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5287B - 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5287B
CN101765287B CN2009101886038A CN200910188603A CN101765287B CN 101765287 B CN101765287 B CN 101765287B CN 2009101886038 A CN2009101886038 A CN 2009101886038A CN 200910188603 A CN200910188603 A CN 200910188603A CN 101765287 B CN101765287 B CN 101765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triode
voltage
pwm signal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886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5287A (zh
Inventor
周明杰
樊亮
郑平
叶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886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5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5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5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2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其包括:MCU控制单元,其产生至少一路第一PWM信号;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分别根据一对应的第一PWM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开关管导通或截止以产生一高频交流电压;每一高频交流电压分别控制对应的荧光灯管发光工作。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控制电路的荧光灯。本发明采用MCU主控单元输出多路独立的PWM信号,从而可独立控制多个荧光灯管发光工作,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较容易判断出故障支路,便于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荧光灯广泛应用与人们的生活中,其控制电路一般采用集成驱动芯片输出固定PWM信号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再将直流电压逆变成灯管所需的高频交流电压输出,从而驱动荧光灯管点亮工作
然而,这种集成驱动芯片只输出一对PWM信号,只能独立控制一路驱动电路,即使采用多路驱动电路并联的结构实现对多路驱动电路的控制,也无法对每路驱动支路进行独立控制,以至于在发生短路现象时,无法判断是那一路故障,在使用过程中带来很多不便。可见,若需独立控制多路驱动电路,就必须使用多个集成驱动芯片,这样就使电路结构即为复杂,且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及其荧光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构造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包括:
MCU控制单元,其产生至少一路第一PWM信号;
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分别根据一对应的第一PWM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开关管导通或截止以产生一高频交流电压;
每一高频交流电压分别控制对应的荧光灯管发光工作;
所述荧光灯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一一对应的电流检测单元,每一电流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对应的荧光灯管的工作电流,在所述工作电流超过阈值时产生一过流标识信号并将其送至MCU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过流标识信号时,停止产生对应的第一PWM信号;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推挽及耦合电路、开关管控制电路和谐振电路;
所述推挽及耦合电路用于增强第一PWM信号的驱动能力以产生一第二PWM信号,并根据第二PWM信号耦合出两路频率相同、幅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PWM信号和第四PWM信号;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由第三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一开关管、以及由第四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二开关管,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根据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产生一高压PWM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依据所述高压PWM信号对内部的电容进行充放电从而产生所述高频交流电压;
所述MCU控制单元为一包含多个I/O口的单片机;
所述推挽及耦合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和包含两个次级线圈的变压器;
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NPN型,第四三极管为PNP型;
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到单片机的第一I/O口,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接入第一直流电压,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交接点接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分别连接到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首端,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末端接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末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末端接地;
并且,单片机的第一I/O口输出第一PWM信号,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第二PWM信号,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末端通过第六电阻输出第三PWM信号,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通过第七电阻输出第四PWM信号;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MOS管,第二开关管为第二MOS管;
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接入第二直流电压,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第二MOS管的漏极,同时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首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高压PWM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包括一线圈和第四电容,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第二MOS管的漏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电容的一端,同时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输出所述高频交流电压并连接到荧光灯管的正极;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
线圈与第四电容相连接的一端依次顺序通过第六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第一稳压管的正极连接到单片机的第二I/O口;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第八电容和第十一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另一端接地;第七电容和第十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构造一种荧光灯,其包括荧光灯控制电路和荧光灯管,所述荧光灯控制电路包括:
MCU控制单元,其产生至少一路第一PWM信号;
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分别根据一对应的第一PWM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开关管导通或截止以产生一高频交流电压;
每一高频交流电压分别控制对应的荧光灯管发光工作;
所述荧光灯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一一对应的电流检测单元,每一电流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对应的荧光灯管的工作电流,在所述工作电流超过阈值时产生一过流标识信号并将其送至MCU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过流标识信号时,停止产生对应的第一PWM信号;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推挽及耦合电路、开关管控制电路和谐振电路;
所述推挽及耦合电路用于增强第一PWM信号的驱动能力以产生一第二PWM信号,并根据第二PWM信号耦合出两路频率相同、幅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PWM信号和第四PWM信号;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由第三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一开关管、以及由第四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二开关管,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根据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产生一高压PWM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依据所述高压PWM信号对内部的电容进行充放电从而产生所述高频交流电压;
