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1512A - 编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编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1512A
CN101741512A CN200910149413A CN200910149413A CN101741512A CN 101741512 A CN101741512 A CN 101741512A CN 200910149413 A CN200910149413 A CN 200910149413A CN 200910149413 A CN200910149413 A CN 200910149413A CN 101741512 A CN101741512 A CN 101741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nack
signal
code word
dt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9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1512B (zh
Inventor
范叔炬
李靖
刘铮
马雪利
王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494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41512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5197 priority patent/WO2010051779A1/zh
Priority to EP09824434.6A priority patent/EP2256984B1/en
Priority to EP13196774.7A priority patent/EP2723013B1/en
Priority to RU2010133960/08A priority patent/RU2465734C2/ru
Publication of CN101741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1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1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1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码方法,用于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该方法中,HARQ-ACK信号根据不同的情况编码为不同的码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编码装置。采用本发明公开的编码方法和装置,不仅可以满足下行双载波时,在一个HS-DPCCH信道上对两个载波上的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需求;还减小了信号间转移的错误概率,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高层重传的错误概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高层重传,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编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编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WCDMA(Wid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如果配置DC-HSDPA(Dual Cell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且下行的两个载波使用两个HS-DPCCH(UplinkHigh-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时,会存在功率受限的情形,影响覆盖范围。为了节约功率资源,在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没有配置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情形下,两个载波只使用一个HS-DPCCH信道进行ACK(Acknowledgement,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非确认)反馈是一种可行方案。为此需要对两个载波(小区)上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这里的联合编码指将各种HARQ-ACK(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联合信号映射为一个10bit的0-1序列。
WCDMA的R8版本中引入了下行双载波技术,UE需要对两个载波发送的数据进行HARQ-ACK反馈。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对两个载波上的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在一个HS-DPCCH信道上进行反馈,以达到节省功率的目的。因此,如何设计合适的联合编码方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和装置,以满足下行双载波时,在一个HS-DPCCH信道上对两个载波上的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方法,用于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该方法包括:对HARQ-ACK信号进行编码,并输出码字。
其中,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ACK/DTX时,输出的码字为{1,1,1,1,1,1,1,1,1,1};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DTX时,输出的码字为{0,0,0,0,0,0,0,0,0,0};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DTX/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1,1,1,1,0,0,0,0,0};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DTX/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0,0,0,0,1,1,1,1,1};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ACK/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0,1,0,1,0,1,0,1,0};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ACK/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1,0,0,1,1,0,0,1,1};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0,1,1,0,0,1,1,0,0};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1,0,1,0,1,0,1,0,1}。
