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4375B - 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34375B CN101734375B CN2008102024556A CN200810202455A CN101734375B CN 101734375 B CN101734375 B CN 101734375B CN 2008102024556 A CN2008102024556 A CN 2008102024556A CN 200810202455 A CN200810202455 A CN 200810202455A CN 101734375 B CN101734375 B CN 1017343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support
- flapping wing
- axle
- cr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本发明采用齿轮传动和曲柄摇杆机构相结合,即采用曲柄齿轮摇杆联合机构,左右两边对称布置,齿轮传动采用两级减速传动。齿轮传动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改变电机输出的转动方向,以便达到两摇杆的同步反向运动,即实现两翼同步上下运动;二是通过采用两级齿轮减速传动,以提高扭矩,实现增大拍打力度。两翼的主要拍打运动机构就是曲柄齿轮摇杆复合机构,两翼的曲柄齿轮摇杆机构对称布置,为了使两翼产生相同的运动,从而提高扑翼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本发明结构紧凑,构造精巧,可以应用于各种机器飞鸟和各种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俗称机器飞鸟)的扑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
背景技术
扑翼的飞行方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飞行生物的飞行之中,扑翼飞行囊括了固定翼飞行和旋翼飞行的优点,可以快速的起飞、加速和悬停,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飞行生物的飞行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低频率的扑动飞行,如许多大型鸟类(鹰、鹫、大雁、海鸥、天鹅等),翼展较长较大,扑动频率较低,从零到数十赫兹不等,采用低频率的扑动和滑翔相结合的扑动形式;中频的扑动飞行,主要为体形中等的鸟类(如燕子、麻雀、鸽子等),翅膀不太大,扑动频率相对较高,极少采用滑翔方式;高频的扑动飞行,这种飞行方式是采用频率极高、翅膀的运动规律复杂的扑翼形式,如蜂鸟及体形更小的鸟类和大多数昆虫,扑动频率约为60~80赫兹,能够在空中实现前进、后退、悬停和其它一些高难度的机动飞行。
超小型飞行器主要是尺寸大小介于无人飞机(一般10m以内)和微型飞行器(一般10cm以内)之间的一类飞行器,一般指外形尺寸在1m以内。在超小型飞行器方面,和固定翼布局相比,仿生扑翼在气动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仿生扑翼的布局首先给超小型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扑翼的结构、材料以及运动机构的微小型化设计方面面临着较多的技术难题。扑动装置是仿生超小型飞行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扑动装置的优劣将对超小型仿生飞行器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在超小型扑翼飞行器的扑动方式上,比较适合采用低频、中频扑动,也适合采用电机驱动。
自然界中飞鸟在飞行时翅膀的运动是三维的,存在着拍打、摆动和扭转,在设计扑动装置时,必须满足扑翼的这种运动方式。目前,在超小型扑翼飞行 器方面,扑动装置采用的是一维的拍打运动,有些采用一维拍打运动结合飞行器尾部舵面控制,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扑翼三维飞行运动。在拍打运动方面,所采用的机构是曲柄连杆机构或者曲柄滑块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存在着左右扑翼运动不严格对称的情况,增加了飞行的不稳定性,且提供的拍打力量不大。曲柄滑块机构高度方向尺寸较大,滑块机构不容易减小重量,也不容易提供较大的拍打力量,不太适合超小型飞行器对尺寸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主要是仿生飞鸟的低频、中频扑动飞行,它能够实现仿生飞鸟翅膀的拍打、扭转和摆动的三维飞行运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b5通过齿轮c13、齿轮b11、齿轮a9、齿轮f23、齿轮d15、齿轮e17、齿轮g35啮合传动,经曲柄a26摇杆a29机构与曲柄33摇杆b30机构驱动左右扑翼同步拍打运动;电机c12经齿轮h14、齿环2啮合传动驱动左右扑翼同步扭转运动;电机a4经齿轮j20、基座齿轮21啮合传动驱动左右扑翼协调摆动转向。
所述的电机b5经过两条传动链,分别驱动左右扑翼。
所述的电机b5经过两条传动链中的一条驱动右扑翼,其传动链是经过齿轮c13、齿轮d15啮合传动,齿轮d15经过轴c16与齿轮e17固定连接,轴c16通过圆柱副与支架a8相连,齿轮e17与齿轮g35啮合传动,齿轮g35、销轴b32与曲柄33固定连接,齿轮g35通过轴d18与支架a8经圆柱副相连,曲柄33通过轴f34与支架b24相连,销轴b32可在滑槽31内滑动,驱动摇杆b30上下拍打运动;所述的电机b5经过两条传动链中的另一条驱动左扑翼,其传动链是经过齿轮c13、齿轮b11啮合传动,齿轮b11经过轴b10与齿轮a9固定连接,轴b10通过圆柱副与支架a8相连,齿轮a9与齿轮f23啮合传动,齿轮f23、销轴a27与曲柄a26固定连接,齿轮f23通过轴a7与支架a8经圆柱副相连,曲柄a26通过轴e25与支架b24相连,销轴a27可在滑槽28内滑动,驱动摇杆a29上下拍打运动。
