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4273A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273A
CN101754273A CN200910003887A CN200910003887A CN101754273A CN 101754273 A CN101754273 A CN 101754273A CN 200910003887 A CN200910003887 A CN 200910003887A CN 200910003887 A CN200910003887 A CN 200910003887A CN 101754273 A CN101754273 A CN 101754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quence
data
under
directive com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3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重阳
马雪利
王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03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42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4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信号为上行多载波模式或上行MIMO模式下数据传输的控制信号,该方法包括:获取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多载波模式下至少两路载波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或包括所述MIMO模式下至少两路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在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至少两路载波或两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控制信号合成一个指示信息进行传输,减少了传输控制信息的码道数,缓解了下行码道资源紧张的情况,同时,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的一方需要监听的控制信道减少,降低了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WCDMA系统上行都是单载波或单天线的。以WCDMA系统的上行传输信道中的增强专用信道(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E-DCH)说明单载波情况下的控制信号传输情况。其中,上行是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向节点B(Node B),即终端发向基站;相应的,下行是指Node B发向UE,即基站发向终端。
为配合E-DCH信道的数据传输,在下行链路设置了物理信道E-DCH相对授权信道(E-DCH Relative Grant Channel,E-RGCH)、以及E-DCH混合重传确认指示信道(E-DCH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E-HICH),其中ARQ是指自动重复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其中,E-RGCH承载Node B(节点B)的调度信息,用于控制上行链路的传输速率,其功能是,根据调度器的决定增加、降低或保持上行链路的传输速率。下行接收E-RGCH信道中传输的相对授权(Relative Grant,RG)命令(即上述的增加、降低或保持上行链路的传输速率的命令)的一方,在获得RG命令后需要根据其当前数据传输速率将该命令映射成实际的数据速率或设备允许的速率。如表1所示,为RG命令的内容和取值对应表,在服务E-DCH无线链路集(the serving E-DCH radio link set)里,RG值是+1、0、或-1(代表上升、保持、下降);对于非服务E-DCH无线链路集里RG值是0或-1。
表1:
  命令内容   RG值(serving E-DCHRLS)   RG值(other radiolinks)
  UP   +1   not allowed
  HOLD   0   0
  DOWN   -1   -1
如表1所示,服务链路集下的E-RGCH是专用信道,携带指示UE的功率上升、保持、下降的指令信息,如UP、HOLD、DOWN。当TTI配置为2ms时,该信道2ms(3个连续时隙3slots)下发一次调度指令;当TTI配置10ms时,该信道8ms(12个连续时隙12slots)下发一次。非服务链路集下的E-RGCH是公共信道,携带小区的负载指示信息,如当前负荷情况,是否超载,即表中第三列所示的RG值中,0表示不超载,则UE保持现有的功率,-1表示超载,则UE需要降低功率,其调度时延总是10ms(15个连续时隙15slots)。
E-HICH信道则用于承载关于某个特定的基站是否已经正确收到上行链路分组包的信息,即通过E-HICH信道承载混合ARQ确认指示(Hybrid ARQIndicator)命令,该命令内容包括ACK和NACK。其中,ACK(Acknowledgement,确认)是确认信息,如果发射端收到接收端的ACK,表示发射端可以传输新的数据;同理,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非确认)是非确认信息,如果发射端收到接收端的NACK,表示发射端可以重新传输上一次的数据。同时,NACK还分为RLSs not containing the serving E-DCH cell(不包含服务E-DCH小区的链路集)和RLS containing the serving E-DCH cell(包含服务E-DCH小区的链路集)两种情况下的NACK,通常前一种情况下的NACK命令可表示为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发射)命令,后一种情况下的NACK命令即表示为NACK。如表2所示,为混合ARQ确认指示命令内容和取值对应表。
表2:
  命令内容  混合ARQ确认指示(HARQ acknowledgementindicator)
  ACK  +1
  NACK(RLSs not containing the servingE-DCH cell)  0
  NACK(RLS containing the serving E-DCHcell)  -1
E-RGCH和E-HICH信道传输的帧格式如图1所示,其中,E-RGCH和E-HICH信道传输的帧可以为2ms子帧或10ms无线帧,在2ms子帧中包括3个时隙,如图中时隙0、时隙1和时隙2组成一个子帧,该子帧时长为2ms;在10ms子帧中包括15个连续时隙,如图中时隙0~时隙14组成一个无线帧,该无线帧时长为10ms。并且每一个时隙中包括40个比特,即图中bi,0~bi,39即表示时隙i中的40个比特。图中“2560chip”中,chip是指码片,一个10ms无线帧是38400个码片,而一个10ms无线帧包含15个时隙,也即说明一个时隙为2560个码片,可表示为图中的式子:Tslot=2560chip。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上行是单载波承载数据的情况下,对应于上行反馈的下行信道(如E-HICH和E-RGCH)在每个2ms子帧或10ms帧上只承载一个单独的指示信息。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行传输速率,减小数据传输时延,上行将引入多载波技术。如果对每个载波单独发送控制命令,将导致下行码道个数较多,加剧了下行码道资源紧张的情况,同时,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的一方需要监听多个载波的多个控制信道,增加了功耗。同理,当上行采用MIMO模式传输数据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可以减少下行码道的个数,将多载波或MIMO数据信号的控制命令通过较少的下行码道进行传输。