其中,ACK/DTX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未检测到数据;NACK/DTX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未检测到数据;DTX/ACK表示主载波未检测到数据,辅载波正确接收;DTX/NACK表示主载波未检测到数据,辅载波错误接收;ACK/ACK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正确接收;ACK/NACK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错误接收;NACK/ACK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正确接收;NACK/NACK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错误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编码装置,用于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该装置包括:对HARQ-ACK信号进行编码,并输出码字的单元;其中,输出的码字与上述编码方法中的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编码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码组结构,每种码组结构中的码字和待编码信号具有多种映射关系;在每种映射关系下,根据所述待编码信号的信号转移概率和所述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高层重传概率,并根据所述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选择预定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作为所述待编码信号的编码方案,并根据所述编码方案对所述待编码信号进行编码。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不仅可以满足一种下行双载波时,在一个HS-DPCCH信道上对两个载波上的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的需求;还减小了信号间转移的错误概率,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高层重传的错误概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高层重传,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编码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编码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方法,提出了一种在下行多载波模式下使用一个HS-DPCCH进行ACK/NACK反馈时,对HARQ-ACK进行联合编码的方法。本实施例中,首先,选择码组结构,每种码组结构中的码字和待编码信号具有多种映射关系。然后,在每种映射关系下,根据待编码信号的信号转移概率和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高层重传概率,并根据该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最后,选择预定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作为待编码信号的编码方案,并根据该编码方案对待编码信号进行编码。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减小了信号间转移的错误概率,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高层重传的错误概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高层重传,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101,选择码组结构,每种码组结构中的码字和待编码信号具有多种映射关系。
在选择码组结构时,可以选择最大的最小码距或平均码距所对应的码组结构;或者,可以选择最大的总码距或加权平均码距所对应的码组结构;或者,可以选择结构对称的码组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最小码距为6的最大码组,以及通过对最小码距为6的最大码组进行行列变换得到的码组来构造包含预定的码字个数且具有预定的最小码距的码组结构。上述构造码组结构的方法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构造码组结构时,还可以根据最小码距为其他值的最大码组来构造。
步骤S102,在每种映射关系下,根据待编码信号的信号转移概率和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高层重传概率,并根据该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其中,获得高层重传代价具体可以为:
根据待编码信号中产生高层重传的信号转移概率和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用户数据发送时每种状态下的高层重传概率。根据给定的用户数据发送时各种状态所占的比重或概率,以及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
步骤S103,选择预定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作为待编码信号的编码方案,并根据该编码方案对待编码信号进行编码。
其中,选择预定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为:选择最小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选择与最小的高层重传代价相差在一定范围内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
上述编码方法,根据最小码距或平均码距选择码组结构,在多个码组中的码字与待编码信号的映射关系下,根据待编码信号的信号转移概率和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高层重传概率,并根据该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选择预定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作为该待编码信号的编码方案,并根据该编码方案对待编码信号进行编码。从而减小了信号间转移的错误概率,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高层重传的错误概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高层重传,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待编码信号为HARQ-ACK信号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该待编码信号也可以为其他码道上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在对HARQ-ACK信号进行编码时,考虑了数据的高层重传代价。衡量高层重传代价的一个指标为高层重传概率。
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两载波上发送用户数据时可能存在的状态如表1所示,该单位时间可以为1个子帧2ms。
表1
状态   主载波有无数据   辅载波有无数据 状态概率 高层重传概率
  State1   有   无   PState1   Ptrans1-H
  State2   无   有   PState2   Ptrans2-H
  State3   有   有   PState3   Ptrans3-H
如式(1)所示,高层重传代价Ptrans-H可以根据高层重传概率进行计算,
Ptrans-H=PState1Ptrans1-H+PState2Ptrans2-H+PState3Ptrans3-H    (1)
PState1~PState3可以通过测量得到一个统计结果。一般来说,系统处于一种混合状态,即PState3取值在0.3~0.7的范围内。Ptrans1-H~Ptrans3-H和编码的码组结构有关;另外即使是使用相同的码字,信号和码字的不同映射关系也会影响高层重传概率。在给定码字和信号的映射关系的情形下,通过仿真可以获得Ptrans1-H~Ptrans3-H的值。在各种可能的码组结构下,可以获得不同的Ptrans1-H~Ptrans3-H的值,在给定的场景下(PState1~PState3的值已知),通过比较可以得到Ptrans1-H~Ptrans3-H的一组最优值,根据Ptrans1-H~Ptrans3-H的这组最优值,可以获得在该场景下的最小高层重传概率。
