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0329B -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0329B
CN101730329B CN 200810167525 CN200810167525A CN101730329B CN 101730329 B CN101730329 B CN 101730329B CN 200810167525 CN200810167525 CN 200810167525 CN 200810167525 A CN200810167525 A CN 200810167525A CN 101730329 B CN101730329 B CN 1017303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rive circuit
back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675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0329A (zh
Inventor
赵翰楀
邹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Fenhu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6752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0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30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0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0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0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其包含有:至少一背光源模组;一驱动电路,用来决定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背光源模组;至少一第一开关组件,耦接于该驱动电路与该背光源模组之间,该第一开关组件依据该驱动信号而选择性地导通或未导通;以及一直流电压源,耦接于该背光源模组,用来提供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所需的一操作电压。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尤指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公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100的示意图。背光模组控制系统100包含有一驱动电路110、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20、一回授补偿电路130以及一直流电压转换器140,此外,驱动电路110包含有复数个电流源112以及相对应的复数个开关114,发光二极管模块120包含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且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均包含有复数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请参照图1,背光模组控制系统100的操作原理说明如下:首先,复数个开关114依据一脉冲宽度调变(Pul 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而决定导通或未导通来产生一驱动信号,且相对应的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依据该驱动信号而使能(enabled)或未使能(disabled),当复数个开关114导通时(亦即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使能),回授补偿电路130撷取节点Vm1、Vm2、Vm3、...、Vmn上的电压值以提供一补偿值给直流电压转换器140,之后直流电压转换器140便依据该补偿值输出背光模组控制系统100所需的一操作电压VLED
然而,当复数个开关114未导通时(亦即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未使能),因为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的电容远大于节点(Vm1、Vm2、Vm3、...、Vmn)对地的电容,因此节点Vm1、Vm2、Vm3、...、Vmn的电压会接近操作电压VLED
一般而言,复数个电流源112采用电流槽(current sink)的方式来达成电流控制,换句话说,每一个流经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的电流由驱动电路110内部的晶体管透过电流镜(current mi rror)的方式来控制,此外,为了降低消耗功率以及提高驱动电流的能力,大部分采用电流槽来达成电流控制的驱动电路均是采用较低的耐压制程(约60伏特以下的制程)。然而,如上所述,节点Vm1、Vm2、Vm3、...、Vmn的电压在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未使能时会接近操作电压VLED,因此操作电压VLED也不能大于驱动电路110的耐压值,如此一来,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122就无法包含太多颗发光二极管,因此,针对需要多颗发光二极管的大尺寸显示面板而言,会导致背光模组需要更多的驱动电路110而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使得背光模组控制系统使用耐压较低的驱动电路时,系统仍然可以使用较高的操作电压以驱动多颗串联的发光二极管,而不会因为驱动电路的耐压不足而造成驱动电路的损坏。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控制系统。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包含有:至少一背光源模组;一驱动电路,用来决定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背光源模组;至少一第一开关组件,耦接于该驱动电路与该背光源模组之间,该第一开关组件依据该驱动信号而导通或未导通;以及一电源供应模块,耦接于该背光源模组,用来提供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所需的一操作电压。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公开一种用来控制一背光模组控制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有:提供一驱动电路以决定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中至少一背光源模组;依据该驱动信号以选择性地将该背光源模组耦接至该驱动电路来使能该背光源模组或不将该背光源模组耦接至该驱动电路而不使能该背光源模组;以及提供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所需的一操作电压。
依据本发明所公开的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当发光二极管模块(亦即背光源模组)中的发光二极管次模块未使能时,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不会接近背光模组控制系统的操作电压,因此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可以使用较高的操作电压以驱动更多的发光二极管,因此针对需要多颗发光二极管的大尺寸显示面板可以减少背光模组所需的驱动电路,进而减少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光模组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节点Vm1、Vm2、...、Vmn的电压时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压箝制电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电压箝制电路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电压箝制电路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200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
