201f22~第二壁面
21a~第一通道
21b~第一通道
21b’~第一通道
22a~第二通道
22b~第二通道
22b’~第二通道
2a~第一导引组件
2a’~第一导引组件
2b~导引区
2b’~导引区
3a~吸收组件
3a’~吸收组件
3b、3b’、3b”~吸收组件
3b31、3b32~部分吸收区域
3b41、3b42~部分吸收区域
4a~第二导引组件
4b~导引组件
5~透气区
6~显示区
C1、C2、C3、C4~收集装置
D1~吸取装置
D2~负压泵(驱动装置)
h1、h1’~熔合区域
h2~分隔区域
h3~熔合区域
K1~负压区
K2~集液装置
K3~泵
M~处理系统
N~创伤治疗装置
Q~伤口(来源)
s11-s11~线段
s21-s21~线段
s22-s22~线段
W~废液(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2表示本发明的处理系统M的示意方块图。在一大气压之下,本发明的处理系统M是可对于源自于一来源Q(例如:伤口)的一流体W(例如:废液或血液)进行收集的处理系统。为便于说明,以下论述中的来源Q取代为伤口Q、流体W取代为废液W。。
处理系统M包括一吸取装置D1、一驱动装置D2与一收集装置C1/C2/C3/C4。吸取装置D1在一负压区之下对于自伤口Q的废液W进行吸收。在本实施例中,吸取装置D1包括了封口贴布、软性导液装置与具生物兼容性的孔隙材料(未图示)。驱动装置D2是以可分离方式(或可拆式)设置于吸取装置D1与收集装置C1/C2/C3/C4之间,借由驱动装置D2先将吸取装置D1所收集的废液W传输至驱动装置D2,并且再借由驱动装置D2将废液W移动至收集装置C1/C2/C3/C4。收集装置C1/C2/C3/C4用以收集驱动装置D2所移动的废液W。换句话说,借由吸取装置D1与驱动装置D2的共同作用下可在伤口Q内形成一负压区,如此以利于伤口Q内的废液W的吸收作业的进行。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D2为一负压泵。为便于说明,以下论述中的驱动装置D2取代为负压泵D2。
以下将配合各图而分别对于收集装置C1、C2、C3、C4提出说明。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收集装置C1的示意图,图4A表示沿着图3的线段s11-s11对于收集装置C1进行剖切的内部结构图,图4B表示图4A的收集装置C1对于废液W进行收集时的示意图。
如图3、图4A所示,收集装置C1包括一基底1a、至少一第一导引组件2a、一吸收组件3a、一第二导引组件4a、一透气区5与一显示区6。
基底1a是由一第一层11a与一第二层12a所组成的一中空薄膜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基底1a的第一层11a与第二层12a为矩型状或带状的防水隔离层或防水胶膜,如此以适合于人体的各部位的形状且更容易服贴固定于身体表面。
第一导引组件2a为设置于基底1a的第一层11a与第二层12a之间的纵长状的一中空结构或一管结构,借由基底1a的第一层11a与第二层12a而被完全包覆。第一导引组件2a包括了具有一内壁面201f11与一外壁面201f12的一中空本体20,其中,内壁面201f11形成了一第一通道21a,多个第二通道22a将内壁面201f11连接至外壁面201f12,亦即,第一通道21a与多个第二通道22a相互连接,并且外壁面201f12邻接于吸收组件3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组件2a是由硅胶材料所制成,并且第一导引组件2a的数量为三,此三个第一导引组件2a沿着纵向而相互邻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组件亦可由橡胶或塑料等材料所制成。
吸收组件3a设置于基底1a与多个第一导引组件2a之间,被吸收组件3a所包覆的多个第一导引组件2a是永久性地被包覆于基底1a的第一层11a与第二层12a之中。在本实施例中,吸收组件3a为颗粒状的吸水树脂材料(例如:淀粉类高分子、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等)。在其它实施例中,吸收组件亦可为亲水性塑料发泡体或吸水树脂发泡体。
第二导引组件4a为设置于第一导引组件2a的第二信道22a与吸收组件3a之间、或是第二导引组件4a覆盖于第一导引组件2a的第二通道22a之上的透水导液层,借由第二导引组件4a除了可允许来自于第一导引组件2a的第二通道22a的废液W通过而进入吸收组件3a之外,还可利用第二导引组件4a以防止颗粒状的吸收组件3a不当地经由第二通道22a而进入第一通道21a。
透气区5设置于基底1a的第一层11a与第二层12a,借由透气区5连接基底1a的内部至外界。当废液W于收集装置C1之中运行时,在基底1a、多个第一导引组件2a、吸收组件3a内部所包含的空气可适当地经由透气区5而排放至外界。在本实施例中,透气区5为一个或以上排气孔,并且于各排气孔上具有防水透气膜与活性碳或其它具有消除异味的组合材,借此可密封排气孔且防止废液W外泄且具有排气除臭的功能。
显示区6为设置于基底1a的第一层11a与第二层12a且连接于吸收组件3a的潮湿显示点,借由显示区6显示吸收组件3a所吸收废液W的各种状态(例如:饱和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6是由遇湿变色材料所制成,并且可利用印刷方式形成于基底1a的第一层11a与第二层12a的内侧表面之上。
当废液W经由负压泵D2的输送而自一入口区200(如图3所示)进入收集装置C1时,废液W经由第一导引组件2a的第一通道21a、第二通道22a、第二导引组件4a而被吸收组件3a所吸收,利用透气区5可将基底1a内部所包含的空气可适当地排放至外界,同时利用显示区6的颜色的改变而显示出其所相对应的吸收组件3a的部分位置是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更可利用已变色的显示区6的数量上的比率来评估整体的吸收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导引组件2a为设置于带状的基底1a的第一层11a与第二层12a之间的纵长状中空结构,亦即,第一导引组件2a贯穿了基底1a,经由负压泵D2所输送的废液W经由第一导引组件2a的第一通道21a、多个第二通道22a而快速且均匀地抵达未饱和的吸收组件3a,并且当部分的第二通道22a遭遇到了排液阻力时,废液W可轻易的转往其它第二通道22a进行废液W的排放,如此可有效地减轻负压泵D2的排液阻力。
