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6946A -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6946A
CN101726946A CN 200810225340 CN200810225340A CN101726946A CN 101726946 A CN101726946 A CN 101726946A CN 200810225340 CN200810225340 CN 200810225340 CN 200810225340 A CN200810225340 A CN 200810225340A CN 101726946 A CN101726946 A CN 101726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hole
liquid crystal
array substrate
electrode
vertic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2253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喜斌
张俊瑞
尹海军
刘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2253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69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6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69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阵列基板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栅线、公共电极线和数据线,栅线和数据线限定的像素区域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像素电极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包括栅线、栅电极、公共电极线、数据线、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沉积钝化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一过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过孔;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像素电极的图形,并在第二过孔位置形成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本发明通过使用竖井结构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视角对称的宽视角和高对比度,而且简化了阵列基板的结构和制造工艺。

Description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市场迅速成长,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大尺寸液晶电视的应用,要求液晶显示器具有宽阔的视角范围。液晶显示器包括对盒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其间设置液晶。在电压作用下液晶偏转,通过控制电压大小可以控制液晶的偏转程度,从而实现调制透过率(显示灰度)的目的。
由于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液晶显示器存在屏幕视角过窄的缺陷,为此现有技术提出了多种显示模式以克服视角过窄缺陷,多种显示模式包括90°扭曲向列型液晶加补偿膜(Twisted Nematic+film,简称TN+film)模式、多畴垂直排列(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简称MVA)模式、像素电极图形化垂直排列(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简称PVA)模式、平面驱动模式(In-Plane Switching,简称IPS)模式以及利用边缘场的平面驱动(Fringe Field Switching,简称FFS)模式等。
虽然上述显示模式先后被提出并逐渐实现产业化,但实际使用表明,上述显示模式仍存在相应缺陷。TN+film模式对视角的改善十分有限,视角改善限制在水平140°、垂直100°的范围内,一般只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监视器,不适于大尺寸液晶电视的应用;MVA模式需要在彩膜基板(彩色滤光片)一侧制造复杂的凸起结构,增加了制造成本;PVA模式需要将像素电极制作成复杂的狭缝结构,影响了光利用效率;而IPS模式和FFS模式要求工艺控制精度高,制造工艺难度大,且影响对比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对称的宽视角和高对比度特性,同时简化阵列基板结构和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栅线、公共电极线和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限定的像素区域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所述至少一个竖井位于所述公共电极线之上。
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电极、栅绝缘层、半导体层、掺杂半导体层、源电极、漏电极、TFT沟道区域和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形成在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上,其上开设有使像素电极与漏电极连接的第一过孔和孔壁为坡度状以形成所述竖井的第二过孔。
所述第二过孔内的钝化层被完全刻蚀掉,所述像素电极覆盖住所述第二过孔,形成井底面积小、井口面积大的漏斗形的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竖井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或条形。所述竖井的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8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1、在基板上形成包括栅线、栅电极、公共电极线、数据线、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
步骤2、在完成步骤1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钝化层上开设用于漏电极与像素电极连接的第一过孔和用于形成竖井的第二过孔;
步骤3、在完成步骤2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通过构图工艺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包括像素电极的图形,并在所述第二过孔位置形成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所述步骤2可以具体包括:在完成步骤1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第一过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过孔的图形,其中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位于公共电极线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为坡度状。
