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8586A - 手机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手机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8586A
CN101728586A CN200810199196A CN200810199196A CN101728586A CN 101728586 A CN101728586 A CN 101728586A CN 200810199196 A CN200810199196 A CN 200810199196A CN 200810199196 A CN200810199196 A CN 200810199196A CN 101728586 A CN101728586 A CN 101728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block
shell
charg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9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广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199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85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8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线较短、不需要依靠台面就可以安稳地摆放手机(而且运输成本不高)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外壳和末端带有充电插头的充电线,其中充电电路设置在线路板内,其特征在于外壳后部设有电源插脚,外壳前侧下部向前伸出支撑块,支撑块上侧支撑住手机的下侧,手机自下至上向后倾斜且背靠外壳前侧中部以上位置,支撑块和外壳前侧面共同支撑住手机。由于充电过程中的手机紧靠充电器外壳,所以其充电线可以较短,一般只需10厘米就可以了,当然为了方便充电时打电话,也可以将充电线的长度设计为20到50厘米长。

Description

手机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外壳和末端带有充电插头的充电线(充电线另一端与设置在外壳内的充电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充电插头与手机的充电插孔相配,使用时,将外壳背部的电源插脚插入电源插座后,再将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再将手机摆放在台面,充电完毕后要么将充电线捆扎好再收藏,要么充电线散开收藏;为了防止小孩触碰电源插座引起触电事故,一般家庭或办公室中的电源插座都固定在离地面较高的位置,而且电源插座下方不一定有台子用于放置充电的手机,为了保证手机在充电过程中有地方摆放,在设计时将充电线的长度保证在一米半左右,所以,如果将充电线捆扎后再收藏,则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而散开收藏时充电线容易与附近的物品混绕在一起。所以,现有的手机充电器存在以下缺点:充电线过长,不便于收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手机充电器中存在的充电线过长、不便于收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充电线较短、不需要依靠台面就可以安稳地摆放手机(而且运输成本不高)的手机充电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外壳和末端带有充电插头的充电线,其中充电电路设置在线路板内,其特征在于外壳后部设有电源插脚,外壳前侧下部向前伸出支撑块,支撑块上侧支撑住手机的下侧,手机自下至上向后倾斜且背靠外壳前侧中部以上位置,支撑块和外壳前侧面共同支撑住手机。使用时,将与充电电路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后,将手机的其中一侧向下放置在支撑块上侧面(充电插头应避开支撑块),再使手机向后倾斜令其背部靠在充电器外壳前侧,从而利用支撑块和外壳前侧面将手机支撑住而不会跌落。由于充电过程中的手机紧靠充电器外壳,所以其充电线可以较短,一般只需10厘米就可以了,当然为了方便充电时打电话,也可以将充电线的长度设计为20到50厘米长。
所述外壳的前侧面正对手机背部的部分自下至上向后倾斜。
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与支撑块的上侧面相互垂直。
所述支撑块上开有略大于充电插头的通孔。使用时,充电插头经支撑块下侧穿过该通孔后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手机底侧紧贴支撑块上侧时,充电插头刚好位于该通孔内,可以起到稳定手机下端的作用。在充电器待机状态时,可以将充电插头从支撑块下侧穿过该通孔后向上拉出一段距离,然后搭放在支撑块上侧,以便下次使用时,执起充电插头即可直接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而无需每次都要穿过该通孔。