所述MCU控制单元为一包含多个I/O口的单片机;
所述推挽及耦合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和包含两个次级线圈的变压器;
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NPN型,第四三极管为PNP型;
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到单片机的第一I/O口,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接入第一直流电压,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交接点接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分别连接到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首端,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末端接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末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末端接地;
并且,单片机的第一I/O口输出第一PWM信号,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第二PWM信号,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末端通过第六电阻输出第三PWM信号,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通过第七电阻输出第四PWM信号;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MOS管,第二开关管为第二MOS管;
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接入第二直流电压,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第二MOS管的漏极,同时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首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高压PWM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包括一线圈和第四电容,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第二MOS管的漏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电容的一端,同时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输出所述高频交流电压并连接到荧光灯管的正极;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
线圈与第四电容相连接的一端依次顺序通过第六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第一稳压管的正极连接到单片机的第二I/O口;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第八电容和第十一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另一端接地;第七电容和第十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实施本发明的荧光灯控制电路及荧光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MCU主控单元输出多路独立的PWM信号,从而可独立控制多个荧光灯管发光工作,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较容易判断出故障支路,便于维护。
另外,本发明中可对多路荧光灯管的工作电流分别进行实时检测,且在工作电流超过阈值时可控制关断作用于荧光灯管上的高频交流电压,以实现自我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荧光灯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荧光灯控制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其中,图2A是MCU控制单元的电路图,图2B是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的电路图,图2C是第二驱动单元及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荧光灯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本发明的荧光灯控制电路包括MCU控制单元1、至少一个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2、第二驱动单元2’……第N驱动单元)、以及与所述驱动单元2一一对应的电流检测单元(第一电流检测单元3、第二电流检测单元3’……第N驱电流检测单元)。
MCU控制单元1产生至少一个第一PWM信号。
每一驱动单元分别根据一对应的第一PWM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开关管导通或截止以产生一高频交流电压;每一高频交流电压分别控制对应的荧光灯管发光工作。
每一电流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对应的荧光灯管的工作电流,在所述工作电流超过阈值时产生一过流标识信号并将其送至MCU控制单元1;MCU控制单元1接收到所述过流标识信号时,控制对应的驱动单元停止产生高频交流电压。
其中,驱动单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推挽及耦合电路、开关管控制电路和谐振电路。
推挽及耦合电路用于增强第一PWM信号的驱动能力以产生一第二PWM信号,并跟据第二PWM信号耦合出两路频率相同、幅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PWM信号和第四PWM信号。
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由第三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一开关管、以及由第四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二开关管,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根据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产生一高压PWM信号。
谐振电路依据所述高压PWM信号对内部的电容进行充放电从而产生所述高频交流电压。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荧光灯控制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本实施例中,以MCU控制单元1为一包含多个I/O口的单片机U1、并设有2个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2、第二驱动单元2’)为例进行阐述。其中,图2A是MCU控制单元1的电路图,图2B是第一驱动单元2及第一电流检测单元3的电路图,图2C是第二驱动单元2’及第二电流检测单元3’的电路图。
如图2B所示,第一驱动单元2包括推挽及耦合电路10、开关管控制电路20和谐振电路30。
推挽及耦合电路10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和包含两个次级线圈的变压器T1。
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第四三极管Q4为PNP型;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一I/O口PIC1,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接入第一直流电压15V,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交接点接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分别连接到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45的首端5,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45的末端4接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12的末端1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34的首端3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34的末端4接地。
并且,单片机U1的第一I/O口PIC1输出第一PWM信号,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输出第二PWM信号,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12的末端1通过第六电阻R6输出第三PWM信号,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34的首端3通过第七电阻R7输出第四PWM信号。
开关管控制电路20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MOS管Q5,第二开关管为第二MOS管Q6;第一MOS管Q5的栅极连接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MOS管Q5的漏极接入第二直流电压约400V,第一MOS管Q5的源极连接到第二MOS管Q6的漏极,同时第一MOS管Q5的源极连接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12的首端5;第二MOS管Q6的栅极连接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二MOS管Q6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Q6的漏极输出所述高压PWM信号。