所述步骤2也可以具体包括:在完成步骤1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第一过孔的图形,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再次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孔的图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位于公共电极线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为坡度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二过孔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或条形。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8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通过在像素区域内形成井壁具有坡度状的竖井,使用竖井结构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多畴垂直排列的显示模式。该显示模式采用负性液晶,在未加电状态下,竖井以外区域的液晶在垂直取向材料的作用下按照垂直方式排列,而在竖井区域形成取向缺陷,在加电状态下,竖井附近的液晶排列诱导周边区域的液晶,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视角对称的宽视角,而且可以获得高对比度。进一步地,在保证宽视角特性和高对比度的前提下,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既不需要彩膜基板侧的凸起结构,也不需要摩擦工艺,因此本发明简化了阵列基板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且其制造工艺与传统TN型TFT-LCD兼容。实际使用中,如果在偏振片的内侧增加负性双折射补偿膜,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视角。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适用于帧反转、行反转、列反转、点反转等各种驱动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1-A1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1-B1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第一次构图工艺后的平面图;
图5为图4中A2-A2向的剖面图;
图6为图4中B2-B2向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第二次构图工艺后的平面图;
图8为图7中A3-A3向的剖面图;
图9为图7中B3-B3向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第三次构图工艺后的平面图;
图11为图10中A4-A4向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0中B4-B4向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第四次构图工艺后的平面图;
图14为图13中A5-A5向的剖面图;
图15为图13中B5-B5向的剖面图;
图16和图17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涂覆光刻胶后的示意图;
图18和图19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光刻胶曝光显影后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第一次刻蚀后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灰化工艺后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第二次刻蚀后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5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6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7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8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          2-栅线;      3-栅电极;
4-公共电极线;    5-栅绝缘层;  6-半导体层;
7-掺杂半导体层;  8-源电极;    9-漏电极;
10-数据线;       11-钝化层;   12-第一过孔;
13-第二过孔;     14-像素电极; 15-竖井;
16-光刻胶;       20-阵列基板; 30-彩膜基板;
31-彩膜层;       32-公共电极; 40-液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1-A1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1-B1向的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主体结构包括栅线2、数据线10、像素电极14和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栅线2和数据线10一起限定了像素区域,薄膜晶体管形成在栅线2与数据线10的交叉处,而像素电极14形成在像素区域内,同时像素区域内还形成有至少一个井壁具有坡度状的竖井15。具体地,竖井15具有井底面积小、井口面积大的漏斗形结构形式,在加电状态下竖井附近的液晶排列诱导周边区域的液晶,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
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竖井15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竖井1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形成多畴结构的需要设置成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条形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采用的形状。优选地,在同等面积下,竖井15的横截面形状选择边长较大的形状。当竖井15为一个时,其位置优选地位于像素区域的中心区域。当竖井15为多个时,其位置可以均布在像素区域内。竖井15的数量可以根据像素区域的大小而定,一般来说,对于面积为50μm×150μm左右的像素区域,可以只设置一个竖井15,竖井15的面积大于或等于9μm2,设置范围为9μm2~400μm2,竖井15的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85°。显然,竖井15的数量增多可以进一步改善宽视角特性。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像素区域内还可以形成有公共电极线(也称存储电容线)4,公共电极线4位于二条栅线2之间,用于与像素电极14一起构成存储电容。当公共电极线4位于像素区域的中部时,本发明竖井15可以设置在公共电极线4的上方,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阵列基板的结构形式,不会影响开口率,另一方面竖井15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畴边界位于公共电极线之上,畴边界被不透明的公用电极线所遮挡,因此可以获得高对比度。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竖井的深度可以等于钝化层的厚度,即竖井内的钝化层被完全刻蚀掉,竖井的深度也可以介于钝化层的厚度与栅绝缘层和钝化层的总厚度之间,即竖井内的钝化层被完全刻蚀掉,并刻蚀掉部分厚度的栅绝缘层,此时,竖井的底部还保留部分厚度的栅绝缘层,即竖井的深度以不引起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线之间短路为限。为形成较大的存储电容,在保证井壁斜度的前提下,井底面积越大越好。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薄膜晶体管的结构与现有技术TN型TFT-LCD基本相同,包括栅电极3、栅绝缘层5、有源层(包括半导体层6和掺杂半导体层7)、源电极8、漏电极9、TFT沟道区域和钝化层11,栅绝缘层5和钝化层11的总厚度为0.5μm~5μm,该厚度大于或等于现有TN型或MVA型TFT-LCD栅绝缘层和钝化层的总厚度。栅电极3形成在基板1上并与栅线2连接;栅绝缘层5形成在栅线2和栅电极3上并覆盖整个基板1;有源层形成在栅绝缘层5上并位于栅电极3的上方;源电极8的一端位于有源层上,另一端与数据线10连接,漏电极9的一端位于有源层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过孔12与像素电极14连接,源电极8与漏电极9之间形成TFT沟道区域;钝化层11形成在TFT沟道区域上并覆盖整个基板1,其上开设有使像素电极14与漏电极9连接的第一过孔12,同时在像素区域内的公用电极线4上开设有第二过孔13,第二过孔13的孔壁为坡度状;像素电极14形成在像素区域内,一方面通过第一过孔12与漏电极9连接,另一方面在第二过孔13位置形成井壁为坡度状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15。
图4~图15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备过程的示意图,下面以五次构图工艺为例通过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制备过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以下说明中,本发明所称的构图工艺包括光刻胶涂覆、掩模、曝光、刻蚀、剥离等工艺,其中光刻胶以正性光刻胶为例。