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联合编码的信号如表2所示,其中DTX/DTX信号为空信号,不需要发送任何码字,因此共需要对8个信号进行编码,也就需要8个不同的码字对信号进行映射。
表2HARQ-ACK信号
  编号   信号   信号简称
  1   ACK/DTX   A_D
  2   NACK/DTX   N_D
  3   DTX/ACK   D_A
  4   DTX/NACK   D_N
  5   ACK/ACK   A_A
  6   ACK/NACK   A_N
  7   NACK/ACK   N_A
  8   NACK/NACK   N_N
  9   DTX/DTX   D_D
下面介绍在State3情形下的高层重传概率Ptrans3-H的具体计算方法。
在单个载波上NodeB(节点B)发送用户数据和发送DTX(空数据),UE的接收情形可以如表3所示,由此可以得到State3情形下UE产生联合信号的事件概率,如表4所示。
表3NodeB发送数据,UE接收数据的各事件概率(单载波)
  TTI接收   逻辑响应(发出信号)   事件概率
  正确接收   ACK   PA
  错误接收   NACK   PN
  未检测到   DTX   PD
根据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物理层协议的规定,一般要求PA≥90%,PD≤1%;为分析计算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取PA=0.9,PN=0.1,PD=0.01。
表4两个载波上都发送用户数据(State3)时各信号的产生概率
Figure G2009101494135D0000061
Figure G2009101494135D0000071
NodeB在初次传送用户数据给UE时,UE反馈HARQ-ACK信号给NodeB,而NodeB接收到的信号与UE发送的HARQ-ACK信号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即发生信号转移)。发生信号转移会导致NodeB进行数据重传,具体的数据重传行为如表5所示,对应的信号转移概率如表6所示。
表5信号转移触发的NodeB数据重传行为
  A_D   N_D   D_A   D_N   A_A   A_N   N_A   N_N   D_D
  A_D   0/L   L/L   L/H   L/L   0/H   0/L   L/H   L/L   L/L
  N_D   H/L   L/L   L/H   L/L   H/H   H/L   L/H   L/L   L/L
  D_A   H/L   L/L   L/0   L/L   H/0   H/L   L/0   L/L   L/L
  D_N   H/L   L/L   L/H   L/L   H/H   H/L   L/H   L/L   L/L
  A_A   0/L   L/L   L/0   L/L   0/0   0/L   L/0   L/L   L/L
  A_N   0/L   L/L   L/H   L/L   0/H   0/L   L/H   L/L   L/L
  N_A   H/L   L/L   L/0   L/L   H/0   H/L   L/0   L/L   L/L
  N_N   H/L   L/L   L/H   L/L   H/H   H/L   L/H   L/L   L/L
  D_D   H/L   L/L   L/H   L/L   H/H   H/L   L/H   L/L   L/L
表5中,L表示物理层重传,H表示高层重传,0表示不重传。L/H表示主载波物理层重传,辅载波高层重传;L/L表示主载波物理层重传,辅载波物理层重传;H/L表示主载波高层重传,辅载波物理层重传;H/H表示主载波高层重传,辅载波高层重传;H/0表示主载波高层重传,辅载波不重传;0/H表示主载波不重传,辅载波高层重传;L/0表示主载波物理层重传,辅载波不重传;0/L表示主载波不重传,辅载波物理层重传;0/0表示主载波不重传,辅载波不重传。
表6信号转移概率
  A_D   N_D   D_A   D_N   A_A   A_N   N_A   N_N   D_D
  A_D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N_D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D_A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D_N   P41   P42   P43   P44   P45   P46   P47   P48   P49
  A_A   P51   P52   P53   P54   P55   P56   P57   P58   P59
  A_N   P61   P62   P63   P64   P65   P66   P67   P68   P69
  A_D   N_D   D_A   D_N   A_A   A_N   N_A   N_N   D_D
  N_A   P71   P72   P73   P74   P75   P76   P77   P78   P79
  N_N   P81   P82   P83   P84   P85   P86   P87   P88   P89
  D_D   P91   P92   P93   P94   P95   P96   P97   P98   P99
于是,State3情形下的高层重传概率Ptrans3-H的具体表达式为:Ptrans3-H=PAPD(P13+P15+P17)+PNPD(P21+P23+P25+P26+P27)+PDPA(P31+P35+P36)+PDPN(P41+P43+P45+P46+P47)+PAPN(P63+P65+P67)+PNPA(P71+P75+P76)+PNPN(P81+P83+P85+P86+P87)+PDPD(P91+P93+P95+P96+P97)        (2)
式(2)中的P13,P15,P17,P21,P23,P25,...,为表6中的高层重传行为所对应的信号转移概率。
下面介绍Ptrans1-H,Ptrans2-H的具体计算方法。
在State1情形下,NodeB在主载波上发送用户数据,辅载波上发送DTX,UE接收数据的事件概率如表7所示;UE反馈的HARQ-ACK信号在NodeB接收时发生信号转移导致的数据重传行为,以及对应的信号转移概率分别如表8和表9所示。在State1情形下,NodeB对接收的信号只会在A_D,N_D,D_D里进行判决,在State2情形下,NodeB对接收的信号只会在D_A,D_N,D_D里进行判决。如果接收机译码算法仍然是在表2所述9个信号里判决,则公式(3)和公式(4)需要做相应修改。
表7主载波发送用户数据,辅载波发送DTX时各信号的产生概率。
Figure G2009101494135D0000081
Figure G2009101494135D0000091
表8信号转移触发的NodeB数据重传行为
  A_D   N_D   D_D
  A_D   0/0   L/0   L/0
  N_D   H/0   L/0   L/0
  D_D   H/0   L/0   L/0
表9信号转移概率
  A_D   N_D   D_D
  A_D   P11   P12   P19
  N_D   P21   P22   P29
  D_D   P91   P92   P99
于是,State1情形下的高层重传概率Ptrans1-H的计算表达式为:
Ptrans1-H=PNP21’+PDP91’        (3)
State2情形下的高层重传概率Ptrans2-H的计算方法与Ptrans1-H的计算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State2情形下的高层重传概率Ptrans2-H的计算表达式为:
Ptrans2-H=PNP43”+PDP93”        (4)
通过仿真表明,只使用单载波发送用户数据的情形下,其高层重传概率主要由虚警产生,即有以下式子成立:
Ptrans1-H≈PDP91’    (5)
Ptrans2-H≈PDP93”    (6)
下面介绍码组结构的选取。
在10位0-1序列的码字空间中,最小码距为6的码组最多含有6个码字。任何一组最小码距为6的码组中各个码字间的码距都为6,且所有这样的码组彼此等价,即可以通过线性变换互相转化。其中,表10给出了四组码距为6的码组。
表10
表10中,A组码组是一个码距为6的最大码组,B组是由A组的反码组成的码组,码字间码距为6。C组的任一码字与A组中的任一码字的码距为5,码字间码距为6。D组是由C组的反码组成的码组,码字间码距为6。
A组和B组之间,C组和D组之间的最小码距为4。
本发明实施例中,A组码字可以变换为任意一个码距为6的最大码组。任意一个码距为6的最大码组都可以唯一确定与之伴随的另外三个码组。
最小码距为5的码组结构可以为:6A+2C,6A+C+D,5A+3C,4A+4C,...