110、210 驱动电路
112、212 电流源
114 开关
130 回授补偿电路
140 直流电压转换器
214 第二开关组件
120、220 发光二极管模块
122、222 发光二极管次模块
230 第一开关组件
240 电压箝制电路
250 直流电压源
R1、R2 电阻
C2 电容
Z1 齐纳二极管
D1、D2 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背光模组控制系统200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背光模组控制系统200包含有(但不限定于)一驱动电路210、一发光二极管模块220、复数个第一开关组件230、复数个电压箝制电路240以及一直流电压源250。直流电压源250作为一电源供应模块,用来提供背光模组控制系统200所需之一操作电压。每一个第一开关组件230以一N型金属氧化半导体(N-type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来加以实作,且其栅极的电压约为3.3V-5V,此外,驱动电路210包含有复数个电流源212以及相对应的复数个第二开关组件214,其中复数个电流源212采用上述电流槽的方式来达成电流控制;发光极体模块220包含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222且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222均包含有复数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
在背光模组控制系统200的操作中,复数个第二开关组件214会依据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而导通或未导通来产生一驱动信号,且相对应的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222依据该驱动信号而使能或未使能。当复数个第二开关组件214导通时(亦即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222使能),电压箝制电路240将节点Vm1、Vm2、...、Vmn上的电压值箝制在一接地电压(ground voltage)而远小于驱动电路210的耐压值,此外,因为第一开关组件230的栅极与节点Vm1、Vm2、Vm3、...、Vmn的电压差大于第一开关组件230的临界电压(threshold vol tage)Vth,因此第一开关组件230也是导通的状态。
接着,当复数个第二开关组件214由导通转变为未导通时,在此瞬间复数个第一开关组件230仍是导通的状态,而节点Vm1、Vm2、...、Vmn的电压会逐渐升高直到复数个第一开关组件230的栅极与节点Vm1、Vm2、...、Vmn的电压差小于第一开关组件230的临界电压Vth,因为第一开关组件230的栅极电压约为3.3V-5V,因此节点Vm1、Vm2、...、Vmn的电压值最高为(5-Vth)而远小于一般驱动电路的耐压值(例如30V)。如上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点(亦即节点Vm1、Vm2、...、Vmn)的电压值与操作电压VLED无关,如此一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200便可以使用较高的操作电压VLED以驱动较多的发光二极管,亦即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次模块222可以包含有更多的发光二极管,因此可以降低驱动电路210的成本。
需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第一开关组件230为一N型金属氧化半导体晶体管且其栅极的电压约为3.3V-5V仅作为范例说明之用,在实作上,只要确保当第二开关组件214导通时,第一开关组件230也会导通,以及节点Vm1、Vm2、...、Vmn的电压在第二开关组件214导通时不会超过驱动电路210的耐压值,第二开关组件214的栅极的电压可以依据设计者的需求来设定,此外,图2所示的电路架构仅仅作为范例说明之用,而非本发明的限制条件,举例来说,假若可得到相同的结果,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230也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晶体管来加以实作,而这些设计上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此外,在上述节点Vm1、Vm2、...、Vmn的电压会逐渐升高的过程中,节点Vm1、Vm2、...、Vmn会发生如图3所示的涟漪电压(ripple voltage),此时电压箝制电路240具有延迟缓振的效果,可以避免因为涟漪电压而使得该节点的最大电压值(Vmax)超过驱动电路210的耐压值。图4至图6为图2所示的电压箝制电路240的三个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压箝制电路240可以是一电阻R1串联一齐纳二极管Z1(Zenerdiode);或是如图5所示,经由一电阻R2串联一电容C2来达到减缓节点Vm1、Vm2、...、Vmn涟漪电压的效果;或是如图6所示,电压箝制电路240包含连接到两个电压源VD1、VD2的两个二极管D1、D2,以直接箝制节点Vm1、Vm2、...、Vmn电压在电压VD1 -VD2之间。
简单归纳上述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首先一驱动电路依据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来产生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接着,一第一开关组件依据该驱动信号而导通或未导通,以使得在该第一开关组件未导通时,该驱动电路输出端点的电压会远小于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的一操作电压。综上所述,应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将可以使用较高的操作电压以串联更多颗发光二极管,进而降低驱动电路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6)

1.一种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至少一背光源模组;
一驱动电路,用来决定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背光源模组;
至少一第一开关组件,耦接于该驱动电路与该背光源模组之间,该第一开关组件依据该驱动信号而选择性地导通或未导通;
一电源供应模块,耦接于该背光源模组,用来提供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所需的一操作电压;以及
至少一电压箝制电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组件以及该驱动电路,用来箝制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点的电压在远小于该驱动电路的耐压值的一接地电压;
其中,该驱动电路包含有:
一电流源,用来提供一电流予该背光源模组;以及
至少一第二开关组件,耦接于该电流源以及该第一开关组件之间,该第二开关组件是依据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而选择性地导通或未导通来决定该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源模组为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其包含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开关组件导通时,该第一开关组件导通,而当该第二开关组件未导通时,该第一开关组件未导通。