图4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第一次构图工艺后的平面图,图5为图4中A2-A2向的剖面图,图6为图4中B2-B2向的剖面图。采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在基板1(如玻璃基板或石英基板)上沉积一层栅金属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第一次构图工艺对栅金属薄膜进行构图,在基板1的一定区域上形成包括栅线2和栅电极3的图形,如图4~图6所示。在实际使用中,本构图工艺中还可以同时形成公共电极线4,公共电极线4位于相邻的二条栅线2之间且与栅线2平行,用于与像素电极构成存储电容,优选地,公共电极线4位于像素区域的中部。
图7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第二次构图工艺后的平面图,图8为图7中A3-A3向的剖面图,图9为图7中B3-B3向的剖面图。在完成上述结构图形的基板上,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简称PECVD)方法,依次沉积栅绝缘层5、半导体层6和掺杂半导体层(欧姆接触层)7,栅绝缘层5可以采用SiNx、SiOx或SiOxNy。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第二次构图工艺对半导体层6和掺杂半导体层7进行构图,在栅电极3上方形成包括有源层的图形,如图7~图9所示。
图10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第三次构图工艺后的平面图,图11为图10中A4-A4向的剖面图,图12为图10中B4-B4向的剖面图。在完成上述结构图形的基板上,采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沉积一层源漏金属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第三次构图工艺对源漏金属薄膜进行构图,形成包括源电极8、漏电极9、数据线10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其中源电极8的一端位于有源层上,另一端与数据线10连接,漏电极9的一端位于有源层上,源电极8和漏电极9之间的掺杂半导体层7被完全刻蚀掉,并刻蚀掉部分半导体层6,暴露出半导体层6,形成TFT沟道区域图形,如图10~图12所示。
图13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第四次构图工艺后的平面图,图14为图13中A5-A5向的剖面图,图15为图13中B5-B5向的剖面图。在完成上述结构图形的基板上,采用PECVD方法沉积一层钝化层11,钝化层11可采用SiNx或有机绝缘材料,栅绝缘层和钝化层的总厚度为0.5μm~5μm,该厚度大于或等于现有TN型或MVA型TFT-LCD栅绝缘层和钝化层的总厚度。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通过第四次构图工艺对钝化层进行构图,在钝化层覆盖TFT沟道区域的基础上,形成包括第一过孔12和孔壁为坡度状的第二过孔13的图形,其中第一过孔12位于漏电极9位置,第一过孔12内的钝化层11被完全刻蚀掉,暴露出漏电极9的上表面,第二过孔13位于公共电极线4之上,第二过孔13内的钝化层11被完全刻蚀掉,暴露出栅绝缘层5,如图13~图15所示。其中,第二过孔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二过孔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条形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采用的形状,第二过孔13的孔壁与水平面的夹角成15°~85°。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过孔13可以只完全刻蚀掉钝化层11,暴露出栅绝缘层5,即第二过孔13的深度等于钝化层11的厚度;也可以完全刻蚀掉钝化层11后,再刻蚀掉部分厚度的栅绝缘层5,但保证第二过孔13的底部保留有部分厚度的栅绝缘层5,即第二过孔13的深度大于钝化层11的厚度,但小于栅绝缘层和钝化层的厚度和。
最后,在完成上述结构图形的基板上,采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第五次构图工艺对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构图,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包括像素电极14的图形,像素电极14通过第一过孔12与漏电极9连接,同时,像素电极14覆盖住第二过孔13,在像素区域内的公用电极线4上形成井壁为坡度状的竖井15,如图1~图3所示。与第二过孔13的结构参数相同,竖井1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竖井1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条形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采用的形状,竖井15内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成15°~85°,形成井底面积小、井口面积大的漏斗形结构形式。
在前述第四次构图工艺中,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的具体过程说明如下:
图16和图17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涂覆光刻胶后的示意图,其中图16为图13中A5-A5向的剖面图,图17为图13中B5-B5向的剖面图。沉积钝化层11后,首先在钝化层11上涂覆一层光刻胶16,如图16和图17所示。
图18和图19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光刻胶曝光显影后的示意图,其中图16为图13中A5-A5向的剖面图,图17为图13中B5-B5向的剖面图。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曝光,使光刻胶16形成完全曝光区域A(光刻胶完全去除区域)、部分曝光区域B(光刻胶部分去除区域)和未曝光区域C(光刻胶完全保留区域),其中完全曝光区域A对应于第一过孔、栅线接口区(栅线PAD区)、数据线接口区(数据线PAD区)和公共电极线接口区(公共电极线PAD区)图形所在区域,部分曝光区域B对应于第二过孔图形所在区域,未曝光区域C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显影处理后,完全曝光区域A的光刻胶16被完全去除,部分曝光区域B光刻胶16的厚度变薄,未曝光区域C光刻胶16的厚度没有变化,如图18和图19所示
图20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第一次刻蚀后的示意图,为图13中A5-A5向的剖面图。对完全曝光区域A进行第一次刻蚀,刻蚀掉完全曝光区域的钝化层11,形成第一过孔12、栅线PAD区、数据线PAD区和公共电极线PAD区图形,部分曝光区域B和未曝光区域C的钝化层11没有变化,如图20所示。栅线PAD区、数据线PAD区和公共电极线PAD区位于显示屏的周边区域,用于与相应驱动电路连接,虽然图20中未示出栅线PAD区、数据线PAD区和公共电极线PAD区的图形,但相应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图21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灰化工艺后的示意图,为图13中B5-B5向的剖面图。进行灰化处理,使部分曝光区域B的光刻胶16完全去除,暴露出该区域的钝化层11,相应地,未曝光区域C的光刻胶16厚度变薄,但仍然保留有一定厚度的光刻胶16,如图21所示。
图22为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过程中第二次刻蚀后的示意图,为图13中B5-B5向的剖面图。对部分曝光区域B进行第二次刻蚀,完全刻蚀掉钝化层11,暴露出栅绝缘层5,如图2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过孔13可以只完全刻蚀掉钝化层11,暴露出栅绝缘层5;也可以完全刻蚀掉钝化层11后,再刻蚀掉部分厚度的栅绝缘层5,但保证第二过孔13的底部保留有部分厚度的栅绝缘层5。
最后,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完成本发明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的过程,如图13~图15所示。
以上所说明的五次构图工艺仅仅是制备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一种实现方法,实际使用中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构图工艺次数、选择不同的材料或材料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例如,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还可以通过四次构图工艺制备完成,将前述第二次构图工艺和第三次构图工艺合并成一个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的构图工艺;又如,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还可以通过六次构图工艺制备完成,将前述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的第四次构图工艺分解成二次采用普通掩模板的构图工艺。下面分别予以简单说明:
当将前述第二次构图工艺和第三次构图工艺合并成一个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的构图工艺时,其具体工艺过程为:在完成前述结构图形的基板上,采用PECVD方法依次沉积栅绝缘层、半导体层和掺杂半导体层,然后采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沉积源漏金属薄膜。之后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完全曝光区域(光刻胶完全去除区域)、部分曝光区域(光刻胶部分去除区域)和未曝光区域(光刻胶完全保留区域),其中未曝光区域对应于数据线、源电极和漏电极图形所在区域,部分曝光区域对应于TFT沟道区域图形所在区域,完全曝光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显影处理后,未曝光区域光刻胶的厚度没有变化,部分曝光区域光刻胶的厚度变薄,完全曝光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首先对完全曝光区域进行第一次刻蚀,分别刻蚀掉完全曝光区域的源漏金属薄膜、搀杂半导体层和半导体层,形成数据线、有源层、漏电极和源电极图形。进行灰化处理,完全去除部分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对部分曝光区域进行第二次刻蚀,分别刻蚀掉部分曝光区域的源漏金属薄膜和搀杂半导体层,部分刻蚀掉半导体层,使该区域露出半导体层,形成TFT沟道区域图形。本构图工艺后,栅绝缘层覆盖整个基板,有源层图形以外区域的半导体层和掺杂半导体层被完全刻蚀掉,但数据线、源电极和漏电极图形下保留有半导体层和掺杂半导体层。该过程已经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
当将前述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的第四次构图工艺分解成二次采用普通掩模板的构图工艺时,其具体工艺过程为:在完成上述结构图形的基板上,采用PECVD方法沉积一层钝化层。首先,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对钝化层进行构图,在钝化层覆盖TFT沟道区域的基础上,形成包括第一过孔、栅线PAD区、数据线PAD区和公共电极线PAD区图形,其中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第一过孔内的钝化层被完全刻蚀掉,暴露出漏电极的上表面,栅线PAD区、数据线PAD区和公共电极线PAD区位于显示屏的周边区域,暴露出相应线的上表面。然后,再一次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对钝化层进行构图,形成第二过孔13的图形,第二过孔13位于公共电极线4之上,第二过孔13内的钝化层11被完全刻蚀掉,暴露出栅绝缘层5。当然,也可以采用先形成第二过孔、再形成第一过孔的工艺流程。
图23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3所示,实际使用时,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30对盒形成宽视角液晶显示器,液晶40则设置在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30之间。阵列基板20采用前述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结构,至少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线4和像素电极14,公共电极线4上形成有井壁为坡度状的竖井15。彩膜基板30可以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至少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彩膜层31和公共电极32。液晶40采用介电常数为负的材料。在未加电状态下,竖井15以外区域的液晶40在垂直取向材料的作用下按照垂直方式排列,液晶的长轴均垂直于基板,而在竖井15内,液晶40按照斜坡方式排列,液晶的长轴均垂直于竖井15的井壁,即竖井15内形成取向缺陷,也就是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常说的液晶向错(disclination),液晶向错是指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连续现象,以液晶向错为分界线,其两边的液晶分子取向会有明显差异。在加电状态下,由于本发明竖井具有井底面积小、井口面积大的结构形式,使竖井15附近的液晶排列诱导周边区域的液晶,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可视角度,且视角对称。此时,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场是阵列基板20的像素电极14与彩膜基板30的公共电极32之间的电场。本发明通过竖井结构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而畴边界位于公共电极线之上,因此畴边界区域被不透明的公用电极线所遮挡,因此与其它MVA显示模式相比,可以获得高对比度。在宽视角液晶显示器上使用负性双折射补偿膜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视角。
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只是一种实现结构,实际使用中还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变形。例如,前述实施例阵列基板采用的是存储电容在公共电极线上(Cs on Common)的像素结构,因此本发明竖井设置在公共电极线上。对于存储电容在栅线上(Cs on Gate)的像素结构,本发明竖井可以直接设置在像素区域内,一样可以达到宽视角和对称视角的特点。
图24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1、在基板上形成包括栅线、栅电极、公共电极线、数据线、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
步骤2、在完成步骤1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钝化层上开设用于漏电极与像素电极连接的第一过孔和用于形成竖井的第二过孔;
步骤3、在完成步骤2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通过构图工艺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包括像素电极的图形,并在所述第二过孔位置形成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
图25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11、在基板上沉积一层栅金属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栅线、栅电极和公共电极线的图形;
步骤12、在完成步骤11的基板上依次沉积栅绝缘层、半导体层和掺杂半导体层,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有源层的图形;
步骤13、在完成步骤12的基板上沉积源漏金属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数据线、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
步骤14、在完成步骤13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第一过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过孔的图形,其中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位于公共电极线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为坡度状;
步骤15、在完成步骤14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包括像素电极的图形,并在所述第二过孔位置形成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步骤11~步骤15的具体工艺过程已在图4~图15所示的制备过程中详细说明,步骤14中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图形的具体工艺过程已在图16~图22所示的制备过程中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图26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21、在基板上沉积一层栅金属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栅线、栅电极和公共电极线的图形;