所述的摇杆b30、摇杆a29通过轴g36与支架a8、支架b24以圆柱副形式相连,齿轮d15、齿轮b11与齿轮e17、齿轮a9、齿轮f23、齿轮g35位于支架a8的两侧,电机b5固定在支架a8、支架b24上。
所述的齿环2与半圆柱环3固定连接,支架a8、支架b24固定在半圆柱环3上面,半圆柱环与圆柱支架a1、圆柱支架b6通过圆柱副相连,电机c12固定在基座齿轮21上。
所述的圆柱支架a1、圆柱支架b6与基座齿轮21固定连接,基座齿轮21与圆柱环38固连,圆柱环38与基座19以圆柱副形式相连,电机a4通过支撑b37、支撑a22与基座19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最显著特点是采用曲柄齿轮摇杆复合机构,左右扑翼严格对称,具有拍打、扭转和摆动三自由度的扑翼运动方式。目前现有技术采用的是一维的拍打运动,有些采用了拍打运动结合尾部的舵面来控制飞行,这些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扑翼三维运动,而本发明的扑动装置实现了扑翼三自由度运动。另外拍打系统采用曲柄齿轮摇杆复合机构,比现有采用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的扑动装置更具有两翼扑动飞行同步对称性好,扑翼拍打力度大,扑翼拍打运动平稳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前上方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后下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主要由拍打系统、扭转系统和摆动系统组成。
拍打系统,拍打运动是最关键的运动,拍打运动是扑翼飞行器能否飞起来的决定性因素。本发明采用齿轮传动和曲柄摇杆机构相结合,即采用曲柄齿轮摇杆联合机构,左右两边对称布置,齿轮传动采用两级减速传动。齿轮传动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改变电机输出的转动方向,以便达到两摇杆的同步反向运动,即实现两翼同步上下运动;二是通过采用两级齿轮减速传动,以提高扭矩,实 现增大拍打力度。两翼的主要拍打运动机构就是曲柄齿轮摇杆复合机构,两翼的曲柄齿轮摇杆机构对称布置,为了使两翼产生相同的运动,从而提高扑翼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
扭转系统,主要采用独立电机驱动,设计一个半圆柱环作为拍打系统的支架,支撑整个拍打系统,再设计两个圆柱支架作为半圆柱环支架,以圆柱副形式相连。设计一个齿圈与半圆柱环固连,电机通过与齿圈啮合传动扭转运动。
摆动系统,主要是产生两扑翼的协同摆动。设计一个大齿轮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撑,支撑整个系统,该齿轮通过圆柱副与基座相连,电机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提供摆动的动力。
只要控制系统协调控制好拍打,扭转和摆动的运动时序,就可以实现扑翼飞行器的复杂三维飞行运动。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主要由拍打系统、扭转系统和摆动系统组成。拍打系统包括支架a8、支架b24,摇杆a29、摇杆b30,齿轮f23、齿轮g35,曲柄a26、曲柄b33,销轴a27、销轴b32,轴a7、轴d18、轴e25、轴f34、轴g36,轴b10、轴c16,齿轮a9、齿轮e17、齿轮b11、齿轮d15、齿轮c13,电机b5组成。扭转系统包括圆柱支架a1、圆柱支架b6,半圆柱环3,齿环2,齿轮h14,电机c12组成。摆动系统包括基座19,圆柱环38,基座齿轮21,齿轮j20,支撑a22、支撑b37,电机a4组成。
本发明是由三个电机a4、电机c12、电机b5独立驱动,通过控制系统协调配合,控制扑动装置产生复杂的三维飞行运动。三自由度的运动如下:
拍打运动,即电机b5通过齿轮c13、齿轮b11、齿轮d15啮合传动,齿轮d15经过轴c16与齿轮e17固连,轴c16与支架a8是圆柱副相连,齿轮e17与齿轮g35啮合,齿轮g35通过销轴b32与曲柄33固连,销轴b32在滑槽31内滑动,从而使摇杆b30产生上下拍打运动。电机b5另一条传动链是通过齿轮c13、齿轮b11啮合传动,齿轮b11经过轴b10与齿轮a9固定连接,轴b10与支架a8圆柱副相连,齿轮a9与齿轮f23啮合传动,齿轮f23通过销轴a27与曲柄a26固连,销轴a27在滑槽28内滑动,从而使摇杆a29产生上下拍打运动。
扭转运动,电机c12经过齿轮h14,齿环2啮合,齿环2与整个拍打系统 支撑半圆柱环3固连,使半圆柱环3在圆柱支架a1、圆柱支架b6内转动,从而带动两扑翼的同步扭转。
摆动运动,电机a4通过齿轮j20与基座齿轮21啮合,电机a4通过支撑a22、支撑b37与基座19固连,基座齿轮21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架,通过圆柱环38与底座19圆柱副相连,从而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就可以实现左右两扑翼协同摆动转向。
Claims (1)
1.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b(5)通过齿轮c(13)、齿轮b(11)、齿轮a(9)、齿轮f(23)、齿轮d(15)、齿轮e(17)、齿轮g(35)啮合传动,经曲柄a(26)摇杆a(29)机构与曲柄b(33)摇杆b(30)机构驱动左右扑翼同步拍打运动;电机c(12)经齿轮h(14)、齿环(2)啮合传动驱动左右扑翼同步扭转运动;电机a(4)经齿轮j(20)、基座齿轮(21)啮合传动驱动左右扑翼协调摆动转向;