图5A表示图3的一修正例子的一内部结构图,图5B表示图5A的修正例子中对于废液W进行收集时的示意图。与图4A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引组件2a’与吸收组件3a’是以一体成型方式而形成的单一构件且不具第二导引组件4a。在本修正例子中,第一导引组件2a’与吸收组件3a’是由一发泡树脂所制成,其中,第一导引组件2a’是由一高密度发泡树脂所制成,吸收组件3a’是由一发泡吸水材所制成。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收集装置C2的示意图,图7A表示沿着图6的线段s21-s21对于收集装置C2进行剖切的内部结构图,图7B表示沿着图6的线段s22-s22对于收集装置C2进行剖切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6、图7A、图7B所示,收集装置C2包括一基底1b、一吸收组件3b、一导引组件4b、一透气区5与一显示区6。
基底1b包括一第一层11b、一第二层12b、一导引区2b与一连接端口200p1。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部分地形成导引区2b,导引区2b包括了相互连接的一第一通道21b与一第二通道22b,并且导引区2b还包括一第一壁面201f21与一第二壁面201f22,其中,第一壁面201f21形成了第一通道21b,第二通道22b将第一壁面201f21连接至第二壁面201f22,第二壁面201f22邻接于吸收组件3b。换句话说,导引区2b为形成于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之间的一中空结构。连接端口200p1连接到导引区2b且被夹合于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为防水隔离层或防水胶膜,连接端口200p1为一管件,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所部分形成的中空导引区2b可由一热熔方式(例如:超声波接合法)而形成。在热熔方式的作用下,在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可共同形成了多个熔合区域h1(如图6、图7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基底1b的第一层11b在实质上仍维持有较大的平坦面。
吸收组件3b是由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所包覆且邻接于基底1b的导引区2b。当利用热熔方式对于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之间进行熔合时,吸收组件3b亦被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所包覆。在本实施例中,吸收组件3b为颗粒状的吸水树脂材料。
多个导引组件4b设置于颗粒状的吸收组件3b之中,借由多个导引组件4b对于废液W进行适当的导引。在本实施例中,导引组件4b为一透水导液层。
透气区5设置于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借由透气区5连接基底1b的内部至外界。当废液W于收集装置C2之中运行时,在基底1b、导引区2b、吸收组件3b内部所包含的空气可适当地经由透气区5而排放至外界。
显示区6为设置于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且连接于吸收组件3b的潮湿显示点,借由显示区6显示吸收组件3b所吸收废液W的各种状态(例如:饱和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6是由遇湿变色材料所制成,并且可利用印刷方式形成于基底1b的第一层11b与第二层12b的内侧表面之上。
如图6所示,当废液W经由负压泵D2的输送而自连接端口200p1(如图6所示)进入收集装置C2时,废液W经由导引区2b的第一通道21b、第二通道22b而被吸收组件3b所吸收,利用透气区5可将基底1b内部所包含的空气可适当地排放至外界,同时利用显示区6的颜色的改变而显示出其所相对应的吸收组件3b的部分位置是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更可利用已变色的显示区6的数量上的比率来评估整体的吸收率。
图8A、图8B分别为对应于图7A、图7B的修正例子的图,与图7A、图7B的差异在于图8A、图8B的断面结构提供了另一几何型态。相较于图8A、图7A与图8B、图7B可知,在图8A中的基底1b0的第一层11b0与第二层12b0所形成的导引区2b’及其第一通道21b’、多个熔合区域h1’的位置局部地向上偏移,第一通道21b’的断面略呈圆型状且第二通道22b’位于第一通道21b’的中间位置,并且在图8A、图8B的基底1b0的第一层11b0并非如同于基底1b的第一层11b的较大平坦面,在图8A、图8B的基底1b0的第一层11b0呈现出为一非平坦的弯曲几何形状。举例而言,在第8B图所示的第一层11b0与第二层12b0是具有上下对称的弯曲几何形状。
图9A表示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收集装置C3的示意图,图9B表示图9A中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收集装置C3对于废液W进行收集时的示意图。