所述通孔到支撑块前端之间设有缺口,该缺口宽度大于充电线的直径。其好处是充电插头插入手机后,可以将手机向上提起一定高度后,将充电线经该缺口卡入支撑块的通孔内,而不需将充电插头穿过通孔。
所述支撑块前端设有向上伸出的挡翼。该挡翼的作用是挡住手机下端,防止手机向前滑出,但实际上只要支撑块上侧面向下斜向电源插座的方向则手机就不会滑出,所以其作用主要还是克服用户心理上的担忧。
所述支撑块与外壳之间为分体式插合结构;其分体式插合结构是指:在外壳上开设支撑插槽,在支撑块上设置与支撑插槽相配的支撑插头,支撑插头插入支撑插槽而将支撑块固定在外壳中。分体式插合结构的好处是从生产企业到用户的运输过程中,支撑块可以与外壳分离,以减小包装的体积同时降低运输成本;使用时,用户再将支撑块插入外壳中。
所述支撑插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椭圆形的。
所述支撑插槽为若干个且沿外壳表面沿左右方向水平排列成排。其作用是使支撑块可以插入不同位置的支撑插槽内,避开手机充电插孔的位置以便手机可以最大限度地靠在外壳前侧(因为不同的手机其充电插孔的位置不尽相同)。相当于支撑块与外壳之间的水平方向相对位置为分级可调。
所述若干个支撑插槽首尾相接、相互连通而构成支撑插槽组,支撑插槽组的横截面的上边或下边是一条周期性变化的曲线。也即支撑块与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分级可调,而且其级差相同(级差为单个支撑插槽的宽度)。
所述支撑插槽数为M个,所述支撑块上的支撑插头数为N个,N个支撑插头首尾相接整齐排列而连在一起构成支撑插头组,其中M≥N。目的是使单个支撑插槽的宽度较小,以尽量降低所述调节级差,为了保证支撑插头的强度使用多个(N个)支撑插头并排,当然,为了节省成本,也可以将位于N个并排的支撑插头中间部分单个支撑插头留空、只保留最外两个支撑插头。
所述支撑块为两个,当充电插头的宽度为L、单个支撑插槽的左右宽度为P时,满足M>(2N+L/P)。
所述曲线为锯齿形曲线或正弦曲线或方波曲线或全波整流曲线。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充电过程中的手机直接摆放在外壳与支撑块之间,而不需要依靠台面,而且手机紧靠充电器,所以其充电线可以短至10到50厘米,不但节省了充电线的长度,在收藏充电器时,也大大减少了充电线与其它物品混绕在一起的机会;甚至可以将充电器长期插在电源插座上不需拔出,而充电线直接从充电器上垂下,无需将待机时的充电器进行收藏(当然,这时最好是在充电器上设置电源总开关);支撑块与外壳之间的分体式插合结构,可以使充电器的包装体积缩小,节省包装和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手机充电器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手机横向放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手机充电器使用另一种的支撑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支撑块开有缺口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手机充电器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5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8另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拔出左右限位块后的侧面视图。
图12是图8再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图5中左支撑块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14是图5中左限位块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手机充电器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1中面壳支撑插槽组沿C方向的轮廓放大图(局部省略)。
图17是与图16相对应的单个支撑插槽的外形轮廓图。
图18是图15中底板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所述另一种支撑插槽组横截面的轮廓图(局部省略)。
图20是与图19相对应的单个支撑插槽的外形轮廓图。
图21是本发明所述另一种支撑插槽组横截面的轮廓图(局部省略)。
图22是与图21相对应的单个支撑插槽的外形轮廓图。
图23是图5中构成左限位块尾段的支撑插头组的外形轮廓放大图。
图24是与图19中的支撑插槽组相配的一种支撑插头组的外形轮廓图。
图25是与图19相配的另一种支撑插头的外形轮廓图。
图26是与图21相配的一种支撑插头组的外形轮廓图。
图27是与图21相配的另一种支撑插头的外形轮廓图。
图28是本发明所述手机充电器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中支撑块的立体放大图。
图30是本发明所述又一种支撑插槽组横截面的轮廓图(局部省略)。
图31是与图30相对应的单个支撑插槽的外形轮廓图。
图32是本发明所述再一种支撑插槽组横截面的轮廓图(局部省略)。
图33是与图32相对应的单个支撑插槽的外形轮廓图。