谐振电路30包括一电感L1和第四电容C4,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第二MOS管Q6的漏极,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电容C4的一端,同时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输出所述高频交流电压并连接到荧光灯管L的正极。
另外,还包括对荧光灯管L的工作电流进行实时检测的第一电流检测单元3,其包括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稳压管D4和第二稳压管D5;电感L1与第四电容C4相连接的一端依次顺序通过第六电容C6、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连接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D4的负极,第一稳压管D4的正极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二I/O口PIC2;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D5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D5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D4的正极;第八电容C8和第十一电阻R11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一稳压管D4的正极,另一端接地;第七电容C7和第十电阻R10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当单片机U1的第一I/O口PIC1输出的第一PWM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将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拉低,第二三极管Q2截止,于是第三三极管Q3截止,同时,第四三极管Q4导通,那么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输出的第二PWM信号为低电平状态。同理,当单片机U1的第一I/O口PIC1输出的第一PWM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二三极管Q2导通,于是第三三极管Q3导通,同时,第四三极管Q4截止,那么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输出的第二PWM信号为高电平状态。
第二PWM信号通过变压器T1耦合出两路频率相同、幅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PWM信号和第四PWM信号。其中第三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一MOS管Q5,第四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二MOS管Q6,当第三PWM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MOS管Q5导通,此时,第四PWM信号为高电平,第二MOS管Q6也导通;当第三PWM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MOS管Q5截止,此时,第三PWM信号为低电平,第二MOS管Q6也截止,于是,开关管控制电路20根据第一MOS管Q5和第二MOS管Q6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产生一高压PWM信号,即从第二MOS管Q6的漏极输出该高压PWM信号。
该高压PWM信号通过电感L1对第四电容C4进行充放电,于是,由第四电容C4的快速充放电产生一高频交流电压,该并高频交流电压连接到荧光灯管L的正极,作为荧光灯管L的工作电压。
另外,电流检测单元检测荧光灯管L的工作电流,在工作电流超过阈值时产生一过流标识信号,并将其送至单片机U1的第二I/O口PIC2,单片机U1接收到该过流标识信号时,停止产生第一PWM信号,即关断了作用于荧光灯管上的高频交流电压,以实现自我保护。
如图2C所示,第二驱动单元2’与第一驱动单元2、第二电流检测单元3’与第一电流检测单元3的电路图及其工作过程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上述是实施例,只是以可驱动2个荧光灯管L为例进行阐述,当然,在满足单片机U1有足够多的I/O口的情况下,可以驱动很多个荧光灯管发光。本发明采用MCU主控单元输出多路独立的PWM信号,从而可独立控制多个荧光灯管发光工作,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较容易判断出故障支路,便于维护。
另外,本发明中可对多路荧光灯管的工作电流分别进行实时检测,且在工作电流超过阈值时可控制关断作用于荧光灯管上的高频交流电压,以实现自我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MCU控制单元,其产生至少一路第一PWM信号;
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分别根据一对应的第一PWM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开关管导通或截止以产生一高频交流电压;
每一高频交流电压分别控制对应的荧光灯管发光工作;
所述荧光灯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一一对应的电流检测单元,每一电流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对应的荧光灯管的工作电流,在所述工作电流超过阈值时产生一过流标识信号并将其送至MCU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过流标识信号时,停止产生对应的第一PWM信号;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推挽及耦合电路、开关管控制电路和谐振电路;
所述推挽及耦合电路用于增强第一PWM信号的驱动能力以产生一第二PWM信号,并根据第二PWM信号耦合出两路频率相同、幅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PWM信号和第四PWM信号;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由第三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一开关管、以及由第四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二开关管,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根据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产生一高压PWM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依据所述高压PWM信号对内部的电容进行充放电从而产生所述高频交流电压;
所述MCU控制单元为一包含多个I/O口的单片机;
所述推挽及耦合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和包含两个次级线圈的变压器;
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NPN型,第四三极管为PNP型;
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到单片机的第一I/O口,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接入第一直流电压,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交接点接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分别连接到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首端,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末端接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末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末端接地;
并且,单片机的第一I/O口输出第一PWM信号,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第二PWM信号,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末端通过第六电阻输出第三PWM信号,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通过第七电阻输出第四PWM信号;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MOS管,第二开关管为第二MOS管;
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接入第二直流电压,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第二MOS管的漏极,同时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首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高压PWM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包括一线圈和第四电容,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第二MOS管的漏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电容的一端,同时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输出所述高频交流电压并连接到荧光灯管的正极;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
线圈与第四电容相连接的一端依次顺序通过第六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第一稳压管的正极连接到单片机的第二I/O口;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第八电容和第十一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另一端接地;第七电容和第十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2.一种荧光灯,其包括荧光灯控制电路和荧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灯控制电路包括:
MCU控制单元,其产生至少一路第一PWM信号;
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分别根据一对应的第一PWM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开关管导通或截止以产生一高频交流电压;
每一高频交流电压分别控制对应的荧光灯管发光工作;