与图6的收集装置C2的差异在于:在图9A的收集装置C3的基底1b’还形成多个分隔区域h2,借由多个分隔区域h2将原来在图6中的吸收组件3b’区分成为多个部分吸收区域3b31、3b32,并且导引区2b的第二通道22b同时连接于多个部分吸收区域3b31、3b32,以及在多个分隔区域h2与基底1b’之间具有多个通道h200。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区域h2为利用一热熔方式(例如:超声波接合法)、在基底1b’所形成的多个熔合区域。
如图9B所示,当废液W经由负压泵D2的输送而自连接端口200p1进入收集装置C2时,废液W经由导引区2b的第一通道21b、第二通道22b而被吸收组件3b’的多个部分吸收区域3b31、3b32所吸收,并且各部分吸收区域3b31、3b32的废液W可借由这些通道h200的流通而达到平衡,以及利用透气区5可将基底1b’内部所包含的空气可适当地排放至外界,同时利用显示区6的颜色的改变而显示出其所相对应的吸收组件3b’的各部分吸收区域3b31、3b32是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更可利用已变色的显示区6的数量上的比率来评估整体的吸收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格间且流道互通的设计作用下,如此可限制废液W任意地扩散,精确地控制在吸收组件3b’的各部分吸收区域3b31、3b32且可达到规则的扩散,并且在搭配了吸收组件3b’的各部分吸收区域3b31、3b32的适当位置上设置了显示区6,更可准确及清楚依照变色数量表达集液包吸收状况。
图10A表示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一收集装置C4的示意图,图10B表示图10A中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收集装置C4对于废液W进行收集时的示意图。
如图10A所示,收集装置C4的基底1b”的多个分隔区域h2将原来在图6中的吸收组件3b”区分成为多个部分吸收区域3b41、3b42,并且基底1b”的一连接端口200p2在实质上设置于基底1b”的中间位置上,在连接端口200p2连接于导引区2b的第一通道21b的两侧更设置了两熔合区域h3,借此以强化连接端口200p2连接于导引区2b的第一信道21b的结构,并且在基底1b”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了两透气区5。
如图10B所示,当废液W经由负压泵D2的输送而自连接端口200p2进入收集装置C3时,废液W经由导引区2b的第一通道21b、第二通道22b而被吸收组件3b”的多个部分吸收区域3b41、3b42所吸收,利用两透气区5可将基底1b”内部所包含的空气可适当地排放至外界,同时利用显示区6的颜色的改变而显示出其所相对应的吸收组件3b”的各部分吸收区域3b41、3b42是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更可利用已变色的显示区6的数量上的比率来评估整体的吸收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40)

1.一种收集装置,对于一流体进行收集,该收集装置包括:
一基底;
一第一导引组件,由该基底所包覆,该第一导引组件包括了相互连接的一第一信道与一第二信道;以及
一吸收组件,设置于该基底与该第一导引组件之间,该流体经由该第一导引组件的该第一信道与该第二信道的导引而被该吸收组件所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第一导引组件还包括一内壁面与一外壁面,该内壁面形成了该第一信道,该第二信道将该内壁面连接至该外壁面,该外壁面邻接于该吸收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第一导引组件包括一中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基底包括一第一层与一第二层,该第一导引组件为形成于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之间的一中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第一导引组件包括硅胶、橡胶或塑料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导引组件,该第二导引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导引组件与该吸收组件之间,该流体经由该第一导引组件的该第一信道、该第二信道、该第二导引组件的导引而被该吸收组件所吸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第二导引组件包括一透水导液层,该透水导液层设置于该第一导引组件的该第二信道与该吸收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吸收组件包括颗粒状的吸水树脂材料、亲水性塑料发泡体或吸水树脂发泡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第一导引组件与该吸收组件是以一体成型方式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第一导引组件与该吸收组件包括一发泡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还包括一透气区,该透气区设置于该基底,该透气区连接该基底的内部至外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还包括一显示区,该显示区设置于该基底且连接于该吸收组件,借由该显示区显示该吸收组件所吸收该流体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该基底包括防水隔离层或防水胶膜。