图34是与图30相配的一种支撑插头组的外形轮廓图。
图35是与图32相配的一种支撑插头组的外形轮廓图。
图36是图28的另一个使用状态图。
图37是图28再一个使用状态图。
图38是本发明所述手机充电器实施例五的立体图。
图39是图8又一个使用状态图。
图40是图8再一个使用状态图。
图中911、电源插脚,91、底板,X、虚线,92、面壳,93、支撑块,931、挡翼,941、充电插孔,94、手机;940、手机,9410、充电插孔;L1、支撑块,L11、支撑插头组,L120、通孔,L01、支撑块,L12、通孔,L13、缺口;1、底板,101、电源插脚,2、线路板,3、电源总开关,4、面壳,41、支撑插槽组,400、前侧,42、左限位插槽组,43、右限位插槽组,51、左支撑块,511、支撑插头组,512、挡翼,513、加强筋,52、右支撑块,53、左限位块,531、限位插头组,532、加强筋,54、右限位块;01、02、03、04、05、06、07、08、09、手机,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充电插头;D1、底板,D4、面壳;410、锯齿形曲线,411、插槽,412、筋,4100、单个支撑插槽;D11、左限位插槽组,D12、右限位插槽组;E0、支撑插槽组,E01、支撑插槽组,E1、插槽,E2、筋,E001、单个支撑插槽;F001、单个支撑插槽,F01、曲线,F0、支撑插槽组,F1、插槽,F2、筋;5310、插筋,5320、槽;E10、插筋,E20、槽;F10、插筋,F20、槽;K、支撑插头组,K1、左支撑块,K2、右支撑块,K0、缺口,K3、左限位块,K4、右限位块;G001单个支撑插槽,G0、支撑插槽组,G01、曲线,G1、插槽,G2、筋;H001、单个支撑插槽,H0、支撑插槽组,H01、全波整流曲线,H1、插槽,H2、筋,G10、插筋,G20、槽,H10、插筋,H20、槽;042、充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见图1,为本发明所述手机充电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该手机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安装在位于外壳内的线路板上,其中外壳由底板91和面壳92构成,图中未画出充电插头和充电线,在底板91的后部设有电源插脚911(该充电器使用三脚电源插座),面壳92前侧下部向前伸出支撑块93,支撑块93的前端向上伸出挡翼931;从图1中可见,支撑块93的上侧支撑住手机94的下侧,手机94自下至上向后(即向电源插脚911的方向)倾斜且背靠外壳92前侧中部以上位置(实际上面壳92前侧自下至上是向后倾斜的),支撑块93和面壳92的前侧面共同支撑住手机94,而面壳前侧的倾斜面与支撑块93上侧面相互垂直。图1中的手机的充电插孔941位于手机的一侧,所以手机94底部可以向下;当手机的充电插孔位于手机的底侧时(以用户正常使用时手执手机的状态为标准,一般是手机的显示屏在上,按键在下,且显示屏和按键面向用户),则手机横向放置——如图2所示,手机940的充电插孔9410位于手机的底侧,此时支撑块93的上侧支撑住手机940向下的一侧。
当图1中的支撑块93与面壳92之间采用分体式插合结构时,则将支撑块93从面壳上拔出后移至图1中虚线X处的位置,则可以节省包装空间。其分体式插合的具体结构参见下面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二,见图5,包括底板1、线路板2、电源总开关3、面壳4、大小形状相同的左右支撑块51和52、大小形状相同的左右限位块53和54,其中底板1后侧设有三脚电源插脚,线路板2内安装充电电路后安装在由底板和面壳构成的外壳内,充电插头通过充电线与线路板内的充电电路电连接(图中未画出充电插头和充电线);从图5中可见,面壳前侧400自下至上向后倾斜,面壳下部开有一条左右走向的支撑插槽组41、上部分别设有两条也是左右走向的限位插槽组42和43。
图5中的支撑插槽组的横截面如图16所示,其上下边均为一条锯齿形曲线410,是一条以单个齿距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的曲线(本实施例的齿距为1毫米),其齿即相当于图16中所标示的筋412,各筋之间的凹陷处形成插槽411(参见图7);图16中的支撑插槽组实际上是由64个图17所示的单个支撑插槽首尾相接并相互连通而成;见图13,左支撑块51上的支撑插头组511是由20个单个支撑插头(单个支撑插头的横截面与图17所示的单个支撑插槽相配)并排相连而成的;见图14,左限位块53上的支撑插头组531是由4个单个支撑插头并排相连而成的(也可参见图23);图5组装后的外形如图6所示,从面壳4上拔出左支撑块51后向右移动一个齿距再插入,则左支撑块51右移动1毫米(一个齿距),即其最小调节级差为1毫米,同样,右支撑块和左右限位块左右调节的最小级差也为1毫米;图5中面壳上部的左右限位插槽组42和43均是由16个单个支撑插槽并排连通而成的,也即图5中的左右限位插槽组和支撑插槽组使用相同的单个支撑插槽,所以左右限位块上的限位插头组也可以插入支撑插槽组41内。
使用时,如图9所示,先拔出左右限位块53和54,将左右支撑块51和52的间距调节到略大于充电插头011的宽度,然后将充电插头011插入手机01的充电插孔,按图9所示将手机放在左右支撑块的上侧面后再向后靠在面壳400前侧,最后将左右限位块53和54分别插入对应的左右限位插槽组内,使左右限位块尽量位于手机两侧即可。