为此,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所述信号为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数据传输的控制信号,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多载波模式下至少两路载波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或包括所述MIMO模式下至少两路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在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下行信号为上行多载波模式或上行MIMO模式下数据传输的控制信号,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多载波模式下至少两路载波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或包括所述MIMO模式下至少两路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传输单元,用于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在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至少两路载波或两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控制信号合成一个指示信息进行传输,减少了控制信息传输的码道,缓解了下行码道资源紧张的情况,同时,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的一方需要监听的控制信道减少,降低了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E-RGCH和E-HICH信道传输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传输装置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获取单元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包括:
201、获取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多载波模式下至少两路载波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或包括所述MIMO模式下至少两路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当上行采用多载波模式承载数据时,相应的情况如下:
其中,在本步中,获取指示信息的过程可包括:获取所述多载波模式下数据传输中的第一载波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一指示命令;获取所述多载波模式下数据传输中的第二载波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二指示命令;对所述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获得对所述多载波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
其中,该联合编码具体可以有多种编码方式,以下以对双载波数据传输的指示信息的联合编码为例进行说明。
联合编码方式一:直接合成
将上述的第一指示命令作为指示信息的第一部分,将上述的第二指示命令作为指示信息的第二部分,合成具有两位的指示信息。如,对于第一指示命令为包括三种不同指示类型的命令,第二指示命令也为包括三种不同指示类型的命令,其中,前两种类型可以用二进制的0,1表示,第三种类型用DTX表示。
对于多载波或是命令类型超过三种的情况可基于上述方案作相应的扩展,此处不做赘述。如,若第一指示命令的命令类型为四种,第二指示命令的命令类型为三种时,可采用三位的指示信息来表示合成的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其中,指示信息中的两位表示第一指示命令,第三位则可采用前述的方式表示第二指示命令。
联合编码方式二:联合合成
即将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的组合可包括的情况进行编码,如,当第一指示命令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命令,第二指示命令也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命令时,可在命令类型固定组合的前一项为第一指示命令,后一项为第二指示命令的情况下进行排列组合得到3*3=9种组合,若采用二进制序列编码的指示信息,则可用3位二进制位表示,八种组合可用23=8个二进制排列序列表示,第九种组合可用不发射信号来表示,即DTX信号表示。
对于多载波或是命令类型超过三种的情况可基于上述方案作相应的扩展,此处不做赘述。
当上行采用MIMO模式承载数据时,对通过多路数据流传输的数据的控制信息的联合编码方式也与上述类似,如,对于双天线的MIMO模式中,可获取第一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二指示命令,然后用前述多载波模式中描述的联合编码的方式,对所述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合成一个指示信息。
202、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在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
由于指示信息中包含的是控制命令,为了保证命令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将指示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处理后发送。根据上一步中获得指示信息的联合编码方式的不同,对指示信息进行处理的方式也有所区别,但都是按照传输所述指示信息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式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下面以上述步骤201中说明的联合编码的方式获得指示信息为例,对指示信息的处理过程进行描述。仍以双载波情况为例。
联合编码方式一对应的处理:
当联合编码方式一获得的指示信息为两位指示信息时,且当控制信道的传输时隙是3,一个时隙中包括40比特位为例,描述对两位的指示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首先分别将两位重复40次,获得第一个时隙的40个比特,都是指示信息中的第一位的内容,第二个时隙的40个比特,都是指示信息中的第二位的内容,而第三个时隙则预留,如设置为全0或全1等。然后,将得到的3*40位比特序列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即可得到处理后的指示信息。这样,由于将指示信息的各位进行多次重复并乘以了一个签名序列,增加了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上述是时隙为3的情况,对于时隙为3的整数倍的情况只需要将上述生成的3*40位比特序列进行相应的整数倍重复即可,即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进行重复。如当时隙为12时,将其重复4次,时隙为15时,重复5次。
联合编码方式二对应的处理:
以指示信息为m位,扩展后的长度为120的情况为例,则重复过程可以是: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进行n次周期延拓获得长为120的序列;或,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顺序重复n次获得长为120的序列;其中,m*n=120。如,当联合编码方式二获得的是三位的指示信息,且当控制信道的传输时隙是3,一个时隙中包括40比特位时,将三位的指示信息进行40次重复,即可获得3*40位的比特序列。
以后一种重复方式为例,若m=3,n=40,则有3*40=120。这样获得3个时隙长度的序列。将该序列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即得到处理后的指示信息。
上述是时隙为3的情况,对于时隙为3的整数倍的情况只需要将上述生成的3*40位比特序列进行相应的整数倍重复即可,即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进行重复。如当时隙为12时,将其重复4次,时隙为15时,重复5次。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数据传输的信道可以是增强专用信道E-DCH;相应的所述控制信道为增强专用信道混合重传确认指示信道E-HICH,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混合ARQ确认指示;或,相应的所述控制信道为增强专用信道相对授权信道E-RGCH,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相对授权指示。