14.一种收集装置,对于一流体进行收集,该收集装置包括:
一基底,包括一第一层、一第二层与一导引区,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形成该导引区,该导引区包括了相互连接的一第一信道与一第二信道;以及
一吸收组件,由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所包覆且邻接于该基底的该导引区,该流体经由该基底的该导引区的该第一信道与该第二信道的导引而被该吸收组件所吸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基底的该导引区还包括一第一壁面与一第二壁面,该第一壁面形成了该第一信道,该第二信道将该第一壁面连接至该第二壁面,该第二壁面邻接于该吸收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基底的该导引区为形成于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之间的一中空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所形成的该中空结构体是由热熔或胶合方式而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还包括一导引组件,该导引组件设置于该吸收组件之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导引组件包括一透水导液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吸收组件包括颗粒状的吸水树脂材料、亲水性塑料发泡体或吸水树脂发泡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还包括一透气区,该透气区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该透气区连接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之间至外界。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还包括一显示区,该显示区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且连接于该吸收组件,借由该显示区显示该吸收组件所吸收该流体的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该基底包括防水隔离层或防水胶膜。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还形成一分隔区域,该分隔区域将该吸收组件区分为至少两部分吸收区域,该导引区的该第二通道同时连接于该至少两部分吸收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收集装置,其中,该分隔区域是由热熔或胶合方式而形成。
26.一种处理系统,对于源自于一来源的一流体进行处理与吸收,该处理系统包括:
一吸取装置,吸收该来源的该流体;
一驱动装置,连接于该吸取装置,该驱动装置对于该吸取装置所收集的该流体进行移动;以及
一收集装置,连接于该驱动装置且对于该流体进行收集,该收集装置包括:
一基底,包括一第一层、一第二层与一导引区,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形成该导引区,该导引区包括了相互连接的一第一信道与一第二信道;以及
一吸收组件,由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所包覆且邻接于该基底的该导引区,该流体经由该基底的该导引区的该第一信道与该第二信道的导引而被该吸收组件所吸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收集装置的该基底的该导引区还包括一第一壁面与一第二壁面,该第一壁面形成了该第一信道,该第二信道将该第一壁面连接至该第二壁面,该第二壁面邻接于该吸收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收集装置的该基底的该导引区为形成于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之间的一中空结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收集装置的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所形成的该中空结构体是由热熔或胶合方式而形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该收集装置还包括一导引组件,该导引组件设置于该吸收组件之中。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导引组件包括一透水导液层。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收集装置的该吸收组件包括颗粒状的吸水树脂材料、亲水性塑料发泡体或吸水树脂发泡体。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该收集装置还包括一透气区,该透气区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该透气区连接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之间至外界。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该收集装置还包括一显示区,该显示区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且连接于该吸收组件,借由该显示区显示该吸收组件所吸收该流体的状态。
