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4274B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274B
CN101754274B CN2009102388487A CN200910238848A CN101754274B CN 101754274 B CN101754274 B CN 101754274B CN 2009102388487 A CN2009102388487 A CN 2009102388487A CN 200910238848 A CN200910238848 A CN 200910238848A CN 101754274 B CN101754274 B CN 101754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adapting
retransmits
downlink control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388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4274A (zh
Inventor
东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388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4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4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4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下行控制信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获得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判断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是否一致;当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时,按照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数据重传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移动通信系统不仅需要支持话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业务,而且要优化支持多媒体和高比特率分组数据业务。为实现高数据速率的传输,LTE系统需要采用高效、可靠的通信机制,为此高维调制方式被应用于LTE系统中,但是系统的可靠性由此受到了挑战,为了满足数据通信中误码率小于10-6要求,在LTE系统中,采用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作为通信链路的差错控制技术,以保证服务质量要求。
在LTE系统中,HARQ可分为上行HARQ和下行HARQ,其中上行HARQ流程的正确运行依赖于eNB(eNodeB,演进基站,简称基站)和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之间的DCI0(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0,下行控制信息0)等HARQ信息的交互,但是由于虚警DCI0的存在,对现有的上行HARQ流程交互有严重的影响,如果UE按照虚警DCI0的指示进行自适应重传,将造成后续非自适应重传的版本号计算错误,可能造成HARQ流程的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以提高上行HARQ重传的成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包括:
获取下行控制信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获得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
判断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是否一致;
当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时,按照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获取非自适应重传指示,根据预设的冗余版本号顺序和所述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确定再次进行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根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有如下优点:本实施例判断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表明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虚警信息,此时可不按照下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进行自适应重传,而依然按照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可防止后续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计算错误,提高数据重传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又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传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传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S11a: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0。eNB可为UE调度分配资源,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新授权的DCI0来指示用户设备发送上行调度组包。
S12a: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组包。UE可解析DCI0,根据解析结果进行数据发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调度组包也即数据的传输可通过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来实现。对于首次传输的数据,其冗余版本号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可设定为0。
S13a:基站通知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当信道质量存在问题时,eNB可能无法对UE上传的数据成功译码,此时eNB通过PHICH(Physical HARQ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指示UE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S14a: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UE在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时所采用的冗余版本号依据预设的冗余版本号顺序和上次的冗余版本号来确定的,例如当冗余版本号顺序为(0,2,3,1),而上次传输数据的RV=0,则此次采用的RV=2。此处的数据重传也可通过PUSCH进行。
S15a:基站通知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进一步地,如果信道质量存在问题,eNB对UE上传的数据依然没有成功译码,可通过PHICH信道来通知UE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S16a: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UE再次进行非自适应重传,冗余版本号依据顺序(0,2,3,1)和上次的冗余版本号来确定,如上次RV=2,则本次采用RV=3进行传输。eNB如果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可进行HARQ合并,如果HARQ合并成功,则本次HARQ传输数据成功。
在上述非自适应重传过程中,可能存在虚警DCI0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eNB可能并未发送DCI0,但UE可能没有成功过滤异常的DCI0信息,导致UE在进行DCI0的解调检测时,检测出虚警DCI0,该虚警DCI0指示UE进行自适应重传,该虚警DCI0指示的TB Size(Transport Block Size,传输块大小)和非自适应重传时新传指示的Tb Size不一致,此时UE将按虚警DCI0的指示进行自适应的重传,后续冗余版本号都是基于本次虚警DCI0指示的冗余版本号来确定的,这将造成后续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计算错误。图1b为现有技术中又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与图1a所示的流程类似,其区别在于,图1b中UE需要根据虚警DCI0的指示进行自适应重传,该方法可包括:
S11b: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0。
S12b: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组包。
S13b:基站通知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S14b:用户设备通过检测得到虚警下行控制信息0。由于某种原因,尽管eNB没有发出DCI0,但UE可能检测出错误的DCI0,即虚警DCI0。
S15b:用户设备进行自适应重传。UE在得到虚警DCI0后,可根据虚警信息的指示进行RV=0的自适应重传,而不会采用原本应该采用的RV=2的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S16b:基站通知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S17b: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UE再次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时,将基于上次重传采用的RV=0进行本次重传的冗余版本号的计算,即采用计算得到的RV=2进行重传。但是根据正常的流程,如图1a中S16a所示,再次进行非自适应重传的RV应该为3,也就是说,虚警信息带来的自适应重传将造成后续RV的计算错误,而这种版本号的计算错误将导致本次HARQ流程失败。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传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1:获取下行控制信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获得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
S22:判断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是否一致;
S23:当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时,按照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本实施例判断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表明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是虚警信息,此时可不按照下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进行自适应重传,而依然按照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可防止后续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计算错误,提高数据重传的成功率。
进一步地,当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虚警信息,并丢弃该虚警信息。进一步地,获取下行控制信息可包括:通过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0。可以理解,下行控制信息不仅限于下行控制信息0,也可采用其它种类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自适应重传指示,并通过其它信道传输所述指示,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进一步地,在按照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后,还可包括:获取非自适应重传指示,根据预设的冗余版本号顺序和所述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确定再次进行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按照这样的确定方法确定再次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不会出现版本错误,可提高数据重传的成功率。所述获取非自适应重传指示可包括:通过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接收非自适应重传指示。进一步地,所述非自适应重传均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实现。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S31: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0。eNB可为UE调度分配资源,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新授权的DCI0来指示用户设备发送上行调度组包。
S32: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组包。UE可解析DCI0,根据解析结果进行数据发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调度组包也即数据的传输可通过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来实现。对于首次传输的数据,其冗余版本号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可设定为0。
S33:基站通知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当信道质量存在问题时,eNB可能无法对UE上传的数据成功译码,此时eNB通过PHICH(Physical HARQ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指示UE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S34:用户设备通过检测获得下行控制信息,判定该下行控制信息为虚警信息,丢弃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并执行S35。在本过程中,UE可能检测得到DCI0,此时可判断该DCI0是否为虚警DCI0,如果DCI0指示的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则可断定检测到的DCI0为虚警DCI0,可丢弃此虚警信息。