最小码距为4的码组结构可以为:6A+2B,5A+3B,4A+4B,2A+2B+2C+2D,4A+2C+2D,...
其中,6A+2C表示由A组的6个码字,C组任意的2个码字组成的码组;6A+C+D表示A组的6个码字,C组的1个码字和D组的1个码字组成的码组,且D码字是C码字对应的反码;若同时有A组码字和B组码字(或是C组码字和D组码字),则所选取的B组码字要求是A组码字对应的反码...,其余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对A组(B组)码字来说,C组、D组与A组(B组)的码距都为5,因此是等价的;反之亦然。6A+2C与6A+2D,6B+2C,6B+2D本质上是同一种结构。又由于A组可以变换为任意一个码距为6的码组,当然也能变换为表10中C组码字,只要将表10中的A组与C组,B组与D组码字交换就可以得到表10的另一个实例。因此,6C+2A,6C+2B,6D+2A,6D+2B也与6A+2C是本质上等价的结构。对于其它码组结构,也有各自对应的本质上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表11列出了各种码组结构的码距性能。从最小码距和平均码距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发现6A+C+D,4A+4B,2A+2B+2C+2D三种码组结构的码距性能较佳。
表11各种码组结构的码距性能比较
  码组结构   最小码距   平均码距
  6A+2C   5   156/28
  5A+3C   5   153/28
  4A+4C   5   152/28
  6A+C+D   5   160/28
  6A+2B   4   156/28
  5A+3B   4   156/28
  4A+4B   4   160/28
  2A+2B+2C+2D   4   160/28
  4A+2C+2D   4   156/28
  …   …   …
下面对6A+C+D码组结构下的编码方法进行介绍。6A+C+D码组结构指由表10中A组的6个码字、C组的任意一个码字和D组一个与C组的码字对应的反码组成的码组。
码组结构固定后,在给定发送功率等条件下,可以测得8个码字间的转移概率。6A+C+D码组结构下的8个码字和8个HARQ-ACK信号有28种映射关系。在每种映射关系下,根据测得的8个码字间的转移概率,可以获得8个HARQ-ACK信号的信号转移概率,即表6中的P11,P12,P13,......P99
在给定的场景下,可以通过测量得到PState1~PState3的一个统计值。根据3GPP物理层协议的规定,一般要求PA≥90%,PD≤1%,为分析计算方便,可以取PA=0.9,PN=0.1,PD=0.01。
在上述28种不同的映射关系下,将以上述值分别代入式(2)、式(3)和式(4)计算,可以获得Ptrans1-H、Ptrans2-H和Ptrans3-H,进而将Ptrans1-H、Ptrans2-H和Ptrans3-H代入式(1),可以获得高层重传代价Ptrans-H。与最小的高层重传代价Ptrans-H对应的映射关系为最优的映射关系,最优的映射关系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在双载波模式下,当在两个载波上都有用户数据发送时,6A+C+D码组结构的最优编码方案如表12方案1所示。若考虑到联合编码方式和单载波下编码方式的兼容性,则可以采用方案2。方案2仍然具有较小的高层重传概率。
表126A+C+D最优编码方案
  信号   A_D   N_D   D_A   D_N   A_A   A_N   N_A   N_N
  方案1   A1   C1   A2   D1   A3   A4   A5   A6
  方案2   C1   D1   A1   A2   A3   A4   A5   A6
在采用6A+C+D码组结构时,利用表12给出的编码方案,可以使得NodeB在发送数据时,具有最小的高层重传概率。
其中,A1~A6可以为表10的A组6个码字的任意排列,C1可以为C组的任意一个码字,D1和C1互为反码。该方案的码组结构为6A+C+D,即8个码字由6个A组码字,加1个C组码字,加1个D组码字组成,其中D组码字是C组码字的反码。另外,如果要支持PRE(Preamble,前缀)/POST(Postamble,后缀)功能,若考虑与单载波编码的兼容性,仍然沿用单载波下的PRE/POST码字。否则,可以添加1个C2码字与1个D2码字分别作为PRE和POST,将码组结构扩充为6A+2C+2D,其中D组的2个码字分别是C组的2个码字对应的反码。