如图3所示,为以E-HICH信道为例进行双载波数据的控制信号传输的流程,其中指示信息采用联合编码方式二进行联合编码,该流程包括:
301、分别获得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混合ARQ确认指示命令。
302、对上步获得的混合ARQ确认指示进行联合编码,获得指示信息。其中,混合ARQ确认指示命令的命令内容如表2所示。
如果EHICH来自包含E-DCH服务小区的链路集则采用联合编码方式二获得的联合编码存在九种组合:ACK/ACK,ACK/NACK,ACK/DTX,NACK/ACK,NACK/NACK,NACK/DTX,DTX/ACK,DTX/NACK,DTX/DTX;反之联合编码存在四种组合:ACK/ACK,ACK/DTX,DTX/ACK,DTX/DTX。可以按照表3的方式进行命令内容和指示信息的编码映射,但不同于下表的其他映射方式也在该保护范围之内。
表3:
  对第一载波的混合ARQ确认指示命令/对第二载波的混合ARQ确认指示命令   与指示信息对应的二进制序列
  ACK/ACK   110
  对第一载波的混合ARQ确认指示命令/对第二载波的混合ARQ确认指示命令   与指示信息对应的二进制序列
  ACK/NACK   011
  ACK/DTX   111
  NACK/ACK   001
  NACK/NACK   100
  NACK/DTX   000
  DTX/ACK   101
  DTX/NACK   010
  DTX/DTX   DTX
其中,为了描述方便分别用a、a′、a″代表与指示信息对应的二进制序列的各位。
303、将a、a′、a″分别重复40次,得到扩展为120位的二进制序列,如得到序列1为:
304、将序列1与按签名序列索引(Sequence index)l、表4和表5获得的签名序列对应相乘,获得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即3*40位的二进制序列。
如对于时隙i有如下流程:
a、先获得由高层配置的签名序列索引l,通常,不同的索引对应不同的用户,单个E-HICH最大支持上行40个用户的反馈;
b、根据该索引按照表4获得时隙i对应的m(i)的值,表4可称为signaturehopping pattern表;
c、根据m(i)的值在签名序列表(如表5所示)中确定j对应的值;
d、再根据式bi,j=aCss,40,m(i),j获得如图1所示的时隙i的序列中bi,j的对应的值。
其中,对于第一时隙,上式中的a即为步骤303中获得
Figure G2009100038879D0000082
即bi,j中当j从0取到39时,对应与序列
Figure G2009100038879D0000083
相乘;对于第二时隙,上式中的a即为步骤303中获得的
Figure G2009100038879D0000084
即bi,j中当j从0取到39时,对应与序列相乘;对于第三时隙,上式中的a即为步骤303中获得的即bi,j中当j从0取到39时,对应与序列相乘;这样就获得处理后的指示信息为3*40位的二进制序列。
表4:
Figure G2009100038879D0000091
Figure G2009100038879D0000101
表5:
Figure G2009100038879D0000111
表5中,表的行代表m(i)取不同值,表的列代表j的取值,如,表中第2列代表索引j=0,最右侧的列代表j=39。
其中,当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为2ms子帧时,采用3个时隙承载信息,则上述已完成对指示信息的处理;当TTI为10ms无线帧,采用12个时隙承载信息,则首先按照TTI为2ms子帧时的方法得到相应的3个时隙的内容,然后再将得到的序列重复4次,获得处理后的指示信息为2ms子帧时的指示信息的4倍长。
305、发送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即当TTI配置为2ms时,该信道2ms(3个连续时隙,3slots)下发一次反馈指令;当TTI配置10ms时,该信道8ms(12个连续时隙,12slots)下发一次。
上述是对E-HICH信道的举例,当为E-RGCH信道时,由于其和E-HICH共用一个码道,信道结构、正交签名序列的选择方式以及选择表格完全一致,其区别在于命令内容不同,当对E-RGCH信道传输的RG命令按照联合编码方式二进行联合编码时,如果E-RGCH来自服务E-DCH链路集,则联合编码也存在九种组合:up/up,up/hold,up/down,hold/up,hold/hold,hold/down,down/up,down/hold,down/down,反之,存在四种组合:hold/hold,hold/down,down/hold,down/down。如表6所示为命令内容和指示信息的对应情况。
表6:
  对第一载波的RG命令/对第二载波的RG命令   与指示信息对应的二进制序列
  up/up   110
  up/down   011
  up/hold   111
  down/up   001
  down/down   100
  down/hold   000
  hold/up   101
  hold/down   010
  hold/hold   DTX
特别地,对于E-RGCH,非服务链路集的E-RGCH是公共信道,该公共信道携带小区的负载指示信息,如当前负荷情况,是否超载,调度时延总是10ms(15个连续时隙,15slots)。首先按照TTI为2ms子帧时的方法得到相应的3个时隙的内容,然后把其内容重复5次。
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若采用联合编码方式一进行联合编码,则有:将对应于载波1/载波2的混合ARQ确认指示(E-HICH信道)或RG信息(E-RGCH信道)a分别和对应于载波1/载波2的时隙所对应的正交签名序列相乘。当TTI为2ms子帧时,用2个时隙承载信息,第1个时隙承载对应载波1的信息,第2个时隙承载对应于载波2的信息,第3个时隙预留;当TTI为10ms无线帧时,用8个时隙承载信息,首先按照TTI为2ms子帧时的方法得到相应的3个时隙的内容,然后把其内容重复4次。对于E-RGCH,当其不属于E-DCH的服务链路集时,总是用12个时隙承载信息,首先按照TTI为2ms子帧时的方法得到相应的3个时隙的内容,然后把其内容重复5次。
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物理层去激活一个上行载波,此时下行反馈信道E-HICH和E-RGCH的反馈方式与R7或R8保持相同。
上述方案中联合编码的方法还可以用于上行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由于在上行MIMO中,对应于不同数据流的控制信息,下行传输这些不同数据流的控制信息时,也可以对多路数据流的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以便一次发送。下面仅就该联合编码方式进行描述,其他细节与多载波模式下的一致。
以上行采用两天线MIMO承载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双流(当两路数据流分别发送不同的数据时,称为双流),如果E-HICH来自包含E-DCH服务小区的链路集则联合编码存在四种组合:ACK/ACK,ACK/NACK,NACK/ACK,NACK/NACK。可以按照表7的方式进行映射,但是也可以采用不同于下表的其他映射方式,此处不做一一赘述。
表7:E-DCH服务链路集的码字组合
  ACK/ACK   111
  ACK/NACK   100
  NACK/ACK   001
  NACK/NACK   000
如果E-HICH来自不包含E-DCH服务小区的链路集,联合编码也存在四种组合:ACK/ACK,ACK/DTX,DTX/ACK,DTX/DTX。此时,ACK/DTX,DTX/ACK可以和表7中的ACK/NACK,NACK/ACK使用相同的码字,只是需要不同的解释,即如果接收到不包含E-DCH服务小区的链路集的100,解释为ACK/DTX;如果接收到不包含E-DCH服务小区的链路集的001,解释为DTX/ACK,如表8所示。当然,也可以映射为不同于表7的其他码字,如表9,但不同于表9的其他映射方式也在该保护范围之内:
表8:非E-DCH服务链路集的码字组合一
  ACK/ACK   111
  ACK/DTX   100
  DTX/ACK   001
  DTX/DTX   DTX
表9:非E-DCH服务链路集的码字组合二
  ACK/ACK   111
  ACK/DTX   010