所述的电机b(5)经过两条传动链,分别驱动左右扑翼;
所述的电机b(5)经过两条传动链中的一条驱动右扑翼,其传动链是经过齿轮c(13)、齿轮d(15)啮合传动,齿轮d(15)经过轴c(16)与齿轮e(17)固定连接,轴c(16)通过圆柱副与支架a(8)相连,齿轮e(17)与齿轮g(35)啮合传动,齿轮g(35)、销轴b(32)与曲柄b(33)固定连接,齿轮g(35)通过轴d(18)与支架a(8)经圆柱副相连,曲柄b(33)通过轴f(34)与支架b(24)相连,销轴b(32)可在滑槽(31)内滑动,驱动摇杆b(30)上下拍打运动;所述的电机b(5)经过两条传动链中的另一条驱动左扑翼,其传动链是经过齿轮c(13)、齿轮b(11)啮合传动,齿轮b(11)经过轴b(10)与齿轮a(9)固定连接,轴b(10)通过圆柱副与支架a(8)相连,齿轮a(9)与齿轮f(23)啮合传动,齿轮f(23)、销轴a(27)与曲柄a(26)固定连接,齿轮f(23)通过轴a(7)与支架a(8)经圆柱副相连,曲柄a(26)通过轴e(25)与支架b(24)相连,销轴a(27)可在滑槽(28)内滑动,驱动摇杆a(29)上下拍打运动;
所述的摇杆b(30)、摇杆a(29)通过轴g(36)与支架a(8)、支架b(24)以圆柱副形式相连,齿轮d(15)、齿轮b(11)与齿轮e(17)、齿轮a(9)、齿轮f(23)、齿轮g(35)位于支架a(8)的两侧,电机b(5)固定在支架a(8)、支架b(24)上;
所述的齿环(2)与半圆柱环(3)固定连接,支架a(8)、支架b(24)固定在半圆柱环(3)上面,半圆柱环与圆柱支架a(1)、圆柱支架b(6)通过圆柱副相连,电机c(12)固定在基座齿轮(21)上;
所述的圆柱支架a(1)、圆柱支架b(6)与基座齿轮(21)固定连接,基座齿轮(21)与圆柱环(38)固连,圆柱环(38)与基座(19)以圆柱副形式相连,电机a(4)通过支撑b(37)、支撑a(22)与基座(19)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024556A CN101734375B (zh) | 2008-11-10 | 2008-11-10 | 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024556A CN101734375B (zh) | 2008-11-10 | 2008-11-10 | 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34375A CN101734375A (zh) | 2010-06-16 |
CN101734375B true CN101734375B (zh) | 2012-06-13 |
Family
ID=42458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024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4375B (zh) | 2008-11-10 | 2008-11-10 | 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343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67650B (zh) * | 2009-01-06 | 2013-04-10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 |
TW201202093A (en) * | 2010-07-15 | 2012-01-16 | yao-hong Kang | Bionic wing-flapping device |
RU2480378C1 (ru) * | 2011-11-01 | 2013-04-27 | Валентин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Киселев |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
CN102874409A (zh) * | 2012-10-30 | 2013-01-16 | 东南大学 | 微型飞行器扑翼及转向装置 |
CN102887224B (zh) * | 2012-11-06 | 2015-06-10 | 房延来 | 昆虫仿真扑翼飞行器 |
CN105857598B (zh) * | 2016-04-25 | 2018-03-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拍动翼微型飞行器结构 |
CN107200129B (zh) * | 2017-06-22 | 2023-03-31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耦合驱动仿生扑翼飞行器 |
WO2019126507A1 (en) * | 2017-12-20 | 2019-06-27 | The Texas A & M University System | Hover-capable flapping-wing aircraft |
CN108058825B (zh) * | 2018-01-22 | 2024-01-12 | 吉林大学 | 一种可前后扫掠式的扑翼飞行器装置 |
CN108945430B (zh) * | 2018-07-16 | 2022-04-12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扑动-折叠-主动扭转混合驱动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