步骤22、在完成步骤21的基板上依次沉积栅绝缘层、半导体层和掺杂半导体层,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有源层的图形;
步骤23、在完成步骤22的基板上沉积源漏金属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数据线、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
步骤24、在完成步骤23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第一过孔的图形,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
步骤25、在完成步骤24的基板上,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孔的图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位于公共电极线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为坡度状;
步骤26、在完成步骤25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包括像素电极的图形,并在所述第二过孔位置形成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流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第一实施例中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步骤14分解成采用普通掩模板的二次构图,形成六次构图工艺,其它过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采用普通掩模板的二次构图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过程已经在前面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图27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31、在基板上沉积一层栅金属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栅线、栅电极和公共电极线的图形;
步骤32、在完成步骤31的基板上依次沉积栅绝缘层、半导体层、掺杂半导体层和源漏金属薄膜,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有源层、数据线、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
步骤33、在完成步骤32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第一过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过孔的图形,其中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位于公共电极线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为坡度状;
步骤34、在完成步骤33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包括像素电极的图形,并在所述第二过孔位置形成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流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2和步骤13合并成一个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的构图工艺,其它过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该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构图工艺的过程已经在前面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图28为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41、在基板上沉积一层栅金属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栅线、栅电极和公共电极线的图形;
步骤42、在完成步骤41的基板上依次沉积栅绝缘层、半导体层、掺杂半导体层和源漏金属薄膜,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有源层、数据线、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
步骤43、在完成步骤42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第一过孔的图形,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
步骤44、在完成步骤43的基板上,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孔的图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位于公共电极线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为坡度状;
步骤45、在完成步骤44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包括像素电极的图形,并在所述第二过孔位置形成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流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2和步骤23合并成一个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的构图工艺,其它过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该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构图工艺的过程已经在前面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通过在像素区域内形成井壁具有坡度状的竖井,使用竖井结构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多畴垂直排列的显示模式。该显示模式采用负性液晶,在未加电状态下,竖井以外区域的液晶在垂直取向材料的作用下按照垂直方式排列,而在竖井区域形成取向缺陷,在加电状态下,竖井附近的液晶排列诱导周边区域的液晶,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视角对称的宽视角,而且可以获得高对比度。进一步地,在保证宽视角特性和高对比度的前提下,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既不需要彩膜基板侧的凸起结构,也不需要摩擦工艺,因此本发明简化了阵列基板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且其制造工艺与传统TN型TFT-LCD兼容。实际使用中,如果在偏振片的内侧增加负性双折射补偿膜,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视角。本发明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适用于帧反转、行反转、列反转、点反转等各种驱动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栅线、公共电极线和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限定的像素区域内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所述至少一个竖井位于所述公共电极线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电极、栅绝缘层、半导体层、掺杂半导体层、源电极、漏电极、TFT沟道区域和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形成在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上,其上开设有使像素电极与漏电极连接的第一过孔和孔壁为坡度状以形成所述竖井的第二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孔内的钝化层被完全刻蚀掉,所述像素电极覆盖住所述第二过孔,形成井底面积小、井口面积大的漏斗形的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或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的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85°。