图9是充电插孔位于手机01底部中央位置时的使用状态图,而图10是充电插孔位于手机02底部偏左时的使用状态图;从图10中可见,此时,也可以保证手机基本位于面壳的中间位置。如果充电插孔位于手机的侧壁上,则手机也可以竖向摆放,如图12所示,但此时左右限位块53和54所起的作用较大。
如果充电插孔位于手机的侧壁,则最好采用图39和图40所示的使用状态,使手机侧放。从图39可见,当充电插孔太靠近手机底侧时,可以将左限位块53插入支撑插槽组的最左端,而使充电插头置于左限位块与左支撑块之间。
图5实施例中的左右限位插槽组也可以设置在底板上,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
图5或图15中面壳上的支撑插槽线的横截面也可以如图19所示,其支撑插槽组E0的上下边为方波曲线E01,与之相对应的单个支撑插槽外形如图20所示;相应地,支撑块和限位块上的支撑插头组或限位插头组可以使用图24或图25所示的外形,其中图24中的插筋E10插入图19中的插槽E1内,而图19中的筋E2则插入图24中的槽E20内。
图5或图15中面壳上的支撑插槽线的横截面也可以如图21所示,其支撑插槽组F0的上下边构成周期性的齿形曲线F01,与之相对应的单个支撑插槽外形如图22所示;相应地,支撑块和限位块上的支撑插头组或限位插头组可以使用图26和图27所示的外形。
图5或图15中面壳上的支撑插槽线的横截面也可以如图30和图32所示,与之相对应的单个支撑插槽外形分别如图31和图33所示,相应地采用图34和35所示的外形作为其支撑块和限位块的支撑插头组或限位插头组的外形。
实施例四,见图28,与实施例一的图8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将图1中分体的左右支撑块合二为一,变为连体结构如图29所示,左支撑块K1与右支撑块K2的前端通过支撑插头组K连接在一起,而在左右支撑块K1和K2之间留有缺口K0;见图28所示,插在手机07底部偏左的充电插头071位于左右支撑块K1和K2之间的缺口中,;图36所示是充电插头081插在手机08侧壁上时的使用状态,而图37是充电插头091插在手机09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图36和图37中的充电插头081和091均经左右支撑块之间的缺口向下伸出。
实施例五,见图38,它使用图4所示的支撑块L01,在支撑块L01中央的通孔L12到支撑块的前端之间设有大于充电线直径的缺口L13,通孔L12略大于充电插头的宽度;见图38,使用时,将充电插头041插入手机04底部的充电插孔后,将充电线042经缺口L13卡入支撑块的通孔内,再将手机向下放即可。图38中的支撑块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

Claims (10)

1.一种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外壳和末端带有充电插头的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外壳后部设有电源插脚,外壳前侧下部向前伸出支撑块,支撑块上侧支撑住手机的下侧,手机自下至上向后倾斜且背靠外壳前侧中部以上位置,支撑块和外壳前侧面共同支撑住手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正对手机背部的部分自下至上向后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与支撑块的上侧面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上开有略大于充电插头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与外壳之间为分体式插合结构;其分体式插合结构是指:在外壳上开设支撑插槽,在支撑块上设置与支撑插槽相配的支撑插头,支撑插头插入支撑插槽而将支撑块固定在外壳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插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椭圆形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插槽为若干个且沿外壳表面沿左右方向水平排列成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支撑插槽首尾相接、相互连通而构成支撑插槽组,支撑插槽组的横截面的上边或下边是一条周期性变化的曲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插槽数为M个,所述支撑块上的支撑插头数为N个,N个支撑插头首尾相接整齐排列而连在一起构成支撑插头组,其中M≥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为锯齿形曲线或正弦曲线或方波曲线或全波整流曲线。