3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该收集装置的该基底包括防水隔离层或防水胶膜。
36.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收集装置的该基底的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还形成一分隔区域,该分隔区域将该吸收组件区分为至少两部分吸收区域,该导引区的该第二通道同时连接于该至少两部分吸收区域。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收集装置的该基底的该分隔区域是由一热熔方式而形成。
3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吸取装置与该收集装置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驱动装置包括一负压泵。
4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中,该来源包括一伤口,该流体包括该伤口的废液或血液。
CN200810190390A 2008-12-31 2008-12-31 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Pending CN1017668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0390A CN101766867A (zh) 2008-12-31 2008-12-31 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0390A CN101766867A (zh) 2008-12-31 2008-12-31 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6867A true CN101766867A (zh) 2010-07-07

Family

ID=42500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390A Pending CN101766867A (zh) 2008-12-31 2008-12-31 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68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0060A (zh) * 2011-05-27 2017-05-31 凯希特许有限公司 用于向伤口治疗敷件递送流体的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0060A (zh) * 2011-05-27 2017-05-31 凯希特许有限公司 用于向伤口治疗敷件递送流体的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5247B2 (en) Evaporative body-fluid containers and methods
US20100168719A1 (e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llecting device thereof
CN101720242B (zh) 用降压处理创面的装置
RU2010135036A (ru) Повязка и способ приложения понижен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к участку ткани и сбора и хранения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от участка ткани
AU2014202740A1 (en) Wound dressing
TW201023838A (en) Fluid pouch,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fluid from a tissue site
CN103495259B (zh)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CN203436673U (zh) 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
CN101766867A (zh) 处理系统及其收集装置
CN202122764U (zh) 医用负压引流吸盘
CN206792552U (zh) 一种用于负压治疗的敷料
CN209732114U (zh) 一种具有雨水回收利用功能的大棚
CN211131712U (zh) 一种高透湿硅凝胶微负压引流敷料
CN206315192U (zh) 一种多功能的硅凝胶负压引流装置
CN207085645U (zh) 一种化工气体干燥装置
CN203208513U (zh) 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吸盘
CN211535858U (zh) 一种全封闭负压引流器
CN207119026U (zh) 一种置管引流外周防渗漏引流袋
CN210904293U (zh) 一次性储液袋及使用其的吸痰器
CN206660013U (zh) 纯棉表层卫生巾
CN209236990U (zh) 自动腹膜透析机用废液桶
CN103203061A (zh) 一种新型氧气湿化装置
CN106900286A (zh) 一种负压式植物伤流液收集装置
CN217209758U (zh) 一种暖通空调余热利用装置
CN209917052U (zh) 一次性湿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