所述荧光灯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一一对应的电流检测单元,每一电流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对应的荧光灯管的工作电流,在所述工作电流超过阈值时产生一过流标识信号并将其送至MCU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过流标识信号时,停止产生对应的第一PWM信号;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推挽及耦合电路、开关管控制电路和谐振电路;
所述推挽及耦合电路用于增强第一PWM信号的驱动能力以产生一第二PWM信号,并根据第二PWM信号耦合出两路频率相同、幅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PWM信号和第四PWM信号;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由第三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一开关管、以及由第四PWM信号控制其导通或截止的第二开关管,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根据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产生一高压PWM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依据所述高压PWM信号对内部的电容进行充放电从而产生所述高频交流电压;
所述MCU控制单元为一包含多个I/O口的单片机;
所述推挽及耦合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和包含两个次级线圈的变压器;
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NPN型,第四三极管为PNP型;
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到单片机的第一I/O口,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接入第一直流电压,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交接点接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分别连接到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首端,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末端接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末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末端接地;
并且,单片机的第一I/O口输出第一PWM信号,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第二PWM信号,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末端通过第六电阻输出第三PWM信号,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首端通过第七电阻输出第四PWM信号;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MOS管,第二开关管为第二MOS管;
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接入第二直流电压,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第二MOS管的漏极,同时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首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高压PWM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包括一线圈和第四电容,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第二MOS管的漏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电容的一端,同时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输出所述高频交流电压并连接到荧光灯管的正极;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
线圈与第四电容相连接的一端依次顺序通过第六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第一稳压管的正极连接到单片机的第二I/O口;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第八电容和第十一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另一端接地;第七电容和第十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CN2009101886038A 2009-12-03 2009-12-03 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5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886038A CN101765287B (zh) 2009-12-03 2009-12-03 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886038A CN101765287B (zh) 2009-12-03 2009-12-03 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5287A CN101765287A (zh) 2010-06-30
CN101765287B true CN101765287B (zh) 2013-10-16

Family

ID=4249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8860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5287B (zh) 2009-12-03 2009-12-03 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52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5253B (zh) * 2014-03-25 2019-04-16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灯驱动电路
CN106487365B (zh) * 2015-08-26 2019-08-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pwm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及家用烹饪电器
TWI764228B (zh) * 2017-12-20 2022-05-11 美商亮銳公司 照明系統、照明裝置及照明方法
CN113382509B (zh) * 2021-06-08 2023-02-07 广东科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及pcb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754A (zh) * 2002-11-14 2004-06-02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式转换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0393A (ja) * 2000-12-11 2002-07-05 Innan Kigyo Kofun Yugenkoshi 電子安定器の多管保護回路
CN101336031B (zh) * 2008-06-02 2011-1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投影仪的金属卤化物灯的电子镇流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754A (zh) * 2002-11-14 2004-06-02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式转换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5287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8310B (zh) 一种多路led负载供电电路
CN103280190B (zh)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驱动方法
CN101977475B (zh) 一种pwm调光模式下的led恒流控制装置
CN201813599U (zh) Led调光电源
CN102932997A (zh) Led日光灯驱动电路及led灯管
CN105790554A (zh) 一种具有双重隔离的igbt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2014557A (zh) Led调光电源
CN101765287B (zh) 一种荧光灯控制电路及其荧光灯
CN205725438U (zh) 一种具有双重隔离的igbt驱动电路
CN104135794A (zh) 一种led的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02503747U (zh) 一种led路灯电源驱动电路
CN102395233A (zh) 切换调光led驱动电路及led灯组
CN201439885U (zh) 一种大功率led照明系统
CN201528447U (zh) Led驱动电源电路
CN201995174U (zh) 一种后沿小相角调光电路
CN202759643U (zh) Led电视及其背光驱动电路
CN203590550U (zh) 一种采用电压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实现的大功率led灯
CN201821272U (zh) 一种三线调光器
CN103165082B (zh) 双路led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02979375U (zh) Led日光灯驱动电路及led灯管
CN205378324U (zh) 无极灯安全浮动驱动电路
CN103369764B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CN203027119U (zh) 驱动变压器隔离自适应驱动电路
CN201294664Y (zh) 一种高效led灯具驱动电路
CN202285443U (zh) 单通道led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