  DTX/ACK   011
  DTX/DTX   DTX
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上行发射单流,或者物理层去激活上行MIMO模式,则EHICH的反馈方式与R7或R8相同。
根据上述联合编码方法获得指示信息后,对该指示信息进行类似前述实施例的相应处理即可。如,根据上述联合编码方法获得序列长度为3的指示信息,则对于2ms子帧,把长度为3的序列的每个元素先重复40次,扩展为长度为120的序列,再和signature hopping pattern表(即表4)对应的表5中的3个signature对应相乘,获得下行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2ms子帧信号。对于10ms帧,则将上述获得的2ms子帧的内容重复4次即可。
MIMO模式下的E-RGCH的联合编码方式也与上述多载波下的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由于对至少两路载波或两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控制信号进行了联合编码,合成一个指示信息进行传输,如,将多个上行载波或数据流的E-HICH/E-RGCH信道配置在同一个下行载波上发送,减少了控制信息传输的码道,缓解了下行码道资源紧张的情况,同时,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的一方需要监听的控制信道减少,降低了功耗。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中传输的信号为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数据传输的控制信号,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2,用于获取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多载波模式下至少两路载波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或包括所述MIMO模式下至少两路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处理单元4,用于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传输单元6,用于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在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
其中,如图5所示,获取单元2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所述多载波模式下第一载波或MIMO模式下第一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一指示命令;第二获取模块24,用于获取所述多载波模式下第二载波或MIMO模式下第二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二指示命令;联合编码模块26,用于对所述第一获取模块22和第二获取模块24获取的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获得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可为长为m的序列,则所述联合编码模块26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获得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长为m的序列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一位表示第一指示命令,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二位表示第二指示命令,第一指示命令为包括三种不同指示类型的命令,所述第二指示命令也为包括三种不同指示类型的命令。
其中,处理单元4可包括:第一格式模块,用于按照传输所述指示信息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式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传输格式为时隙y的控制信号;其中,当y等于3,时隙y的控制信号为:对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一位进行重复并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获得第一个时隙包括的信号,对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二位进行重复并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获得第二个时隙包括的信号,设置第三个时隙为预留时隙;当y大于3且为3的整数倍时,将时隙3的下行信号进行相应的整数倍重复获得时隙为y的控制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4也可包括:第二格式模块,用于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扩展为长为120的序列,将扩展后的长为120的序列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得到处理后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格式模块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扩展子模块,用于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进行n次周期延拓获得长为120的序列;或包括,第二扩展子模块,用于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顺序重复n次获得长为120的序列;其中,m*n=120。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可用于下述信道的信号传输中,即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数据传输的信道为增强专用信道E-DCH,所述控制信道为增强专用信道混合重传确认指示信道E-HICH,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混合ARQ确认指示,或,所述控制信道为增强专用信道相对授权信道E-RGCH,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相对授权指示。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细节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的细节一致,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由于对至少两路载波承载的传输数据的控制信号进行了联合编码,合成一个指示信息进行传输,减少了控制信息传输的码道,缓解了下行码道资源紧张的情况,同时,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的一方需要监听的控制信道减少,降低了功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所述信号为上行多载波模式或上行MIMO模式下数据传输的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多载波模式下至少两路载波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或包括所述MIMO模式下至少两路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在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包括:
按照传输所述指示信息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式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多载波模式下第一载波或MIMO模式下第一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一指示命令;