S35: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UE在判定检测到的DCI0为虚警DCI0时,不再根据虚警DCI0的指示采用RV=0进行自适应重传,而是进行非自适应重传。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时所采用的冗余版本号仍然可依据预设的冗余版本号顺序和上次的冗余版本号来确定的,例如当冗余版本号顺序为(0,2,3,1),而上次传输数据的RV=0,则此次采用的RV=2。
S36:基站通知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进一步地,如果信道质量存在问题,eNB对UE上传的数据依然没有成功译码,可通过PHICH信道来通知UE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S37:用户设备进行非自适应重传。UE再次进行非自适应重传,冗余版本号依据顺序(0,2,3,1)和上次的冗余版本号来确定,如上次RV=2,则本次采用RV=3进行传输。eNB如果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可进行HARQ合并,如果HARQ合并成功,则本次HARQ传输数据成功。
在上述实施例中,UE在检测得到DCI0时判断该DCI0是否为虚警信息,具体可通过比较传输块大小来实现虚警信息的判断,在断定DCI0是虚警信息时,不根据虚警信息的指示进行自适应重传,防止后续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计算错误,提高数据重传的成功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传设备的示意图,该设备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41,用于获取下行控制信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获得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
判断单元42,用于判断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是否一致,得到判断结果;
重传单元43,用于获取判断单元42的判断结果,当判断结果显示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时,按照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上述数据重传设备可判断下行控制信息是否为虚警信息,当识别出虚警信息时不根据虚警信息的指示进行操作,可提高数据重传的成功率。进一步地,所述重传单元43可包括:丢弃模块,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虚警信息,并丢弃该虚警信息。在一种具体实现中,所述数据重传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各类终端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的,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本发明实施例主要针对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模式的LTE系统进行描述,但相应方法同样适用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模式的LTE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下行控制信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获得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
判断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是否一致;
当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时,按照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获取非自适应重传指示,根据预设的冗余版本号顺序和所述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确定再次进行非自适应重传的冗余版本号,进行非自适应重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当前非自适应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不一致时,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虚警信息,并丢弃该虚警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下行控制信息包括:通过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非自适应重传指示包括:通过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接收非自适应重传指示。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自适应重传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实现。
CN2009102388487A 2009-12-29 2009-12-29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1754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88487A CN101754274B (zh) 2009-12-29 2009-12-29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88487A CN101754274B (zh) 2009-12-29 2009-12-29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274A CN101754274A (zh) 2010-06-23
CN101754274B true CN101754274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48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388487A Active CN101754274B (zh) 2009-12-29 2009-12-29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42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509B (zh) * 2012-08-03 2016-03-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数据重传的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4056148A1 (zh) * 2012-10-09 2014-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功控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73418B (zh) * 2013-01-29 2018-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道激活检测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47312B (zh) * 2017-01-25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8633014B (zh) * 2017-03-22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736083B2 (en) * 2017-05-01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9039529B (zh) * 2017-06-09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N109586843B (zh) 2017-09-29 2024-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冗余版本的设计方案
CN111684743B (zh) 2018-02-13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3726487B (zh) * 2020-05-26 2022-09-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版本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955A (zh) * 2007-01-09 2007-09-12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信道质量指示的产生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370285A (zh) * 2008-09-05 2009-02-1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
CN101505212A (zh) * 2008-02-04 2009-08-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harq缓冲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955A (zh) * 2007-01-09 2007-09-12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信道质量指示的产生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505212A (zh) * 2008-02-04 2009-08-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harq缓冲器的方法
CN101370285A (zh) * 2008-09-05 2009-02-1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274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4274B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CN102202408B (zh)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RU2432689C2 (ru) Способ повтор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несущими
CN101911757B (zh) 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交换数据的方法
KR101721015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블라인드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024860A1 (zh)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EP1965534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mes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ing
EP1962451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request in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19503A (zh) 增大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的可靠性
CN101848490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数据重复重发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EP25213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 receiving a control signaling and corresponding data packet control
EP359868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CN107197520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基站
WO2017215749A1 (en) Reallocation of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for retransmission of data in wireless networks based on communications mode
US11026214B2 (en) Method of error recovery i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voice service in packet 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076521A (zh) 一种反馈上行数据应答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370382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572661A (zh) 基于时分双工模式的数据缓存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9311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8347312B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6464449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1686103B (zh) 用于tdd模式的下行子帧授权信息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7148510A1 (en) Use of tiny retransmission resource for partial packet re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7005369A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572917A (zh) 预留进程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