CN200810199196A 2008-10-12 2008-10-12 手机充电器 Pending CN101728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9196A CN101728586A (zh) 2008-10-12 2008-10-12 手机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9196A CN101728586A (zh) 2008-10-12 2008-10-12 手机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8586A true CN101728586A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4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9196A Pending CN101728586A (zh) 2008-10-12 2008-10-12 手机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858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738A (zh) * 2011-08-12 2012-10-03 宁波市科迈隆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插座
CN102738850A (zh) * 2011-04-13 2012-10-1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为二次电池充电的夹具和包括该夹具的充电装置
WO2014097105A2 (en) * 2012-12-20 2014-06-26 Lui Siu Lung Jeffrey A device for holding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494927A (zh) * 2018-04-13 2018-09-04 安徽合众智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插头的充电式手机壳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850A (zh) * 2011-04-13 2012-10-1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为二次电池充电的夹具和包括该夹具的充电装置
CN102738850B (zh) * 2011-04-13 2015-07-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为二次电池充电的夹具和包括该夹具的充电装置
CN102709738A (zh) * 2011-08-12 2012-10-03 宁波市科迈隆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插座
CN102709738B (zh) * 2011-08-12 2014-04-16 宁波市科迈隆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插座
WO2014097105A2 (en) * 2012-12-20 2014-06-26 Lui Siu Lung Jeffrey A device for holding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4097105A3 (en) * 2012-12-20 2014-08-28 Lui Siu Lung Jeffrey A device for holding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494927A (zh) * 2018-04-13 2018-09-04 安徽合众智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插头的充电式手机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712828S1 (en) Quad battery charger
CN203787715U (zh) 带充电托板的转接墙壁插座
CN101728586A (zh) 手机充电器
CN203423505U (zh) 可叠加移动电源结构
CN204476812U (zh) 多功能微型电风扇
CN204179433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04517078U (zh) 一种组合式电源插排
CN101728587A (zh) 手机充电器
CN108497707A (zh) 一种模块化办公桌
CN101447593A (zh) 手机充电器
CN207719829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CN208284745U (zh) 用于发光积木的供电底座
CN206116822U (zh) 充电线
CN203205596U (zh) 耳机插座
CN202940376U (zh) 一种插排收纳盒
CN206163788U (zh) 一种充电线
CN204834705U (zh) 一种多槽位电池盒
CN206098966U (zh) 一种柔性扁平线体接插件及线体
CN202407257U (zh) 一体化矿灯帽
CN207459248U (zh) 一种电源插座铜片结构及电源插座
CN101673856B (zh) 充电器
CN202050267U (zh) 充电器
CN204858090U (zh) 一种新型的usb连接器
CN204559168U (zh) 多功能移动充电宝
CN216356062U (zh) 带支撑结构的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