获取所述多载波模式下第二载波或MIMO模式下第二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二指示命令;
对所述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获得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长为m的序列;
所述对所述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获得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包括:
对所述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获得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长为m的序列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一位表示第一指示命令,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二位表示第二指示命令,第一指示命令为包括三种不同指示类型的命令,所述第二指示命令也为包括三种不同指示类型的命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包括:
按照传输所述指示信息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式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传输格式为时隙y的控制信号;
其中,当y等于3,时隙y的控制信号为:对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一位进行重复并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获得第一个时隙包括的信号,对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二位进行重复并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获得第二个时隙包括的信号,设置第三个时隙为预留时隙;
当y大于3且为3的整数倍时,将时隙为3的下行信号进行相应的整数倍重复获得时隙为y的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长为m的序列,所述按照传输所述指示信息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式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包括:
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扩展为长为120的序列;
将扩展后的长为120的序列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得到处理后的指示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扩展为长为120的序列包括:
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进行n次周期延拓获得长为120的序列;
或,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顺序重复n次获得长为120的序列;
其中,m*n=120。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的传输信道为增强专用信道E-DCH;
所述控制信道为增强专用信道混合重传确认指示信道E-HICH,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混合ARQ确认指示;
或,所述控制信道为增强专用信道相对授权信道E-RGCH,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相对授权指示。
9.一种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信号为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数据传输的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多载波模式下至少两路载波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或包括所述MIMO模式下至少两路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
传输单元,用于将处理后的指示信息在控制信道上进行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载波模式下第一载波或MIMO模式下第一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一指示命令;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载波模式下第二载波或MIMO模式下第二路数据流承载的传输数据的第二指示命令;
联合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和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获得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指示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长为m的序列,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指示命令和第二指示命令进行联合编码获得对所述多载波模式或MIMO模式下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的长为m的序列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一位表示第一指示命令,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二位表示第二指示命令,第一指示命令为包括三种不同指示类型的命令,所述第二指示命令也为包括三种不同指示类型的命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格式模块,用于按照传输所述指示信息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式对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传输格式为时隙y的控制信号;
其中,当y等于3,时隙y的控制信号为:对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一位进行重复并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获得第一个时隙包括的信号,对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二位进行重复并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获得第二个时隙包括的信号,设置第三个时隙为预留时隙;
当y大于3且为3的整数倍时,将时隙为3的下行信号进行相应的整数倍重复获得时隙为y的控制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二格式模块,用于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扩展为长120的序列,将扩展后的长为120的序列与对应的签名序列相乘得到处理后的指示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式模块包括:
第一扩展子模块,用于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进行n次周期延拓获得长为120的序列;
或包括,第二扩展子模块,用于将所述长为m的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顺序重复n次获得长为120的序列;
其中,m*n=120。