表13给出采用表12的方案2时的一种实例。本实例中,实际使用的是与6A+C+D本质上相同的6C+A+B码组结构。
表136A+C+D码组结构的一种编码实例
Figure G2009101494135D0000131
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不论使用什么码字,只要满足码组结构为6A+C+D或与其本质上等价的码组结构,以及在给定场景下按照最小的高层重传概率进行HARQ-ACK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均应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要支持PRE(Preamble,前缀)/POST(Postamble,后缀)功能,可以添加1个C2码字与1个D2码字分别作为PRE和POST,将码组结构扩充为6A+2C+2D,其中D组的2个码字分别是C组的2个码字对应的反码。
在进行单/双载波间切换(根据实际需要,NodeB可能会关闭辅载波,变成单载波状态)时,为减少码本空间的码字总数,可以在单载波时重用C1码字和D1码字,例如:ACK使用C1码字,NACK使用D1码字。
下面对4A+4B码组结构下的编码方法进行介绍。4A+4B码组结构指由表10中A组的4个码字和B组与A组对应的4个反码组成的码组。
码组结构固定后,在给定发送功率等条件下,可以测得8个码字间的转移概率。4A+4B码组结构下的8个码字和8个HARQ-ACK信号有840种本质上不同的映射关系。在每种映射关系下,采用与6A+C+D码字结构下相同的取值和原则,可以获得相应的最优编码方案,如表14的方案1和方案2所示。若考虑到联合编码方式和单载波下编码方式的兼容性,即要求A_D信号和N_D信号对应的码字互为反码,则可采用表14的方案3。
表144A+4B最优编码方案
  信号  A_D   N_D   D_A   D_N   A_A   A_N   N_A   N_N
  方案1  A1   A2   A3   A4   B4   B3   B1   B2
  方案2  A1   A2   A3   A4   B2   B3   B1   B4
  方案3  A1   B1   B2   B4   A2   B3   A3   A4
在采用4A+4B码组结构时,利用表14给出的编码方案,在满足给定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得NodeB在发送数据时,具有最小的高层重传概率。其中,A1~A4可以为表10的A组4个码字的任意排列,B1~B4是与A1~A4对应的反码。该方案的码组结构为为4A+4B,即8个码字由4个A组的码字加4个B组码字组成,且B组码字是A组码字的反码。该码组结构在以上映射下,NodeB发送数据具有最小的高层重传概率;另外由于使用了4对反码,给解调带来一定的方便。另外,如果要支持PRE/POST功能,若考虑到和单载波下编码方式的兼容性,仍然沿用单载波下的PRE/POST码字。否则,可以添加1个A5码字与1个B5码字(或者1个C1码字,1个D1码字)分别作为PRE和POST,将码组结构扩充为5A+5B(或4A+4B+C+D)。
以下根据表14方案1,且PRE/POST沿用单载波下的码字,给出一个编码实例,如表15所示。
表154A+4B码组结构的一种编码实例
Figure G2009101494135D0000141
Figure G2009101494135D0000151
在表14所给的方案中,A组码字可以为任意一组码字间码距为6的码组。B组码字是A组码字对应的反码。任何码组结构为4A+4B,在满足给定要求(如A_D信号和N_D信号必须使用一对反码等)的前提下信号和码字的映射关系满足最小化高层重传概率准则的编码方案均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如果要支持PRE/POST功能,可以添加1个A5码字与1个B5码字(或者1个C1码字,1个D1码字)分别作为PRE和POST,将码组结构扩充为5A+5B(或4A+4B+C+D)。