4.一种背光模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提供一驱动电路以决定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至少一背光源模组,决定该驱动信号的步骤包含有:
提供一电流;以及
依据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选择性地将该电流耦接至该背光源模组或不将该电流耦接至该背光源模组来决定该驱动信号;
依据该驱动信号,选择性地将该背光源模组耦接至该驱动电路来使能该背光源模组或不将该背光源模组耦接至该驱动电路而不使能该背光源模组;
提供该背光模组控制系统所需的一操作电压;以及
箝制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点的电压在远小于该驱动电路的耐压值的一接地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源模组为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其包含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电流依据该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而被耦接至该背光源模组时,该背光源模组是依据该驱动信号而被耦接至该驱动电路,而当该电流依据该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而未被耦接至该背光源模组时,该背光源模组是依据该驱动信号而未被耦接至该驱动电路。
CN 200810167525 2008-10-10 2008-10-10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730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67525 CN101730329B (zh) 2008-10-10 2008-10-10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67525 CN101730329B (zh) 2008-10-10 2008-10-10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0329A CN101730329A (zh) 2010-06-09
CN101730329B true CN101730329B (zh) 2013-08-21

Family

ID=42450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67525 Active CN101730329B (zh) 2008-10-10 2008-10-10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03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0401B (zh) * 2011-11-04 2014-06-01 Au Optronics Corp 具交錯驅動機制之光源系統
CN103731951B (zh) * 2012-10-15 2016-09-21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以及相关的驱动方法
TWI513363B (zh) * 2012-12-07 2015-12-11 Upi Semiconductor Corp 發光二極體的短路保護電路及其短路保護方法以及應用其之發光二極體驅動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5448A (zh) * 2006-09-29 2008-04-02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207953A (zh) * 2006-12-21 2008-06-25 钰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驱动器以及驱动系统
CN101207958A (zh) * 2006-12-18 2008-06-25 广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供回授控制与开路保护之驱动电路及其相关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5448A (zh) * 2006-09-29 2008-04-02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207958A (zh) * 2006-12-18 2008-06-25 广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供回授控制与开路保护之驱动电路及其相关驱动方法
CN101207953A (zh) * 2006-12-21 2008-06-25 钰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驱动器以及驱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0329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8219B (zh) 一种led开关恒流驱动电路
KR100912414B1 (ko) 승압/강압 dc-dc 컨버터
CN102332827B (zh) 具省电机制的电源转换器及电源转换方法
CN100539782C (zh) 光源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203827560U (zh) 一种led频闪和爆闪的电路
CN202404873U (zh) Led显示屏的恒压恒流驱动电路
CN101730329B (zh) 背光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46420C (zh) 光源驱动电路
CN101813260B (zh) Led灯具装置以及pwm直流电源控制电路
CN101600277A (zh) 一种led电路
CN104010148B (zh) 电源电路和电视机
CN102761258B (zh) 升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01572B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led驱动集成电路
CN102469665B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驱动方法
US8084961B2 (en) Backlight module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026435B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CN103024977A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CN103796373A (zh) 具有箝位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
CN203039964U (zh) 一种led开关电源及其多模式调光电路
CN102811540A (zh) 适用于大功率背光led驱动器的pwm调光控制电路
CN102522903A (zh) 开关型多电源供电管理电路
CN101873735B (zh) 一种led背光工作电路
US8692476B2 (en) Boost circuit for LED backlight driver circuit
CN201758474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灯管控制电路
CN201726566U (zh) Led灯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Lake 558, Fen Hu Town, Wujiang District,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Wujiang FenHu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217, No. 88, Tung Hing Road, Tongli District, Wu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PTW (WUJIA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