6.一种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基板上形成包括栅线、栅电极、公共电极线、数据线、源电极、漏电极和TFT沟道区域的图形;
步骤2、在完成步骤1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钝化层上开设用于漏电极与像素电极连接的第一过孔和用于形成竖井的第二过孔;
步骤3、在完成步骤2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通过构图工艺在像素区域内形成包括像素电极的图形,并在所述第二过孔位置形成诱导液晶形成多畴结构的竖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在完成步骤1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采用半色调或灰色调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第一过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过孔的图形,其中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位于公共电极线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为坡度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在完成步骤1的基板上沉积一层钝化层,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第一过孔的图形,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漏电极位置;再次采用普通掩模板通过构图工艺在钝化层上开设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孔的图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位于公共电极线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为坡度状。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孔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或条形。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85°。
CN 200810225340 2008-10-30 2008-10-30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7269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25340 CN101726946A (zh) 2008-10-30 2008-10-30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25340 CN101726946A (zh) 2008-10-30 2008-10-30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6946A true CN101726946A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48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225340 Pending CN101726946A (zh) 2008-10-30 2008-10-30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694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798B (zh) * 2008-11-05 201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94556A (zh) * 2014-01-22 2014-05-1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078229A1 (zh) * 2014-11-17 2016-05-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93164A (zh) * 2017-07-03 2017-09-2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798B (zh) * 2008-11-05 201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94556A (zh) * 2014-01-22 2014-05-1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078229A1 (zh) * 2014-11-17 2016-05-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93164A (zh) * 2017-07-03 2017-09-2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7193164B (zh) * 2017-07-03 2020-06-05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5227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94735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936407B2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0005352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1847641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宽视角液晶显示器
KR20130034700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70153213A1 (en) Method of forming spacers and alignment protrusions simultaneously
CN201853033U (zh) Ffs型tft-lcd阵列基板
CN106597731A (zh) 改善色偏的画素结构及其应用的显示设备
JP4235615B2 (ja) 多重ドメイン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基板
JP4575776B2 (ja) 多重ドメイン液晶表示装置用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基板
KR100587365B1 (ko) 멀티도메인 액정표시소자
CN101738797A (zh)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26946A (zh)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804511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n electric field distortion unit and the passivation layer is directly contacted on the first substrate of the pixel region
CN101738798B (zh)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26945A (zh) 宽视角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200048A1 (en) Active switch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P3316023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521265B1 (ko) 광시야각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1000521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9856879A (zh)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KR20000073286A (ko) 광시야수직배향 액정표시소자
KR100446387B1 (ko)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50021121A (ko) 액정표시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