在进行单/双载波间切换(根据实际需要,NodeB可能会关闭辅载波,变成单载波状态)时,为减少码本空间的码字总数,可以在单载波时重用A1码字和B1码字,例如:ACK使用A1码字,NACK使用B1码字。
下面对2A+2B+2C+2D码组结构下的编码方法进行介绍。2A+2B+2C+2D码组结构指由表10中A组的2个码字、B组的2个码字、C组的2个码字和D组的2个码字组成的码组。
码组结构固定后,在给定发送功率等条件下,可以测得8个码字间的转移概率。在2A+2B+2C+2D码组结构的8个码字和8个HARQ-ACK信号的不同映射关系下,采用与6A+C+D码组结构下相同的取值和原则,可以获得相应的最优编码方案,如表16所示方案1~方案4。若考虑到联合编码方式和单载波下编码方式的兼容性,即要求A_D信号和N_D信号对应的码字互为反码,则可以采用方案5~方案7
表162A+2B+2C+2D码组结构下的最优编码方案
 信号   A_D   N_D   D_A   D_N   A_A   A_N   N_A   N_N
 方案1   A1   C1   A2   D1   C2   B2   B1   D2
 方案2   A1   C1   A2   D1   D2   B2   B1   C2
 方案3   A1   C1   B1   D1   C2   B2   A2   D2
 方案4   A1   C1   B1   D1   D2   B2   A2   C2
 方案5   A1   B1   C1   D1   B2   C2   D2   A2
 方案6   A1   B1   C1   D1   D2   B2   A2   C2
 方案7   A1   B1   C1   C2   D2   B2   A2   D1
上述方案的码组结构为2A+2B+2C+2D,即从A、B、C、D组中各选两个码字组成,且A组和B组的码字互为反码;C组和D组的码字互为反码。在以上的映射关系下,NodeB发送数据时具有最小的高层重传概率;另外由于码距分布比较均匀,且使用了4对反码,为数据解调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另外,如果要支持PRE/POST功能,若考虑到和单载波下编码方式的兼容性,仍然沿用单载波下的PRE/POST码字。否则,可以添加1个A3码字与1个B3码字(或者1个C3码字,1个D3码字)分别作为PRE和POST,将码组结构扩充为3A+2B+3C+2D(或2A+2B+3C+3D)。
以下根据表16所示的方案5,且PRE/POST沿用单载波下的码字给出一个编码实例,如表17所示。
表172A+2B+2C+2D码组结构的一种编码实例
Figure G2009101494135D0000161
在表16给出的编码方案中,A组码字可以是任何一组码字间码距为6的码组。B组、C组和D组码字是由A组码字唯一确定的三个码组,如表10所示。任何码组结构为2A+2B+2C+2D,在给定的要求下,信号和码字的映射关系满足最小化高层重传概率准则的编码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要支持PRE/POST功能,可以添加1个A3码字与1个B3码字(或者1个C3码字,1个D3码字)分别作为PRE和POST,将码组结构扩充为3A+2B+3C+2D(或2A+2B+3C+3D)。
在进行单/双载波间切换(根据实际需要,NodeB可能会关闭辅载波,变成单载波状态)时,为减少码本空间的码字总数,可以在单载波时重用A1码字和B1码字,例如:ACK使用A1码字,NACK使用B1码字。
本发明实施例在最小化最小码距或平均码距的前提下,根据最小化高层重传概率的准则,选取最优的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减小了信号间转移的错误概率,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高层重传的错误概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高层重传,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编码装置的结构图,包括:
选择模块21,用于选择码组结构,每种码组结构中的码字和待编码信号具有多种映射关系.