CN110027707B (zh) * | 2019-05-24 | 2020-12-15 | 绵阳空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扑翼飞行器的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0194266A (zh) * | 2019-06-06 | 2019-09-03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单曲柄扑翼飞行器传动机构 |
CN110816827B (zh) * | 2019-11-15 | 2023-08-29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一种仿生蝴蝶扑翼飞行器 |
DE102020205601B3 (de) * | 2020-05-04 | 2021-08-12 | Festo Se & Co. Kg | Getriebeanordnung für ein Schlagflügelfluggerät |
CN112009681B (zh) * | 2020-08-05 | 2022-03-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拍动角平均位置可调的仿生拍动翼微型飞行器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
CN112644708B (zh) * | 2021-01-13 | 2022-09-2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微小型扑翼飞行器的驱动机构 |
CN112722265B (zh) * | 2021-02-08 | 2022-07-26 | 东北大学 | 一种变相位仿蜻蜓双扑翼机构及相位调节方法 |
CN114408175A (zh) * | 2021-12-13 | 2022-04-29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仿生麻雀无人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83097B1 (en) * | 2004-01-12 | 2004-08-31 | Michael J. C. Smith | Wing-drive mechanism and vehicle employing same |
CN1826157A (zh) * | 2003-06-18 | 2006-08-30 | 彼得·L·辛克莱 | 用于飞行物体的运动辅助装置 |
-
2008
- 2008-11-10 CN CN2008102024556A patent/CN10173437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6157A (zh) * | 2003-06-18 | 2006-08-30 | 彼得·L·辛克莱 | 用于飞行物体的运动辅助装置 |
US6783097B1 (en) * | 2004-01-12 | 2004-08-31 | Michael J. C. Smith | Wing-drive mechanism and vehicle employing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34375A (zh) | 201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34375B (zh) | 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扑动装置 | |
CN201354146Y (zh) | 机械鸟的扑动机构 | |
CN108945430B (zh) | 一种扑动-折叠-主动扭转混合驱动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 |
CN202574619U (zh) | “8”字轨迹扑翼机构及微型扑翼飞行器 | |
CN110937108B (zh) | 一种可展向主动折叠机翼的双段式扑翼飞行器 | |
CN107554782B (zh) | 一种基于扑动-折叠-扭转耦合运动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 |
CN108945431B (zh) | 扑翼机的仿鸟类与蝙蝠的可折叠机翼 | |
CN101767650B (zh) | 一种超小型仿生扑翼飞行器 | |
CN108750104B (zh) | 一种机翼自适应主动扭转的扑翼飞行器 | |
CN105329443B (zh) | 一种扑动‑扭转耦合运动扑翼飞行器 | |
CN107200129B (zh) | 一种耦合驱动仿生扑翼飞行器 | |
CN110127049A (zh) | 一种“8”字形翼尖轨迹的微型仿生扑翼机 | |
CN114435590B (zh) | 一种具有羽翼转动功能的变迎角扑翼飞行器 | |
CN209814271U (zh) | 一种四自由度扑翼飞行器装置 | |
CN102826222A (zh) | 一种仿昆虫飞行器的扑翼机构 | |
CN109911197B (zh) | 一种四自由度扑翼飞行器装置 | |
CN205113712U (zh) | 一种两自由度扑翼飞行器 | |
CN105620747A (zh) | 一种可实现∞字型运动轨迹的扑翼机构 | |
CN102030105A (zh) | 直接倾斜操纵旋翼直升机 | |
CN111634414A (zh) | 一种微小型仿生扑翼机构 | |
CN114394232B (zh) | 一种扑翼-扑旋翼多飞行模态仿生飞行器 | |
CN109502019A (zh) | 一种大型仿生的扑翼飞行器 | |
CN110615099A (zh) | 一种扑动扭转幅度可变的两自由度扑翼机构及其飞行器 | |
CN115837977A (zh) | 一种扑翼飞行器用扑动折叠运动机构 | |
CN112078791B (zh) | 扑翼飞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