CN200910003887A 2008-12-15 2009-02-06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7542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3887A CN101754273A (zh) 2008-12-15 2009-02-06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0022.3 2008-12-15
CN200910003887A CN101754273A (zh) 2008-12-15 2009-02-06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273A true CN101754273A (zh) 2010-06-23

Family

ID=42480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887A Pending CN101754273A (zh) 2008-12-15 2009-02-06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427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285A (zh) * 2012-01-30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用户终端上行数据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08398A (zh) * 2011-11-11 2013-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14107862A1 (en) * 2013-01-10 2014-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hich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781133A (zh) * 2018-06-08 2018-11-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令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398A (zh) * 2011-11-11 2013-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3108398B (zh) * 2011-11-11 2016-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2571285A (zh) * 2012-01-30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用户终端上行数据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71285B (zh) * 2012-01-30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用户终端上行数据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07862A1 (en) * 2013-01-10 2014-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hich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9762359B2 (en) 2013-01-10 2017-09-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HICH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781133A (zh) * 2018-06-08 2018-11-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令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781133B (zh) * 2018-06-08 2022-06-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令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700578B2 (en) 2018-06-08 2023-07-1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8420B (zh) 调度和自治的传输及确认
CN104796237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分组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941671B (zh) 传输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01835209B (zh) 授权、确认和速率控制有效导频集
US7813754B2 (en) Transfer rate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ratio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1969663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0593354C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659919B (zh) 用于反向链路补充信道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50702B (zh) 增强专用信道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273252A (zh) 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操作的控制信道反馈
CN110149661A (zh) 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869049A (zh) 传输控制信道指示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040160959A1 (en)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signaling over a reverse link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2282779A (zh) 采用上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1594219B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系统
CN101174878B (zh) 一种实现混合自适应重传的方法和系统
CN1774885B (zh) 用于调度和自治的传输及确认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754273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356575B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45906B (zh) 高速分组接入系统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6930992B2 (en) Hybrid CDM/TDM signaling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CN101754391B (zh) 增强专用信道绝对授权信道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453307B (zh) 时分双工模式下数据接收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2664715A (zh) 一种ack/nack反馈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01174877B (zh) 承载控制信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