第一获得模块22,用于在选择模块21选择的码组结构中的码字和待编码信号的每种映射关系下,根据待编码信号的信号转移概率和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高层重传概率。
第二获得模块23,用于根据第一获得模块22获得的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
关系选择模块24,用于选择预定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作为待编码信号的编码方案,并根据该编码方案对待编码信号进行编码。
其中,选择模块21具体用于选择最大的最小码距或平均码距所对应的码组结构;或者,选择最大的总码距或加权平均码距所对应的码组结构;或者,选择结构对称的码组结构。
第一获得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待编码信号中产生高层重传的信号转移概率和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用户数据发送时各种状态的高层重传概率。
第二获得模块23具体用于根据预定的用户数据发送时各种状态所占的比重或概率,以及用户数据发送时每种状态的状态概率和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
关系选择模块24具体用于选择最小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关系选择模块24也可以选择与最小的高层重传代价相差在一定范围内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
如图3所示,该编码装置还可以包括:构造模块25,用于根据最小码距为6的最大码组,以及通过对最小码距为6的最大码组进行行列变换得到的码组来构造包含预定的码字个数且具有预定的最小码距的码组结构。
上述编码装置,选择模块21根据最小码距或平均码距选择码组结构,在码组结构中的码字和待编码信号的每种映射关系下,第一获得模块22根据待编码信号的信号转移概率和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高层重传概率,第二获得模块23根据该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然后关系选择模块24根据最小的高层重传代价对应的映射关系对待编码信号进行编码。从而减小了信号间转移的错误概率,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高层重传的错误概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高层重传,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上述的一种编码装置,该基站可以包括上述的一种编码装置的全部或部分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上述的一种编码装置,该UE可以包括上述的一种编码装置的全部或部分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编码方法,用于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HARQ-ACK信号进行编码,并输出码字;其中,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ACK/DTX时,输出的码字为{1,1,1,1,1,1,1,1,1,1};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DTX时,输出的码字为{0,0,0,0,0,0,0,0,0,0};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DTX/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1,1,1,1,0,0,0,0,0};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DTX/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0,0,0,0,1,1,1,1,1};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ACK/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0,1,0,1,0,1,0,1,0};
当所述HARQ-ACK号为ACK/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1,0,0,1,1,0,0,1,1};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0,1,1,0,0,1,1,0,0};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1,0,1,0,1,0,1,0,1};其中,
ACK/DTX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未检测到数据;NACK/DTX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未检测到数据;DTX/ACK表示主载波未检测到数据,辅载波正确接收;DTX/NACK表示主载波未检测到数据,辅载波错误接收;ACK/ACK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正确接收;ACK/NACK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错误接收;NACK/ACK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正确接收;NACK/ACK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错误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HARQ-ACK信号进行编码包括:根据下表所示的映射关系对所述HARQ-ACK信号进行映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支持PRE/POST前缀/后缀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PRE/POST编码为单载波模式下PRE/POST对应的码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K/DTX,所述NACK/DTX,所述DTX/ACK,所述DTX/NACK,所述ACK/ACK,所述ACK/NACK,所述NACK/ACK,所述NACK/NACK对应的所述码字为满足最小高层重传概率的码字。
5.一种编码的装置,用于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HARQ-ACK信号进行编码,并输出码字的单元;其中,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ACK/DTX时,输出的码字为{1,1,1,1,1,1,1,1,1,1};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DTX时,输出的码字为{0,0,0,0,0,0,0,0,0,0};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DTX/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1,1,1,1,0,0,0,0,0};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DTX/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0,0,0,0,1,1,1,1,1};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ACK/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0,1,0,1,0,1,0,1,0};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ACK/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1,1,0,0,1,1,0,0,1,1};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0,1,1,0,0,1,1,0,0};
当所述HARQ-ACK信号为NACK/NACK时,输出的码字为{0,1,0,1,0,1,0,1,0,1};其中,
ACK/DTX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未检测到数据;NACK/DTX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未检测到数据;DTX/ACK表示主载波未检测到数据,辅载波正确接收;DTX/NACK表示主载波未检测到数据,辅载波错误接收;ACK/ACK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正确接收;ACK/NACK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错误接收;NACK/ACK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正确接收;NACK/NACK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错误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HARQ-ACK信号编码的单元,用于根据下表所示的映射关系对所述HARQ-ACK信号进行映射:
Figure F2009101494135C00000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支持PRE/POST前缀/后缀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将所述PRE/POST编码为单载波模式下PRE/POST对应的码字的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CK/DTX,所述NACK/DTX,所述DTX/ACK,所述DTX/NACK,所述ACK/ACK,所述ACK/NACK,所述NACK/ACK,所述NACK/NACK对应的所述码字为满足最小高层重传概率的码字。
9.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码组结构,每种码组结构中的码字和待编码信号具有多种映射关系;
在每种映射关系下,根据所述待编码信号的信号转移概率和所述待编码信号的产生概率,获得高层重传概率,并根据所述高层重传概率获得高层重传代价;
选择预定的高层重传代价所对应的映射关系,作为所述待编码信号的编码方案,并根据所述编码方案对所述待编码信号进行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Figure F2009101494135C0000041
其中,ACK/DTX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未检测到数据;NACK/DTX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未检测到数据;DTX/ACK表示主载波未检测到数据,辅载波正确接收;DTX/NACK表示主载波未检测到数据,辅载波错误接收;ACK/ACK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正确接收;ACK/NACK表示主载波正确接收,辅载波错误接收;NACK/ACK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正确接收;NACK/NACK表示主载波错误接收,辅载波错误接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编码信号为HARQ-ACK信号。
CN2009101494135A 2008-11-05 2009-06-16 编码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741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94135A CN101741512B (zh) 2008-11-05 2009-06-16 编码方法和装置
