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4620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620B
CN101754620B CN2008101868321A CN200810186832A CN101754620B CN 101754620 B CN101754620 B CN 101754620B CN 2008101868321 A CN2008101868321 A CN 2008101868321A CN 200810186832 A CN200810186832 A CN 200810186832A CN 101754620 B CN101754620 B CN 1017546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fixed part
elastic component
flat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68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4620A (zh
Inventor
翁宝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08101868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46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4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4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弹性件及一软性排线。第一机体具有一第一突出柱及一孔,孔贯穿第一突出柱。第二机体沿着一滑动路径与第一机体相接。弹性件设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之间,且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突出柱上。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二机体朝向第一机体的表面上。软性排线位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之间,且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穿过孔,并电连接于第一机体。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二机体。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两相对滑动机体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于电子装置中,通过两个机体间的动作来提高配置元件的弹性越来越普遍。以滑动式电子装置来说,滑动式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的动作往往通过数个簧片或压缩弹簧的组合来达成。
然而,由于簧片或压缩弹簧的动作方式相当地复杂,因此,设置于两个机体间的传输数据的排线往往易受到簧片或压缩弹簧拉扯、绞缠,甚或是断裂,使得电子装置无法继续使用。再者,簧片或压缩弹簧亦可能损坏,而影响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的滑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可通过简易的机构来带动机体滑动,且其软性排线能有效地避免受到其它元件的拉扯或绞缠,使得电子装置的品质及使用寿命可获得提高。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弹性件及一软性排线。第一机体具有一第一突出柱及一孔,孔贯穿第一突出柱。第二机体沿着一滑动路径与第一机体相接。弹性件设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之间,且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突出柱上,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二机体朝向第一机体的表面上。软性排线位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之间,且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穿过孔,并电连接于第一机体,且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二机体。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所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将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图1B所示为图1A中的电子装置的组设图。
图1C所示为图1B中的电子装置沿着剖面线1C-1C的剖面图。
图2A所示为第一机体受推动而往箭头的方式滑动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图2A中的电子装置沿着剖面线2B-2B的剖面图。
图3A所示为第一机体受推动而定位的示意图。
图3B所示为图3A中的电子装置沿着剖面线3A-3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及图1C,图1A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图1B所示为图1A中的电子装置的组设图,且图1C所示为图1B中的电子装置沿着剖面线1C-1C的剖面图。
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一移动电话或一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包括一第一机体110、一第二机体120、一弹性件130、一软性排线140、一第一连接端口151、一第二连接端口152及一显示面板160。
第一机体110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机体120的第二表面S2相面对。第一机体110可相对第二机体120沿着一滑动路径p直行地滑动。于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60设置于第一机体110,然而,显示面板160的设置位置并不以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为限,显示面板160亦可设置于第二机体120。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0位于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间。第一机体110的第一表面S1具有一第一突出柱111及一孔112,孔112贯穿第一突出柱111。第二机体120的第二表面S2具有一第二突出柱121。弹性件130具有一第一固定部131及一第二固定部132。例如为扣环的第一固定部131以套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突出柱111上,且例如为扣环的第二固定部132以套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突出柱121上。
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0为具有一弯折的扭力弹簧,然而,此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明了,弹性件130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定。此外,弹性件130的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第一突出柱111的方式,以及第二固定部132固定于第二机体120的方式,亦不以此处的例子为限。
此处接着说明位于第一机体110的显示面板160与第二机体120相互电性耦接的方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连接端口151设置于第一机体110的孔112内,且电性耦接于显示面板160。第二连接端口152设置于第二机体120的一沟槽123内。传输数据或信号的软性排线140的一第一连接端141是连接位于孔112内的第一连接端口151,且软性排线140的一第二连接端142是连接第二连接端口152。如此,第一机体110的显示面板160及第二机体120之间的信号及数据可经由软性排线140来传输。当然,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的其它元件亦可利用所述的方式来电性连接,以传输信号。
较佳地,为了缩减电子装置100的厚度,以满足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100的需求,第一机体110的第一表面S1具有一凹槽114,且第二机体120的第二表面S2除了具有沟槽123之外,还具有一凹槽124。
此处先说明凹槽114、124的设计考虑。弹性件130的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第一机体110的第一突出柱111上。当第一机体110移动时,第一固定部131随着第一突出柱111对应地移动,使得弹性件130产生形变。基于考虑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尺寸,凹槽114、124分别位于第一机体110的第一表面S1及第二机体120的第二表面S2,且凹槽114、124的形状例如是配合弹性件130的移动路径及形变形状来设计,以容置弹性件130。如此,无论弹性件130动作与否,皆可被容置于凹槽114、124中,使得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尺寸可有效地缩减。
于此,再针对沟槽123的设计做说明。当第一机体110滑动时,固定于第一突出柱111的第一固定部131及位于孔112内的软性排线140其第一连接端141会被第一突出柱111带动。考虑到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厚度,沟槽123实质上是沿着平行于滑动路径p的方向来设置于第二机体120,且沟槽123是位于第一突出柱111及软性排线140的位移路径上,以容置第一突出柱111及软性排线140。如此,无论第一突出柱111及软性排线140是否因第一机体110的滑动而改变位置,第一突出柱111及软性排线140皆可容置于沟槽123中,以有效地缩减电子装置100的厚度。如图1C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软性排线140可以以折叠的方式设置于沟槽123内。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口151的位置对应于沟槽123,且第二连接端口152的位置位于沟槽123内。由于沟槽123实质上是沿着平行于滑动路径p的方向来设置于第二机体120,因此当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沿着滑动路径p滑动时,软性排线140可于沟槽123内呈现直线式的移动。此外,由于软性排线140的连接端141是连接位于孔112内的第一连接端口151,因此当第一机体110相对第二机体120移动时,连接端141会受到第一突出柱111的保护,连接端141不易因弹性件130的动作而受到不当拉扯。如此,相较于排线在机体滑动时受到不当拉扯或缠绞的情况,本实施例的软性排线140的位移方式不但较为简单,且可避免因受到不当拉扯或摩擦而产生损坏的现象。当然,沟槽及凹槽可选择性地设置,本发明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举例来说,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之间可存在一组装间隙以容置弹性件与软性排线。又或者,于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仅分别具有凹槽来容置弹性件。软性排线设置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间的组装间距内。