PCT/CN2009/075197 WO2010051779A1 (zh) 2008-11-05 2009-11-28 编码方法和装置
EP09824434.6A EP2256984B1 (en) 2008-11-05 2009-11-28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EP13196774.7A EP2723013B1 (en) 2008-11-05 2009-11-28 En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RU2010133960/08A RU2465734C2 (ru) 2008-11-05 2009-11-28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9195 2008-11-05
CN200810169195.7 2008-11-05
CN2009101494135A CN101741512B (zh) 2008-11-05 2009-06-16 编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1512A true CN101741512A (zh) 2010-06-16
CN101741512B CN101741512B (zh) 2013-04-17

Family

ID=4215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4135A Active CN101741512B (zh) 2008-11-05 2009-06-16 编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2256984B1 (zh)
CN (1) CN101741512B (zh)
RU (1) RU2465734C2 (zh)
WO (1) WO201005177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6530B2 (en) 2009-03-17 2013-09-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feedback signal
WO2014019174A1 (zh) * 2012-08-01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流传输技术的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2322B (zh) * 2016-08-12 2022-05-24 诺基亚通信公司 通信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用于通信的装置
CN106357275B (zh) * 2016-08-30 2019-12-17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哈夫曼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08023719B (zh) * 2016-11-04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码本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07146A1 (fr) * 2000-07-13 2002-01-24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e reconnaissance vocale et procede de reconnaissance vocale
KR100800795B1 (ko) * 2004-05-31 2008-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응답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1875645B1 (en) * 2005-04-28 2009-01-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petition-dependent mapping for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schemes
RU2319199C2 (ru) * 2006-03-27 2008-03-10 Станислав Антонович Осмоло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 контролируемыми параметрами
CN101222304B (zh) * 2007-01-09 2013-02-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harq ack/nack的设备和方法
US8005107B2 (en) * 2007-02-06 2011-08-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MAC signaling
RU2344546C1 (ru) * 2007-04-18 2009-01-20 Корпорация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Адаптация скор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ofdm-системе при наличии помех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6530B2 (en) 2009-03-17 2013-09-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feedback signal
US9344530B2 (en) 2009-03-17 2016-05-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feedback signal
US10021219B2 (en) 2009-03-17 2018-07-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feedback signal
WO2014019174A1 (zh) * 2012-08-01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流传输技术的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3891190A (zh) * 2012-08-0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流传输技术的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3891190B (zh) * 2012-08-01 2017-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流传输技术的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65734C2 (ru) 2012-10-27
EP2256984A1 (en) 2010-12-01
EP2723013B1 (en) 2021-10-27
EP2723013A3 (en) 2015-11-25
WO2010051779A1 (zh) 2010-05-14
CN101741512B (zh) 2013-04-17
EP2256984A4 (en) 2011-06-29
EP2256984B1 (en) 2016-09-07
EP2723013A2 (en)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7219B2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送信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
CN106470088B (zh) Dmrs端口或映射关系的通知、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152135B (zh) 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反馈的方法以及wtru
CN101689974B (zh) 多载波移动体通信系统
CN101478371B (zh) 上行半静态调度释放的反馈信息发送方法
EP2087630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hybrid arq feedback for hsdpa mimo
US7499474B2 (en) Efficient HARQ control and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reporting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5377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and decoding codewords in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RU2530706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сети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CN10273936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信息的编码和复用
KR2004002849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을 위한 mimo harq방식들에서의 신호 및 제어 메카니즘들
CN102273252A (zh) 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操作的控制信道反馈
CN10202770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捆绑ack信息
CN101682481A (zh) 用于指示捎带的ack/nack字段被定址到的临时块流的方法和设备
JP2004159300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からのワイヤレス・データ送信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高速専用物理制御チャネル
WO2010015151A1 (zh) 信息复用方法
CN102118237B (zh) 基于mimo系统的uci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CN101632237A (zh) 用于上行链路确认传输的功率
CN101741512B (zh) 编码方法和装置
CN101699781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和秩指示信令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0581075C (zh) 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13949484B (zh) Dmrs端口或映射关系的通知、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050195849A1 (en) Early termination of low data rate traffic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931490B (zh) 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209053B (zh) 一种信息比特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Video frequency 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capable of dynamic regulating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