以下详细地说明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沿着滑动路径p直行地滑动时,电子装置100中的元件的动作方式。
请参照图2A及图2B,当一使用者朝着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推动第一机体110时,第一机体110的第一突出柱111随着第一机体110移动。固定于第一突出柱111上的第一固定部131以及位于孔112内的软性排线140其第一连接端141会随着第一机体110在沟槽123中移动。由于弹性件130的第二固定部132固定于第二机体120的第二突出柱112上,且第二机体120并未移动,因此当第一固定部131沿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接近第二固定部132(如图2A所示)时,弹性件130会因而形变,并对应地产生弹性位能。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0产生的弹性位能是否转换为往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的动能由第一固定部131的位置来决定。在弹性件130的第一固定部131未通过一临界位置(此临界位置例如是第一固定部131于图2A中的位置)之前,第一机体110接收的弹性件130的动能会使第一机体110往相反于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移动。在弹性件130的第一固定部131经过临界位置之后,弹性件130于图1B的状态动作至图2A的状态所产生的位能可使第一机体110往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移动,亦即第一机体110可由图2A的状态动作至图3A的状态。
当图2A及图2B中的弹性件130的第一固定部131通过其临界位置时,即使使用者未持续地沿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推动第一机体110,第一机体110仍旧会通过弹性件130所提供的动能来继续朝向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滑动。
如图3A及图3B所示,当第一机体110通过弹性件130所提供的动能来往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滑动,且第一突出柱111受到沟槽123的一端的限制而无法继续滑动时,第一机体110即会被定位。如此,使用者可操作设置于第二机体120的元件,例如是按键,以操控电子装置100。当然,第一机体110可运用与前述中相似的方式来往另一滑动路径(也就是相反于滑动路径p的箭号方向)滑动,以回复至如图1B所示的位置。此处并不再重复说明。
本发明所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其之软性排线以通过第一机体的孔的方式设置,且软性排线以直线移动的方式动作,使得软性排线不易受到不当拉扯而断裂。因此,相较于利用数个簧片或压缩弹簧来带动机体滑动的电子装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用以带动机体滑动的元件不但数量较少,且元件的配置方式亦较简易,使得电子装置的品质及使用寿命皆可大大地提升。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等同的改变或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机体,具有第一突出柱及孔,所述孔贯穿所述第一突出柱;
第二机体,沿着滑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机体相接;
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机体及所述第二机体之间,且具有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突出柱上,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机体朝向所述第一机体的表面上;以及
软性排线,位于所述第一机体及所述第二机体之间,且具有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穿过所述孔,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体,且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二机体朝向所述第一机体的表面具有沟槽,所述沟槽沿着平行于所述滑动路径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机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第一连接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孔内,所述软性排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以及
第二连接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机体的所述沟槽内,所述软性排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及所述第二机体的其中之一,其中,当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时,所述显示面板电性耦接于所述软性排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以便还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机体,当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机体时,所述显示面板电性耦接于所述软性排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以便还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一机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机体朝向所述第二机体的表面还具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二机体朝向所述第一机体的表面具有凹槽,用以容置所述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扣环,且所述第二机体朝向所述第一机体的表面设有第二突出柱,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突出柱上。
CN2008101868321A 2008-12-12 2008-12-12 电子装置 Active CN1017546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68321A CN101754620B (zh) 2008-12-12 2008-12-12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68321A CN101754620B (zh) 2008-12-12 2008-12-12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620A CN101754620A (zh) 2010-06-23
CN101754620B true CN101754620B (zh) 2012-03-28

Family

ID=4248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68321A Active CN101754620B (zh) 2008-12-12 2008-12-12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46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686B (zh) * 2010-07-07 2014-06-18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562A (zh) * 2003-08-04 2005-03-09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用铰链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562A (zh) * 2003-08-04 2005-03-09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用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620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4013B (zh)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819729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ically-conductive touch method
US810073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ically-conductive touch method
US20060276085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element
WO2007088805A1 (ja) 光電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の接続構造、並びにコネクタ及び光電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
US7524205B1 (en) Conducting wire anti-drop structure
CN102375184B (zh) 一种光纤快速成端组件
US9502844B2 (en) Battery connector and terminal thereof
US81168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ing mechanism thereof
CN101754620B (zh) 电子装置
CN110720161A (zh) 弹簧加载电连接器
JP2005129453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8808021B2 (en) Securing structure having a housing with a latching patch latching with and pressing a securing member
TWI509915B (zh) 光學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
US8899992B2 (en) Connector
TW200729643A (en) Connector
CN104953339A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EP1804344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mating portion
US7189937B2 (en) Button structure
CN101359789B (zh) 电子装置及其弹片单元
US8668508B2 (en) Connector
TW201023598A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39100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ing hinge thereof
CN101009412B (zh) 电子装置
WO2020062589A1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